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杨倩;邓明珠;

    目的 探讨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组和实验组各56例。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溶栓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Hcy和FIB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溶栓组(78.57%,P<0.05)。实验组治疗1 d、14 d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纳亚量表(MESSS)评分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Hcy和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低于溶栓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液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积以及血栓形成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Hcy、FIB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2022年01期 v.2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相关性

    杨诗怡;吴静;焦淑洁;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治疗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一线免疫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免疫治疗前CD8~+T细胞(r=0.779,P<0.001)和IL-10(r=0.480,P=0.044)与m RS评分呈正相关,CD4~+/CD8~+T细胞比值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63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免疫治疗后CD8~+T细胞(P=0.001)、IL-6(P=0.015)和IL-8(P=0.01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CD4~+/CD8~+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可用来评估自身免疫脑炎的疗效,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治疗的给药剂量和给药周期。另外,未发现炎症因子与自身免疫性脑炎之间存在相关性。

    2022年01期 v.2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秦亚辉;陈忱;谭蕾蕾;李鹏辉;贾燕;张亚坤;黄月;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1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发病特点、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等。结果 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发病年龄(60.1±10.2)岁,其中发病年龄<60岁者占50%(8/16),50%的患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16例患者磁共振FLAIR均提示高信号,18F-FDG-PET/CT均提示病变部位明显代谢增高,14例MRS提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结论 PCNSL因受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活检,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的患者应作为PCNSL早期诊断的警示征。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对疑诊为PCNSL的患者应关注其血清LDH数值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减少延迟诊断的发生,以提高生存率。

    2022年01期 v.2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获益的相关性

    叶薪;刘时华;钟平;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后近期获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1—2021-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154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按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近期获益组(≥18%)及近期未获益组(<18%或NIHSS评分增加)。监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计算2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hSSD、24hDSD、dSSD、d DSD、n SSD和nDSD反映BPV,比较2组间各指标。结果 近期未获益组患者24hSBP[(145.47±4.75)mmHg vs(143.89±3.85)mmHg]、dSBP[(146.80±6.42)mmHg vs(141.42±3.35)mmHg]、24hSSD[(14.80±1.74)mmHg vs(13.68±1.62)mmHg]、dSSD[(17.89±2.91)mmHg vs(13.89±1.90)mmHg]、nSSD[(8.87±1.70)mmHg vs(8.21±1.54)mmHg]均显著高于近期获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 SBP、dSSD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近期获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PV可能是影响IVT患者近期获益的重要因素,且BPV越大,预后可能越差。

    2022年01期 v.25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血管新生因子bFGF和miR-210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刘美玉;郭霞;吴丽娥;武俊平;贾璐;张佳;雍雯;于文龙;白茹玉;禹延雪;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微小RNA-210(miR-210)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12—2021-06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35例行MRI-SWI检查的非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按照CMBs的影像诊断标准分为CMBs组176例和非CMBs组159例。记录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静脉血bFGF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0相对表达量,分析两种因子与CMBs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2组血管新生因子比较,CMBs组bFGF(59.27 vs 43.52)、miR-210(3.22 vs 1.00)水平均高于非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影响后,bFGF(OR=1.313,95%CI:1.208~1.427)和miR-210(OR=2.110,95%CI:1.555~2.862)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bFGF、miR-210预测CMBs的AUC分别为0.937(0.910,0.965)、0.873(0.833,0.913),对CMBs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bFGF、miR-210与CMBs相关,bFGF、miR-210水平升高将增加CMBs发生风险。

    2022年01期 v.2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覃克达;廖宝共;卢非;秦秀玲;班胜斌;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0-12接受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并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患者溶栓治疗时血压变异性(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采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12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5.00%。预后不良急性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Cys C)[1.12(1.02,1.2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10.25(9.65,11.24)]、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17.53(16.39,18.52)]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1.02(1.02,1.03)]、[7.75(7.48,8.59)]、[13.38(12.64,13.89)](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P=0.003,OR=268.987,95%CI:6.607~10951.970)、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P=0.001,OR=5.342,95%CI:1.954~14.605)异常升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当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cut-off值分别取8.405%、15.225%时,二者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不良风险价值的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93、0.870、0.924,95%CI:0.822~0.963、0.779~0.961、0.856~0.992,P<0.001,特异性:0.667、0.750、0.533,敏感度:0.950、0.950、0.950,约登指数:0.617、0.700、0.483),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有较高的预后不良风险,可能与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升高有关,考虑未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患者血压变异性,评估预后不良风险。

    2022年01期 v.2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帕金森病嗅觉识别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黄悦;翟志远;郑金龙;薛刘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嗅觉识别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54例,另同期健康检查的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PD嗅觉障碍(OD)辅助诊断卡对2组进行嗅觉识别功能评估,对比组间人口学资料、嗅觉得分及各气味选项正确率。根据嗅觉识别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伴OD(PD-OD)组和PD不伴OD(PD-NOD)组,对2组人口学资料、疾病分型及分期、非运动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D并发嗅觉识别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PD组嗅觉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4.0,8.0)分vs 9.0(8.0,9.0)分,P<0.05]。PD组苹果(25.9%vs 85.0%,P<0.05)、玫瑰(24.1%vs 80.0%,P<0.05)、木头(44.4%vs 85.0%,P<0.05)、薄荷(29.6%vs 80.0%,P<0.05)气味选项的正确率较对照组降低。PD-OD组较PD-NOD组焦虑[(8.1±3.7)分vs(5.9±2.8)分,P<0.05]、抑郁[(7.6±3.6)分vs(5.4±3.0)分,P<0.05]、RBD[(5.6±2.7)分vs(3.9±2.1)分,P<0.05]、便秘评分[6.0(4.0,7.8)分vs 3.0(2.0,6.3)分,P<0.05]及PIGD亚型占比增高(45%vs 21.4%,P<0.05),PD-OD组较PD-NOD组焦虑(50%vs 14.3%,P<0.05)、便秘(70%vs 35.7%,P<0.05)、RBD(52.5%vs 21.4%,P<0.05)的发生率升高。Logistic回归显示疾病亚型、便秘及RBD是PD伴发嗅觉识别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苹果、玫瑰、木头、薄荷气味用于评估PD嗅觉识别障碍具有优势,伴OD的PD患者更易出现便秘、焦虑、抑郁、RBD等非运动症状,便秘、疾病亚型、RBD是PD-OD的影响因素。

    2022年01期 v.25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

    郭俊娇;刘梦茜;林娜;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3—2021-10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照组55例采取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5例采取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总治疗时间2周。治疗前、治疗2周时对比2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脑血流灌注情况;使用NIHSS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MMSE及MoCA评估认知功能,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各40例,且2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CBV、CB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BV、CB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MoCA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B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BI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脑血流灌注,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

    2022年01期 v.2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不同部位高信号血管征与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蔡卫卫;许晓辉;刘超;张莉;段智慧;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均符合静脉溶栓标准,并自愿接受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收集具有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多模式磁共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溶栓后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END组)和非恶化组(n END组)。将是否存在FVH征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阳性征象与静脉溶栓后END是否具有相关性,同时分析FVH征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的位置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108例,其中30例(27.8%)发生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NIHSS评分、初始DWI缺损体积、重度脑白质疏松、远端FVH阳性与END显著相关(P<0.05)。远端FVH阳性患者位于DWI病灶外31例,位于DWI病灶内39例,位于DWI病灶内的FVH阳性患者更易出现END。结论 远端FLAIR FVH征可作为脑梗死患者END的独立预测因子,也同卒中严重性和梗死体积有关。位于DWI信号之内的FVH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强相关,位于DWI信号之外的远端FVH征可能代表缺血半暗带,对静脉溶栓患者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2022年01期 v.2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相关高危因素

    司冉冉;宋红;宋焕清;冯晓霞;刘园园;周川;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早期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10—2019-05住院的210例早产儿,根据出生后2周内头颅磁共振结果有无异常分为WMD组及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在围生期的情况及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诊断出WMD共61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28例,重度3例,发生率29.04%。单因素分析提示,胎膜早破、脐绕颈、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围生期感染、辅助通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min Apgar评分(OR=2.221,P=0.001)、第1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OR=1.541,P=0.043)及感染(OR=3.612,P=0.02)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均能影响早产儿WMD的发生,其中窒息史、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围生期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对早产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预防WMD的发生。

    2022年01期 v.2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终板造瘘和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

    刘强;钟启胜;李博;

    目的 探讨终板造瘘和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01—2021-04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00例,A组243例给予终板造瘘治疗,B组257例给予腰大池外引流,比较2组颅内血管血流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结果 2组术后1周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丙二醛(MDA)和胱抑素C(CysC)分别为(274.40±91.50)ng/mL、(4.08±1.07)μmol/L和(0.82±0.22)pg/mL,明显低于A组(P<0.05);超氧化歧化酶(SOD)为(99.15±9.15)kU/L,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13.30±1.92)分,明显低于A组(P<0.05);MBI评分(84.49±7.15)分,明显高于A组(P<0.05)。2组预后良好率、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板造瘘和腰大池外引流在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腰大池外引流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

    2022年01期 v.2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

    陈建设;王天恩;李和平;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手术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行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前、术后观察患儿流涎、颅内血流变化和肢体痉挛变化,设对照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常规行针刺等康复训练。结果 手术组术后2周行TCD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明显,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不明显。随访12个月,手术组流涎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01);手术组术后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明显,对照组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不明显。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流涎有效率高,可改善脑供血及肢体痉挛。

    2022年01期 v.2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术后早期启动放化疗对IDH1突变合并1p/19q联合缺失胶质瘤的疗效

    蒋文彬;寿记新;王冰冰;程森;高海东;管海博;

    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33例)和标准治疗组(34例),标准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开始标准STUPP方案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予以TMZ治疗,其余与标准治疗组相同。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早期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标准治疗组(81.8%vs 55.9%,χ~2=5.2347,P=0.02)。在第1、2、3年的随访中发现,早期治疗组生存率(97.0%、87.9%、75.8%)均高于标准治疗组(94.1%、76.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早期治疗组胃肠道反应(18.2%vs 29.4%)、骨髓抑制(9.1%vs 20.6%)和皮肤黏膜不良反应(0 vs 2.9%)发生率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行放疗联合TMZ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小。

    2022年01期 v.2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许梦雅;朱庆华;姜波;贾艳露;李慧;张振香;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面部肌肉,同时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结果 2组H-B量表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4.6±0.8)分,治疗后(2.6±0.7)分;实验组治疗前(4.9±0.7)分,治疗后(1.7±0.7)分。2组Portmann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4.4±2.7)分,治疗后(13.7±3.0)分,实验组治疗前(3.5±2.4)分,治疗后(17.9±2.3)分。治疗后2组H-B分级评分均降低、Portmann评分均提高,但对照组H-B分级评分高于实验组,Portmann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H-B分级评分及Portmann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愈率为45%,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可诱导26块面部表情肌产生正确运动反应,促进面肌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效改善体征,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2022年01期 v.2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美罗培南在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抗感染治疗中的效果

    郝晓伟;赵亚超;范波;李涛;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01—2020-0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美罗培南组(n=40)、头孢他啶组(n=40)2组,分析2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美罗培南组患者的病原菌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头孢他啶组(P<0.05),替换率、再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头孢他啶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美罗培南组为92.5%(37/50),头孢他啶组为70.0%(28/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较头孢他啶好。

    2022年01期 v.2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呼吸肌训练的效果

    宋宣克;张进;董要磊;董梦龙;兰红;黄壮士;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呼吸肌训练在重症肌无力术后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01—2019-1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的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01—2017-12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前仅常规术前准备;2018-01—2019-12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常规术前准备加围手术期呼吸肌训练。术后监测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肺不张发生率、胸管拔除时间、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80.0%(12/15),实验组为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33.3%(5/15),实验组为6.7%(1/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3.53±1.85)d,实验组为(2.87±0.83)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13.3%(2/15),实验组为6.7%(1/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9.33±1.32)d,实验组为(7.47±1.1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呼吸肌训练能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也能缩短胸管拔除平均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022年01期 v.2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张小喜;是明启;成红学;孙军;

    目的 探讨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收集2018-01—2020-06在焦煤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例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13例(100%),精神症状5例(38.5%),定向障碍7例(53.8%),计算力下降9例(69.2%),社交能力下降11例(84.6%)。13例颈部彩超显示颈动脉狭窄;10例头颈CT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头颈CT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0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例行保护伞下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7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双抗治疗。13例中6例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4例遗留不同程度认知障碍,1例进展性脑梗死死亡。结论 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低,容易误诊,漏诊,颈部彩超、CTA、DSA确诊率高。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双抗治疗或支架植入可显著改善预后。

    2022年01期 v.2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的效果

    孙瑞迅;李琳坤;刘飒;刘祯;董辉;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镇静镇痛药物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9-01—2020-12因神经外科重症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且在术后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吸氧、控制颅压、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出现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时均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泵入,观察组加用镇静及镇痛药物泵入。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血清NSE、S100-β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镇痛药物在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时,艾司洛尔联合镇静镇痛药物能更有效控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损伤。

    2022年01期 v.2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论著 科研之窗

  • 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巴庆华;崔传举;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红景天苷组(50 mg·kg~(-1))与红景天苷+PD98059组(50 mg·kg~(-1)+1 mg·kg~(-1)),每组15只。采用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利用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区域,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中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出现局部梗死区域,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SOD、GSH-PX等抗氧化酶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脑缺血组相比,红景天苷介导p-ERK1/2、p-Nrf2与HO-1表达增加(P<0.05),逆转Bax与cleaved-caspasd-3表达(P<0.05),升高SOD与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同时减少脑缺血大鼠局部梗死区域,提高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红景天苷+PD98059组中PD98059通过抑制ERK1/2磷酸化逆转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降低SOD与GSH-PX含量,升高MDA含量,增加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最终减少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红景天苷基于ERK1/2激活的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缓解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2022年01期 v.2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论著 护理园地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

    王君;张帅;陈伟华;李西娟;刘艳娜;朱长举;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21-01—10收治的1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心理弹性水平的线性相关性。结果 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组(L-PRL组)69例,占35.57%;心理弹性水平正常组(N-PRL组)125例,占64.43%。L-PRL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均低于N-PRL组,而疾病感知高于N-PR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和疾病感知为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感知与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r=—0.393,P<0.001),自我效能与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 A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患者自我效能和疾病感知有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01期 v.2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

    寇洁;高飞;常淑莹;张楠楠;张红梅;

    目的 分析运动想象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得分(27.12±2.54)高于对照组(23.5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5);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得分(16.81±2.95)高于对照组(14.6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活动能力得分(71.59±14.15)高于对照组(64.51±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2022年01期 v.2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综述

  • 特发性震颤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进展

    刘雪莹;班昕;王勋;代大伟;张黎明;

    震颤被定义为身体某一部位无意识的、节律性、振荡性的运动,而特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是病理性震颤最常见的原因,约4%的成年人受其影响,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70%的受影响个体中,ET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可能包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其致病基因仍然不明。迄今为止,无论是连锁、全基因组关联,还是候选基因的病例对照关联研究,都无法最终确定导致特发性震颤的任何基因。本文总结了关于特发性震颤遗传学的相关文献及最新进展。

    2022年01期 v.25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抑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罗正龙;李瑜霞;尹雷;杨兴隆;任惠;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病,抑郁症是帕金森患者中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治疗带来困难。目前,帕金森抑郁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手段,帕金森病患者使用经颅磁刺激后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但目前对于最有效的刺激模式仍未有定论。本文对现有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回溯,探索帕金森抑郁的发病机制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现有研究方案并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抑郁的治疗提供辅证。

    2022年01期 v.2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紧张型头痛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庞瑾;李东芳;白波;刘泽宇;朱帆;

    紧张型头痛(TTH)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情感、睡眠、认知障碍是临床调查研究中发现的TTH常见的并发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但共病的机制研究仍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共同的解剖基础、中枢致敏、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等机制可能参与到紧张型头痛并发症的发病过程,故对紧张型头痛常见并发症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简要概括,以期加深对各并发症的了解,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2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RNF4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于婷;张如意;蔡飞;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所引起的一些疾病。RNF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靶向的泛素连接酶(SUMO-targeted ubiquitin ligases,STUbL),不仅参与蛋白质降解,还在其他多种细胞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RNF4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本文就RNF4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提供RNF4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

    2022年01期 v.2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NOTCH2NLC基因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林雨洁;刘红;李宏宇;王凯;王钰;

    Notch信号通路可调控各谱系细胞及组织的分化,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决定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神经元分化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其信号通路中某一关键分子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NOTCH2NL作为Notch信号和神经发生的特异性修饰物,可以激活NOTCH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神经变性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NOTCH2NL作用机制及NOTCH2NLC基因在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01期 v.25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