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秀雄;陈煜森;陈怡;卢奕南;张广智;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对初次轻-中度大脑中动脉梗死后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收住我科卒中单元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卒中单元组),收住我科普通病房及市三院老年科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普通病房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4周和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中译本(SS-QOL)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指数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4周及12周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时SS-QOL中除精力、家庭角色、个性、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等5个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领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SS-QOL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卒中单元能改善初次轻-中度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2009年24期 v.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严金柱;季晓林;叶华;邹漳钰;林细康;张雯;
目的探讨Epley手法第2、4步骤出现的眼震形式与复位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Epley手法对73例确诊BPPV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进行治疗,在裸眼状态下观察治疗过程中位置性眼震的特点,并根据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眼震形式将患者分为3组: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Ⅰ组)、相反方向的眼震(Ⅱ组)、无眼震(Ⅲ组)。结果在手法复位第2步骤,有56例患者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与其Dix-Hallpike试验第1步骤眼震一致),6例患者出现反向的眼震,11例患者未出现眼震。56例患者中有40例首次复位成功,12例第2次复位成功;相反,经过2次复位后,6例出现反向眼震的患者中有4例,11例无眼震的患者中有7例,均复位失败。在首次或第2次复位成功过程中,42例的Ⅰ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第4步骤时出现下跳性眼震。结论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以及第4步骤出现下跳性眼震,大多数可以预示着复位成功。
2009年24期 v.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陈孝东;王光胜;曹勇军;王元伟;杨春伍;胡礼仪;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并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和阿司匹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于发病次日及治疗2周后对血小板CD62p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Scandinavian卒中量表(SN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AR(ADP)、PAR(AA)、CD62p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N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B组PAR(ADP)、CD62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作用。
2009年24期 v.1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李登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03~2008-10治疗的AC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6例,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变化、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及Barthel指数变化等。结果2组总体病情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变化、血清hs-CRP变化、神经功能改善、Barthel指数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2009年24期 v.1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杨玉峰;张殿印;侯玉芹;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36例症状性VBA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选择了脑梗死易患因素、靶病变长度、靶病变部位等11项观察指标,分析上述各种临床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6例患者有40处狭窄,置入支架40枚,平均随访时间为(16.5±15.4)个月(3个月~3年),TCD、CDI随访30例,DSA随访6例,8例(8/36,22.2%)出现>50%的再狭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再狭窄组明显增多(分别为62.5%、32.1%,P<0.05);再狭窄组椎动脉开口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分别为62.5%、39.3%,P<0.05);再狭窄组的靶病变≥10mm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分别为50.0%、28.6%,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椎动脉开口病变及靶病变长度可能是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2009年24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赵春水;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160例脑梗死组与16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氯吡格雷及辛伐他汀,另一组单用氯吡格雷,1年后复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比较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脑血管病组斑块形成者经干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2009年24期 v.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辛志成;周政;王伟明;龙连圣;张建忠;赵朝晖;李夏良;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状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病区187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结果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包括不动杆菌属(22.2%)、铜绿假单胞菌(19.7%)、肺炎克雷伯菌(17.6%)和大肠埃希菌(5.8%),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7%)为主,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结论需加强消毒隔离及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有效控制感染。
2009年24期 v.1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杨弘文;杨平生;伍苏方;刘福波;何春艳;雷安;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头部MRI检查示短T1、长T2信号,其中1例伴癫发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很快好转。结论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9年24期 v.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李峰;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结果尼莫地平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2009年24期 v.1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王伟鹏;程银忠;魏秀芬;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合并脑水肿患者的病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烧伤休克合并脑水肿患者的病因,并且按烧伤程度、烧伤面积等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合并脑水肿的患者多数为头颈部烧伤,2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纳洛酮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烧伤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合并脑水肿,应用纳洛酮治疗烧伤合并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2009年24期 v.12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林雪;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发病72h以内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对照组常规银杏达莫治疗30例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30例,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增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ESS增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4d后治疗组ADL增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9年24期 v.1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杨春海;张会军;代全德;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tid,连用4周为一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2009年24期 v.1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康孝理;许俊萍;姜丙全;赵玉铁;刘四化;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35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和CTP检查,在发病12~72h行头颅MRI及MRA检查,分别就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CT共检出21个病灶,头颅MRI共检出26个病灶,CTP共检出38个病灶,其中11个病灶表现为相对血流量(RF)降低,CT脑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PT)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结论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从而能及时追查病因,避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做为TIA的常规检查项目。
2009年24期 v.1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谢玉英;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结果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24期 v.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朱秀真;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的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后37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09年24期 v.1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4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2009年24期 v.1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李洪亮;王守勇;徐建洋;张亚东;王业国;沈春;
目的研究癫癎患儿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病例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水平。结果癫癎组患儿IgGI、gA较对照组低。结论癫癎患儿服药治疗前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癫癎的发病过程。
2009年24期 v.1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杨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10~2009-04收治的30例哮喘患儿进行合理治疗、妥善护理,预防复发,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等方法。结果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咳嗽、胸闷、气急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结论对患儿进行良好的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2009年24期 v.1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董智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心情平静,无局部血肿及穿刺点出血,无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整体护理,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2009年24期 v.1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高凤兰;冀雅杰;李英芝;2009年24期 v.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王蕾;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压疮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建立压疮预防和特异性护理制度,明显降低了重症监护室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宣教工作,对于压疮患者不但加强皮肤护理,还要增进营养的摄入,增加抵抗力,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费用和负担。
2009年24期 v.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李亚楠;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4例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4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针对病情,全方位制定护理措施,切实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患儿早日痊愈的关键。
2009年24期 v.1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何秀美;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并发症等是导致重度窒息的常见产科原因。结论针对不同产科原因,重点监护,选择最佳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2009年24期 v.1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黄勇;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其中氯吡格雷组68例,阿司匹林组7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30、60和90天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和疗效评定。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发生率(6.25%)低于阿司匹林组(2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E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阿司匹林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2009年24期 v.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赵玉琴;文安娟;田素革;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按生存与否分为2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入选变量是出血部位(2χ=11.565,P=0.001)、入院时意识状态(χ2=7.780,P=0.005)、出血病灶大小(χ2=7.706,P=0.007)、肺部感染(χ2=6.110,P=0.010)、发病至入院时间(χ2=6.296,P=0.012)、年龄(χ2=5.780,P=0.0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χ2=5.503,P=0.019)。结论经统计学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出血部位、入院时意识状态、出血病灶大小、肺部感染、发病至入院时间、年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年龄和出血部位为不可逆因素外,其他预后影响因素经人为干预可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
2009年24期 v.1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马丽丽;赵春水;张津华;李洁;刘辉;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观察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对Hcy的影响。方法对261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和394例非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疗程10~14d。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浓度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血清Hcy浓度下降不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2009年24期 v.1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田刚强;赵亮;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将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颅内压(ICP)、头部CT(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颅内压及脑水肿程度都有所减轻,但依达拉奉治疗组减轻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伤后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9年24期 v.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孔凡武;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25例,双侧11例。CT平扫呈白质内低密度影,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CT分型:皮质前型10例,皮质后型11例,皮质下型12例,小脑型3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闭塞1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CT和MRI表现有其特征性,MRI对准确判断梗死的位置与形状优于CT、DSA为判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提供可靠依据。
2009年24期 v.1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陈丽;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病因、组织类型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对14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进一步确诊、分类。结果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矢状窦旁、颞叶,组织类型以合体细胞型、纤维细胞型、过渡细胞型多见,几乎均表达Vim、EMA,多数表达AR、PR。结论脑膜瘤的生长部位与预后有关系,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9年24期 v.1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王幸;曹亚芹;谢全社;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浆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8周前,2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没有差异(t=2.79,P>0.05),在治疗8周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t=4.38,6.17,P<0.05,0.01),治疗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43,P<0.05)。(2)急性脑梗死患者在8周前,2组血浆瘦素水平没有差异(t=3.63,P>0.05),在治疗8周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t=12.83,15.52,P<0.01,0.01),治疗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3,P<0.01)。结论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升高血浆脂联素和降低血浆瘦素水平有关。
2009年24期 v.1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牛兴荣;
目的观察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的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24期 v.1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尚晓霞;吴亚丽;宁阳;2009年24期 v.1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范波胜;孙巧丽;朱继人;汤永新;2009年24期 v.1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王利亚;2009年24期 v.12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孙艳丽;赵文华;张莉;
目的为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商品名贝复济)对肛瘘剖开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6例单纯性肛瘘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分别应用rb-bFGF和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6±1.9)d,比对照组(30±3.2)d明显缩短(P<0.001);创面表皮生长速度,治疗组(5.9±0.6)mm/3d,较对照组(3.1±0.7)mm/3d明显增快(P<0.001)。2组均未见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外用rb-bFGF可加速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痛苦,应用安全。
2009年24期 v.1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宋瑞芹;王芬;杜延涛;张玉敏;陶春艳;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及家庭安全护理要点。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144例患者,进行为期2~6年的护理随访,对自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例(25%)患者发生过自杀,其中自杀未遂30例(20.83%),自杀死亡6例(4.17%)。自杀危险因素:为双方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生和自杀未遂史,保护因数为多次住院。结论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防范,家庭安全护理非常重要,住院治疗为有效的保护因素。
2009年24期 v.1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周荷英;周合菊;2009年24期 v.1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李桥军;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2组均接受1次/d,40min/次,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2009年24期 v.1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李俊玲;2009年24期 v.1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张聪慧;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在癌痛患者中的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符合标准者109例,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经个性化心理护理后,增加了镇痛治疗的顺应性,提高了镇痛效果,疼痛缓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2009年24期 v.1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梁爽;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和康护训练。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喂食护理、早期吞咽功能的康护训练,鼓励患者自己进食。结果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状,需要在早期积极地进行功能训练,已达到恢复的最佳目的。结论有针对性的吞咽训练可以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2009年24期 v.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黄毅;2009年24期 v.1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张冬敏;
目的探讨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03~2008-09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病人中10例在精神科住院痊愈出院,1例转入综合医院治疗。结论对早期发热和有前躯症状起病较急的病人应考虑散发性脑炎,护理这类病人要耐心和细心,即要保护好病人又要保护好自身安全。
2009年24期 v.1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贾彦梅;秦红英;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对108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后的护理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108例病人中5例感染,3例堵管,经处理后均完成了治疗。结论股静脉留置导管局部异常的原因,根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009年24期 v.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黄燕菊;陈玲红;刘桂玲;庄云英;2009年24期 v.1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黄莹;王华云;2009年24期 v.1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红;沈倩;曹昆;2009年24期 v.12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程学霞;2009年24期 v.1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毛亚平;阎娅曼;张淑凤;
目的寻找预防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分为2组,干预组200例除常规护理外用0.9%生理盐水洗眼,2次/d,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9%生理盐水洗眼能降低新生儿结膜炎发热发生率,是预防新生儿结膜炎的较好方法。
2009年24期 v.1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白瑞莉;海星;徐丽红;2009年24期 v.1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郑英杰;2009年24期 v.1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刘慧萍;2009年24期 v.1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田丽丽;卞玲玲;翟清华;2009年24期 v.12 96-9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韩春丽;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因机器故障中途终止外,其余5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做好全脑血管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2009年24期 v.12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梁琳彩;郭香;2009年24期 v.12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