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专家笔谈

  • 对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诊断的再认识

    李建章;

    <正>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并不少见,系全身性血管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肾动脉受累最多,占60%~75%;脑血管受累约占25%,其中颈内动脉受累约占95%,其中双侧同时受累者约占60%~85%,应注意颈内动脉近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不受累,椎动脉受累较少,占12%~43%;也可侵犯颅内动脉[1-2]。目前临床上对

    2016年16期 v.1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论著

  • 胰岛素激发试验在成人鞍区病变的应用及安全性观察

    彭俊祥;桂晓娟;殷延毅;邱明兴;刘洋;李丹玲;

    目的探讨胰岛素激发试验(ITT)在成人鞍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01—2013-06连续收治的鞍区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ITT试验,检测过程中观察受试者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60例受试者均完成试验,激发试验结果38例(63.3%)为阴性,不同鞍区病变ITT试验的峰值不同以颅咽管瘤峰值最低,脑膜瘤最高(F=3.094,P=0.000)。结论 ITT试验能可反应不同鞍区病变的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及皮质激素轴功能,测定的GH峰值与IGF-1、BMI相关;在严格选择对象、密切监护情况下,ITT试验用于成人鞍区病变患者安全可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2016年16期 v.19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段宝学;梁虹;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学"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辨证标准,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ED红光照射、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2.4g(6粒),2次/d。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77.5%、60.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05,P=0.034);2组治疗前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当日、疗程结束3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对比研究

    王跃斌;孙广运;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为幕上脑肿瘤手术患者选择最为安全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选取幕上脑肿瘤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A组(36例)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异丙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B组(37例)除将舒芬太尼替换为芬太尼外,其余同A组。对2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进行统计。结果自插管后即刻至切皮后,2组颅内压均逐渐升高,且均明显高于诱导前;开骨瓣后2组颅内压均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开硬膜后,2组颅内压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A组自插管后即刻至开硬膜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B组在插管后15min、切皮后以及开骨瓣后脑灌注压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其他时刻与诱导前差别不大(P>0.05)。自插管后即刻至开硬膜后,A组脑灌注压明显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进行诱导麻醉,芬太尼对脑灌注压的影响更小,两者对颅内压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2016年16期 v.1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

    李建辉;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结核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实验组)40例,观察2组间实验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昏迷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16期 v.1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陈荣波;李舜贤;郑璇;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实验组,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为对照组,记录住院期间前2周空腹末梢血糖值,据此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血糖平稳组(CV<0.29)及波动性高血糖组(CV≥0.29),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空腹血糖变异系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组中,波动性高血糖组以大梗死为多,血糖平稳组以腔隙性梗死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组中,血糖平稳亚组与波动性高血糖亚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波动,可延缓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2016年16期 v.1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疗效评价

    吴永城;陈育海;陈桂智;吴兴强;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干预作用及疗效,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01—12收治的80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40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依那普利组40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2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2组疗效、动态血压的改变、心率改变、谷/峰比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血压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治疗后24h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h和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依那普利组更为显著(P<0.05);但2组治疗后其降压幅度相似(P>0.05);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后降压谷/峰比率分别为(82.0±6.9)%和(64.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厄贝沙坦组出现头晕2例,依那普利组出现干咳7例,头晕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24h和夜间平均血压控制较好,控制清晨后高峰期血压较依那普利为佳,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参考。

    2016年16期 v.1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郭春;杜爱民;邓琬莹;朱高平;马腾;喻娇;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及TG(三酰甘油)、L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脉压、血压、CRP及血脂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脉压、舒张压、收缩压、CRP、TC、LDL-C、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单独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64例疗效分析

    冯雪华;丁健;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治疗后24h、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不同TOAST亚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影响因素

    张艳丽;

    目的探讨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别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26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并根据随访记录,比较不同亚型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找出不同TOAST亚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心源性栓塞型(CE)40例(15.3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90例(34.48%),小动脉闭塞型(SAO)47例(18.01%),其他明确病因型(ODC)32例(12.26%),不明原因型(UND)52例(19.92%);各亚型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病死率最高;各亚型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吸烟、抗血小板凝聚治疗、NIHSS评分、饮酒、血脂异常是影响各亚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不同TOAST亚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率差异不明显,预后影响因素各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应针对不同亚型有所侧重。

    2016年16期 v.1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高渗盐水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雁;赵文京;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外伤性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渗盐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比较2组治疗后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氧自由基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d、7d和14d时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治疗后7d、14d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氧自由基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O、LPO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渗盐水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疗效可靠,能够显著缩小脑水肿体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6年16期 v.1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陈加龙;郑少钦;林少弟;黄勇;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ICH的临床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术式相比传统开颅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且远期预后明显提高。

    2016年16期 v.1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预防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作用

    傅懋林;戴为正;肖雪玲;叶迎安;何文钦;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在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4-12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8例,DSA检查前3d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qn;氟伐他汀组92例,DSA检查前3d开始服用氟伐他汀钠胶囊40mg,qn。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肾功能、肝功能、肌酶变化及CIN的发病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在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CIN的有效性方面较氟伐他汀组效果更好,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后Scr、Ccr变化值与氟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病率分别为对照组11.4%(10/88),常规组17.3%(16/92),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小于氟伐他汀组(P<0.05)。2组术后7dALT、AST、CK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升高(P>0.05),但氟伐他汀组手术前后ALT、AST升高值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CIN方面,阿托伐他汀较氟伐他汀更能有效地减轻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CIN的发病率,而且对于肝脏的损害更轻,安全性更好。

    2016年16期 v.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李春林;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01—2015-03在我院诊治的96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视神经保护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眼压及MS、MD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016年16期 v.1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手术时机探讨

    吴世强;骆安林;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额叶挫裂伤导致脑中心疝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期,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结果间脑期14例患者优良率71.43%,中脑-脑桥上部、脑桥下部-延髓上部期、延髓期无优良患者,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良好患者中,部分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下降,中残、重残患者均有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结论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入院后尽快抢救,尽可能在间脑期,即疾病早期进行手术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2016年16期 v.1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龚正林;杨甜甜;罗锐;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神经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神经切断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与传统手术比较,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16年16期 v.1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魏红霞;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4—2015-04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搏动指数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增快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强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6年16期 v.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脑脊液MMP及IL指标变化的研究

    杨立丰;万晓书;李海渊;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脑脊液MMP及IL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06—2015-04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7例脑胶质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12h、24h、36h、48h及72h时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脑脊液MMP及IL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与术后12h、24h、36h及48h的血清及脑脊液MMP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2h、24h、36h、48h及72h的血清及脑脊液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h、24h、36h、48h及72h的血清及脑脊液MMP指标均低于术前,术后24h、36h、48h及72h的血清及脑脊液IL指标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及脑脊液MMP及IL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应注意对其变化的监测,以为疾病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2016年16期 v.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孙志国;杨巍;冯萍萍;刘小兵;李逸鸿;杨仲利;林汉;

    目的检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关系。方法选择2013-10—2014-11在我院就诊的8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1例于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且检查结果显示为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清神经递质以及凝血相关指标,并比较不同程度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患者相关指标呈增高趋势。结论广泛性焦虑症与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时,应注意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

    2016年16期 v.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A型肉毒毒素对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赵雪艳;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10—2014-10收治的84例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电刺激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MAS)、临床痉挛指数(CSI)、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独立性评定量表(FIM)、Barthel指数评分及Gaitwatch量表对2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进行评定。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IS)对2组生存治疗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MAS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后BBS评分、FMA评分、FIM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步频、步速、步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S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改善脑出血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提高其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杰马尔;何蕾;李艺;闫振文;彭英;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不同TOAST亚型与载脂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8例ACI患者及86位正常人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并算出ApoB/ApoA1B值,对脑卒中各个TOAST亚型进行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ApoB/ApoA1比值水平与脑梗死分型(TOAST分型)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ACI患者ApoB/ApoA1水平明显升高,及时检测ApoB/ApoA1比值对ACI患者TOAST各型早期预防及病情判断有不同临床意义。

    2016年16期 v.1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董来宾;许玉霞;赵荷花;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从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搜索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RevMan 5.1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5篇。性别、年龄、术后抗凝、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合并脑血管痉挛及栓塞程度Meta分析的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0(0.49~1.31)、1.24(0.76~2.01)、3.91(2.20~6.95)、0.76(0.43~1.34)、0.99(0.60~1.62)、2.81(1.54~5.11)、1.08(0.63~1.84)。结论术后抗凝和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2016年16期 v.1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脑白质低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

    秦川;渠文生;

    目的研究慢性脑白质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慢性缺氧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法,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免疫荧光共染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Cx43表达。Western蛋白定量分析髓鞘相关指标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Cx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慢性缺氧7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活化,伴随Cx4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Western blot发现,在慢性脑白质缺血过程中,MAG的表达逐渐降低,GFAP持续增高,Cx43表达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共标记可见,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表达上调,主要分布于胼胝体中央区。结论慢性脑白质缺血损伤过程伴随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增加,Cx43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靶点。

    2016年16期 v.1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岳喜龙;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08例,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瓣开颅手术。术后对比2组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手术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eel指数高于对照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37%,高于对照组的46.3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ICH患者具有微创、效果确切的优势,能有效降低其致死率,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吕敏;魏小利;王小永;王颖;温慧军;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016年16期 v.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脑梗死后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潘晓峰;张细六;张媚;

    目的分析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脑梗死后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脑梗死模75只,分为实验组、阿司匹林组以及生理盐水组各25只。实验组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司匹林组大鼠给予阿司匹林灌胃治疗,生理盐水治疗组在侧脑室注入生理盐水。观察3组大鼠治疗后血清NGF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3组大鼠在3周、6周以及8周的Brdu阳性细胞计数的差别。结果实验前,3组大鼠血清NGF水平无差别(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与阿司匹林组在2d、4d、6d、13d、20d、27d及34d的血清NGF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大鼠血清NGF水平在6d、13d、20d、27d以及34d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造模前,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0。实验后,实验组与阿司匹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d、4d、6d、13d、20d、27d以及34d的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大鼠在6d、13d、20d、27d及3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实验组与阿司匹林大鼠在3周、6周以及8周的Brdu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Brdu阳性细胞计数在6周、8周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能够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显著提高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2016年16期 v.1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丁苯酞治疗豆纹动脉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型梗死的疗效

    白伟利;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供血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型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LSA-BAD型梗死头颅DWI典型影像学特点,筛选出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羟乙基淀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后应用NIHSS评分和治疗14d后应用mRS评分对2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于治疗7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7d后对照组进展加重率为47.4%,治疗组为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对照组治疗7d和14d后分别为14.9±4.6和10.6±2.8,治疗组分别为9.3±2.2和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d后mRS评分,对照组为2.4±0.4分,治疗组为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LSA-BAD型梗死有显著疗效。

    2016年16期 v.1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血浆脑钠肽动态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袁学刚;黄锦峰;陈志勇;肖胜;王璨;刘斌;喻军华;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指标动态监测在临床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34例)、中度组(43例)和重度组(53例),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3亚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3组治疗3~5d后,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均均显著升高;3组实施治疗15d后,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诊治的实践过程中,对血浆脑钠肽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血浆脑钠肽动态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治急性颅脑损伤的重要参考。

    2016年16期 v.1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卫群;刘钊臣;蔡佳玉;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的105例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总有效率38.09%(40/105)。其中,术前尚存残余视力者有效率80.00%(20/25),术前不存在残余视力者有效率25.00%(2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3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残余视力、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及筛蝶窦积血与手术效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无残余视力、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3d及筛蝶窦积血是影响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疗效以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特别是术前无残余视力、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3d及筛蝶窦积血的患者,手术疗效较差。术前针对患者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对疗效及预后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016年16期 v.1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张坚;张乐;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5-03我院收治的AION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mNGF实施多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NGF多药联合方式治疗AION,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减少视野缺损,相比常规药物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2016年16期 v.1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张宇;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自控镇痛,连续2d。观察组术后接受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2组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肌力评级变化,对比2组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同时观察镇痛期间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12h、24h、48h,观察组的肌力评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3%,对照组为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肌力评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聂拴锁;戴巧英;贺恒旺;贺龙;常祥平;潘乐坤;高建洲;董超颖;

    目的比较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n=44)与B组(n=43)。A组采取双针微创穿刺,B组采取单针微创穿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血肿量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d、3d、5d、7d后A组颅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死亡于肺部感染,B组2例均由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B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B组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型脑出血可更快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单针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2016年16期 v.1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李高华;王胜英;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按摩康复方法,观察组采取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治疗。结果 2组治疗5d、10d、15d偏瘫小腿腿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t=3.24,P<0.05;t=3.28,P<0.05)。2组在治疗5d、10d、15d偏瘫肢体血流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t=3.16,P<0.05;t=3.24,P<0.05)。2组DV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2组主诉有疼痛等不适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按摩式预防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2016年16期 v.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对CKMB水平的影响

    高宏亮;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对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控制时间、苏醒时间及发作前、发作6h后的CKMB水平。结果单独用药组总有效率为55.56%,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相比起效时间、控制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2组发作2h内与发作前血清CKMB均明显升高(P<0.05)。发作后6h与发作2h内相比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癫痫患者发生癫痫期间可伴有CKMB水平升高,可加强对CKMB检查,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对心肌损伤较少,值得推广。

    2016年16期 v.1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况燕飞;

    目的观察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心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排血量(CO)、心肌加速指数(ACI)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等相关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应用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等相关指标。结果 300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7.9±19.5)mmHg、(76.4±13.3)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V、CO、ACI、TFC、SVR分别为(74.5±10.4)次/min、(47.6±8.3)mL/次、(4.9±0.8)L/min、(0.72±0.12)s-2、(47.1±12.1)KΩ-1、(1035.7±330.5)dyn.S.CM-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阻抗法在指导高龄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效果较佳,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降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6年16期 v.1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玉莲;刘春燕;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hs-CRP、NSE、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69.3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hs-CRP、NSE、IL-6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hs-CRP、NSE、IL-6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6期 v.1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贾春怡;代丹丹;孙丽新;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中术前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围术期应用大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血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改变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介入术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少肾损害,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16年16期 v.1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进展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韩悦;宋彦;丁旭萌;李旭;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探讨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组58例和非进展组62例,58例同期进展性脑梗死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分析各组所占得比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组血小板CD26p的水平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比较各组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率、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率、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中不稳定斑块患者血小板CD62p、MCP-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脑梗死进展有关;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高低与斑块性质有关。

    2016年16期 v.19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恩施地区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临床研究

    简雅婷;艾清秀;

    目的探讨恩施地区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05—2013-03恩施州抽取的50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采用医学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业的医学调查人员对高危人群的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一般生活习惯与颈动脉硬化情况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组间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人群之间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体重指数不正常等基础疾病均与颈动脉硬化之间有直接关系,随着基础疾病发病率增加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各组间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焦虑抑郁等一般生活习惯均与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颈动脉硬化情况发病率的升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一般生活习惯等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值得临床行进一步研究。

    2016年16期 v.1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误诊为脑瘫的临床分析

    杨志晓;曾仪;钱旭光;王丽丽;

    目的分析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误诊为脑瘫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对22例误诊为脑瘫后确诊为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以婴儿期运动发育落后起病,呈慢性病程;诊断为佩梅(样)病6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5例,NCL 2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2例,Cockayne综合征1例,Segawa综合征2例,诊断为线粒体脑病2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结论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在儿童康复领域并不少见,易误诊为脑瘫,应引起足够重视,抓住每一类疾病的特点,提高临床认识,可有效减少误诊。

    2016年16期 v.1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观察

    余俊辉;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出血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为大面积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组、大面积组发病后24h、3d、5d、7d、14d后等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面积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大面积组和对照组,且发病24h后呈升高趋势3d内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能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2016年16期 v.1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婴幼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脑软化危险因素分析

    张程达;张云鹤;耿健;王迎宾;刘曌;马云富;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婴幼儿脑积水患儿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脑软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14-12我院收治的18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性别、有无早产(年龄因素)、病情的进展速度、脑积水类型、术前脑积水严重程度、术后引流管有无梗阻、引流管种类、有无颅内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V-Ps术后患儿并发脑软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a,发生软化33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儿脑积水严重程度、术后引流管有无梗阻、引流管种类、有无颅内感染、有无早产(年龄因素)、病情的进展速度是脑积水患儿并发脑软化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患者性别、脑积水类型与脑积水患儿V-Ps术后并发脑软化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病情的进展速度、术前脑积水严重程度、术后引流管有无梗阻、引流管种类、有无颅内感染、有无早产是婴幼儿V-Ps术后患儿并发脑软化的危险因素,针对各型脑积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降低出现脑软化的风险与软化严重程度。

    2016年16期 v.1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疗效观察

    袁文超;杨坚;靳令经;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运动疗法治疗对于脑卒中后肘关节屈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对于肘关节屈曲痉挛肌肉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巴氯芬药物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6周和第12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评估量表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0.01),且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运动疗法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肘关节屈肌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更加优于普通治疗。

    2016年16期 v.1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孙兆印;王淑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PD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对象,并将PD患者按Hoehn&Yahr分期进一步分组。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UA和Hcy含量,分别对PD与UA、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UA水平降低[(253.2±32.6)μmol/L vs(337.6±49.2)μmol/L,P<0.05],且随着Hoehn&Yahr分期的增加,UA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PD组Hcy水平升高[(15.28±6.05)μmol/L vs(9.29±3.97)μmol/L,P<0.05],且随着Hoehn&Yahr分期的增加,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浆中低浓度的UA和高浓度的Hcy与PD的发病及临床分期可能密切相关。

    2016年16期 v.1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慢性脑积水的原因

    郑占强;郭都;

    目的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278例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史、高血压分级、出血破入脑室、动脉瘤的位置、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年龄、出血破入脑室、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该关注以上4个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持续观察这种迟发型并发症,并通过手术方式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慢性脑积水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后果。

    2016年16期 v.1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与血清BDNF IGF-1及Hcy的相关性分析

    李怡静;王松江;李玲玲;李相磊;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与血清BDNF、IGF-1及Hcy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癫痫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使用北京简易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0例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后进行测试,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所有患者在入院就诊、治疗即刻、癫痫发作后、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分别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DNF、Hcy及神经功能因子IGF-1水平,并对认知功能与BDNF、Hcy、IGF-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癫痫发作前后MoCA评分总分存显著性差异(P<0.05),除命名能力外患者发作前后各子项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癫痫发作后与治疗过程中血清中BDNF、IGF-1及Hcy水平较发作前存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癫痫发作后MoCA评分与血清BDNF、IGF-1及Hcy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5、0.293和0.254,但MoCA评分仅与IGF-1及Hcy显著相关(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与血清中IGF-1及Hcy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在对癫痫后并发功能障碍进行预防时需密切关注。

    2016年16期 v.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尹乾坤;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时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级,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级)与预后不良组(4~6级),统计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是否再出血等,对影响近期预后指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术前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手术时机明显长于预后不良组、脑实质内出血量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P<0.005);预后良好组瞳孔异常率、幕上出血率、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1.7%、98.3%、0.0%,较预后良好组的50.0%、7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GCS评分及术后再出血。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近期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术前GCS评分及术后再出血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16期 v.1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术前脑血肿扩大对脑出血微创手术预后再出血的影响

    王博;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肿扩大对脑出血微创手术预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血肿扩大组35例,脑血肿未扩大作为血肿稳定组52例,记录2组血压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术后再出血率。结果血肿扩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75.26±21.63)mmHg、(109.06±13.25)mmHg、(33.51±7.58)cm3,均显著高于血肿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ALT、GGT分别为(53.26±14.11)U/L、(167.64±28.14)U/L,均显著高于血肿稳定组,Fbg为(1.41±0.22)g/L显著低于血肿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恢复良好率(17.14%)显著低于血肿稳定组(48.06%),术后再出血率(17.14%)显著高于血肿稳定组(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扩大患者伴随血压升高、肝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易增加术后再出血率,诱发不良预后。

    2016年16期 v.1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强化血糖管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徐志霞;张良玉;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管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44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依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76)和非良好组(n=68),比较2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良好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高于非良好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管理有效地减少术后再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16期 v.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

    姚志本;许玲玉;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女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的E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双侧颈动脉斑块crmise积分,脑梗死恢复体积百分比、生活质量(QO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等指标,评价雌激素对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患者的TC、TG、HDL、LDL、HCY、PSV、IMT及左、右侧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梗死恢复百分比、QOL评分及MBI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明确,机制为扩张脑血管、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抗氧化抗自由基等。

    2016年16期 v.1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射频热凝术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

    陈定天;孙红卫;郭付有;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热凝术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局部麻醉后采用C型臂定位射频针穿刺卵圆孔,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或封闭疗法,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6年16期 v.1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医学慕课资源辅助传统《神经病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李楠;白宏英;

    目的总结在《神经病学》课程传统教学中融入医学慕课平台丰富的线上资源作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人学生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人,第一阶段A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B组采用慕课辅助混合模式,间隔1个月后第二阶段A、B组教学模式互换,每阶段结束后评估学生课后测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慕课辅助混合模式下学生考试平均成绩、课前预习时间、课后复习时间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慕课辅助混合模式较感兴趣。结论慕课辅助混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神经病学》课程教学效果。

    2016年16期 v.1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孟欣;常红娟;臧西超;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颅内大动脉狭窄(观察组)80例,无狭窄(对照组)40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Hcy血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大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Hcy血症是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均1次置入成功,血管狭窄减少80%以上者占91.3%,并发症发生率2.0%,为上消化道出血;随访5个月,无复发,且无新的脑梗死病灶出现。结论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狭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Hcy血症,且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2016年16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刘瑞华;姚定珠;李素红;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我院接诊的HIV/AID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AIDS相关健康指导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6个月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各护理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各护理时间点2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1、3、6个月HAMA和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2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明显,护理6个月后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如紧张、失眠、易怒、沮丧、自我封闭等,2组上述临床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临床反应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紧张、易怒、沮丧患者明显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6年16期 v.19 92-9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诊治体验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贾丽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42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血管成像(DSA)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结果 CT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准确性与DSA诊断结果准确无明显差异(P>0.05),CTA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结构、部位符合手术结果。2种方法患者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准确率高,且对患者痛苦少,接受度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2016年16期 v.1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临床分析

    李钢;曹黎明;蔡晓彬;

    <正>1临床资料患者为58岁男性,急性起病,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1h"于2015-07—09 16:2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如厕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表现为上肢不能持物、下肢不能站立,伴言语不清及头昏,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及双影、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由120送至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颅脑

    2016年16期 v.1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崔中锋;刘春礼;李格;李宁;张莹;姜瑜;李洋莹;

    目的探讨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者组)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感染66例(对照组)进行T-SPOT.TB检测,进一步比较多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脊液T-SPOT.TB实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95%(38/4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3.03%(2/66);外周血T-SPOT.TB实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2.5%(29/4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13.64%(9/66),均高于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荧光定量PCR、结核抗体检测等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外周血T-SPOT.TB实验阳性检出率与脑脊液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4)。结论运用T-SPOT.TB实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方法,明显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采用T-SPOT.TB实验检测脑脊液诊断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高于外周血检测的阳性率。

    2016年16期 v.19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王睿勤;

    目的探讨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明确有效治疗方案,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3-08—2015-04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应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患者术后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几率低,增加手术成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6年16期 v.19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与影像特点分析

    乔洪潮;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1]于1982年正式命名,是钝性外力作用于头部的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原发器质性闭合性脑损伤,病理表现为脑深处神经元轴索的肿胀、断裂,临床表现多为深度昏迷,病情危重。此类病人多出现在交通事故伤者中,常造成伤病者早期死亡,部分严重伤残以及植物存活。通过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

    2016年16期 v.19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癫痫患者的发作型态及急救分析

    张丽;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发病诱因、发作型态及急救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8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临床型态进行相应的救治方法。结果部分性癫痫发作132例(70.9%),全面性发作54(29.1%),其中癫痫持续状态16例。经临床急救救治,康复出院146例,并发呼吸道感染22例,并发脑水肿及呼吸道衰竭12例,死亡6例。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防止外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

    2016年16期 v.1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传染病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细菌分析

    赵鲜丽;李小龙;任伟;张霞;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细菌及医院感染情况,为神经内科合理用药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01—2015-12入住神经内科的3 308例患者分离出的阳性细菌、细菌耐药、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为主;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为神经内科常用有效抗菌药物,科室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全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染病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细菌有一定的独特性,用药应根据患者感染细菌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2016年16期 v.19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

    杨国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检查、诊断方法,依据患者病灶位置、浸润深度有无转移等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根治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消化内镜治疗。结果入组患者均经腹部超声、腹部CT和内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15例,肠镜检查9例,钡剂消化道造影13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诊断准确9例,误诊11例,误诊率为55%。依据Aekerman病理分型: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5例。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1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4例,突触蛋白(SYN)阳性11例;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成功,随访3~60个月,Ⅰ型、Ⅱ型和Ⅲ型5a生存率分别为55.6%,33.3%,20.0%。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误诊率高,应通过腹部CT、超声、PET、消化内镜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依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其中Aekerman分型Ⅰ型术后5a生存率最高,Ⅲ型最低。

    2016年16期 v.19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张洁;

    <正>晕厥与癫痫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均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性、可逆性的意识丧失,症状相似,不易区分,往往难以鉴别。晕厥与癫痫都是比较常见的儿科临床症状,在儿内科急诊中可占1%~2%[1],也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我科对2013-11—2015-10收治的26例突然发作、短暂性、可逆性的意识丧失,症状相似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心电图(ECG)、脑电图(EEG)、直立倾斜试验(HUTT)等辅助检

    2016年16期 v.1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杨利;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规范化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未经系统指导的自我运动功能锻炼。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系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使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巴塞尔指数评定。结果 2组康复治疗前FMA评分和巴塞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8周后,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改善幅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若不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16期 v.1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妊娠产褥期孕产妇脑卒中诊治体会

    王淑霞;

    目的总结妊娠产褥期孕产妇脑卒中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妊娠产褥期并发脑卒中的患者,均给予供氧,控制血压,脱水、利尿降颅压,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积极处理并发症,应用止血剂和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其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4例经剖宫产,4例经阴道助产及时终止妊娠。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均存活出院。全部患者出院后均获6~12个月随访,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5例,无变化2例,恶化(中残或重残)2例。结论脑卒中是妊娠、产褥期孕产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加强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并严密动态监测其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脑卒中先兆,及时同有关专业会诊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2016年16期 v.1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Hun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段永伟;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Hunt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经综合治疗,19例基本恢复,3例面神经功能部分恢复,3例疗效差,总有效率88%。结论 Hunt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伴有眩晕耳鸣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

    2016年16期 v.1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呼吸内科及其他非神经精神疾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68例分析

    马五林;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疾病及其他非神经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和分析我院呼吸内科及其他非神经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68例临床资料。结果确诊ECOPD伴肺性脑病28例,重症肺炎10例,支气管肺癌3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5例,电解质紊乱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低血糖昏迷3例。结论呼吸内科疾病及其他非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内科医生应认真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

    2016年16期 v.1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诊断价值

    刘红霞;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胫神经病变50例为A组,无胫神经病变50例为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观察3组胫神经的连续性、内部回声与结构,于跗管处测量并比较其前后径(D1)和横径(D2),计算其横截面积(CSA)。结果 3组胫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胫神经的超声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受累神经结构、位置及病变范围,早期、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的情况,可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2016年16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张红梅;张红亚;梁炜;

    <正>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了卒中后的病死率、残疾率[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国内外研究均证实BDNF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2-3]。本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

    2016年16期 v.1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鲁宗兰;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NIHS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4、8周2组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vs62.5%,χ2=5.37,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孙成铭;吴平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各30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分析空腹血糖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正常血糖组<高血糖Ⅰ组<高于高血糖Ⅱ组<高血糖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早期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值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2016年16期 v.19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孙伟;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立体定向组(A组)与传统手术组(B组),对比2组病死率与术后1aGOS评分。结果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84例,B组114例,术后30d内共死亡64例,其中立体定向组23例,传统手术组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于年龄≤60岁或血肿体积≤60mL患者,立体定向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术后1aGOS评分>3分者A组33例,B组20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年龄≤60岁、血肿体积≤60mL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16期 v.19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用药与体验

  • 奥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胡雪;王恒敏;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检测血清s100β、血清C反应蛋白(CRP),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9.16±2.06)分,低于对照组的(15.51±3.97)分,MMSE评分(25.16±3.05)分,高于对照组的(21.10±2.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2016年16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氯丙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蒋雷;

    目的探讨氯丙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氯丙嗪组23例,丙戊酸钠组19例;氯丙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丙唪肌内注射25mg·d-1,丙戊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0.5g·d-1,72h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氯丙嗪组总有效率95.65%,丙戊酸钠组为73.68%,氯丙嗪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丙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李健慧;陈秀琴;张秀娟;任秋芳;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郑州黄河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抑郁症者120例,采取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第2、4周(P<0.05)。治疗第2、4、8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HAMD评分显著低于第2、4周,第4周HAMD评分低于第2周(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主要于治疗后4周内出现,症状轻微,4例患者经减少药物剂量症状消失,其余患者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

    2016年16期 v.19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姚爱梅;康莺歌;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采取常规症状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7d为1疗程。对2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评定(NBNA),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生后7d和14dNBNA评分(分别为35.22±5.33分和38.09±5.6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31例,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16期 v.19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王丹丹;宋宁宁;亢春彦;陈建中;

    目的探讨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BALB裸鼠分为溶剂组、拉帕替尼组、常山酮+拉帕替尼组。首先通过体外实验,以MTT法及划痕试验观察各组MDA-MB-231增殖及迁移能力;然后制备乳腺癌脑转移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脑部HE染色观察各组脑转移情况。结果拉帕替尼显著抑制了MDA-MB-231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减少了MDA-MB-231向脑部的定植作用。常山酮显著增强了拉帕替尼的治疗效果。结论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能够显著提升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

    2016年16期 v.19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卫向月;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治疗组加用GMI 4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亦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M1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安全有效。

    2016年16期 v.19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王束瑾;王银山;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口服硫必利片100mg,3次/d,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连续服用10d;治疗组针刺百会、双侧风池,患侧悬颅透刺率谷、外关、足临泣,同时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连续治疗10d。观察2组治疗2h后的止痛效果和2个月后偏头痛再发率。结果治疗组2h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个月后偏头痛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6年16期 v.1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复聪熄鸣汤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

    张奉举;

    目的观察复聪熄鸣汤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8—2015-06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6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耳聋左慈丸,实验组服用复聪熄鸣汤,3个月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7.58%,实验组为87.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聪熄鸣汤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叶酸片 甲钴胺片及维生素B_6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李舟;

    目的观察叶酸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6片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36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试并依据得分将患者分为4组:甲组:无认知障碍组;乙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丙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丁组: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所有受试者口服叶酸5mg,3次/d,维生素B620mg口服,1次/d,甲钴胺片500μg口服,3次/d,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量MoCA量表得分。结果 4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有升高,甲组和丁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轻度、中度时期应用叶酸、甲钴胺及维生素B6治疗干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周静;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及乳果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氨酸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肝功指标及血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中的应用

    涂琴琴;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根据麻醉药物类型将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5例,分别予以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行麻醉诱导,观察不同时间段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2组术后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2组T2、T3、T4时间段MAP、HR均有所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2、T3、T4时间段HR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且较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芬太尼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行诱导麻醉,可减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016年16期 v.19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韩金芬;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A、B 2组,B组31例患儿应用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等基础疗法,A组32例患儿静滴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结果 A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B组,且MMP-9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HIE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减少血清金属蛋白酶-9水平释放,并增强治疗安全性。

    2016年16期 v.19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郭恩会;许春阳;

    目的观察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组)和观察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强化立普妥组),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4例(13.8%),观察组1例(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hs-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2016年16期 v.19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后临床疗效分析

    邓彩艳;金二丽;胡彩霞;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神经节苷脂及美罗培南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罗培南针治疗,出院1个月后随访智力、运动发育情况等,观察2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出现后遗症4例,其中听觉异常1例,运动异常3例;对照组7例,其中听觉异常1例,运动异常5例,癫痫1例;治疗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6期 v.19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慧敏;李建设;李静静;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60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应用胞二磷胆碱针、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及BI评分变化。结果 2组NIHSS及BI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不良反应少。

    2016年16期 v.19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护理体验

  • 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的优质护理配合分析

    张智慧;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的优质护理配合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增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2016年16期 v.1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病人谵妄的护理体会

    宿艳琴;李翠丽;张佳佳;

    <正>本文选取我院综合ICU 2014-10—2015-02收治的11例患者,于覆膜支架术后发生谵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覆膜支架术后发生谵妄11例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42~69岁,平均53.5岁;其中7例患者术前诊断高血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认知障碍,无严重的视听障碍、精神系统疾病者。1.2诊断方法根据患者术后的表现不同将谵妄患者分3

    2016年16期 v.19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裴小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生活习惯(运动、饮食、遵医嘱、自我监测)改变情况及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遵医嘱、自我监测发生率分别为84.0%、86.0%、90.0%、8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66.0%、74.0%、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KPS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变患者生活习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高位椎管内肿瘤的护理体会

    刘俊利;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位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后尤其是术后早期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位椎管内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气管插管全静脉麻醉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肢体活动情况,协助安置最佳体位,视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早期制定四肢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和排便训练。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均无因体位安置不当头颈部活动受限而导致的呼吸障碍,经积极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18例术后存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17例恢复至正常水平,2例术后存在便秘患者经护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高位椎管内肿瘤患者病情凶险,手术后仍需要高水平的护理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加强患者恢复速度,利于疾病预后。

    2016年16期 v.19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邓庆芬;汪文录;李兆全;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脊髓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术后3d内引流液引流量、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内引流液引流量(125.64±13.08)mL低于对照组(273.55±13.29)mL,且脑脊液漏停止时间(2.13±0.21)d低于对照组(4.78±0.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8,P<0.05)。结论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加强护理,促使其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16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脑出血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探析

    薛梅芳;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6期 v.1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朱姝勤;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住院治疗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入院时与综合护理干后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 QOL-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BAD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2组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2016年16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