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专家笔谈

  •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思考

    李建章;

    <正>1神经病学的发展里程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在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被认识和积累的。在公元前17世纪人们对颅脑的结构有了初步认识;19世纪有了较大发展,Thomas Willis的杰出贡献,使脑底动脉环与他的名字联系应用至今,纤维技术的发展,把神经病学推入到细胞学水平,使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定位有了初步发展。20世纪更是神经病学发展的里程碑,随着影像技术和电生理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

    2014年21期 v.1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论著

  • 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显微手术51例分析

    林其昌;林少华;黄汉添;廖巍;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技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1例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进行血肿清除及畸形血管团显微切除手术,其中46例为全切除,5例为次全切除后行γ刀放射治疗。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分析、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监控非常重要,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4年21期 v.1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展Logisi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张军;柯国秀;严俊;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联合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活动能力进展的因素,通过样本回代和刀切法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年龄、教育程度、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及入院时ADL得分为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展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ogit(Y)=-1.161+0.637高龄-0.869教育程度高+0.794抑郁+0.694焦虑+0.636睡眠障碍+0.982。结论 PD患者的ADL进展状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对其ADL进展情况进行预测。

    2014年21期 v.1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程吉英;汪克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73例,将其分为恢复良好者和康复不佳者,采用FMA和MBI量表对其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恢复良好的患者中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家庭年收入较高、学历较高、医保付费、开始治疗较早、脑损伤面积≤3cm2、家庭支持良好者明显多于康复较差的患者,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以及脑卒中复发患者则明显少于康复较差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家庭年收入、学历、基础疾病、是否为复发性脑卒中、病程、脑组织损伤面积以及家庭支持情况是影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4年21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邓永超;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分为常规组、强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对症治疗;常规组患者服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强化组服用强化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屏气指数为1.21±0.13,脑血管储备能力为30.44±5.09;强化组屏气指数为1.54±0.11,脑血管储备能力为36.14±5.13;对照组的屏气指数为0.95±0.11,脑血管储备能力为21.42±5.20。3组患者的屏气指数和脑血管储备能力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强化组增加的幅度最明显。结论强化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患者CVR有较好疗效。

    2014年21期 v.1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治分析

    幸文利;曾春;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DSA)、颅脑CT、经颅多普勒(TC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第1、5、10天MC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颅脑CT扫描、TCD可以明确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能够评价血管痉挛的程度;采取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满意效果。

    2014年21期 v.17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

    李云辉;朱蓉;王雪涛;林泽森;

    目的探讨和总结采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意义。方法采用支架辅助技术对复杂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24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术中达到较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术后1例死亡,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仍呈浅昏迷状态,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CT表现

    黄卫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发生的CT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3-09收治的626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H患者与非PIH患者的CT表现差异以及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IH组与非PIH组首次CT表现中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是影响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强因素。结论急性颅脑创伤后应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以便尽快确诊PIH及时进行治疗。

    2014年21期 v.1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辅助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张化明;杨冰;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辅助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KPS)。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GOS及KP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辅助高压氧治疗能显著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14年21期 v.1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相关性分析

    胥海燕;章志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并进行比较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1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血尿酸;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与高血尿酸组,比较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尿酸(μA)、纤维蛋白原(Fib)、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结果脑梗死组μA、GLU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6,P=0.000;t=5.99,P=0.000);脑梗死组依据尿酸进行分组,高尿酸组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P=0.025);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是急性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可能参与凝血功能改变。

    2014年21期 v.1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

    郭守香;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03—2012-03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VR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持续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戴兵;郝德强;张浩;张占录;甘璐;孟祥德;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01—2013-12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CSR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PLDD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DD治疗CSR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自发性硬膜外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陈艳;王俊华;

    目的探讨SSEH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05-01—2013-05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SSEH患者29例,比较术前不同神经症状以及不同手术时间间隔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显著低于术前神经功能未完全丧失的患者(P<0.05);手术时间0~24h内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患者术前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以及手术间隔对神经功能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应在24h内实施手术。

    2014年21期 v.1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妥泰对成人癫痫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

    董翔;

    目的探讨妥泰对成人癫痫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服用妥泰半年以上的痫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0例未服用过任何抗癫痈药物的癫痈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此外观察2组患者腰2~4椎骨与左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结果 2组患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腰2、腰4、腰2~4椎骨与股骨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泰对成人癫痫患者骨代谢无明显影响,对骨密度有轻微影响。

    2014年21期 v.1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

    胡朝晖;钱卫添;胡建军;

    目的分析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08—2013-07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组。其中GCS评分>8分者为轻度颅脑损伤(A组),GCS评分≤8分者为严重颅脑损伤(B组)。对比2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2组心电图检查结果,B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检查结果B组AST、CK、CKMB、LDH、HBDH等指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改变,与创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检查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可辅助判断伤情和预后。

    2014年21期 v.1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专业防治宣教与高知人群血管性痴呆疾病负担的相关性

    刘进进;谭子虎;

    目的研究专业防治宣教与高知人群血管性痴呆疾病负担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高知血管性痴呆者作为调研对象。评价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的能力、伤残和存活年限,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接受宣教0次,B组接受宣教1~3次,C组接受宣教≥4次。计算出DALY(即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数值。结果 3组DALY值中,A组为7.63±2.37,B组为7.51±1.75,C组为4.93±0.4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业化防治宣教和高知人群的血管性痴呆疾病负担相关,随着宣教次数(≥4次最佳)的增多,DALY值逐渐减小。

    2014年21期 v.1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刘明秋;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03—2012-03在我院诊治的精神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B组服用阿立哌唑,对比2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92.1%,并发症发生率为7.9%,B组分别为89.5%、44.7%。2组治疗1个月后与2个月后PSP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相近,但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4年21期 v.1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8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临床效果分析

    刘猛丽;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将17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措施,观察组进行综合急救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7d后2组患者脑血流(Vm、PI、RI)变化,比较2组预后。结果治疗后第3、7天2组患者脑血流供应均有一定改善,其中观察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为Ⅳ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急诊救治措施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2014年21期 v.1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后的关系

    王虎;朱本亮;杨森;荣良群;魏秀娥;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10-01—2013-05入住我科脑梗死患者,并进行TOAST分型,其中Ⅰ型入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Hcy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及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进行评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但与3个月后NIHSS和MRS改善程度相关(P<0.05),>15.57μmol/L患者预后差。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反映预后转归情况。

    2014年21期 v.1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张代龙;吴立平;杨敏;

    目的观察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3—2012-04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单管组患者实施单管血肿穿刺外引流,双管组实施双管血肿穿刺外引流,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双管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组中出血量≥50mL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管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以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出血为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管法,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重症颅脑疾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秦艺玮;尚观胜;王学东;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疾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3-10我院31例重症颅脑疾病合并N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在发生NEP后,双肺啰音、呼吸困难发生率、PaCO2以及呼吸频率均显著提高,而SaO2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预防和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

    2014年21期 v.1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早期CT动态监测对急性脑外伤手术时机选择的指导价值

    陶宗贵;陶然;贾守强;宋纯玉;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CT动态监测对急性脑外伤手术时机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9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CT动态监测方法监测出现迟发性血肿手术,对照组患者应用CT检测后马上手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T动态监测为急性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临床具有推广作用。

    2014年21期 v.1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的效果

    董新生;郝慧斌;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01—2013-01我院96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2组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2014年21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状况调查及药物干预效果

    姜蕊;柳晓君;魏爱华;刘志轩;何华;

    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特点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78例BPPV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并将其中51例伴有焦虑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抗焦虑药物干预组(干预组),1月后再进行HAMA评分。结果 78例BPPV患者中51例(65.3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女性、老年、文化程度较高的BPPV患者焦虑程度分别高于男性、中青年及文化程度较低的BPPV患者(P<0.01);51例伴焦虑的BPPV患者接受治疗1月后其焦虑程度均有明显减轻(P<0.01),但干预组焦虑缓解更为明显(P<0.05)。结论多数BPPV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合理的药物干预能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焦虑状态。

    2014年21期 v.1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ET-1的影响

    李卫征;张慧敏;赵建民;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T-1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MMSE、ADL评分评价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效果,并监测2组治疗前后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ET-1水平,促进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1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分析

    高素玲;陈瑞英;张江;甄志刚;王大力;安雅臣;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按既往史分为糖尿病脑梗死128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234例,对比分析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发病时间等一般特征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住院病死率等近期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P<0.05),临床神经缺损改善率有明显差别。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死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预后都差于无糖尿病脑梗死。

    2014年21期 v.1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黄旭;闫昕;郭辉;林贵军;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0~35个月,71例患者症状消失,2例为手术无效者,2例术后约1a复发,手术有效率达94.7%。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方法。

    2014年21期 v.1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模型的构建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

    赵源征;张敏;刘恒方;王建平;

    目的体外研究氧糖剥夺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EC在OGD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BMEC氧糖剥夺后核转录因子-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亚基含量,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ChIP)技术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OGD后6h可诱导BMEC的ICAM-1、VCAM-1和NF-κB表达上调,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氧糖剥夺能显著提高NF-κB的DNA结合活性。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OGD可通过活化NF-κB、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黄体酮能减少OGD对BMEC造成的损伤。

    2014年21期 v.1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脑小血管病各亚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牛晓波;缑元冲;郭旭亮;李晓楠;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各亚型的危险因素,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脑小血管病患者216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GRE-T2*WI检查,依据结果将其分为腔隙性梗死(LI)、脑白质病变(WML)及脑微出血(CMBs)三种亚型,登记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LI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与WML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LI、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CMBs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年龄、LI、WML、性别、脑出血、高血压。结论 LI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WML的危险因素为LI、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MB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LI、WML、性别、脑出血、高血压。

    2014年21期 v.1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

    李芝兰;范永红;崔示德;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阿托伐他汀,1次/d,20mg。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次/d。对比2组血脂水平、斑块厚度、斑块面积及血小板最大凝聚率。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厚度、斑块面积、血小板最大集聚率在治疗后第168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68天血小板最大集聚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1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ABCD2评分联合LD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中的临床研究

    施惠敏;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联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及30d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对9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d及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LDL水平测定分为LDL≥3.1mmol/L组和LDL<3.1mmol/L组。结果 ABCD2评分0~3分TIA 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5.4%,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21.4%,6~7分者为35.4%。30d时分别为10.8%、28.6%、54.5%。LDL≥3.1mmol/L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3.8%,30d内高达38.1%;LDL<3.1mmol/L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6.3%,30d内为1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2评分联合LDL-C测定是预测TIA 7d内及30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1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颅内感染55例临床分析

    付培平;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变化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脑电图、脑脊液改变早,阳性率高,经济方便;头颅CT早期阳性率低,早期行头颅MRI及强化检查阳性率较高;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均异常者,疗效差,预后不佳。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越性,三者不可相互替代,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14年21期 v.1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联合检测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感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意义

    刘海燕;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脑脊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03—2012-06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脑膜炎患儿59例为观察组,并根据病因分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组20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M)组23例和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组16例。选择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CRP和Ig水平(IgA、IgG和IgM)。结果观察组患儿CRP、IgA、IgG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患儿CRP水平明显高于TM组和VM组,TM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细菌PM、V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和Ig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2014年21期 v.1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

    陆健;阮锡勇;黄流强;蒙喜斯;李胜愉;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将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病因分为3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观察1组)86例,小动脉闭塞型(观察2组)74例,心源性栓塞型(观察3组)32例,同时选择1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使用24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1组、2组、3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35.8±10.8、138.2±15.4、131.3±12.6)mmHg,24h平均舒张压(78.0±12.6、77.3±12.8、70.4±11.8)mmHg,脉压指数(0.47±0.09、0.46±0.06、0.43±0.08),24h舒张压变异系数(0.18±0.06、0.18±0.02、0.15±0.0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且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血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2014年21期 v.1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魏振宇;孙有树;胡东华;李篑煜;步星耀;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s)动员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06例PD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口服美多巴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肌内注射,1次/d,连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BMSCs动员移植治疗,6个月后采用Hoehn-Yahr分期评分、UPDRS评分、改良Webster量表评定2组疗效。结果 BMSCs动员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在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平衡障碍、日常活动及行为,精神、情绪等非运动症状方面较单用神经营养因子疗效更佳。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疗效满意。

    2014年21期 v.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弥散成像不匹配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韩艳红;王梅云;李永丽;史大鹏;连建敏;窦社伟;

    目的探讨SWI-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急性脑缺血患者行常规MRI(含DWI)、DSC和高分辨SWI检查,分别对DWI、SWI和DSC进行阿尔伯特早期CT评分(ASPECTS),将SWIDWI不匹配与DSC-DWI不匹配区域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WI-DWI和DSC-DWI上不匹配区域相同,两种技术在显示缺血半暗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结论 SWI和DWI联合可无创性地显示缺血半暗带,为评价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2014年21期 v.1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张方;李文杰;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加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比较2组临床疗效,FM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5/54),91.4%(5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9,P<0.05)。(2)2组治疗后FM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卒中患者FMD水平,且安全性好。

    2014年21期 v.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NO、NOS含量的影响

    肖正军;王薇;

    目的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NO、NOS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 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血脂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积分明显减少,血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血NO及NOS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而且能改善血液中NO、NOS的含量,调节内皮功能,消除或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2014年21期 v.1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疾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张惠娜;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疾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普通组(A组)和重症组(B组),并根据患儿经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C组)和预后不良组(D组)。对各组患儿入院后第1次(急性期)及经治疗2周后(恢复期)的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收集并对比。结果急性期B组相比A组脑脊液蛋白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2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D组相比C组脑脊液蛋白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2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蛋白含量是间接反映病情变化的指标,通过动态观察该指标,有助于了解患儿疾病转归,并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客观检查依据。

    2014年21期 v.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中心静脉导管及Medtronic EDM系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韦可聪;张高炼;朱云中;梁韡斌;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及Medtronic EDM系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为在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时选择合适的引流导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01—2012-12在我科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及Medtronic EDM系统组,每组30例,通过2组患者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应用中的日均引流量、脑脊液中红细胞变化情况、引流后是否存在脑积水、引流后是否存在症状性血管痉挛、神经刺激症状、感染、脑脊液漏、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及Medtronic EDM系统组日均引流量、引流时间、红细胞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脑积水、血管痉挛、神经刺激、脑脊液漏、感染发生例次分别为7例、8例、20例、8例、4例明显高于Medtronic EDM系统组(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平均费用为(1 052.8±189.4)元,Medtronic EDM系统组为(3 782.6±462.4)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tronic EDM系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中引流效果好,且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适合症状较重的患者。

    2014年21期 v.1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廖跃斌;王东晓;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09-2012-09收治高龄上消化道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行CT/MRI、血常规和胃镜等检查。记录合并疾病、出血量和临床表现等。记录患者脑梗死部位、面积和发生时间。分析用药情况及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病率。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在1d以内者6例,占8.33%;1~3d者21例,占29.17%;>3~7d者45例,占62.5%。冠心病1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1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会增加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动脉硬化等相关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易并发急性脑梗死。使用药物不当易引发急性脑梗死。临床上须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且应注意药物的适当使用。

    2014年21期 v.1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廖文菁;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5—2013-06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0例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脑记忆功能的恢复,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奥拉西坦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苏国华;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初发脑卒中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对照组未采用促智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及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3个月时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一过性的恶心、胃痛1例,并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可有效改善或预防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牛杏果;焦宪法;郭宇红;张科;

    目的观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ICU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28例),观察2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相比,2组营养参数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2组营养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优于肠外营养,临床应尽可能开展肠内营养。

    2014年21期 v.1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

    李延翠;杨瑞霞;郑光明;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合并肺部感染3例(10%);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1例(3.33%),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00%;实验组护理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化型护理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有积极的作用,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014年21期 v.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顾永涛;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17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彭华军;唐丹丹;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本院收治的不能正常进食的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营养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营养状况,其中包括PA、ALB、TSF以及AMC;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PA和ALB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和ALB水平在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TSF和AMC的大小差异在组内、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

    2014年21期 v.1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分析

    魏恒;马江红;张化明;张华;邹志鹏;夏军勇;杨海;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出血量在30~5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等。结果采用开颅手术46例,钻孔引流34例,钻孔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GCS评分、分级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出血量在30~5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钻孔引流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治疗脑出血方法。

    2014年21期 v.1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

    杨峰;王明鹤;高晓群;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筛选患者287例根据血Hcy水平分成2组,A组152例<10.3μmol/L,B组135例>10.3μmol/L。所有患者均行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记录患者基础人口统计学数据,入院前后mRS评分以及NIHSS评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Hcy水平随年龄和男性比例的增加而升高(P<0.05),B组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7dNIHSS评分和3个月mR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Hcy水平、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有关,且Hcy水平越高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可作为急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2014年21期 v.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老年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马洁;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与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自2010-03—2012-04收治的42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病人作为观察组,另将我院同期住院的420例非脑梗死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脂指标;同时按超声检查结果,将420例脑梗死病人根据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情况分成有斑块组(306例)与无斑块组(114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各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6.9%(323例),对照组检出率为18.1%(76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2,P<0.01)。观察组血清中TG、TC、apoB、LDL-C及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7.451,9.043,7.054,6.953,7.439,P<0.01或<0.05),而血清中HDL-C及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1,8.042,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有斑块组血清中TG、LDL-C、Lpa以及apoB含量明显高于无斑块组,血清中LDL-C及LPa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LDL-C与LPα水平升高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指标,超声联合血脂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4年21期 v.1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缺损的影响

    姜晓锋;马明明;李书剑;孙治坤;张钱林;李刚;张杰文;

    目的探讨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是否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改善,并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方法将20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舍曲林组、经颅磁刺激(TMS)组、舍曲林+TMS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4组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循环、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分别应用NIHH评分、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入院时、发病1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结果发病12周后NIHH、ADL、HAMD评分,对照组与舍曲林组、TMS组、舍曲林+TM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TMS组与舍曲林+T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TMS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二者联合作用优于单个作用。

    2014年21期 v.1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分析

    左懿;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2014年21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CDM模式指导下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王慧敏;赵剑婷;马玉龙;车振勇;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临床核磁弥散成像不匹配(clinical-diffusion mismatch,CDM)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预测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早期(发病6h内)完成急诊核磁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在核磁检查前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指数)。缺血半暗带以核磁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PDM),即PWI>DWI表示,CDM定义为N1HSS≥8分而DWI异常体积≤25mL。结果 30例患者中存在PWI-DWI不匹配24例,存在CDM 10例,CDM预测PDM的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2.9%,但灵敏度仅为41.3%。结论脑梗死早期CDM预测缺血半暗带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存在CDM的脑梗死患者从溶栓治疗中受益较大。

    2014年21期 v.1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周口市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研究

    李传斌;

    目的探讨周口市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衍生化后HPLC分离法检测103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多项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4.32±3.82)μmol/L,与健康对照组(9.31±2.25)μmol/L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的血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血脂的关系并不显著;在脑梗死治疗及二级预防方面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的价值。

    2014年21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TNF-α IL-6的影响

    马福春;潘思敏;

    <正>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关于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1]。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一种提取自丹参的具有活血化瘀、抗炎、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的药物[2]。本文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以常规治疗作为对照,同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2014年21期 v.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郑华锋;王松周;李小光;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应用疏血通和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疏血通。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8.1%,显效率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疏血通。

    2014年21期 v.1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56例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潘国军;刘延浩;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56例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部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积极防治相关危险因素。

    2014年21期 v.17 8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用药与体验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再出血的影响

    云军;

    目的观察和分析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发生再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异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对2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心率、血压、血气指标进行监测,对2组患者停药后的呼吸恢复开始时间、呼唤后可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和躁动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a的随访,对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同麻醉方式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降压期间和夹闭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较降压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的呼吸恢复开始时间、呼唤后可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的躁动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可达到与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相当的降压效果,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患者的苏醒速度和质量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能够降低术后近期发生再出血的概率,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

    2014年21期 v.1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甘露醇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对比及分析

    宁世金;黄载文;

    目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甘露醇不同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脑出血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取125mL甘露醇应用方案,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甘露醇应用方案,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体积和肾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0.48%高于对照组,且治疗7d、14d血肿体积观察组较对照组缩小,同时观察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升高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5mL甘露醇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应用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李立为;简玉兰;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VCIND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20mL醒脑静注射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2组均治疗14d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2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1、3个月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画钟试验(CDT)测定。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个月、3个月,2组患者MoCA评分与MMSE评分及CD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VCIND的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由于样本量较小,期待以后更多的大样本临床试验,以验证其效果。

    2014年21期 v.1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哌罗匹隆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对照研究

    刘春仙;张彬;

    目的总结分析哌罗匹隆与奋乃静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0-06—2012-11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哌罗匹隆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比较2组疗效,同时监测2组患者PRL(血清催乳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T3)、T4(甲状腺素)、FT4(游离T4)。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ANSS总分和各因子评分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疗效相当,但哌罗匹隆对患者PRL和T4影响较小,且用药依从性较好。

    2014年21期 v.1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肌肉神经生物电治疗联合抗生素静滴对盆腔炎患者的疗效与复发率控制

    尤嘉;喻红;

    目的观察肌肉神经生物电治疗联合抗生素静滴对盆腔炎患者的疗效与复发率情况。方法选取150例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给予单种抗生素治疗,B组给予两种抗生素静滴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肌肉神经生物电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8%,B组为72%,C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12例(35.29%),B组10例(27.78%),C组5例(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肌肉神经生物电联合两种抗生素静滴治疗盆腔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3个月的复发率较单用抗生素低,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1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李淑娟;宋瑞国;商玉珠;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强化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进展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治疗;观察B组20例,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C组20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20例均为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结果观察组3组比较,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C组治疗前、后比较,CRP、IL-6、TC、TG和LDL-C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治疗前、后比较CRP指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IL-6、TC、TG和LDL-C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对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2014年21期 v.1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阿利哌唑治疗抑郁症40例的增效作用观察

    张彬;刘春仙;

    目的探讨阿利哌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利哌唑)40例,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40例。治疗疗程均为6周。对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来评定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HAMD量表评分于治疗2周患者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HAMD量表评分于4周才显降下降。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哌唑治疗抑郁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疗效确切,但会使患者产生静坐不能、失眠、疲倦、视物模糊和震颤等不良反应,这为治疗抑郁症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2014年21期 v.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米力农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朱峰;李卫华;姜朕;

    目的实验并观察米力农对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我院将2010-12—2013-12收治入院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A、B 2组。A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B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米力农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A组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B组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力农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阻止重症患者向危重症发展,提高治愈率。

    2014年21期 v.17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诊治体验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元元;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家属拒绝有创通气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尼可刹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应用,对比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88.09%、48h显效率45.24%、48h总有效率85.72%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4.28%、19.05%、54.76%,治疗24h对照组存活34例,观察组存活38例,观察组存活者pH值、PaCO2、PaO2、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安全、快速纠正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呼吸衰竭,促进意识恢复,提高疗效,建议对拒绝有创通气患者谨慎选用。

    2014年21期 v.1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预后状况的危险因素研究

    张辉;姜羽;闵有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14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其性别、年龄、瘘口位置、术前mRS、Borden分级、静脉窦血栓、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瘘口影像检查、主窦是否顺畅和术后随访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2组间的术前mRS、静脉窦血栓、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瘘口影像检查、主窦是否顺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瘘口位置以及Borden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瘘口部分消除合并皮质静脉引流以及主窦不顺畅是影响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21期 v.1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治疗

    闫昕;黄旭;葛冬梅;

    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1例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前颞叶切除(standard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SATL组和选择性杏仁海马切除(selective amygdalo hippocampectomy)SAH组,比较2组癫痫控制、手术并发症。结果 SATL组与SAH组癫痫控制优良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VS 87.5%、93.33%VS 93.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7%、43.75%。结论 SATL与SAH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效果值得肯定,在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的基础上,SAH应作为治疗海绵血管瘤致颞叶癫痫首选手术方案。

    2014年21期 v.1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谢玉超;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颈椎牵引、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予以颈椎牵引及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7d为1个疗效,共3个疗程。观察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1.28±0.81,对照组为4.25±1.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3%;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7,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结论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颈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1期 v.1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

    揭家广;刘金龙;张高健;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清除颅内血肿,观察组64例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处理颅内血肿,观察分析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分级,对照组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Ⅴ级8例;观察组分别为11例、8例、12例、21例、12例。术后观察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使患者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病死率降低,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14年21期 v.1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

    李红;

    目的观察临床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12 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给予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组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或转移率为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减少胸肌萎缩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复发率也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4年21期 v.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老年高血压患者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廖驭国;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在我院选择225例患有高血压并基底节脑出血的老年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其中75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定义为出血组,其余150例随机均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平均年龄、凝血时间、入院与手术相隔时间、血糖、血压控制、颅内血肿量;预防组患者采用特殊处理方法,对照组则为常规方法,对比2组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几率。结果各项指标除年龄外均可能导致术后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多种因素可引起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术后再出血,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探究及预防,在未发生再出血前通过多种方法减少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21期 v.1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马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刘敬聘;秦坤明;王仁生;阮林;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马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03—2013-03我院肺癌脑转移瘤患者12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全脑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4例,分别给予单纯全脑放疗和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马刀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马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疗效较好,且更安全。

    2014年21期 v.1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黄乾亮;张震宇;叶新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致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10—2013-10在我科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2 635例患者,其中38例合并颅内感染,对导致颅内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多次手术、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合并糖尿病有关,而感染率的高低与术前、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是否留置引流管等无关。结论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注意保持术区干洁有利于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2014年21期 v.1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脑出血53例低场强MRI的诊断分析

    王绍谦;

    目的分析脑出血低场强MRI的信号特点,探讨其在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影像学资料。结果低场强MRI急性期脑出血多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脑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具有特征性,T2WI亦呈高信号。结论脑出血的不同时间阶段,低场强MRI信号演变有一定规律性,对诊断脑出血具有一定价值。

    2014年21期 v.1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腰池扩大加腹腔分流治疗顽固性交通性脑积水

    马进显;符宝敏;

    <正>随着脑外诊断治疗技术进步,脑积水诊出率上升。脑危重症存活尤其是术后存活的病人增多,其中因出血、损伤、炎症因素后遗交通性脑积水者大大增加。脑积水的治疗效果往往早期显著,后期麻烦不断。阻塞性脑积水可采用V-P分流或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一般交通性脑积水保守治疗失败后,更常用V-P分流。V-P分流较多见的堵管、感染往往造成多次换管手术,最终多因腹腔端严重而频繁粘连而致束手无策。多次手术也是易感染因素。脑室心房分流、脑室膀胱

    2014年21期 v.1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

    朱长龙;韦红;叶莹莹;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11—2013-11收治的7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化脑观察组,选取7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病脑观察组,选取7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的血清与脑脊液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化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病脑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化脑观察组与病脑观察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的进展与恢复情况,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1期 v.1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分析

    田淑慧;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3-06收治的12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简单型56例,复杂型64例。分析患儿发病情况、体温、惊厥类型及脑电图等相关情况。结果简单型患儿体温达38.5~39.5℃时导致惊厥现象,持续时间短,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表现正常;复杂型发生惊厥时体温<38.5℃,伴随持续抽搐,且复发性高,24h内均有发作,而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仍有异常。结论早期预防及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至关重要。

    2014年21期 v.1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Hutt和Hess分级Ⅲ~Ⅳ级脑动脉瘤患者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治疗体会

    戴兵;蔡望青;陈伟平;廖小辉;肖化选;

    目的探讨Hutt和Hess分级Ⅲ~Ⅳ级脑动脉瘤患者的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案。方法 56例脑动脉瘤患者根据Hutt和Hess状况分为Ⅲ级组(28例)和Ⅳ级组(28例),统计2组患者术后情况,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Ⅲ级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Ⅳ级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57.15%)显著高于Ⅳ级组(16.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tt和Hess分级Ⅲ~Ⅳ级脑动脉瘤患者的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复杂,Ⅳ级患者较Ⅲ级患者治疗结果较差,需临床重点关注。

    2014年21期 v.1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尚英杰;郝凯;石俊英;陈勇;张斯佳;薛鹏;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婴幼儿3例,儿童1例,成人5例;2例婴幼儿及1例儿童有发热等感染病史伴神经症状,1例婴幼儿以缺血缺氧性脑病入院,成人以头痛、发热、昏迷、意识障碍等为主入院,其中伴有癫痫病史2例。头颅MRI显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婴幼儿累及全胼胝体压部)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头颅CT显示欠佳。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MRI复查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无特异性,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的诊疗及预后提供指导。

    2014年21期 v.1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误行鞘内注射微量长春新碱血液肿瘤患儿16例脑脊液检查分析

    魏会平;廖宁;

    <正>2007-06—08我国上海、广西、北京、安徽、河北、河南等省市的某些医院在使用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部分批号的鞘内注射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后,分别报告有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后经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部门联合专家组调查表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后引起神经损害,与两种药品的部分批号产品中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碱有关[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地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人员检测尚未使用的相同批号药物,发

    2014年21期 v.1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43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

    马淑荣;

    <正>抑郁症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是一种负性情绪障碍,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尤易伴发(焦虑和抑郁)[1]。我院治疗43例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01—2013-01收治的43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根据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法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确诊。男19例,女24例;年龄66~78岁,平均

    2014年21期 v.17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

    陈刚;曹勇;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17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低血糖脑病误诊为脑梗死15例分析

    李克明;

    <正>糖尿病性低血糖是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其中不少老年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痴呆、昏迷、偏瘫,易误诊为脑梗死。我院于2010-2013年收治15例误诊为脑梗死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62~82岁,平均(72.5±9.5)岁,其中合并冠心病5例,糖尿病肾病6例,病史>10a9例,5~10a5例,<5a1例;其中服用格列

    2014年21期 v.17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综述与讲座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薛新红;亓立峰;刘红;杨海新;苏江利;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且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卒中患者在未来25a内仍有增长趋势[1]。因此,在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近年来,人们将年龄、性别、种族及遗传因素认为是不可干预的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定为可干预因

    2014年21期 v.1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氧化应激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药物研究

    吴彧;孙琳;黄彦生;卢建敏;鲁敏;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胆固醇在血管壁聚集的疾病,被看作是发生在动脉壁的一种慢性炎症形式。从1999年Ross等[1]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反应学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血管受损后发生的一种炎症过程。近年来从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水平的研究揭示,氧化应激和炎症是AS发生的两个关键,是AS从脂肪条纹形成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关AS的发生发展,学术界曾有多种理论,如氧化应激理论和脂质浸润理论等,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阐释,但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全面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2014年21期 v.17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护理体验

  • 感染性脑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特点及临床护理

    张兰芳;

    目的探讨感染性脑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感染性脑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救及护理。结果 86例患者感染性脑膜炎并发MODS病死率为29.07%(25/86);18例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死亡13例(72.22%);16例2个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死亡6例(37.50%),52例1个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死亡6例(11.54%),并发器官数与死亡呈正相关。结论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加强基础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2014年21期 v.1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

    李红霞;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2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3.75%,对照组为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率、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知识掌握率及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2014年21期 v.17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金义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延伸护理,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2组出院时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5±13.3、71.2±13.6、7.6±1.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1期 v.1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陈惠英;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肢体功能恢复的早期护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2组ESS、ADL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4年21期 v.1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曹燕竹;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的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疗效、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4周后实验组HAMD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和生活功能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014年21期 v.1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

    李月琴;连亚军;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为临床常见病,国际头痛协会对其定义为:三叉神经分布区一支或多支出现突然的、通常为单侧的、严重的、短暂的、针刺样、反复发作的疼痛,常由触碰面部"扳机点"引发,如刷牙、洗脸、饮水或剃须等。A型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产生肌松作用,因此广泛用于美容领域和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治疗[1],还可通过抑制周

    2014年21期 v.17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160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瑞;赵雪茹;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查找发病主要诱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肿瘤、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为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但腹泻、便秘、镇静药物应用、利尿放腹水等因素与肝性脑病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其诱因及早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少其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减轻其病情、促进意识恢复等至关重要。

    2014年21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范彦文;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是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缺氧及脑血流循环不足而造成的脑部损害[1],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与神经系统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早期综合治疗与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方法[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例HIE患儿进行临床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03—2014-06我院收治HIE患

    2014年21期 v.17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老年脑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106例护理体会

    王颖真;

    <正>脑梗死后吞咽困难较常见,40%~70%的脑梗死患者有吞咽障碍[1]。我院老年神经内科从2012-02——2013-01收治脑梗死并吞咽困难106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02—2013-01收治脑梗死并吞咽困难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60~92岁(平均73.6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中关

    2014年21期 v.17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13例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护理体会

    叶松岩;尚俊奎;

    目的总结13例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的护理体会,提高对此病的临床认识和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CJD患者的护理特点。结果 13例sCJD亚急性起病占多数,为69.23%,首发症状为智能减退为最多,占53.86%,sCJD护理特点不同于其他疾病。结论 sCJD患者的护理有一定特点。SCJD患者的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对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和物品需要特殊处理。

    2014年21期 v.17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病例报告

  • Balo同心圆硬化1例并文献复习

    解旭东;王静华;

    <正>Balo同心圆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病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活检,MRI应用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已婚,农民。主因言语不利半月,右上肢麻木3d,于2013-05-17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尚能听懂他人言语,伴口角歪斜,偶伴饮水呛咳,无头痛、头晕,无视物重影及黑蒙,无耳鸣及听力障碍,无

    2014年21期 v.17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