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v.19(10) 43-4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

蒋宗焰,张清,牛犇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分析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06-2015-02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神经外科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2例。对患者实施电针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得出静息状态信号(R)和刺激状态(A)的脑功能对比图。计算出每次刺激侧对侧的脑激活簇偏侧指数LI,并同时对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康复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还需接受按摩、高压氧、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结果 14例患者做前后两期检查,取得两期的完整资料;4例患者仅做了1期检查,获得1期资料。18例患者共获得50次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剔除伪影较多的图像,最终选择符合条件的33次图像进行研究。33次成像图像显示,血氧水平依赖性增强(BOLD)均获得清晰的激活簇,且前后两期的LI变化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8次LI值为正值,5次LI值为负值,正值率为84.85%(28/33),但前后两期的LI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两期的LI的改变值△LI以及相应的神经缺损评分△S为正值,且△LI与△S呈现正相关(P<0.001)。结论通过电针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动态监测到患者脑激活簇的变化,并经数据处理分析后对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功能磁共振成像;处理分析技术;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蒋宗焰,张清,牛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