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性发作的影响

    赵红宁;王晓明;张军强;余巨明;赵晓琼;黄敏;黄慧;胡建秀;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对癫大鼠性发作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刺激频率将大鼠随机分为刺激频率0Hz组(假刺激组)、0.3Hz组(0.3Hz组)、0.5Hz组(0.5Hz组)、0.8Hz组(0.8Hz组)、1.0Hz组(1.0Hz组),分组进行预处理后,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70min内性发作的潜伏期和性发作行为表现。结果0.3Hz组、0.5Hz组、0.8Hz组、1.0Hz组的性发作潜伏期均比假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0.5Hz组最长,0.5Hz组大鼠出现的性行为表现点头/甩尾、须动/头面抽动、前肢/后肢抽动、全身抽动、窜动的次数均比0.3Hz组、0.8Hz组、1.0Hz组少,整体发作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低频经颅磁刺激可延缓癫发作潜伏期,减少癫发作次数,减轻癫发作程度,具有抗作用。

    2010年05期 v.1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张强;乔鹏;杨丽红;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58例EH患者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LVH)和129例正常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水银血压计和24h动态血压(ABPM)各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同时与心脏超声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EH患者伴LVH组和NLVH组与对照组24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中24hSBP、dSBP、nSBP均明显高于NLVH组(P<0.05),而24hDBP、dDBP、n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VH组白昼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LVH组白昼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高于夜间(P<0.05)。(3)LVH非勺型组发生率高于勺型者(P<0.05)。(4)收缩压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比舒张压密切,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比白天更密切。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明显节律紊乱,且左室肥厚主要与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有关。

    2010年05期 v.1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疗效比较

    杨志雄;余冬平;杨仕光;

    目的对比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控制血压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高于165/95mmHg的60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尼卡地平(30例)及乌拉地尔(30例)注射液微泵静脉注射降压,均7d后改为口服或鼻给药。观察用药后降压效果及心率变化,定期CT复查观察颅内血肿+水肿面积大小并随访3个月。结果两药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在降压过程中,尼卡地平组轻微增加心率,乌拉地尔对心率影响不大。CT示2组患者颅内血肿+水肿面积均减小,但尼卡地平组减小幅度大于乌拉地尔组,随访3个月按CCS评分和APL评分尼卡地平组均优于乌拉地尔组。结论两药均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提高疗效,但尼卡地平临床效果优于乌拉地尔。

    2010年05期 v.1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安理申联合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对照研究

    张洪涛;张道培;张淑玲;付胜奇;

    目的观察安理申联合丁苯肽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把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安理申与丁苯肽联合治疗组30例,安理申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不使用改善认知的药物。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进行MoCA量表的测评,治疗后2和4个月分别随访患者,再次进行MoCA量表的测评。结果安理申和丁苯肽联合治疗组与安理申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理申和丁苯肽联合治疗组与安理申治疗组MoCA主要各子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理申和丁苯肽联合治疗对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者联合治疗对MoCA评分主要子项目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10年05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皮格马利翁效应加个体化强化对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观察

    杨连蛟;屈宝华;冯文巧;牛德旺;范仲鹏;

    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加个体化强化分阶段定目标系统性康复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首先告知康复治疗师此组患者恢复最快、预后较好,同时根据康复评定采用个体化强化分阶段定目标系统性康复训练。2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84.6%达到生活基本自理,而对照组60%达到生活基本自理。治疗前2组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MBI(治疗组平均77.31,对照组平均60.5,t=1.985>1.7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加个体化强化分阶段定目标康复训练对提高脊髓损伤后的康复疗效有重要价值。

    2010年05期 v.1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急性脑梗死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西医疗效观察

    任金生;

    目的阐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和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对ACI的疗效。方法174例病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银杏叶提取物6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滴,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口服,1剂/d,分2次服。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5%,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合用化痰活血通络汤治疗ACI具有显著的疗效。

    2010年05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童仲驰;李志峰;黎建先;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不同的给药途径,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颅脑手术后并发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性颅内感染患者56例,分为3组:(1)静脉给药组:稳可信500mg静滴,q12h;(2)鞘内给药组:通过鞘内注入稳可信0.3mg/(kg·d)+地塞米松1mg,鞘内注射,q12h;(3)静脉+鞘内给药组:按以上两种方法联合给药。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静脉给药组、鞘内给药组、静脉和鞘内给药组,治愈率分别为26.7%、60.0%和61.9%;细菌清除率分别86.7%、100%和100%,疗程分别为22.8d,15.2d和11.5d。结论万古霉素对术后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疗效确切,鞘内给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010年05期 v.1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廖更生;

    目的观察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组和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组(治疗组),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组与氟西汀组显效率分别为85.71%、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组在第1周末起效,氟西汀组在治疗后第2周末起效;2组治疗后第1、2、4周末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2010年05期 v.1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终板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张岱男;金保哲;宋来君;

    目的为经终板入路、终板造瘘的临床应用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2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详细观察终板及其邻近结构,并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终板为一薄层灰质膜,连于前连合与视交叉中部上表面之间,弧形长度(14.4±2.8)mm,最大宽度(4.8±1.3)mm,厚度(0.27±0.16)mm。与终板关系密切的血管结构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结论终板中嵴或中央区膨隆是安全切开终板的重要标志。掌握终板的显微解剖学知识是安全完成经终板入路、终板造瘘等手术的基础。

    2010年05期 v.1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连续动态脑电监测对癫治疗的指导价值

    彭建伟;魏静雅;

    目的观察癫患者治疗期间脑电图的变化,指导患者用药。方法26例新诊断癫患者连续4年动态脑电图监测,记录脑电异常率。结果治疗期间前3年脑电图异常改变明显,而且夜间脑电图异常高于清醒期。结论癫患者治疗期间有必要进行连续动态脑电监测,而且每次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睡眠周期。

    2010年05期 v.1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82例疗效观察

    毕旭光;秦俊岭;李兆龙;陈芳;刘秀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黛力新+安神解郁汤)和对照组(黛力新),2组都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郁制剂—黛力新,治疗组加服中药安神解郁汤,治疗2周和6周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64例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神解郁汤具有安神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

    2010年05期 v.1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分析

    刘荣梅;冯仰柏;

    目的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关系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21、28天的血清中hs-CRP水平,并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血清中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s-CRP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清hs-CRP检测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5期 v.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分析

    吴强;歧红阳;李振玉;王夏红;赵建民;张皎皎;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分为6型。结果Ⅰ型42例,Ⅱ型56例,Ⅲ型63例,Ⅳ型20例,Ⅴ型100例,Ⅵ型19例,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呈平行关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恢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慢。结论可以根据脑电图分型指导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2010年05期 v.1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张兵兵;孟凡超;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32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乳果糖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患者清醒率达87.2%,效果良好。结论乳果糖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2010年05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孙红卫;郭付有;宋来君;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共24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19例患者得以随访,GOS5分10例,4分3例,3分4例,2分2例。脑积水2例分流术后痊愈。结论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0年05期 v.13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所致嗜睡、脑电图异常与疗效的关系

    宋丽;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痉挛对脑电图的影响及睡眠过多(包括嗜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住院病人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及治疗12次,观察其睡眠及脑电图异常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脑电图改变者、睡眠增多者,疗效显著优于无改变者(P<0.05或P<0.01)。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疗效与脑电图异常、睡眠增多呈正相关系。

    2010年05期 v.1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V-P分流治疗伴恶性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徐朝阳;林维斌;陈峻严;胡伟鹏;戴伟川;

    目的观察早期V-P分流术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V-P分流术,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以隐球菌计数阴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V-P分流术后症状快速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剂可明显减量。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d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最后痊愈9例,好转2例。10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V-P分流术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优于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或留置Ommaya者。随访无复发。

    2010年05期 v.1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因素

    张敏;李慧;段慧玲;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以精神症状和偏瘫来院就诊者42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者18例。39例经一次钻孔引流手术,血肿消失;5例患者需二次钻孔引流;3例患者需三次手术。结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表现为精神症状和偏瘫,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和脑血管疾病,CT扫描是鉴别的最好手段。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2010年05期 v.1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炎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么宪伟;李滟岚;何海雁;

    目的探讨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价其在神经内科疾病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以此监测高颅压治疗效果,并对颅高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的脑炎高颅压患者用药(甘露醇)前、后(每隔10min)各测一次颅压值,选取60min分析。结果脑炎高颅压患者甘露醇脱水效果佳。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安全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0年05期 v.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BDNF及其受体TrkB在颞叶癫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高涛;王新军;牛光明;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其特异性受体TrkB的表达与颞叶癫(TL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难治性TLE患者术中切除的颞叶、海马及癫灶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组织中BDNF及TrkB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在难治性TLE患者中,BDNF、TrkB在颞叶、海马及癫灶组织中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2)BDNF、TrkB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5,P<0.01)。结论难治性TLE患者的颞叶、海马及癫灶组织中BDNF及TrkB含量显著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对TLE的发作、持续及终止起重要作用。

    2010年05期 v.1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邓倩;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43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分为甲钴胺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2次/d,连续治疗4周,2组均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综合治疗,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和改善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急性GBS疗效较好。

    2010年05期 v.13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脑梗死专题研究

诊治体验

  • 桥本脑病6例临床分析

    李湘青;王宪玲;

    2010年05期 v.1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19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临床分析

    孙理信;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机制、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1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26例,发生率13.27%,脑血管痉挛33例,发生率16.84%,脑积水8例,发生率4.08%,脑梗死14例,发生率7.14%,低钠血症17例,发生率8.67%。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至关重要。

    2010年05期 v.1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分析

    周明华;

    2010年05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卒中样低血糖症46例临床分析

    张大鹏;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减少低血糖症的误诊率。方法选择46例血糖≤2.8mmol/L,具有神经系统体征的病人,观察血糖改善后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结果46例中38例症状体征缓解,2例并发感染,1例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胰岛细胞瘤转外科手术治疗,5例遗留轻度神经系统体征。结论低血糖症有时易误诊,如救治及时,愈后良好。对糖尿病病人加强用药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教育,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010年05期 v.1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轻度血管性认知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李波;邓静静;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轻度血管性认知损害(mil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MVCI)的关系,为MVCI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114例MVCI患者为MVC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者51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VCI组患者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cy是导致MVC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0年05期 v.1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中老年血管性头痛患者TCD检查结果分析

    熊建忠;易飞;揭文妙;黄声惠;

    目的了解中老年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563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与428例健康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老年头痛组TCD血流速度异常率、血管狭窄发生率及频谱形态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老年血管性头痛患者脑血管发生病变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010年05期 v.1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25例临床分析

    李庆伟;孔祥臣;范波胜;

    2010年05期 v.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

    陈捷;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68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ADA活性检测及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ADA活性范围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升高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2010年05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56例临床治疗体会

    轩永立;

    目的通过对56例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分析,总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对56例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的发病病因了解、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结果该组患儿愈后良好,无反复及癫出现。结论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通过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对患儿的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复杂的治疗。

    2010年05期 v.1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阴式宫切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

    窦永强;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以3~4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静脉以3~4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观察2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40%。实验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2010年05期 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利用轴线翻身法预防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腰背痛

    赵利芬;李付云;宋景秀;

    目的轴线翻身法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腰背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实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轴线翻身法翻身,观察2组疼痛发生及穿刺部位出血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只有个别患者有腰背轻微疼痛,2组穿刺部位出血、渗血、皮下血肿和压疮情况无差异。结论轴线翻身法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腰背疼痛发生率,且不增加穿刺部位出血、渗血、皮下血肿和压疮出现率。

    2010年05期 v.1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视神经萎缩的CT资料分析

    雷继承;

    目的探讨CT对视神经萎缩的诊断价值。方法用CT扫描98例已确诊的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神经脑外段,观察其影像学变化。结果视神经萎缩CT表现为密度减低影、钙化、硬化带、密度增高影,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较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表现明显,视力衰减程度和视神经萎缩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T扫描可用于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并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2010年05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的临床研究

    刘亚敏;

    2010年05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

    郭玲;康素玲;

    目的胎儿宫内缺氧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运用彩色多普勒产前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测宫内缺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正常胎儿和宫内缺氧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宫内缺氧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与正常组比较较正常组下降显著。结论宫内缺氧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变,产前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时预防和治疗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0年05期 v.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宁旗军;张慧亚;刘自勤;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均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及抑酸药物,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等治疗,并依据出血量多少予以输血补液治疗。结果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祛除应激因素,以改善预后。

    2010年05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曹文锋;张昆南;吴晓牧;柴文;项正兵;胡凡;

    目的探讨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04~2009-04诊断为弓形虫脑病的病例资料共32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4例头颅MRI发现脑实质内有异常信号,10例见病灶有强化。15例MRA检查见血管狭窄或闭塞有9例,2例DSA检查均见血管病变。经治疗后复查脑脊液循环抗原均阴性,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弓形虫脑病以脑梗死起病并非少见,确诊后通过SMZ+阿奇霉素等治疗,大部分病人预后良好。

    2010年05期 v.1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脑脊液皮下漏的诊断与处理

    李宗聚;

    2010年05期 v.1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10例分析

    张善朋;刘永生;

    2010年05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医疗技术

  •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软通道治疗中再出血原因及处理

    谈正福;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软通道治疗中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微创治疗2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患者,男163例,女81例,年龄30~75岁,入院前均有高血压史。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4~72h内行软通道钻孔引流手术。结果21例发生再出血,采取控制血压、镇静、冰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冲洗、血肿腔注入止血药物等处理,其中5例出血停止,16例因再出血血肿增大行开颅手术,术后死亡7例。结论软通道钻孔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但应注意适应证的掌握,防止术中、后再出血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0年05期 v.1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颅前窝粉碎性骨折手术处置及早期修复重建

    谭宗德;李平;程新富;林爱龙;张志强;刘宗霖;钱晟;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前窝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置及早期颅骨、脑膜重建修复意义。方法总结20例创伤性颅前窝粉碎性骨折病人,根据病情应用不同入路早期手术处置并进行颅骨、硬脑膜重建修复,3个月后根据GOS评分判断临床效果并随访观察。结果恢复良好14例,视力损伤3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1例,死亡2例。结论颅前窝开放粉碎性骨折及时手术处置并进行颅骨重建和硬脑膜修复,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与生存质量。

    2010年05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趾屈肌群痉挛临床观察

    谷艳霞;王亮;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痉挛肌治疗仪加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组),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以足背屈角改善角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痉挛肌治疗组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可以辅助降低踝趾屈肌群痉挛,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从而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立、行走模式,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2010年05期 v.1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1例分析

    王庚晨;王玉瑞;

    2010年05期 v.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宪芬;张瑞英;焦瑞娟;

    目的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2008-07~2009-06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4.6%,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268.4h和194.6h,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

    2010年05期 v.13 7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用药与体验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杨艳红;闫冬霞;

    目的研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hsCRP的关系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4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于给药前和给药3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等,研究组予以辛伐他汀20mg/晚口服。结果2组比较,研究组FMD低于对照组,而IMT,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辛伐他汀治疗后FMD显著改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hsCRP减低(P<0.05);FMD与IMT,hsCRP、TG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2010年05期 v.1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

    孙启兴;曹德腾;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0.4g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1.5g静滴,2次/d,并口服阿奇霉素0.5g,1次/d,2组共治疗7~10d。结果治疗结束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92.8%、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4%、85.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11.1%(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治疗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经验性抗感染。

    2010年05期 v.1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丁钦慕;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30mg+NS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对照组以安慰剂生理盐水静滴,疗程同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4.3±1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0.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4.5%和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和41.8%(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予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010年05期 v.1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时红波;

    目的了解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B组为诺和灵N对照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2010年05期 v.1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头孢菌素致双硫伦样反应28例临床分析

    彭宇晓;李少锋;

    2010年05期 v.1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天麻素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观察

    李有运;张天霞;朱德清;

    2010年05期 v.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病例报告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