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 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水平及其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董亚贤;许志荣;林佩玉;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G-308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68名无亲缘关系的急性发作期MS病人和55例非免疫系统疾病病人的血清(对照)TNF-α水平,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上述68例MS病人和106名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的TNF-α基因型。结果发作期MS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是(225±71)pg/ml和(185±73)pg/m1;TNF-α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NF-α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和13.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和8.5%。结论(1)血清中TNF-α水平与发作期MS患者相关。(2)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存在TNF-α基因G-308A位点突变。(3)从目前调查的例数中,中国南方汉族人群TNF-α基因G-308A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MS无关。

    2007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陈晓岚;黄仁彬;汤银娟;莫艳秀;刘科峰;刘运海;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缺血灶周围微血管密度变化的情况。结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到脑内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选择性分布于缺血灶周围区域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促进缺血灶周边区微血管增生可能是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2007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外伤的实验研究

    代荣晓;毛伯镛;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于大鼠创伤性脑损伤部位,观察NSCs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首先进行NSCs的体外培养,同时采用5-2-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脑外伤模型采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左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来制作,脑外伤后24h内移植NSCs,分别于脑外伤前、脑外伤后1、2、3周时行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NMF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酯(GalC)蛋白表达和TUNEL原位杂交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大鼠自由落体撞击伤后,右下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明显。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在第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在第2、3周时,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周时实验组NSE、GFAP和GalC染色阳性细胞数要多于对照组,nestin染色在第1周时表达最高,而后逐渐下降。BrdU阳性细胞在损伤灶中心区最多,在损伤灶的远隔部位也有少许发现,而TUNEL染色则对照组明显比NSCs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移植NSCs可以在损伤区存活、增殖及分化,并在损伤的远隔部位有少许NSCs迁移、分化。NSCs移植有利于大鼠脑自由落体撞击伤后期的功能恢复。

    2007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一氧化氮合酶在并发癫的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张志强;程新富;徐延森;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并发癫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ABC法研究一氧化氮合酶的3种亚型在并发术前癫的脑膜瘤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脑膜瘤的组织切片中,nNOS呈散在分布,eNOS沿肿瘤内的血管壁分布,iNOS则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按WHO的脑膜瘤恶性程度分类标准,nNOS和iNOS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按WHO的脑膜瘤组织病理分类标准,eNOS在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在其他组织病理类型的脑膜瘤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按脑膜瘤的不同原发部位划分,nNOS的表达在额叶、顶叶和颞叶有显著性差异,iNOS的表达在各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的发作病理过程,iNOS是诱发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的内源性NO的主要合酶,nNOS增强iNOS的诱导作用。

    2007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临床观察

    张黎明;李黔宁;

    目的观察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病人随机分为置换组38例,对照组36例。置换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每次35ml;对照组只做常规腰穿检查,不做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置换组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分别为16.27%和97.6%,对照组分别为13.9%和83.6%,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3.35d和12.28d。置换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5.26%)、脑积水(2.63%)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22.2%和19.44%)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86.84%)总有效率较对照组(69.44%)显著提高。结论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的有效安全方法之一。

    2007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魏新亭;李玉斌;宋来君;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的蛋白质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依据磁共振表现,51例垂体大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并呈现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二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异常的高表达及其特异性的组织抑制因子的低表达有关,系基质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失衡所致,其中MMP-9蛋白的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2007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改良硅橡胶圈加高胆固醇喂养诱导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建立

    刘恒方;李新华;杨期东;苗旺;刘尊敬;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建立。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4只(A组)、高胆固醇喂养组4只(无硅橡胶圈干预,B组)、硅橡胶圈干预组16只(C组,分C1,C2、C3、C4亚组),高胆固醇+硅橡胶圈干预组(D组,分D1、D2、D3、D4亚组)。硅橡胶圈置于右颈动脉外膜,对侧颈动脉行伪手术,术后次日给予1%胆固醇饲料喂养2周,过量麻醉处死动物前,动物模型行DSA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切除硅橡胶圈下方狭窄的动脉及对侧相应位置的颈动脉标本,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置入改良的硅橡胶圈加高胆固醇喂养2周后,病理证实D组的硅橡胶圈诱导的颈动脉内膜面增厚、管腔狭窄;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病理和DSA证实模型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为12%~88%之间,其中以D4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程度较为显著。结论应用改良硅橡胶圈加高胆固醇喂养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与人有相似病理表现的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硅橡胶圈的形状、内壁直径及弹性回缩力相关,模型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重复。

    2007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的P300的对比研究

    庞国防;梁积英;吕泽平;胡才友;潘文晶;阳初玉;

    目的应用P300对比研究老年人卒中与冠心病后有、无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老年人卒中、冠心病后伴有抑郁患者分别为27例、31例;无抑郁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测定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N1、P2、N2、P3成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卒中后有、无抑郁组及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老年卒中后抑郁组N2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2)老年冠心病后有、无抑郁组的P300潜伏期差异显著(P<0.05);(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比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4)与对照组比较:除冠心病后无抑郁组外,各试验组P3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卒中后抑郁和冠心病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冠心病后抑郁患者更明显;而老年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7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葛根素合用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观察

    宋清安;陈丹;范勇;徐彬;

    目的探讨葛根素合并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1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NLX)组(n=40),NLX+葛根素组(n=41)和对照组(n=40),采用经颅三维多谱勒(3D-TCD)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结合临床近、远期疗效综合评定葛根素和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结果纳洛酮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80%和85%,对照组为62.5%和72.5%(P<0.05)。NLX+葛根素组在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和远期疗效(92.6%)明显优于纳洛酮组。结论纳洛酮可以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供氧,如果与葛根素联合用药有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提高脑震荡的疗效,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

    2007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Bcl-2表达的研究

    张清勇;崔新征;高峰;杨鲲鹏;张水兰;吉庆春;郭亮;李静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用机械分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取19例MG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胸腺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板中,分别加入雌、孕激素作为特异性刺激组,未加内分泌激素作为空白对照组,培养72h后收获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胸腺细胞及雌、孕激素培养前后胸腺细胞的Bcl-2表达。结果MG患者胸腺细胞Bcl-2表达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2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孕激素培养组MG患者胸腺细胞Bcl-2的表达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培养组与孕激素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胸腺细胞Bcl-2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调控胸腺细胞凋亡,其表达异常可能是MG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雌、孕激素抑制MG患者胸腺细胞Bcl-2的表达,提示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与MG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联系。

    2007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IL-6和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高永涛;张鹏远;陶胜忠;牛光明;宋乐;尹先印;苏芳忠;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IL-6和CRP的变化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颅脑损伤大鼠血清IL-6和CRP的水平。结果轻中重度颅脑损伤大鼠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有升高,其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并且颅脑损伤大鼠血清IL-6和CR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和CRP是评价颅脑损伤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其含量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动态观察可及时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2007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研究

    葛朝莉;白润涛;韩漫夫;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Ⅰa组14例(患者出现颞叶沟回疝时行去骨瓣减压术),Ⅰb组12例(患者出现早期意识改变和/或中线偏移≥10mm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相对应同期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分为Ⅱa组20例(患者病程中出现颞叶沟回疝),Ⅱb组19例(患者病程中未出现颞叶沟回疝)。将4组患者配为3对,Ⅰa对Ⅱa;Ⅰb对Ⅱb;Ⅰa对Ⅰb,观测其30d时死亡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在病程不同阶段给予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均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但脑疝时手术与早期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疝时行去骨瓣减压术与发生过脑疝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30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手术患者比保守治疗及脑疝时手术患者在30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早期手术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

    2007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监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张铭;刘万明;钟宝;周波;全中平;王少波;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变化及预后判断。方法应用TCD对90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内、3~5d、15d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80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颅脑损伤后在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持续<40cm/s或>200cm/s,时间>24h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利用TCD进行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对临床早期明确诊断脑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早期及时合理用药和停药以及对预后判断有明确的意义。

    2007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和TNF水平研究

    齐进兴;邓建中;牛德旺;屈宝华;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免法检测了160例急性期、3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35名健康者外周血LPA及TNF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LPA及TNF水平均较恢复期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恢复期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又较健康对照组高;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及TNF增高不仅是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反应,而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已有增高,它们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007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首乌延寿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王松林;王桂敏;杨霄鹏;

    目的研究首乌延寿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缺血前首乌延寿丹低、中、高处理组。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首乌延寿丹能明显提高缺血脑组织中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脑水肿,首乌延寿丹能改善脑缺血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结论首乌延寿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的拮抗自由基损伤,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2007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病毒性脑炎合并脑动脉炎致脑梗死后出血病因分析

    史长松;高丽;张继良;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脑动脉炎的病因。方法报告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脑动脉炎致脑梗死及梗死后出血患儿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病毒性脑炎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痉挛、血栓前状态及自身免疫功能的改变。结论病毒性脑炎是引起脑动脉炎的原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痉挛、血栓前状态、自身免疫功能的改变参与了脑动脉炎的形成。

    2007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左旋咪唑诱导大鼠急性EAE外周血CD_4~+/CD_8~+和IL-6的检测及意义

    郑和忠;余昌胤;

    目的探讨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CD4+/CD8+及IL-6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注射并加用左旋咪唑诱发大鼠EAE模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福氏佐剂、左旋咪唑作为对照,注射后16d采用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大鼠脊髓髓鞘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比值和采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组发病率87.5%,正常组、NS/CFA组和LMS对照组未见异常。模型组髓鞘染色见髓鞘结构疏松、部分髓鞘脱失;外周血CD4+/CD8+比值为2.33±1.04,及IL-6为194.92±56.85,较其余各组明显增高(P<0.01,P<0.01)。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及IL-6水平增高在大鼠EAE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和转归的评价

    李红;刘文东;王彩霞;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脑电图异常与病情及预后关系。方法对96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94.8%。轻型、普通型多表现为弥漫性中波幅或高波幅慢波改变,预后好。重症组以局限性、低波幅慢波多见,预后差。脑电图出现癫样放电者,应警惕继发癫的可能。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和转归评估中有较高的价值。

    2007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分析

    孟波;李自然;岳炫烨;

    目的观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预后影响。方法将SAH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脊液持续引流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发生脑梗死、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采用GOS评价,结果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SAH的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张斌;毛庆;栗洁;孟志勇;贾丛林;江建军;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方法采用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32例淋巴瘤均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多位于颅内幕上,也可发生于椎管内,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较清楚,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确诊要靠病理学检查;单纯手术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疗、化疗有一定疗效,多数预后差。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早期手术、病理证实后采用放疗和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2007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脉压的变化及意义

    刘帆;唐宜耀;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脉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病例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例(对照组),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压增高明显,脉压增大,脉压与收缩压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在病例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60~69mmHg,占20%;而对照组在40~59mmHg,占61%,显示脑梗死时脉压大于60mmHg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脉压增大;60~69岁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脉压的增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评价因素。

    2007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中青年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杨晓玲;李飞;谷德详;

    目的研究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偏头痛组15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偏头痛组行BAEP检查,测定I、III、V波潜伏期及I-III、III-V峰间期。结果双侧MCA、ACA、PCA、BA的Vm增快。偏头痛组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表现为III、V波潜伏期及I-III、III-V波峰间期延长。结论TCD、BAEP相结合,有助于偏头痛的诊断及脑功能情况的评定。

    2007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颅内结核结节的MRI分型与临床研究

    高强;徐评议;关春红;邓少兵;

    目的研究颅内结核结节(ITN)的MRI分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ITN病例的头颅MRI表现和临床特点,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PPD试验、胸片、脑脊液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或药物治疗随访等建立诊断。结果ITN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或脑池内大小不等的结节,根据其成像特点可分为肉芽肿型、干酪样型、脑膜炎型及弥漫性粟粒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癫、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和结核中毒症状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后26例痊愈或好转,9例改手术治疗。结论MRI对颅内结核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分型可指导临床治疗。

    2007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联合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陈大普;赵国洪;王万卿;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科治疗加单侧脑室引流(45例)和内科治疗加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45例)两种方法,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双侧引流+腰穿组其治愈率(46%),总有效率(88.9%)及Barthel Indexes(BI)(90±15)分均明显高于内科疗法+单侧脑室引流(P<0.05~0.01),并且其血肿清除时间(5~7d)也明显短于单侧引流组(12~14d)。结论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方法。

    2007年0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老年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范超平;陈琼;王蕾;周秀丽;

    目的研究老年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9例老年人PIH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压力、生化、头颅CT及MRI扫描。结果起立性头痛和呕吐是其显著的特征,CSF压力均<7cmH2O;部分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CT可见脑室系统、脑池及脑沟变窄、缩小,部分患者可见硬膜下积液;MRI增强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桥脑扁平、桥池变窄及小脑扁桃体疝。结论老年人PIH发生率低,容易误诊,了解老年人PIH的临床、CSF、CT及MRI的特异性改变,对正确诊断PIH至关重要。

    2007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刘柳;牛延良;

    目的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763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病变累及脑干时尤为突出。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出现,亦可发生于病程10d左右。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2007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观察

    朱迎慧;何远宏;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VIG治疗20例(观察组)GBS患者,与20例(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GB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IVIG观察组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改善、感觉恢复等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但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疗程短及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好,为治疗GB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007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临床分析

    王国超;陈大普;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制、临床过程及机率。方法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所有收治的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资料。结果本组18.1%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18~9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一部分是由慢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而来,发病年龄有两极化趋势,致病方式常为颅脑损伤轻微或合并有减速损伤。

    2007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单极法运动诱发电位的测定方法

    张炳谦;刘薇;

    目的本文提出了利用常规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采用单极法进行MEP测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单极法:刺激器采用英产MS-6型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通过两个自制直径为1.5cm分离的圆盘状电极经皮对大脑皮质及脊髓进行单次超强刺激。结果单极法有49个肢体呈现为中枢性传导阻滞,阻滞率为40.83%。单极法有61个肢体呈现为中枢性传导阻滞和延迟,异常率为50.83%。结论通过测定及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量小,病人易接受。(2)无需专用刺激器,经济实用易于推广。(3)定位性能可靠。(4)通过单、双极两种方法的阻滞率和异常率比较,说明单极法更敏感,更易检出异常者。

    2007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的脑电图分析

    陈笑琳;周小庆;何伟娟;叶和松;李朋;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38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脑电图异常率71.1%,肾移植术后1个月脑电图异常率为42.1%,术后1年脑电图异常率为7.9%。结论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后,随着肾功能逐渐恢复,血中代谢产物清除,脑组织和脑脊液内环境稳定,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

    2007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微创碎吸引流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王德清;富奇志;马明明;黄丽娜;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基底节区出血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65例发病后6h到7d进行微创碎吸引流。比较同期GC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28d治疗组GCS(12.13±1.42)、BI(71.3±7.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16.9%,上消化道出血28%,肾功能不全9.2%,再出血15.4%,电解质紊乱18.5%,死亡率1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治疗脑出血,效果好,全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2007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显微手术治疗室管膜瘤30例分析

    刘续磊;张亚琼;高福安;杨峰;王魁;

    目的总结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室管膜瘤30例并随访。结果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8例,1例多发者切除四脑室肿瘤,桥小脑角肿瘤行γ刀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是治疗室管膜瘤的最有效手段及治疗原则,不主张放射治疗。

    2007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丁业庆;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6例病人确诊后至1月内精神量表测验;1年后随访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7.06%,其中早期占28.68%,晚期占18.38%。分类为:抑郁症(78.1%),人格障碍(14.06%),其他(7.84%)。其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主要为抑郁症,应早期抗抑郁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2007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谢锐滔;韩镇奇;何永垣;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控制率和死亡率。结果重、中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35.7%和8.7%;出血控制率是86.67%和100%;死亡率是33.3%和零。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度,出血控制率则低于中度,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可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2007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胡建;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3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效果,其中治愈30例(24.39%),显著进步59例(47.97%),进步27例(21.95%),总有效率94.3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7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肺癌转移致脑膜癌病12例临床分析

    尹先哲;蔡芳;

    目的分析12例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经治疗后25%的患者获得缓解。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且CT及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鞘内注射加全身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007年01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杜密克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刘天保;

    目的观察杜密克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由乙肝或丙肝致肝硬化而出现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24)。治疗组接受杜密克口服液,对照组接受常规护肝治疗,经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等变化。结果杜密克组显效9例(28.1%),有效14例(43.8%),无效9例(28.1%),死亡2例(6.3%),总有效率为71.9%;而对照组显效2例(8.3%),有效3例(12.5%),无效19例(79.2%),死亡5例(20.8%),总有效率为2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杜密克组血氨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杜密克是预防和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

    2007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前瞻性研究

    夏志民;谭占国;彭凤云;乔景尊;喻敬国;李惠敏;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8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78例)和钻孔血肿引流术(206例),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的疗效并与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出血量、手术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GCS13~15分患者预后良好39例(92.9%),9~12分患者预后良好65例(47.8%),5~8分患者预后良好13例(12.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有154例患者在7h内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78例(50.6%);77例患者在7~24h手术,预后良好34例(44.2%);41例患者在24~48h手术,预后良好4例(9.8%);48h以后手术患者12例中预后良好1例(8.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血量>50m1的患者预后良好22例(22.2%),出血量<50m1的患者预后良好95例(51.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开颅组和引流组的近期预后指标GOS显示,开颅组预后良好29例(37.2%),引流组预后良好88例(42.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于50ml的血肿病人对比,开颅组预后良好15例(31.3%),引流组预后良好18例(24.7%),差异有显著性。2组患者在出院后3~6月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开颅组预后良好37例(47.4%),引流组预后良好105例(51.0%),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大于50ml的血肿病人对比,开颅组预后良好20例(41.7%),引流组预后良好18例(24.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S评分可用于判断HICH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较延期手术疗效好,早期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条件。血肿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出血量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之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不应强调某一术式明显优越,对不同的病例应该选择不同的术式,出血量大于50ml的患者以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根据血肿量和病情分级早期选择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7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232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视觉障碍分析

    朱登纳;万国兰;孙莉;陈海;牛国辉;

    2007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尼莫地平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和海马CA1区NOS亚型的影响

    张津华;刘其强;白宏英;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三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nNOS、iNOS、eNOS)的表达和认知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造模,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用尼莫地平(10mg/kg,2次/d)灌胃,连续60d,各组于60d后用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测试结束后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计算海马CA1区每个高倍镜视野下的阳性细胞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认知能力下降,海马CA1区nNOS和eNOS表达下降,iNOS表达增强,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CA1区nNOS和eNOS的表达及抑制iNOS的表达有关。

    2007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雌激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突触素的影响

    张燕平;刘其强;白宏英;

    目的研究苯甲酸雌二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突触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组;C组:雌激素治疗组。各组于手术60d后,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齿状回突触素的含量。结果治疗组较缺血组认知障碍明显改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突触素的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以上变化明显减轻(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增加大鼠脑内突触素的含量有关。

    2007年0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慢性脑缺血大鼠脑OX_2R的表达

    吕瑞娟;张博爱;贾延劼;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Orexin受体-2(OX2R)的表达。方法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用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双标免疫荧光观察OX2R的表达。结果缺血15d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1个月、2个月较缺血15d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好转。同时,缺血15d时OX2R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高,1个月时OX2R的表达较15d时明显下降,2个月时OX2R的表达再次增高;此外,OX2R在神经纤维亦有表达其变化趋势同神经元。组织学示15d时部分细胞萎缩,1个月时大部分细胞变形萎缩,2月时部分细胞形态恢复正常。结论提示脑缺血的早期OX2R可能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缺血的后期有神经保护作用。

    2007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

    聂勤哲;韩丽;

    2007年01期 80+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外伤后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邵俊卿;邓东海;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45例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外伤后脑梗死的表现因其梗死的部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均有脑外伤史,治疗效果好。结论在外伤后由于脑供血动脉损伤的基础上,加上脑水肿致局部血管的受压、牵拉、痉挛、血液的高凝状态等而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综合治疗效果好。

    2007年01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桥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白润涛;葛朝莉;韩漫夫;陈婷;

    目的分析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8例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临床容易误诊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可表现为构音障碍以及脑干的交叉体征,亦可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体征,如纯运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MRI可准确检出责任病灶。结论纯运动性偏瘫患者,如果出现构音障碍、头晕及共济失调时应考虑到桥脑梗死的可能。MRI检查有助于桥脑梗死的诊断。

    2007年01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赵发娥;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1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2组:高氧液组(H组)和对照组(C组)各108例,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基本相同,高氧液组是将常规液体750ml制备成高氧液,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与ADL的MBI指数,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7年01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林文;张士亮;

    2007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晓玲;贺淑静;

    目的评价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共14d;基础用药:丹参+维脑路通+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仅用基础用药。结果试验组14d和30d的ESS评定中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3.33%,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DL评分,第14d和30d的有效率试验组为86.67%和90%,对照组为46.66%和53.3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7年01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分析

    廖华蓉;张若鹏;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评价19例连续收住的首次、非昏迷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10例健康成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睡眠打鼾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血压,研究组还记录入院时和7d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得分(SSS),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多项生理事件,评价AHI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急性脑梗死后74%患者有阻塞性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63%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睡眠呼吸暂停,AHI与患者年龄、BMI、最低SaO2、睡眠打鼾史、吸烟史、高血压、SSS有关,呼吸事件主要为阻塞性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所有呼吸事件中约占8%。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甚至会出现Cheyne-Stokes呼吸。结论应重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OSAHS发生的可能性,对于病情重、存在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作为常规评价的一部分。

    2007年01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低分子肝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朱炯端;谭国据;陈志健;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A组)43例,予海普宁(低分子肝素钠)5000U/次,2次/d,皮下注射,连续2周;对照组(B组)43例,予注射用水0.5ml皮下注射,1次/d,连续2周。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74.4%)高于B组(60.5%)(P<0.05),尤以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更为明显(P<0.05);A组发生梗死后出血2例,B组发生梗死后出血2例,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效果佳,且安全性高。

    2007年01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东菱克栓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魏子英;王丽华;王剑桥;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巴曲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评价比较东菱克栓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结果东菱克栓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治疗后巴曲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高于低分子肝素组。

    2007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李永丽;赵庆;徐俊玲;张继良;史大鹏;

    目的总结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15例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叶皮层及皮层下12例,其中单发病灶6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4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及脑干对称性病变3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14例MRV显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4例,上矢状窦受累2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3例。结论静脉性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相比有其明显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MRI和MRV检查相结合可及时而精确的诊断该病。

    2007年01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苏玉花;王祥安;

    2007年01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儿童脑梗死20例报告

    高春献;

    2007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东菱迪芙预防脑血栓形成进展的疗效观察

    李世军;许晓妹;徐辽杭;

    目的研究东菱迪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58例起病24h内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及对照组128例,治疗组应用东菱迪芙静滴,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治疗组脑梗死病人进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东菱迪芙能有效的减少脑梗死进展的发生率。

    2007年01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吴楠;胡黎立;黄泽清;

    2007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126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刘万明;刘莉;钟宝;杨宜州;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因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复习文献结合1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轻中度低钠血症1~2周内恢复正常,重度低钠血症可长达2个月,可能与脑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1例病人死于长期昏迷及多器官衰竭。结论准确认识和及时、正确处理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2007年01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小儿脊髓空洞症8例临床分析

    焦颖;李光乾;

    目的总结小儿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8例SM患儿,男6例,女2例,年龄8个月~14岁,对本组病例进行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分析。结果8例均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因小儿感觉的主诉不明显,体检无法配合,故感觉障碍症状不突出。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大多正常,空洞大时也可致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SM电生理检查中肌电图因空洞侵蚀的范围不同而异,呈非特异性。MRI可在纵、横段面上清楚显示空洞的位置及大小。结论MRI是目前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

    2007年01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卒中后抑郁104例临床分析

    张敏;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我科2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分析PSD的发病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并观察赛乐特治疗效果。结果38.8%的患者(104例)伴发抑郁,其中轻度26.5%,中度8.6%,重度3.7%。PSD多发生于卒中后1年内,3~6个月是高峰期。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病灶数目和病灶部位。治疗后HAMD和NDS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2007年01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62例临床观察

    陈刚;曹勇;

    目的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62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分析。结果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62例,90.3%的病人获得了较好疗效,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显著,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及采用最佳的置管方式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2007年01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

    尹继君;孟范文;王新强;彭玉华;林峰;霍桂玲;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A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SAH并ANP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为91.7%,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与下丘脑和脑干的植物神经调节中枢功能受损有关。积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挽救病人生命。结论ANPE起病急,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

    2007年01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小儿癫持续状态126例病因分析

    陈国洪;

    2007年01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妊娠相关神经系统病变分析

    洪芳;张锋利;

    目的总结妊娠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02例妊娠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复杂而多见,易误诊误治。结论非专科医师应对妊娠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充分认识,围生期保健工作很重要。

    2007年01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水肿的治疗分析

    李力;刘中远;程保丽;张婷;付静;张晓辉;周方方;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分类、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3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成活76例,死亡5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水肿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007年01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老年期内科伴发精神障碍86例临床分析

    宫本宏;王晓敏;项娜;

    目的观察和回顾综合医院内、外科及急诊、中医、中西医结合病房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专科会诊情况,从中寻找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科会诊86例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与同期84例单纯内科对症或综合治疗组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2组经过治疗都有明显效果,神经功能治疗7d、21d,2组间无明显的差异,但均比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的会诊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康复方面,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2007年01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64例临床分析

    王蕾;陈浩;尤克;杨柳;

    目的增强对内科疾病导致头痛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抽取64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住院病例的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占9.38%)。结论内科中各系统受损均可致头痛,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复杂,特征不典型,应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2007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老年性肝性脑病诱因和预后因素分析

    王春荣;靳静;

    目的探讨老年性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因素情况。方法分析54例老年性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并判断出现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效应。结果发现老年性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平衡紊乱、腹水合并感染、发热、不正规利尿、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结论老年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肝性脑病,应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性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帮助。

    2007年01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53例临床分析

    王光炜;

    目的分析以癫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以癫为首发症状的5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作类型、发病机制与病变部位、性质的关系。结果以癫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发作类型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癫发作具有特殊性。

    2007年01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老年颅脑损伤215例临床分析

    李尧;陈春武;邱永明;

    目的探索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及救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来笔者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215例。结果215例中恢复良好99例,中残27例,重残29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2例。结论由于脑萎缩、血管硬化、各器官退行性变,老年人脑损伤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只要认真对待,手术时小心止血,加强监护并预防并发症,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2007年01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全麻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治疗程序

    李海朝;李晨辉;

    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回顾性总结我院25000例全麻后出现55例意识障碍及苏醒延迟病人的原因分析。方法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效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泽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分析、血糖及电解质。最后查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经CT确定诊断。结果55例病人中,麻醉药的残余效应25例,代谢性脑病8例,神经损伤22例。结论代谢性脑病和神经损伤是最严重并发症。

    2007年01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老年性脑出血患者继发癫36例临床分析

    汤永新;范波胜;王玉洲;

    2007年01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尿酸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张小林;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尿酸测定。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进入稳定期尿酸水平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病情活动性。尿酸对多发性硬化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7年01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烟雾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肖俊杰;张海琴;魏艳胜;范波胜;王玉洲;

    2007年01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脑猪囊尾蚴病治疗中的外科干预

    代明安;冯书贵;秦玉瀚;

    2007年01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28例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胡建民;马效芝;

    2007年01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结核性脑膜炎40例临床分析

    郭晓玲;

    2007年01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脑卒中后癫31例临床分析

    刘敏;赵纯雁;

    2007年01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宋艳芳;

    2007年01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婴幼儿脑瘫特征及预后86例分析

    孙凤菊;许娟;朱志萍;

    2007年01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昏迷20例临床分析

    娄爱芝;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方法将20例糖尿病病人昏迷时急查血糖变化。结果20例患者血糖均低于正常水平。结论糖尿病病人应用降糖药物时注意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007年01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保持正常血压是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凤琴;

    2007年01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4例临床及电生理分析

    董政协;朱向阳;朱连海;赵青;周永;

    2007年01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16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肌电图临床分析

    康志强;

    2007年01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早期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李强;陈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大部分在75%~90%之间,治疗组的病死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便安全、定位准确,早期进行该手术,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007年01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再出血评估

    潘瑞华;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24h)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治疗时机及再出血风险。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58例,保守治疗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微创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P<0.01)(2)2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4.11%,治疗时间窗愈早,再出血发生率愈高,但2组之间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30~50ml范围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而且不会明显增加再出血风险,治疗时机以发病12~24h进行为宜。

    2007年01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郑道海;王亮;

    目的观察应用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160例小儿脑瘫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不同年龄组小儿脑瘫的疗效影响。结果各年龄组组间两两比较,疗效随年龄增长依次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穴位注射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

    2007年01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分析

    刘金峰;

    目的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方法将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多靶点组和单靶点对照组,进行血肿基本清除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3周内病死率和ADL评判比较。结果多靶点组血肿消失快、意识恢复早、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强。结论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2007年01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观察

    李兰翠;王世民;韩璞;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后,两种不同通管方法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关系。方法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肝素帽+肝素盐水通管;B组可来福接头+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观察导管堵塞的情况。结果A组发生导管堵塞6例,发生率为20%;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率为6.67%。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使用可来福接头+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导管堵塞发生率低,此种通管方法安全、有效。

    2007年01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术和围手术期的处理

    石瑾;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应用ONYX胶和NBCA胶行血管内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首发症状头痛2例,脑出血10例,癫3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5例应用ONYX胶,12例应用NBCA胶行血管内栓塞。结果本组完全栓塞11例,大部分栓塞6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右出院。结论ONYX胶比NBCA胶具有更好的弥散性、易于控制、不粘管等优点,且其操作可控性好,不易栓塞正常血管,因此减少了再通和复发的可能性,可以使脑动静脉畸形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尤其对于较大的AVM的栓塞治疗效果显著。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血压,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消除不利因素,防止并发症发生。

    2007年01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TCD对基底动脉远端检测的探讨

    陈丽明;徐远;曹珍兰;苏岚;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检测基底动脉远端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TCD检查基底动脉(BA)远端血流速增快病例,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BA远端异常组远端血流速较健康对照组及BA近端血流速均增高(P<0.01)。结论应用TCD检查BA时,除对常规深度检测外,应尽可能检测BA中远段,以免遗漏此处异常病例。

    2007年01期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6例脑胶质瘤病MRI诊断与分析

    李新;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患者6例,总结及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灶范围均较广泛,边界不清,均伴有周围脑组织的肿胀,T1加权信号呈低信号(与脑白质相比)者4例,等信号2例;T2加权信号呈广泛高信号者6例。2例可见显著强化,呈多发不规则环状和结节状改变。结论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7年01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出血型烟雾病的CT、DSA特征与治疗对策

    曹文锋;屈新辉;吴凌峰;吴晓牧;张昆南;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5例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以脑出血(或脑室出血)发病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随访。结果25例病人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24例出院时GOS分级V级18例,IV级5例,III级1例;随访期间GOS评分V级20例、IV级3例,III级1例。结论CT结合DSA是诊断出血型烟雾病的重要方法,同时为其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2007年01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3例临床分析

    高宏业;郭明琴;

    2007年01期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微创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郭建芳;

    2007年01期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脑卒中下肢瘫痪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

    林日武;潘仕海;林茂恩;陈建胜;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引起下肢瘫痪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脑卒中伴下肢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踏车运动机械辅助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比评分。结果治疗组训练前后两组FMA评分及FAC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提高,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踏车运动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运动康复,对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治疗是有效和可行的。

    2007年01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护的灵活运用

    张淑玲;张斌;孙世龙;宋新光;

    2007年01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临床分析

    车振勇;

    目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结果14例患者术后12例血管狭窄完全解除,2例狭窄减少70%以上,颈动脉窦反应1例,高灌注综合征5例,支架植入后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术前严格准备,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1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及体会

    刘淑英;

    2007年01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2例临床观察

    孙二平;周伟;胡春平;

    2007年01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影响CT增强扫描效果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赵法荣;

    目的探讨影响CT增强扫描效果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326例CT增强扫描病人,采取静脉团注法,单排螺旋CT连续扫描。结果326例病人中,达到预期增强效果308例,效果不理想18例,其中操作因素12例,病人因素6例。结论CT增强扫描效果与静脉注射速度、造影剂量的多少、扫描开始时间、定位误差等有关。

    2007年01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脑出血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贾东佩;张宝朝;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在不同时间进行NIH神经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在14d、30d、60d、90dNIH评分降低(P<0.05),第30d、60d、90d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

    2007年01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单孔冲洗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临床观察

    贺礼进;

    2007年01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尼麦角林对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干预治疗分析

    古鹏程;

    目的采用尼麦角林对轻度认知损伤(MCI)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服药后的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31例MCI患者,尼麦角林组16例,口服尼麦角林10mg,3次/d,连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15例,用药前后均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尼麦角林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符号数字转换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测查的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服用尼麦角林对MCI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有一定改善,进而使MCI患者总体认知功能也有提高。

    2007年01期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强的松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观察

    毛开新;孙艳萍;周雄飞;彭曙辉;

    目的探讨强的松(prednison)治疗婴儿痉挛(infantile spasms)的疗效。方法于2001-01~2006-01用强的松治疗婴儿痉挛37例。所有病例均用常规抗癫治疗无效者,其中5例为应用ACTH治疗时因其不良反应不能坚持而被迫停药者。用法强的松2mg/(kg.d),8周开始渐减量,总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癫发作情况、复查脑电图、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结果显效21例,有效6例,较差7例,无效3例。有效率72.97%。最短有效时间为5d,最长为8周。5例出现库欣综合征,停药后消失。结论强的松治疗婴儿痉挛有效、经济、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2007年01期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张树伟;

    目的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20ml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30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两药分别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qd,连续15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度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在治疗前后2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均能改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状态,但银杏达莫注射液优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2007年01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早期应用刺五加和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

    潘燕;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刺五加、康复训练对小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应用刺五加,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治疗。2组生命体征稳定即开始综合应用Bobath、Brunnstrom、NPT、Rood等技术康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血肿容积减少在治疗前后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刺五加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2007年01期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吴东阳;刘威;

    2007年01期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奥扎格雷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B_(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5例分析

    齐尚书;孔德枝;张福全;

    2007年01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疗效和脑电图观察

    陈雪芬;汪孝岩;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及脑电图变化。方法49例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的病人,观察其单服TPM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疗效及脑电图。结果临床疗效服药半年33例控制发作,脑电图半年仅5例异常。结论TPM单药治疗癫疗效明显,脑电图改善快,脑电图可作为观察疗效、指导用药、调整剂量的有效方法。

    2007年01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宋建良;孙新芳;吴承龙;金国良;

    2007年0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藻酸双酯钠致关节肌肉疼痛2例报告

    郭慧;李克明;陈永华;

    2007年01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中风病治验浅析

    马云枝;王俊锋;

    2007年01期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马云枝教授临证用药特色探微

    高永强;马云枝;王俊锋;

    2007年01期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针灸治疗糖尿病慢性外周神经病性疼痛46例临床分析

    左社真;贾耀隆;

    2007年01期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误诊为眼科疾病的鞍上脑膜瘤的治疗体会

    张辉明;童鹰;潘建威;詹仁雅;周永庆;

    目的提高鞍上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5例被误诊为眼科疾病的鞍上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本组15例,全切11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无死亡。术后53.3%患者视力得到改善。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显微外科有助于鞍上脑膜瘤的全切及视力的改善。

    2007年01期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原因分析

    于荣焕;何蕴;荆宏建;赵燕;赵春水;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CVT的病因各不相同,多与高凝状态有关。大多数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颅内高压征,伴或不伴意识降碍、视力下降、瘫痪及精神障碍。CT扫描可见静脉窦下降部分及窦汇有高密度影,易被误诊为SAH。CVT的好发部位多见于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及病变部位,并尽早给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疗,提高了静脉窦血栓的再通率,增加了该病的临床疗效。

    2007年01期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静脉血栓形成3例误诊分析

    金平;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3例经MRI或MRA确诊的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分析,寻找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3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均被误诊。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各异,CT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漏诊。DS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

    2007年01期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原发性癫18例临床分析

    牛海帆;张翼翀;刘云爱;

    2007年01期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误诊原因分析

    马荣芳;杨振华;

    2007年01期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颅内高压患者瞳孔改变的临床护理体会

    任梅香;张爱兰;

    2007年01期 17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脑血管病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相关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李秋芳;路丽娜;薛淑好;杨霄鹏;

    目的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脑血管病住院病人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心理反应阳性率为34.3%;与病人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是关心自己的治疗、亲属探视、对病情担心、对环境感到陌生、睡眠以及陪住等。结论建立心理护理登记制度、严防自杀、减轻焦虑、改进护理规章制度等护理对策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2007年01期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李付华;

    2007年01期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急诊护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

    邵凤珍;

    目的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杜绝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方法法律法规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切实做好、做细具体护理工作。结果爱岗敬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结论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切实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尽可能避免医患纠纷和事故,营造医患和谐氛围。

    2007年01期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王秀娟;冯东丽;王勤;

    2007年01期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重症脑卒中颅内高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李恒玉;吕娜;方建瑞;

    2007年01期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健康教育对癫患儿亲属依从性的影响

    古建平;付晓荣;

    2007年01期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气管切开术后的心理护理

    赵霞;

    2007年01期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