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基于颅脑CT与MRI多模图像融合的3D打印模型制作及应用研究

    刘宇清;何炳蔚;庄江惠;吕翱;黄绳跃;陈寿;洪文瑶;廖正检;

    目的研究基于颅脑CT与MRI图像融合的3D打印技术,制作颅脑三维虚拟模型及实体模型,探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利用1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颅脑CTA、MRI扫描所得的DICOM数据,CT图像分割重建颅骨、血管、头皮模型,MRI图像分割重建脑组织、肿瘤、脑室系统、头皮模型,以头皮模型为基准进行配准融合,完成复合三维虚拟模型的构建,优化处理后经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模型,并邀请15名神经外科医师对模型进行独立评分。结果制作出高逼真度等比例的颅脑实体模型,问卷调查所有问题的平均分均>4分。结论利用颅脑CT与MRI图像融合及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三维虚拟模型及其实体模型,对神经外科医师的疾病认识与手术应用、医患沟通、临床培训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018年13期 v.21 1393-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7K]

论著 临床诊治

  • 脑损伤后情感损害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

    孙会艳;李强;

    目的初步探讨脑外伤后情感损害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对14例脑外伤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并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脑外伤后情感损害与P3a波幅呈负相关,部分被试出现与P3a潜伏期P3b波幅呈负相关,与P3b潜伏期呈负相关。结论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尤其是P3a波幅,可以作为脑外伤后情感损害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2018年13期 v.21 1401-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脑胶质瘤病理级别中的诊断价值

    李运奇;尹先哲;汤韬;赵智伟;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界定脑胶质瘤病理级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11—2016-09经临床或者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4~70(46±12)岁。病理分级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9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每例手术样本进行CD105-微血管密度(CD105-MVD)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test对不同级别胶质瘤的Ktrans、Ve和CD105-MVD进行差别验证。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Ktrans和Ve与CD105-MVD的相关性。结果 Ktrans、Ve和CD105-MVD在低级神经胶质瘤(LGG)和高级神经胶质瘤(HGG)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P<0.001)。病理分级Ⅱ级的Ktrans、Ve和CD105-MVD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在高级别胶质瘤中Ktrans与CD105-MVD,Ve与CD105-MVD均呈正相关(P<0.001、P<0.001)。结论 DCE-MRI在无创评估部分神经胶质瘤的MVD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普及。

    2018年13期 v.21 1407-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买尔旦·阿不来;董正梁;麦吾兰·托胡提;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的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明确的3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排除115例。其中8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A组,抽样83例未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χ~2=8.149,P=0.004)、头部外伤史(χ~2=6.760,P=0.009)、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合并脑梗死(χ~2=7.000,P=0.008)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童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8.149,P=0.004)、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脊液蛋白>1.5g/L的呼吸衰竭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发病时间、GCS评分、肺部感染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2018年13期 v.21 1413-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前庭阵发症患者高分辨MR和前庭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

    周国庆;姜岐涛;韩峰;孔玉;柏燕燕;朱祖福;

    目的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前庭阵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压迫侧和前庭功能受累侧一致和矛盾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例前庭阵发症患者和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序列技术,分析第Ⅷ脑神经和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诊断前庭阵发症敏感度100%,特异度70%,血管压迫距离脑干0~10mm,20例患者中14例(70%)为小脑前下动脉,2例(10%)为小脑后下动脉,2例(10%)为静脉,2例(10%)为椎动脉。5例(25%)前庭神经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9例(45%)表现神经血管压迫侧同前庭神经功能下降或缺失侧一致,6例(30%)神经血管压迫侧同前庭神经功能下降或缺失侧不一致。结论前庭阵发症患者神经血管压迫侧和前庭功能受累侧存在一致和矛盾,联合详细的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和高分辨MR可进一步明确前庭阵发症受累侧。

    2018年13期 v.21 1419-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Hcy代谢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关系

    李晓东;段世伟;曲坤;白宏英;肖健豪;袁倩;王运良;

    目的评价Hcy代谢相关基因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AHCY)、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CBS)甲基化与脑梗死之间有无相关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AHCY、CBS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关系。结果 (1)病例组AHCY甲基化水平为0.16%(0.07%,0.32%),对照组为0.25%(0.02%,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Z=-1.577)。(2)病例组CBS甲基化水平70.20%(49.19%,94.87%),对照组为104.10%(74.65%,13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71E-10,Z=-6.266)。按性别、年龄进行亚组分析,CBS基因甲基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CY基因甲基化与脑梗死发病不相关,而CBS基因低甲基化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

    2018年13期 v.21 1424-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李雨芹;王思迅;李园园;龙秀英;杨婉;曾倩;

    目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行头CT或MRI检查的171例患者,诊断为脑小血管142例(脑小血管组),排除脑小血管病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血脂等指标,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等指标是否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结果脑小血管病组与对照组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小血管病相关(OR=3.38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及研究其机制,从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脑小血管病。

    2018年13期 v.21 1431-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陈建伟;陈亢实;刘莉;王伟霞;董海军;马洪欣;杨建琪;刘军;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1—2016-12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7.057,P=0.000)、脑转移是否第一次产生(t=2.217,P=0.031)、术后是否放疗(t=3.044,P=0.004)、术后是否化疗(t=3.463,P=0.001)、肿瘤数目(t=4.650,P=0.000)可以对术后生存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颅内是否首发(P=0.027)、术后是否放疗(P=0.000)、术后是否化疗(P=0.000)、肿瘤数(P=0.000);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为(11.28±3.26)个月,其中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67%、50.00%;术后放化疗组生存时间(14.73±4.05)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91%、84.85%,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明显小于术后放化疗组(P<0.05)。结论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颅内是否首发、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联合特罗凯靶向化疗以及肿瘤数,其中,术后实施放疗联合特罗凯靶向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1a内生存率。

    2018年13期 v.21 1435-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 西洛他唑治疗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疗效观察

    王立法;王欣蕾;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3-11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口服西洛他唑片+尼莫地平片并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脑出血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脑出血少,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2018年13期 v.21 1442-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价

    成云芳;戴轶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营养供给为患者家属自制匀浆膳食;观察组于72h内置鼻胃管,使用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或联合安素供给营养,第1天以30mL/h速度输注,用量500mL,第2天以60~80mL/h速度输注,在第1天的基础上增加250~500mL,直至全量。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升ALB及HB水平,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各种并发症。

    2018年13期 v.21 1447-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

    汤建平;蒋盼;杨小艳;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均为贵州航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注射液+常规组治疗组,红花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d,丹参注射液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250mL/d作为对照,均连续使用14d,2组患者在入院后用药前1d和治疗后14d两个时间点抽取患者血清VEGF,同时留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血清40人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浓度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在治疗前和健康人群血清VEG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花组和丹参组血清VEGF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红花组和丹参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能更为有效的促进血清VEGF的表达,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8年13期 v.21 1451-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纳布啡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

    吴树彪;蔡莉娜;董铁立;付红光;

    目的观察盐酸纳布啡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实验组(N组,纳布啡组)和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开脑膜(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SBP、DBP和HR的变化,并分别测定各时间点血清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T1比较,D组SBP在T2时明显升高(P<0.05);2组DBP在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D组HR在T2、T3均明显升高(P<0.05);2组HR在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2组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在T2-T4时均明显升高(P<0.05)。N组在T2~T4时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可以抑制脑膜瘤术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升高,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2018年13期 v.21 1455-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帕金森病幻觉与非运动症状和炎性指标临床分析

    闫俊强;乔靓;程丽妞;吴剑男;张育德;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幻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完成非运动症状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帕金森精神症状调查问卷(Parkinson psychosis questionnaire,PPQ)B类量表评分,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Hcy和CRP。对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PD患者出现幻觉,占30.1%。有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年龄、病程、情绪评分及血清Hcy和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无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而MMSE评分则相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帕金森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 1.03~1.25,P<0.05)和病程(OR=1.26,95%CI 1.18~1.79,P<0.05)。幻觉危险性随着Hcy和CRP的增加而增加,血清Hcy每增加1倍,幻觉的风险增加46%(OR=1.57,95%CI 1.15~2.21,P<0.05),CRP每增加1倍,幻觉危险性增加62%(OR=1.67,95%CI 1.12~2.13,P<0.05)。结论安抚情绪、改善智能状况以及对血清Hcy和CRP进行干预,可能有益于PD患者幻觉的治疗。

    2018年13期 v.21 1460-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穴位注射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赵鹏举;李恩耀;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发育质素(PDI)、粗大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2组治疗前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康复治疗,穴位注射mNGF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瘫效果更佳,促进智力发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

    2018年13期 v.21 1465-1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帕罗西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焦虑障碍临床观察

    张启胜;肖玉琴;

    目的观察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郑州巿第十人民医院2010-03—2016-12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常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帕罗西汀片20mg,1次/d,口服,共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2组治疗前、冶疗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值分别为7.07±3.42、10.13±4.49与13.57±5.26、12.23±5.19,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均值分别为7.83±2.80、11.13±3.7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高,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康复,帕罗西汀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3期 v.21 1470-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血清中炎性因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蔚春生;耿超群;吴干斌;

    目的探讨血清中炎性因子检验结果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直机关第二医院2015-09—2016-04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接受体检的7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比2组受检者临床检验结果的差异,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检验结果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1.51±0.39)mg/L>(1.08±0.18)mg/L]、血浆纤维蛋白(Fg)水平[(3.12±1.16)g/L>(2.57±1.12)g/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2.28±0.58)mmol/L>(1.76±0.42)mmol/L]相对更高(P<0.05),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68.12±16.38)μg/L<(82.91±17.64)μg/L]相对更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15.18±3.91)s<(21.78±5.92)s]、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9.91±2.21)μmol/L<(18.85±4.25)μmol/L]相对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ysC、Fg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T和AT-Ⅲ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炎性因子检验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13期 v.21 1475-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美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李爱美;邢红霞;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法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门峡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采取美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副作用(TE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6.58±1.74)分与TESS评分(2.12±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43±2.86)分、(4.75±1.37)分,且ADL评分为(88.25±7.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54±7.05)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不良反应情况,获得显著疗效。

    2018年13期 v.21 1480-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平衡舒筋手法联合参芪复瘫汤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疗效观察

    王静敏;

    目的观察中风后手痉挛患者应用平衡舒筋手法联合参芪复瘫汤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6-01—2017-06收治的113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7例在给予参芪复瘫汤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2.14%,P<0.05;观察组改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芪复瘫汤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中风后手痉挛患者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2018年13期 v.21 148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论著 护理园地

  •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远期影响

    徐静;王晓辉;胡亚平;

    目的探究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2013-01—2015-06确诊为听神经瘤Ⅳ期18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彻底手术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生理监测护理;使用House-Brackman(HB)评分系统进行面神经的功能评价,其中HBⅠ/Ⅱ级患者归为面神经功能良好组,Ⅲ~Ⅳ级归为功能不佳组,随访时间为1a。结果术后1a随访显示,面神经功能良好者8例,而功能预后不佳患者10例;预后较差与预后良好相比,延迟时间显著增加(P=0.041),并且近端的振幅显著降低(P=0.038),近端与远端的振幅比率偏低(P=0.039);振幅比评估预后较差的截止值为0.45、0.21,其灵敏度为72%、45%,特异性为81%、100%。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较差的预测因子包括较低的近端振幅及近远端的振幅比,对于体积较大的Ⅳ期肿瘤特异性更强;术中高效、规范的护理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准确、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018年13期 v.21 148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综述

  • 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调控的研究进展

    袁佳欣;管丽娜;王梅慧;孙忠文;任超;王晓彤;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虽然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AD的治疗,但疗效有限。干细胞成为治疗AD的新方法,其中人类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eSCs)成功解决了伦理问题,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而Hme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受多种因子调控。本文就HmeSCs治疗AD调控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干细胞治疗AD提供参考。

    2018年13期 v.21 1494-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研究进展

    李娇;商秀丽;

    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antibody,AQP4-IgG)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是由LENNON等[1]于2005年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AQP4抗体对NMO诊断的高度特异性,也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疾病,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这一概念。但并非所有的NMOSD患者都合并AQP4抗体,并且该抗体也可能参与了其他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发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及Balo同心圆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本文围绕AQP4抗体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以及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以综述。

    2018年13期 v.21 1499-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病例报告

  • 心脏黏液瘤合并颅内多发夹层动脉瘤 动静脉瘘1例报道

    都晓帆;张爱元;张爱娟;

    目的通过对1例因"脑梗死"入院,检查发现为心脏黏液瘤并颅内多发夹层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报道,探讨心脏黏液瘤及其合并症的发病机制和处理措施。方法患者入院后行心脏黏液瘤切除,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未做处理,出院后随诊50个月,无明显不适。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不少文献是关于心房黏液瘤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尚未查及关于合并动静脉瘘的报道。结果心脏黏液瘤是心脏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合并多发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栓子种植学说及其引起的局部炎症。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原发灶,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随访观察,尚无合并放化疗的推荐意见。结论心脏黏液瘤因为易脱落,造成转移、种植而危害极大,虽其发病率较低,但仍需高度关注。

    2018年13期 v.21 1505-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