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 VNT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李湘青;翟凤英;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α链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105例脑梗死病人和100例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共发现CC、DD纯合子基因型和CD、BD、BC杂合子基因型,未发现AA基因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67和0.01,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57和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BC基因型频率和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7.071,95%CI 0.85~58.55;P=0.023,OR=3.98,95%CI 1.106~14.32)。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VNT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2010年15期 v.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PWI和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宋宏杰;王默力;杨小平;王志群;信红;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9例(26.5%)DWI异常,且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23例(67.6%)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P=0.003);综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称超声)检测判定责任血管病变:正常-轻度狭窄21例(61.8%),中重度狭窄13例(38.2%)。责任血管病变程度与PWI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2010年15期 v.1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高热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灶5-LO表达的影响

    胡成伍;夏加琴;吴家幂;

    目的观察高热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灶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表达的影响,探讨高热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后正常体温组(normathermia,NT)、缺血再灌注后高热组(hyperthermia,HT)。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计算梗死体积;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LO的表达。结果 (1)大鼠CIR HT组12 h2、4 h、48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缺血灶周边5-LO免疫阳性神经元细胞分别较NT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加(P<0.05);(2)大鼠CIR后梗死体积与缺血灶周边5-LO免疫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相关(r=0.694,P<0.05)。结论大鼠CIR后48h内高热可加重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高热诱发5-LO在缺血灶周边过度表达有关。

    2010年15期 v.1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和MRI研究

    武涛;杨小军;党根喜;胡亚卓;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MRI资料。结果 DEACMP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损害、大小便失禁、锥体外系及锥体系功能损害为主,常以认知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颅脑MRI异常者34例,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变性坏死,大脑白质脱髓鞘,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DEACMP的诊断主要依靠一氧化碳接触史和临床表现,MRI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2010年15期 v.1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伏隔核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匡卫平;黄红星;郭田生;蔡溢;李波;朱勇;周彬;陈小峰;

    目的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组先后采用CT或MRI扫描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行双侧伏隔核射频毁损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0.70%,无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智能、记忆及神经心理测验有明显提高。结论脑立体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方法,围手术期配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等,使脑立体定向手术效提高,术后复发和一次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

    2010年15期 v.1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两侧颅内压梯度的临床意义

    黄全;黄健聪;杨建茹;骆贤辉;包明丽;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两侧颅内压梯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入院时、以后每天分别监测左右通道诱发电位,观察N2波潜伏期所对应的颅内压值,计算出颅内压差值大小与病情发展趋势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两侧压力差大于对照组,血肿增大的23例,其两侧压力差也增高。血肿清除后和保守治疗血肿缩小,其压力差也减少。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是简单有效的监护技术,可以作为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工具,能较准确的反映颅内压和颅内压差,及早发现脑疝前驱期,对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2010年15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

    孙石磊;陈晨;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氯化铝灌胃方法,制备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纳洛酮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纳洛酮。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酸-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纳洛酮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凋亡率为(6.4±1.6)%,模型组(9.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组大鼠凋亡细胞数为(7.5±1.9),模型组(12.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能减少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凋亡。

    2010年15期 v.13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神经元结构及nNOS的影响

    孙玉华;卢宏;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神经元结构、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10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5组,应用水迷宫、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神经元结构、nNOS表达进行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在造模后变性水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不同剂量治疗1月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神经元变性水肿减轻,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元变性水肿;抑制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

    2010年15期 v.1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闻公灵;娄季宇;白宏英;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8)和bFGF组(n=8)。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24 h,bFGF组缺血即刻一次性经腹腔注射bFGF(10μg/kg),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术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热休克蛋白70蛋白的表达在bFGF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P<0.05);bFGF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均较损伤组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 bFGF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增加有关。

    2010年15期 v.1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分析

    郑伟武;赵泽林;田飞;陈文荣;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1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1次栓塞成功9例,2次栓塞成功3例。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

    2010年15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脑梗死并发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及预后

    唐丽坤;匡志平;陈凤俊;

    目的总结脑梗死并发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HND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脑梗死并发HNDC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HNDC的病人中,32例因为得到及时确诊,迅速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最终抢救成功出院。24例死亡,11例高渗血症纠正后死于其他并发症,13例高渗血症未纠正,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脑梗死病人,入院前已有意识障碍、或病程中意识障碍加重,且又有严重脱水症状与体征,应怀疑并发HNDC,检查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浓度,以便做出及时诊断和处理。

    2010年15期 v.1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无症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魏定远;李伟峰;苗海峰;袁伟杰;唐桂华;黎颖杰;张俏敏;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对减低脑梗死率的意义。方法对易发脑梗死的中老年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可有效的发现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象。结果本组50例均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无症状梗死灶共72个。其中1个梗死灶6例(12.0%),2个梗死灶13例(26.0%),多个梗死灶31例(62.0%)。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误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均要积极治疗,预防和延缓脑梗死的再发生。

    2010年15期 v.1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王业建;刘新;常慧澜;关琦;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治愈率为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2010年15期 v.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陈晨;孙石磊;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往确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欧洲卒中评分(ESS)等神经心理分析工具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有无出血或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的ESS及ADL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分别)。在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依达拉奉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10年15期 v.1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李志业;侯立维;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B1及B12。治疗组在常规肌内注射基础上,静滴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照组在常规肌内注射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组用药均为1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H-B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及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7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0年15期 v.1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林燕;李炳选;崔岩;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对照组就频谱图像、脉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等参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CD显示糖尿病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83.85%,对照组为19.1%。糖尿病组动脉Vm和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程度更严重。结论 TCD超声检查可以较明确反映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

    2010年15期 v.13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无症状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菁;齐进兴;邓建中;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7-01~2008-01首次就诊经头颅MRI/CT证实有腔隙性梗死灶,临床无特异性症状89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项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认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症、颈动脉狭窄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病率高。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症、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2010年15期 v.1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脊髓损伤大鼠脊髓VRI表达及意义

    张大;范应中;王家祥;张谦;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原因。方法建立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膀胱SD大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取L4、L5、L6、S1脊髓节段,进行VRI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脊髓节段VRI表达。结果 VRI阳性表达局限于脊髓后角浅层(I层、Ⅱ层)的神经纤维,在模型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中VRI表达增强可能是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原因。

    2010年15期 v.1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经桡动脉途径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动脉狭窄1例并文献复习

    廖耿;杨职;蓝崧;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TRA)途径介入诊治脑血管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病例;PubMed数据库检索所有TRA途径诊疗脑血管病的文献,行文献复习。结果通过TRA途径行介入诊断脑血管病的技术成功率93.5%~99.0%,轻微并发症率3.2%~9%,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TRA入路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77例,技术成功率100%。结论 TRA途径诊治脑血管病狭窄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尤其治疗椎基动脉狭窄方面,较传统股动脉入路创伤更小、成功率更高,可作为首选手术入路。

    2010年15期 v.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智力低下84例临床分析

    权弋;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对智力低下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智力低下患儿1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以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临床观察指标: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编制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测试,分五大项: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所得综合分值为发育商(DQ),进行动态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0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8.5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结论以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穴位注射为主的康复治疗是促进智力低下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2010年15期 v.1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215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吴国彪;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15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个体情况分别采取骨瓣成形开颅、小骨窗开颅和钻孔血肿碎吸术。结果开颅去骨瓣手术140例,痊愈37例,好转46例,12例自动出院,45例死亡;微创(含小骨窗)手术75例,痊愈46例,好转25例,3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急性肾衰竭。结论根据病人出血部位、年龄、既往病史及血压控制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2010年15期 v.1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咪唑安定治疗小儿惊厥的疗效评价

    王瑞祥;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持续静滴对小儿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71例SE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咪唑安定组38例,持续静滴;对照组33例,应用咪唑安定肌内注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静滴咪唑安定是治疗小儿惊厥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0年15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苗旺;刘恒方;杨期东;罗红波;鲍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和/或混合斑)患者20例,分别于通心络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诱导分化其外周血来源的EPCs,培养第7天测定EPCs的增殖能力、细胞和集落计数并进行对比。结果通心络治疗前EPCs增殖能力为(0.193±0.037),细胞计数为(60.24±11.36),集落计数为(2.50±0.41);治疗后EPCs增殖能力为(0.260±0.044),细胞计数为(80.16±14.01),集落计数为(4.22±0.79),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增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EPCs的增殖能力,增加EPCs集落和细胞数目。

    2010年15期 v.1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钠、波立维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翟永超;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钠、波立维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联合治疗组66例。2组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神经营养药物),并对伴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1次/d,联合低分子肝素钠4250 U皮下注射,q12 h,波立维75 mg口服,1次/d;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连续15 d。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第7、15天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分别降低2.26、5.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波立维治疗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的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

    2010年15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林镇源;

    目的探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P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碟脉灵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b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纳联合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15期 v.1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NO的影响

    洪丽;王献;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8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丁苯酞600 mg/d,分3次服用,治疗前及治疗20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 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同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BI指数明显升高(P<0.05),NI 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NO水平及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I 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010年15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大骨瓣开颅并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26例分析

    王其瑞;谢松铭;邢长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救治方法。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早、中期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并于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26例中21例存活,智能近正常,其中10例生活自理;死亡5例,病死率19.23%。结论大骨瓣开颅术并亚低温是治疗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有效方法。

    2010年15期 v.13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徐规化;李兆全;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5-01~2008-12我院1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与17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预后较好6例(40%),重度致残5例(33.3%),死亡4例(26.7%);对照组预后较好1例(5.9%),重度致残4例(23.5%),死亡12例(70.6%)。2组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残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能够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重度致残率。

    2010年15期 v.1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脑梗死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赵祥华;

    2010年15期 v.1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焦玲;李瑞黎;

    2010年15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董风其;焦红军;

    目的评价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艾地苯醌30 mg,3次/d,脉络宁20 mL,维脑路通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14 d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基础用药:脉络宁20 mL,维脑路通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14 d一疗程;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肝肾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5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苏晓广;司巧梅;

    2010年15期 v.1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诊治体验

用药与体验

医疗技术

误诊误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