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自噬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运转;吕爱红;王军杰;辛凯;赵曼;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后自噬现象的发生,探讨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n=108),随机分为3组各36只:(1)假手术组;(2)对照组;(3)三-甲基腺嘌呤(3-MA)组,然后根据再灌注时间(6 h、12 h和24 h)将各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各12只。根据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脑组织含水量、透射电子显微镜几方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无症状,TTC染色未见梗死灶,脑组织含水量最少,电镜下海马神经细胞细胞器正常,无自噬现象。对照组症状较3-MA组减轻(P<0.05),梗死灶占比较3-MA组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较3-MA组减少(P<0.05),细胞器破坏较3-MA组减轻,自噬溶酶体较3-MA组增多。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致神经细胞损伤,细胞出现自噬现象,表现为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缺血侧脑组织见梗死灶,梗死灶内海马神经细胞受损,细胞内自噬溶酶体显著增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细胞自噬可致神经元损伤加重,自噬的激活可能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2020年24期 v.23 2117-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七氟醚麻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苗亚飞;杨木强;司马靓杰;闫俊强;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海马S100β和颗粒蛋白前体(PGR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七氟醚后处理组(SEVO),每组10只。CIRI组和SEVO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大鼠仅切开不做线栓处理,SEVO组大鼠于再灌注后给予3%七氟醚和氧气混合吸入30 min,氧流量1 L/min,Sham组及CIRI组则单纯给予相同流量的氧气吸入。24 h后使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S100β及PGRN的表达改变。结果 CIRI组及SEVO组mNS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01),同时SEVO组mNSS评分相对于CIRI组明显下降(P<0.001);TTC结果显示SEVO组大鼠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1);水迷宫试验显示SEVO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Western结果显示SEVO组大鼠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PGRN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明显改善CIR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与脑梗死程度,七氟醚可能通过降低S100β及调高PGRN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0年24期 v.23 2123-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丙戊酸钠干预对癫痫鼠模型海马区B1及B2受体表达的影响

    刘方;张敏;刘恒方;刘田田;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鼠模型海马区B1及B2激肽受体(KB2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5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法制作癫痫模型,癫痫模型干预组15只,分为急性期丙戊酸钠干预组(12 h,Ⅰ组)、静止期丙戊酸钠干预组(5 d,Ⅱ组)、慢性期丙戊酸钠干预组(60 d,Ⅲ组),每组5只;癫痫模型无干预组15只,分为急性期无干预组(12 h,Ⅰa组),静止期无干预组(5 d,Ⅱa组),慢性期无干预组(60 d,Ⅲa组),每组5只;设置空白对照组5只(Ⅳ组)。丙戊酸钠均经鼻饲管给药,在干预后的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海马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海马区的KB1R及KB2R的表达变化,并相互进行比较。结果给予丙戊酸钠干预后,Ⅰ组与Ⅰa组比较,Ⅰ组KB1R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KB2R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Ⅱa组比较,Ⅱ组KB1R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与Ⅲa组比较,Ⅲ组KB2R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癫痫模型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Ⅰa组及Ⅱa组KB1R及KB2R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a组KB2R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KB1R在癫痫形成过程中对脑组织可能具有兴奋性细胞毒作用,KB2R可能对海马组织有保护作用,丙戊酸钠抗癫痫的干预实验也支持这个观点。

    2020年24期 v.23 2130-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论著 临床诊治

  • 25-羟基维生素D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李洪涛;李俊;

    目的研究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1例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30例,比较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脑出血常见危险因素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TG、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44.81±20.55 nmol/L对51.39±20.36 nmol/L,F=0.008,P=0.013)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脑出血的相关性(β=0.706,OR=2.026,95%CI(0.984~4.175))。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脑出血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脑出血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能是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饮酒等之外脑出血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24期 v.23 2134-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郭堂军;施恒亮;张桐;解哨;

    目的分析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01—2019-12入院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3例,对其中继发脑积水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继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主要有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出血部位、出血次数、术中引流方式等。38例患者通过分别实施脑室钻孔外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治疗,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痊愈良好20例,轻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夹闭术中适当地引流、及时地清除积血、术后持续的脑脊液引流有利于降低术后继发脑积水的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

    2020年24期 v.23 2140-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压及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郑叶祥;石智锋;马恒章;林细容;李冠夏;郑志雄;陈茂玉;

    目的探讨血压及血压变异与斑块内新生血管(NV)的关系。方法入组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及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分为斑块内无NV组(N-NV组)和斑块内NV组。连续监测每日血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BP-CV),规范化表格收集人口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1)入组患者84例,平均年龄64.3岁,斑块内NV检出率70.2%;(2)NV组与N-NV组性别、SBPmean、DBPmean及DBPcv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所有变量后,SBPmean、DBPmean及DBPcv与斑块NV风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比分别为:OR=1.104,95%CI(1.036,1.175);OR=1.285,95%CI(1.115,1.481)和OR=1.261,95%CI(1.018,1.561)。结论血压及血压变异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均相关,提示不稳定斑块防治应重视血压及血压变异控制。

    2020年24期 v.23 2146-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临床观察

    李天豪;张鹏;孙红卫;闫东明;郭社卫;赵培超;刘学友;王蒙蒙;罗玉茹;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03―2019-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的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3个月,19例有症状的患者术后均改善。影像学检查囊肿消失3例,缩小19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88%。术后无死亡,3例出现无症状性硬膜下积液,对症治疗后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侧裂区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0年24期 v.23 2152-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高血压脑出血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患者血清NSE Cys-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吕国伟;姜羽;辛孟杰;张文进;张辉;朱旭强;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胱抑素C(Cys-C)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9-0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均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4~5分患者49例为预后良好组,1~3分患者29例为预后不良组,分析术后NSE及Cys-C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血清NSE、Cys-C水平均下降,且预后良好组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以术后血清NSE、Cys-C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时,两项指标联合的AUC最大为0.836,高于单一的NSE、Cys-C的0.788、0.73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入院时GCS评分、NSE、Cys-C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出血量≥50 mL、出血破入脑室、入院时GCS评分≤6分、NSE≥10.827μg/mL、Cys-C≥1.545 mg/L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后HICH患者NSE、Cys-C水平均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脑出血量≥50 mL、出血破入脑室、入院时GCS评分≤6分、术后NSE≥10.827μg/mL、Cys-C≥1.545 mg/L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监测患者NSE、Cys-C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24期 v.23 2157-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清NSE MBP RDW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饶克成;郭京立;王明国;蔡春雨;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收治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200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1 a随访,依据颅脑肿瘤患者随访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42例与预后不良组(GOS<3分)158例,对2组临床资料和血清NSE、MBP及RDW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术前行为状态量表(KPS)、术后放化疗、颅外转移、血清NSE、血清MBP、RDW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放化疗、颅外转移、血清NSE水平≥10μg/L、血清MBP水平≥8μg/L和RDW水平≥15%是颅脑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清NSE、MBP及RDW水平联合预测颅脑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明显高于三者单独预测时的AUC值(P<0.05),且NSE、MBP、RDW单独预测颅脑肿瘤预后不良时的截断值分别为12.206μg/L、18.439μg/L和15.588%。结论颅脑肿瘤患者的血清NSE、MBP及RDW水平可作为其预后的可靠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颅脑肿瘤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2020年24期 v.23 2164-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对老年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翟明明;闫俊强;李艺果;杨辉丽;徐锦锦;

    目的探讨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对老年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09—2016-09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438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收集患者发病第1天、第15天时的NIHSS评分并计算脑梗死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根据病程第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分为良好临床预后组及非良好临床预后组,对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与病程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良好临床预后组相比,良好临床预后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全前循环脑梗死比率更低(P<0.05),良好临床预后组腔隙性脑梗死比率和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均更大(P<0.05),良好临床预后组发病第1天NIHSS评分更小(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与脑梗死3个月预后密切相关(OR=16.989,95%CI:1.102~261.96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作为3个月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度90.4%,特异度90.3%),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预测临界值为36.50%。结论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病程第15天NIHSS评分下降率可有效用于对老年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

    2020年24期 v.23 2170-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朱萍;李德亮;张伟业;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患儿自出生当日起予以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于第3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400 IU/kg,每周3次,连续4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分别对2组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测试,观察患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分别为32.4±1.32、36.3±1.47、37.7±1.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1.56、34.8±2.14、36.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3.483、2.933,P<0.01)。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DI分别为76%、36%;PDI分别为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86,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为神经测定及智能发育测试评分,具有神经保护和恢复作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的远期预后。

    2020年24期 v.23 2176-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孙秋芳;张芬;刘亚楠;蔡琛;车文生;张智芳;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手功能、步行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手指各项功能评分及FMA评分均增加,腕屈肌MAS评分及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均减小,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评分及步幅、步速、步频均增加,研究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SS-QOL评分均增加,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还有助于患者步行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2020年24期 v.23 2181-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何亚丽;张相成;刘宏;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1-2019-1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基础治疗后2周,n=80)和晚期介入康复治疗组(基础治疗后4周,n=80),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幅度、上肢、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康复治疗组(P<0.05)。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康复治疗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偏瘫病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较晚期介入康复治疗好。

    2020年24期 v.23 2187-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不同透析方式对颅脑外伤合并ARF患者预后的影响

    贾建成;孙东辉;夏冬雪;王彦彬;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合并ARF患者97例,按透析方式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组(IHD组,n=41)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组(CRRT组,n=56),比较2组透析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电解质(血钾、血钠、血氯)水平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脑脊液压力及血浆渗透压变化;检测透析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瘦素(Leptin)、体重指数(BMI)变化;统计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 a存活率。结果透析2周后CRRT组BUN、Scr、血钾低于IHD组,血钠、血氯高于IHD组(P<0.05),IL-1、IL-6、TNF-α、hs-CRP低于IHD组(P<0.05);CRRT组透析前后脑脊液压力及血浆渗透压差值低于IHD组(P<0.05);CRRT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IHD组,1 a存活率高于IHD组(P<0.05)。结论 CRRT透析治疗颅脑外伤合并ARF整体价值优于IHD,可减少患者脑血流波动,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存活率。

    2020年24期 v.23 2192-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1014例住院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郑书芳;张赛赛;刘高红;许梦雅;

    目的分析以头晕为主诉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以期为临床头晕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2018-01—12在新密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所有以头晕为主诉符合入组标准的1 0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体征、发病特点,结合影像学、听力学、超声、前庭功能检测、精神心理测试等辅助检查,总结引起头晕的病因。结果 1 014例头晕患者病因分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01例(29.68%),前庭性偏头痛185例(18.24%),精神疾患相关性眩晕166例(16.37%),后循环缺血114例(11.24%),梅尼埃病77例(7.59%),前庭神经炎46例(4.54%),其他28例(2.76%),原因不明97例(9.56%)。结论头晕最常见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精神相关的眩晕多为慢性头晕患者,临床上应重视对慢性头晕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对患者基础疾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

    2020年24期 v.23 2199-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论著 护理园地

  • 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高欢欢;郭园丽;董小方;吕培华;杨彩侠;马珂珂;王爱霞;刘延锦;

    目的探讨即将出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质量指导量表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3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7.25±20.69)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为(142.56±31.38)分。两者呈正相关(r=0.549)。结论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以及出院指导质量水平,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降低其再入院率。

    2020年24期 v.23 2204-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