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含量变化

    孙伟辉;丁美萍;卢琦;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1d、3d、7d、14d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变化,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ICAM-1、sV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sICAM-1、sVCAM-1含量第1d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d、7d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d含量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脑出血组与轻型脑出血组比较,第3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AM-1、VCAM-1参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2008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IL-1β、IL-6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指导意义

    斯志萍;单继烈;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的急性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24h内血清hCRP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伤后24h内hCRPI、L-1β及IL-6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三者与GCS呈负相关(r=-0.162,P<0.05),血清hCRP与IL-1β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147,P<0.05)。血清hCRP与IL-6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196,P<0.01),三项检测指标之间呈直线相关。GCS不同分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中hCRP、IL-1β及IL-6浓度在GOS评分分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hCRPI、L-1β及IL-6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早期诊治继发性脑损害有重要意义。

    2008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90例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郭爱玲;郭付有;宋来君;

    目的总结目前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对90例脑脓肿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脓肿构成比为细菌性脓肿97%,霉菌性脓肿2%,包虫性脓肿1%;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仅有1例CSF培养阳性;多发脑脓肿的治疗效果较单发脑脓肿差,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和成人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联合静滴抗生素疗效与单纯静脉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脓肿的抗菌治疗以三联抗生素即头孢三代+万古霉素+甲硝唑为主,临床有效率达88%(79/90)。结论目前脑脓肿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对细菌培养阴性者静脉给予头孢三代+甲硝唑+万古霉素是治疗脑脓肿的理想方法。

    2008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和早期转归的关系

    袁州;张一凡;张忠雷;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病情和早期转归的关系。方法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同期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患者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入院和第4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定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组患者hs-CRP均增高(P<0.01),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与未破入脑室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破入脑室患者未好转组与好转组间hs-CRP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相关,对其早期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008年04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巨大听神经鞘瘤(附32例报告)

    杨少锋;林佩纯;赵泽林;田飞;郑伟武;陈文荣;张增良;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30例(93.8%),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9例(59.4%),按House-Brackmann标准,面神经功能Ⅰ级9例(28.1%),Ⅱ~Ⅲ级13例(40.6%),Ⅳ级以上8例(25.0%);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能使巨大听神经鞘瘤获得良好的全切除率,巨大听神经鞘瘤的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尚有难度,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2008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眼动脉颈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水少锋;韩新巍;阎磊;

    目的探讨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适应证、策略及疗效。方法头颅CT平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例,1.5T场强MRA或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3D重建,或急诊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5例患者均为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动脉瘤位于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的腹侧或腹内侧壁,呈帐篷顶样,瘤颈宽、瘤顶尖。采用LEO支架置入载瘤动脉,微弹簧圈填塞瘤囊。结果5例患者置入5个LEO支架,填塞微弹簧圈1~4枚,平均2.4枚,栓塞后DSA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瘤囊内无对比剂充盈。结论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具有创伤相对小、适应证较宽、动脉瘤栓塞效果确切的优点。支架置入脑动脉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8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在校高中生功能性头痛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研究

    梁柯;

    目的探讨在校高中生功能性头痛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对象分为病例组66例,对照组59例,均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匿名测试,并附加要求注明性别、年级、病程、伴随症状以及农村或非农村家庭。结果焦虑、抑郁评分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2.12%和0(P<0.05),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8.48%和6.78%(P<0.01),焦虑者同时伴抑郁病例组中,有伴随症状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较多(P<0.05);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均为病程1个月以上(P<0.01);高三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最高(P<0.05、0.01);男女相比以及城乡家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高中生长时间的功能性头痛可引起焦虑/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与病程、年级和是否伴随症状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家庭无关。对头痛患者潜在焦虑/抑郁障碍的常规筛查有利于对这种共病的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提高疗效。

    2008年04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发作性睡病36例临床分析

    张帆;娄芳;顾仁骏;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采用哌醋甲酯、氯酯醒、氯丙米嗪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不可抑制的白天睡眠,30例有夜间睡眠紊乱,25例伴猝倒,9例伴睡眠瘫痪,10例出现睡眠幻觉。睡眠脑电图监测显示36例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相睡眠。随访29例,其中20例采用哌醋甲酯治疗,17例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8例采用氯酯醒或合并氯丙米嗪治疗,5例症状改善;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学习问题。结论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应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监测结果作出早期诊断,对患者应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8年04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护士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

    王春凤;赵红果;杜洁;

    目的探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护士产生焦虑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对我院的10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护士的焦虑发生率为34.29%。焦虑状况较严重的人群特征:年龄25~35岁;已婚;夜班工作者;大专学历。ICU、手术室和急诊科护士较常见。结论对护理人员应提供有效的社会与家庭支持、心理保健服务,同时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时调整心态,重视自我维护和取得管理者的支持,从而降低焦虑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2008年0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环氧化物酶-2表达的影响

    胡惠华;王琳;刘恒方;苗旺;刘尊敬;杨期东;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环氧化物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形成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模型,RT-PCR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点的ox-LDL处理对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12.5、25、501、00 mg/L四种不同浓度的ox-LDL与VSMC共同孵育24 h4、8 h、96 h后均可使VSMC COX-2表达上调(P<0.05),且浓度越高,上调越显著,在24 h的时间点开始显著上调,96 h达高峰。结论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成泡沫细胞的过程中,存在COX-2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炎性反应有关。

    2008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Wingspan支架治疗有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初步经验

    李健;赵振伟;高国栋;邓剑平;曲友直;

    目的报道我科用自膨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围手术期的临床初步经验。方法所有病例经过Gateway球囊预扩后置入Wingspan支架。结果6个月内用此支架治疗10例病人,平均56.3岁,女6例,狭窄率均>50%,置入成功率100%。狭窄率均值(71.8±11.9)%,球囊预扩后为(36.5±15)%,支架置入后(24.9±13.3)%。1例在30d围手术期内出现脑梗死,无死亡。结论用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和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成功率高,围手术期致残率可接受,此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是可行的选择。

    2008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周秀丽;曾光伟;李士坤;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作脑出血模型,术后2 h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3.0 mg/kg),另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d),给药后12 h、24 h、3 d和7 d分别用免疫组化法与TUNEL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和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阳性细胞数以及凋亡的神经元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甙钠组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与神经元的凋亡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2008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甲钴胺穴位注射与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比较

    陈峰;苏庆军;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与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物理疗法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7、14、21、28d运用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oronto facial grading system,TFGS)评定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TFGS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物理疗法组在治疗后的第7、14、21d TFGS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第28d TFG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2008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进展性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黄旭明;余青云;张明兴;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进展性卒中早期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发病24h内43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早期,起源于脑干的Ⅲ、V波异常率达62.79%,其异常主要以双侧V波PL及I-V波IPL的延长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症状、体征进展达到诊断标准前的一个有效的评估指标,有助于临床对进展性卒中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

    2008年04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癔症患儿录像脑电图的分析

    王静;田培超;冯嵩;

    目的探讨录像脑电图在癔症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录像脑电图记录仪对我院确诊为癔症的8例患儿进行24h监测和录像,根据既往发作情况诱导患儿症状发作和终止。记录的图像与脑电信号储存于计算机中,检查后回放分析。结果8例患儿均成功诱导典型症状发作,通过VEEG记录的录像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波形。所有发作均在清醒状态发生,发作前有明确诱因,临床发作形式多样,可自行或在暗示后终止,发作期的脑电图均未出现样放电。结论录像脑电图将癔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脑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癔症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2008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P300的变化

    童建兵;高宁宾;汪瀚;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P30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4例HLD患者依其症状和体征分为脑型和肝型组,分别进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D患者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均<0.01);脑型HLD患者改变更为明显。结论HLD患者P300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该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降碍,且脑型HLD患者较肝型更明显。

    2008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李修棋;刘小军;洪加林;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并另取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d、第7d及第14d血清NSE浓度。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d血清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8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急性脑梗死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探讨

    古联;苏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浆Hcy的浓度,并与92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17.06±6.61)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68±5.62)μmol.L-1(t=6.952,P<0.001)。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危险因素。

    2008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血清脂蛋白-a与尿白蛋白对比分析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何雯;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及尿白蛋白的对比分析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为(0.09±0.05)g/24h,69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为(0.25±0.14)g/24h,29例2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为(1.01±0.67)g/24h,41例健康体检人员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结果与正常健康体检人员相比较,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患者,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脂蛋白-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有诊断价值。

    2008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妙纳与天舒胶囊合用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

    章春园;毛成洁;温仲民;

    目的探讨妙纳与天舒胶囊合用时对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联合服用妙纳及天舒胶囊,对照组单用天舒胶囊,治疗2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妙纳及天舒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用天舒胶囊。结论两者合用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更好。

    2008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唐胜南;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87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维脑路通1.0g静滴,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欧兰同针静滴,4g/次,1次/d,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巴氏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巴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2008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赛乐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汤秀敏;王冰;

    目的评价赛乐特(帕罗西汀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病情程度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西比灵5mg,1次/d,疗程1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赛乐特片20mg,1次/d,疗程16周。1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偏头痛赛乐特效果满意,有应用价值。

    2008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王毅;石瑾;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平均脉压将1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内膜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差>6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差为40mmHg的患者(P<0.05)。统计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中层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2008年0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护理体验

研究生园地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HIF-1和iNOs的影响

    张会军;白宏英;白蓉;王金兰;徐辉;赵源征;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m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iNOs(诱导性NO合酶)在随后的永久性脑缺血中表达变化的影响,阐述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以及大脑在缺血后的自我保护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MCAO 10min作为IPC,IPC后48h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梗死灶周围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lα和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血管阻断3h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iNOs的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并且持续1周以上,缺血预处理组要比缺血组表达水平要高,2组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iNOs系统可能作为保护因子参与脑缺血预处理对随后出现的致死性脑梗死和机体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

    2008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AS与Syp相关性分析

    赵源征;刘其强;白宏英;娄季宇;张会军;徐辉;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Syp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Syp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Syp高度相关(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2008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rhG-CSF增加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曹式蔚;张朝东;兰希发;王雪;曲华;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得到改善,并观察对神经细胞的再生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rhG-CSF干预组连续皮下注射rhG-CSF 50μg/(kg.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rdU蛋白表达。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后缺血周边BrdU蛋白表达,促进脑组织的再生修复。

    2008年04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二甲基亚砜对大鼠颅脑损伤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建锋;王树凯;周辉;党博;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imethy sulfoxide,DMSO)对颅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选取7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颅脑损伤对照组(36只)及DMSO治疗组(36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对照组的Survivin、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颅脑损伤对照组相比,DMSO治疗组在伤后1、2、3、5d的Survivin表达及伤后各时间点的NF-κB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DMSO的应用可促进NF-κB及抗凋亡因子Survivin的表达而抑制脑损伤后所致的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2008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治疗研究

    王彦阔;孙丽萍;段海平;张敏;马俊保;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9例,2组均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2次/d,及活血化瘀、脑保护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0万~3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内滴完,1次/d,连用3~5d。分析卒中进展因素并对每位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21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医源性因素、感染、发热均为SIP危险因素,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

    林永善;杨志英;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自2004-11~2007-11我们选择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25万~75万U,5%葡萄糖液15~25ml,20%甘露醇20~25ml,2%利多卡因20mg,山莨菪碱2.5~5mg,配成尿激酶合剂,于病灶侧颈总动脉注射。结果溶栓治疗数分钟后32.1%(18/56)可见立竿见影的临床疗效;24h后62.5%(35/56)为显著进步以上者(基本痊愈+显著进步),高于对照组的显著进步以上者38.9%(21/54),χ2=6.13>3.84,P<0.05,两者差异显著;治疗1周后76.8%(43/56)为显著进步以上者,高于对照组的显著进步以上者53.7%(29/54),χ2=6.48>3.84,P<0.05,两者差异显著。结论该疗法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用于无DSA设备和rtPA药物的基层医院开展。

    2008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任金生;杨秋霞;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评估2组治疗后15d,30d和90d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2008年04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

    王德周;毛彦明;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用15d;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入250ml静滴,1次/d,共15d。对照组34例用精纯抗栓酶10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用15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5.3%、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结论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精纯抗栓酶,且安全、疗效确切。

    2008年04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李景昉;裴磊;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结果2组间血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T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008年04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吴莉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24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用血栓通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总显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2008年04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张肖师;

    2008年04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降纤酶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天鹏;

    目的观察降纤酶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应用降纤酶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bid。并对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含量比较。结果2组NDS减分幅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组间Fg均显著降低。结论降纤酶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Fg水平,且安全性好。

    2008年04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如何诊治外伤性脑梗死

    张卫兵;刘晓帆;赵红武;胡荣;刘静磊;

    2008年04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26例疗效观察

    田光;石卫东;

    2008年04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诊治体验

  • 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俞玉飞;

    2008年04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62例临床分析

    秦文华;王红杰;王春桃;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62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伤后6个月的视力为最终结果,分析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2例62眼患者24h内开始治疗的20眼中无效1只眼(5%),进步3只眼(15%),提高16只眼(80%);24~48h内开始治疗的22只眼中,无效2只眼(9.09%),进步6只眼(27.27%),提高14只眼(63.64%);3~7d开始治疗的15只眼中无效2只眼(13.33%),进步7只眼(46.67%),提高6只眼(40%);8~15d开始治疗的4只眼中无效2只眼(50%),进步1只眼(25%),提高1只眼(25%);1个月才就诊的1例,治疗无效。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2008年04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糖尿病低血糖性偏瘫临床分析

    邓倩;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性偏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糖尿病低血糖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多为老年人,存在明显诱因,多无典型低血糖表现,及时静推高渗糖,症状可较快缓解。结论老年人糖尿病出现偏瘫应详细询问病史,急查血糖,以尽快诊断及时治疗。

    2008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冯晓东;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与电针治疗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作业疗法与电针治疗组(30例)以及单纯作业疗法组(30例),比较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作业疗法与电针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单纯作业疗法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与电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2008年04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分析

    刘葛霞;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提高大众预防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结果青年人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栓塞,青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结论认真研究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和鉴别诊断,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04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郑艳红;鲁秀平;焦春莲;

    2008年04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结果分析

    隋长百;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1例,其中62例存在脑动脉狭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结果6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81.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57.3%)。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部分患者存在动脉瘤或瘤样扩张。

    2008年04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过度换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杨太恒;李相鹤;李广;

    2008年04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素荣;

    目的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身症状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于入组时、入组后2周和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后2周、4周,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身症状。

    2008年04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与预后分析

    张文燕;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因素,处理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低钠血症可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且并发低钠血症、继发性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钠正常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很高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为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应针对病因治疗。

    2008年04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帕金森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相关分析

    陈正东;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人格特点及相关分析。方法对53例住院PD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并与6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PD患者的精神质和掩饰程度2项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内外向维度分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内向型多见。结论PD可改变自身人格特点,在药物治疗时应加强心理调节,以提高疗效。

    2008年04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李鑫;尹绍文;项秀丽;

    2008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郭晖;郭文玲;常海;

    2008年04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脑血管病伴发戒酒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

    陈前;

    2008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用药与体验

  • 2004—2006年我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刘平;

    目的了解我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4—2006年抗抑郁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逐年提高。新型抗抑郁药成为我院临床首选药物。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制药企业应加快开发国产抗抑郁药,以满足患者需要并降低治疗费用。

    2008年04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小剂量达体朗治疗老年焦虑抑郁情绪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王红燕;韩卫红;高松;薛燕;王艳飞;

    目的观察小剂量达体朗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情绪异常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住院及门诊存在异常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卡托普利12.5~50mg,3次/d;硝苯地平2.5~10mg,3次/d,在此基础上给达体朗25 mg/d。对照组48例,应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剂量用法同治疗组。疗程8周。观察患者脉搏、血压、体质量、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HAMD评分(22±4),SAS评分(49±5),与治疗组(21±5)和(51±4)相比较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9±5),而SAS评分(45±6)与治疗组(12±4)和(36±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2.9%。结论对于存在情绪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小剂量达体朗联合降压药物起到提高临床疗效作用。

    2008年04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不良反应

    王亚静;杨丽华;王灵芝;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不良反应。方法神经内科脑梗死出院患者共140例,随机分成2组:20mg/d阿托伐他汀组,40mg/d阿托伐他汀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d,连续用药8周,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20mg/d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肌肉疼痛1例,肝功能异常2例,共4例;40mg/d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肌肉疼痛2例,肝功能异常2例,共5例。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2008年04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关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几点体会

    李新雯;

    2008年04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巫光辉;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口服,3个月后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2组MMSE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药物之一。

    2008年04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改清;李彩霞;姜秀云;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急性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将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HAMD、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PSD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有明显负面影响。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8年04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郑昌爱;

    2008年04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灯盏生脉对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常乐军;时美珠;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对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00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灯盏生脉和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对照组50例仅口服阿司匹林。2组常规治疗相同(胞二磷胆碱1.0+维脑路通针5支,iv qtt gd),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生脉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

    2008年04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刘耀东;徐安坡;王俊霞;孙丽萍;段海平;王志强;

    2008年04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车振勇;王慧敏;

    2008年04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王国勇;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7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等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盐酸氟西汀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盐酸阿咪替林组(P<0.01)。结论表明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2008年04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山莨菪碱治疗输液反应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刘建芳;

    2008年04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浅谈治疗脑缺血药物的发展

    申凌娜;苏博文;

    目的浅谈近年来治疗脑缺血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将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治疗脑缺血药物有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脑保护剂、溶栓药、抗凝药等。结论针对脑缺血后不同病理生理环节应该运用不同的药物。

    2008年04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梁红霞;

    2008年04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医疗技术

  • 前额凹陷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鼻漏一期手术治疗

    古军;赵晓霞;谢忠星;

    目的介绍一期手术治疗前额凹陷、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鼻漏的体会。方法对18例病人施行一期手术,预留前额部带蒂骨膜瓣,彻底清创及清除颅内血肿、挫伤的脑组织后,硬膜外分离修补硬脑膜缺损,将骨膜瓣表面涂EC胶粘铺于前颅底,10例骨折片一期复位。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18例脑脊液漏术后17例停止,1例减少经保守治疗后亦停止;10例同时将骨片复位,前额外观满意。2例术前视神经损伤者1例视力恢复,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前额凹陷骨折或合并颅内血肿、脑挫伤同时合并前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前者具有手术指征者应同时行前颅底探查重建,脑脊液鼻漏修补,凹陷骨折片复位,可有效地预防脑脊液鼻漏,恢复容貌,避免多次手术。

    2008年04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吴晓秋;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清AST、LDH、CK、-αHBDH于发病2d内进行检测。结果血清AST、LDH、CK、-αHBDH、CK-MB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患者血清AST、LDH、α-HBDH有显著性差异(P<0.05),CK、CK-MB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其程度与病变范围及意识障碍程度相一致,与病变的性质无关。

    2008年04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刘丽敏;

    2008年04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成人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王继立;耿世萍;王腊香;王艳莉;

    目的探讨成人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分析5例成人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6岁。化脓性脑膜炎反复次数2~9次,平均3.8次。病程1~29年,有头颅外伤史4例,中耳炎1例。急性起病,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颈强直,Babinski征阴性。合并意识障碍2例,意识清晰3例。脑脊液均为乳白色混浊状,细胞数平均2.1×109,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0.2~4.23mmol/L,平均1.58mmol/L;氯化物106~120mmol/L,平均115mmol/L;蛋白质1.8~5.5g/L,平均3.5g/L;经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治疗,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0~78h,平均50.6h,疗程14d。头颅CT平扫5例,脑沟、脑裂变浅,脑灰质密度低者3例,正常2例。颅底CT平扫2例,均发现筛窦积液,一例为双侧,一例为单侧。颅前窝冠状位薄层CT扫描4例,颅底骨折4例,3例筛窦上壁骨质缺损,缺口4~6mm,同侧筛窦内液性密度影。1例鼻根部刺伤,CT发现右侧额窦前壁向后凹陷,有多个小碎骨片。颅前窝冠状位MRI 1例,发现颅前窝鸡冠左侧筛板部分骨缺如,长8mm,宽6mm。结论成人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与颅底骨折和中耳炎有关,尤其与颅前窝筛骨骨折关系密切,颅前窝冠状位薄层CT和MRI扫描,是明确颅前窝筛骨骨折、确定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

    2008年04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

    李新崇;阮立新;吴道武;李先锋;黄其川;林来鹏;

    2008年04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何玉清;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6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TCD、颈部血管超声及全脑血管造影,对相关影像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42支狭窄血管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并发症,并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28处血管狭窄恢复正常血管直径,12处残余狭窄<20%,2例因支架不能输送到位而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1例。1例发生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3例患者获得术后1~36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29例患者术后正规服药,4例因种种原因未服药。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1例,其中2例为正规服药的患者,再狭窄率为2/29,1例为未正规服药的患者,再狭窄率为1/4。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严重脑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控制血压和稳定斑块药物的应用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08年04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Binswanger病32例临床与CT、MRI分析

    何迎晔;洪冰;梁海燕;

    2008年04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会

    胡声斌;殷俊杰;熊海洋;

    目的观察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采用亚低温技术治疗。结果40例病人死亡4例,生存率90%,其中24例病人预后良好,生活可基本自理。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亚低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2008年04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预防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方法的探讨

    徐燕;丁美华;

    目的探讨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对预防老年鼻饲病例食物反流的效果。方法将185例需鼻饲的卧床老年病例按鼻饲医嘱时间顺序及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分成2组,分别按照教科书中的常规置管深度置管(对照组),置管深度延长10cm并抬高床头30°~45°(观察组)进行鼻饲。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其食物反流率降低,常规置管较高。结论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可显著降低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发生率。

    2008年04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丁国美;

    目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TECO凝血IV号仪器,试剂为美国太平洋药盒。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只统计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类)脑梗死组及TIA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与正常对照组,其中最高值达9g/L,经统计学处理,P均<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与脑梗死及TIA密切相关,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可预测疾病的进展与转归。建议将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检项目。

    2008年04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闭口口内注射法麻醉下颌神经的临床应用

    岳建永;

    2008年04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浅谈神经内科病人静脉穿刺的体会

    薛相芝;

    2008年04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104例语言发育障碍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李晓霞;

    2008年04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

    苏博文;申凌娜;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表面阴影形成像和最大强度投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60例脑梗死病人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97.6%。结果CTA在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及指导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确诊率。结论CTA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血管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8年04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病例报告

法医研究

  • 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颜志伟;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本质特征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方法对PTSD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应激源、发病机制及共病特征进行研究,对PTSD鉴定中存在的诊断扩大化倾向、人格特征关系、心理创伤界定、创伤性事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精神损伤程度的评定以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论证。结果应激源的强烈程度并非导致PTSD发生的唯一因素,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前的人格特征、幼年经历、生活处境、遗传易感性以及事件后的社会支持系统启动程度等均可成为PTSD潜在致病因素。结论PTSD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应采取多元化诊查措施做出评定,谨慎处置伪现象干扰。

    2008年04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综述与讲座

误诊误治

用药体验

  • 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体会

    孙长忠;颜福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住院天数及血肿吸收时间,和以往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住院时间及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2008年04期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