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抗NMDAR脑炎血清抗NMDAR抗体阴性患者临床分析

    方雅娣;余列;刘希;张丽敏;籍炀飞;马兴荣;李俊敏;王梦涵;石珂;卢宏;

    目的探讨血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阴性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及其预后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9—2019-12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60例患者,根据其血清中抗NMDAR抗体的情况分为血清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2组临床表现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血清抗NMDAR抗体阴性患者16例(26.6%),血清抗NMDAR抗体阴性组发病年龄高于阳性组(P<0.05)。血清抗体阴性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及意识水平下降)发生率[分别为9/16(56.2%)vs 41/44(93.2%),P<0.05和4/16(25.0%)vs 26/44(59.1%),P<0.05]、入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1,3)vs 3(2,4),P<0.05]及住院时长[20.5(10.0,30.8)d vs 35.5(21.3,49.3)d,P<0.05]均低于阳性组。血清抗体阴性组单用一种一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多于阳性组[7/16(43.8%)vs 7/44(1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5(20.0%)vs12/38(31.6%),P>0.05和13/15(86.7%)vs 35/38(92.1%),P>0.05]。结论抗NMDAR脑炎血清抗NMDAR抗体阴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精神行为异常及意识水平下降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症状更轻,通过积极的免疫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预后。

    2021年04期 v.24 27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磁共振多扫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

    万文;马鹏程;周瑞;王晋;邬刚;彭桂兰;马立柔;

    目的总结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病变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2018-08—2020-06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3例,所有患者行MRI常规序列检查、DWI、MRA、3D-ASL检查,测量颅内患侧脑实质CBF值,与对侧相应镜像区域CBF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常规MRI扫描及DWI未见异常,MRA示颅内动脉闭塞者11例,狭窄者25例,7例患者MRA图像无阳性发现,脑灌注减低者30例,与自身对侧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MRA多扫描技术联合能够提高TIA的诊断,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21年04期 v.24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6K]
  • 急性脑梗死后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变化及与IL-8 TNF-α Bcl-2的相关性

    张鲲;陈文娜;白永杰;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变化及与IL-8、TNF-α、Bcl-2关系。方法选择2017-07—2019-07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组(n=57)与未合并组(n=69),比较2组血清IL-8、TNF-α、Bcl-2水平及肺部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合并组革兰阴性菌(68.42%)、革兰阳性菌(45.61%)、真菌检出率(17.54%)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分别为2.90%、1.45%、1.45%);合并组IL-8(61.2±0.43)μg/L、TNF-α(4.19±0.58)μg/L,显著高于未合并组的(0.51±0.11)μg/L、(2.48±0.30)μg/L;Bcl-2(0.77±0.17)μg/L,显著低于未合并组的(1.52±0.35)μg/L;合并组肺部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与IL-8、TNF-α、Bcl-2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肺炎患者肺部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随着血清IL-8、TNF-α水平上升及Bcl-2水平下降而增加,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24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ApoE基因多态性和血清亲环素A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海港;梁亚丽;齐连生;徐炳欣;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和血清亲环素A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7—2018-08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分为2组,认知评分<26分的88例患者为认知障碍组,认知评分≥26分的48例患者为非认知障碍组。观察2组患者的基因分布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认知障碍组的3/4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占比分别为25%、21.59%,相比非认知障碍组的8.33%、8.3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的3/3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占比分别为48.86%、67.61%则相比非认知障碍组的77.08%、85.4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高血脂率、血清亲环素A>180占比分别为71.59%、80.68%,相比非认知障碍组的47.92%、31.25%明显增加(P<0.05)。血清亲环素A浓度上升和携带ε4等位基因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OR=2.942/3.522,P=0.009/0.019)。结论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上升和ε4等位基因携带促进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对于病情进展也具有促进作用,二者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前期应注重对血清亲环素A和ε4等位基因的检测,能够为早期诊断提供部分依据。

    2021年04期 v.24 29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脂肪因子CTRP1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辛雅萍;祝艺涵;李天天;张琦;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CTRP1与脂肪三酰甘油脂酶(ATGL)、内皮脂肪酶(EL)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12—2020-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合并脑梗死患者36例及健康体检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1、ATGL、EL和Lp-PLA2水平,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CTRP1及相关脂代谢酶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TC和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C:P<0.01和TG:P=0.047),而H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7),合并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P<0.01)。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TRP1水平较高,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依次下降(P<0.01)。合并脑梗死组ATGL水平较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与糖尿病组比较,P=0.007;与对照组比较,P=0.005)。合并脑梗死组EL和Lp-PLA2水平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显著升高(EL:与糖尿病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Lp-PLA2:与糖尿病组比较,P=0.018;与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CTRP1与EL和Lp-PLA2均呈正相关(EL:r=0.64,P<0.01;Lp-PLA2;r=0.37,P=0.026)。结论脂肪因子CTRP1可能通过刺激调节脂代谢酶EL和Lp-PLA2的水平,诱发/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可作为评估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2021年04期 v.24 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

    李双;李中岩;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最初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阜新市中心医院2018-08—2019-08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例,对13例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磁共振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以糖尿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病为主,大部分患者存在吸烟或饮酒的不良嗜好,仅1例患者无任何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典型旋转性眩晕患者占69%,非旋转性眩晕(头晕)占31%,伴随症状中以呕吐和走路不稳更为常见,还有部分患者会有出汗、头痛及排便等情况;13例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DWI均出现责任病灶,其中小脑梗死8例,其余均为脑干梗死;13例患者均给予双重抗血小板、强化降脂及改善脑供血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3例患者病情逐渐进展,预后不佳,其中死亡1例。结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最初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容易误诊,早期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2021年04期 v.24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 中老年人血脂水平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章守业;丁鸭锁;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中老年人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其对偏头痛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例偏头痛患者为实验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标准酶促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中的TC、TG、LDL-C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偏头痛组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水平与中老年人偏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偏头痛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TG不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还对偏头痛诊断、预防有参考意义。

    2021年04期 v.24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 阿司匹林抵抗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王倩;郑春玲;张艳华;黄刚;朱磊;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9-01—08收治的2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有无复发分为LAA未复发组(158例)和LAA复发组(42例)。所有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药物基因检测,PEAR1(G>A)基因型,检测结果示GG野生型对阿司匹林应答较好,AG突变杂合型应答不佳。对患者进行为期1 a的随访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Spearman分析LAA复发与AR的相关性。结果 LAA复发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比例、AR比例、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比例及TC、Hcy水平显著高于LAA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内42例LAA复发患者中AR组26例(61.90%),显著多于AS组的16例(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LAA未复发患者中AR组25例(15.82%),显著少于AS组的133例(8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TC、Hcy均为LA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TC、Hcy与LAA复发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糖脂代谢、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等各项因素均能增加LAA患者复发风险。

    2021年04期 v.24 31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替加环素联合药物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观察

    贾建成;孙东辉;夏冬雪;王彦彬;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TGC)联合药物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20-0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P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TGC-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组(TGC-CPZ/SB组)和TGC-异帕米星(ISM)组(TGC-ISM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治疗10 d炎性指标、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0 d后TGC-CPZ/SB组和TGC-ISM组白细胞数(14.33±2.16 vs 12.59±3.10)、C反应蛋白(75.85±16.27 vs63.16±15.33)、脂多糖(15.58±4.23 vs 12.11±2.34)、降钙素原(2.26±0.77 vs 1.43±0.57)、白细胞介素-6(39.84±5.25 vs 31.42±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0 d后TGC-ISM组APACHEⅡ评分(11.57±3.28)分,显著低于TGC-CPZ/SB组的(13.66±4.25)分(P<0.05);TGC-ISM组细菌清除率(74.07%)显著高于TGC-CPZ/SB组(55.56%)(P<0.05);2组恶心呕吐、听力减退、头痛、关节痛、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C-ISM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TGC-CPZ/SB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C联合ISM方案治疗P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良好,抑炎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2021年04期 v.24 32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视频脑电图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脑功能评价

    臧玉萍;孙雅静;苏军;嵇朋;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7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结果。结果 94例中,<1岁40例(42.5%),死亡9例(22.5%);1~3岁14例(14.9%),死亡4例(21.1%);>3~6岁21例(22.3%),死亡4例(19.0%);>6岁19例(20.2%),死亡5例(26.3%)。<1岁者SE发病率最高,但各年龄段病死率差异不显著。94例中CSE组65例,死亡17例,NCSE组29例,死亡9例。CSE组和NCSE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VEEG结果: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慢波和(或)局灶性慢波88例,交替图形3例,低电压2例,周期性放电1例;间歇期有癫痫样放电39例。结论 VEEG监测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SE患儿的脑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4期 v.24 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5K]
  • 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吕保来;纪媛媛;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2021年04期 v.24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论著 护理园地

  • 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宣教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王丽军;王萧逸;白永杰;郭晓凯;富奇志;宋润珞;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干预中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宣教模式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宣教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测评结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测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优良率为9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宣教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增强患者满意度。

    2021年04期 v.24 340-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王海燕;张媛媛;杨巧芳;杨丽红;

    目的总结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纳入8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结果 8例患儿中2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而死亡,其他患儿给予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出院。结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并采取针对性对症治疗,综合采用多种护理方法与措施,具有促进患儿康复的作用。

    2021年04期 v.24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

    王丽萍;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况,分析创伤后成长水平与PTS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63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接受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调查2组一般资料并评估患者术后PTSD评分,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PTSD与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的关系。结果 63例颅脑损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创伤后成长低水平患者43例(68.25%)。不同创伤后成长水平的颅脑损伤患者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家庭月收入、发病原因、疾病类型、居住环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患者受教育年限(<12 a)、PTSD评分高于高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与PTSD间呈负相关(r<0,P<0.05)。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在校正各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后,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12 a)、PTSD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应激水平偏低,可能与PTSD有关,未来可考虑通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评估患者是否伴有PTSD指导干预,可能对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有积极意义。

    2021年04期 v.24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综述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郭海星;李海春;李艳新;迁荣军;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颌面部损伤后造成单侧或双侧视力受损的罕见临床并发症。对TON迄今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治疗方案,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治疗时间窗仍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伤后立即丧失视力及伤后约1个月的未手术患者为手术禁忌。越来越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治疗方案仍存在严重分歧。现对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视神经解剖、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有助于临床进一步工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021年04期 v.24 35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脑小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耿晔;吕建萌;雷琦;杨谦;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的挑战愈演愈烈。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增龄性脑微血管病变,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90岁人群中患病率由5%升至几乎100%,是导致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血管因素,并与步态障碍和情绪障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约50%的痴呆症及25%的卒中与CSVD相关,且近年来CSV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多样化,关注CSVD、保护大脑健康成为重中之重。但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CSVD的最关键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内皮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BBB)渗漏。本文回顾了CSVD病理学相关文献,并按照CSVD的影像学标志物类型对其病理特征进行综述,其中特别强调了内皮功能障碍在初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帮助确定干预的潜在目标,提高小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预测。

    2021年04期 v.24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