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 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研究

    李婉仪;陈仰昆;李伟;袁伟杰;翁汉育;刘勇林;屈剑锋;林显仙;肖卫民;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比较PSD及非PSD 2组间临床、神经心理学及颅脑MRI变量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47.1%)患者诊断为PSD。与非PSD患者相比,PSD患者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中学以上,38.5%vs 25.6%,P=0.041),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vs 3(1-4),P<0.001)],较低的MMSE评分(24.0±4.9vs 26.1±4.3,P=0.001)。PSD患者卒中前失眠更常见(37.5%vs 12.8%,P<0.001)。2组脑梗死部位、体积、数目、脑白质病变以及脑萎缩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MMSE评分、卒中前失眠及教育程度为PSD的相关因素。结论 PSD在脑卒中后早期发生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及卒中前失眠是PSD的主要相关因素。

    2014年11期 v.1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贠国俊;魏道儒;曹建国;刘青;杨雪;王玉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2014年11期 v.1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不同降糖方式对伴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

    徐志伟;黄云旗;钟盛武;

    目的分析不同降糖方式对伴发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为伴发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寻取科学合理的降糖方式。方法将2006-06-2012-06我院收治的169例患者按照降糖方式不同分为3组:持续皮下胰岛素治疗组(CSII组)57例,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治疗组(MDII组)56例,口服降糖药物组(OHA组)56例,3组分别给予不同降糖治疗方法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CSII组到达靶血糖值时间较MDII组和OHA组明显缩短(P<0.01),血糖波动CSII组及OHA组均较MDII组小(P<0.05),CSII组住院时间较MDII组(P<0.05)和OHA组缩短(P<0.01);(2)CSII组、MDII组、OH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经过治疗2周后出现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以CSII组改善最为明显,CSII组数据与MDII组、O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疗效比较以CSII组最好,与MDII组OH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II组与OH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CSII组和OHA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51%(2/57)、3.57%(2/56),MD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7.85%(10/56),与CSII组和OH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结论不管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对伴发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给药方式以CSII为优,能有效控制高血糖,提高患者治疗预期。

    2014年11期 v.1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运动强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NF-κB TNF-α水平的影响

    陈益山;

    目的探讨运动强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NF-κB、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轻度运动组30例,中度运动组30例。观察2组NF-κB、TNF-α水平及其他改善。结果 2组治疗后血浆中NF-κB、TNF-α浓度均明显下降,中度运动组治疗后血浆中NF-κB浓度明显低于轻度运动组(P<0.05);2组治疗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中度运动组治疗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流速峰值改善优于轻度运动组(P<0.05)。结论中度运动强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NF-κB水平的改善效果较好。

    2014年11期 v.1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在神经科常见疾病中的病因诊断价值

    孟凤珠;罗国刚;刘蕊;贾蕊;周文婷;卫萌;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在神经科常见疾病或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3-03—2013-10 2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41例青年志愿者cTCD结果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cTCD阳性提示心脏右向左分流或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在神经科常见疾病或综合征中的阳性率分别为:偏头痛52%,晕厥50%,TIA 40%,眩晕32%,脑梗死29%,其中偏头痛组、晕厥组cTCD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TCD在偏头痛、晕厥中的阳性率高,对神经科常见疾病或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可作为一项简便安全的筛查手段。

    2014年11期 v.1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浩;李淑艳;王慧;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腔隙性梗死(LI)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硬麻组和全麻组,每组各25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术前和术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3d内POCD发生率分别为40%和12%,全麻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硬麻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MMSE和MoCA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全麻组术后第3天MMSE和MoC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硬麻组(P<0.05)。结论在LI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可降低患者POCD的发病率和对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11期 v.1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莫一丽;覃桦荣;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的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状况,评价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5、35、9和4例,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5.2±14.6,对照组为51.7±1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未增加不良反应。

    2014年11期 v.1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亚低温疗法对脑外伤患者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赵湛元;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分析其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组血清IL-6、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7%vs 76.79%),治疗后24、48、72h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神经功能预后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vs 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显著降低脑外伤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2014年11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

    李庆之;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11—2012-12收治的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26例行保守治疗为对照组,26例行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开颅清除血肿19例,颅骨钻孔微创清除血肿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血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的治疗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4年11期 v.1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颈托与口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开放气道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吴静;牟春英;

    目的探讨颈托并用口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道开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10—2013-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口咽通气管进行开放气道,实验组选用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颈托的方法开放气道,开放气道24h后比较2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改善情况与通气效果。结果 (1)2组气道开放24h后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气道开放前水平(P<0.05),且实验组血氧饱和度[(97.53±2.87)%]与呼吸频率〔(23.77±2.95)次/min〕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95.42±3.14)%、(25.67±3.04)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通气效果构成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通气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开放气道使用颈托合并口咽通气管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与改善通气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1期 v.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常规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疗效观察

    徐晓峰;惠东伟;曹龙兴;

    目的观察常规应用抑酸药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3-06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抑酸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重度颅脑损伤基础治疗,抑酸组加用抑酸药物静脉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胃液pH值和红细胞数量、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和大便潜血阳性以及治疗前后血胃泌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抑酸组胃液平均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液红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酸组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及大便潜血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3.3%,对照组分别为50.0%、36.7%,抑酸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4d后抑酸组患者血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常规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可明显降低胃黏膜损害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廖新龙;姚龙腾;

    目的探讨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01-2013-01门诊或住院的高龄帕金森患者83例,采用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II)、Hoehn-Yahr(H-Y)分期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UPDRSII、HAMD、PDSS为因变量,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Y分期、UPDRSII评分、HAMD评分、PDSS评分、MoCA评分及PDQ-39评分分别为2.14±0.72、16.04±6.37、13.86±8.14、95.63±13.35、21.36±4.25及44.25±11.73;UPDRSII、HAMD、PDSS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UPDRSII、HAMD、PDSS与影响生活质量的OR值分别为2.363、1.782和2.012,P<0.05。结论高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抑郁、睡眠障碍及生活能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014年11期 v.1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段丽军;曹秋梅;马炳辰;朱静;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9—2013-02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卒中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有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机械通气等情况。比较合并HAP组与未合并HAP组的预后。结果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19.17%。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年龄、糖尿病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等因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是HAP的独立危险因素。HAP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非HAP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HAP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差,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等。

    2014年11期 v.1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张翠云;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比较H型高血压亚组、高血压亚组、高Hcy血症亚组(无高血压)及正常亚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结果颈动脉超声诊断显示,132例患者中99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余33例患者未发现。2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中不同亚组检出率依次为H型高血压亚组>高Hcy血症亚组>高血压亚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11期 v.1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秋生;张猛;林恒州;纪涛;何毅;李维平;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1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PbtO2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PbtO2(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随着PbtO2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ICP(24h及72h)与预后显著相关,随着I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下降。C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随着C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PbtO2、ICP、CPP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24h及72h的CCP、ICP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2014年11期 v.1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氨基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磊;尹忠民;闻华;陈实;张可帅;刘甲才;董玉书;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氨基胍对其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只体质量、活动力相似的大鼠制作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氨基胍治疗组)31只及对照组(未治疗组)31只,比较2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建模后24h一氧化氮含量平均(0.851±0.0473)μmol/g·pro,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平均(0.269±0.0147)U/mg·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建模后4周振幅测量平均(1.98±0.46)mV,潜伏期平均(8.91±0.88)m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BB行为学评分(16.9±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氨基胍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大鼠能够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可能与其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有关。

    2014年11期 v.1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痴呆照料者的综合压力和痛苦调查

    郭晓娟;屈彦;杜桂芳;屈秋民;

    目的调查痴呆照料者日常照料中面临的压力和痛苦现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痴呆患者及照料者的一般资料,照料者照顾痴呆患者所花费的时间、精神心理压力、体力负担、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等,以及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最痛苦的问题。结果痴呆照料者的压力依次为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对治疗没有信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困难,担心患者发生意外而精神紧张,对自己的辛苦缺少支持和理解,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长期照顾患者影响自己的社交,患者睡眠紊乱等。结论痴呆照料者在体力、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均较大,其最大的苦恼来自痴呆治疗效果不佳、与患者交流障碍、长期精神紧张以及缺少支持和理解。

    2014年11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

    马国胜;张东;彭彩丽;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预测死亡风险,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方法选择2008-10—2012-10于我院住院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6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的Ⅰ类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可干预的Ⅱ类因素(高血压、脑卒中史、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脂、饮酒、吸烟)、Ⅲ类为并发症因素(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再出血或梗死、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癫痫发作、多脏器功能障碍)和Ⅳ类为疾病特征因素(体温、脉搏、呼吸、收缩压、血糖、早期昏迷、Glasgow评分、溶栓、手术)共4个类别,逐项分类记录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70岁)、体温(>38.5℃)、早期昏迷、高血压、脑卒中史、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再出血或梗死、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癫痫发作、多脏器功能障碍和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Glasgow评分与死亡呈负相关。结论预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死亡的关键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有效途径。

    2014年11期 v.1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药物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对比

    赵晓红;蒋绍军;侯宇峰;仰炯;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和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4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占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头痛程度、频率和次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v.1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老年非大量脑基底节区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短期效果观察

    杨青松;王遂山;徐辉;蒋珂;方岩;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大量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20~40m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短期(4周内)疗效及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06—2013-06我院收治的非大量(20~40mL)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56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微创引流治疗24例(微创组)和非手术组32例(内科组),观察4周后疗效情况。结果发病4周内,微创组死亡3例(12.50%),内科组死亡9例(28.13%),微创组病死率低于内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5);针对存活4周的患者,入院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4,P>0.05);2周时微创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5,内科组为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8,P<0.05);4周时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4,内科组为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3,P<0.05)。结论微创治疗非大量老年脑基底节区出血,可改善2周及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重视。

    2014年11期 v.1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脑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与IDH1基因突变分析

    寿记新;管海博;程森;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NS)表达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I)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原发性胶质瘤存档蜡块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PCR技术检测标本中IDH1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NS蛋白表达率高于低级别。经基因直接测序,16例(55.2%)出现IDH1突变,突变位点均为R132型。经统计学分析,IDH1基因突变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在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和IDHl基因突变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可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为胶质瘤在基因治疗方面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2014年11期 v.1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探讨

    赵桂燕;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1-05—2013-04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脑卒中患者中8例继发癫痫,总发生率8%。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继发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各类型脑卒中患者早晚癫痫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脑卒中后反复发作癫痫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方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生率最高,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最低。

    2014年11期 v.1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微创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MMP-9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苏彦果;袁发东;李建明;贾婕;高钟生;

    目的观察微创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3-12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持续用药2周,检测2组血清MMP-9水平,并记录NIHSS评分和BI指数。结果血清MMP-9含量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36,P<0.01);治疗前2组MESSS和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中MESSS和BI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2、3.9890,P均<0.01)。结论微创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减轻患者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1期 v.1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张立波;姚袁媛;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ADL评分,临床效果显著。

    2014年11期 v.1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和IL-6的影响

    刘海鹏;单小松;郑克彬;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所有患者在积极手术的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炎、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待其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后,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的第1、11、21天测定2组静脉血中IL-1β和IL-6水平,同时在第1、14、180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状态。结果治疗组第180天GCS评分12.35±3.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4±3.42;治疗组IL-1β水平在第11、21天分别为(268.53±18.42)pg/mL、(127.64±17.54)pg/mL,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L-6水平第11天分别(227.51±18.2l)pg/mL、(287.36±15.48)pg/mL,第21天分别为(90.78±13.93)pg/mL、(100.32±12.27)pg/mL,治疗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状态,抑制IL-1β和IL-6的产生和释放,对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2014年11期 v.1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糖升高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

    吴颖;何再明;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糖升高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探讨血糖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2-01—2013-06收治的5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为2组,高血糖组(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30例,正常血糖组(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与CT灌注成像以及溶栓后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h、24h、15d的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溶栓前后的CT灌注成像得知,2组溶栓后最终梗死范围均小于溶栓前,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均未发生梗死,且正常血糖组恢复情况优于高血糖组。高血糖组1例因大出血死亡,正常血糖组2例出现小灶性出血,未影响功能恢复。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糖升高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不甚理想,血糖是影响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年11期 v.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兰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脑胶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结果 27例高级别组脑胶质瘤患者的CBF、CBV及PS均显著高于21例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MT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中10例患者肿瘤实质未见明显强化,CBV为低灌注,PS无明显升高;11例实质强化,CBV显示血供增高,PS略显升高。高级别组患者肿瘤区均表现为由蓝到绿至红色的异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弥漫升高改变。CBV及PS与脑胶质瘤级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P<0.05)、0.852(P<0.0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脑胶质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脑胶质瘤分级提供重要信息。

    2014年11期 v.1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颅脑手术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镇痛作用

    邓铸强;钟海清;杨广生;

    目的分析在脑部手术后拔管阶段罗哌卡因浸润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03—11入我院治疗的脑部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5%罗哌卡因浸润。对照组换成生理盐水,其他条件相同。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统计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含量,然后进行痛感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苏醒时间分别为(8.1±1.9)min、(19.3±7.5)min。不同时刻点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浸润手术切口效果满意,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2014年11期 v.1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周梨;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37例(86.05%)对照组有效34例(79.07%);2组VAS评分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较好疗效,但加巴喷丁不良发应少于卡马西平。

    2014年11期 v.1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小儿热性惊厥180例临床分析

    吴铭辉;何新;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0例小儿FS(单纯性FS 139例,复杂性FS 41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FS综合性治疗可控制症状,脑电图(EEG)检查均未见异常;复杂性FS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应用抗癫痫药物可控制症状或减少惊厥次数,EEG检查有一部分异常。结论单纯性FS综合性治疗即可,不需做EEG检查;复杂性FS需加抗癫痫药物治疗,需做EEG检查。

    2014年11期 v.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尼卡地平同步放化疗的护理配合

    陈颖;易良;冷祖会;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尼卡地平同步放化疗的护理配合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6—2012-07我院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4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放化疗方案,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配合措施,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Ⅲ~Ⅳ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7%,对照组为85.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2014年11期 v.1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诊治分析

    潘贤;罗玉球;莫锦卫;

    目的总结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提供参考。方法 41例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均经CT、MRI及腰部穿刺检查确诊,并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痴呆总有效率92.68%,步态紊乱总有效率82.93%,小便失禁总有效率82.14%。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90.24%,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85.37%。结论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检查结果正确诊断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并依据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治疗,同时应注意选用压力适宜的分流管。

    2014年11期 v.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康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赵勇;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2012-01—2013-06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7例。2组均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等。结果观察组上述评分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1个月、3个月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评价

    李涛;郭洪敏;田宝方;刘俊宾;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前路减压内固定组(观察组)及后路融合手术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ASIS)、改良Barthel(MBI)评估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IS运动功能评分、ASIS感觉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显著提高,而治疗后观察组ASIS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改善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2014年11期 v.1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李建成;易星航;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20例(脑梗死组)和我院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浓度,分析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29±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5±5)μmol/L,脑梗死组胱抑素浓度(3.87±1.2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0.14)mg/L,脑梗死组收缩压(135±2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13)mmHg,脑梗死组空腹血糖(6.0±1.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6)mmol/L。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有关系,随着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浓度的增高,发生脑梗死几率也随之变高。

    2014年11期 v.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张耀文;

    目的分析MECT(即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2-12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4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4例。采用MECT治疗者为MECT组,每周行3次MECT治疗,采用维思通治疗者为对照组,维思通剂量4~6mg/d。结果通过2周的治疗,MECT组患者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4周时各个时点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ECT和维思通对于神经分裂的治疗,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MECT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11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戴京涛;李志贤;孔伟丽;白江来;台立稳;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v.1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大剂量甲泼尼龙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力 肌力及RNFL厚度恢复的影响

    李军朋;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力、肌力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6我院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36例(4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给予甲泼尼龙1g静滴,1次/d,冲击治疗6d;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共5d;泼尼松1mg/d,口服,维持治疗6周。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共10d;泼尼松1mg/d口服,维持治疗6周。结果研究组Barthel评分总有效率88.9%,视力表评定总有效率81.8%;对照组Barthel评分总有效率66.7%,视力表评定总有效率6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时间(7.6±2.5)d,肌力提高2级时间(7.8±2.7)d,对照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时间(16.8±4.2)d,肌力提高3级时间(15.6±2.4)d,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RNFL厚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RNFL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可促进患者肌力和视力的恢复,疗效较好。

    2014年11期 v.1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立体定向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对比分析

    陈立春;叶云飞;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立体定向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d开始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及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尚未形成脑疝的患者可作为立体定向治疗的首选,注意把握手术时间及术中定位准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4年11期 v.1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冯泉;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梗死史,将52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初发组,4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复发组。对比2组患者的个人史、既往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有嗜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初发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心房纤颤史为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重视糖尿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心房纤颤史等危险因素的防治,以降低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4年11期 v.1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李晓鹤;罗毅;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10—2012-12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组)4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生活能力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林艳梅;罗东;李涵志;曾裕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常规予以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脱水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予以血塞通0.4g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4天2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血塞通组,可能与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仍需要大样本验证。

    2014年11期 v.1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冯琨燕;任广军;

    <正>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我院2010-10—2011-10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我院2010-10—2011-10诊断明确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62岁。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

    2014年11期 v.17 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诊治体验

  • 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CT表现及临床预测

    张倩;赵梅珍;史楠;张蔚;张燕;

    目的分析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CT表现,并总结不同类型的CT表现对患者临床结局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0-01—2013-01收治的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对其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CT分级、不同出血量患者的预后。结果急性期患者CT检查可见新鲜血肿,血肿边缘边界清晰,并存在高密度区。CT值为50~80HU,血肿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不同CT分级与不同出血量的患者其预后与临床结局有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还能准确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与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分析

    齐智慧;

    <正>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各类脑卒中的首位,据报道该病患者在1个月的病死率(46.1±6.3)%,预后良好的患者仅占总数的24%左右[1]。脑出血高发于老年人群,占急性脑血管病的40%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于该病的防治将会面临很大挑战[2]。颅内血肿扩大是脑出血后的主要问题,临床上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手术去除血肿较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对于血肿扩大危险因

    2014年11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王斌;李明;吴中华;楚功仁;史锡文;李玉;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未应用颅内压监测,观察组64例在颅内压监测下手术,观察2组预后及再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可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有效降低了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安全性更高。

    2014年11期 v.1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整蛋白纤维型EN混悬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唐冬云;廖泽美;孙战风;罗平;

    目的探讨整蛋白纤维型EN混悬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脑血管疾病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整蛋白纤维型EN混悬液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营养科提供的普通食物,其热量需求标准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P<0.01)、粪便性状(P<0.01)、排便时间(P<0.05)、下坠不尽胀感(P<0.05)和腹胀(P<0.05),在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便秘患者的TP(P<0.05)、ALB(P<0.05)、PA(P<0.05)、TC(P<0.05)、HDL(P<0.05)、HB(P<0.05)水平。对TP、PA、HDL、HB水平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整蛋白纤维型EN混悬液能全力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功能性便秘,改善贫血、低蛋白血症、血脂偏低等营养不良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

    黄恩伟;

    <正>国家卫生部办公厅颁布出台的《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1],都是为了实现医院各类手术抗菌用药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为能够实现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利用,术后细菌感染率下降,细菌耐药性的减少或延缓,患者治疗费用降低的目的。笔者就我院2009-03—2013-04神经外科手术135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2014年11期 v.1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大脑中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任登鹏;周新管;

    <正>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类型之一,占到整体颅内动脉瘤的40%左右[1]。根据MCA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征,多数需采取直视手术治疗,很多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发现时动脉瘤已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则会形成颅内血肿,从而对脑组织产生较大的损伤,导致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2]。显微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式,在

    2014年11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农斌生;

    <正>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能够引发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可能引起死亡[1]。所以,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尤其是降低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是目前围产医学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2]。因为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一般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治疗后恢复情况很不理想,故了解此

    2014年11期 v.17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脑血栓形成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VWF因子抗原的关系

    时新艳;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脑血栓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1],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各种因素引发的血管内皮炎症和病变,因而导致患者脑血管变窄进而堵塞,形成血栓,阻断供血,导致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坏死,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2]。脑血栓的形成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与各种炎症因子及相应抗体关系紧密,近

    2014年11期 v.1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观察

    羊颖东;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的是睡眠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而导致的上气道受到阻塞从而致使呼吸暂停,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以及口、鼻腔气流停止,但胸腹呼吸动作仍然存在的现象[1-2],受睡眠紊乱的影响,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人们白天困倦、工作效率低下,也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是心、脑疾病的危险因素。

    2014年11期 v.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神经性肠梗阻综合征15例诊治体会

    黄康正;

    <正>本文对我院2010-10—2013-08收治的15例神经性肠梗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10—2013-08本院门诊及住院的15例神经性肠梗阻综合征患者,通过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进行检查确诊,符合神经性肠梗阻综合征诊断标准[3],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并发症及病情严重者。本组患者男

    2014年11期 v.1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用药与体验

  • 不同剂量血栓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黄宇;

    <正>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甙,为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血栓通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探究不同剂量的血栓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对于规范血栓通的临床应用,减少TIA的发生次数,降低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脑卒中的几率具有重要意义[3]。

    2014年11期 v.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不同药物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对比

    黄辉;

    <正>抑郁症系指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境障碍,轻者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精神病性表现[1]。抑郁症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重,目前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逐渐增多,临床就诊的比例明显上升。SD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2]。帕罗西汀是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一种抗抑郁药,而利培酮则属于新型抗精神病药,已有临床治疗SD的报道[3]。笔者通过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口服治疗SD,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

    2014年11期 v.1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疗效分析

    黄伟;董金叶;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睡眠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前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张艳萍;

    <正>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小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2]。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情不易控制,可导致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3-4]。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其主要危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智力障碍、癫痫、瘫痪等可能性增加。危重者可导致患儿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长发

    2014年11期 v.1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多奈哌齐联合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析

    杨柳三;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1]。AD临床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减退,记忆障碍、逐渐失去认知能力、言语表达不清、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疾病[2-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石杉碱甲治疗取得

    2014年11期 v.1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廖家杰;

    <正>高血压是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有价值的疗法[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2—2013-03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116例,男66例,女50例,年龄42~78岁;所

    2014年11期 v.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疗效对比

    刘玲;刘琦;李红利;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08—2013-08我院108例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治疗。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HAMD、UPDS及HAMA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显著进步34例,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性抑郁(PD)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2014年11期 v.1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在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头晕中的应用

    丁大鹏;

    <正>本文对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在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头晕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头晕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入院治疗,经头颅CT或MRI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既往有

    2014年11期 v.17 10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医疗技术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临床分析

    魏飞升;宋来君;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于2011-10—2012-10住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认知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认知能力。

    2014年11期 v.1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急诊锥颅血肿抽吸术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中的应用

    黄凯雄;贾军;仪立志;叶宇;欧阳锡华;孔文龙;

    目的探讨急诊锥颅血肿抽吸术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病人,其中23例在病房抢救室做开颅手术前准备的同时,紧急行床边锥颅血肿抽吸减压术后急诊送手术室开颅血肿清除。其余25例在病房抢救室做好开颅手术前准备后直接送手术室开颅血肿清除。结果23例在床边行锥颅血肿抽吸减压术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25例直接送手术室开颅血肿清除的病人。结论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病人,在床边紧急行锥颅血肿抽吸减压术,能明显提高病人预后,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v.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杜颖;

    <正>早期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全面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运动,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2012-03—2013-01我院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魏海亮;李翠君;李建华;王志强;程夏飞;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近年来,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也较高。本文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高宇平;覃积标;莫朗波;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为外伤后血肿形成3周以上,血肿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好发于老年患者。我院神经外科2007-09—2013-07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利用经额单孔微创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李华;

    <正>多发性脑梗死由多支脑动脉栓塞引起的血流减少,发生梗死病灶。发病后会出现瘫痪、语言等障碍,严重者会发展为痴呆。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常见于老年人中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1]。正确掌握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等对治疗脑梗死及判断预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文探讨能够早期发现脑

    2014年11期 v.1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与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华栋;白向飞;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而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1-2]。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内科治疗的作用不显著,所以临床上大多愿意选择手术治疗[3]。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磁共振3D CUBE T_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杨靖;朱越;周军;黄立新;牛昊;

    目的应用磁共振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视神经病变的进行诊断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眼眶常规MR扫描,MR 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运用AW4.4后处理工作站,对3D 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进行多平面重组,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显示情况及病变。结果 MR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常规眼眶MR扫描序列显示视神经信号明显异常56.5%(13/23),轻度异常17.4%(4/23),未见异常26.1%(6/23),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视神经信号明显异常73.9%(17/23),轻度异常13.0%(3/23),未见异常13.0%(3/23)。结论 MR 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在较短扫描时间内获得3D容积图像,并可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曲面重组,对视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眶常规扫描序列。

    2014年11期 v.1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综述与讲座

  • 囊性脑膜瘤

    于洋;刘献志;张智峰;赵培超;杜伟;

    <正>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生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3%~18%[1]。囊性脑膜瘤是脑膜瘤中较为少见的一类,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原发脑膜瘤的1.7%~11.7%[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最常见于大脑凸面和矢状面旁,病理类型以脑膜内皮细胞型和非典型多见。囊性脑膜瘤在临床上有时难与其他颅内胶质瘤及转移瘤鉴别,一方面因为囊性成分的存在,因而在影像学表现上呈现多样性;另一方面,部分囊性脑膜瘤可起源于桥小脑角、蝶鞍等部位。

    2014年11期 v.1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护理体验

  •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症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曾莹;陈芳兰;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和常规健康干预方法对老年痴呆症的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符合美国精神功能障碍分类与诊断(DSM-Ⅳ)标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84例,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模式(实验组)和常规健康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日常护理干预,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观察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和QOLAD组内评分以及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2014年11期 v.17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机械通气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护理观察

    龚艳;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的影响。方法将2011-02-2013-06本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血液透析抢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达到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阿托品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机械通气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4年11期 v.1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肝素钠在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阻塞中的护理效果

    郭兰;李翠红;

    目的探讨肝素钠在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阻塞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10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每组50例,特殊治疗组给予肝素钠稀释液冲管,比较2组患者血性痰液附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常规护理组和特殊护理组患者中,分别有20例(40.00%)、3例(6%)血痂形成,2组血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8,P<0.001);血痂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2,P=0.014);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肝素钠清除血性痰痂效果显著,可保持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的通畅。

    2014年11期 v.1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作用分析

    陈才奋;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03—2013-03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于病情稳定3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定疗效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生活能力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完成22例,Barthel指数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观察组痊愈15例,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认知、运动、综合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极大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11期 v.1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压护理体会

    龚丛芬;王静;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2收治的28例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并对护理前后的症状改善状况、发生晕厥状况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8例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压患者在综合性护理6周后,患者血压的直立位及卧位差值亦明显缩小(P<0.05);而晕厥发生状况也有效改善(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不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同时,也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直立位及卧位的血压差值,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

    2014年11期 v.17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的护理配合

    彭亚利;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不同方式营养支持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将符合吞咽障碍标准的87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进行肠内与肠外贯序营养支持,对照组43例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影响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3周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67.8±2.1)g/L、血清白蛋白(37.6±1.8)g/L、血红蛋白(129.8±13.8)g/L,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27%)和病死率(2.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48%、13.95%(P<0.05)。结论肠内与肠外贯序营养支持对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2014年11期 v.17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细致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邱英;

    目的分析细致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6—2013-05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颅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4例和观察组(细致化护理组)34例,然后将2组患儿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

    2014年11期 v.1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困难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

    范伟娣;

    <正>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也随之升高,已然成为脑外科常见病种[1]。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进食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营养状况,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增加其住院费用[2]。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康复训练文献基础上,以循证医学理念作为导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综合康复训练方案。现报道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亭君;

    <正>目前,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5a内复发的几率达30%左右,且复发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显著高于初发者[1-2]。我们对我院2011-03—2012-03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执行延续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3—2012-03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2.5岁。

    2014年11期 v.17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杨航;

    <正>老年脑卒中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常伴各种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1]。本文对2011-10—2013-10在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及干预,现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邱伟霞;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PE)[1]。及早行机械通气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作用[2],而及时有效的护理同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作者2009—2011年连续3a参加我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救治重

    2014年11期 v.1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大剂量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刘晋辉;

    目的观察急性视神经炎的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01—2012-12收治的87例确诊为急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每天08:00开始静滴,用时60min左右,1次/d,连用3~5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停用后改强的松30mg每天08:00早餐后顿服,持续服用5~7d,视病情逐渐减量,用药3~6个月。对照组42例采用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次/d,连用5~7d,减量到5mg静滴,连用5d后改为3mg晨起顿服。2组患者均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视神经、血管扩张剂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治疗,同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大剂量冲击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疗效确切,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主动性和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4年11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重型颅脑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黄利华;

    <正>重症颅脑损伤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于颅脑组织引起的头部软组织、颅骨或脑组织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两大类。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挤压、撞击等引起,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脑疝、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患者能否顺利康复,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1]。我院2009-01-2013-01收治161例

    2014年11期 v.17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重症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湿化及超声雾化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梁惠;

    <正>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及时准确地建立机械通气能快速改善患者缺氧情况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情况,而痰液湿化能使气道内不宜排除的分泌物得到有效湿化,顺利排除;雾化吸入是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1],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对控制和预

    2014年11期 v.17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方;

    <正>脑出血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迅速,致死率较高[1]。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2]。临床护理路径(CNP)

    2014年11期 v.17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体会

    李红梅;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主要是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临床上目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我科2010-07-2013-07收治HIE 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4年11期 v.17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