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董广宇;兰周华;林智敏;林锦波;刘子科;杨亚敏;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头颅CT表现,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轻-中度局灶性脑损伤和重度弥漫性脑损伤、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弥漫性脑损伤(OR=0.108,P=0.018)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表现,硬膜外血肿(OR=3.743,P=0.020)、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OR=0.106,P=0.000)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头颅CT表现与预后关系密切,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2008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

    朱瑞;钟祝雅;李邦松;张明;李体成;李中;周农;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2例80岁以上(高龄组)和同期住院的84例50~70岁(对照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并发症和治疗结果,并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龄组患者女性比例上升,较少合并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出血部位也以基底节多见,但比例下降,而脑叶出血比例明显增加,为第二好发部位;病因仍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但比例明显降低;发病时头痛症状较少,神经功能损害较重,较多出现脑疝和继发肺部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脑叶出血为高龄脑出血独立正相关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早期头痛症状和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SSS)为独立负相关因素。结论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临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2008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脑膜瘤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党博;宋来君;孙红卫;郑杰;李建锋;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中表达的意义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人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并计数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组织中HIF-1α、COX-2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中MVD值(32.9±12.9)高于正常对照组(11.2±3.3),并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HIF-1α、COX-2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rs=0.65、0.72,P均<0.01);HIF-1α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s=0.35,P<0.01)。结论HIF-1α和COX-2的表达异常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2008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

    董兴龙;谭兰;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2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下简称TIA组)57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2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 MT)、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位置、斑块类型及性质等。结果TIA组I 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A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斑块发生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占总斑块百分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项可靠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

    2008年02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杨纪周;王金让;谢小刚;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2008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临床分析

    康孝理;干臣志;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105例眼睑及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1例面肌痉挛者完全缓解35例(49.3%),明显缓解34例(47.8%),无效2例(2.8%)。34例眼睑痉挛者,22例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8%。起效时间数小时至7d,缓解时间3~8个月,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其中2例引起面肌萎缩。4例MRA中3例检出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变异,并造成对面神经的压迫。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多点小剂量注射,可有效控制眼睑痉挛及偏侧面肌痉挛,部分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为血管压迫。

    2008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12例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探讨与救治分析

    李希芝;李剑;马会力;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郭金涛;高甜;宋颖飞;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2008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智力因素影响的分析

    王跃;徐静波;卫舒丽;

    目的了解低智能因素在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登记表回顾分析286例有智能损害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结果同等程度的智能损害在不同疾病的案由、智力情况、伴发疾病等明显不同。结论有智能损害的不同疾病的司法鉴定,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智能损害是发生作案行为的基础,多种因素可起到触发和限制作用。恶性案件的发生与伴发的精神症状有关。智能损害程度的诊断可能受到被鉴定人及其家人的干扰。

    2008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Shy-Drager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夏恩奎;欧阳志远;罗巍;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临床以小便障碍、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最常见。8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示脑萎缩,主要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结论Shy-Drager综合征临床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合并小脑症状发生率高,头颅磁共振可表现为小脑、脑干萎缩。

    2008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血清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

    李平;娄季宇;王运良;冯勋刚;李峰;谢鹏;

    目的探讨血清中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I型潜伏感染的小鼠用过热作为应激原,诱发病毒的复发感染。以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的表达观察病毒活化;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热应激后,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小鼠的部分三叉神经节细胞出现HSV-1抗原阳性表达,12~24hOD值达高峰,之后下降。小鼠血清IL-6水平也出现升高,12h为峰值,24h后开始下降,持续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能够诱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复发感染。

    2008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黄本长;薛艳荣;熊海洋;乔俊;凌兴飞;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9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滴,bid,共14d。2组在治疗后3、7、14、28d做头部CT检查,根据脑CT显示脑水肿最大层面的长×宽测算脑水肿面积表示脑水肿的程度,观察脑水肿的变化。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8d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2组病人伤后脑水肿均逐渐加重而至第7d达高峰期,在第7d前2组脑水肿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4~28d2组病人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脑水肿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在第28dGCS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并能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8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

    苑司臣;赵海涛;刘青蕊;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对43例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头颅CT、MRI、MRA、TCD、空腹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以栓塞多见,早期栓塞面积越大、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发生。

    2008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进展性脑卒中的多因素分析

    鲍智颖;钟小兵;康平;李润生;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8例进展性脑卒中伴高血压者43例,其中35例收缩压<150mmHg(20kPa),舒张压>90mmHg(12kPa),脉压>30mmHg(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者3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43例,其中软斑21例,溃疡斑21例,硬斑1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对防治进展性脑卒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2008年02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IL-6、IL-8、IL-10变化的观察

    赵海涛;苑司臣;刘青蕊;

    目的观察IL-6、8、10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发病后第1、3、7d和15例健康体检者第1d的血清IL-6、IL-8、IL-10进行检测。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IL-6、IL-8均在发病后第1、3d明显增高(P<0.05);第7d结果相差不大(P>0.05);IL-10在第1、3、7d逐渐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的监测可以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试验指标,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

    2008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

    杨鸿群;陈华征;黄跃金;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2008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急性脑卒中后脑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的变化观察

    顾爱明;郭如雅;付伟达;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患者脑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0例脑卒中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脑诱发电位的MMN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MMN是敏感的检测工具。

    2008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变化及其意义

    王幸;曹亚芹;谢全社;王建亭;史景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患者血清S100B蛋白增高;治疗后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2008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TCD对糖尿病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

    张可真;闫丙川;龙翠英;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81例糖尿病患者的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81例糖尿病患者TCD检测结果与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稍低于MCA,高血压组BA的血流增快则明显低于MCA,2组相比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明显高于高血压组,而且糖尿病组BA的频谱和音频异常率不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同名动脉,也高于同组的MCA和VA。结论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TCD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2008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甲基强的松龙对兔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隋璐;沈薇;李玉芳;胡婕;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SAH对照组和SA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18mg/kg)治疗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观察MP对脑基底动脉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生化技术检测各组兔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该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明显减轻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PKC活性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够明显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来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

    2008年02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妥泰治疗难治性慢性多发性抽动症

    石志鸿;张本恕;

    目的观察妥泰合并氟哌啶醇及安定类药物对难治性慢性多发性抽动症(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T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难治性TS患者在原氟哌啶醇及安定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妥泰。结果16例有效,4例无效,不良反应有头晕、困倦、食欲不振、出汗少。结论妥泰可辅助治疗TS,不良反应较轻。

    2008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青年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再新;周树虎;杨艳红;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08年0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腰椎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杜志军;洪云飞;王琦;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4-03~2006-02采用腰椎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例。结果21例全部随访,平均15个月。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优16例,良3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症的有效方法,具有减压彻底、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的特点。

    2008年0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

    赵国祥;袁文林;孙祥喜;刘海玲;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接受小脑顶核电刺激并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进行功能评定,根据临床四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2%(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

    2008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12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的临床分析

    黄向东;韩丽雅;茅新蕾;戴新建;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2008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大鼠急性脑出血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韦红巧;李倩茗;梁纲;李炳;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功能和形态改变。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24h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含量,并取肝脏和肾脏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脑出血24h后血清中的ALT、AST、BUN和Cr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和肾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

    2008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的影响

    严秋凤;谭佩珍;刘秋庭;周爱华;徐燕;周妮娜;杨倩;

    目的观察不同的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三七总皂苷,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含量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08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汤秀敏;王冰;

    目的评价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0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必普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2008年02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压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刘永生;申明峰;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采取单纯后颅凹减压术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结果28例行单纯后颅凹减压术,9例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90%以上30例,70%以上7例,无再出血病例。治愈22例,好转10例,死亡5例。结论小脑出血病情凶险,积极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影响

    张芳芳;王建平;李昕;刘春岭;渠文生;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60d后,应用Y迷宫检测各组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免疫组化法等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雌二醇组大鼠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雌激素补充疗法能选择性影响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CA1区GFAP阳性细胞,并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2008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肖佩荣;钟建国;侍海存;王瑶;宋维庚;周桂龙;张长国;孙晟;王根娣;赵强;梁秀琳;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95±14.31)高于对照组(11.9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回归系数均P>0.05。按Hcy水平分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和中度增高组,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但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无关,是独立危险因素。

    2008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护理体验

脑梗死专题研究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钠的变化

    张富国;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美国康仁644电解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住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血清钠,以血钠<135mmol/L为低血钠;>145mmol/L为高血钠;135~145mmol/L为正常。结果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低血钠,23例高血钠,其余176例血钠基本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血清钠的变化,低血钠对脑梗死恢复不利。

    2008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结合OCSP分型、TCD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王琰萍;张晓玲;黄俊军;朱敏初;王莺;

    目的研究影响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01~2006-12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OCSP分型、TCD检测、ADL评分。结果(1)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预后最差,部分前循环梗死次之,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预后较好。(2)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者预后最差,轻度狭窄及正常血管预后较好。结论建议整合临床信息,把OCSP分型、TCD检测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评估脑梗死预后。

    2008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

    方敬献;杨朴;许世玲;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14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4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CHOL、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8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脑病误诊为脑梗死13例分析

    张耀慧;

    目的分析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脑病与其他低血糖脑病有何异同。方法将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脑病13例设为观察组,其他低血糖脑病69例设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既往合并高血压或脑梗死病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及意识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脑病多见于高龄、既往有高血压或脑梗死、昏迷较浅、血糖降低较轻、颅内动脉有中重度狭窄的糖尿病病人。

    2008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74例脑梗死血浆Hcy分析

    秦得营;索爱琴;张杰文;李玮;

    2008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

    黄菊明;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2008年02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糖尿病对脑梗死康复疗效影响的临床分析

    杨改清;李彩霞;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例144例,分为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将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2组均入院第2d开始康复治疗并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以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评定2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非糖尿病组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负面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减慢神经康复速度,防治糖尿病对改善脑梗死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2008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体会

    李军民;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04-12~2006-12在我科50例患者用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50例用脉络宁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疗效。结果显效率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控制脑梗死的进展。

    2008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朱建琴;于建刚;钱建东;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见效快、效果好。

    2008年02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郑艳;王小芳;

    2008年02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急性脑梗死个体化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潘更毅;史岩;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个体化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值与Barthel指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早期康复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008年02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儿童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14例

    马越;牛光明;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14例。结果14例患儿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10例痊愈出院,4例遗有轻残。结论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单侧躯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的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轻度颅脑损伤患儿,CT或MRI能够显著提高本病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疗效良好。

    2008年02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东菱迪芙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吴日圣;

    2008年02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奥扎格雷钠治疗儿童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郭贯魁;王文正;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儿童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脑梗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用曲克芦丁注射液静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儿童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008年02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诊治体验

  • 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胡素君;蔡春玲;王玲;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NICU收治的高危儿213例,其中123例作为干预组,9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干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2组高危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及运动发育的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危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CDCC测试MDI、PDI12个月的评分高于6个月,6个月的评分要高于3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高危儿MDI、PDI测评<70分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照组预后不良的病例较干预组多。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及神经运动的发育其干预措施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能更好的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2008年02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青年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萎缩1例临床分析

    王文祥;甘明珠;姜勇;张德智;安小勤;许思祥;

    2008年02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全身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应用与监护

    王玲;胡素君;吉玲;李慧;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过程中的监护措施。方法我院儿科收治的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并采用亚低温治疗患儿24例,在生后2~10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4℃,持续72h,在亚低温治疗中给与全程监护。通过全程监护保证亚低温治疗的顺利。结果24例患儿全部治愈和好转出院。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全程监护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2008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脑卒中并发腹泻50例分析

    张新苗;李海良;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腹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卒中并发腹泻的患者作血常规、粪常规、粪细菌培养、肝功能、血生化、肾功能等检查,必要时作肠镜检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出现一些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腹泻,能明确为非感染性腹泻达30%。结论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腹泻,脑卒中合并腹泻原因复杂,需详细检查,早期病因不明时不必急于抗感染治疗。

    2008年0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特重型颅脑外伤72例临床分析

    刘光磊;

    目的总结7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8-10~2006-12收治的GCS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存活38例(52.8%),死亡34例(47.2%)。结论对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取尽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2008年02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马平都;周飞琴;章小萍;钭敏芝;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评定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的病情)对128名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家属(简称调查组)进行调查,并与常模组进行对照。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SCL-90各项评定指标(除外偏执、精神病性)其余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模。因此护士做好病人护理的同时,还要重视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2008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21例

    吴中亚;朱映辉;乔俊;凌兴飞;熊海洋;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并及时发现提高疗效。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死亡8例,病死率为38.1%,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7例。结论对有可能出现术后迟发性血肿的病人应高度警惕,尤其是术中出现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及出现新的定位体征者,应考虑迟发性血肿形成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2008年02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王娟;刘超;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125mg/d,14d为1疗程。治疗组应用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GM1)20mg/d,14d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差异。结果2组总有效率及7d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1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

    2008年02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梁聪美;

    2008年02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81例临床分析

    柳宗堂;杨勇;邓田军;

    2008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结核瘤5例报告

    陆海峰;

    2008年02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治疗体会

    尹先印;

    2008年02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巴庆华;

    2008年02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观察

    闫丽清;李英;

    目的探讨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总结1999-01~2007-06在我科住院的49例SAH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CT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49例SAH患者经常规抗纤溶及尼莫地平治疗后有9例出现迟发性脑缺血,FisherⅡ型发生率最高。结论SAH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病机制复杂,单纯依赖尼莫地平不能完全控制,应从多方面加以预防。

    2008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80例Tourette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

    张焕新;薛海荣;李德亮;

    目的总结Tourette综合征临床特点,加强诊治工作,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表核实患儿的一般资料,详细询问患儿的临床表现,填写Tourette严重度量表(YGTSS),并对未经治疗的Tourette患儿进行评分。结果Tourette综合征患儿多表现为轻~中度,抽动症状多样,早期易误诊。结论正确认识Tourette临床特点并准确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可避免误诊,做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个体化。

    2008年02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比较

    宋亚楠;

    目的比较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结果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94%,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作用相仿。

    2008年02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乔鹏;戴刚;周游;

    目的探讨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为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压增高症状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CT扫描呈圆形和卵圆形低密度灶且无强化,所有病例都有脑室系统扩大;MRI结果可见5例病人显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可见质子密度明显增加;1例病人呈等T1和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晰,无钙化及瘤周水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能满意暴露病变,1例做到病变全切。其余4例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做到全切。结论CT和MRI是诊断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主要手段;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根本手段。

    2008年02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缺血性卒中与血尿酸水平关系分析

    辛克北;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缺血性卒中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病人的空腹血尿酸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2008年02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无头痛症状脑出血20例

    钱钧;李少清;

    目的无头痛症状脑出血是脑出血患者的不典型表现,易延误诊治,应提高警惕。方法取本院187例脑出血中20例无头痛症状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无头痛症状脑出血经治疗好转7例,治愈13例,无死亡,预后较好。结论无头痛症状脑出血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时行CT检查,并进行适宜治疗,以减少致残致死率。

    2008年02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类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反应26例分析

    黄平;

    2008年02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张士亮;

    2008年02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与DSA分析

    付广印;魏琰;王树平;韩东亮;

    2008年02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用药与体验

  •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季波;何龙锦;唐涌;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每日清晨、中午各服1片,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25mg,分早晚两次口服,治疗6周。同时采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97.61%,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

    2008年02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溶血磷脂酸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吴小炼;吴潇;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8例其他病因眩晕患者,5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浆LPA测定。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为脑梗死组、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组)。脑梗死组随机分为脑梗死试验组、脑梗死对照组。脑梗死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0.75gqd。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发病3d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眩晕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2组发病4周时血浆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发病2周时脑梗死试验组LPA水平较脑梗死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是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敏感指标,可作为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常规检查项目,并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2008年02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刘宏雅;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bid,共14d。结果治疗组在1月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02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疗效观察

    经德龙;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胞二磷胆碱1.0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qd,连用2周;治疗组40例,采用降纤酶5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qd,连用2周。监测治疗前,治疗7d及2周结束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TIA发作减少次数及停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g和P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02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医疗技术

综述与讲座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