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檀国祥;许啟伍;丁婷;李其英;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9例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同时检测血尿酸、血脂水平、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将其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影响动脉硬化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结果动脉硬化组92例,无动脉硬化组6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SUA、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SUA水平与BMI、LDL-C、TC、Cr及IMT呈正相关,与BG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SUA水平是AS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相关性,血尿酸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年01期 v.2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林山;夏小辉;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4-12由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患者520例,将其分为感染组(43例)与非感染组(477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革兰阳性菌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62.0%),其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0%)、金黄色葡萄球菌(14.0%)、粪肠球菌(10.0%)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及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耐药率>86%);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较敏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留置引流时间、脑脊液漏、引流管污染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985,P<0.01)、手术次数(OR=2.105,P<0.01)、留置引流时间(OR=1.702,P<0.05)、脑脊液漏(OR=1.402,P<0.05)及引流管污染(OR=1.990,P<0.05)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2017年01期 v.20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尿激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疗效

    侯敏;曾非;黄菲菲;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在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1d、2d及3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疗效。

    2017年01期 v.2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化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

    包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HT)后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应用阿司匹林组(治疗组)和未应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两种治疗方案引起继续出血增加的风险及再梗死的风险。结果治疗组溶栓后未引起无症状性HT患者出血量的增加,且可减少再梗死的比率。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无症状性HT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较为安全,不引起出血量增加,减少再梗死发生率,未增加病死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1期 v.2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疗效观察

    周瑾;孙玉华;韩毅;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01收治的8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速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2.76±1.53)min/次、(2.25±1.23)min/次,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3.82±6.30)分、(78.95±6.7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01期 v.2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不同体温控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万春阳;

    目的分析不同体温控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72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使用亚低温、全身冰敷及冬眠药物联合降温,使患者肛温控制在36~37℃。对照组未控制体温,当温度达38℃后,给予传统方法进行降温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血清中缺血修饰蛋白(IMA)浓度、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2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d、3d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后颅内压(16.12±5.12)mmHg低于对照组(23.46±7.6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3d、7d后,观察组IM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率27.78%,低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可降低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使IMA水平降低,还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安全性较好。

    2017年01期 v.2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及抑郁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闫婷婷;郑蔚;张苇;陈晓娟;史艳萍;段好丽;乔婷婷;陈丹丹;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抑郁发生现状,研究其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育价值观量表、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评估生育价值观和抑郁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压力知觉量表(PSS)测量抑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除生育价值、生育职责因子得分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生率为8.72%(45/5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为:生活满意度(OR:1.925,95%CI:1.504~2.367)、压力知觉(OR:1.167,95%CI:1.013~1.247)和心理弹性(OR:0.843,95%CI:0.715~0.968)。结论女大学生新政策环境下的生育价值观有所变化,抑郁发生现状值得重视,抑郁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高校、医院、社会应针对干预,以减少抑郁发生。

    2017年01期 v.2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成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杨青松;王遂山;赵凯;方岩;

    目的探讨成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P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再发性PM(观察组,A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与随机纳入的41例首发性PM(对照组,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再发性PM患者中,存在脑脊液漏21例(75.00%),有头外伤史14例(53.57%),脑部肿瘤手术史9例(32.1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脑脊液外观呈乳白色、米泔样或黄色浑浊,实验室明确,20例致病菌中以葡萄球菌所致比例最高(9例,45.00%),肺炎球菌3例(15.00%),绿脓杆菌2例(10.00%),与B组有所不同。合并脑积水3例,2例进行了脑室外引流联合经脑室应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成人再发性PM主要为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合并脑积水者可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经脑室用药的治疗方案。

    2017年01期 v.2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活血止痛膏外敷配合骨康胶囊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李毅;梅中军;张冬生;喻兵;杨伟;付知勤;刘波;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配合骨康胶囊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5-12本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骨康胶囊口服,观察组给予活血止痛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巴布膏外敷,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结束后统计治疗有效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治疗第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JOA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3、4周,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251,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活血止痛膏配合骨康胶囊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短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17年01期 v.2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手术床延长固定板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刘维维;华莎;

    目的探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05—2012-09神经外科手术配合人员1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进行术前准备期的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麻醉安全性及体现节力原则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有效缩短手术术前准备时间,为提高手术开台率及加快手术运转奠定基础,体现了节力原则,减少医护人员的腰椎损伤,保证患者麻醉安全,提高各环节人员的满意度。

    2017年01期 v.20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CT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王胜全;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5例患者,均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CTA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并验证CTA对aSAH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150个,动静脉畸形12例,假阴性和假阳性各1例,均经DSA证实,CTA对SAH诊断的灵敏度为96.17%,特异度为94.11%,另外,共147个动脉瘤由CTA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准确率达94.3%。结论 CTA是SAH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2017年01期 v.2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心肺脑复苏患者采用组合式降温技术行脑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贺丽;张亚丽;曹书奎;金晓烨;范瑞杰;

    目的探索组合式降温技术对心肺脑复苏患者大脑降温速度的影响及该技术行脑保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成功恢复自主循环(ROSC)仍昏迷的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即组合式降温技术组)24例,ROSC后采用冰生理盐水快速外周静滴、软式电冰帽头颈部维持降温、冰毯躯干降温及冰水鼻腔热交换导管应用局部降温;对照组22例,ROSC后采用电冰帽和电冰毯维持降温。2组患者在48h内持续监测鼓膜温度、心率、心律、血压,每8h监测血乳酸、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氧饱和度等,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组患者在鼓膜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后,仅维持软式电冰帽为主、冰毯为辅的维持降温方式;2组目标温度32~34℃,低温疗程维持24h。结果实验组患者ROSC即刻为(36.0±0.53)℃,对照组为(36.0±0.54)℃,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47.7±4.9)min达到目标温度,对照组在治疗后(161±11.7)min达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4.1)分,对照组为(29±7.1)分,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和不可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结论脑复苏患者采用组合式降温技术可快速、有效降低患者大脑的温度,采用该技术进行选择性脑低温保护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17年01期 v.2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探讨经颅多普勒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作用

    李映雪;高雪雷;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无脑梗死征象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观察组同时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行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超声及血脂相关指标检查;对2组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D s、平均IMT与最大IMT均较对照组明显大;观察组MCA的RI较对照组明显高;观察组颈动脉总斑块数量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TG、TC、LDL、HDL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检测显示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倡导临床医生积极使用。

    2017年01期 v.2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龙翠英;郑春玲;黄刚;王倩;朱磊;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抽取2014-02—2015-06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研究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近期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74.19%,对照组为48.3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梗死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卒中复发率,提高血管再通率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2017年01期 v.2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丘永平;张运超;曾艳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5—2015-07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根据MAU/肌酐浓度的比值(ACR)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ACR<30mg/g。观察组45例,30mg/g≤ACR≤300mg/g。结果 2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BP、SBP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易损斑块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A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017年01期 v.2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赵旭;王鹏;李荣;区腾飞;李永鸿;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TNF-ɑ、IL-6及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进行TIMI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Ⅰ组(29例)、Ⅱ组(41例)及Ⅲ组(28例),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试对象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的扩张性、僵硬度、斑块指数、TNF-ɑ、IL-6及CRP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与炎性因子(TNF-ɑ、IL-6及CRP)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对比,Ⅰ组、Ⅱ组、Ⅲ组IMT、僵硬度、斑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张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水平对比,Ⅰ组、Ⅱ组、Ⅲ组的TNF-ɑ、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僵硬度、斑块指数与TNF-ɑ、IL-6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扩张性与TNF-ɑ、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性因子(TNF-ɑ、IL-6及CRP)均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标记物,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2017年01期 v.2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探讨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

    陈霞;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到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合并高血压患者为A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C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SDNN、SDANN、rMSSD和PNN50及R-VPT和L-VPT的值。结果 3组研究对象性别比、年龄及A、B组在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SDNN、SDANN、rMSSD和PNN50的值均低于C组,且A组的SDNN、SDANN、rMSSD和PNN50的值低于B组,A组和B组的R-VPT和L-VPT的值均高于C组,且A组的R-VPT和L-VPT的值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周围神经损伤,且患者合并高血压会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

    2017年01期 v.2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MGMT与XRCC1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赵克;赵明;徐欣;韩磊;尤宇;赵四军;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MGMT与XRCC1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3-06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胶质瘤组,另选取脑组织正常的颅内高压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室检查切除的脑组织,比较MGMT、XRCC1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GMT、XRCC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分布,并分析MGMT与XRCC1表达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MGMT表达阳性率(46.15%)高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在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XRCC1表达阳性率(38.46%)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RCC1在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MT与XRC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897,P=0.346)。结论脑胶质瘤患者MGMT与XRCC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脑组织高,MGMT与XRCC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分布无显著差异,且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2017年01期 v.2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临床分析

    李震;车彦军;齐心;陈鹏;陈兴;潘恩裕;骆杰民;周珂;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术在高血压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5—2015-07在我科住院的16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根据GOS预后评分,16例患者中8例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因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取出Ommaya囊2例,继续留置14例。结论 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感染率较少、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且可局部给药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7年01期 v.2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认知行为疗法对经前期综合征女性疾病相关症状的影响

    孙丽;刘海燕;刑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女性相关生理和心理症状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膳食营养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认知行为疗法。观察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分别用经前期综合征主要症状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2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及心理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较对照组大,且干预后2组之间各症状得分存在差异,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急性脑梗死中医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观察

    肖艳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3—2015-02在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可取得明显效果,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2017年01期 v.2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托吡酯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HSP70 TNF-a表达的影响

    赵敏;刘红;陈德哲;于海燕;宫殿荣;杨申;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的影响,以分析其在大鼠神经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与脑出血治疗组,每组各20只。利用自体股动脉取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对各组在术后继续分组,依据术后6h、24h、48h、72h、5d进行划分,切片处理后利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对组织Hsp-70、TNF-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脑出血治疗组中各亚组的血肿周围含水量和ICH组相比明显较低(第一组的除外)(P<0.01);Hsp-70阳性细胞表达高于ICH组(P<0.01),TNF-a表达水平低于ICH组(P<0.01)。结论托吡酯可以适当增加Hsp-70,降低TNF-a表达,有利于提高强神经细胞缺血耐受性,在神经保护方面有积极作用。

    2017年01期 v.20 50-5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诊治研究

  •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S100蛋白测定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分析

    梅道启;

    目的分析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S100蛋白测定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抽取2014-04—2016-05我院接收的102例脑炎患儿,根据脑炎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各51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脑脊液中S100蛋白及NSE水平,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毒性脑炎组S100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急性期S100蛋白及NSE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轻症期两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重症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S100蛋白及NSE的含量与病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2017年01期 v.2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妊娠合并烟雾病诊治分析

    袁博;王武亮;王志红;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烟雾病的临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a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 2例患者中1例患者孕28+5周与家人发生争执后突发脑出血,经保守治疗后于宫内孕39周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一女活婴;1例患者于孕35+1周如厕用力时突发脑出血,紧急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转ICU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检查诊断此病。随访2a,目前产妇恢复正常,胎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正常。结论避免血压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及良好的心情,能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妊娠并发脑血管疾病孕妇及胎儿的预后与其发病时的孕周、发病部位、病情进展速度及发病后是否采取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及治疗相关。

    2017年01期 v.2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高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万振海;

    目的研究高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高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3例,抽签随机分为2组,采取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的43例为夹闭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法治疗的40例为栓塞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大脑中动脉血液的平均流速、脑血管痉挛程度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夹闭组住院时间(11.34±8.64)d较栓塞组(7.64±5.12)d显著较长(P<0.05);夹闭组出血后3d大脑中动脉血液的平均流速分别为(74.61±6.02)cm/s、7d(116.65±8.04)cm/s、14d(135.04±9.64)cm/s,较栓塞组(61.96±8.3)cm/s、(93.85±11.87)cm/s、(104.51±12.96)cm/s显著较高(P<0.05);夹闭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83.72%、53.49%,较栓塞组的60%、30%显著较高(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高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液流动更畅通,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低,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01期 v.2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车雄宇;胡鹏;高小平;黄剑涛;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2—2015-07收治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病死率和卒中率,比较2组血管狭窄和血管直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病死率和卒中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和血管直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管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1期 v.2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相关性

    何昕;邓建中;黄晓宇;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8—2015-12在我院就诊的6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及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进行检查,根据认知功能水平将研究组60例分为A组、B组,其中A组24例(认知功能正常),B组36例(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受试者入院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结果 A组、B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定向力、命名、延迟回忆和语言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蒙特利尔评分、抽象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等呈负相关(P<0.05)。研究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评分与hs-CRP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的高低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早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v.2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脑梗死后患者脑电图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探究

    李海静;孔峰;乔芳;吴艳芝;张雪莲;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患者脑电图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经过EEG监测,脑电图异常142例,脑电图正常8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79例,重度异常45例,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1例。结论 EEG与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预测癫痫的发作具有重要价值。

    2017年01期 v.2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张薇;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5年我院收治的HIE患儿162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A组(6h以内)、B组(6~24h)、C组(24~72h),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的智力与运动发育指数均随时间延长明显改善(P<0.05);A组患儿治疗后3~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HIE患儿的预后有明显影响,出生6h内干预的患儿预后优于6h后干预患儿,HIE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窗应为6h以内。

    2017年01期 v.2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华伟;

    目的分析影响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12女性癫痫患者7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所有患者血清雌激素(E2)、泌乳素(PRL)、睾酮(T)、孕激素(P)水平进行测定,依据近6个月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癫痫发作时间进行分组,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SF3和SF2组E2、PRL、T升高率明显高于SF1组,P降低率明显高于SF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组PRL升高率、P降低率高于SF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药物治疗组E2、PRL升高率及P降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物治疗组T升高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经期癫痫组PRL升高率、P降低率高于非围经期癫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围经期发作癫痫均会影响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2017年01期 v.2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变化

    田二军;杨秋菊;姜楠;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方法将2014-04—2016-04于我院检测并确诊的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为观察对象,检测其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等指标变化,将其与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卒中与各项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脑卒中组Hcy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TC、LDL-C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Apo A1、Apo B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hs-CR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血脂指标、炎症反应可作为治疗脑卒中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诊断与治疗意义。

    2017年01期 v.2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急性脑梗死面积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探讨

    华键;周其达;秦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CT或MR结果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A组)60例,中等面积脑梗组(B组)80例,腔隙性梗死组(C组)7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B 2组血清胆红素、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 2组血清胆红素、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大面积脑梗死血清胆红素升高更显著。

    2017年01期 v.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头颈部MRA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王青松;李琳琳;

    <正>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指因大脑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短暂发作的眩晕症状,但无后循环供血区域(大脑后部、小脑、脑干)受累的症状及体征。本研究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头、颈部MRA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5-01—2015-10我院收治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93例,其中符合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

    2017年01期 v.2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开颅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时机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杨凤鸣;

    目的观察开颅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的最佳时机。方法将2012-01—2015-03我院收治的384例开颅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根据骨窗塌陷深度(D值)的不同分为3组,轻度塌陷组134例(D<1cm)、中度塌陷组140例(1cm≤D<2cm)、重度塌陷组110例(D≥2cm)。手术时间<3个月者224例,3~6个月者148例,>6个月者12例。比较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54例,改善率为66.1%。轻、中、重度塌陷组改善率分别为73.1%(98例)、74.3%(104例)、47.3%(52例),轻、中度塌陷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重度塌陷组。结论依据开颅术后骨窗的塌陷程度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治疗,可早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7年01期 v.2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心律失常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

    李玉琴;张玉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心律失常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06—2016-01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详细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达60.23%,出血性脑血管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监测多伴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情况,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2017年01期 v.2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治疗体会

    金杰;叶继业;胡胜;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死灶位于单侧基底节区11例,双侧基底节2例;位于额叶2例,颞叶1例,颞枕叶1例,枕顶叶1例。伤后6个月,预后按GOS评分,良好12例,中残4,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病情隐匿,可加重原发脑损伤病情,早期诊断及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可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2017年01期 v.2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

    张宗胜;石祥飞;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我科2013-06—2015-06收治的21例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术后予输液营养神经药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应用,高压氧疗法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结果 21例患者中15例神志清醒,患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功能偏瘫,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在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中起关键作用,术后辅以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2017年01期 v.2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颈部血管彩超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的作用

    李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5—2014-12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前均行X线胸片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甲状腺手术,不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在颈部血管彩超下根据血管影像特征并充分利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等解剖标志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分析2组术后半年内喉不返神经损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均<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内喉不返神经损伤率8.00%,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16.00%(P均<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甲状腺手术前辅助检查方法,对提示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的可有效避免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张祎;王继红;王永乐;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2—2014-10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状况。结果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2017年01期 v.2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不同程度高血压与脑微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杨丽;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相关性,为临床控制血压、预防脑微出血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将其分为3组,1级组10例,2级组51例,3级组44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分别比较3组患者CMBs的阳性率、病灶数目、分布情况。结果 CMBs阳性率1级组10.0%,2级组29.4%,3级组46.6%;病灶数目1级组1个,2级组58个,3级组180个;病灶分布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基底节区、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基底节区是CMBs的最高发部位。结论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升高,CMBs显著增加,严格的高血压控制对预防CMBs有重要价值。

    2017年01期 v.2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孙同;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6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为正常组,另34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为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和≤65岁,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房颤史,不同脑梗死程度,Hcy水平和hs-CRP水平偏高患者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高血压史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有糖尿病和房颤史,脑梗死程度为中型或重型,Hcy水平和hs-CRP水平偏高等。

    2017年01期 v.2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手术的疗效分析

    王振仁;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颅内血肿软通道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按治疗时机分为超早期(脑出血4~6h,治疗组26例)与延期(脑出血≥48h,对照组12例),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超早期微创治疗组较延期微创治疗组术后好转效果明显提高,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

    2017年01期 v.2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高磊;毛向莹;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变化多样,血糖异常者多,卒中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偏多,合并颅内主干血管狭窄居多,影像学上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性梗死发生率偏高,易发生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简易智能评分较差。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期间应密切观察症状的临床特点,强调调个体化治疗,积极调控血压、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以利疾病尽早恢复。

    2017年01期 v.2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单纯累及脑内双侧皮质脊髓束病例分析

    杨梅;孙辰婧;干卓坤;

    <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候一般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影像所见病变单纯累及脑内双侧皮质脊髓束而临床仅表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征阳性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单纯累及脑内双侧皮质脊髓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特征进行分析。1病例特点我院2006—2016年共收治单纯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患

    2017年01期 v.2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颅内隐匿性血管畸形手术治疗分析

    刘晓男;李慧;周效有;唐铭泽;

    <正>颅内隐匿性血管畸形(angiographically occult vascular malformations,AOVM)是引起自发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发现并切除畸形血管团是术中止血的根本原因。我科于2009-01—2015-09手术治疗31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AOVM 31例,其中男18例,女13

    2017年01期 v.20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用药与体验

  •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汪庆玎;吴鹏;

    目的分析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3-04—2015-06我院接收的64例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吗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对比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治疗前后MOS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9-items、SLPQ、SLPA及SLPD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9-items、SLPQ、SLPA及SLP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17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吗啡治疗,并且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抑郁及焦虑状态,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7年01期 v.2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普罗布考调脂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常文广;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调脂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08—2015-08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变化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变化,对患者进行为期1a的随访,比较2组1a后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C、HDL-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1a后总有效率为67.50%较对照组40%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1a后梗死率为7.5%较对照组25%显著较低(P<0.05)。结论普罗布考调脂干预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7年01期 v.20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5—2016-04 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mg/100mL,bid静滴),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25%,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总有效率(67%vs44%,P<0.05)及显效率(35%vs 19%,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22.50%vs 30.50%,P<0.05)更低。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2017年01期 v.2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贾炳坤;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03—2014-08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托吡酯,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托吡酯及卡马西平,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采用偶氮砷Ⅲ法测定血钙浓度(SC),并应用速率法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LP),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SC(2.46±0.06)mmol/L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ALP(95.37±1.22)U/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20.0%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可有效治疗小儿癫痫,且不良反应轻,对骨代谢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王绍谦;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3-10—2015-10住院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80例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双抗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口服,双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片。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抗组总有效率87.5%,常规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异常,未见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7年01期 v.2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丁苯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胡浩;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入组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次,3次/d;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试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SOD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及安全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独特的线粒体保护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可能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分析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高西平;

    目的分析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0178例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氟西汀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弗戈梅尔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定患者脑梗死残损程度,采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MS评分(67.16±11.65)分、KPS评分(90.86±13.42)分高于对照组(60.42±12.93)分、(78.52±12.67)分,NIHSS评分(8.49±5.27)分低于对照组(11.91±5.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重度瘫痪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脑梗死残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01期 v.2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硫辛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OD MMP-9及T-AOC的影响

    史冬;赵建玉;李玺;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8—2014-05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SOD、MMP-9及T-AO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SOD、T-AOC分别为89.8%、(120.59±18.54)U/mL、(17.35±4.0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96.32±19.25)U/mL、(13.59±3.56)U/mL(P<0.05),观察组治疗15d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MP-9分别为(9.05±5.31)分、(178.36±42.9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2±6.75)分、(248.14±56.83)mg/L(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多种自由基和活性氧,改善血液循环,保护患者的脑组织,疗效显著。

    2017年01期 v.2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谢辉东;张宇航;邵琳琳;寇豪莉;席孟杰;李磊磊;李聪艳;王琳;貟亚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06—2016-03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治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1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2例(78.6%),无效5例(17.9%),死亡1例(3.5%)。对照组有效10例(35.7%),无效15例(53.6%),死亡3例(10.7%)。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7年01期 v.2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32例疗效观察

    姜瑞;杨生龙;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2周后计算2组患者水肿体积。治疗4周后对2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出院后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并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水肿体积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均P<0.05)。出院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有助于缓解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满意。

    2017年01期 v.2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薛惠萍;张善梅;

    目的分析研究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联合采用喜炎平与阿糖腺苷治疗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3-01—2015-10在我院治疗的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各41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喜炎平,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对比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6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8+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7.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可有效缓解患者呕吐、头痛等临床症状,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7年01期 v.2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清芳;冯玉凤;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与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09—2015-09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和尼莫地平,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采用NIHS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9%,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远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尼莫地平和神经节苷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体征,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2017年01期 v.2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吕小红;

    目的探讨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10—2015-10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尿酸、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改善母婴结局。

    2017年01期 v.20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司贤峰;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对其血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急性脑出血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为醒脑静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5±4.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9±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其TNF-ɑ及IL-1分别为33.4±3.5、4.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5.4、1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使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得到抑制,具有显著效果。

    2017年01期 v.2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周雪;

    目的观察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02—2013-02于我院住院的64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32例)同时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合用步长稳心颗粒(无糖型;5g/袋;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饭后口服,1袋/次,3次/d。2组患者均治疗15d。2组出院后均随访1a。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幸福感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三个量表评分越高,情况越好。结果随访1a内观察组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75.00%显著较高,复发率3.13%较对照组18.75%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SCA、MUNSH、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A(107.83±8.23)分、MUNSH(24.61±2.13)分、QOL(66.26±6.08)分评分较治疗前(65.36±6.45)分、(14.32±2.35)分、(46.87±5.24)分及对照组治疗后(86.53±7.01)分、(18.47±2.22)分、(53.46±5.82)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血、尿常规异常;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13%较对照组25.00%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时,合用步长稳心颗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幸福感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7年01期 v.2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小剂量维生素B_6辅助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杨俊玲;

    目的评估小剂量维生素B6辅助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09—2015-09收治的小儿癫痫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维生素B6辅助左乙拉西坦治疗,均治疗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药物、行为问题及神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P<0.05);观察组、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9.30%、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问题不良反应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P<0.05);神经不良反应率为13.95%显著低于对照组34.88%(P<0.05)。2组血常规、血生化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均未出现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者。结论与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相比,小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对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v.2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李坷;张继中;张钦昌;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观察2组患者在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替罗非班后脑梗死症状的变化有无差异。梗死进展的判断运用NHISS评分进行即时的记录及评价,分别记录入院时、进展时,用药后1h、6h、36h、72h、7dNHISS评分。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经替罗非班治疗后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再进展风险。

    2017年01期 v.20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在卒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李爱霞;徐峰;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在卒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6-04 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4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为87.5%、(14.14±3.29)分、(66.45±14.53)分与常规治疗组的70.8%、(19.28±3.16)分、(60.21±13.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4.6%略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可以缓解脑水肿与脑缺血损伤,改善心脑血管状况,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17年01期 v.2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颅内高压的疗效

    王广杰;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02—2014-02于我院住院的68例脑卒中并颅内高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实施病因治疗,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mL加入250mL 0.9%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0~200mL的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根据治疗后患者颅内压的下降幅度来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6.47%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较对照组32.35%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7年01期 v.20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作用及安全性

    段金平;栗延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05—2015-0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高剂量丁苯酞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丁苯酞治疗,空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12.35±3.56)分均减小显著;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16.38±5.68)分减小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差异显著,高剂量丁苯酞具有显著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2017年01期 v.20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护理体验

  • 基于蒙台梭利的干预方法在痴呆照护中的应用现状

    马丽霞;陈颖;刘灵灵;谢舒棠;张桂菊;

    <正>痴呆患者治疗尚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1]。近年来,国内研究尝试采用非药物方法对痴呆患者进行干预,如游戏疗法[2]、音乐干预[3]、创造性故事疗法[4]等。蒙台梭利方法也是一种适合痴呆患者的非药物手段[5]。基于该方法的干预(Montessori-Based Intervention)依据患者现存的认知水平,结合其兴趣、爱好[6],以促进患者能力和行为的改善[7],减轻

    2017年01期 v.2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利用PDCA循环法对神经外科植入器械管理的研究

    由娜;

    目的探讨运用PDCA管理提高神经外科植入器械管理质量,降低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缺陷。方法以2015-01—06的植入器械为对照组,以2015-07—12的植入器械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利用PDCA循环法对医院神经外科植入器械进行精细的规范化管理。结果利用PDCA对神经外科植入器械精细管理后,神经外科植入器械使用缺陷显著降低,植入器械提前放行次数明显减少,急诊手术前等待时间从平均3h减少到0.5h。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专科业务水平提高,医生对消毒供应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PDCA循环法对神经外科植入器械进行持续质量控制,能提升医生感染控制理念,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减少植入器械放行次数,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器械,避免医院感染时间的发生,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7年01期 v.2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术前强化情感沟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的影响

    孟薇;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情感沟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1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情感沟通干预,比较2组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比较2组围术期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MAP(81.23±1.54)mmHg、HR(79.42±1.63)次/min、VAS评分(2.17±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SAS评分(42.15±0.68)分、SDS评分(43.65±0.22)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83.15±1.39)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强化感情沟通可明显降低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且有利于其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

    曲广新;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4-08在我院进行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2例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终止研究,实际共82例患者完成研究。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为主要手段的规范化科学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浆白细胞介素(IL-6)、皮质醇(Cor)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5d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6.39±5.92)分、(41.28±4.8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9.52±6.79)分、(45.82±5.44)分(P<0.05);术后24h、5d时,观察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d的血浆IL-6、Cor、CRP含量分别为(141.76±21.44)pg/mL、(27.46±3.15)ng/L、(6.62±0.89)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32±26.82)pg/mL、(31.28±3.27)ng/L、(7.87±1.21)mg/L(P<0.05)。结论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理状态,是促进术后恢复的有效措施。

    2017年01期 v.20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

    任青;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10—2014-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76例,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92.1%较对照组的78.9%高,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GMFM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GMF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自理能力,促进患儿恢复,效果显著。

    2017年01期 v.20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优质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赵冰;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住院的80例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采用Botsford评分标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健康状况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5.06±1.86)d较对照组(19.58±1.69)d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Botsford评分(16.83±2.13)分、Karnofsky评分(80.16±7.08)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12.21±2.20)分、(67.36±7.04)分显著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护理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75.00%、77.50%显著较高,总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7.50%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7年01期 v.2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护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

    魏雪丽;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护理服务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护士47名,均于2010-01起在我院工作至今,我院于2014-04开展护理层级管理制度,详细分析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士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47名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优秀率、护士事故发生率分别为82.98%、89.36%、76.60%、6.38%,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以上指标发生率分别为93.62%、97.87%、87.23%、2.13%,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患者、医师及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75.83%、76.19%、57.45%,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分别为94.17%、95.24%、97.87%,均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在改善临床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1期 v.20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熊小云;刘强;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1周、4周、12周时,日常生活后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同时对比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周上、下肢FM评分,Barthhel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反映GQOLI-74生活质量的各项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各层面对患者提供支持,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

    2017年01期 v.20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综述与讲座

  • 辅酶Q10缺乏综合征

    王炳皓;韦星;袁小闯;杨帅凯;苏巍巍;滕军放;

    辅酶Q10缺乏综合征是以儿童时期发病为主的、罕见的、多系统受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脑肌病、严重的婴儿多系统疾病、肾脏病变、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孤立性肌病。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回顾,针对辅酶Q10缺乏综合征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展望作一综述。

    2017年01期 v.2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病例报道

  • 连枷臂综合征3例病案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帅凯;张瑞;王炳皓;韦星;苏巍巍;杨伟民;

    目的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研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为1.5~2.5a,临床特点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双上肢近端肌无力和萎缩,伴上肢肌张力下降和腱反射减退,神经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呈广泛失神经及再支配表现,例1颈椎MRI显示猫头鹰眼征。结论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改变均符合枷臂综合征的诊断,突出表现为明显的双上肢近端肌无力、萎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可治愈或明显缓解疾病进展。由于其上肢严重病损,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2017年01期 v.20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