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广西农村部分地区癫及丙戊酸钠疗效的初步调查

    陈洁;郑金瓯;吴原;韦晓勇;凌云霄;王文志;吴建中;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部分地区癫的发病情况、治疗缺口以及丙戊酸钠的疗效。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广西田东、田阳、平果、天等县已确定或怀疑癫的患者进行调查,再经神经科医生复查后确诊,并对适合使用丙戊酸钠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共诊断癫患者303例,未经治疗46.2%,西药治疗45.5%,仅中药、偏方治疗6.3%,治疗不详2.0%,其中活动性癫人数295例,治疗缺口达81.0%。295例患者进入丙戊酸钠治疗的随访研究,显效率为58.6%,总有效率为75.2%。结论广西农村地区癫的治疗缺口较全国其他农村地区高,经丙戊酸钠治疗后,约75%患者发作可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不正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故应重视癫患者的正规治疗。

    2009年13期 v.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心理行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林海峰;陈湛音;陈文荣;梁宇航;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组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Fugl-Meg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和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SCL-90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得分明显,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中社会功能维度、心理健康维度、躯体健康维度、总体生活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Fugl-Meg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CA运动功能、FCA认识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09年13期 v.1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丁苯酞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刘森;王长福;郭亚;贺维亚;

    目的探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选择6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曲克芦丁片口服,180mg/次,3次/d;同时2组均口服脑复康片,1.2/次,3次/d,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scale,MMSE)评分,并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方法,分别检测左侧颞叶海马区域NAA、mI及Cho物质代谢变化。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NAA、mI及Cho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MMSE评分24.87±0.73,NAA/Cr1.224±0.228)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28.94±0.89显著增加,左侧颞叶海马区域NAA/Cr1.537±0.315显著升高;mI/Cr和Cho/Cr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各组患者MMSE评分与NAA/Cr均呈正相关(r=0.709、0.682、0.657、0.673),与mI/Cr及Cho/Cr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内代谢有关。

    2009年13期 v.1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

    李泽锋;何艳;温鸿源;梁俊迪;刘秀萍;

    目的观察茎乳孔药物注射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跟踪随访180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92例,在门诊应用2%利多卡因2ml,甲钴胺250μg,ATP针40mg,地塞米松5mg进行茎乳孔注射,1次/d,连续7d;之后隔日1次,共7次;同时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照组88例,采用电针、自我手法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练。治疗前后按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Ⅰ级治愈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茎乳孔药物注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可以缩短治疗进程,经济简便,无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13期 v.1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张慧;陈研茹;周斌;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2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26.5%,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48.3%,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7.2%,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有关,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等有关。

    2009年13期 v.1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观察

    董广宇;禹婷婷;兰周华;杨亚敏;刘子科;黄翔;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依据依达拉奉应用情况分为对照组(33例,未用依达拉奉)、术前组(34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术后组(38例,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结果术前组、术后组伤后血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依达拉奉首次应用时间显著早于术后组,伤后血糖显著低于术后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抑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术前或早期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2009年13期 v.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6例报告

    姚晓腾;荊国杰;祝刚;景英朝;李百升;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病人16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10例术后行全脑DSA检查,并证实动脉瘤颈夹闭完全。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值得推广。

    2009年13期 v.1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抗氧化剂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关春红;陈国光;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抗氧化剂和传统疗法进行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显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硫辛酸联合牛磺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13期 v.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64层螺旋CT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

    李方明;郭毅;孙圣刚;黎冠东;钟建新;李冰华;陈克强;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及临床意义。方法33名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数据,应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6个颈动脉段纳入分析,25个血管段正常,41个有斑块。CTA对颈动脉斑块探测的敏感性为100%(34/34),特异性为82.9%(34/41);在区别钙化和非钙化斑块方面,CTA敏感性为100%(26/26),特异性为89.7%(26/29)。结论CTA能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征作出精确评价,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手段对易损性斑块的治疗作出指导。

    2009年13期 v.1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高血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秦琳;周其达;邹锡良;华键;潘晓帆;韩杨;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高血糖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的办法,对发病72h以内、无糖尿病史、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6.1mmol/L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后1周内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28例(41.18%),糖尿病患者26例(35.29%),总的糖代谢异常54例(76.47%)。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67.86%糖调节异常患者和58.33%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OGTT与空腹血糖相比,OGTT明显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高血糖并不单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而是糖代谢异常的表现。

    2009年13期 v.1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慢性酒精中毒伴癫发作临床特征分析

    袁彬;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伴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8例慢性酒精中毒伴癫患者的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EG异常21例(75%),多表现为广泛轻中度异常,异常程度与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严重性相关,饮酒史越长,EEG异常越明显,且常有癫样放电。慢性酒精中毒可伴发癫,癫发作多与突然戒酒及增减量有关。结论EEG反映大脑功能状态,对慢性酒精中毒伴癫发作在诊疗、估计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

    2009年13期 v.1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许风雷;热依汗;王力;李建玲;范太根;

    目的总结脑梗死的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9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MS的发生率为55.99%,脑梗死合并MS与单纯脑梗死患者比较,心、肺、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患者合并MS的发生率随患者脑梗死病程的延长和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关系密切,发生MS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而脑梗死病程越长,发病年龄越大,MS的发生率越高。

    2009年13期 v.1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96例临床分析

    贾振魁;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血压、血糖、血脂、凝血四项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中切和低切、全血还原黏度中切、红细胞比积2组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液的高凝状态和黏度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2009年13期 v.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张明松;宋丽;赵艳华;樊凌姿;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治疗与利培酮对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100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片120~160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5mg/d,疗程8周。采用PANSS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效率(痊愈+显进)为75.9%,对照组为75.8%,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作用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齐拉西酮抗精神病作用起效快,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2009年13期 v.1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恶性脑胶质瘤临床观察

    韩娜;王健;张中冕;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治疗恶性难治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恶性难治性胶质瘤患者给予替莫唑胺150~200mg/m2,连续空腹口服5d,每4周重复。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个疗程化疗。结果化疗后进行脑MRI复查,比较MRI结果判断疗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者2例,部分缓解率20%;肿瘤无进展时间超过12周者3例,疾病稳定率30%;症状缓解4例,症状缓解率40%;总显效率50%。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疲倦和骨髓抑制等,程度较轻,未见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替莫唑胺对恶性难治性胶质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理想的化疗用药。

    2009年13期 v.1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苗海锋;肖卫民;李润雄;罗惠冰;石铸;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颅多普勒(TCD)分别在48h和第3、7、10、14天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亚低温组的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第7、10及14天时亚低温组VMC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第10及14天2组间PI值相比,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防治CVS。

    2009年13期 v.12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婴幼儿疥疮46例诊治分析

    韩传恩;

    目的总结婴幼儿疥疮临床特点,发现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间46例婴幼儿疥疮误诊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婴儿湿疹的比例最高,占63%,其余依次为过敏性皮炎17.4%,丘疹性荨麻疹10.9%,脓疱疮6.5%,痱子2.2%。误诊最长时间达4个月。结论未详细询问病史、检查不仔细不全面、乡村医生缺乏皮肤科学知识是误诊主要原因。避免误诊的关键是详细询问病史,采用多种手段做好鉴别诊断。

    2009年13期 v.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杨晓燕;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点,探讨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01~2008-12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G-)为主,占69.2%,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7.3%,真菌占13.5%;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4.1%,且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重症监护室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5.5%,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9.2%。结论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以G-杆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耐药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多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入住监护室的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09年13期 v.1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控制论和熵原理

    赵妍;王庭槐;

    生物反馈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其内在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原理并将其与控制论原理相结合,试图阐释人体生物反馈的内在稳态机制,提出利用减缓积熵的增加来调节生物体内部的相对有序稳定,是生物反馈治疗的重要内核,为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09年13期 v.1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RA诱导P19细胞神经元分化过程中nestin基因的表达变化

    刘中华;吴文军;王少娜;

    目的观察nestin基因在RA诱导P19细胞向神经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nestin基因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特点。方法P19细胞经1×10-6M视黄酸(RA)诱导悬浮培养4d形成细胞聚集体(aggregation),将聚集体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至12d,观察神经细胞分化情况,用神经元标记分子NF160对分化第10天的P19细胞进行免疫染色,观察其产生神经元情况,并采用RT-PCR技术对P19细胞、RA连续诱导培养的细胞聚集体以及细胞分化成熟的不同时段检测P19细胞中nesti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RA成团诱导4d后,P19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随着分化时间延长逐渐形成神经网络;NF160对分化第10天的P19细胞检测呈阳性;nestin基因在P19细胞RA诱导前后皆有表达,在RA诱导P19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随后P19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随着P19神经元的成熟nestin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直至接近于消失。结论nestin基因在P19细胞向神经元诱导过程中表达逐渐上调,而在P19细胞神经元分化后表达明显下调,它参与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过程。

    2009年13期 v.1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血红素加氧酶系统在脑出血损伤中的意义和作用机制

    栗羽;王友群;

    2009年13期 v.1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一种新的血栓性兔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张明勤;冯广森;许立国;郭都;李凯;李训东;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血栓性兔脑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2组分别采用凝血酶灌注法及体外血栓法。术后24h参照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判定成功模型,行TTC染色测量并计算梗死灶大小。比较2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成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Ⅲ、Ⅳ级兔所占百分数,以及2组兔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评价模型效果。结果实验组模型成功率及神经功能评分Ⅲ、Ⅳ级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11.38%明显小于对照组19.57%。结论凝血酶灌注法脑梗死模型制作简便且稳定可靠,因而更适于溶栓研究。

    2009年13期 v.1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吴莉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奥扎格雷钠及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以疗程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arthel)为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2009年13期 v.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成红学;李彩虹;邵春香;范波胜;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空腹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病程在1周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液GHbAlc水平;观察GHbAlc和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GHbA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HbAlc增高,脑梗死面积增大。结论GHbAlc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GHbAlc对判定脑组织受损情况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2009年13期 v.1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陈金安;张传耀;王建刚;许勤华;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72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活血化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于疗程的1d、3d、5d分别用尿激酶50U、25U、25U静滴。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2009年13期 v.1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低分子肝素钙合并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冯向阳;李同;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合并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2次/d,脐周皮下注射,共14d。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合并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效率明显增高。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合并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

    2009年13期 v.1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张会;赵清齐;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42例,西医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治疗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13期 v.1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张宏伟;赵俊娜;李舟;朱晓波;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头颅核磁共振常规T1WI、T2WI序列与DWI序列的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1例脑梗死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后6h内,6例在T2WI序列上有长T2改变,48例DWI序列显示高信号,2者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8.01,P<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13期 v.1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小剂量尿激酶与疏血通治疗时间窗外脑梗死临床观察

    闫鹏;姜玲;

    2009年13期 v.1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诊治体验

  • 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临床分析

    李晓红;于春艳;于秋飞;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HHS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急性脑卒中并HHS病死率55.5%(10/18);其中高血糖高渗未纠正死亡8例,病死率100%(8/8);高血糖高渗已纠正死亡2例,病死率20.0%。结论血浆渗透压越高、预后越差,及时发现HHS,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2009年13期 v.1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赵清霞;孙燕;

    目的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2009年13期 v.1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局限性皮层脑萎缩67例临床分析

    张俊新;田若文;

    目的探讨局限性皮层脑萎缩的病因。方法对2005-04~2007-1067例脑CT结果为局限性皮层脑萎缩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间段类似症状就诊脑CT无异常病例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67例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患者中有59例(88.06%)脑彩超结果呈异常,对照组中有异常脑彩超结果者占32.84%。结论局限性皮层脑萎缩与脑供血异常相关(P<0.05)。

    2009年13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

    鞠贵平;

    目的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06~2007-06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并作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结果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阳性率高,58例患者经抗病毒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应重视患者前驱症状及体征,及早做脑电图、脑脊液、CT检查以免误诊。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2009年13期 v.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高血压脑出血125例手术治疗分析

    王平;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05~2008-11收治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窗开颅手术45例,存活32例(71.1%),恢复良好13例(40.6%),中、重残19例(59.4%),死亡13例(28%);微创血肿清除80例,存活70例(87.5%),恢复良好36例(51.4%),中、重残34例(48.6%),死亡10例(12.5%)。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病人的存活率和恢复情况均高于开颅手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存活率,微创血肿清除术要比开颅手术优,既能提高存活率,又能大大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

    2009年13期 v.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郝志勇;尹乾坤;王献清;张福生;李俭普;姚庆东;郭晓明;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7-12我科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按ADL分级:Ⅰ级26例,Ⅱ级42例,Ⅲ级56例,Ⅳ级40例,Ⅴ级10例。死亡4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2009年13期 v.1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探讨

    王留涛;丁宝献;

    目的探讨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骑跨硬膜外血肿回顾性总结,观察骑跨矢状窦血肿合并矢状窦损伤的发生率和手术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8例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有1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矢状窦损伤,其发生率是88%,适当的手术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矢状窦损伤,术前要充分估计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2009年13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血清瘦素、一氧化氮浓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的表达及厄贝沙坦、培哚普利的影响

    简立国;李恩;孙利强;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关系,及厄贝沙坦、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Ⅰ组),随机平均分为2亚组(Ⅰa、Ⅰb),Ⅰa、Ⅰb组分别给予24周的厄贝沙坦、培哚普利干预;选取58例高血压无LVH患者(Ⅱ组)。Ⅱ组及Ⅰ组治疗前后放免法测定血清Leptin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活性。结果Ⅰ组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较Ⅱ组高,NO活性较Ⅱ组低(P<0.01);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NO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和-0.268,P均<0.05):Ⅰa、Ⅰb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4周治疗后Ⅰb组较Ⅰa组血清NO升高及LVMI降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的重要物质;培哚普利在逆转LVH和升高血清NO方面优于厄贝沙坦。

    2009年13期 v.1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

    王开;银公敬;张旭;翟付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严重广泛脑挫裂伤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快彻底清除迟发性血肿,使用过度换气、脱水剂等降低颅内压,充分减压、控制血压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009年13期 v.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保留骨瓣的治疗体会

    王敏波;李济舟;郑振雷;程安林;郭军;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血肿清除+"有限内减压术",即清除血肿同时,彻底清除挫裂伤脑组织,尽可能保留正常脑组织,颅内压下降后,轻抬额叶,开放脑底池,见到CSF溢出即可。术中引流管放置到前颅底,便于术后引流脑脊液,骨瓣复位,一般术后引流72h拔除引流管。结果28例患者应用本方法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额叶挫裂伤病人手术,即使合并一侧或双侧脑疝,也可以保留骨瓣,预后良好。

    2009年13期 v.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观察

    刘明亮;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128例,将贝壳抑郁调查表(Beck depression invatory,BDI)问卷评分>10分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心理治疗和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128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7%,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BDI评分明显下降(P<0.05),再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状在因AMI而住院的患者中常见,抗抑郁治疗可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2009年13期 v.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对比分析

    王良超;王合群;

    2009年13期 v.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体会

    侯立维;纪冬桦;李相文;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安全,疗效好。

    2009年13期 v.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肘尺管综合征显微手术治疗17例分析

    陈朝辉;赵西灿;

    目的探讨肘尺管综合征尺神经显微松解及保留尺神经肘管段血供分支的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施行显微松解及保留尺神经肘部血供分支的松解前置术,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例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大部恢复。无并发症。结论显微松解及保留尺神经肘管段血供分支的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9年13期 v.12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9例治疗体会

    华国新;

    2009年13期 v.1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

    刘晓娟;范波胜;

    2009年13期 v.12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医疗技术

  • 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张建党;王昆鹏;

    目的探讨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进行总结。结果术后6~72h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均完全清除血肿,1例再出血。随访6个月,按ADL分级:1级11例(19.6%),2级26例(46.4%),3级14例(25.0%),4级4例(7.1%),1例(1.79%)再出血死亡。结论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较满意,止血可靠,减少了对脑组织干扰,保留骨瓣,减少了并发症,对早期无脑疝及脑水肿不明显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疗效好。

    2009年13期 v.1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以神经根性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永革;耿孟录;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以神经根性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处理,以提高疗效。方法应用德国STORZ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对神经根性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电视监视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松解粘连的神经根,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去除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彻底解除其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36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随访1个月~5年8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参考文献[4]标准评定效果,本组优32(88.9%),良3例(8.3%),可1例(2.8%)。结论应用德国STORZ椎间盘镜手术系统适用于治疗神经根性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充分减压神经根,可单侧开窗减压双侧神经根,创伤小,对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均可同时处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2009年13期 v.1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多发性抽动症的视频脑电图观察

    张俊;徐雅娜;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进行多导同步视频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46%。其中轻度异常33例,大多表现为背景脑波频率变慢,出现高幅θ、δ波及活动,伴短程出现;中度异常11例,脑波表现为在高幅δ、θ波长程阵发,11例中度异常中4例背景上偶发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重度异常2例。脑波表现为各导联出现较多的棘波或棘慢波综合。结论视频脑电图检查即可长时间监测脑电情况,又可同步监测患儿临床特征,并且脑电图操作方便,无痛无创,易于被儿童接受,在多发性抽动症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9年13期 v.1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腰椎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马丽杰;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加椎弓根复位固定术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7例。结果术后随访16~29个月,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X线显示所有病例均满意复位,病变椎体在半年后达骨性融合,无再次滑脱,无内植物松动、折断,优良率为94.1%。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2009年13期 v.1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60例分析

    马芸;

    2009年13期 v.1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体会

    高玉良;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施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10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正常,3例狭窄程度减少90%,1例减少7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在1周内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2009年13期 v.1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王凤月;李永丽;张继良;

    目的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6例,右侧5例),小脑蚓部2例;丘脑2例;脑干1例。MRI检查肿块形态呈类圆形或边缘略不规则形,呈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为完全囊性,13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瘤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11例因肿瘤压迫四脑室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最好发于小脑,少数见于大脑半球,多表现囊实性,也可为完全囊性或实性。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诊断时有时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2009年13期 v.12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64排螺旋CT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

    李润涛;张新明;顾志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影(MIP)后处理;筛选16例VBD患者,分析、分型及总结MSCT3D-CTA资料。结果16例VBD病例中,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3例。结论MSCT3D-CTA为VBD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

    2009年13期 v.1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高校师生颈椎病X线征象特点分析

    卢万协;

    目的分析高校师生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防治重点。方法收集164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的师生的病史、临床症状、生活习惯、颈椎X线征象分析。结果65名教师的颈椎X线征象中,椎体骨质增生构成比最高占64.6%,其次为钩突增生(58.4%)和椎间隙变窄(53.8%)。99名学生的颈椎X线征象中,生理曲度改变占83.8%,椎体骨质增生占22.0%,椎体失稳占21.2%。结论高校师生是颈椎病高危人群,低枕睡眠、定时工歇等保健措施能减少和延缓颈椎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2009年13期 v.1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用药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