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v.19(10) 1-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在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The effect of sequential artificial airwa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郑鹏,高峰,徐坡,张文青,王丹,徐燕,张杰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4-2014-03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APACHE-Ⅱ评分≥15分、4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3d、估计气管插管超过3~7d者的重症脑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实施气道开放,试验组采用序贯气道开放法,即在气管切开导管置入气管内之前仍保留气管插管,待气切导管完全正确放置,再拔除气管插管,全过程始终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常规组在气管切开造口过程中不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仅吸氧4~8L/min;观察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APACHE-Ⅱ评分、生命体征、术后24h NSE水平、血气分析以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1)2组患者入科时、气管切开术前APACHE-Ⅱ、HR、RR、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APACHE-Ⅱ、SpO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气管切开术后APACHE-Ⅱ、HR、RR、Bp、SpO2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科时以及气管切开前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3个月后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采取序贯性人工气道开放法能确保其安全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KeyWords): 重症脑损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造口术;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泰州市社会发展项目(2012年)

作者(Author): 郑鹏,高峰,徐坡,张文青,王丹,徐燕,张杰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