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中老年人5年内主观认知下降进展的危险因素:一项基于CHARLS的病例对照研究

    成美怡;刘洲;周海红;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5 a内主观认知下降(SCD)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数据库中SCD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5 a随访后的自身前后认知评分改变评估分为SCD进展组和SCD非进展组,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一般资料,匹配后的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CD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线检查时报告3 864例SCD中,258例SCD进展(6.68%);匹配前2组性别、BMI、教育水平、吸烟、CES-D 10得分、就餐模式、舒张压、平衡测试、握力、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匹配后2组比较中P<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CES-D10得分(χ~2=2.494,P=0.01)、舒张压(Z=11.946,P=0.10)、平衡测试(Z=3.853,P=0.06)、CRP水平(Z=-1.646,P=0.10),结果显示CES-D 10得分(P=0.01,OR=1.092,95%CI:1.019~1.171)以及平衡测试(P=0.03,OR=0.643,95%CI:0.427~0.967)可能是SCD人群5 a后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更高的CES-D 10得分及不能完成平衡测试对SCD人群短期发生认知障碍进展有不利影响。

    2024年04期 v.27 397-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MRI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及经颅超声诊断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的研究

    徐天阳;刘恒方;郭亚培;石磊;张敏;李金凤;

    目的 探讨头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经颅超声成像(TCS)用于诊断帕金森病(PD)与多系统萎缩P型(MSA-P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01—2022-0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确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22例MSA-P型患者和29例PD患者,均行头部常规MRI、SSR和TCS检查,采用ROC曲线评价头部MRI、SSR和TCS诊断MSA-P型和PD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壳核裂隙征具有影像特异性,MSA-P型组远高于PD组(P<0.05)。MSA-P型组上、下肢SSR平均起始潜伏期延长,平均波幅降低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黑质强回声面积、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壳核裂隙征有高特异性(96.8%),SSR上肢潜伏期有高敏感性(88.2%),SN强回声面积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头部MRI联合SSR、TCS用于预测两种疾病的敏感度为72.1%,AUC为0.913。结论 分析头部MRI检查结果,早期进行SSR、TCS检查可提高对MSA-P型与PD患者的诊断率。

    2024年04期 v.27 403-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高宗露;秦伟英;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2024年04期 v.27 409-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S-100β CysC和NF-κ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李鹤;李樱;李磊;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n=28)。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00β、CysC和NF-κB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房颤、TOAST分型、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S-100β、CysC、NF-κB、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S-100β、CysC和NF-κB为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S-100β、CysC和NF-κB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02~0.923)、0.874(0.856~0.882)和0.789(0.771~0.796),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S-100β、CysC和NF-κB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H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年04期 v.27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颈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赵芳;赵源征;周晨光;王建平;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1-01—2022-09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248例受试者,按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颈动脉供血区域脑梗死或TIA分为有症状组(n=89)和无症状组(n=159)。症状组选择症状侧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斑块,无症状组选择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斑块,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斑块段内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无症状组最狭窄一侧的颈动脉周围FA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FAI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有症状组的FAI值高于无症状组[(-49.0±10.7)Hu比(-64.1±18.7)Hu,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FAI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OR=1.078,95%CI:1.053~1.103,P<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结论 症状组颈动脉周围FAI增加,颈部斑块相关的炎症反应已延伸至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可通过颈部CTA识别。

    2024年04期 v.27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失败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性Solitaire AB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分析

    孙喜凤;张艳菊;于文武;张明月;黄捷;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支架取栓术失败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性Solitaire AB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8-10—2020-03沧州市人民医院16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根据手术疗效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分析AIS患者支架取栓术失败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后是否置入Solitaire AB支架将失败组分为支架置入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脑血管血流状况、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预后。结果 160例AIS患者中支架取栓术失败率为26.25%(42/160),失败组中年龄≥60岁、合并高脂血症、既往有脑卒中史、闭塞部位为颈内动脉的比例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成功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长于成功组,血栓切除次数多于成功组(P<0.05)。颈内动脉闭塞(OR=2.143,95%CI:1.411~3.253)、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677,95%CI:1.138~2.472)、发病至再通时间延长(OR=2.063,95%CI:1.041~4.088)、血栓切除次数增加(OR=1.902,95%CI:1.412~2.562)是影响AIS患者支架取栓术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支架置入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48%比61.90%,P>0.05)。支架置入组治疗后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CBV、CBF大于对照组(P<0.05),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发病至再通时间延长是AIS患者支架取栓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对支架取栓术失败患者给予补救性Solitaire AB支架置入治疗,可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24年04期 v.27 425-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急性脑卒中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朱俊文;白福平;牟凌;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经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03—2022-10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抽吸取栓治疗。比较2组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脑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短期内2组有效灌注率、脑血管再通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2组术后90 d内预后良好、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均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2024年04期 v.27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基于GCS评分的Nomogram图预测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赵珂;许春阳;王运良;苗旺;王永乐;王志愿;李文;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感染率的分层分析,然后运用组间差异性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SAP发生率为35.9%,其中GCS评分3~8分患者为77.21%,GCS评分9~12分患者为30.81%,GCS评分13~15分患者为6.50%,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为SAP独立危险因素,以这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GCS评分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准确高效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进行分层,识别出易发生SAP患者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024年04期 v.27 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CTA和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状态及与预后的关系

    刘芮;王汉;陈艳;李毅;白萍;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CTP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峰值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CTP参数值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CTA评估侧支循环良好组63例(65.63%),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34.37%)。侧支循环良好组rCBF、rCBV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P<0.05),rTTP、rMTT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rCBF、rCBV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0.472、0.518,P<0.01),rTTP、rMTT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r=-0.502、-0.496,P<0.01)。预后良好组60例(62.50%),预后不良组36例(37.50%)。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比例、合并房颤比例、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比例、rTTP及rMTT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CBF、rCBV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合并房颤、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rTTP及rMTT值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CBF、rCBV值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TA能直观显示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P参数与侧支循环评分表现出相关性,能间接反映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A、CTP检查均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7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分析

    任虹宇;马俊;何森;陈文武;方建;司昊天;何承;李明轩;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帕金森核心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DSS)评分呈升高趋势,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PD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联合STN-DBS可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功能。

    2024年04期 v.27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马建宁;徐占义;张洪鑫;

    目的 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3-06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性脑缺血分为发生组(29例)和未发生组(6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并构建a 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指数方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动脉瘤直径、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等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血管痉挛、NLR是影响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指数方程为PI=0.902X_3+0.875X_4+1.263X_6+1.006X_7,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2、86.41%、76.29%。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校准度和一致性较好(χ~2=8.492,P=0.537)。结论 aSAH患者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与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血管痉挛、NLR有关,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04期 v.27 45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康复效果

    岳雪莉;王静;赵洁;杨敏;丁慧;师秋霞;

    目的 探究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总结康复治疗经验。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01—2022-0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94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2组均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评估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FMA评分[(36.45±6.28)分]和MBI评分[(53.24±7.95)分]较对照组[(30.23±4.61)分、(48.21±6.54)分]高(分别为t=7.756、4.745,P<0.05),BBS评分[(42.97±5.27)分]、DFI评分[(62.09±7.32)分]较对照组[(35.48±4.69)分、(56.82±6.10)分]高,SFI评分[(37.52±3.9)分]较对照组[(41.07±4.42)分]低(分别为t=10.324、5.864、5.381,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P300潜伏期[(351.28±20.93)ms]和P300波幅[7.00(7.00,8.00)μV]比对照组[(387.32±26.7)ms、6.00(5.00,7.00)μV]低(t=10.331,P<0.05;Z=5.565,P<0.05)。结论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促进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且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功能,效果确切。

    2024年04期 v.27 45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外周血Lp-PLA2和FGF23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马晓伟;田伟;冯文霞;王立哲;张璇;

    目的 分析外周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04—2022-12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和非认知障碍组,对比2组基线资料及外周血Lp-PLA2、FGF23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Lp-PLA2、FGF23与简易智力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外周血Lp-PLA2、FGF23对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160例脑梗死患者中,48例(30.00%)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文化程度、MMSE评分及血清Lp-PLA2、FGF23水平等方面与非认知障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文化程度低及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升高是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FGF23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p-PLA2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FGF23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P<0.05),表示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结论 Lp-PLA2、FGF23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2024年04期 v.27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影响

    王欣宇;唐新桥;李兰;罗勇;陈慧敏;王婷;谢智敏;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后的功能恢复及肌电图变化。方法 纳入2020-09—2022-09株洲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共治疗8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下肢肌电信号变化、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步行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00%,与对照组的77.50%相比更优(P<0.05)。治疗后,2组胫前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电信号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BA评分、FMA评分、Sheikh评分、10 m步行测试速度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增强下肢肌电信号,凸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2024年04期 v.27 468-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邓琳;丁昊;辜忠灵;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03—2023-03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VD合并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蒙特利尔评定量表(MoCA)评分、血-脑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12%比78.43%,P<0.05)。2组患者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为(27.07±1.05)分,高于对照组的(25.89±1.54)分(P<0.05)。2组患者治疗后伊文思蓝水平、血清CRP、IL-6水平、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分别为(10.29±1.17)μg/g、(4.67±1.03)mg/L、(101.76±10.54)ng/L、(2.06±0.46)mmol/L、(1.65±0.32)mmol/L、(1.84±0.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1.56)μg/g、(6.93±1.78)mg/L、(109.34±11.12)ng/L、(3.24±0.49)mmol/L、(2.24±0.48)mmol/L、(2.39±0.46)mmol/L(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7.84%比5.88%,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CSVD合并MCI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脑屏障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和脂质代谢水平。

    2024年04期 v.27 47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 CPK-BB NSES-100B表达在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贺婕;康妍;吴建楠;贺敏;

    目的 探究成人病毒性脑炎(V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P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表达在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02—2022-10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成人VE患者(VE组)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感染39例,中度34例,重度29例。选取同期头痛入院有腰椎穿刺指征,最终确诊为偏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VE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血清GFAP、CPK-BB、NSE、S-100B水平与脑脊液对应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分析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V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VE组急性期血清GFAP、CPK-BB、NSE、S-100B水平与脑脊液对应指标呈正相关(r=0.806、0.728、0.819、0.781,均P<0.001),恢复期血清GFAP、CPK-BB、NSE、S-100B水平与脑脊液对应指标呈正相关(r=0.746、0.807、0.728、0.769,均P<0.001)。VE患者急性期、恢复期重度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中度患者高于轻度(P<0.05)。与恢复期对应感染程度比较,急性期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升高(P<0.05),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均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成人V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表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所处的病程阶段有关,且血清GFAP、CPK-BB、NSE、S-100B表达与脑脊液显著相关,有望作为VE病情监测的便捷、无创标志物。

    2024年04期 v.27 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替罗非班联合大黄■虫丸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ARK7及Sestrin2水平的影响

    王德文;唐丽;于慧静;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大黄■虫丸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人帕金森蛋白(PARK7)、Sestrin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8—2022-03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老年AIS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虫丸治疗,从入院当日开始,干预为期4周。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率、血流平均流速(TM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酶(Hcy)、PARK7、2Sestri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PARK7、Sestrin2、Hcy水平、RI[分别为(14.47±2.74)μg/L、(11.01±1.64)μg/L、(11.08±1.69)μmol/L、0.62±0.1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5±2.68)μg/L、(14.37±1.67)μg/L、(16.60±2.73)μmol/L、0.75±0.15](P<0.05),观察组血流TMV[(46.37±6.17)cm/s]、PSV[(77.16±8.41)cm/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72±5.16)cm/s、(63.72±7.21)cm/s](P<0.05)。2组有效率分别为91.38%、74.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14%、8.6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大黄■虫丸能够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脑部血流灌注情况,降低血清PARK7、Sestrin2水平,提升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2024年04期 v.27 48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病例报告

  • 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1例报告

    邱晓琪;李文;周丽;

    目的 分析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运动表现。方法 报道1例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存在自发眼震及凝视诱发眼震,同时有头脉冲试验异常,合并眼肌麻痹。结论 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一组累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谱系疾病。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这一组疾病可能是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可与其他类别重叠。

    2024年04期 v.27 48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论著 科研之窗

  • 补体分子调控TGFβ1/smad通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明圆圆;孙勇;张洪伟;张自园;朱贤龙;

    目的 探讨补体分子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模型+补体分子组,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单次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功建模24 h后,称取脑组织湿质量和干质量,计算脑组织含水率。绘制伊文思蓝标准曲线,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模型组大鼠的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均降低,脑组织含水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强,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神经元凋亡率增加(P<0.05)。与SAH模型组相比,SAH模型+补体分子组大鼠的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均升高,脑组织含水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减弱,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减少(P<0.05)。结论 补体分子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SA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2024年04期 v.27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论著 护理园地

  • 复发风险感知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孙甜甜;张丽;李付华;吕会力;张会;张苇;王丹丹;

    目的 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03—2023-05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238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8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得分(91.58±15.23)分,健康行为量表得分(68.27±14.05)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复发风险感知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重要预测因子,可独立解释健康行为16.5%的变异。结论 复发风险感知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健康行为。

    2024年04期 v.27 499-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综述

  • 肠道微生物参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冯薇;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两方面。肠道微生物异常代谢产物可作为炎症因子通过循环途径进入大脑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多巴胺神经元丢失,也可作为信号因子通过脑-肠-微生物组轴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4期 v.27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言语-语言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

    张梦琴;何小俊;李薇薇;孙沛;

    言语-语言治疗是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金标准,目前国内治疗方式较为单一,干预素材不充分,亟需多元化康复手段以满足不同患者康复需求,使其效果最大化。本文将言语-语言治疗分为言语认知治疗及功能性沟通两方面,对训练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语言康复实践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7 508-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眼动追踪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王佳佳;刘博文;林蓓蕾;张振香;

    眼睛作为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感官,与患者认知和活动息息相关。眼动追踪能够识别脑卒中患者的眼动特征并给予视觉反馈,在疾病的康复和监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眼动追踪的概述以及在脑卒中后失语、认知障碍、改善平衡和肢体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眼动追踪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2024年04期 v.27 514-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帕金森病前驱期α-突触核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张亚珂;王顺;王玉琳;白妍;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诊断的PD患者已出现实质性、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上通过多巴胺能药物对症治疗并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和降低致残率。近年来,帕金森病研究关口前移,众多研究在其前驱期探索神经保护疗法,以期延缓与阻止疾病进展。在此类型研究中,如何大范围准确筛选、检测、识别PD前驱期患者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α-突触核蛋白是PD的标志性蛋白,本文以α-突触核蛋白为切入点,阐述其在P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地位,整合近年来已报道的PD前驱期患者脑脊液、组织、粪便中α-突触核蛋白的检测特异性,整理各研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为临床进一步探索该标志物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7 519-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

    贾佳华;李爱仙;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群的隐匿性神经系统疾病,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尚无治愈手段,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可有效延缓甚至阻止病情进展。早期AD患者普遍存在社会疏离问题,其疏离状态反过来加重患者认知障碍,与疾病互为影响因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关注早期AD患者社会疏离状况对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探讨社会疏离与AD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阐述社会疏离的概念与评估工具,对早期AD患者社会疏离的现状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列举相关干预措施,以期为早期AD患者提高社会参与度、促进社会融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27 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