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韩松;董韬;于春泳;曹鹏;潘冬生;魏学忠;冯思哲;

    目的探讨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指标及药物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CT1和CD147在不同级别胶质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MCT1和CD47在人胶质瘤患者组织中均高表达,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MCT1和CD147表达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MCT1和CD147与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MCT1和CD147表达生存相关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1和CD47是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且二者可以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的指标参考及药物治疗的靶点。

    2014年01期 v.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袁杰;霍春芬;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查阅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应用于2010-07—2012-07在我院脑外科住院治疗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其分为A组和B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入选的69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率18.84%,预后不良率8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凝血功能异常、S-100蛋白水平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脑干损伤和术后出现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康复训练到位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总体欠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预后,并加强康复训练改善患者预后。

    2014年01期 v.1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脑卒中后发生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晓生;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患者434例,其中CIND组118例,非CIND组31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造成CIN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CIND组中,教育文化程度、长期饮酒以及存在脑卒中等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IND组。Logistic回归法表明,年龄、教育文化程度、既往有脑卒中史以及长期存在饮酒习惯与CIND密切相关,是CIND后行为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教育文化程度、既往有脑卒中史是造成CIND的主要因素,脑卒中引发的精神行为学异常是血管与脑卒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014年01期 v.1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盐酸美金刚与盐酸多奈呱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对比

    曾艳;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多奈呱齐片组(n=43,予以盐酸多奈呱齐片治疗)和美金刚组(n=43,予以盐酸美金刚治疗),疗程1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采用AD评定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精神检查量表(MMSE)以及Barthel量表对2组患者的认知、精神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6周后,2组患者Barthel、MMSE以及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美金刚组Barthel、MMSE以及ADAS-cog等评分改善指数优于多奈呱齐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概率16.3%明显低于多奈呱齐片组37.2%(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能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人格情感障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与盐酸多奈呱齐片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盐酸美金刚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14年01期 v.1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的临床疗效

    江伟;高国栋;贾栋;李维新;衡立君;王鹏;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3-06收治的80例寰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的枕骨大孔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携带颈托的时间以及术后半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携带颈托时间分别为(9.5±2.1)d、(66.2±13.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01期 v.17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陈忠明;

    目的对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09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性别、年龄相仿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2组患者入院时的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实验组TG、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青壮年(<60岁)患者中,实验组TC、TG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老年患者(>60岁)中实验组TG、LDL-C和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ApoA1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以TG、ApoB水平升高为主要变化,而不同年龄段脑出血患者血脂变化也有所不同,对临床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2014年01期 v.1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朱丹;刘勇;周兴健;杨文健;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结果 (1)DPN组与NDPN组病患年龄、病程、FPG、2hPG、HbA1C、尿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是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大、病程长、高HbA1C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风险增加。提示临床医生应在糖尿病早期对DPN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

    2014年01期 v.1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吴永忠;聂荔;盛学梅;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2014年01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鞍区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术中解剖研究

    成振林;郑勇;

    目的探讨鞍区解剖特点及垂体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15例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观察不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术中鞍区解剖。结果垂体瘤为鞍内或鞍上肿瘤,发病率居于鞍区第1位,主要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障碍、肿瘤部分囊性变;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小,肿瘤主体在鞍上,多表现为钙化或囊变;Rathke囊肿为主体在鞍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肿瘤大小1cm左右,与周围垂体组织存在较明显边界;鞍结节脑膜瘤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鞍结节及其附近蝶骨平台骨质结节状增生为特征。结论鞍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各具有特异性,熟悉鞍区解剖结构对鞍区肿瘤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老年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手术策略探讨

    胡丹;贺礼进;桂成佳;张金灿;莫学靓;周捷;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规范手术技巧早期治疗57例60岁以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8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6例,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死亡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46例,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早期手术及规范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致残率。

    2014年01期 v.1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陆明;何卫春;党宝齐;闻峰;徐立;郭春华;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5-08—2012-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出血后24h内实施手术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24h外实施手术为延迟手术组,每组25例。所纳入的5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穿刺引流组(22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28例)。比较术后各组间格拉斯哥(GCS)评分及1a后随访时ADL评分分级。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后第3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1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Ⅰ~Ⅲ级显著多于延迟手术组(P<0.05);术后第3天,穿刺引流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P<0.05),但2组1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2014年01期 v.1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于勇勤;李钊;梁凤山;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8-01—2011-01 183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4组: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组45例,药物配合超激光治疗组33例,药物配合射频神经毁损治疗组48例,综合治疗组5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满意度及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突出显示相关因素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183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其中综合治疗组满意率最高,远期疗效最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综合多模式镇痛治疗方案是该病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2014年01期 v.1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氟西汀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运动恢复的临床研究

    刘海涛;冯来会;白宏英;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平均年龄46~70岁。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在发病3~10d内晨服氟西汀20mg,1次/d,持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使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及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早的给予氟西汀,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氟西汀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2014年01期 v.1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乌司他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观察

    赵良梅;周长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MDA、SOD、TA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8%,对照组78.8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92%,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MDA、SOD、TA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SOD、TA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显著降低患者体内MDA,升高SOD和TAO水平,降低患者氧化应激程度,从而保护脑神经元细胞,提高临床疗效。

    2014年01期 v.1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在窦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王重韧;赵明;徐欣;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上矢状窦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及术前是否栓塞进行分组,对各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4cm的窦旁肿瘤,栓塞组与未栓塞组相比,平均失血量、手术全切率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4cm的肿瘤,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手术术中失血明显减少(P<0.01),全切率高,手术时间短。结论术前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能明显减少窦旁肿瘤术中出血,尤其是对较大肿瘤,术前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不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

    2014年01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长春西汀与灯盏细辛联合治疗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燕峰;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06—2013-01收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灯盏细辛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及1个月后回访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非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疗效良好。

    2014年01期 v.1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21表达研究

    袁学谦;朱太卿;张莉峰;王慧贞;王焕荣;王爱丽;肖悠美;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21的表达,探讨CD21与GBS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BS组(3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CD21表达,按病程将GBS组分为急性期亚组与恢复期亚组,按病情轻重将GBS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并分析CD21与疾病病程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45.32±8.92)%比较,GBS组(73.48±7.63)%B淋巴细胞CD2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恢复期GBS组(70.15±10.00)%比较,急性期GBS组(77.58±7.39)%B淋巴细胞CD2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轻症GBS组(68.40±4.81%)比较,重症GBS组(75.98±7.90)%B淋巴细胞CD2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21在G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但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2014年01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地佐辛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都帅刚;董铁立;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D组镇痛泵配方地佐辛0.3mg/kg+1%罗哌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至100mL,F组芬太尼3μg/kg+1%罗哌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至100mL。镇痛泵参数:持续输注2mL/h,PCA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3h、6h、9h、12h、24h、36h各个时间点的VAS、Ramsay、BCS评分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各个时间点VAS、Ramsa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F组,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2014年01期 v.1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

    刘时华;钟平;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PS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NIHSS评分及BI指数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4周、12周时HAMD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PSD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1期 v.1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18)F-FDG PET/CT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刘刚;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01—2012-01在我院治疗经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头颈部肿瘤的38例患者,对3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18 F-FDG行全身PET/CT扫描,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结果经过PET/CT的全身扫描38例患者共查找出82处病灶,其中PET可以肯定诊断的病灶有73个,CT可以清楚显示的病灶有32个,而PET能够肯定诊断的而CT不能肯定诊断的病灶有32个,CT可以清楚显示病灶而PET未确定和不能确定的病灶有9个。PET/CT的总检出率90.67%,PET/CT的总检出率均高于PET和CT的总检出率。结论 18F-FDG PET/CT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可提高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对病灶的定位准确性高和有助于TNM的分期,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2014年01期 v.1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运用红外偏振光治疗神经性头痛95例临床观察

    杨颖;

    目的运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分析。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并严格筛选95例神经性头痛患者均行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通过照射星状神经节20min/d,共治疗10d,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及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37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74%。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有效治疗神经性头痛。

    2014年01期 v.1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评价

    熊军;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ICV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6.4%,54例术后症状改善,12例发生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在术前及术后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2014年01期 v.1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田小元;向永红;

    目的探讨和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2-12我院所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5例,阿立哌唑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片治疗,而利培酮组则采用利培酮片治疗,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11%和86.67%,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的20.00%和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而利培酮组以锥体外系为主。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利培酮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理想的药物。

    2014年01期 v.1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脑卒中瘫痪患者抑郁障碍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焦瑞娟;陈士芳;史素玲;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抑郁障碍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我院神经内科86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SDS评分为(44.48±5.01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72±4.31)分,抑郁障碍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及其三个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后瘫痪患者抑郁障碍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临床工作者应多关注患者的抑郁障碍,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

    2014年01期 v.1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范仕兵;李骥;刘明东;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从107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中筛选出68例重型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34例患者均入院24h内行颅内压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照组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对照组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79.41%。试验组中,死亡12例,病死率3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2014年01期 v.1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舍曲林对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何兴德;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舍曲林对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舍曲林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及FMA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74.1%,P<0.05);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年卒中后抑郁,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2014年01期 v.1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影响

    袁培铎;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8.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2014年01期 v.1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

    梁艳;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阿立哌唑组,2组患者分别接受齐拉西酮及阿立哌唑口服,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PANSS量表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齐拉西酮组与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和44.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且安全性好,对代谢糖脂无显著影响。

    2014年01期 v.1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脑出血临床分析

    齐中华;齐岩;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妊高征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并发脑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痛、意识障碍,头CT检查有助于确诊,积极治疗妊高征并配合神经科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结论预防妊高征并发脑出血的主要措施是产前定期系统的检查,发现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应及时行头CT检查,积极治疗妊高征及其他相关治疗,可改善妊高征并发脑出血的预后。

    2014年01期 v.1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脑胶质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临床效果观察

    张海;刘阳;曾令勇;吴贵强;张波;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化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完全缓解47.8%和有效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27.91%和60.47%;观察组仅有2.17%治疗之后病情仍然进展,明显低于对照组25.58%,上述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有34.78%、10.87%和32.61%发生胃肠反应、脑水肿加重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25.58%、9.30%和39.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a生存率为89.13%,与对照组为74.42%(P>0.05),观察组患者3a生存率为47.83%,明显高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同步放化疗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并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4年01期 v.1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刘骥;李正明;惠小波;王彦平;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男98例,女82例;年龄51~69周岁,平均(64.2±4.2)岁。将180例患者

    2014年01期 v.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东莞地区临床医生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王世芳;肖卫民;李伟;陈仰昆;张婧;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主要项目包括我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结果 264位医生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比较,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59.6%)显著高于社区(26.3%)及2级医院(38.6%)(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9.3%)显著高于急诊科(13.9%)和普通内科医生(33.3%)(P<0.05)。对于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78.8%)显著高于社区(21.3%)及2级医院(15.2%)(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5.6%)显著高于急诊科(19.4%)和普通内科医生(9.4%)(P<0.05)。对于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专科医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必要在东莞地区3级以下医院以及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等非神经专科医生中大力普及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率。

    2014年01期 v.1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谢荣宇;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12—2011-12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心源性脑栓塞占全部脑梗死的12.1%,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发病后治疗困难,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差。结论心房颤动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对心房纤颤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2014年01期 v.1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急性脑梗死67例介入溶栓治疗体会

    农永栋;蔡恒森;卓严光;谢勇;

    目的探讨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距起病时间6h内溶栓36例,7~12h溶栓31例;通过对患者溶栓术前、术后脑血管DSA显影对比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DSA显示距起病时间6h内溶栓病例组中,完全或大部分再通(>70%)16例;部分再通(>50%)14例;小部分再通(<50%)2例,无效4例。距起病时间7~12h内溶栓病例组中,完全或大部分再通(>70%)5例;部分再通(>50%)10例,小部分再通(<50%)3例,无效12例,出现脑出血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早期介入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2014年01期 v.1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张国华;

    <正>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由于临床表现隐匿,往往致患者延误最佳的预防时机,反复发作中,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大幅升高。我们通过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经颅脑MRI检查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临床早期干预与治疗的价值及意义。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7-05—2012-03在我科健康体检的

    2014年01期 v.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蒋美英;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第1天及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选择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水平变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SF水平变化、进展性脑梗死及非进展性脑梗死不同时期SF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重型脑梗死组SF水平较轻、中型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01);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高(P<0.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比较增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4年01期 v.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诊治体验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5例临床分析

    方敬献;张钦昌;赵学廉;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0—2013-05收治的25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主要症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等情况。结果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亚急性起病,以颅内高压症状多见(头痛、恶心、呕吐,约占80%),约40%患者有视乳头水肿,少部分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CVST最常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磁共振平扫(MRI)加静脉显影(MRV)能清晰显示病灶。抗凝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一般不增加出血风险。结论 CVST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神经科急症,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MRI+MRV是CVST较好的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2014年01期 v.1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对出院后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贺秋平;霍颖坤;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确认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后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运用品管圈后实验组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改善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2014年01期 v.1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成云芳;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初发9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比较反复组与未复发组初次发作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96例TIA患者随访平均(1.45±0.73)a,复发50例(52.08%),未复发46例(47.92%)。复发组年龄、吸烟比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高于无复发组,是引起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结论 TIA反复发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TIA反复发作的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应用阿司匹林及他汀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防止TIA反复发作。

    2014年01期 v.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生理监测在司法鉴定和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石亚伟;周新平;秦政;宋晓丽;郭小立;

    目的探讨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患者的脑电生理监测在司法鉴定和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4例临床确诊为VS患者进行脑电生理连续监测,分析其脑电图构型特征,进行脑功能评估和预后判定,指导临床司法鉴定和医疗决策。结果本组25例(73.53%)EEG表现为各导广泛弥漫性中高幅不规则慢波,以δ波为主调节律,混有多形性θ波,a波基本消失,频率及波幅差异较大。9例(26.47%)EEG表现为低至中高波幅a节律为主,可伴有多形性的δ、θ波。7例(20.59%)EEG表现双侧半球或一侧半球的某些区域阵发性出现尖波、棘波及棘慢综合波。4例(11.76%)通过声、光及疼痛刺激,观察到刺激后的脑电反应表现为各波段绝对功率增高,以δ、θ波增高明显。结论通过分析VS患者的脑电生理构型特征,判断脑功能受累的程度,评估其脑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对指导司法鉴定和医学决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4年01期 v.1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熊志云;艾文兵;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观察术后6个月末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标准组术后6个月末良好率(40.00%)明显高于常规组(21.54%),病死率(10.77%)明显低于常规组(2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10/65)明显低于常规组33.85%(2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4,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确切,术野内暴露病变组织和脑结构充分,大范围骨窗可充分降低颅内高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2014年01期 v.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颅脑外科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诊疗体会

    孙双华;李长超;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预防方法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除4例患者原发病情严重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54例积液预后良好,头颅CT、MRI显示局部积液消退或基本消退,治疗时间5~16d,平均9d。结论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及肌肉组织,尽量减少手术区域软组织损伤,术后局部加压包扎等措施可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主张采用综合性治疗。

    2014年01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妊娠合并癫痫临床分析

    韩松筠;

    目的探讨妊娠与癫痫的相关性及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3 569例产妇中46例妊娠合并癫痫,分析其服用抗癫痫药物情况、发作频率变化、孕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等。结果妊娠合并癫痫原发性2例(4.3%),继发性44例(95.7%),发生率0.14%。孕期发作频率增加21例(45.65%),发作频率减少6例(13.04%),发作无变化19例(41.3%)。并发妊高征者8例(17.3%),早产3例(6.52%),产后出血2例(4.3%)。46例孕产妇中无死亡。自然分娩24例(52.2%),剖宫产22例(47.85%)。结论有癫痫病史的孕妇妊娠会促使癫痫病加重,孕期使用抗癫痫药易导致胎儿畸形,而癫痫发作时不能得到控制对胎儿的危害性更大,建议在优化抗癫痫药物的同时,孕前能够服用叶酸,采用单药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浆中抗癫痫药物水平。

    2014年01期 v.1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梁元培;党丽娟;黄晓玲;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5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生命体征稳定,排除高压氧禁忌证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1~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8.82%,高于对照组的9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2014年01期 v.1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压力回流及水疗结合关节松动术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冯学伟;

    目的观察压力回流及水疗结合关节松动术对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脑卒中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我科室一般的康复治疗手段。综合组增加我科理疗室的空气压力回流和OT室的水疗﹑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6周时上肢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疼痛评定。结果综合治疗组肩手综合征的改善很明显,对照组没有改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压力回流及水疗结合关节松动术对肩手综合征有很好疗效。

    2014年01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基底节区血肿致脑疝134例治疗体会

    杨纪明;郭电渠;李小波;肖志鹏;

    目的探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致脑疝的疗效。方法选择13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患者,评估术前脑疝状态、术后病死率及ADL评分、GOS评分。结果 134例患者中96例生存>0.5a,随访3~37个月,55例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出现脑疝后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状况,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前提。

    2014年01期 v.1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体会

    王同宪;贾世东;程清峰;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3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在胸小肌外侧缘与第二肋间隙的交界处找到并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部出现麻木、烧灼感或疼痛等感觉异常和感觉障碍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下发生感觉异常6例,疼痛4例。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下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4年01期 v.17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用药与体验

  • 天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躯体化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李学;张俊红;吴少璞;祁亚伟;马建军;

    目的观察天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加服天舒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d,3次/d。连续观察8周,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分布频率、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2组疼痛症状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周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是治疗躯体化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方法,较单一应用帕罗西汀更为有效。

    2014年01期 v.1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治疗腔隙性梗死纯感觉性卒中的疗效

    严澎;魏立平;张耀慧;李文波;何玉清;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腔隙性梗死患者纯感觉性卒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腔隙性梗死纯感觉性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入院后给予神经妥乐平加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均治疗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腔隙性梗死纯感觉性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4年01期 v.1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强;逄涛;张素芳;李海芹;

    目的观察在同样剂量丁苯肽条件下,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8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丁苯肽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丁苯肽口服,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68.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在相同的丁苯肽治疗条件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疗效优于100mg/d。

    2014年01期 v.1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探讨

    李高尚;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剂量组(n=66)和小剂量组(n=70),大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40mg,qn,po;小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mg,qn,po,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脂水平、血清CRP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14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血脂水平(TC、TG、LDL)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1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低分子肝素钙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秦雅鑫;王国祥;汤武装;许冬华;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TIA患者中10%左右患者发展成为脑梗死。而血液流变学可作为脑缺血卒中预测及治疗的客观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01 60例TIA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TIA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

    2014年01期 v.1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疗效分析

    易军;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10—2013-01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2组均治疗2周,对2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1期 v.1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不同剂量长托宁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牛民强;申宝霞;

    目的观察长托宁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Ⅰ组(A组)、长托宁Ⅱ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分别在术前30min肌内注射长托宁0.5mg或长托宁1mg,C组肌内注射1mL生理盐水。于术前1d及术后1d、2d、7d采用中文版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DESC-Scv)评价患者术后谵妄。结果组内术后第1天、2天、7天与术前相比,A、C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与术前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A、C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A、C组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长托宁不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大剂量长托宁可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2014年01期 v.17 9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度洛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对比

    李继华;

    <正>本文研究度洛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为临床调节患者卒中后抑郁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5—2012-05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忧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9岁,平均47.9岁;病程5个月~3a,平均1.5a。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3岁,平均52.1岁;病程5.5个月~3.5a,平均1.6a。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

    2014年01期 v.1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综述与讲座

  • 维生素B_(12)缺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冯晓婷;

    <正>维生素B12(VitB12)结构复杂,因其分子中含有金属钴和许多酰氨基,故又称钴胺素,是一种由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B族维生素。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血液系统,代谢及神经系统病变,特别是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旨在针对维生素B12缺乏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维生素B12的生化特性及生理作用维生素B12分子中的钴能与-CN、-OH、-CH3或5-脱氧腺苷等基团相连,分别称为氰钴胺、羟钴胺、甲基钴胺和5-脱氧腺苷钴胺,甲基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辅酶形式,5-脱氧腺苷钴

    2014年01期 v.1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月经期癫痫的诊疗现状

    江洪波;

    <正>女性由于存在着特殊的生理周期变化,导致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期的癫痫发作与非月经期的癫痫发作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际上对月经期癫痫(Catamenial Epilepsy)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而国内文献中对Catamenial Epilepsy的理解也不一致,混淆了月经性癫痫及月经期癫痫的概念。明确月经期癫痫的概念及了解其发作机制,有助于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期的合理用药及癫痫发作的控制。1月经期癫痫的概况1885年Gowers首先报道Catamenial Epilepsy,Gowers在检查了82例不同类型的癫痫女病人时发现,在月经期发

    2014年01期 v.1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2014年国家级儿科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正>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小儿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新进展培训班将于2014年4月25-27日在深圳市福田区雅枫国际酒店举行。会议邀请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深圳市儿童医院专家就儿科神经病学热点问题、新进展讲座。主要内容有:脑电图新进展与管理,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与治疗新进展,小儿颅内感染(化脑、病脑)最新指南,癫痫持续状态急救,癫痫外科神经电生理定位与术中监测,小儿癫痫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生酮饮食疗法新进展,神经科学术论文撰写,儿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与治疗药物监测。同期进行学术会议,欢迎踊跃投稿。投稿范围:小儿

    2014年01期 v.17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护理体验

  • 老年性痴呆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对MMSE、ADL评分的影响

    王尹蓉;翟丹丹;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方案对MMSE、ADL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2收治的1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开展康复护理。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实施护理干预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 (1)2组住院当天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4周末和第8周末的MMSE评分较住院当天均有所提高(P<0.05);研究组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MMSE评分分别为(17.56±0.40)、(19.11±0.42)分,对照组分别为(16.01±0.41)、(16.91±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住院当天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4周末和第8周末的MBI指数较住院当天均有所提高(P<0.05);研究组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MBI指数分别为(17.56±0.40)、(19.11±0.42)分,对照组分别为(16.01±0.41)、(16.91±0.3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而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4年01期 v.1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郭丽;

    目的寻求一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探讨实行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抽取2012-05—2013-05本院治疗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即心理辅导、健康指导、手术前及手术后优质护理等内容。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效4例,恶化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3例,无效13例,恶化5例,对照组显著进步比实验组少8例,无效比实验组高出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是现今医学中较好的方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应用此护理模式,能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康复指数、治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理损伤,降低经济负担。故此模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1期 v.1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行显微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丽艳;

    <正>脑出血是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1]。在脑出血类型中,脑干出血发病率虽然仅为10%左右,但致死率却高达50%[2]。临床一般认为出血量>5 mL即为重型脑干出血[3]。即使患者经过抢救成功,但预后普遍较差,病死率则更是高达80%以上[4]。为此,加强重型脑干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我院近年来对显微外科治疗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加

    2014年01期 v.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

    胡玉兰;周清珍;郭圆圆;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1-05—2012-05就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会自我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批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认识,利于患者的预后。

    2014年01期 v.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海绵状血管瘤术后腓总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的护理

    林琦;张巧荣;郑俊敏;

    目的探讨下肢肌内及肌间隙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后腓总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下肢肌肉及肌间隙海绵状血管瘤术后腓总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过程,讨论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足下垂等腓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在给予营养神经及指导其功能锻炼1~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对下肢肌内及肌间隙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后并发腓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提高生活质量。

    2014年01期 v.1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多样化护理宣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朱琳;

    目的探讨多样化护理宣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124例患者按照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多样化宣教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焦虑9例(14.5%)出现并发症8例(12.9%),患者满意59例(95.1%),健康教育达标57例(91.9%)。对照组焦虑28例(45.1%),出现并发症30例(48.3%),患者满意35例(56.4%),健康教育达标51例(82.2%)。结论多样化护理宣教能够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药物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1期 v.1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