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晓杰;徐浩文;权涛;郭新宾;袁永杰;刘朝;王子博;管生;
目的初步探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前期试验,共纳入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完成Repath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描述性分析Repath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6个月动脉瘤闭塞率。结果 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个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共植入11枚Repath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除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外无器械及责任血管相关不良事件,9例患者完成6个月影像学随访,动脉瘤闭塞率75%(9/12动脉瘤)。结论血流导向装置Repath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仍需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2021年01期 v.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汪峰;杨楠;彭慧渊;刘树学;曹明明;蔡娴珊;李建婷;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认知障碍特点及与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10—2019-12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MMSE评分进行分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采集各组人口学信息及血管病危险因素,磁共振检查评价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评分,利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水平。结果 CSVD无认知障碍组118例,认知障碍组154例,2组受教育年限、既往卒中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oCA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障碍组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注意、计算方面,评分明显下降(P<0.05)。以总负荷评分对CSVD患者进行分类,总负荷评分1~2分主要分布于无认知障碍(97.46%)和轻中度认知障碍(76.11%)患者,3~4分则主要分布于重度认知障碍(87.8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MoCA认知域评价,在总负荷评分≥1分出现视空间及执行、注意下降,当评分≥3分时认知域受累增多,评分明显降低,出现视空间与执行、记忆、语言、注意力、抽象、计算等多个认知域损害(P<0.05)。结论 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受累为特点,随影像学负荷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受损加重。
2021年01期 v.24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胡维维;彭巧玲;孙芳;何月;严斌;周国庆;
目的探讨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 MPS)对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老年神经科住院患者,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估及认知功能评估并作为基线,随访3 a,每年对患者进行UPDRSⅢ、认知功能评估且数据完整。纳入97例MPS患者及97例非MPS患者。采取巢式病例对照分析MPS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基线时MPS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MPS组,词语学习、延迟回忆、动物流畅、符号数字转换评分MPS组显著低于非MPS组;相关性分析显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r=0.178,P=0.014)、词语学习(r=0.188,P=0.009)、延迟回忆(r=0.196,P=0.007)、动物流畅(r=0.177,P=0.015)、符号数字转换(r=0.337,P=0.000)与MPS显著相关。随访3 a后MPS组认知功能较非MPS组显著减退(P<0.05)。结论 MPS可加速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早期识别及预防可延缓疾病的发生、进展。
2021年01期 v.2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潘裕烽;徐叶;梁学军;邱建国;赵庆顺;罗东;
目的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未给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8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利用R软件构建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年龄(OR=4.084,95%CI:1.583~8.746)、高血压(OR=6.056,95%CI:2.065~17.762)、房颤(OR=3.347,95%CI:1.239~9.041)、NIHSS评分(OR=2.754,95%CI:1.226~6.187)、低密度脂蛋白(OR=2.659,95%CI:1.040~6.799)、大面积脑梗死(OR=5.652,95%CI:1.622~19.698)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精确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基本相同,C-index为0.850(95%CI:0.832~0.878),表明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年龄、高血压、房颤、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大面积脑梗死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对于提高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21年01期 v.2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 徐雪儿;周玥;周琼;吴宇飞;
目的探讨一氧化二氮(N_2O)滥用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N_2O滥用导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极肌电图检查、F波、H波)特点。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上、下肢近端所检运动纤维及上、下肢远端所检运动纤维异常率分别为0、40%、37.5%、90%,异常运动纤维远端潜伏期(MLAT)分别延长0、36.1%、17.8%、37.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下降0、88.6%、31.4%、64.5%;上、下肢远端运动纤维运动传导速度测定(MCV)分别延长10.4%、16.4%;上、下肢远端感觉纤维异常率分别为7.5%、80%;上、下肢异常感觉纤维波幅分别下降7.5%、79.4%,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分别延长0、8.6%;上、下肢F波异常率分别为0、50%;双下肢H波异常率100%;双上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30%,双下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90%(P<0.05)。结论 N2O滥用致周围神经损害可同时累及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以轴索损害为主,下肢受累为著,远端受累较近端受累为重,具有长度依赖性及对称性。针极肌电图可早期出现中-多量失神经电位,大力收缩募集减少,伴或不伴运动单位时限增宽。神经电图提示F波出现率减少或H波波幅降低,伴或不伴潜伏期延长。
2021年01期 v.2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孙勇;步星耀;王新军;王瑞星;
目的观察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1例松果体区占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头颅MRA和MRV,选用Poppen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和磁共振MRI示,16例患者肿瘤全切,4例患者肿瘤次全切,1例患者部分切除。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诊疗是结合影像学、放化疗以及手术切除在内的综合治疗,显微手术切除是松果体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2021年01期 v.2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黄乾亮;黎涛;胡坤;
目的观察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不同时期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住院时间、ICU时间、病死率、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OS分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2021年01期 v.2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王育胜;陈泽鑫;洪映标;蔡洁波;彭晖;蔡跃豪;
目的比较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2—2020-06揭阳市人民医院6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其中2019-02—2019-10行夹闭术患者31例为夹闭术组,2019-11—2020-06行栓塞术患者31例为栓塞术组。比较2组手术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1 a,比较2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栓塞术组手术和住院时间小于夹闭术组,栓塞术组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高于夹闭术组(P<0.05)。栓塞术组预后良好93.55%,预后差3.23%,死亡3.23%;夹闭术组预后良好90.32%,预后差6.45%,死亡3.23%。夹闭术组和栓塞术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组脑梗死发生率6.4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5.48%,脑积水发生率32.26%,总发生率70.97%;夹闭术组脑梗死发生率3.23%,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1.34%,脑积水发生率19.35%,总发生率64.52%;夹闭术组和栓塞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闭术和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短期疗效相当,但栓塞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对脑组织损伤较小,治疗费用较高。根据有无禁忌证、对开颅手术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1年01期 v.2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张营丽;周艳华;李卓;王瑾;唐伟;王威;
目的探讨生酮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AD)非药物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选择2018-01—2019-01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上辅助生酮食物治疗。测定干预前后血清中神经损伤指标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与生酮食物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对氧磷酶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血清Aβ_(1-42)、Tau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ON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酮饮食治疗后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食物能够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神经损伤,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2021年01期 v.2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王金枝;付新爱;赵建华;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菏泽市立医院2017-03—2019-01收治的78例TBI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9例予以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39例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同时分别从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各抽取16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实施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患者的神经作用机制。结果 2组治疗前MoCA量表评分和MMSE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t=0.130、0.252,P>0.05),治疗后研究组MoCA量表评分(22.64±3.18)分及MMSE量表评分(23.12±2.11)分与对照组(19.42±3.57)分和(20.19±4.41)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06、3.743,P<0.05);2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左侧和右侧内囊前肢、左前侧和右前侧放射冠以及左侧上纵束在内的8个脑白质区域内的FA值存在显著差异(t=4.810、4.416、4.099、4.674、4.217、5.521、6.018、5.152,P<0.05);但在左侧外囊和外侧外囊两个脑白质区域内的FA值无明显区别(t=0.291、0.245,P>0.05),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的FA值与MoCA量表和MMSE量表评分相关性并不明显,研究组胼胝体、双侧内囊前肢和左侧上纵束的FA值与MoCA量表和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双侧放射冠的FA值虽然与两个量表评分之间存在微弱的相关性,但两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早期高压氧治疗,可通过对大脑胼胝体、双侧内囊前肢和左侧上纵束等脑白质区结构和功能的调节,改善TBI患者的认知功能。
2021年01期 v.2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吴海燕;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2019-12商丘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WB法检测血浆GSK-3β表达,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PTX3表达,检测脑循环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外周阻力。结果观察组外周血GSK-3β表达、PTX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外周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21分患者外周血GSK-3β表达、PTX3明显高于NIHSS评分<5分和5~20分患者(P<0.05);GSK-3β表达、PTX3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92和0.444,P<0.05);GSK-3β表达、PTX3与脑循环外周阻力呈正相关(r=0.466和0.45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SK-3β、PTX3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受损、脑循环外周阻力呈正相关。
2021年01期 v.2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 张海军;张向东;张建刚;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3—2020-02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VCI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吡拉西坦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生化指标[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MMSE评分、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ADL评分、Hcy、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CI能够改善患者ET、NO水平,减轻脑损伤。
2021年01期 v.2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