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对比研究

    朱凯云;黄焰;陈俊抛;

    目的探索托吡酯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给予小儿偏头痛患者口服托吡酯25~50mg/d,分早晚两次口服,从第1周12.5 mg/d开始,每周递增12.5mg,最大量至50 mg/d;丙戊酸钠则从200mg/d,分早晚两次口服,必要时增至400 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天数和疼痛程度,同时将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平均每月发作频率均较前减少,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分别从12.38次减至3.52次和14.33次减至6.48次,2组差别无显著性;平均每月头痛天数均较前减少,分别从12.43d减至3.38d和14.58d减至7.19d,2组差别无显著性。头痛程度均较前减轻,分别从7.52分减轻至2.00分和7.24分减轻至3.19分,2组无显著差别。托吡酯的不良反应为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加重。结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均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且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2008年10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GSTM3 mRNA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

    赵明理;高峰;赵国强;杨鲲鹏;崔新征;张振香;曹开源;张建立;曹建西;张清勇;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3(GSTM3)mRNA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及正常人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分析GSTM3 mRNA在重症肌无力胸腺与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GSTM3 mRNA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和正常人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0.10和0.58±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M3 mRNA在MG胸腺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M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08年10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坐骨神经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

    徐建军;李升;李宽正;徐书源;钟方正;

    目的观察TNF-α、IL-1β、IL-6在坐骨神经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制作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在3、7、14d取坐骨神经进行TNF-α、IL-1β、IL-6免疫组化与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坐骨神经的TNFα-、IL-1β和IL-6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3、7d明显升高,14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坐骨神经TNF-α、IL-1β、IL-6表达升高。

    2008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人脑胶质瘤耐药基因MGMT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

    魏新亭;杜伟;郑杰;秦晋辉;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耐药基因MGMT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在临床化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人脑胶质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GMT蛋白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MGMT蛋白在9例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49例低、高级别胶质瘤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和44.4%,MGMT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表达减弱(P<0.05)。NF-κB p65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低、高级别胶质瘤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5.2%,3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例胶质瘤标本中,MGMT蛋白表达与NF-κB p65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320,P<0.05)。结论MGMT的表达减弱和NF-κB表达增强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关,MGMT表达和NF-κB之间有内在联系,共同参与DNA损伤的修复,对烷化剂类抗癌药形成耐药。

    2008年10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MRI病灶分布特征

    韩雄;刘炯;张健;张杰文;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MRI病灶分布特征,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18例TB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多个病灶(4~14个),平均(8.2±3.1)个;中脑、丘脑、小脑、枕叶、脑桥、颞叶等结构中2~4个同时受累者高达88.9%。病变主要见于中脑和丘脑(83.3%)、小脑(66.7%)和枕叶(61.1%),病灶呈对称性者83.3%。结论TBS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内常常出现多发、广泛且对称病灶。

    2008年10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受体的变化

    郭秀风;李运刚;李化勇;柳善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受体(uPAR)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uPA含量(4756±632)ng/L,uPAR含量(3102±256)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1075±244)ng/L和uPAR(877±216)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2008年10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应用低温复合冲洗液对血肿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吴荣东;靳毅;吕春明;时守庆;张连平;单宝昌;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中应用低温复合冲洗液对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微创术中应用低温复合冲洗液(冰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纳洛酮)冲洗,对照组应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2组均行脑出血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第7、15d与第1d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结果2组病人术后第1d与第7、15d头颅CT上最大灶周水肿面积之差(治疗组1.02±0.06与1.86±0.12,对照组0.53±0.04与0.61±0.07)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治疗组5.51±1.12与8.24±2.14,对照组2.16±1.32与3.56±1.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温复合冲洗液能明显减小微创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8年10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头颅CT所见脑萎缩与年龄关系的相关分析

    白伟利;屈宝华;

    目的探讨脑萎缩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寻找脑萎缩与发病年龄的规律,为防治脑萎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15~92岁的4272例头颅CT进行分析,其中2727例做了脑室、脑沟和脑池的测定。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结果2727例中经头颅CT提示脑萎缩897例,各年龄组都可以发生脑萎缩。35~39岁以上年龄组,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中青年期(15~44岁)、老年前期(45~49岁)和老年期(60~92岁)脑萎缩患病率分别为4.6%、27.3%和81.5%,3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正常出现率明显低于女性,而脑萎缩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854.1,P<0.05)。结论脑萎缩的发生与年龄有相关性,老年人脑萎缩的发病率高。45~49岁组至75~79岁组男、女间脑萎缩患病率存在差异。

    2008年10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庄爱霞;刘华;葛中林;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对87例TIA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颅内血管检测,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结果TIA患者病灶侧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中度以上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灶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低回声斑块和不均质回声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灶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颈动脉低回声和不均质回声斑块与TIA有关。

    2008年10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20例脑膜瘤手术治疗体会

    周永胜;黄冠敏;张业斌;刘园;陈宏斌;路飞;

    目的总结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瘤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和总结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特点。结果全切除16例(SimpsonⅠ、Ⅱ级),次全切除4例(SimpsonⅢ、Ⅳ级)。术后偏瘫1例,无死亡。结论根据不同部位脑膜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病人多数预后满意。

    2008年10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东菱迪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周溱;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DF-52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DF-521 10U、5 U、5U静滴,分别于第1、3、5d应用,共3次;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步复迈250ml静滴,1次/d,共10d,大剂量盐酸纳洛酮2 g静滴,1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周后治疗组NIHSS及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红细胞比积、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8年10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及生活质量研究

    陈宗义;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19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91例患者中发生情感障碍85例(44.5%),55例(65.90%)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脑卒中伴情感障碍患者NFDS和NHP评分高。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2008年10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何远宏;朱迎慧;刘柳;王鹏;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KS)、Hoehn-Yahr分级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Webster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PD患者中53例(85.5%)有睡眠障碍,其中失眠46例(86.8%),异态睡眠39例(73.6%),白天睡眠障碍36例(69.2%),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失眠、异态睡眠、日间嗜睡、睡眠发作等,其程度与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等有关。

    2008年10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更昔洛韦钠与普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罗强;田培超;岳珍珍;陈国洪;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钠(荷普欣)及普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钠组(治疗组)和普通更昔洛韦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都采用静脉给药,对2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的时间较普通更昔洛韦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更昔洛韦钠组比普通更昔洛韦组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P<0.05)。结论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10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S100B蛋白及NSE在婴儿痉挛症患儿脑脊液中的水平研究

    高超;周明锦;陈国洪;吴丽;陈楠;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IS)发病初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及与IS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婴儿痉挛症发病早期患儿脑脊液,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S100B蛋白、NSE浓度;20名同年龄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显示婴儿痉挛症患儿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S患儿发病初期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水平表达增高,提示痉挛发作可导致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多个部位的脑损伤,S100B蛋白和NSE可作为IS患儿脑损伤的生化标记。

    2008年10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刘吉祥;徐凡叶;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舒血宁治疗组(治疗组)。疗程15d,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症状及检测血黏度。结果2组患者用药15d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血黏度指标(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原蛋白含量)下降,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优势。

    2008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突触素的表达特征

    沈瑞乐;郭铁;滕军放;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中突触素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中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中突触素的表达。结果缺血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三处突触素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大鼠海马结构内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内突触素和NR2B的表达明显减少。

    2008年10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肠道病毒脑炎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于建刚;钱建东;毛林波;胡云文;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脑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139例脑炎病人中25例早期病人的脑脊液行病原学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5例脑脊液PCR检验中20例为柯萨奇病毒B组5型阳性。结论靖江市2006年脑炎流行病原学为柯萨奇病毒,预后相对较好。

    2008年10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动态脑电图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

    耿香菊;孔峰;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MB-8000型8道AEEG仪对我院2004-05~2008-05住院的128例脑瘫患儿进行监测。结果本组128例中正常44例(34.4%),异常84例(65.6%)。AEEG异常率相比,χ2=8.38,P<0.01。结论脑电图为无创伤性了解脑部损害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动态脑电图为脑瘫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脑瘫患儿应普查脑电图,了解患儿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尤其早期发现样放电,预防二次脑损害有重要价值,是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2008年10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

    关楠;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各项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病死率。

    2008年10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外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体会

    桂志勇;谭占国;周新建;娄志刚;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内出血经侧脑室三角区外引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重症脑室内出血患者,颅骨钻孔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外引流术,同时辅以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46例中死亡8例,其余38例的生存质量按照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标准(ADL)评定,Ⅰ级13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3例。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重症脑室内出血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10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古美孝;

    目的提高对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7~2007-12收治的16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治疗成功的关键。

    2008年10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尼膜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周秀丽;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CGR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急性期测定血浆ET和CGR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员作比较。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ET含量在尼膜酮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而CGRP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血浆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显著升高,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提示神经肽参与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尼膜酮可能对ET-1和CGRP有治疗作用。

    2008年10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王远昶;王景丽;邵新月;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服用氯氮平、60例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末测量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比较2组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阿立哌唑导致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较氯氮平出现晚,发生率低,危害性小,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病程越长,药物剂量越大,治疗时间越长,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越高。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较小,治疗依从性高。

    2008年10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ADC图在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

    荣良群;许静;魏秀娥;张涛;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发病时间在1~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确定缺血半暗带的范围,计算梗死中心区、IP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比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并加以比较。结果在27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5例患者病灶区ADC值明显下降;21例患者PWI>DWI,其病灶中心rADC值与IP区相比显著下降。结论ADC图可以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测量脑梗死病灶中心区和边缘区rADC值可以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2008年10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lu的影响

    谭军;杨纯生;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探讨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Sprague-Dewley)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F组)、模型对照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2h、6h、24h和72h组(N2、6、24、72h,F2、6、24、72h,IR2、6、24、72h,AP2、6、24、72h),每个亚组5只动物。采用组织匀浆法,观察腺苷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h、6h、24h、72h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2h较假手术组谷氨酸水平显著增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24h达正常;谷氨酸含量AP组中2h、6h亚组均小于IR相应亚组(P均<0.05),但大于N组和F组各相应亚组(P均<0.05);谷氨酸含量AP组中24h、72h亚组与IR、F组相应亚组无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大量释放,可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的产生,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一些机制。

    2008年10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郑州市婴幼儿铅中毒对脑发育和智力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刘随成;李玲;

    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铅中毒流行状况。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下用BH2100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500名婴幼儿血铅浓度进行检测。结果500名婴幼儿中血铅≥100μg/L者148例,占29.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婴幼儿铅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郑州市婴幼儿铅中毒流行率较高,应引起家长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和预防。

    2008年10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槲皮素-3半乳糖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机制的影响

    富奇志;齐志国;杨瑞瑞;

    目的研究槲皮素-3-半乳糖苷(金丝桃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金丝桃苷缺血组(Hyp组),后2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脑缺血2h后再灌注,3h、6h、12h、48h六个亚组,每组各6只,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的P-选择素和E-选择素阳性反应血管数。结果自3h起同时间点金丝桃苷苷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丝桃苷能有效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P、E-选择素的表达,有显著脑保护作用。

    2008年10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护理体验

书讯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脑梗死早期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贾帆;黄微;张玲;陈晶菁;邢冬梅;李佩云;张利林;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31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56例,治愈29例,显效72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91.02%,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

    2008年10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张耀慧;刘捷;司玲珍;

    目的分析影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的因素。方法将尿激酶静脉溶栓后24h CSS评分判定为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者27例设为观察组,其他进步、无变化及恶化者共60例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和OCSP分型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既往合并心房纤颤及溶栓前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ACI明显少于对照组,而POCI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成功病例多见于轻中度脑梗死,尤其后循环梗死、不合并心房纤颤者,属于TACI者溶栓成功几率低。

    2008年10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79例临床分析

    李保国;刘端菊;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79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多见;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008年10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习予祥;秦玉翰;冯书贵;李崇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介入组采用依达拉奉准介入+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药物,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营养脑细胞治疗。结果介入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准介入组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恢复期、后遗症期,方法可行。

    2008年10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军;徐存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8年10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外伤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刘超;黄万振;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4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出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10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由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移位,致使脑血管移位、牵拉、扭曲,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脑血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凝血酶原促进凝血系统,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所致。对本病力求早期治疗原发伤,早期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早期多次释放脑脊液。

    2008年10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5例疗效观察

    张丽丽;王声勇;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并与维脑路通组作对照观察。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65例中,治愈17例,好转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7%,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2008年10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21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疗效观察

    王奎;柴京香;

    2008年10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徐红;于建刚;

    2008年10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乐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刘运良;杨玉佩;

    目的评价乐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乐坦注射液100mg静滴,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2008年10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早期心理干预的作用

    杨利杰;范丹;

    2008年10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急性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121例临床分析

    郭书蛟;于林伟;郭迎霞;

    2008年10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诊治体验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杜彩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住NICU的459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11.76%,感染部位以皮肤感染占首位(46.3%),下呼吸道次之(31.5%)。结论早产儿活力不足、新生儿败血症、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抗感染药物应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是我院N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008年10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孔东华;陈志军;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全面分析187例听神经瘤术后15例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8.02%,4例脑脊液鼻漏,11例脑脊液切口漏,86.67%保守治疗治愈,2例手术修补漏口。结论保守治疗尤其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主要方法,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2008年10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外伤性脑室出血38例分析

    刘晓帆;张卫兵;赵红武;胡荣;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8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其中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并行侧脑室外引流术14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7例,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9例,单纯开颅清除颅内血肿4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38例病人生存23例,死亡15例,行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多获救。结论在积极处理原发性和其他继发性脑损伤的同时,应行脑室外引流术,以提高疗效。

    2008年10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拥军;李岩;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同时早期进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疗效。方法23例SAP患者在发病72 h以内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行床旁CVVH,每次持续12~14 h,监测CVVH前后病情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发热、呼吸窘迫、心动过速、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APACHEⅡ评分由治疗前(17.9±3.1)分降至(9.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P<0.05),低氧血症纠正;23例患者中20例痊愈出院,存活率为87.0%。结论常规治疗SAP同时早期进行床旁CVVH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2008年10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首发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析

    朱祖福;韩伯军;王庆广;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首发表现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5年中以ICVD为首发表现AD及所有AD合并IC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D患者中合并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率为8/46(17.39%),均为ICVD,其中以ICVD为首发5/46(10.87%),误诊3例,误诊率为3/46(6.52%)。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突发疼痛、晕厥或休克,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AD。

    2008年10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脑瘫合并足内翻的康复治疗

    朱梅;尚清;张涛;

    2008年10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脑卒中病人发病时间分析

    熊建忠;易飞;揭文妙;黄声惠;

    2008年10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红;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06~2007-12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86例,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58.74%,不同性别、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初发和复发组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与患者的年龄、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2008年10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脊髓栓系综合征200例临床病理分析

    雷冬梅;楚天骄;王玉萍;郝志伟;党秋红;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病因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TCS患儿2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症状、磁共振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结果单纯型囊肿22例,成熟型畸胎瘤18例,表皮样囊肿34例,脂肪瘤15例,脊膜膨出59例,脊髓脊膜膨出27例,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增生25例。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多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而来,应加强预防胚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育畸形,以降低TCS患儿的出生率。

    2008年10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观察

    邵道良;

    目的探讨CT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简称微创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用一次性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微创术治疗患者临床效果好,治愈率高,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十分实用的方法。

    2008年10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颅脑创伤小脑幕切迹疝前驱期临床征象分析

    张运良;黄亮;杜妲;谭丽;邓丹;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疝的前驱期临床征象,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小脑幕切迹疝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脑疝发生前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寻找小脑幕切迹疝前驱期较常见的临床征象。结果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前主要临床表现有:GCS评分下降,识障碍程度加深,尿失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结论意识障碍程度加深、尿失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为脑疝前驱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患侧脑室、侧裂合并脑基底池的受压变窄为脑疝前驱期的特征性CT表现。有上述临床特点者应立即复查头CT,以便及时开颅手术,提高救治率。

    2008年10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郭凤玲;

    2008年10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64例临床分析

    郑合军;

    2008年10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机械通气患儿人机对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李茜梅;

    2008年10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烟雾病临床表现及DSA分析

    杨春华;张晓阳;池泳;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DSA特征。方法对22例病例的临床、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缺血型8例(36%),脑出血型14例(64%);DSA双侧病变16例,单侧病变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是本病的特征。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SAH以及病因不明的脑实质出血及TIA均应进行常规DSA检查。

    2008年10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Tolosa-Hunt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陈冬霞;张社卿;

    2008年10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手术策略

    马春杰;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2001—2007年收治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36例,依据受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2例(Ⅱ组),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6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6分(Ⅰ组4.8分,Ⅱ组4.3分,Ⅲ组4.8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8分(Ⅰ组6.7,Ⅱ组6.3分,Ⅲ组6.9分)、7.6分(Ⅰ组7.6分,Ⅱ组7.4分,Ⅲ组7.7分)、8.2分(Ⅰ组8.2分,Ⅱ组8.0分,Ⅲ组8.3分)。2例术后1年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依据受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2008年10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8例临床分析

    赵菊珍;杨斌;张玮;

    2008年10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白振山;

    2008年10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新发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克明;杨莉;张高明;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DM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8~2007-08在我院就诊的4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3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追踪观察2年,定期检测血糖及血红蛋白。结果强化治疗后,血糖迅速下降,3周~6个月后21例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停药,仍要求病人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定期随访,追踪观察2年,18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停药,3例血糖升高,继续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

    2008年10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91例脑积水临床分析

    孙启兴;隋长百;曹德腾;

    2008年10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342例高血压脑内血肿分类治疗疗效分析

    鲍庆华;邢东风;

    目的评价微创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86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抽吸术195例,微创穿刺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61例。结果342例高血压脑内血肿病人,恢复良好137例(40.06%),中残150例(43.57%),重残42例(12.28%),死亡13例(3.80%)。结论微创清除术结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内血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008年10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脑囊虫病1000例临床分析

    李薇;黄志梅;秦玉翰;孙丽;

    2008年10期 9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重度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李洋;

    2008年10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医疗技术

  • 翼点颞下联合入路在侧裂区脑损伤中的应用

    田亚民;

    目的探讨翼点颞下联合入路在侧裂区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1998-06~2007-06间收治的127例侧裂区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53例)和翼点颞下联合入路手术(74例)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53例病人中恢复良好者21例(39.62%),中残7例(13.21%),重残5例(9.43%),植物生存3例(5.66%),死亡17例(32.07%);翼点颞下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74例病人中恢复良好者36例(48.65%),中残9例(8.11%),重残7例(9.46%),植物生存4例(5.4%),死亡18例(24.32%),2组的病死率及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翼点颞下联合切口入路手术在治疗侧裂区脑损伤中有明显的优越性。

    2008年10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0例分析

    张铭;胡少勇;全中平;钟宝;王少波;罗心凯;周波;刘万明;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本科室2年来30例垂体腺瘤,术前经MRI确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结果全切24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无死亡。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10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王宏涛;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的临床分析。方法总结2004-09~2007-08收治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79例,结合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对79例病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严格掌握好大骨瓣开颅术的手术指征,避免并发症产生,提高救治水平和成功率。

    2008年10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21例

    汪远景;

    目的总结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经验及预后。方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内出血幕上<25ml,幕下脑内出血<10ml,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效果良好,可使病程缩短,迅速缓解症状,其效果优于脑室钻孔引流术。结论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008年10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PICC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远;张玉姬;牛丽红;

    2008年10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病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分析

    李春梅;郭宏博;谢向东;姜稳妮;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病后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后偏瘫病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普通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拥普通内科药物治疗。2组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8d行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肢体肌力,疗效较好。

    2008年10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慕建成;侯艳军;范红燕;

    2008年10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症状性癫的脑电图分析

    王亚莉;

    2008年10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临床分析

    张付安;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贾氏方法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90.78%,总病死率6.57%。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2008年10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用药与体验

  • 姜黄素对PC12细胞蛋白酶体活性的双相作用

    崔群力;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curcumin,Cur)对PC12细胞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酶体糜蛋白酶样水解酶活性。结果0.5μmol和1.0μmol的姜黄素对PC12细胞活力无影响,5μmol和10μmol的姜黄素使细胞活力分别下降28.6%和48.5%;0.5μmol和1.0μmol的姜黄素使糜蛋白酶样水解酶活性分别增加31%和44%,而5μmol和10μmol的姜黄素使糜蛋白酶样活性分别下降32%和45%。结论低浓度姜黄素诱导蛋白酶体活性,可能通过此途径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2008年10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唐慧玲;

    目的探讨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哈伯因片0.1m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800mg口服,3次/d,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MMSE及ADL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哈伯因组治疗后MMSE得分明显高于脑复康组(P<0.05),ADL得分低于脑复康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27%)和显效率(64.7%)均高于对照组(68.63%和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安全、有效。

    2008年10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老年性脑血栓形成49例疗效观察

    杨明;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老年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评价奥扎格雷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49例发病1周内,经头颅CT证实为脑血栓形成的老年性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选97例发病1周内,60~90岁脑血栓形成病人,分2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3.3%,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老年性脑血栓形成疗效好,安全性能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药物。

    2008年10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金纳多注射液与全天麻胶囊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李军;刘飞;郭从敬;

    2008年10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脑脊液置换联合尿激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疗效分析

    于林伟;郭书蛟;郭迎霞;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与尿激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脑脊液转换与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观察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病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再出血、病死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与尿激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出血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特点,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2008年10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口服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疗效观察

    陈素芹;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纤颤患者适合的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的发生。方法选择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分为华法林组(100例)和阿司匹林组(50例),2组病因、病程、年龄、性别均有可比性,分别口服华法林、阿司匹林,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华法林组在预防老年心房纤颤继发脑卒中的疗效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治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略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的、安全的手段之一。

    2008年10期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中西医结合

综述与讲座

法医研究

  • 论医疗纠纷中患方居丧反应与ADR方式选择

    颜志伟;

    目的提示医方关注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和对逝者亲属的居丧支持,可有效减少病逝后医疗纠纷。方法研究医疗纠纷中患方居丧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医方临终关怀和居丧支持的前瞻性对策,论证医疗纠纷ADR方式。结果医方启动临终关怀和居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结论ADR方式是医患双方解决医疗纠纷的优位选择,临终患者的逝前良性情绪和嘱咐可以有效减少或阻却病逝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2008年10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误诊误治分析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