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目的:观察前列腺E_1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49例给予前列腺素E_1200 μ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同时每日肌注弥可保 500μg,共 6周;对照组 38例,单用弥可保肌注,每日500μg共6周。结果:治疗组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有效率达65%和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和56%,P<0.05;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前列腺素E_1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观察8-Cl-cAMP对人恶性胶质瘤TJ_899XLEQ 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组培养TJ_899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J_(899)细胞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加8-Cl-cAMP的实验组较不加8-Cl-cAMP的对照组TJ_(899)细胞c-myc基因表达降低。结论:8-Cl-cAMP可下调TJ_(899)细胞 c-myc基因表达。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3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7例均手术切除,术后随访6月~6年,无复发,无症状加重。结论:脊膜瘤好发于胸段椎管内,女性多见,神经鞘瘤好发于腰段椎管,男性多见,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效果较好,死亡率为21.9%。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尽早解除脑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麻醉及快速骨窗开颅减轻二次损害亦是重要因素。
目的:探讨OPCA的MRI征象,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OPCA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MRI征象将OPCA分为轻、中和重度3度。本组轻度者5例,中度者8例,重度者7例。轻度者:小脑脑沟增多、加深,脑干略变细,桥脑无明显改变。中度者:除前者征象外,可见桥脑腹侧萎缩,四脑室扩大,脑干周围基底池扩大。重度者:小脑、桥脑腹侧,延髓橄榄重度萎缩,小脑核,桥脑被盖,小脑下部不受累。临床症状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且是首发症状,占23例(76.6%),双下肢乏力4例(13.6%),帕金森氏综合征2例(9.4%);精神异常1例(3.4%),其它症状共占16.2%(包括闪电样疼痛,括约肌障碍,吞咽困难,视力减退,精神运动退变等)。结论:MRI可清楚显示 OPCA的病变程度,T1W像矢状位显示最佳,临床表现与 MRI所示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5-HT_2受体拮抗剂赛庚啶对沙土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单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动物模型采用单侧颈总动脉夹闭并再灌注的方法。结果:赛庚啶对沙土鼠单侧脑缺血能减少脑组织水及钠含量改善脑水肿,并减少脑组织Ca~(2+)含量。结论:5-HT_2可通过5-HT_2介导加重脑缺血时脑水肿和脑组织Ca~(2+)聚积,5-HT_2受体拮抗剂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目的:采用嗅球切除大鼠作为模拟人类抑郁症的动物模型进行行为和睡眠特征的观察。方法:用嗅球切除法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和睡眠特征。结果:①嗅球切除大鼠的快眼动睡眠时间总量、快眼动睡眠的发生次数、单个快眼动睡眠的平均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②行嗅球切除术后给大鼠连续肌注抗抑郁剂氯丙咪嗪,可有效地抑制动物的部分行为异常和快眼动睡眠持续时间的增加(P<0.05)。结论:嗅球切除的大鼠有类似人类抑郁症的特征性睡眠改变。
目的:总结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CT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绝大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多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结论: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可防止其发生及发展成血管性痴呆及假性球麻痹。
目的: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P21~(WAF1/CIP1) mBNA的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 RT-PCR、PCR-SSCP方法对38 例新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上述两种基因进行研究。结果:p~(53)基因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突变率为28.9%(11/38),且在Ⅲ、Ⅳ级肿瘤突变率显著高于Ⅰ~Ⅱ级者(P<0.05);P21~(WAF1/CIP1)mRNA在Ⅲ,Ⅳ级中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级肿瘤组织(P<0.01);11例p~(53)基因突变组中,P21~(WAF1/CIP1)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27例p~(53)基因未突变组(P<0.05)。结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21~(WAF1/CIP1)mRNA的低表达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患肢疼痛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患肢疼痛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不同部位进行对照治疗。结果: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使用止痛剂治疗效果不好,而根据疼痛部位、性质、特点进行不同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脑血管病近几年逐渐增多,而脑梗死病人出现患肢剧痛影响功能恢复的亦明显增多。经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因素时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心理症状量表登门或电话咨询的方式方法,对病程满2年脑梗死患者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脑卒中患者SCL-90心理症状量表除敌意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因素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状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从多个环节上解除眩晕时突然升高的内啡肽对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通路的抑制,并改善脑组织血供,故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 150 mg加生理盐水500ml,每日一次,连续静滴 14d;对照组40例,选用复方丹参 30 ml加生理盐水 500 ml;每日一次,连续静滴14d。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赛莱乐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目的:观察纳洛酮、脉络中联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老年脑梗死随机分为纳洛酮与脉络宁治疗组50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30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与脉络宁治疗急性期老年脑梗死安全、有效。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估高血压性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 ACVD组40例,无 ACVD组4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 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高于无 ACVD组,P<0.01,前者R-R间期标准差(ADNN)、心率变异指数(HRV Index)均低于后者,病灶部位越接近心血管中枢部位及自主神经调节中枢,其HRV中SDNN及Index越低。结论:HRV是临床预防心衰、预测ACVD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1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与同时做31例头颅CT检查结果及病因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核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病因。110例MRI异常90例,异常率81,8%,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9例(44.5%)。 CT与 MRI均异常者 16例,CT正常而 MRI异常者 5例,CT异常率 51.6%。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8例健康人和28例IBS患者进行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的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和帕罗西丁(赛乐特)治疗 28例,疗程 8周,治疗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 IBS患者和正常人 SDS、SAS量表评分对比,显示 IBS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IBS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躯体症状明显好转,作上述量表评分,其精神症状亦明显改善(P<0.001)。结论:提示IB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IBS能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和躯体方面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