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易瑜;严邱英;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4-2014-04于我院诊治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其中观察组83例,对照组81例,观察组采取院前及院内急救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院内急救治疗,观察其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到达急诊科时间(t1)、急诊科室初步处理时间(t2)、发病后送达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总时间(t5)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为91.56%(76/83),高于对照组75.31%(6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7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坠积性肺炎、中枢性高热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471、4.960、5.968、5.285,P<0.05)。结论通过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5年21期 v.1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

    王新宏;李凤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意识清醒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与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的医源性感染、药物性蛛网膜炎、脑疝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为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质有关。

    2015年21期 v.1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水肿带变化的影响

    曹栓柱;王艳州;李金泉;田勇;牛海涛;邢晓峰;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水肿带变化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03-2014-08收治的9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其中A组51例,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穿刺引流术;B组46例,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水肿带、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水肿带明显减小,B组水肿带逐渐变大,第5天达到峰值;与B组相比,A组在第1、3、5、7天均较低(P<0.01)。治疗3周后,与B组比较,A组血肿清除率较高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治疗3个月后,与B组比较,A组mRS评分等级较优(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能显著改善脑组织水肿,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2015年21期 v.1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丹栀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李璐君;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总体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初始剂量5mg/d,连服3d,3d后改为10mg/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水煎服,3次/d,100mL/次,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的HAMD评分、Hcy水平、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HAMA评分减少显著;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cy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TC、TG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总体康复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2015年21期 v.1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验

    严明生;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进一步认识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颅内大动脉狭窄(ILAS)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4-04来我院诊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50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确认颅内大动脉狭窄(ILAS)症状120例,无颅内大动脉狭窄(Non-ILAS)的症状230例。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性因素。结果 ILAS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TSH、TT3、TT4及fT3、fT4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TPOAb阳性率与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知,TPOAb阳性率(OR=3.651)、TGAb阳性率(OR=3.371)、年龄(OR=2.803)及房颤(OR=2.946)等因素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性因素。结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因素,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在颅内大动脉狭窄中起作用。

    2015年21期 v.1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分析

    刘华;庄华敏;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50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最少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手术时间为2~4.5h,平均(3.0±0.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380±60)mL。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给予去枕平卧、局部加压、足量补液与缝合处理后脑脊液漏停止。2例颈椎肿瘤患者出现感觉障碍上移,并伴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MRI检查考虑诊断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脱水,并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并于2周内逐渐消失。本组最终随访41例,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4.6±4.0)个月。随访期间,41例患者未发生肿瘤复发,未出现椎体滑脱及失稳现象。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为:D级10例,E级31例。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充分暴露肿瘤,并完全切除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脑脊液漏和载瘤神经根的切除是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2015年21期 v.18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

    张敏;刘磊;吴世陶;赵源征;石磊;郭亚培;崔明;刘恒方;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用线栓法将成年雄性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1μL神经干细胞悬液,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1μL生理盐水,在移植后1d、3d、7d、14d、28d依据Garcia的18分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脑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整合情况。结果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能够检测到存活的Brdu阳性细胞,可见干细胞参与梗死区边缘血管的增生。结论移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和分化,且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2015年21期 v.1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老年脑出血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付钟;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0-05-2014-07我院收治的脑出血老年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肺部感染组),无肺部感染患者50例(对照组),2组对比确定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并通过肺部感染组菌株的培养及鉴定判断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构成比,同时采用多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肺部感染组的体温和肺间质纤维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活检阳性结果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组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阴性菌66.67%(52/78),革兰阳性菌12.82%(10/78),真菌20.51%(16/78),其中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则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第3或第4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单酰胺环类的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而革兰阳性菌则对万古霉素几乎无耐药性。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是真菌,对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选用合理抗生素治疗。

    2015年21期 v.1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BDNF及NSE的动态变化

    鹿向东;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的作用机制及与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病例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第1、3、7、10、14天检测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的浓度。结果不同程度的HIE患儿,临床分度越重,NSE水平越高;GM1治疗组,NSE浓度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BDNF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且血浆中BDNF浓度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GM1治疗HIE效果较好,能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的检测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王龙海;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变化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实验组,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空腹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并测体重指数。据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过轻、正常、适中、过重、肥胖、非常肥胖6个亚组,治疗30d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检测6个亚组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越高,治疗30d的NIHSS评分越高(r=0.937、0.650、0.638、0.837、0.914、0.889,t=6.013、3.825、3.796、4.593、5.521、5.146,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血清瘦素水平越高,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越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水平,并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康复程度。

    2015年21期 v.1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刘登;

    目的观察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02-2014-05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研究组显著好转24例,其中脑积水明显缓解20例,脑室无明显改善4例,未好转2例,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显著好转17例,其中脑积水明显缓解10例,脑室无明显改善7例,未好转9例,有效率为6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迅速快捷,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显著。

    2015年21期 v.1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法舒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迟发型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章炬;陈娟;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迟发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迟发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法舒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1%,对照组为14.29%,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迟发型外伤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基底节区出血术后昏迷时间的预后分析

    张义松;张晓军;张瑞剑;王忠;苏宁;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后患者昏迷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出血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确定病人清醒,有遵嘱动作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量、手术方式、发病到手术的时间、术前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以及术后是否气管切开是影响患者术后的昏迷时间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量、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及是否合并脑疝是影响基底节区出血术后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发病24h内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昏迷时间短,预后好。

    2015年21期 v.1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施乾坤;章淬;孙芳;穆心苇;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3例中毒性脑病患儿为观察组,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1)、重度组(n=20)3个亚组,另选择同期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小儿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NSE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在入院即刻与治疗后3d、5d、7d、14d血清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与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利于判定中毒性脑病病情和预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2015年21期 v.1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MMP TIMP及RAAS系统的变化研究

    代强;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MMP、TIMP及RAAS系统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02-2013-12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1d、3d、5d、7d及14d和对照组的血清MMP、TIMP及RAAS系统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1d、3d、5d、7d及14d的血清MMP及TI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前1d、术后1d、3d、5d的血清RAAS系统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d及3d的RAAS系统指标高于其他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MMP、TIMP及RAAS系统指标呈现较大的波动,其受疾病状态及手术治疗的影响均较为明显。

    2015年21期 v.1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影响

    王璞;张兆辉;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48h内)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0±7.5)岁。随机数字法均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甘露醇行降颅内压、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治疗后的血清指标。结果治疗12周末,2组患者血浆hs-CRP及血清MMP-9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TC、TG、LDL-C、IMT有所下降,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末组间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阿托伐他汀组重型(17.11±3.01)、中型(7.13±2.48)、轻型(2.66±0.99)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96.31±7.53)显著高于对照组(87.22±6.21);2组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便秘等(对照组分别为1、1、3例,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为1、2、1例,P>0.05),患者未停止给药或特殊治疗,不良症状耐受。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疗效明确、能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患者脑梗死早期预后,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不良反应小,作为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核心药物值得基层医院、门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邵焕霞;詹合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组(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1次/d。2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返院抽血检查血常规、血脂三项、凝血常规、颈动脉彩超和记录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2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比例降低,血小板数目减少,但凝血功能无显著改变。B组与A组比较,血脂水平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比例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下降,但不增加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但不增加不良药物反应的风险,安全性良好。

    2015年21期 v.1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超声肌肉结构参数的对比

    施唯;徐冰;毕磊磊;

    目的观察抗痉挛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愿意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治疗和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肉牵伸训练以及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方法治疗的患者21例。在抗痉挛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进行MAS评定,并在肌张力变化的过程中,动态观察MAP参数的变化,测量肌肉羽状角度(pennation angle,PA)、肌纤维厚度(muscular thickness,MT)和肌纤维长度(fascicle length,FL)。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痉挛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MAS评分逐渐下降,PA出现下降趋势,FL出现上升趋势。MAS评分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L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T指标出现下降趋势,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FL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肉结构参数(MAP)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卒中患者抗痉挛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指标,且各参数的敏感度由于MAS量表。

    2015年21期 v.1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学及预后研究

    刘志勤;雷辉;张卫萍;贾晓涛;王新来;田晔;

    目的探讨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及不同病因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性纳入的84例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盲法随访1a。结果 84例患者中动脉瘤性26例(31.0%),交通动脉瘤性23例(88.5%),糖尿病性18例(21.4%);随访1a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0.9%。不同病因患者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065),动脉瘤组与糖尿病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P<0.001)。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为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病因,病因学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且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优于动脉瘤患者。

    2015年21期 v.18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利培酮分散联片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病人兴奋冲动行为的疗效

    潘竞志;

    目的探讨利培酮分散片合并丁螺环酮控制流浪精神病人兴奋冲动行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流浪精神病人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躁狂评定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兴奋激越状况以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从治疗1周末开始,2组患者的BPRS、BRMS、HAND、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ESS各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分散片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病人起效快,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兴奋行动行为,且安全性良好。

    2015年21期 v.1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影响颅脑损伤后脑疝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董磊;

    目的分析影响颅脑损伤后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07-2014-07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脑疝、合并伤、并发症、收缩压、血糖、血钠等列为临床观测指标。采用GOS分级标准,将Ⅰ~Ⅱ级的患者视为预后不良组,Ⅲ~Ⅳ级的患者视为预后良好组。结果 158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预后不良93例,占58.86%;预后良好65例,占41.14%。影响预后的显著相关因素为血糖、血钠、并发症、脑疝,休克、年龄、GCS评分、收缩压。结论血糖、血钠、并发症、脑疝,休克、年龄、GCS评分、收缩压对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开展早期救治策略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2015年21期 v.1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调查分析

    陈佳;谈慧群;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特点,减少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13例,根据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2组,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为观察组(n=14例),未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n=99)。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类型。结果观察组中HLA配型全相合者占28.57%,对照组占63.64%,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有移植物抗宿主病者占50.00%,对照组占8.08%,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干细胞来源、疾病所处阶段、预处理方案以及是否使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HLA配型是否完全相合以及是否有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4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癫痫9例(64.29%),颅内感染3例(21.43%),单纯颅内出血2例(14.2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中应认识到导致该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以及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对其进行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5年21期 v.1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西洛他唑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宋丽艳;翟万庆;李瑞霞;

    目的分析西洛他唑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1-03-2013-04来我院诊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有效率与复发率,及颈总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8%),复发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等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4项指标均较低,但实验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有效率,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浓度,有效调节血脂因子水平,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2015年21期 v.1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谭昌锐;邹立华;李惠;陈小丹;

    目的分析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03—2013-05来我院诊治的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头痛宁胶囊,B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ET-1和Ang-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2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但A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A组总有效率97.5%,B组为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B组为37.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1)。A组平均费用为(300±50)元,B组为(1100±100)元。A组费用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与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紧张型头痛患者,均能显著改善头痛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但头痛宁胶囊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所需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21期 v.1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林国华;

    目的分析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4-2014-03符合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诊治。比较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FSFI调查问卷得分的变化及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得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女性患者在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状况、性满意度及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各个指标得分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男性患者的IIEF-5问卷各个问题得分及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各个问题得分及总得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状况、性满意度及勃起障碍等性功能异常的征兆,明显提高临床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在判断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中的价值

    李普蕾;恽文伟;梅雨晴;岑岭;冯益萍;杨静婷;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EGF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位测定波幅和潜伏期改变与PD认知障碍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PD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为PD组认知损害28例,PD组认知正常22例及对照组认知正常24例,认知损害26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对4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量血浆EGF浓度,采用短音刺激测定P300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分析并比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MoCA各项评分方面,除定向不存在差异(P>0.05),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其余各项均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之间存在差异(P<0.05);在EGF浓度方面,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P300电位方面,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者MoCA总分、血浆EGF浓度及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两两行Pearson相关分析,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D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与PD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系,低浓度的EGF对判断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2015年21期 v.1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丹丹;乔婷婷;郑蔚;张苇;王兆国;史艳萍;孙萌;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健康信念评估问卷对11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总均分为(3.25±0.355)分,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卒中次数、Barthel指数是影响其健康信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为促进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的树立,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需重视并加强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指导。

    2015年21期 v.1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急诊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赵正兰;方琴;王炎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以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异氟烷、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插管前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病死率、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插管前及术后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例,死亡1例(3.85%),致残1例(3.85%),呼吸衰竭1例(3.85%);对照组26例,死亡2例(7.69%),致残4例(15.38%),脑疝1例(3.85%),呼吸衰竭2例(7.69%),上消化道出血1例(3.85%)。2组病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异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能够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中术前准确判断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实现麻醉效果最佳化的重要环节。

    2015年21期 v.1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LTG与OXC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曹欣;

    目的对比在儿童部分性癫痫应用拉莫三嗪(LTG)与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初诊部分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LTG与OXC单药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1a后临床疗效、对脑电背景活动的影响、脑电图间歇期痫性放电(IEA)改善情况及药疗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IEA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6.67%,略高于B组的80.00%、60.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脑电背景活动α波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后的脑电背景活动θ波、δ波频率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所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患儿,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脑电图间歇期痫性放电,且药疗安全性相当,但LTG对患儿的认知功能、脑功能等影响更小。

    2015年21期 v.1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瑞丽;李旭静;刘学琴;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较为适合的护理策略。方法 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干预组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BBS评分工具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检测;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质量;MMSE精神状态简明速检表评估患者智能及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出院3个月复检时显示,干预组出院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评分(BBS)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2015年21期 v.18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杜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7例,入院后均接受血磷监测,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低磷血症组及无低磷血症组并统计低磷血症发生率,分析引起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低磷血症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改善血磷状况,统计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97例患者发生低磷血症51例(52.58%),年龄≥60岁、GCS得分≤4分及使用静脉高营养所占比例分别为43.14%、21.57%、92.16%,而未发生低磷血症者分别占21.74%、8.70%和47.83%,合并低磷血症者明显高于未发生低磷血症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磷血症患者病死率为10.87%,低磷血症为39.22%,明显高于无低磷血症患者(P<0.05)。经积极治疗,51例低磷血症患者中血磷纠正35例,未纠正16例。血磷纠正患者病死率为14.29%,低磷血症未纠正者为93.75%,低磷血症未纠正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得到纠正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超过半数发生低磷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对于有可能引起患者低磷血症的因素应积极预防,对于已发生低磷血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血磷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21期 v.1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周世东;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及DWI。观察不同MR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TIA患者DWI表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FLAIR及T1WI、T2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显示TIA责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7例,放射冠区6例,大脑皮质下2例,小脑2例,脑干4例。DWI阳性患者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的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WI阳性与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高,且DWI阳性与患者年龄、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2015年21期 v.1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评估

    万鸿平;邓小容;杜敏;柯伟;杨昊;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60例,分为支架组28例和药物组32例,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2组患者狭窄血管相关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1)支架组3例术后出现颈动脉窦反射,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2)药物组1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支架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无狭窄血管相关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药物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6例、4例发生狭窄血管相关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支架组发病后6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较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多,但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更有优势。

    2015年21期 v.1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肝性脑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脑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

    张荣荣;王莹;高函;刘乐天;

    目的探讨发生肝性脑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脑氧利用率(O2UCc)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09-2014-08收治的70例肝性脑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2组,病情3~4期者为观察组,1~2期者为对照组,每组35例,采集颈内动脉、静脉血,分别统计2组的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及脑氧利用率[根据公式O2UCc=(Sa-v)O2/SaO2],并对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年龄、性别和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程、血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蛋白、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vO2、S(a-v)O2及O2UCc分别为(43.53±7.81)%、(57.82±5.78)%、(59.35±5.84)%,对照组分别为(62.45±3.23)%、(35.47±3.32)%、(36.24±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共存活29例,41例死亡,存活与死亡患者SvO2、S(a-v)O2及O2U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性脑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氧代谢障碍,O2UCc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2015年21期 v.1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早期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魏博;王莹;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以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腔隙性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余蕾;

    目的研究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4-05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的腔隙性梗死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经相同的系统治疗,均在5d内完成MOCA评分,对不同部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不同部位中丘脑与基底节区综合评分最低,而视空间与执行能力以小脑和脑干最差,命名、语言功能、抽象丘脑评分最好,注意、记忆、延迟回忆以内囊和大脑白质损伤最明显,分别与其他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有效87例(48.33%),有效69例(38.33%),好转9例(5.00%),无效5例(2.78%),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腔隙性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系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21期 v.18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心理行为治疗对轻微脑组织损害导致儿童多动症的疗效

    赵娜;任凤龙;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治疗对轻微脑组织损害导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轻微脑组织损害导致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哌甲酯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行为治疗,对2组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和6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轻微脑组织损害导致ADHD患儿治疗中应用药物联合心理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2015年21期 v.1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李英杰;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3-03在我院神将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72例,ASA分级Ⅰ~Ⅱ级。阿托品、苯巴比妥钠于术前1h分别常规肌内注射0.5mg、0.1g,麻醉诱导先后静脉输注丙泊酚1.5mg/kg、琥珀胆碱1.5mg/kg、舒芬太尼0.4g/kg,行气管插管后辅助机械通气,静脉注射维库溴铵6mg。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2g/kg,丙泊酚6mg/kg进行麻醉维持。观察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患者的MAP在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头架固定时、硬脑膜关闭时及呼吸恢复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HR降低,硬脑膜关闭时、呼吸恢复后及拔管后与诱导前相比,H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镇痛作用强,药效持久,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意识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山莨菪碱与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分析

    胡芳;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与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小儿神经性尿频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以常规心理疏导,对照组加用盐酸山莨菪碱,观察组加用盐酸山莨菪碱和谷维素,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与谷维素联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疗效显著,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王明;赵晓玲;陈建明;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低分子肝素钙组36例和普通肝素钠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及活血化瘀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普通肝素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微量泵持续输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对比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比较,普通肝素钠改善更明显,与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在严密监测APTT情况下,出血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

    2015年21期 v.1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文华;

    目的评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凝、溶栓等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2组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近期疗效,可能与二者清除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机制有关。

    2015年21期 v.1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MMP-2 MMP-9水平的影响

    吕风亚;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2)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62)给予常规西医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TNF-α、IL-6、MMP-2、MMP-9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四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能够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015年21期 v.1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绝经后女性血浆雌二醇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田蕾;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浆内雌二醇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4-02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0例绝经女性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雌二醇水平与血脂水平,分析雌二醇与血脂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女性脑梗死患者的雌二醇的水平越低,NIHSS评分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高,且雌二醇水平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血浆雌二醇水平与血脂水平和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5年21期 v.1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张慧锋;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养血清脑颗粒(中药组)、辛伐他汀(西药组)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头晕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rouse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CCAD改善均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相比单药治疗更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铂类化疗药物诱导周围神经病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邵景芳;

    目的通过检查铂类化疗药物使用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肌电图的变化。方法用肌电图检测36例铂类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28例,发生率为77.8%;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化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为33.3%。结论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能早期发现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

    2015年21期 v.1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不同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比较

    杨志敏;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6—2015-01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后周围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isc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Fisc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P=0.014)。结论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较单纯手术治疗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TOAST分型研究

    郑小军;刘娟;肖飞;李会仓;马宝山;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病因TOAST分型,为预防和控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及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148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统计危险致病因素及病因,探讨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结果青年脑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他原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炎性疾病、脑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等。病因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6.3%,心源性脑栓塞型17.5%,小动脉脑梗死23.7%,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10.0%,原因不明的脑梗死32.5%。结论青年患者应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期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脏疾病,同时重视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颈痛等症状及少见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和治疗,积极寻找病因,避免青年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2015年21期 v.18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变化的影响

    颜玮茹;廖春梅;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同时选取健康组60例。在治疗前、治疗3d和7d测定血清中NO、MDA、SOD和CAT。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病当日及发病后第10天行头颅CT检查测算脑梗死灶体积。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O、MDA高于健康组,SOD、CAT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O、MDA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3d时NO、MDA低于治疗前,治疗7d时NO、MDA低于治疗3d时(P<0.05)。SOD、CAT活力在实验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7d均逐渐上升,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脑梗死体积缩小程度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通过使血清NO和MDA含量降低,提高CAT和SOD活性,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5年21期 v.1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

    吴琳;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血脂的影响,确定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阿托伐他汀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2012-01—2013-01在我院确诊脑血栓患者400例,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口服剂量不同分为2组A组(10mg)202例,B组(20mg)198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血流动力学变化、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比较2组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实验室检查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B组血脂改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对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发现,2组患者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但B组效果更显著(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更有效减少了脑梗死的复发。结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降低血脂水平均得到较好的改善,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再发。

    2015年21期 v.1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防作用

    麦宜准;周祥富;梁健;莫海燕;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防作用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02—2014-01收治102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有稳定动脉斑块,促进斑块消退的作用,且有一定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2015年21期 v.1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NSE及Ang-2的影响

    邓素芹;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NSE及Ang-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4—2014-05在我院诊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观察2组疗效及血NSE及Ang-2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NSE、Ang-2水平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血NSE及Ang-2水平,可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前列地尔脂微球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满祥鑫;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丹参注射液治疗与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

    周建华;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内科2010-02—2014-02收治的9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的磁共振(MRI)及MR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测,分析疾病的不同时期低场强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结果在脑梗死发病的超急性期以及急性期,MR弥散加权成像对病灶的显示率为100.0%,T2加权像(T2WI)对脑梗死病灶显示率分别为32.00%(8/25)、57.89%(22/38)、100.00%(33/33)。结论采用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诊断结果较MRI准确,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21期 v.1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观察利培酮对急性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向明;

    目的分析利培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方法,探讨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3-2013-01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伴精神障碍100例为观察组与不伴精神障碍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一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1)在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2周后,其NIHSS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产褥期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

    许睿婧;

    <正>脑梗死是产褥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少见。研究显示[1],妊娠相关性脑梗死发病率为(4.3~210)/10万,且多发生于产褥期。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液凝固性增加、羊水栓塞等有关。由于脑梗死的致残率较高,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较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产褥期脑梗

    2015年21期 v.1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护理体验

  • 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张君;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论述。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象,对其并发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以下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差异。结果长期卧床、自身免疫力降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能力受损、用药不当是导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感染控制和尽早康复更为有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童艳;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神经内科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MMSE分别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2组BI评分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2组BI评分和MMS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0.983、-0.923,P均>0.05;t=-0.148、-0.494、-0.093,P均>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和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5.442、4.064、5.592,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15年21期 v.18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杨文霞;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为主的护理措施。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2015年21期 v.18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马佳丽;赵曙虹;梁素娟;赵春梅;杨华;

    <正>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部位是Willis环动脉分叉处,只有中膜和外膜而组成薄壁[1],发病率0.19%~8.93%。颅内动脉瘤易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脑血管病之一。颅内动脉瘤在破裂时头痛剧烈,有时还有精神障碍,较严重的意识丧失,若发生再次破裂病死率极高,因此预防动脉瘤的再破裂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目前,血管内介入和显微外科夹闭是闭塞颅内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2]。血管内介入治

    2015年21期 v.18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护理

    王丹玲;高旭;赵丽萍;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2—2014-05行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病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总结个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结果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28例,病情稳定12例,进展7例。结论采用全面护理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特异性制定护理计划,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

    王惠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方法 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5.5±5.1)d,对照组为(62.3±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8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结论良好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观察

    周妍;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30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率,保障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21期 v.18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1例颅脑损伤合并血气胸及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唐丽华;

    <正>2013-05我科成功救治一例颅脑损伤合并血气胸及骨盆骨折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陈某某,男,23岁。患者急诊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检查患者意识清楚,表情痛苦,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耳可见皮肤挫裂伤伴出血,双外耳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全身多发擦伤,会阴部及阴囊瘀血肿胀,有血性液流出。全

    2015年21期 v.18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郑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临床护理途径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2组在实施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的质量,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5年21期 v.18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医疗技术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耿苗苗;陈龙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进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108例。给予患者综合手术配合护理手段,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膀胱功能、排尿功能。结果护理后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的平均时间为(10.6±2.74)d,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护理前16例患者排尿功能为0级,护理后36例,患者排尿功能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良好的护理手术配合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年21期 v.1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改良免接触钻孔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

    奚少东;刘民;周勤伟;

    目的比较改良免接触钻孔引流术和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蛛网膜损伤和气颅的发生率。方法将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改良免接触钻孔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A组蛛网膜损伤未发生,B组蛛网膜损伤6例(蛛网膜损伤以术后最大日引流量超过200mL,持续2d以上为标准),其中2例复发,经再次钻孔引流术后治愈。A组1例发生气颅(气颅以超过5mL为计入标准),积气量11mL;B组17例发生气颅,积气量最少15mL,最多85mL。2组均无颅内感染、颅内急性出血、脑挫伤发生。2组蛛网膜损伤和气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免接触钻孔引流术能明显减少蛛网膜损伤和气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风险,改善预后。

    2015年21期 v.1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自塑形导丝在神经外科患者经鼻插管中的应用

    刘贺;董铁立;

    目的观察自塑形导丝在经鼻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需经鼻插管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60例,男女不限,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体质量45~80kg,排除困难气道。随机分为4组(n=40),辅用自塑形导丝组(Z1,Z2组)和辅用插管钳组(C1、C2组)。Z1、C1组为熟练气管插管的医师,但第一次学习辅用自塑形导丝和插管钳在经鼻插管中的应用;C2、Z2组为已学会辅用自塑形导丝和插管钳在经鼻插管中的应用医师。麻醉方法: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9mg/kg。待TOF值为零时,开始气管插管。气管导管顺利通过鼻后孔后,使用喉镜暴露声门,Z组使用自塑形导丝辅助导管进入声门,C组使用插管钳辅助导管进入声门。观察插管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从暴露声门到导管置入的时间,套囊被损坏的情况,插管时并发症,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4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从暴露声门到导管置入的时间,Z1与C1组相比及Z2和C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和Z2组相比及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组无套囊损坏现象;4组患者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塑形导丝在经鼻插管中是可行的,简单易学,不损伤套囊。

    2015年21期 v.1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1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简新革;赵重庆;程锦;张源;

    目的对蛛网膜囊肿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07-2015-01收治的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行蛛网膜囊肿壁切除+脑池造瘘术15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发热3例,CSF细胞数增高,给予抗生素及腰穿治疗后好转;1例儿童患者术后出现脑膜-肌肉膨出,经腰穿治疗及局部穿刺放液,出院1a后复位;无死亡病例。结论蛛网膜囊肿切除+脑池造瘘及囊肿-腹腔分流术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需根据具体病例选择手术方式;无菌操作、严密缝合硬膜、适当选择抗菌药物、儿童局部骨瓣复位等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5年21期 v.18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徐会彬;

    目的总结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33~35℃)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1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量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监测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测得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21期 v.1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向明俊;

    目的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3—2014-03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n=50)与延期组(n=40)。早期组于创伤2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延期组则于创伤3月后实施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术后6月,早期组GOS评分上升至(4.22±0.91)分,KPS评分提升至(73.96±22.48)分,均明显高于延期组(P<0.05);(2)早期组出现意识障碍14例(28.00%),平视障碍9例(18.00%),肌力缺损4例(8.00%),偏瘫1例(2.00%),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优,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15年21期 v.18 8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诊治体验

  • 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军;高新疆;任传斌;吴胜波;赵新虎;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引流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检测2组血生化指标S-100B、血糖和乳酸,于入院时、术后2周、4周、12周、24周、48周对2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测定,对比观察2组病死率。结果术后2组S-100B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第3天2组血糖值达到最高,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观察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第3天2组乳酸值达到最高,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观察组术后第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2周开始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观察组死亡7例,对照组死亡6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21期 v.1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观察

    符惠芳;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D、HAMA、NIHSS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0.4±0.0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0.3±0.03)μmol/L,5-羟色胺水平为(36.8±11.2)ng/mL,低于对照组的(47.2±1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高焱;郭晓贤;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EMG)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T2DM合并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T2DM病程长短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应用EMG对四级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下肢的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A组的EMG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4.604、9.558、17.420,P<0.05),B组显著高于D组(χ2=5.034,P<0.05);A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C组或D组(χ2=5.514、9.007,P<0.05);A组患者的腓浅神经S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6.000、6.484、19.841,P<0.05),B组、C组均显著高于D组(χ2=4.602、4.905,P<0.05);A组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7.332、17.160、24.008,P<0.05),B组显著高于D组(χ2=5.784,P<0.05)。结论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DPN患者的EMG异常率会出现显著上升,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的显著升高,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EMG变化情况以针对DPN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2015年21期 v.1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脑外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陈忠;董先成;邹坤良;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7—2013-09收治的64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记录下诊断结果,同时明确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上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治疗方法、疾病严重程度。结论脑外伤患者主要以男性群体、青年人群为主,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对患者呼吸频率、血压、瞳孔、脉搏等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15年21期 v.1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引起糖尿病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对照研究

    杨汉英;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AMD调查,统计抑郁症的发生率,比较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患者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50例(27.78%),轻度抑郁35例,中度抑郁10例,严重抑郁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抑郁症的独立因素为缺少社会支持(OR=4.30)、医患关系一般(OR=3.79)、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OR=3.40)、年龄小(OR=2.92)。结论糖尿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措施避免减少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生。

    2015年21期 v.18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纳洛酮与微创手术联合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

    陈飞;钱志坤;唐永峰;

    目的分析纳洛酮与微创手术联合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02-2013-05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进行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4周,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周的GOS评分为(4.25±0.92)分,对照组为(3.01±0.83)分,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为(5.14±0.66)d,对照组为(8.03±0.96)d,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病情好转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纳洛酮与微创手术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015年21期 v.1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荆州地区多中心腹部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唐羿;於建鹏;

    目的探讨腹部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荆州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8家主要医院对2010-01—2014-09确诊为腹部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研究的患者中,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者23例,介入治疗者2例,保守治疗者1例,所有的26例患者中,有19例(73.08%)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患者术前诊断为腹部卒中者仅有1例,术前确诊率只有3.85%,误诊率达到96.15%,所有患者死亡3例,2例(开腹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术中未明确止血,术后死于循环呼吸衰竭,1例术后并发肠瘘,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部卒中临床少见,误诊率高,预后差,在临床上对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的腹痛,要考虑到腹部卒中的可能,对该疾病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2015年21期 v.1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老年人对冲性脑挫裂伤致急性脑肿胀预后因素分析

    王法钊;

    目的探讨老年人对冲性脑挫裂伤致急性脑肿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0-02—2013-01我院收治的96例对冲性脑挫裂伤致急性脑肿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多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评分、有无脑疝、是否伴高血糖四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后年龄、GCS评分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冲性脑挫裂伤致急性脑肿胀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术后预后效果不佳,其中年龄、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2015年21期 v.1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何垚;王文伟;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IOUS)观察不同脑肿瘤的显示情况,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显微外科实时定位病灶,指导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脑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超声探测,术中专用无菌探头置于脑实质和硬脑膜表面,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周围水肿带及血供,测量皮层深度,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确定手术切除入路,动态了解病灶情况,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精确定位,病灶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超声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发现病灶,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中超声能够对神经外科手术实时重复全程监测,减少盲目操作导致的副损伤,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全切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21期 v.18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影像学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的诊断意义

    李淑静;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3-10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24例均行GT检查,对其中3例行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4例行CT检测,CT平扫脓肿的中心为低密度,在脓肿周围可看到一些完整或不完整的等密度环,增强扫描环壁呈明显变化。患者的MR表现为混杂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清晰看见薄厚均匀的环形强化壁,多为分房状强化。结论影像学CT及RM能够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作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此病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有效减少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

    顾伟群;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程度分成A(54例)、B(30例)2组,均行实验室检查,比较2组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A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7.4%明显低于B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P<0.05)。A组发病孕周(32.4±0.9)周,B组(26.7±0.9)周,且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Cr)、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指标水平明显低于B组,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及胎儿无死亡,B组产妇死亡2例,胎儿死亡1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越严重,越易发生脑血管疾病,应及时纠正高血压。

    2015年21期 v.1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章霞;刘涟;吴学春;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40例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选取与病例组产前孕周、分娩时及产后时间等因素相同的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手术治疗20例,总有效率为90%;保守治疗20例,总有效率45%,则手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等一般临床因素和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妊娠因素。该疾病需进行基础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5年21期 v.1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

    唐伟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及灌注成像诊断慢性脑供血者的差异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4-05接收治疗的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0例为对照组,在诊断过程中使用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技术检对比分析2组最终检测结果。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颅内段前循环狭窄是常见症状,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的TT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成像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诊断效果较好,而CT血管造影技术相对较差。

    2015年21期 v.18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延髓性麻痹的临床效果

    张军亚;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延髓性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72例脑卒中延髓性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延髓性麻痹患者方面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18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TOS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临床分析

    张留成;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应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Cobb角度。结果疼痛评分降低4.72分,Cobb角度纠正32.1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可明显提高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2015年21期 v.18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前列腺电切术后神经损伤致尿失禁因素分析

    丁玉峰;王智勇;

    <正>传统认为,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电切设备也在不断改进,等离子电切出现,将冲洗液设定为生理盐水,一方面显著降低TUR综合征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适当延长手术时间,从而更为彻底地切除腺体,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等,尤其PKRP由于具有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

    2015年21期 v.1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分析

    王梅;代洪波;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04—2014-02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5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和发生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妊娠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以及肢体抽搐、麻木或出现昏迷和半身不遂。结论妊娠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可能与患者血压急剧升高,脑动脉出现痉挛或缺氧相关,它可导致患者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诱发脑血管疾病,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加强预防和控制。

    2015年21期 v.18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王伟;魏广贤;

    目的观察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2012-06—2015-01采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30例,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前14例无光感者术后4例无变化,10例恢复光感,有效率71.4%;术前10例有光感者,术后2例无变化,4例恢复至眼前手动,4例恢复至眼前数指,有效率80%;术前6例眼前手动,术后4例眼前数指,2例视力恢复至0.1,有效率达80%。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结论对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后尽早采用经颅视神经减压管减压手术,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视力,具有一定优越性。当然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视神经的充分减压尤为重要。

    2015年21期 v.1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脑血管造影并发症330例临床分析

    李波;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原因。结果造影剂过敏5例,假性动脉瘤6例,穿刺点皮下血肿7例,血管痉挛1例,斑块脱落1例,无术中脑出血情况,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作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少,安全可靠。通过严格操作流程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2015年21期 v.18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腰大池持续引流57例临床分析

    方涛;余坚;季海明;

    <正>在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动脉瘤破裂出血、自发性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脑组织水肿加重,颅内压升高等因素,均会延缓脑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起积极作用[1]。2013-01—2014-01我科对57例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

    2015年21期 v.1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王辉;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55例疑患有脑血管病变或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所有检查病例均能通过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清楚地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多层螺旋CT扫描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完成各项数据的采集工作。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能够比较准确显示脑血管的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21期 v.1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从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解析其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高玉娜;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S)患儿临床症状与脑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收治的52例BECCT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3~12岁,其中6~9岁的发病率在76%。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47例在睡眠中发作,5例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部分性运动发作30例((57.6%)),22例(42.3%)为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反复尖波或棘波发放,呈负向或双向,清醒脑电图阳性率36.5.%,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6.7%。结论 BECCTS与年龄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痫,棘波灶均出现在中央颞区或以中央颞区为主的部位,掌握其临床症状及EEG的变化规律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5年21期 v.18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用药与体验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旋转式伽马刀全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谭宝利;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旋转式伽马刀全脑放疗施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包括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生存质量及耐受性。方法 56例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A(19例)接受伽玛刀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方案治疗。观察组B(19例)接受伽玛刀全脑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方案治疗,对照组C(18例)接受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A CR+PR共10例(总有效率52.63%),稳定SD 3例(15.78%),进展PD 6例(31.57%),总疾病控制率(CR+PR+SD)68.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9个月,中位生存期11.4个月。观察组B CR+PR共12例(有效率为63.15%),稳定SD 3例(15.78%),进展PD 4例(21.05%),总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8.95%。对照组C CR+PR共10例(有效率为52.63%),稳定SD 2例(10.53%),进展PD 6例(31.58%),总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3.1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作用(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以及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于晚期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旋转式伽马刀全脑放疗施治较未使用康莱特注射液施治的方案疗效更优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较低的血液学毒性,除普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外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是晚期NSCLC患者较为合适的二线治疗方案。

    2015年21期 v.18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异氟醚单用与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有英;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选择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7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异氟醚以及瑞芬太尼符合异氟醚麻醉。以降压前为T0,并分别以达到目标血压后即时、5min、10min、20min、30min以及停止降压后5min、10min和30min为T1~T8。比较2组患者上述时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SVR)、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A组患者T1~T7HR均明显高于B组;T3~T5SVR明显低于B组,T3~T7SV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MAP、CO、CI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降压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可控性也更高,与单纯使用异氟醚麻醉相比更为理想和安全。

    2015年21期 v.18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早期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孟宪志;林华波;丁勇;陈洁明;刘殿鹏;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格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rankel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BBB评分及Tarlov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20.0%VS 2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21期 v.18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缬沙坦联合炙甘草汤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黄金稳;曹峰;邓北珍;李晓娟;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炙甘草汤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照组加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药炙甘草汤,1剂/d。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转复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心房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炙甘草汤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效果理想。

    2015年21期 v.18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短程双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疗效观察

    林雪;陈亚平;陈旭;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2例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波立维(帅泰)首次300mg,负荷计量,次日75mg联合拜阿司匹林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缺血性小卒中,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21期 v.18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刘怀斌;李秀清;侯凌峰;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7例。试验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干预,疗程为6周,治疗后观察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分、体重指数(BMI)、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PANSS和CG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P=0.425);术后奥氮平组BMI高于齐拉西酮组(P=0.018);齐拉西酮组的平均空腹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低于奥氮平组(P=0.000,P=0.001,P=0.001)。2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齐拉西酮对体重指数和糖脂代谢的影响较小,而奥氮平更易导致显著的体质量增加和糖代谢异常。

    2015年21期 v.18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魏小伍;

    <正>神经外科手术时间较长,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及意识恢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数神经外科手术后需要通过意识评鉴手术效果,同时预防术后烦躁引起颅内压改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质量也高于其他常规手术[1-2]。我院自2013-01-2015-01将舒芬太尼应用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100例,所有

    2015年21期 v.18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郭吾继;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6—2014-06收治1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次),q12h;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10万IU/(kg·次),1次/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24.2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干扰素治疗明显优于单独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恢复,提高疗效。

    2015年21期 v.18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利尿药对高血压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马海花;王芳;

    目的研究利尿药对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地区年龄6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1 258例。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及记录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方法采用协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长谷川痴呆量表协方差结果显示随访5a以上,使用利尿药的高血压患者的评分高于未使用组。基于患病年龄的生存分析显示,利尿药使用者比未使用者的生存率更高。结论利尿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2015年21期 v.18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妥泰联合黛力新治疗药物过度应用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张敬梅;石彦彦;拾晴;胡珍珠;李中军;张尊胜;

    目的观察妥泰联合黛力新治疗药物过度应用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符合MOH的患者共57例,口服妥泰联合黛力新治疗,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观察其治疗前及用药后2周、1个月,头痛的发生频率、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的评定。结果连续服药1个月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和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焦虑、抑郁症状也基本消失。结论妥泰联合黛力新对治疗药物过度应用性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2015年21期 v.18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正天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宁华;

    目的分析正天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应用正天胶囊和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4.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临床应用正天胶囊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2015年21期 v.18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综述与讲座

  • 皮层路易体相关痴呆的神经精神症状研究现状

    何跃;邢建丽;

    <正>路易体(lewy bodies,LBs)相关痴呆传统上分为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或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由于DLB、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疾病均以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在脑部的沉积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均基于

    2015年21期 v.1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初建

    时秋英;臧格;徐甜甜;刘晓辉;史小艳;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借鉴应激理论、Roy适应模式、积极心理学等理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和影响因素,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刺激,调动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其心理适应水平,同时为临床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模式。

    2015年21期 v.18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罕见病例报告

  • 卵巢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建章;张道培;张淑玲;

    <正>卵巢性脑白质营养不良(ovarioleukodystrophies disease,OLD)是指脑白质营养不良伴有月经初潮异常或原发早期卵巢衰竭,是一个罕见的疾病实体。临床上1993年Hanefeld等以白质消融(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首次报道;1994年Schiffmann等以儿童共济失调伴中枢神经系

    2015年21期 v.18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闭锁综合征治愈1例报道

    易幼儒;

    <正>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临床上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该病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即使少数患者能幸存下来也终身留有残疾[1]。现报道1例治愈后已正常生活6a余的闭锁综合征案例,现分析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李先生,61岁,河北廊坊市人。2009-03-03T02:00时突发头晕头痛,意识不清,言语不能,四肢少动,恶心呕吐,鼾声大作,立即送至县医院。既往有烟、酒史10余年。

    2015年21期 v.18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