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杨森;王虎;王琦;陶中海;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目的探讨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常规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病人改为半量(2.5mg/d)治疗,并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对所有治疗病人进行头痛发作期症状控制率及发作频率的效果、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小剂量西比灵组和常规用量组对比,小剂量治疗组对头痛发作控制率(25%)和总有效率(81%)均较后组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服用常规剂量西比灵后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的偏头痛患者,小剂量西比灵仍有较好治疗效果,显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好。

    2009年18期 v.1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红梅;曹玉瑗;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忆立福)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治疗3个月后测得MMSE、ADL及M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茴拉西坦是一种对脑器质性记忆障碍有效的药物,且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2009年18期 v.1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唐月学;向大军;曾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疗效。结果2组病人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9年18期 v.1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11例治疗分析

    鄢克坤;魏剑波;张汝林;

    目的探讨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2000-01~2007-06收治11例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男8例,女3例,初诊年龄3~15个月,平均7.2个月。6例头围偏大(合并1例癫),4例轻微头外伤(合并1例生长发育迟滞)和另1例因偶然原因头颅CT发现异常后求诊。结果4例头外伤患儿均经穿刺或钻孔引流治疗积液无改善;7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癫患儿予抗癫治疗;所有患儿生后15~30个月积液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通常无临床症状,大部分可有头围大,少部分有癫、一过性生长发育迟滞等症状。CT是诊断的主要工具,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不需治疗。

    2009年18期 v.1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张雷;张子诚;钟平;

    目的研究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组和常规对照组,2周后观察疗效和血浆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疏血通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2组患者CRP均显著下降,且疏血通组的CR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2009年18期 v.1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65例急诊护理

    刘俊奇;王朝娟;

    目的评价急诊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患者进行溶栓前后护理,以及正确的康复锻炼与出院指导。结果65例患者通过急诊静脉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血管再灌通良好。参加早期锻炼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2009年18期 v.1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观察

    李红梅;

    2009年18期 v.1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春岭;黄如训;林健雯;廖松洁;李常新;解龙昌;施晓耕;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高血压大鼠模型,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卒中。预防组给予阿司匹林,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诱发脑卒中;之后,取脑TTC染色、常规病理HE染色以统计卒中灶数目。结果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发生率、卒中体积。结论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及梗死体积。

    2009年18期 v.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杜福文;黄丽华;杜福亮;

    目的探讨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最常见(18例),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结核性脑膜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病毒性脑炎3例;其次为HIV相关性痴呆综合征和急性脑梗死(各2例);罕见为HIV相关性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临床表现颇具多样性,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100%。结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并非少见,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而延误诊治。

    2009年18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F-κBi、NOS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军;娄季宇;杨霄鹏;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9年18期 v.12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分析

    李安民;李伟;王红宇;

    2009年18期 v.1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65例颅内肿瘤病理诊断的分析

    杨普;陈琛;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2009年18期 v.1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治疗分析

    胡明伟;时惠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4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存活30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69.8%。结论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09年18期 v.1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经验交流

健康教育

  • 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黄晓敏;孙淑敏;花云;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优良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获得相关知识,提高医疗行为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09年18期 v.1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刘金荣;

    目的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60例高血压患者以连续教育的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9个月后,用调查表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9个月后患者吸烟、饮酒、喜食肥腻、高盐饮食、易激动等项目和体质量指数情况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连续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2009年18期 v.1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宋金花;

    2009年18期 v.1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中的应用

    岳变英;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将6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结果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娩方式、相知识掌握率、产妇自理能力、母亲角色适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它能调动孕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保健、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2009年18期 v.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健康教育在预防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陈星慧;梁新华;龚秀丽;

    2009年18期 v.1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杜健;雒建业;

    2009年18期 v.12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心理护理

  • 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干预

    彭继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2009年18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脑出血术后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何峰;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心理状态良好,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1例重残。结论加强脑出血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对保证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2009年18期 v.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杨玉平;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的发病率、抑郁程度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1)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1.3%,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52.4%,慢性组高于急性组。(2)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5±2.01),(19.36±1.52),t=1.981,P<0.05]。(3)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的差异,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后抑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2009年18期 v.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2009年18期 v.1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浅谈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邓红霞;

    2009年18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护理分析

护理管理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