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S-100β及氧化标记物的影响

    常庚;雷阳;韩杰;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18期 v.2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石智珍;白宇;赵延欣;程记伟;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中球囊预扩的价值

    吴志强;李润雄;罗根培;王世芳;

    目的探讨球囊预扩在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0-01—2016-12收治的76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成形术,根据是否采用小球囊预扩分为球囊预扩组和非球囊预扩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37,P>0.05,χ2=2.016,P>0.05);手术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05),手术后2周球囊预扩组患者NIHSS评分(2.5±2.1)低于非球囊预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8,P<0.05)。2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831、2.336,P>0.05),而球囊预扩组患者血管痉挛、迷走神经反射和高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非球囊预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2、8.562、6.777,P<0.05)。结论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中进行球囊预扩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三七通舒胶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肖家平;李鸣;胡仁琳;聂德云;唐志敏;胡琴;黄天志;朱灿敏;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选取VP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予以三七通舒胶囊+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Hoehn-Yahr、ADL、MMSE评分变化;同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Hcy、血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UPDRS、Hoehn-Yahr下降,ADL、MMSE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脂、Hcy及血液黏稠度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对VP治疗有益。

    2017年18期 v.20 11-1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聂红霞;周芳;曾庆宏;庄爱霞;

    目的探讨影响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不明原因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4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右向左分流(RLS)阳性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原因不明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RLS阳性及入院时NIHSS评分与原因不明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易造成脑梗死复发或死亡。

    2017年18期 v.2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作用

    任瑞明;刘玉学;成文平;楚鹏飞;张坤;

    目的探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术后周围部分脑池容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02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86例PTN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2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2/43)比18.60%(8/4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池容积:手术前观察组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脑池容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手术前观察组PSQ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疗效显著,有利于增加患者术后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2017年18期 v.2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钻孔引流术与神经内窥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对照研究

    宗庆华;娄永利;

    目的对常规钻孔引流术与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ICAM-1、VCAM-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64例患者为常规组,选择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56例患者为内镜组,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用ELISA法检测2组外周静脉血、脑膜血和血肿腔血中ICAM-1及VCAM-1的水平。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低于内镜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57%,低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常规组复发率高于内镜组(P<0.05),2组外周静脉血、硬脑膜血清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血肿腔血(P<0.05),且2组外周静脉血与硬脑膜血清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CSDH较常规钻孔引流术可以更好改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此外,ICAM-1及VCAM-1可能与CSDH的发病密切相关,对研究CSDH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18期 v.2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李志强;张建平;路文革;李玉林;杨硕;贺显君;马瑜;徐忠海;代全德;赵明;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成3组,经氯吡格雷治疗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d后EM组,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M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M组和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治疗后7d(P<0.05),P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后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7天和用药第14天PM组的CD62P、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EM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形态可能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7年18期 v.2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睡眠-觉醒形成对长期昏迷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申天喜;郭成军;胡刚;方有传;胡愿;郭彪;林丙来;

    目的探讨睡眠-觉醒形成对长期昏迷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1984-08-2016-08住院患者,分析长期昏迷患者睡眠-觉醒形成的时间、周期规律与存活、好转、预后的关系。结果对119例患者对照分析发现,睡眠-觉醒形成的时间越早,生存率越高,约占87.4%。周期规律越接近正常人24h生物钟,存活率越高,约81.5%,病情越稳定。患者进入长期昏迷病程,40~50d形成睡眠-觉醒周期,各组间PVS脑复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S患者形成睡眠-觉醒周期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病情越稳定,脑复苏评分越高。

    2017年18期 v.2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观察

    吴睿;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68眼)视神经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34眼)。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2mL灭菌注射用水肌内注射,1次/d,疗程6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心视野灰度、VEP潜伏期和波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得到好转、中心视野灰度均下降、VEP潜伏期均缩短和波幅均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视力恢复及VEP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2017年18期 v.2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论著 临床诊治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

    徐敏;许玉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各25例,选择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记录观察组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存在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2017年18期 v.2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研究

    李波;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2017年18期 v.2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王杰;毛姗;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伴脑白质疏松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无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进行脑颅MR扫描,根据白质变化分级量表分为Ⅰ度(轻度)亚组20例、Ⅱ度(中度)亚组20例及Ⅲ度(重度)亚组20例,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及微出血史(P<0.05),与受教育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高血脂无明显关系(P>0.05);经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Ⅰ度亚组患者评分(20.5±4.1)与对照组比较(22.5±4.5)无显著差异(t=1.395,P>0.05);Ⅱ度亚组和Ⅲ度亚组分别为16.5±3.5、16.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4.5(P<0.05);经蒙特利尔认知量表明细评分,研究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命名能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有重要联系,可通过脑白质疏松情况对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的早期检查。

    2017年18期 v.2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XRC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岩;付旭东;

    目的分析XRCC1在脑胶质瘤,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07—2016-03经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50例,按病理类型可分级,另取因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出血行正常脑组织切除减压患者标本10例为对照组。依次检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XRCC1的表达情况,比较XRCC1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以及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阳性率和相关性。结果低度恶性组胶质瘤(Ⅰ~Ⅱ级)XRCC1阳性率低于高度恶性组胶质瘤(Ⅲ~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XRCC1表达总阳性率为0%。XRCC1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50例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中XRCC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XRCC1阳性率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级别无相关性。

    2017年18期 v.2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知训练治疗

    张会;王海合;赵迪;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知训练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01—2017-03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而观察组在康复训练时增加认知训练治疗,经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治疗后,评价2组MMSE、AD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MMSE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过程中增加认知训练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病情进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介质的影响

    王小亚;

    目的探究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介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AC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纳维亚脑卒中量表(MES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介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3周后,研究组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比较,治疗2d和8d后,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ACI患者急性期,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减低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7年18期 v.2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丁苯酞联合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付英杰;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MI)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和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2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CRP、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联合氟伐他汀可改善AMI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2017年18期 v.2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琤;李广明;高鹏;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肝性脑病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肝性脑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毒性物质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β-内啡肽、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毒性物质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2017年18期 v.2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减压术中应用激素联合甘露醇对颈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张治国;施龙宝;李志超;王琦;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辅助减压术对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减压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预后效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JOA评分、N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9.21±1.28)分、(12.26±2.06)分、(15.09±2.04)分升高及NDI评分(0.21±0.08)分、(0.16±0.06)分、(0.09±0.04)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辅助减压术对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临床积极作用显著,显著改善患者颈髓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2017年18期 v.2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神经节苷酯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评价

    朱萍;翟冰;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NSE、TNF-α水平及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修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行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分析

    王洁翡;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脑脊液相关指标及预后。方法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行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的30例患儿为研究组,行常规治疗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指标、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体温控制、抽搐控制等所用时间较研究组长,CRP、IL-6、TNF-a、NSE、MBP、S100蛋白水平较研究组高,且后遗症发生率较研究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行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与血清蛋白代谢指标水平,改善疾病症状。

    2017年18期 v.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研究

    史钟慧;张昱;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2015-07—2016-1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药接受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按就诊顺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比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75.93%,P<0.01);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2.59%vs.72.22%,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缓解焦虑及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率。

    2017年18期 v.2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与腕尺管综合征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红;史玫;郭燕燕;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肘管综合征(CuTS)与腕尺管综合征(UT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单侧上肢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uTS或UTS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及尺神经肘部寸移电位检测;尺神经、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肌电图(EMG)检测。结果 35例患者中,CuTS 29例(83%),UTS 4例(11%),正常2例(6%),总异常率94%。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可明确鉴别肘管综合征与腕尺管综合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18期 v.2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刘占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113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疏肝消郁散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及神经功能、抑郁情绪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疏肝消郁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急性面瘫患者神经恢复的影响

    王志峰;李小红;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急性面瘫患者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济源市中医院2015-04-2017-06收治的124例急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及鼓腮漏气患者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仅鼓腮漏气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眼睑闭合露白及鼓腮漏气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人数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2017年18期 v.2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神经根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观察

    王启增;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脊髓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8-2016-07林州市人民医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经体格检查评估对比术前、术后1a2组神经功能(运功功能、感觉功能),采用脊髓伤残分级(Nurick's分级)评价术后2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2组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63%(29例)高于对照组68.75%(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感觉功能障碍6.25%(2例)、运动功能障碍3.13%(1例)均低于对照组28.13%(9例)、25.0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Nurick'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脊髓功能,避免术后相邻节段活动度增加。

    2017年18期 v.2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针刺治疗脑卒中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观察

    吕丽;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并OSAHS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39例)和针刺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疗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AHI和ESS均显著降低(P<0.05),SaO_2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AHI和ESS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SaO_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针刺组治疗效果等级分布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85.00%)与常规组(6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并OSAHS能显著改善症状和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17年18期 v.2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食管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15例原因分析

    刘向阳;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抽取食管癌手术患者129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予以分组,甲组(n=43)行左侧开胸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乙组(n=43)行左侧开胸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丙组(n=43)行右侧开胸联合右侧颈部吻合术治疗,对比3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析食管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甲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2.3%),低于乙组、丙组的6例(14.0%)、8例(18.6%)(均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最主要原因是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肿大转移淋巴结的操作不佳,而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是充分掌握人体喉返神经生理解剖,保证手术操作精细化,以锐性、钝性分离相结合的方式贴近上段食管癌外膜进行解剖,尽可能选择切口单一术式。

    2017年18期 v.2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

    郑欣;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29.6±10.1)mmHg、舒张压(79.2±9.5)mmHg,对照组收缩压(139.6±10.9)mmHg、舒张压(84.9±1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脂TG(1.5±0.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0.4)mmol/L、总胆固醇TC(3.1±0.3)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18期 v.2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论著 护理园地

  • 督导员介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马洪峰;王娟;

    目的探讨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督导员介入护理组(36例),护理前(0周)、干预护理8周对2组患者由同一康复督导员分别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督导员介入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EM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能有效提高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

    2017年18期 v.2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观察

    任莹;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观察组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护理满意度为74.0%,观察组则分别为2.0%和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7年18期 v.2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

    罗爱勤;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伴偏瘫肢体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肌力变化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出院时Ⅳ级和Ⅴ级所占比率45%(18/40)、20%(8/40)均明显较出院时7.5%(3/40)、0高(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和出院肌力测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肌力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2017年18期 v.2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病例报告

  • 碘造影剂脑病1例报告

    倪敏;曹爱霖;王卓;钱皎;

    目的分析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使用不同碘造影剂致不同程度造影剂脑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例PCI术中使用不同碘造影剂致不同程度的造影剂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通过结合患者既往史,评估碘造影剂的使用风险并进行用药前合理预防,减轻患者使用碘造影剂致造影剂脑病的精神症状。结论碘造影剂致造影剂脑病的病因复杂,合理预防及积极治疗能有效保障临床使用碘造影剂的安全性。

    2017年18期 v.2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伴有白癜风的原发进行性冻结步态1例报告

    王天仲;朱旭蓉;狄政莉;董亚茹;

    <正>原发进行性冻结步态(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PPFG)是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病3a内主要表现为步态冻结,随后出现姿势不稳,通常对多巴胺药物无反应~([1])。特征性表现为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短暂性步态受阻。特别是在开步、转身或障碍物回避时,是导致患者跌倒以及病残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国内外无PPFG合并白癜风的报道。本报道通过对1例以

    2017年18期 v.2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综述

  • 脑脊液气体及酸碱代谢评估急危重脑卒中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苏丹丹;关智媛;张燕菊;王钦鹏;王国娟;刘晓晓;郭莉琼;潘政;张红松;梁成;

    最近Hladky SB等的研究发现,脑组织中气体与离子的运输不仅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有关,还与脉络丛有着很大关系,而脉络丛又是产生脑脊液的源泉之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由脑实质与脉络丛等产生的流动于颅脑四个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回流至静脉的无色透明的细胞外液。其不仅给脑组织提供一定的营养与内环境,还缓冲脑与脊髓的压力及运送其代谢产物。急危脑卒中无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都会导致脑组织严重的缺血缺氧、酸碱变化及产生过量的代谢产物,这些指标对于急危脑卒中脑损伤的评估、治疗乃至预后都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和意义。但近些年CSF气体张力、pH值及其代谢产物测定与研究进展有所放缓。本文通过复习及整理相关文献,总结CSF气体张力、pH值及其代谢产物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与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2017年18期 v.2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丁昊鹏;杨文明;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疾病,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AD在早期是可以进行治疗与干预的,因此,AD的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AD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D早期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AD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2017年18期 v.2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流变性变化特点和中药防治的研究

    吴琼;刘剑刚;刘美霞;李浩;刘方;

    目前血管性痴呆(VD)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类型,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血液流变学在医学各个领域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目前已是脑血管病重要指标之一,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并发展而成,血液流变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医药在防治VD方面具有整体施治、辨证调理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红细胞流变性变化特点和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7年18期 v.2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