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WF的动态测定及临床研究

    畅慧君;张其相;卢红;赵建民;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vWF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ACI患者血清vWF在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3d已经升高,5~7d达高峰,之后有所下降,15d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发病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d内血清vWF浓度与当时及发病后15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vWF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相关性。结论ACI早期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vWF可判断发病时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及近期神经缺损程度。

    2009年09期 v.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水肿46例临床分析

    刘家明;赵保钢;贾兆坤;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发生率、易发因素、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对46例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水肿组多发生于丘脑出血及壳核出血(>51 ml,P<0.01),且与颅内高压密切相关(P<0.05),易并发肺部感染(P<0.05)。结论肺水肿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垂危的重要标志,预防NPE的发生是减少该类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脑出血早期迅速、有效减低颅内压。

    2009年09期 v.12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姜黄素对海马内注射Aβ1-40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尹红蕾;秦新月;王运良;韩冰;耿爽;杜明瑶;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Aβ1-40诱导的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大鼠模型,干预组分为姜黄素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于建模后24h分别给予100、300、500 mg/(kg.d)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姜黄素连续腹腔注射7d,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500mg/(kg.d)二甲基亚砜,术后第9天进行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水迷宫试验分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显示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分别对比,低、中、高剂量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P<0.01,P<0.01)。结论姜黄素有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中剂量组干预较其他2组更合适。

    2009年09期 v.1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硝酸异山梨醇酯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对比研究

    郭仁永;李玲;殷明君;

    目的比较硝酸异山梨醇酯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6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3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醇酯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以100~300μg/min速度静滴;33例应用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以20~260μg/min速度静滴,均根据血压调整滴速,比较2组间用药特点、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2组间有效率均为100%,但在药物的配制、使用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硝酸异山梨醇酯是一个可替代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紧急降压药物。

    2009年09期 v.1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温昌明;张保朝;

    目的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和中度以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hs-CRP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清hs-CRP检测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9期 v.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王红梅;曹玉瑗;宋磊;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治疗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改善相似,PANSS 2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QOL各领域除精神支柱外均明显改善,在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较利培酮组改善显著。结论阿立哌唑组更能改善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2009年09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闫建萍;邓宇春;吴和平;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为为依达拉奉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2组同时给予疏血通、阿司匹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7、14、21天ESS增分率与第90天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治疗组与对照组增分率分别为(58.8±16.2)%、(25.1±11.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d治疗组与对照组增分率分别为(72.5±19.8)%、(46.1±28.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9年09期 v.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定向神经分化

    郭建新;孟凡超;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和定向神经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成人志愿者髂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以含有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联合维A酸(RA)的培养液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鉴定。结果诱导1h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6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6.45±2.54)%。结论MSCs可通过体外培养并纯化,应用BDNF联合RA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2009年09期 v.1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迁荣军;刘飞皎;

    目的探讨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病例资料。结果病人经术前行CT及MRI增强扫描,曾误诊为颅内占位病变,术中进行巨大动脉瘤的完全切除,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术前易误诊,应尽量完善影像资料,并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

    2009年09期 v.1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胸椎管内肿瘤28例临床诊治分析

    郑远华;

    目的探讨胸椎管内肿瘤的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椎管内肿瘤28例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经2个月至5年的随访,13例完全恢复,13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MRI是诊断胸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疗效较好。

    2009年09期 v.1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输血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业生;马红霞;赵晓武;董秀娟;陈蕾;王娴静;韩利杰;

    目的血小板数目低下时输血后脑梗死罕见,探讨出现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3例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输血后出现脑梗死的伴随症状、治疗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均处于细胞恢复期,合并不同程度高血糖、感染症状。结论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在细胞恢复期高血糖、合并感染症状时,输血后可能出现脑梗死。

    2009年09期 v.1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

    毕崇霞;林少华;姜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型脑卒中组(进展组,42例)和稳定型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24例),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根据国人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高危组(>10分)和低危组(≤10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密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越高,颈动脉斑块性质越不稳定,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越高。其中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与非进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密切。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5.23%)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1.52±4.65)mg/L、(6.98±4.10)mg/L、(1.85±0.98)m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高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不良事件的可能。

    2009年09期 v.1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臧卫周;徐军;杨红旗;冯淑蔓;王文霞;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疗效。方法90例mV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尼莫地平30 mg,3次/d。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同时,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观2组治疗终点智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P300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治疗后实验组CDR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改善mVCI患者的智能,并使mVCI患者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

    2009年09期 v.1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长葛市铅从业人员铅中毒调查及防治对策

    尹文和;

    目的了解长葛市铅从业人员铅中毒状况。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下用WFX-Y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500例铅从业人员血铅浓度进行检测。结果500例铅从业人员中血铅≥l00μg/L者298例,占59.6%。不同性别、不同从业年限铅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长葛市铅从业人员铅中毒率较高,应引起从业人员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和预防。

    2009年09期 v.1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研究生园地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

    王铮;胡玲;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性质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8例脑梗死患者和42例非脑硬死患者两侧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软斑发生率较高。结论脑梗死的发病率和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2009年09期 v.1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脑梗死后癫诊治体会

    刘忠祥;王代第;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对386例脑梗死继发癫患者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皮层损害者发作癫几率高于皮层下损害,癫发生的几率在梗死灶≥4cm与<4cm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继发癫几率与梗死灶位置相关,与梗死灶大小关系不密切。

    2009年09期 v.12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发脑梗死

    刘玉春;

    2009年09期 v.1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光;王代第;杨方印;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多于女。结论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价值。

    2009年09期 v.1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马艳平;马巧玲;杨艳红;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21d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2组(ESS)和(ADL)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d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2009年09期 v.1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76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陈忠良;胡多利;刘卫淮;李保班;李庭;

    目的总结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以Adamas标准[1]梗死面积直径>3cm并累及两个以上大血管供血区,梗死区面积[2]达到20cm2或累及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梗死为标准选择病人,设立观察组,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病情变化。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精神意识、肢体功能障碍率高;致残率、病死率高。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后精神意识和肢体功能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2009年09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10例临床分析

    肖俊杰;陈凯;范波胜;

    2009年09期 v.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特点

    陈霞;谢增秀;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3、7天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血压节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7天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是一普遍的应激生理反应,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不要盲目的降压,避免血压降的过低过快,以免加重脑细胞损伤。

    2009年09期 v.1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梗死所致脑疝

    王开;银公敬;

    目的探讨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天幕疝12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同时剪开硬脑膜。结果10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1例死亡,1例病危出院。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是有效的方法。

    2009年09期 v.1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用药与体验

  • 疏血通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孙顺成;刘国锋;刘俊超;

    2009年09期 v.1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郭咏梅;陈玲;闫克寒;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和贝那普利组(B组),A组服缬沙坦80 mg/d,B组服贝那普利10 mg/d,疗程8周,观察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4%和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1例发生咳嗽,B组咳嗽发生率10%。结论缬沙坦80 mg/d与贝那普利10 mg/d均能有效降压,但缬沙坦耐受性比贝那普利好。

    2009年09期 v.1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张书申;王芳;乔苏民;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冠心宁注射液配伍西药综合治疗组(冠心宁组),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冠心宁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5.3%)优于常规组(52.9%),P<0.01,冠心宁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有一定提高,均为P<0.01。结论冠心宁注射液配伍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2009年09期 v.1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伴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王瑞芳;王五洲;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氟西汀(优克)对脑卒中后伴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在120例脑卒中后2周的病人中有抑郁症57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d和60d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1]。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出现率47.5%。对照组病人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氟西汀治疗组病人评分明显下降。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改善状况,加快病人康复。

    2009年09期 v.1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泼尼松联合小剂量氨甲喋呤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分析

    曹莉;

    2009年09期 v.1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张艳霞;

    目的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与疏血通注射液和辛伐他汀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LDL-C和TG明显下降。结论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TIA起效快,疗效好,不仅调脂,而且稳定斑块,减少TIA的发作次数,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2009年09期 v.1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杨富强;杨瑞玲;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组(治疗组)60例,单用西比灵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口服;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程度。

    2009年09期 v.1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侯彩霞;刘福玲;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Ⅰ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60例入院时带入Ⅰ期压疮的病人,采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局部外用。结果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Ⅰ期压疮有效率93.3%。结论云南白药喷雾剂可用于治疗Ⅰ期压疮,疗效满意。

    2009年09期 v.1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还原型谷胱甘肽、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1例分析

    赵绍强;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纳洛酮联合对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作用。方法2005-07~2008-07来诊且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病人51例,主要观察指标:饮酒量、饮酒至开始治疗时间,开始治疗至神志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至神志恢复正常时间(1.8±0.5)h,治疗至肢体运动恢复正常时间:还原型谷胱甘肽+纳洛酮组(1.5±1.0)h。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纳洛酮联合治疗能有效快速解除急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症状、体征及重度中毒病人呼吸、循环障碍迅速得到明显改善,是抢救急性中毒的理想药物。

    2009年09期 v.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80例分析

    孙秀琴;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3~7d为1疗程。结果(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2组脑血流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见效快,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09年09期 v.1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盐酸叮咯地尔配合鼓室内注药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杨长君;

    目的观察盐酸叮咯地尔配合鼓室内注药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神经性耳聋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A组采用盐酸叮咯地尔配合鼓室内注药治疗;B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后耳聋症状均有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盐酸叮咯地尔配合鼓室内注药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2009年09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参麦注射液合并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50例疗效分析

    孔令先;

    2009年09期 v.1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心理加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张国忠;

    目的探讨心理加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加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研究,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西酞普兰+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卒中后抑郁均有效,心理加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心理治疗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2009年09期 v.1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诊治体验

  • 青年脑卒中366例临床与病因分析

    姜备海;李颖;

    目的探讨青年型脑卒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5-2009年我科治疗36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同时以同期46岁以上3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青年型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预后特点。结果青年型脑卒中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吸烟、高血压是青年型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相比,其发病后残疾率相对较低,临床痊愈的比例较高。结论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而吸烟、高血压是青年型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烟雾病、颅内动脉硬化是不明原因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远期愈后好于老年卒中病人。

    2009年09期 v.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多发性肌炎16例临床分析

    赵永庆;杨桂益;李映雪;李海燕;刘云凤;王瑜;

    目的总结多发性肌炎临床特点,探讨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综合分析住院的16例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有肢体近端肌无力;严重者,肌酶升高明显。结论肌酶谱变化与否对判断病情及疗效有重要价值,合理应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2009年09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动脉狭窄

    何玉清;马聪敏;李文波;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以及所致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开辟新的预防和治疗途径。方法将216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利用酶转化法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 Hcy)水平,同时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TCD、颈部血管超声及头MRA,部分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经TCD/MRA/DSA证实的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122例,单纯高HCY者25例,脑动脉狭窄均为单一病变,平均年龄(40.50±4.25)岁。结论HHcy与脑动脉狭窄关系密切,可能为其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所致脑动脉狭窄以单发多见且年轻患者常见。

    2009年09期 v.1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王升;王希艳;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帕金森病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多汗10例,皮脂溢38例,流涎28例,便秘41例,吞咽困难5例,体位性低血压11例,心率变异异常9例,Q-Tc延长6例,尿急29例,尿失禁16例,性功能障碍9例和睡眠障碍34例。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较普遍,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加多见和严重。

    2009年09期 v.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水疗效果观察

    王秀兰;

    目的评价水疗(同步感觉组合刺激游泳法)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干预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确认为HIE的127例患儿随机分为水疗组与对照组。水疗组65例,对照组62例,水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水疗。结果2组间随访至1岁,综合适应性行为智能测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指导HIE患儿及时合理的进行水疗是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护理措施之一。

    2009年09期 v.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赵磊;

    2009年09期 v.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分析

    李洪普;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后病死率28.33%,存活43例,其中ADL113例,ADL215例,ADL38,ADL45例,ADL52例。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恰当的手术时机,有利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

    2009年09期 v.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30例临床分析

    孙百福;王友志;

    2009年09期 v.1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游丽君;罗俊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功能训练、行为疗法和口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瘫痪流涎症100例。结果总有效率81%,疗效与病型无相关关系。结论综合康复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有效方法,疗效与病型无关,与疗程相关。

    2009年09期 v.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脑干出血56例临床分析

    琚冬梅;孙巧丽;朱继人;范波胜;汤永新;

    2009年09期 v.1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小儿病毒性脑炎血钙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周丽;

    2009年09期 v.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何玉娟;王卫民;崔永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方法正常对照组38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例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脂联素、抵抗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抵抗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水平下降。

    2009年09期 v.1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医疗技术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