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及卒中患病的调查

    胡才友;梁积英;吕泽平;李正杰;黄甫沿;李泌迅;杨媛媛;吕渊;庞国防;梁庆华;韦奇;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及卒中患病情况。方法对巴马长寿地区≥90岁的长寿老人212例(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并以非长寿地区老人222例(对照组)为对照,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水平及调查脑卒中患病情况。结果巴马长寿老人和对照组老人对比除舒张压、TG和LDL外,收缩压和TC、HDL水平高于普通老人,身高、体重、腰围、BMI和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相关危险因子患病粗率依次为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而超重、腹型肥胖和肥胖患病粗率非常低。与对照组比较,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低HDL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长寿老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2.36%。高血压是长寿老人卒中患病最常见危险因子。结论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子患病有其特异性,长寿老人较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TC血症患病率及其低HDL血症、低体重、高HDL水平等代谢异常,可能构成了长寿的生化代谢基础。脑卒中患病粗率较低,早期预防和干预高血压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

    2008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影响

    徐辉;白宏英;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米诺环素处理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每组16只。模型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以及HE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米诺环素能明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足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黏附分子可能是一种机制。

    2008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

    任金生;蒋家东;杨秋霞;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及中西医治疗。方法348例脑卒中患者伴发PSD169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活血解郁汤,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PSD患者用活血解郁汤可以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减轻氟西汀的不良反应,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

    2008年03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古联;苏莉;

    目的探讨3个月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针灸组,每组35例,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康复+针灸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最高。结论3个月的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2008年03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探讨

    张朝辉;张亚林;穆俊林;宋景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和43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SSR测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SSR测定的异常率为84.4%(38/45),而治疗后异常率为13.3%(6/45)。治疗前SSR测定波潜伏期及波幅值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HAMD评定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SSR波潜伏期与HAMD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波幅与HAMD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2008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中青年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李庆军;袁伟杰;肖卫民;马荣;陈影华;莫锦有;江雪琴;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青中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糖异常、吸烟、家族史、超重等是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吸烟和颈部血管内膜增厚的男性患者常见(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在中年患者常见(P<0.05)。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吸烟、血糖异常等因素是青中年脑梗死主要病因。

    2008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苗勤;孙乐羽;牛延良;姜炎;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情况。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的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48h时程VEGF、TGF-β1表达情况,比较糖尿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VEGF、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1)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P<0.01)。(2)正常血糖组大鼠及糖尿病组大鼠脑缺血后VEGF、TGF-β1表达均增加,糖尿病组脑缺血后各时间点VEGF、TGF-β1表达均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TGF-β1表达增强,提示VEGF、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糖尿病加重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VEGF、TGF-β1表达不足。

    2008年03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

    阳初玉;陈秀琼;林卫;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正确良肢位摆放,患肢各关节的适当运动、物理治疗和药物等方法,观察58例疗效。结果有效率93.10%,基本治愈率56.07%。从康复治疗的效果看,肩-手综合征1期较2期好,而2期又比3期好。结论心理治疗、正确良肢位摆放、患肢各关节的适当运动、物理治疗和药物等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好办法。

    2008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组织多普勒成像与脑钠素联合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压功能

    申志扬;秦志平;李伟;卢学峰;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及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联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选45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为心梗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MI4周后,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左室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随后抽血检测血浆BNP水平,观察心肌梗死4周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AMI4周后,心梗组中29例E/A<1,10例2<E/A<1,6例E/A>2,而Ea/Aa在所有心梗组患者中均<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在心梗组BNP水平的变化与Ea/Aa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心肌梗死4周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及血浆BNP水平能较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2008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2B表达的特征

    沈瑞乐;郭铁;滕军放;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中NR2B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中CA1、CA3区和齿状回中NR2B的表达。结果缺血组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三处NR2B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大鼠海马结构内CA1、CA3区及齿状回内NR2B的表达明显减少。

    2008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6例疗效分析

    杜志军;洪云飞;康智;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15个月,26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根据JOA评分标准,手术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评分高于保守组同时期评分。结论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外力是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选择正确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优于保守组。

    2008年03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电流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分析

    赵海涛;苑司臣;刘青蕊;

    目的观察电流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训练和电极中药离子穴位透入疗法;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20d。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流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疗法协助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有较好疗效。

    2008年03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溶血磷脂酸变化及意义

    王幸;曹亚芹;谢全社;王建亭;史景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溶血磷脂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溶血磷脂酸增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检测其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可以作为该疾病的诊断、病情变化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2008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河南汉族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与血浆内肥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苏永;陈璐璐;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与血浆内肥素(visfati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初诊2型DM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浆visfatin水平,分析其与腰围/身高比值(WHt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的关系。结果(1)初诊2型DM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浆visfatin水平与WHtR呈正相关,与HbA1c呈负相关,与2hPG无相关性;(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WHtR是影响血浆visfat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visfatin与糖代谢和肥胖类型(中心型肥胖)有关,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008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临床分析

    苑司臣;赵海涛;刘青蕊;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电图改变及治疗。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脑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547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46例(8.409%)。早发型明显多于迟发型,起病时间与病变性质无关;癫癎的发生与卒中部位、颅内高压及电解质紊乱有关。脑电图改变以慢波、尖/棘波多见,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多见。结论脑卒中累及大脑皮质或脑血液循环障碍或机械牵拉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时癫癎易发作,早期预防,可减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癎发作。

    2008年03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急性颈髓损伤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分析

    祁绍艳;杨妍;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CSCI)后出现的心血管系统异常情况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0例CSCI患者与30例非CSCI患者的血压、心率。结果CSCI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降低(P均<0.05);颈4以上比颈4以下损伤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出现心血管系统功能明显异常,血压、心率下降,且其严重度与损伤平面有关。其机制可能为急性颈髓损伤时抑制了体内交感神经系统。

    2008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脑脊液CEA与细胞学联合检测对脑膜癌病的探讨

    李京红;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与脑脊液CEA联合检测对脑膜癌病临床检测价值。方法脑脊液细胞学采用迈格姬染色法,脑脊液CE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40例脑膜癌病患者中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36例,CEA检测阳性26例,两者联合检测阳性39例。结论对于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是最好的确诊依据,CEA则是较好的辅助诊断依据,两者联检可提高敏感性。

    2008年0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传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卒中患者,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查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结果脑卒中患者自评量表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际关系低于正常人(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分高于中国常模,内外向和精神质维度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正相关,内外向维度与偏执敌对两因子呈正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偏执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较差,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可能为其人格基础。

    2008年0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意识障碍及预后的关系

    易飞;熊建忠;曾伟;贺琼;郑晓东;黄声惠;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其意识障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例高血糖组患者和20例正常血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血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昏迷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高血糖组患者血糖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可加重急性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使康复过程延缓。血糖的变化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8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刘智平;沈瑞乐;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急胜缺血性脑卒中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治疗的观察指标。

    2008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脊神经后支损伤致急性腰痛的急诊处理

    陈小凡;曾力群;邹云东;韦贤读;陆晓伟;

    目的探讨经皮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脊神经后支损伤引起的急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混悬液经皮穿刺阻滞脊神经后支,分别在治疗后30min、24h、48h、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效随访结果优良率99.8%。结论经皮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急性腰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适合在急诊外科实施。

    2008年03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癫癎患者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意义

    张帆;顾仁骏;张萍;卢红;王海合;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癎性发作后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癎患者在癎性发作后2d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症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CSF中NS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NSE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癎患者癫癎发作后脑脊液中NSE升高,提示癎性发作对中枢神经的神经元有损伤;而血中NSE正常,提示血脑屏障正常。

    2008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皮肤反应分析

    王少平;张亚珂;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交感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60例糖尿病患者交感皮肤反应与对照组比较,起始潜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上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R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的一个显著指标。

    2008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震颤麻痹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董玲;张玫;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震颤麻痹的方法、疗效。方法26例震颤麻痹患者均经CT、MRI扫描,立体定向靶点定位、6mVX线照射;靶点数2个,边周剂量90~100Gy,准直器5mm,实施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旋转照射治疗。结果随访1~24个月,依据症状改善情况判定疗效,1个月显效6例,占23%;1~3个月有效16例,占62%;无效4例,占15%;总有效率达85%(22/26)。6个月内症状改善者未再出现复发或加重现象。放疗后出现面部疱疹、恶心、头胀痛及暂时肢体无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老年震颤麻痹是一种无创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03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组织蛋白酶B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吉庆明;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人胶质瘤组织和24例正常脑组织中CB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及人胶质瘤组织中C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8%(53/57)和16.67%(6/2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及人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31±0.42)和(13.56±0.34),两者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级别升高C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亦升高(P<0.05)。结论CB蛋白表达与人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8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糖尿病大鼠及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探讨

    王宪远;尹帅领;孙乐羽;

    目的探讨一种比较简易的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7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SD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60mg/kg,选择体质量为280~320g血糖水平16.7~25.6mmol/L的成模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另选择55只体质量为280~320g的同种同月龄雄性大鼠制作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对照;采用ZeaLonga线栓改进法,从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比较2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并分析2组大鼠模型制备失败及死亡原因。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2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大鼠脑组织的血流量在6h后进行性降低,可能与再灌注后的48h内脑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有关。糖尿病组脑梗死灶体积在24、48h时明显比正常组大鼠严重(P<0.05)。结论此项研究为探索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变的关联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2008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GAP-43表达的变化

    杨改清;方树友;

    目的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对海马中GAP-43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在癫癎形成过程中GAP-43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点燃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各组动物脑切片GAP-43表达的变化,并用HPIAS-10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其定量。结果各组海马结构内GAP-43免疫反应产物呈板层样分布,多为点状或颗粒状沉积于神经毡内,血管、白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不染色。定量结果显示,点燃组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齿状回分子层内带GAP-43免疫反应产物C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点燃组动物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齿状回内分子层及苔藓纤维层GAP-43含量较正常表达增加。GAP-43表达增加,一方面是点燃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点燃维持的分子基础。

    2008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童旭瑛;金扬;宣海仙;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组116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完全性脑梗死110例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收缩压水平下降,血糖增高,存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结论收缩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008年03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颈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宋彦;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30万U尿激酶溶入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2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8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巴曲酶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于淑花;王利东;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高龄(≥75岁)急性(6~48h)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和<75岁的对照组各40例。入院当日巴曲酶10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1h静滴完毕,第3d与第5d均给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1h静滴完毕。同时辅于脑保护,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结论≥75岁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降纤治疗,年龄不应作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降纤治疗的标准。

    2008年0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曹俊红;王惠贞;

    2008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高清滢;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14d的为1疗程;对照组36例,脉络宁20ml和维脑路通0.4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14d为1疗程。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肝肾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88%,2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08年03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0例疗效观察

    刘建芳;

    2008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74例临床分析

    欧国辉;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74例,对照组70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奥扎格雷钠组治疗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有效率6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2008年03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刘华;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并与应用奥扎格雷钠和三七总甙注射液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和三七总甙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依达拉奉组改善更明显,且与三七总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2008年03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王德周;毛彦明;

    2008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脑梗死降纤治疗的护理

    宋颖;

    2008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诊治体验

  • 多发性硬化158例临床特点分析

    陈昆明;张旭;夏君慧;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S好发于中年人(125,79.12%),女性(109,68.99%)病前多有诱因,首发症状多样,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145,91.77%)、感觉障碍(130,82.28%)、视力障碍(70,44.30%);MS侵犯部位:脊髓(110,69.62%)、视神经(90,56.92%)、大脑(85,53.79%)、脑干(70,44.30%)、小脑(65,41.14%)、周围神经(25,15.83%);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MS多伴有诱发电位和脑脊液的异常。结论M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综合临床、诱发电位、脑脊液、影像学资料分析,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2008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特点

    杜小鹏;汤亚男;卢丽萍;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及特点。方法对2001-10~2006-10全院收治的8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回顾性总结,通过血糖、头颅CT、MR、MRA、DSA、脑脊液等检查,分析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及特点,各病因与在各年龄段分布的情况。结果80例动眼神经麻痹中,动脉瘤19例(23.8%),脑血管病16例(20.0%),糖尿病13例(16.3%),炎症性11例(13.8%),肿瘤8例(10.0%),外伤6例(7.5%),其他7例(8.8%)。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以动脉瘤最常见,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08年03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Mollaret脑膜炎2例报告

    任乃勇;赵康仁;张渭芳;

    2008年03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脑卒中与睡眠习惯的相关性

    杨建学;刚光霞;赵勇刚;毛毅敏;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睡眠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2005-01~2006-12收治的365例脑梗死,312例脑出血患者,并选择255例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对入选者睡眠习惯(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有无午睡习惯)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文化程度高低及是否经常体育锻炼等)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与睡眠习惯的相关性。结果经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体育锻炼等混杂因素后可见:(1)睡眠时间>8h致脑梗死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3.802.37~6.12,95%CI:2.37~6.12);而与脑出血无显著相关。(2)失眠及午睡情况与脑梗死和脑出血均无显著相关。(3)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对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睡眠时间延长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

    2008年03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临床分析

    王群芳;

    2008年03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曹和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7例TOBS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8例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部,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征象。综合治疗有效率约52.9%。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2008年0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西安铁路地区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胡惠华;王琳;刘恒方;

    目的探讨西安铁路地区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我们于2002年开始在西安铁路地区进行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的干预研究,并进行效果评估,即对脑血管病涉及的相关知识、行为改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患者主要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高盐饮食、吸烟、超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和体力活动)形成率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应坚持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

    2008年03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5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分析

    张素红;

    目的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GBS诊断的50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0例患儿中男39例,女11例,主要表现为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控制病情进展,减少继发感染,缩短病程优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GBS是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03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分析

    酒金霞;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被放弃治疗的时间、原因及方式,以指导临床诊治和社会医疗保健等。方法收集40例在我院就诊过的被放弃治疗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被放弃治疗的脑瘫患儿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经济原因占50%(20/40),家长对康复缺乏理解和信心占35%(14/40),其他原因如患儿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康复者占15%(6/40)。放弃治疗的方式包括:不给任何治疗10例,尝试但非正规治疗12例,安慰性治疗15例,采取迷信方式3例。结论脑瘫患儿的治疗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脑瘫儿童的潜能,使其能独立地参与融入社会。

    2008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分析

    陈正文;张晶;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预防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125例,其中脑出血患者52例,脑梗死7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5例),奥美拉唑组(39例),对照组(43例),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3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联合组4.44%,奥美拉唑组10.26%,对照组34.88%,联合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

    2008年03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67例临床分析

    胡海芳;

    2008年03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婴儿痉挛症31例

    马越;

    2008年03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

    王平;陈同波;

    2008年03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李保英;徐青云;段云;孙立强;

    2008年03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2型糖尿病并发症分析

    李克明;马玉霞;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1~2007年2型糖尿病620例,其中有并发症280例(占45.2%),1种并发症35例(占12.5%),2种并发症110例(占39.3%),3种并发症180例(占64%),4种以上并发症65例(占23.2%)。其中以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为常见并发症。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患者不能合理膳食、不能合理用药、依从性差为主要原因。

    2008年03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医疗技术

  •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超声诊断及相关性探讨

    司娟娟;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关系,判断超声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和多发脑梗死组,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脑梗死组。结果①多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56/61)高于单发性脑梗死组(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1,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单发性脑梗死组(χ2=4.4103,P=0.04<0.05)。②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首发性脑梗死组(χ2=9.6317,P=0.002<0.01),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首发脑梗死组(χ2=4.5955,P=0.0320<0.05)。③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略高于轻型脑梗死组,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略严重于轻型脑梗死组。结论①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狭窄程度严重。②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与多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2008年03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长程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何世林;王春雷;何涛;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急性脑血管病及76例脑血管病重度昏迷患者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结果脑电图异常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情演变和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在监测过程中,脑电图改变恢复越慢则临床预后越差;进展性脑卒中,脑电图恶化较临床症状平均提前7.2h,积极干预可有效遏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结论长程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治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8年03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鞍内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

    赵华;牛光明;

    目的回顾性分析鞍内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MRI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鞍内病变46例,均行MR失状、冠状和轴位平扫并大部分增强扫描。结果46例鞍内病变MRI发现率100%,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38例。结论应用MRI检查技术是目前诊断鞍内病变最好的方法。以失状、冠状、轴位平扫加增强扫描为基础,必要时辅助特殊序列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大小、信号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提高诊断符合率。

    2008年03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介入栓塞治疗54例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陈德鹏;王国庆;

    目的探讨影响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我们应用可脱卸铂金弹簧圈对54例共62枚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分析动脉瘤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与疗效,栓塞程度与复发的关系,动脉瘤颈体比与栓塞程度,手术时机及栓塞材料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小动脉瘤及窄颈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高,72h内接受栓塞治疗及病情轻预后好,采用水解弹簧圈和电解弹簧圈疗效相似,宽颈动脉瘤易复发。结论发现动脉瘤的几何形态与疗效有很大关系,动脉瘤越小,颈越窄,栓塞程度越高,疗效越好。临床疗效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出血后3d内对动脉瘤进行干预治疗较为理想。采用水解弹簧圈和电解弹簧圈疗效相似。

    2008年03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临床分析

    吕艳芳;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清除术34例和保守治疗33例,2组均给予降颅压及脑细胞保护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微创组较保守组病死率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08年03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分析

    刘葛霞;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贾氏方法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3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复查CT,平均血肿清除率83.1%,有效率85.9%,无效8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操作安全有效,创伤小,预后好。

    2008年03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0例临床分析

    古军;古全祥;赵晓霞;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方法对230例HICH微创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198例。按ADL分类:Ⅰ级38例,Ⅱ级56例,Ⅲ级60例,Ⅳ级38例,Ⅴ级6例。死亡32例(占13.9%)。2~7h手术36例,再出血22例,>7h手术194例,再出血6例。首次抽血量少,不能缓解脑疝18例,8例行开颅手术均存活,10例未行开颅手术,9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微创术创伤小,疗效好,7~24h范围内尽早手术再出血率低,又可保护神经功能;首次抽血量少,不能缓解脑疝者,及时开颅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2008年03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改良钻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席孟杰;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35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出血量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出血量50~80ml者分别为Ⅰa组和Ⅰb组,出血量>80ml者分别为Ⅱa组与Ⅱb组,治疗组用改制的上面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保守治疗则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出血量在50~80ml(Ⅰa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治疗(Ⅰb组)病人。用于治疗出血量>80ml病人,疗效评定显著进步和进步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单、费用低,术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低。

    2008年03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叶忠平;吴亦;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和意识障碍多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小脑、中脑、枕叶、颞叶等梗死多见,双侧及幕上幕下同时受累。MRI较CT更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2008年03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微创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

    张超旺;海东红;

    目的了解微创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行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纳洛酮,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分别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情况及ADL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08年03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颅脑损伤后张力性气颅17例临床分析

    黄文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张力性气颅的临床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7例颅脑损伤后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17例中,15例临床确诊后均行急诊钻孔排气术,其中12例恢复良好,3例夹管后症状加重,行开颅排气及瘘口修补术;2例外物致前额开放损伤术后并发张力性积气及脑脊液漏,再次开颅排气减压及瘘口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颅内气体均吸收,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尤其有颅底骨折的患者应警惕张力性气颅的产生。及时行头颅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当时情况行急诊钻孔排气术或开颅排气减压及瘘口修补术。

    2008年03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在脑梗死后癫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保国;任琳;朱晓临;

    目的探讨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在脑梗死后癫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脑梗死后癫癎患者行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48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44例,异常率91.7%,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出现棘波、尖波及棘慢波、尖慢波等;经颅多普勒异常42例,异常率85.7%,主要表现为频谱形态异常及血流增快及减慢等。结论脑电图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映,对预测癫癎发作及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经颅多普勒可反映脑血管功能情况,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时可致癫癎发作。

    2008年03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脊液中胆红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张焕新;李德亮;薛海荣;

    目的探讨预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4-01~2007-07住院胆红素脑病患儿20例,20例疑诊为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黄疸,鉴别诊断需要做腰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时取血、CSF标本,将2组之间血UCB,CSF中UCB及血中UCB与A(B/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胆红素脑病组CSF中UC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CSF中UCB与血中UCB水平均无相关性(r=0.56,P>0.05),CSF中UCB与B/A比值在2组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中,CSF中UCB可作为可靠指标;B/A作为胆红素毒性指标较血UCB更有意义。

    2008年03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贾琳;孙力;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参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方法用10Hz探头探查颅外段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内径、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56例患者有124例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的改变及血流速度的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椎动脉的血管结构,定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2008年03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次脑电图检查广泛重度异常7例(其中5例死亡,2例呈去大脑皮质综合征),广泛中度异常3例(均不完全恢复)。结论早期应用脑电图检测心肺复苏病人可以评估病人的脑功能状况,为脑复苏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008年03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口咽通气管在急性酒精中毒致舌后坠病人急救中的应用

    张卫青;余阳;王处;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性酒精中毒致舌后坠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01-01~2006-12-31间的12例酒精中毒致舌后坠病人,均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解除舌后坠,改善通气。结果除一例因反复呕吐不能成功放置口咽通气管外,其余1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放置口咽通气管5~20min后缺氧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氧饱和度从85%~90%上升至96%~100%。结论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急性酒精中毒致舌后坠病人的通气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03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4例临床分析

    梁红霞;

    2008年03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椎管内外松解治疗腰突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

    李瑞国;张惠敏;梅胜利;蒋跃辉;

    2008年03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9例临床分析

    张富国;

    2008年03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护理体验

用药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