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国内烟雾病的文献评价与现状

    周锡炜;王建祯;马妍;

    目的探讨国内关于烟雾病的发展及治疗手段,评价国内关于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4-25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烟雾病的全文文献,严格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应用Noteexpress 3软件管理文献,Microsoft Excel软件制定数据提取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609篇,汇总烟雾病患者2 430例,男1 250例,女1 180例,男女比约为10.94。1 537例烟雾病患者临床分型中,以缺血性表现为首发症状911例,占59.3%;以出血性表现为首发症状626例,占40.7%。临床结果:外科治疗有效率为90.6%,内科为82.4%(χ2=14.362,P<0.05)。3种外科术式联合、间接、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89%、97.6%(χ2=4.290,P>0.05)。血管重建方面,联合血管重建术为91.5%,间接血管重建术为64.8%(χ2=30.008,P<0.05)。结论国内男女发病率比为10.94,低于国际水平,发病以缺血表现为主。临床结果:(1)外科疗效优于内科;(2)三种外科术式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术后血管重建方面:联合血管重建术明显优于间接血管重建术。

    2017年10期 v.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帕金森病与疲劳

    李蒙燕;张惠丽;郑浩;

    目的探讨异质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出现疲劳的临床特征及疲劳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关联,明确症状的归属,以期寻找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14-04-2016-06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疾病门诊及住院的144例PD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帕金森病异质分组原则分组,全部患者采用疲劳严重程度(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和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FS-14)评价疲劳,同时完成PD运动症状(motor symptoms,MS)、非运动症状(nomotor symptoms,NMS)、日常生活能力及质量相关的量表分析。结果 144例PD患者中,有疲劳症状60例(41.47%),疲劳组中早期PD且无其他NMS症状10例。异质性帕金森病不同组别比较显示强直为主型、女性及中晚期PD患者发生疲劳机会增加。单因素分析示,PD患者年龄、病程、H-Y分级、运动症状评分(UPDRS评分Ⅲ(R)、UPDRS评分Ⅲ总分)及UPDRSⅣ部分得分疲劳组得分均高于非疲劳组;非运动症状评分(NMSS)提示,疲劳组患者的NMS出现程度及频率均较非疲劳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精神情绪总体状况(UPDRSⅠ)、抑郁(HAMD)、焦虑(HAMA)、白天嗜睡(ESS)均明显高于非疲劳组;MMSE评分证实2组患者智能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疲劳组较非疲劳组MMSE得分有下降趋势;疲劳组日常生活动能力(UPDRSⅡ)和生活质量PDQ39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疲劳组,英格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Schwab显著低于非疲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MSS程度、焦虑、抑郁评分与疲劳显著相关。结论 PD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异质性帕金森病发生疲劳几率不同;单因素分析疲劳组PD患者病程更长,运动症状及病情更严重,NMS更多、更重,生活质量更差;NMSS的程度、焦虑、抑郁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部分疲劳组患者的疲劳发生与MS及NMS无关,提示疲劳可能是PD病程中的独立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2017年10期 v.20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成像改变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周树虎;梁汝庆;申雪花;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比较其纤维束完整性差异及与MMSE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胼胝体膝部、双侧扣带回的FA值显著下降及ADC值显著升高,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无显著性差异。(2)胼胝体膝部、双侧扣带回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改变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

    2017年10期 v.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金煜婷;朱红灿;焦淑洁;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NICU)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及气压治疗(IPC)对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NICU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CU脑梗死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LMWH与IPC干预下,统计NICU脑梗死患者DVT发生情况;彩超观察DVT发生的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应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DVT发生相关(P<0.05),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性别、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年龄、卧床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LMWH联合IPC预防DVT效果最好(P<0.05),单独应用LMWH、IPC效果也优于常规预防(P<0.05)。结论 NICU脑梗死患者是DVT高发人群,存在多种发生DVT的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LMWH联合IPC可显著降低DVT发生。

    2017年10期 v.2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综合治疗对职业性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钦卓辉;司徒洁;李智民;张健杰;林春梅;王金林;邓奇;林瑞云;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措施对职业性轻度手臂振动病(HAV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5-04-2016-08收治的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结果所有患者正中神经DML值、尺神经DML值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SCV值治疗前均低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治疗前波幅值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神经DML延长率均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传导神经SCV减慢率均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麻、手痛、痛觉减弱、触觉减退、振动觉减弱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HAVD的早期神经电生理表现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和SCV减慢,经综合治疗后,相关指标得到改善,疗效显著。

    2017年10期 v.2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Nonaka肌病临床病理及肌肉磁共振特点分析

    黄超;周海涛;任向阳;马聪敏;

    目的探讨Nonaka肌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及肌肉磁共振特点。方法入选2例患者,女性1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均以双下肢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为主,双上肢仅轻度受累。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对患者完善大腿及小腿肌肉磁共振检查,并予以左上肢肱二头肌活检,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送基因公司进行遗传性肌肉病相关基因测序。结果肌肉病理提示,肌纤维肥大、萎缩、再生,肌纤维内可见镶边空泡,符合肌病样病理改变。肌肉MRI提示,大腿股四头肌脂肪化程度较轻,尤其是股外侧肌未受累及,大腿后组肌群及小腿胫前肌、胫后肌脂肪化程度严重。基因结果均提示GNE基因突变。结论 Nonaka肌病是一种与GNE基因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远端肌病,临床表现特点为胫前肌首先受累,而股四头肌早期不受累。病理改变特点为肌纤维内镶边空泡形成。肌肉MRI可提示肌肉脂肪化的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诊断提供依据。

    2017年10期 v.2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

    李军霞;陈颜强;赵青;何红彦;孟艺哲;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10-2015-10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75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脑脊液指标动态变及磁共振表现等特征。结果除常见的发热、头痛、呕吐等主诉外,30%患者以咳嗽、咳痰、气短等脑外结核症状首诊;79%患者仍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TBM经抗结核治疗后,脑脊液氯化物率先恢复,其后为蛋白、葡萄糖、ADA,而颅压及细胞数恢复最慢;结核性脑膜炎脑实质及脑膜均可受累,头颅MRI平扫检查阳性率80%,增强扫描阳性率96.9%。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TBM为多器官疾病,临床上应积极寻找脑外结核部位;MRI可较早发现TBM特征性病灶,且阳性率较高;临床上怀疑TMB时应尽可能利用多种现代技术寻找脑脊液中抗酸杆菌,为结脑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2017年10期 v.2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周坤元;李水彬;成钢卫;凌维汉;赖舒帆;涂加善;朱钦辉;钟锐;

    目的分析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颈CTA、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血生化指标,探讨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患者中,前循环缺血表现93例(77.5%),后循环缺血8例(6.67%),无症状19例(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89例,前交通动脉开放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闭塞患者性别、年龄、TC、TG、LDL-C、HDL-C、CRP、HbA1c、Hey水平、冠心病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与非颈动脉闭塞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以前循环系统缺血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发作性单眼盲(黑蒙);少数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头晕或突发晕厥;后交通动脉为其主要代偿方式;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在颈动脉闭塞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10期 v.2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NSE S100β蛋白sVCAM-1和神经肽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海军;成怡冰;宋春兰;崔亚杰;陈芳;李鹏;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载附分子(sVCAM-1)和神经肽Y(YNP-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根据诊断分为重型组(20例)和危重型组(40例),并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无中枢神经系感染的普通型手足口患儿为对照组(30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儿NSE、S100β蛋白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液SVCAM-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NPY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00β蛋白、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重型HFMD组相比,危重型HFMD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S100β蛋白、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00β蛋白、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可用于反映脑损害的程度,还可评估其预后,对患儿损伤程度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10期 v.2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SWI DWI序列在颈椎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王毅;李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颈椎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01—2015-12我院行颈椎手术、临床确诊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37例和急性脑出血14例,采用GE 1.5T磁共振,全部行常规横断位T1WI、T2WI、FLAIR、SWI(磁敏感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例颈椎术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MRI序列2例未检出;DWI序列全部检出,其信号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影;SWI表现为等信号,出血继发性转化时,其信号成斑片样低信号影。14例颈椎术后急性脑出血期患者,常规序列、DWI序列1例未检出;SWI全部检出。D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呈低信号影,周围环绕稍高信号的水肿区;S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区均匀片样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水肿区。结论 DWI、SWI较常规颅脑MRI序列可及早、准确的检出早期颈椎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并根据其影像表现不同,行快速诊断及鉴别,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期 v.2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策略

    顾向进;王东;张党林;张亮;周涛;李帅;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蚓部出血6~10mL、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行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对小脑半球出血10~20mL者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小脑半球出血量>20mL或蚓部出血量>10mL者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结果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6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2例,重残2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10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积极手术治疗,根据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有无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2017年10期 v.2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与组织再灌及远期预后的关系

    刘红;夏吉星;李寰;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对组织再灌的影响,探讨与其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关系,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06-2016-09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按24h收缩压变异率顺序,分为血压低变异率组(A组)和血压高变异率组(B组)。评估2组治疗前后组织再灌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3个月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远期预后状况和预后不良结果,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组治疗后组织再灌率为42.19%(27/64),低于A组的59.38%(38/64),B组治疗后MIHSS评分为(20.49±5.27)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个月后mRS评分、m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结果总发生率分别为(2.85±0.80)分、53.12%(34/64)和35.94%(25/64),高于A组的(2.13±0.93)分、39.06%(25/64)和14.0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较大波动幅度为患者组织再灌和远期临床预后不佳的独立风险因素。患者脑组织再灌率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远期预后不良。

    2017年10期 v.2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围术期并发症对比研究

    李义;齐平建;马彦高;杨帆;曾庆;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选自我院于2011-06-2016-06收治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48例和介入组51例。手术组采用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急性脑积水、动脉神经麻痹、肺部感染、脑梗死及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认知功能障碍率和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预后良好,围术期并发症少。

    2017年10期 v.2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遗传性分析

    赵胜瑜;耿曼英;王利利;汤文学;赵九州;王志中;张慧;郭景玉;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家系进行基因测序,探讨该家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调查该耳聋家系成员的病史并进行相应检查,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129个已知的与综合征型耳聋及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基因进行测序,经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碱基读取,获得DNA序列。结果该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3例患者均携带GJB3c.375C>T杂合突变、KCNQ4c.777T>C杂合突变、ILDR1c.1545T>G纯合突变、GJB2c.1277C>T、c.1152G>A及c.1067G>T纯合突变、线粒体DNA m.1121T>C突变,Ⅱ6携带ILDR1c.1545T>G杂合突变、GJB2c.1277C>T、c.1152G>A及c.1067G>T纯合突变,Ⅰ3携带GJB2c.1277C>T纯合突变,Ⅱ3、Ⅱ7、Ⅱ11均携带GJB2c.1277C>T杂合突变。结论该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可能为线粒体DNA m.1121T>C突变,也可能为GJB2与GJB3双基因致聋。

    2017年10期 v.2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相关性研究

    葛继晖;张明;冯树涛;韩冰;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2例(HAMD评分<7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2017年10期 v.2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疗效观察

    董建政;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4-2015-04我院接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验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SSA、SWAL-QOL评分和治疗疗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小于对照组[(1.92±0.60)级vs(2.75±0.72)级,(6.37±1.23)级vs(7.72±1.16)级](P<0.05);观察组SSA小于对照组,SWAL-QOL大于对照组[(19.53±4.03)分vs(24.27±5.81)分,(154.20±5.28)分vs(142.36±4.90)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年10期 v.2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赵东林;熊超;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6-02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大骨瓣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对比2组术后颅内压变化、再手术、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h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压改善均较术前明显(P<0.05),且大骨瓣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大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常规组为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12个月随访,大骨瓣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术野大、操作方便、颅内减压彻底、再手术率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10期 v.2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徐黎青;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6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6例,其中92例行on-pump(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64例行off-pump(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对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5.13%),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0.64%。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左心室射血分数、CPB时间、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搭桥数量、颈动脉病变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搭桥数量、左室射血分等因素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结论在术前要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做好评估,将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在稳定水平,并做好对术后房颤、低血压的预防,以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7年10期 v.2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高压氧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62例疗效观察

    田卫卿;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突发神经性耳聋患者5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及能量合剂等药物,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期入院患者62例为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听力改善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4%(61/62),而对照组为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纯音听阈和听力损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听力损失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纯音听阈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突发神经性耳聋,采用高压氧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听力功能。

    2017年10期 v.2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氟比洛芬酯对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李姗;董铁立;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肥胖患者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肥胖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其中F组于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mg加入0.9%Nacl溶液100mL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拔管时间,拔管时MAP、HR,拔管后10 min的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F组拔管时MAP、HR,拔管后10 min的R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相比,F组拔管后10 min的RSS评分、BCS评分升高(P<0.05);2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氟比洛芬酯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疼痛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苏醒期质量。

    2017年10期 v.2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血清MMP-9与NSE在ACI患者中检测的意义

    贠赟;马春燕;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4-12-2015-09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面积的大小分为A组(大面积脑梗死,21例)、B组(中等面积脑梗死,46例)和C组(小面积脑梗死,2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血清MMP-9与NSE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CI患者血清MMP-9与NSE的关系。结果ACI组血清MMP-9与NSE浓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其中,ACI组血清MMP-9与NSE水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而逐渐上升,A、B、C 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I患者血清MMP-9与血清NSE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568,P<0.05)。结论血清MMP-9与NSE水平的检测可用于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7年10期 v.2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对脑外伤患者致残和恢复情况的影响

    徐才邦;向迅捷;孙力;庞鸣琰;黄华;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对脑外伤患者致残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常规外伤3~6个月后颅骨修补手术,观察组予以早期(<2个月)修补治疗,比较2组致残率、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残疾率(25.59%)较观察组(9.31%)高(P<0.05)。结论早期实行颅骨修补手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和残疾率,且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

    2017年10期 v.2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带蒂骨膜瓣预防额窦开放颅脑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作用探讨

    韩磊;赵明;尤宇;

    <正>颅脑手术中常发生额窦开放,尽管术中常规应用骨蜡封闭,但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甚至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额窦开放的颅脑手术病例,研究如何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献[1-2]报道,利用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治疗外伤性前颅窝底脑脊液鼻漏效果显著。亦有部分研究显示,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能够降低额窦炎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3]。本文探讨与单纯骨蜡封闭相比,术中加用带蒂骨膜瓣

    2017年10期 v.2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诊治研究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与TNF-α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刘雪杰;

    目的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糖分解烯醇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7-2016-06收治的136例HIE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比治疗前、1d后、3d后和7d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治疗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结果重度组不同时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远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远高于轻度组(P<0.05),组内不同因子水平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在HIE中异常升高,且因子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死亡风险也越高。

    2017年10期 v.2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李玉玲;高志涛;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1、BDNF2和BDNF3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BDNF1、BDNF2和BDNF3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BDNF水平,减轻症状疗效改善显著。

    2017年10期 v.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李伟;刘建惠;王爱国;

    目的探讨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的屈肘功能疗效。方法我院2011-11-2015-02手术治疗8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均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外旋功能;正中神经、尺神经双束支移位修复肱二头肌肌支和肱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术后8例患者获18~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外展恢复至60°~100°,平均85°;肩主动外旋为20°~40°,平均30°;冈上肌、冈下肌肌力恢复至4 级7例,3级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至4 级5例,3级3例。8例肱二头肌、肱肌肌力均≥4 级,主动屈肘均>90°。肩关节功能优6 例,良2例;肘关节功能优8例,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水平。结论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屈肘功能恢复快且好,是较好的功能重建方法。

    2017年10期 v.2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王宽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将其作为研究组。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研究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NIHSS评分≥1分,n=27)、未进展组(NIHSS评分<1分,n=35)。按照改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量表(Rankin)评估研究组发病1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Rankin评分≤2分,n=37)、预后不良组(Rankin评分>2分,n=25)。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知情同意。对所有对象的凝血纤溶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等。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组INR、APTT、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进展组与未进展组INR、APTT、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INR、APT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2组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凝血纤溶指标检查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判断,且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变化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需引起高度关注。

    2017年10期 v.2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观察

    吴福顺;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数为依据分为2组,观察组(44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及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钾、血钠及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方式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且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0期 v.2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刘永刚;姜光佳;

    目的分析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以2015-04-2016-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并对所有患者的hs-CRP水平进行检查,分析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比较,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密切,随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变化其hs-CRP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2017年10期 v.2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王蕾;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4例,按随机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显著降低PTH水平,加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2017年10期 v.2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儿童脊髓栓综合征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策略

    李梁斌;杨艳芳;李星;李骥;毕建明;樊宏杰;陈小朋;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在儿童脊髓栓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伴神经源性膀胱患儿28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排泄性膀胱造影检查,对比2组参数异同。结果治疗前13例合并Ⅲ°以下输尿管反流,8例合并肾积水,1a后随访8例输尿管反流消失,5例肾积水减轻,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初感觉容量、膀胱顺应性、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尿路感染4例(14.3%),肉眼血尿3例(10.7%)。结论清洁间歇导尿尿保护膀胱功能,减轻对上尿路功能的损害,对于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儿童神经源膀胱的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7年10期 v.2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

    韩文军;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02-2015-12我院74例STB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3个月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2组颅内压水平(ICP)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变化情况,并统计对比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ICP水平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IC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59.46%)高于对照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22%)低于对照组(3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2017年10期 v.2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赵晓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6-05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个月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巴氏量表评分的提高程度,以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和巴氏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和巴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32.73%,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分别为18.18%、74.5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脑组织,改善神经缺损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10期 v.2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磁共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边芳;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02—2016-02收治的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使用美国AVOTEC公司生产的3.0T磁共振视觉刺激呈现系统,对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常规MRV、MRI检查,比较不同的成像序列对静脉窦血栓病变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磁共振成像(MRI)可最直观观察静脉窦血栓病变部位及其并发症;超高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可清晰显示出静脉窦内的堵塞情况及血栓的范围,磁共振成像及超高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对静脉窦血栓精确确诊率80%以上。结论 MR是最有效诊断静脉窦血栓的检查方法,诊断精确度高,磁共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2017年10期 v.2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杨文;

    目的分析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05—2016-05我院收治的孕产妇465例,根据妊高征标准将其分为正常妊娠孕妇组382例,轻度妊高征组35例,中度妊高征组30例和重度妊高征组18例,比较4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正常妊娠孕妇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0.26%,轻度妊高征组为2.86%,中度妊高征组为10.00%,重度妊高征组为50.00%,正常妊娠孕妇组发生率<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4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和病死率比较,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3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其发病率增加,妊高征分级是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尽早发现妊高征,并给予相应治疗和血压控制,对于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和提高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期 v.2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情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张卫青;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情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3-2016-02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h内行心电图检测。统计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测结果,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心电图异常率及异常与正常心电图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分型及病死率。结果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81例,异常率为71.05%,其中脑干异常14例,异常率为87.50%(14/16);丘脑-基底节区异常33例,异常率为91.67%(33/36);大面积梗死异常15例,异常率为88.24%(15/17);单个脑叶异常19例,异常率为42.22%(19/45);与单个脑叶异常率相比,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异常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异常率与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电图正常组相比,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重度及中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其梗死部位联系密切,其中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区域脑梗死易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病死率明显较高,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2017年10期 v.2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22例临床分析

    王军;白晨平;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情况采取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1a,平均随访9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22例患者3个月后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均有缓解,总有效率为95.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应早期手术解剖复位骨折,解除神经压迫同时探查修复神经,为神经的恢复创造条件,效果良好。

    2017年10期 v.2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磁敏感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刘国红;

    <正>随着我国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SWI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WI技术的基础原理是人体组织之间磁敏感的差异与BOLD效应,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相位图与强度图。在进行小静脉、微出血、铁沉淀的检查中,具有突出的效果,显示率十分清晰[1-2]。在临床中,对于中枢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对SWI技术做出针对性的研究,本文选取我市心脑血管病医院的72例患者

    2017年10期 v.2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超声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郭蕾;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01-2016-01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对象80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统计斑块检出率,对比斑块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等级为2级占51.3%、3级占18.8%与对照组的2.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在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上有良好效果。

    2017年10期 v.2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慢性脑积水形成原因分析

    曹培超;杨瑞霞;张海军;郑光明;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产生慢性脑积水的原因,以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unt-Hess进行分级,其中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15例,Ⅴ级3例。结果慢性脑积水30例患者中,Hunt-HessⅢ级13例,Ⅳ级14例,Ⅴ级3例均出现慢性脑积水症状。可见,较高的Hunt-Hess级别是产生慢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其中60岁以上患者均SAH术后产生慢性脑积水现象,并伴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结论产生慢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集中于SAH发病后的Hunt-Hess级别、脑室积水、年龄较高或具有高血压史、出血次数>1次等。

    2017年10期 v.2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脑卒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分析

    王彦英;杨淑华;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1.12士9.62)分,说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患者家属和患者关系、家属收入、家属年龄、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配偶、职业、居住地是其疾病不确定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家属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临床护士应帮助其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

    2017年10期 v.2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李云霞;舒阳;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为提高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4-03—2015-10我院符合选取标准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别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与治疗,并根据尿、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监护与治疗基础上采用颅内压监护仪,根据颅内压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甘露醇使用量。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45.10%,一般率50.98%,对照组分别为25.49%、31.37%,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45.1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总量(760±55)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200±1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护仪实施术后监测,对脱水剂的使用量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2017年10期 v.2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用药与体验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高志涛;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7-2016-05诊治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并遵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37)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照组(n=37)口服利培酮片,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0.8%,低于对照组的46.0%(P<0.01);(3)治疗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是(44.1±3.5)分,低于对照组的(67.7±5.6)分(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治疗药物。

    2017年10期 v.2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病患者腹部脂肪沉积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蒋成娣;乔兴菊;赵蓉蓉;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病患者腹部脂肪沉积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7-2016-09洛阳荣康医院收治的124例女性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各31例。A组给予利培酮,B组给予舒必利,C组给予喹硫平,D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4组精神症状(PANS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血清泌乳素水平与腹部脂肪沉积面积。结果治疗前,4组PANSS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及腹部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沉积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有所上升,但D组变化幅度小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腹部脂肪沉积面积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病患者腹部脂肪沉积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影响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阿立哌唑影响最为轻微。

    2017年10期 v.2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张艳芳;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9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7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各项神经行为发育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7/35),观察组为22.2%(8/36),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6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9%(P<0.05)。结论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患儿脑周围循环、神经系统呼吸衰竭,缓解神经细胞受损状态、脑水肿及昏迷等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0期 v.2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郭新宇;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3-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I(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90天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P<0.05)。(2)2组在14d时BI评分不存在较大的差异,90d时2组BI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在治疗14d时肝肾及血常规项目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4)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无梗死灶出血,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梗死灶出血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2017年10期 v.2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玉芳;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行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单药麻醉,研究组给予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统计并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相关指标、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SBP、DB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等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10期 v.2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徐维尧;韩金会;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09-2016-09我院收治的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对照组(盐酸舍曲林)各40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MA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组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2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8/40)、22.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显著,其起效时间较盐酸舍曲林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2017年10期 v.2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高涛;郭电渠;韩冰;王宇;周亮;刘文彬;

    目的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03-2016-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后意识障碍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接受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接受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2组治疗后清醒时间、治疗前后脑血肿量、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4~7d、>7d清醒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9.5%、48.8%、11.6%,对照组分别为18.6%、39.5%、41.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和血肿量分别为(12.27±1.93)分、(19.84±3.74)mL,对照组分别为(9.25±1.83)分、(25.75±3.48)mL,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减轻脑出血后意识障碍,促进患者清醒,加速颅内血肿吸收。

    2017年10期 v.20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多奈哌齐与美金刚联合治疗对老年痴呆MMSE及ADL评分的影响

    李伟;台立稳;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美金刚联合治疗对老年痴呆MMSE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4-2015-06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行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AD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明显高于研究组13.95%(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和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7年10期 v.20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喻莉;曾富荣;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08-2016-05收治的10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7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1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具有明显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0期 v.2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氟哌啶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刘待见;韩校鹏;宋园园;刘剑波;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10-2016-05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伴躁动症状的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660,P<0.05);观察组PaO2上升及PaCO2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77.42%,对照组为5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躁动、谵妄或焦虑症状的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短时间应用氟哌啶醇,安全有效。

    2017年10期 v.20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护理体验

  •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刘方;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6-01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2组遵医依从性,并对比干预前后家属负性情绪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属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依从性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依从性,且可改善家属负性情绪。

    2017年10期 v.2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吴晓丽;梁艺帝;吴梦阳;代新惠;张艳艳;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10收治的ICU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GOS评分良好率12.5%,观察组为31.7%,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7.5%(27/40),观察组为90.2%(37/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2017年10期 v.2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李丽凡;马海菊;

    目的观察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7-2016-07在我院诊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OS、KP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2017年10期 v.20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苏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春芝;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意识苏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5-2016-06我院104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52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段意识状态(GCS)评分、颅内压水平,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GCS评分、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2.31%)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STBI患者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意识早日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期 v.2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品管圈在提高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金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07—2016-12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行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运动功能评定和患儿满意度问卷等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判定活动开展效果。结果 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在品管圈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品管圈活动,观察组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治疗依从性4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治疗依从性70.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员对患儿通过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及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患儿耐心专业地解释、指导功能锻炼的每个细节,加强健康指导,让其掌握疾病的病因、诱因,功能锻炼与疾病的关系等;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指导、锻炼监督,进而提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

    2017年10期 v.20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白秀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在发病48h~14d内入院的21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为判断疗效的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10例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0分为172例(82.3%),40~60分为21例(10.0%),<40分为17例(7.7%),与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康复护理后恢复率大大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药物、针灸治疗相结合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年10期 v.2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刘素红;魏淑英;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暴露喉返神经的必要性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2—2016-04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未暴露喉返神经)和观察组(暴露喉返神经)。对比2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观察损伤情况并分析损伤原因,对比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4.44%)低于对照组(13.33%),P<0.05;主要损伤情况为喉返神经被组织粘连压迫,损伤处神经被瘢痕组织包绕,神经外膜变厚,瘢痕粘连加重,出现明显神经萎缩征兆;主要原因为术中电烧、钳夹、牵拉等引起;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暴露喉返神经可减少喉返神经伤害,术后应重点给予对症护理、心理干预、发音练习,便于患者早日康复。

    2017年10期 v.20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开丽;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理干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生活自理等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年10期 v.2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