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飞,冯慎远,王运良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一氧化氮与自由基所起的作用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暂时夹闭大鼠两侧颈总动脉 ,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 ,测定其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含量 ,观察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 :大鼠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在灌流 6h时的一氧化氮含量最高 ;大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也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 ,一氧化氮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它主要通过介导自由基的大量产生 ,发挥其细胞毒性作用
2004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王红玲,辛志芳2004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王鸿静2004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贾丛林
目的 通过对鼠脑机械创伤后测定脑皮质及海马CA2区BDNF的含量变化 ,来说明BDNF对脑创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鼠脑创伤模型 ,取鼠脑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创伤后不同时间BDNF表达含量变化。与设立的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创伤后鼠脑与假手术组比较BDNF表达有明显差异 ,组间比较在伤后 12h明显表达 ,2h为表达高峰期 (P <0 0 1)。结论 BDNF对脑创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2004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罗海彦,胡长林
目的 评价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 ,2 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中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安全性及治疗一年后患者卒中复发率。结果 ( 1)治疗 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年后两组卒中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降纤酶组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 2 )用药后降纤酶组与同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是降解纤维蛋白原安全有效的药物 ,可改善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
2004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周培建,高霞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10例患者经抗甲亢治疗 ,积极治疗脑梗死 ,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好转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脑梗死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的一种病因 ,治疗甲亢是防治脑梗死的关键
2004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段东晓,焦喜涛,高晓群,茹立强,张桂红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 3组 ,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氧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组。连续吸入 8%O2 +92 %N2 3h作缺氧预处理 ,12h后再经插线左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到相应时间点后观察缺氧预处理对MCAO大鼠的行为、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缺氧预处理组大鼠的行为明显改善 ,脑伊文思蓝 (EB)含量、脑含水量 (P <0 0 5 ) ,脑梗死体积缩小。结论 低氧预处理降低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 ,抑制脑水肿 ,缩小梗死体积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4年0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虞炳庆,黄明章,芮晓东,刘保群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3 7例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每天 1次静滴灯盏花素 90mg ,连用 2周 ;对照组 3 0例 ,每天 1次静滴胞二磷胆碱 0 5g ,连用 2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持续性疼痛、麻木的程度 ;拇趾振动觉、踝反射、膝反射、皮肤触痛等。结果 治疗组肢体麻木、疼痛、皮肤触痛消失或缓解 ,拇趾振动觉、踝反射恢复总有效率 96%,而对照组 5 3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
2004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范元,梁健,肖继红,梁丽寅
目的 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联合注入尿激酶 (UK)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 0 1~ 2 0 0 3 0 62 8例SAH患者为观察组 ,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并椎管注入UK ;2 0 0 0 0 3~ 2 0 0 1 12 2 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 (P <0 0 1) ;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快 (P<0 0 1) ;意识障碍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 (P <0 0 1) ;CSF压力下降时间较对照组短 (P <0 0 1) ;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联合椎管注入UK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2004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吴正霞,于翔,茹则熙
目的 回顾分析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协助诊断价值以及脑电图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临床资料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治愈的 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住院 2 4h内的脑电图、腰穿结果 (脑压、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检查 )、头颅CT以及复查的腰穿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住院 2 4h内的脑电图异常 77例 ,其中 9例腰穿正常 ;同期腰穿异常结果中以脑压增高例数最多 ( 68例 ) ,其EEG均不正常。EEG和腰穿的检出结果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7 11,P <0 0 1) ;头颅CT异常 3 2例。 84例CSF的糖和氯化物初查及复查均正常。临床症状以头痛 ( 82例 )、发热 ( 76例 )最常见。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协助诊断有重要价值。以发热头痛为主症而且脑电图异常 ,结合CSF的压力、细胞数、蛋白的增高、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及典型病史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2004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杨少锋,张增良,王新家,陈文荣,郑伟武,吴育典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致双瞳散大的抢救治疗结果 ,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自 1998-0 8~ 2 0 0 3 -0 7以来因颅脑损伤致双瞳散大的病人 90例 ,分析抢救治疗结果及体会。结果 本组 90例 ,存活 2 9例 ( 3 2 2 %) ,死亡 61例 ( 67 8%) ;手术治疗 5 8例 ,存活 2 8例 ( 4 8 3 %) ,非手术 3 2例 ,仅有 1例存活 ( 3 1%) ;3 4例以脑挫裂伤、硬膜下薄层血肿、脑肿胀为主 ,存活 9例 ( 2 6 5 %) ,2 4例以硬膜外血肿为主 ,存活 19例 ( 79 2 %) ,15例 ( 78 9%)恢复良好。结论 颅脑损伤致双瞳散大尽管病情极为危重 ,死亡率高 ,但并非等于不治 ,及时术前抢救 ,早期手术充分减压 ,适时气管切开 ,正确处理复合伤及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2004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梁健,范元,肖继红,梁丽寅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42例脑出血 ,5 4例脑梗死。以同期 65例Ⅰ期高血压作对照 ,全部患者均作 1~ 3d的 2 4h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 2d始每隔 12h记录 1次 ,连续记录 7d ,至第14d再记录 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 2 4h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更明显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 3~ 4倍。急性脑卒中后 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 ,于 12h达到高峰 ,4d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2004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张其梅,李耀彩,秦觅
目的 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的变化 ,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 1)采用穿线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制作脑缺血模型 ;( 2 )制备一 2 5mm2 的颅窗 ;( 3 )测定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 5、10、 15、 2 0、 3 0、 40、 5 0min及 60min时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 ;( 4 )实验数据以 ( x±s)表示 ,用t检验比较均数间的差异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后 ,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发生变化 ,表现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在 5min时即开始逐渐扩张 ,3 0min时达高峰 ,以后逐渐收缩 ,至 60min时其管径仍比大脑中动脉未阻断者的管径大。结论 当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后 ,这一动脉供血区微血管先扩张后收缩 ,与脑微循环障碍、O2 及葡萄糖下降有关。推测这一变化是由于缺血区乳酸增加和PH值下降
2004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傅波,姜智南
目的 采用内镜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用直径 4mm的 0°、3 0°硬性鼻内镜及配套摄像系统 ,经蝶手术器械配合手术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 12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切肿瘤 9例 ,次全切肿瘤3例。术后一过性视力减退和嗅觉丧失各 1例 ,术后 7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术后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具有视野大、创伤小、切除肿瘤多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理想手术方式
2004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胡法富,方锋,杨茂轩2004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赵振宇,赵志荣,张玉珍,公伟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中脂类成分及脉压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及测量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情况 ,同时抽血检查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脉压 ,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13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脂及载脂蛋白除载脂蛋白A1 、HDL C降低外 ,其它均正常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蛋白A1 呈强负相关 ;随着脉压的增加 ,IMT也逐渐增厚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A1 、HDL C及脉压密切相关
2004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王兴霞,王颖2004年02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郑昆文,董曼丽,孟强,刘江,马莎2004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秋芳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0例 ,奥扎格雷钠 80mg溶于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1次 /d。对照组 40例 ,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 ,加丹参注射液 16ml静滴 ,1次 /d。均以 14d为一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 14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奥扎格雷钠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2004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阳初玉,梁积英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MRI或CT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3 8 0 %,其中大脑皮质 2 7 2 %,皮质下 45 1%,小脑、脑干均为 2 5 %,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发生率越高 ,中重度患者 5例用氟西汀治疗 ,2例治愈 ,2例好转 ,1例无效。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 3 8 0 %,以皮质下发生率 ( 4 5 1%)为高 ,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相关性。
2004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韩景光,吴楚君,喻坚柏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61例CSDH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1例 ,采用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 ;对照组 3 0例 ,采用钻颅冲洗引流术。结果 治疗组均一次穿刺成功 ,仅 1例并发脑脊液漏 ;对照组2 8例均一次钻颅引流成功 ,继发颅内血肿 2例 ,并发脑脊液漏 2例 ,癫发作 1例。结论 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较钻颅冲洗引流术更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宜作为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
2004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娄晓辉,胡朝晖,杨瑞疆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疗效。方法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 16例 ,分别进行抗感染、腰穿持续引流、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给药等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 15例 ,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 对开颅手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 ,应早期诊断后进行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2004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宋来君,庞长河,龙江,闫东明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 ,尽可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 ,准确寻找颅内微小病灶 ,提高手术精确度 ,降低手术并发症 ,达到手术微创目的。方法 术前将病人的CT影像学数据资料装载于手术导航神经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进行三维建模 (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 )、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 ,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 ,术中实时定位监测手术进程 ,随时纠正手术偏差。结果 术中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 ,定位误差均在 3mm以内。结论 手术导航系统能以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精确地寻找微小病灶的位置、术中标识病灶的范围 ,将寻找病灶的损伤降至最小 ,完全切除病灶 ,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增加肿瘤的控制时间 ,提高手术效果 ,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4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林伟先,张宏卫,朱凤磊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伍用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2例 ,对照组 3 0例 ,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 2 4h内开始用药。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即调整血压、抗血小板凝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醒脑注射液静滴 ,14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于开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63 %,对照组总有效率76 67%,经 χ2 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伍用醒脑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 ,经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探讨
2004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志刚2004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蒋辉华,金笑平
目的 对 2 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 ,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进一步认识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对 2 6例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人从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仍是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眩晕、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头颅CT、MRI是确诊依据。临床上小脑梗死极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对临床上出现有高血压病史而又以急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有效影像学检查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
2004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郑钧,潘云曦
目的 探讨丘脑基底节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 14例丘脑基底节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及治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中手术 12例 ,立体定向活检 2例。治疗后症状改善 11例 ,无改善 1例 ,恶化 1例 ,死亡 1例。结论 丘脑基底节肿瘤外科治疗困难较大 ,需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早诊断。通过显微外科手术争取切除肿瘤、改善脑脊液循环、缓解症状、明确病理诊断 ,为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2004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翁建龙,邹骁华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焦虑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SAS量表对 3 11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测评 ,收集年龄、病程、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生率 3 8 5 9%,卒中次数、病程、肌力等与焦虑症有关 ,但与其程度无关。结论 脑卒中后焦虑症常见 ,但普遍程度较轻 ,心理疏导 ,家庭、社会支持 ,合理应用抗焦虑药物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004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黄国平,陈铮
目的 总结我院 1990 0 1~ 2 0 0 3 0 5以周期性瘫痪入院的 6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65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①周期性以散发多见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 =10∶1,以青年最多 ,占 73 %。②肢体瘫痪程度与血钾下降程度无平衡关系。③ 90 %的病人心电图出现变化 ,与血钾变化呈平行关系。④ <5 0 %的病人有肌肉酶学的改变。结论 根据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 ,不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 ,但对心脏及骨骼肌的损害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2004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琥,张庆华,高建平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生率、相关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对 3 0 6例住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入院 6h、 2 4h、 1周内作CT动态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3 0 6例脑出血患者中继续出血 5 6例 ( 18 3 %) ,6h内发生 45例 ( 80 4%) ,6~ 2 4h内发生 9例 ( 16%) ,1周内 2例 ( 3 6%)。继续出血与卒中史、长期饮酒、服用阿司匹林、血肿形态有关 ,与血压、年龄无关。结论 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2004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纪金周,张蕾,侯瑞生2004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李秀梅,姚云2004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黎萍,孙新芳2004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黄文志
目的 总结 2 9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9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治疗 2 2例 ,非手术治疗 7例。随访 19例按GOS评定预后 ,良好 10例 ,中残 5例 ,重残 4例 ,死亡 8例 ,失访 2例。结论 CT复查是早期诊断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重要方法 ,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
2004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杨中锋,亓伟,张洪臣,左少祥,牛海帆2004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李共现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统计 1993 0 1 0 1~ 1998 12 3 115岁以上急性脑出血 12 6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出血发病在性别、年龄、季节、昼夜时间段、出血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81 88%的患者在活动状态下起病。左侧大脑半球比右侧大脑半球更容易出血 (P <0 0 0 1)。 71 45 %的病人在发病后 2 4h内入院。高血压病与脑出血的关系比其它疾病密切。结论 急性脑出血有明显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可循 ,弄清并掌握这些规律 ,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意义。
2004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潘洪飞2004年02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尹绍文,丁美萍,干超士2004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苏永生2004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耿曼英,单子丽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手术治疗 ,提高面瘫的治疗率。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 2 0例患者施行乳突根治面神经减压术。结果 根据House -Brackmann面神经恢复标准 ,I级恢复者 8例 ,Ⅱ级恢复者 10例 ,Ⅲ级恢复者 2例。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者应早行乳突根治面神经减压术 ,是面瘫恢复的有效途径
2004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杜国森,方乃成,何玉领,杨刚2004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徐晓伟,郭天友,高文良2004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吴亦2004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代明安,黄明军,冯书贵,李晖2004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浩然,张春泳,孙长芳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超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特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 ,应及时行CT检查 ,及早发现再出血。结果 本组 42例手术病人 ,术后再出血 18例 ,占 42 8%。结论 特急性颅内血肿超早期手术易发生再出血 ,因手术减压 ,切口疝形成 ,凝血机制障碍等。预防措施 :适当应用脱水药物 ,去除骨瓣足够大 ,及时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
2004年02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程卫东2004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黄明海,徐宗秀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反复惊厥因素。方法 对 2 0 0 1 0 4~ 2 0 0 3 0 6住院无热惊厥 12 5例婴幼儿回顾分析。结果 12 5例无热惊厥中以围产因素为首发 ,其次为低钙惊厥、母亲高龄及各种疾病影响胎儿的脑发育 ,胎儿本身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结论 围产因素是导致婴幼儿脑损伤的直接因素。这是由于脑对缺氧敏感 ,与钙的超载、凋亡、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密切相关
2004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寿华,王玉林2004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余新良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的情绪。方法 本组 5 8例患者均进行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试 ,用平均焦虑分值 ,平均抑郁分值与界限分值作 μ检验 ,进行评估。同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EEG检查。 结果 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总发生率 5 5 %,与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成正相关。EEG异常亦与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治疗偏头痛除控制症状外 ,应注意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2004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段小凯,赵志程,宁军健2004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郑春玲,魏予凤2004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欣,孟宏音,刘廷磊2004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华金远2004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完成,韩彦林,王金兰2004年02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赵则栋2004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绍民,王玲2004年02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温昌明,张保朝,张钊2004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咏,童习池,孙越鹏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明确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或心内膜炎、风心病的住院病人 3 6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采用东菱迪芙首剂 10BU ,第 3d、第 5d各用 5BU ,均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1h静滴完 ,其余治疗原则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判定优于对照组。结论 东菱迪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源性脑栓塞药物。
2004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谢向东,李志平,徐建银,胡爱萍,赵利芬,辛志芳2004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王俊英2004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马婉嫕,吕超红,琚莉2004年0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郭晋辉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 (PD)药物治疗的疗效 ,以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优势互补性。方法 选用我科自 2 0 0 0 0 1~2 0 0 3 10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帕金森病患者 40例 ,采用单一用药 (美多巴或左旋多巴 )及联合用药 (左旋多巴 +溴隐亭 )治疗。结果 联合用药不仅能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 ,对震颤、僵直及运动迟缓的改善均优于单一用药 ,对单一用药所致的并发症有延缓作用。结论 联合用药对PD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延缓致残时间、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4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余晗2004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张学聪,晁占湖,王有福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3 0例 ,全部病例均给予相同供氧、脱水降颅压、止痉、纠酸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5~ 7d。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 71 4%)、总有效率 ( 95 2 %)较对照组显效率 ( 3 0 %)、总有效率 ( 66 7%)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访结果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致残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可逆转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 ,明显提高中、重度HIE的治愈率 ,降低致残率。
2004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郑献召
目的 观察盐酸帕罗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对 64例老年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加用盐酸帕罗西汀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 )各 3 2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计分 (SSS)量表进行评定 ,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 ( 9 0 8± 1 5 8)较治疗前 ( 17 5 0± 3 3 7)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 ,BI评分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并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4年02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张连英,李爱琳,张爱国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浆 β -EP( β -内啡肽 )的变化及纳洛酮对其影响。 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 3 6例足月新生儿分组讨论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血浆 β -EP水平 :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 (P <0 0 5 ) ,轻度窒息组高于非窒息组 (P >0 0 5 )。 ( 2 )纳洛酮治疗后 1h后 β -EP浓度开始下降 (P <0 0 5 ) ,3d后继续下降 ,与用药前比较 (P <0 0 1)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窒息程度越重 ,血浆 β -EP水平越高。纳洛酮能明显降低血浆 β -EP水平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2004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李文军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HIE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HIE患儿分为 2组 ,对照组 3 0例 ,采用常规疗法 ;观察组3 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 86.67%,对照组有效率 60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正常及惊厥消失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2004年02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廖世军2004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朱祖福,韩伯军,孔玉2004年02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杨喆,李真祥,周瑞玲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 3 6例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 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显效率达 72 2 %,较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钠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2004年02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胡合树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反复发作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普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率 (P <0 0 5 )明显增高。结论 本疗法疗效理想 ,应用方便 ,不良反应极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4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赵保明,陶玲玲,宋喜明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12 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75例 ,对照组 48例 ;治疗组第 1d应用降纤酶 10U ,第 3、5d各 5U加入生理盐水 2 0 0ml中静滴 ,1h以上滴完 ;对照组不应用降纤酶。结果 治疗组对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局部感染 ,显效率为 70 67%,总有效率为 88 0 0 %;而对照组分别为 3 1 2 5 %、66 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改善末梢神经功能、清创换药及饮食治疗 ,2组相同。结论 降纤酶对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用药疗程短 ,值得临床继续实践
2004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冯泽甫,李京平,杨怀琴
目的 观察丹奥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并与尼莫地平进行比较。方法 将 64例SAH病人随机分成丹奥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各 3 2例 ,两组均在发病 48h内接受脱水、止血、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 ,丹奥组应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80mg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1次 /d ,连用 14d ;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每日 2 0mg加入生量盐水 5 0 0ml中持续2 4h静滴 ,连用 14d。结果 丹奥组CVS发生率和SAH死亡率与尼莫地平组经Ridit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 丹奥防治SAH后CVS与尼莫地平具有相同疗效 ,使用方便、安全 ,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2004年02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游延河,侯彩梅2004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江涛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与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脑梗死患者 99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6例 ,给予尼莫地平 4mg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血栓通针 10ml加入 5 %葡萄糖液 5 0 0ml中静滴。对照组 3 3例 ,灯盏花素 16ml加入 5 %葡萄糖液 5 0 0ml中静滴 ,两组均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2 0 %甘露醇等。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尼莫地平配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比常规治疗疗效显著
2004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丽,李良2004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传良,田玉生2004年02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刘焕生2004年02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徐修廷,闻公灵2004年02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岳丽萍,董湋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治疗 ,1次 /d。对照组不使用丁咯地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 ,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4年02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吴睿,师宏普,赵涛2004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录海斌
目的 探讨赛莱乐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75例脑血栓形成患者 ,给予赛莱乐注射液静滴治疗 ,并与脉络宁组对照。结果 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
2004年02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郑翠荣,桑海强
目的 评价赛莱乐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DPN)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2 0例 5 9~ 76岁全部符合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 ,分为治疗组 10例 ,对照组 10例。治疗组 :赛莱乐 2 0 0mg溶于 0 9%生理盐水 ,1次静滴 /d ,15d为一疗程 ,共治疗 2个疗程。对照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溶于 0 9%生理盐水 ,1次静滴 /d ,共 2个疗程。结果 赛莱乐组病人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值为 12 45± 0 0 4,治疗后为 8 69± 0 13 ;复方丹参对照组治疗前HbAIC值为 12 3 6± 0 0 6,治疗后为 11 2 8± 0 0 7。两组比较P <0 0 1。赛莱乐组对DPN患者临床有效率为 80 %,复方丹参液有效率为 2 0 %。结论 赛莱乐在扩张中枢及周围血管的同时还能降低DPN患者的HbAIC ,具有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小 ,是值得提倡治疗DPN的药物之一。
2004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方成2004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李慧霞2004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张银珠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异常波出现、变化及预后。方法 运用临床动态观察及脑电图多次记录 ,结合随访对临床及预后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儿童无器质性疾病、无原因的反复频繁抽动 ,脑电图出现异常波 ,以颞叶为主的中 -极高幅尖波、尖慢、棘慢综合波 ,以孤立或成对出现为主 ,或短程与高幅慢波混合阵发出现 ,有时在过度换气出现或增多。结论 儿童抽动症临床症状随年龄增长很快消失 ,脑电图异常波随症状减少、波幅降低至消失 ,属良性反应 ,预后良好
2004年02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舒忙巧,张深山,李乐华
目的 对老年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脑电图分析 ,了解二者关系。方法 符合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的 3 5例患者进行脑电图分析及与总体衰退量表比较。结果 EEG异常率 91 4%,中、高度异常率 42 9%;GDS严重患者EEG均为高度异常 10 0 %,GDS重度患者EEG中、高度异常占 64 7%,GDS中度患者EEG中度异常 2 8%,无高度异常 ,GDS轻度患者EEG均轻度或正常。结论 随病程延长GDS、EEG呈现逐渐加重趋势 ,老年性痴呆EEG异常程度与认知功能减退程度相平行
2004年0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唐淑花,李新立,徐林新2004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白焕芳,刘会峰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 82例 ,分别测空腹血糖 ,按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 ;按抽血时意识状况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 ;按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血糖水平与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糖升高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情及近期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糖组的昏迷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 <0 0 1) ,高血糖组患者的病死率高于非高血糖组患者 (P <0 0 5 )。结论 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及近期预后的指标
2004年02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恩耀,王亮,王元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 :药物局部注射 (治疗组 ) 5 4例 ,隔天 1次 ,10次为一疗程 ;B组 :上田敏法 (对照组 ) 42例 ,1次 /d ,2 0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疗法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活跃 ,再生过程加强 ,肌肉软化松解 ,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 ,为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2004年02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保红
目的 分析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对本组全部病例采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粹穿刺针穿刺 ,根据头部CT片用弦距法进行定位进针抽吸粉碎一体化。结果 首次清除率在 3 2 7%~ 83 6%,平均 5 8 1%。结论 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2004年02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吴承龙,丁靖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2004年02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郑铁成2004年02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司娟娟
目的 报告 2 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改变。方法 分析 2 0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叶病变 17例占 85 %,基底节区 3例占 15 %;合并脑出血 5例 ,脑室受压变形 9例 ,中线结构移位 9例 ;存活 14例 ,其中呈植物状态 3例 ,死亡 6例。结论 本病预后并非都良好 ,近 1/3再发梗死 ,未再发者一半以上生活质量欠佳。
2004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马军,徐建林,赵甲山
目的 探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患者 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 1例 ,行单侧侧脑室置管引流术 ;实验组 41例 ,行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术。结果 实验组的死亡率为 9 8%,对照组为 2 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少 ,置管时间短 ,ADL提高 ,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 ,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 ,减少置管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04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孙宝容2004年02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李守社,孙义华,曲怀谦,单广振2004年0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霍海波2004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庆华,张琥,胡小东2004年02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朱敬杰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在充电式手钻驱动下 ,于血肿最厚部位经皮锥颅 ,抬高引流管 15cm引流血肿 ,用引流出血肿液的 1/2~ 2 /3量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后再引流 ,反复冲洗 ,再闭式引流 48~ 72h拔针。结果 2 6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 ,全部治愈 ,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颅内出血、癫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能显著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4年0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建国,乔弘杰,贾庆国,李会晓
目的 应用双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破人脑室系统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 1999-0 7~ 2 0 0 3 -0 4我科住院病人 2 8例 ,均经CT证实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结果 微创术效果好 ,死亡率 14 3 %。结论 双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 ,提高生存率 ,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2004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马丽,郭建超,梁红萍,孙郑春2004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杨官成,杨孝义,黄启亮2004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孙二平,岳凯涛,刘立2004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汤雪丽2004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希水,吕冰洁2004年02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冯利伟,霍平均,赵小乾2004年02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崔豫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超短波治疗。结果 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为 83 3 3 %。结论 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超短波可加强药物吸收 ,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缓解症状与体征 ,解除颈肩臂肌痉挛、酸困感和手指麻木明显减轻 ,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 ,减轻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 ,使头晕得以缓解
2004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谢全社2004年02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全浩,代凤玲2004年0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左绍祥,亓伟,徐晓伟2004年0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马顺天,陈兴时2004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黄向东,陈卫东,韩丽雅,陆琦
目的 提高对Melkersson Rossenthal综合征 (MRS)的认识。方法 报告 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并复习了国内已报道的 3 6例MR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3 6例MRS患者均有周围性面瘫 ,3 5例有面肿 ,3 0例有皱裂舌。 9例病程过程中曾被误诊 ,6例行唇部病理活检均示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弥漫性侵润。结论 国内MRS以完全型、病理为淋巴水肿型多见
2004年02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许丽芳,李清娟,黄旭升2004年02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齐跃,牛宇洁,杨帆2004年02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刘江峰,张剑宁2004年02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柯绍发,杨丽华,金笑平2004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张小健,庞亚东2004年02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冯月珍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脑血管疾病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心理问题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2004年02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李素平,吴士玲2004年02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吴琴珍2004年02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寇桂枝2004年02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付云2004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丁光忠2004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许效松,王金金,曹熙尧2004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子群,秦鸥2004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崔艳宁,曲秀丽2004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杨帆,杨铭,牛宇洁,齐跃2004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黄燕菊,刘桂玲2004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