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破裂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后脑梗死临床分析

    高飞;胡福广;邵高峰;

    目的研究破裂脑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夹闭后发生脑梗死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自2000-01~2009-03施行显微夹闭手术的200例破裂脑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形成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00例施行动脉瘤夹闭手术,21例术后并发不同部位脑梗死,梗死发生率10.05%;深部单灶性梗死8例,皮层单灶梗死5例,深部多灶梗死3例,皮层多灶梗死3例,复合型梗死2例。采取预防措施者术后梗死率均低于总的梗死发生率,术中应用罂粟碱者术后梗死率为3.5%,缩短术中血管阻断时间(<10 min)者3.0%,术后有效释放血性脑脊液者4.0%。结论血液黏度、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穿通支损伤、载瘤动脉损伤、血管阻断时间等是形成术后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术中罂粟碱应用及控制血管阻断时间、减少术中脑组织牵拉伤、术后有效释放血性脑脊液等是预防梗死发生有效措施。

    2010年22期 v.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黄华东;黄海能;邓元央;罗起胜;符黄德;李传玉;

    目的观察硬通道、软通道技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入选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硬通道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25例。硬通道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术,软通道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术,小骨窗开颅组以显微镜下血肿清除。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组的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定预后的情况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组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22期 v.1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白建梅;刘宏志;谭军;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接近缺血核心区出现Bax蛋白阳性表达,6 h后表达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2010年22期 v.1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

    朱远群;谭双全;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6例,3组均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依达拉奉静滴、丁苯酞软胶囊口服;B组静滴依达拉奉,方法剂量同上;C组予血栓通静滴,均14 d一疗程,3组在治疗开始、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 A、B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C组,A组低于B组。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有协同治疗效果。

    2010年22期 v.1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患者血浆Lp-PLA2活性的影响

    张道培;张淑玲;张洪涛;付胜奇;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对80例VCIND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3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服用尼莫同(30 mg,3次/d)连续3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Lp-PLA2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和尼莫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Lp-PLA2活性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3个月后,脑心通治疗组血浆Lp-PLA2活性显著低于尼莫同对照组(P<0.05)。结论 VCIND患者血浆Lp-PLA2活性升高;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VCIND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水平。

    2010年22期 v.1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障碍的影响

    陈香红;张艳;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0.5 h和脑缺血2 h时给予大鼠PC溶液50、100、2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不同剂量PC溶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状态、脑组织含水量及乳酸含量、能量代谢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PC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C低、中、高剂量组脑组织乳酸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C中、高剂量组Na+-K+-ATPase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5)。PC高剂量组Ca2+-ATPase活性较模型组有所增高(P<0.05)。结论 PC可通过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的代谢障碍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2010年22期 v.1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聪敏;李文波;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把入组的急性脑干出血患者分为生存和死亡2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2组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呼吸抑制或衰竭、意识程度、GCS评分、高血压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影响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子很多,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

    2010年22期 v.1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周清安;徐建银;胡爱平;姜稳妮;王林;杨利杰;杨波;杜红霞;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2008-01~2010-01焦作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的68名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太极拳及常规神经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心理康复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平衡功能积分、焦虑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对脑梗死后平衡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好改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2010年22期 v.1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过程中pitx3以及凋亡基因的表达

    徐海;陈斌;金华岭;徐刚;张新江;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腹侧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过程中pitx3、TH以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方法分离E14.5d胚胎大鼠腹侧中脑组织,用机械吹打方法形成细胞悬液培养,传代7 d、14 d、28 d后,用real-time PCR检测pitx3、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克隆中,pitx3、Bax基因7~21 d表达逐渐增加,而Bcl-2基因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胚胎大鼠腹侧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的潜能,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调亡的细胞也在不断增加。

    2010年22期 v.1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急性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变化的比较分析

    蒋纯新;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时血脂及血清脂蛋白变化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血栓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141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异同。结果脑梗死组TG、HDL-C、LDL-C、VLOL、APOA1、APOB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CH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比较血脂、血清脂蛋白代谢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0年22期 v.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环磷酰胺、秋水仙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振铎;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秋水仙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建立大鼠MCAOI/R模型,实验组大鼠(n=10)给予环磷酰胺、秋水仙碱;对照组大鼠(n=10)给予生理盐水。在大鼠MCAOI/R术后24h、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4周后取脑组织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第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斜板试验评分第3~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放置试验评分第1~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的MAP-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的阳性表达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秋水仙碱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运动感觉功能,为临床抗炎细胞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

    2010年22期 v.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24例报告

    张铭;全中平;钟宝;王少波;周波;胡少勇;罗心凯;刘万明;

    目的总结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01~2010-06我科经显微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24例(27个动脉瘤),男11例,女13例;年龄41~66岁,平均49岁。结果出院时优良19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良好。

    2010年22期 v.13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脑卒中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

    陈建文;朱治山;曹黎明;李钢;潘新珍;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72例卒中患者,并以982例其他检查者作对照,比较低血钾发生几率,并依卒中严重程度、性质,呕吐、年龄分组,比较每种可能原因组中低钾血症情况。结果重度脑损伤组和轻、中度脑损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24.3%,2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1或<0.05),呕吐组和无呕吐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60岁和>60岁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程度越重,低钾血症发生率越高,低钾血症与卒中严重程度、呕吐、卒中性质和患者年龄有密切关系,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2010年22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赵福涛;徐淑敏;郭华;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驻马店市精神卫生中心603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6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居住院患者的诊断首位,联用两种精神药物的情况较多,联用两种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较普遍,以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为主。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氯氮平的使用仍居首位,情感稳定剂以丙戊酸钠和碳酸锂为主,抗抑郁剂以西酞普兰为多。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我院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及卫生经济学的发展有关。

    2010年22期 v.13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董玉斌;曹亚芹;郭秋芬;李磊;栾永刚;王英俊;李艳红;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 d给予)和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5~20 mg/(kg.d),共3 d。治疗重症手足口病180例,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33例。结果Ⅱ期141例(治愈13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死亡0例,后遗症0例),Ⅲ期39例(痊愈24例,好转6例,无效5例,死亡3例,后遗症1例)。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肯定。

    2010年22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女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戴固定矫治器前后的心理变化研究

    姚天成;

    目的探讨初戴固定矫治器是否会对女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面影晌。方法选取150例女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分别在就诊当日(T1期)与固定矫治器戴入1周后(T2期)填写心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根据T1与T2期2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固定矫治器戴入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 86例患者填写的调查表合格。患者T2期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T1期有明显升高非自愿就诊患者在T2期焦虑与抑郁评分升高,与T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戴固定矫治器所引起的不适与不便可使女青少年患者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非自愿就诊者尤甚。

    2010年22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袁学谦;王艳;张莉峰;王惠贞;王焕荣;王爱丽;朱太卿;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探讨康复训练使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血清BD-NF、NGF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BDNF、NGF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制之一。

    2010年22期 v.1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分析

    王玉胜;刘光磊;陈殿勇;赵城;

    目的通过对2001—2009年我院救治的842例重度颅脑损的病人,筛选出继发大面积脑梗死49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造成大面积脑梗死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组患者49例,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13例,其中2例行介入手术失败,7例行血管吻合术。脑梗死发生于伤后24 h~7 d,对可能造成大面积脑梗死的因素,如年领、伤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分级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GCS评分3分、>3~5分、>5~8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底骨折有无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6分、6~12分、>12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0岁、30~60岁、>60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与伤情、颅底骨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别无关。

    2010年22期 v.1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与炎症因子IL-18和脂联素的关系分析

    韩亚州;张洋;闫军;

    目的通过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8)、脂联素的水平的关系,探讨IMT增厚的机制。方法选择6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IMT<1.0 mm亚组和IMT>1.0 mm亚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8、脂联素水平,分析IMT与IL-18、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IMT≥1.0 mm者IMT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1),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594,P<0.01)。IMT<1.0 mm者IMT与血清脂联素、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41、0.191,P均>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IMT>1.0mm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动脉内膜增厚可能与IL-18和脂联素的比例失调有关。

    2010年22期 v.13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王志强;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0例,常规西医药物治疗。HBO组65例,常规西医药物和HBO治疗。中西医结合组60例,常规西医药物和中医治疗。综合治疗组62例,常规西医药物、中医治疗和HBO治疗。4组均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40 d后进行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价。结果临床疗效综合治疗组及HBO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及HBO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P<0.05。治疗后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综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HBO组及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HBO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22期 v.1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32例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潘洪飞;瞿锋;

    2010年22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51例疗效观察

    徐桂英;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1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应用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对照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志转醒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转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前后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无异常发现。结论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2010年22期 v.1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观察

    郭林娜;郭红;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3个后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肾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 MT)。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TC、TG、LDL-C和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并缩小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2010年22期 v.1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老年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魏凌;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老年期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0例2007-07~2009-06在我院就诊的有抑郁状态、无抑郁状态的老年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了解有无无症状性脑梗死。结果 70例有抑郁状态的老年人中41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8.57%;13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状态与无症状性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易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

    2010年22期 v.13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廉霞;廉超玲;范波胜;

    2010年22期 v.13 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诊治体验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刘立新;陈立峰;何晓玲;张云书;何金瑞;王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观察溶栓前、溶栓后24 h NI HSS、GCS评分变化,3个月时Barthel评分情况,溶栓后闭塞血管的再通及症状性脑出血等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脑血管造影有狭窄或闭塞者32例,溶栓后狭窄血管成功再通25(78.1%),血管未再通7例(21.9%);再通的病例中5例再通后残余狭窄严重,同期给予支架成形术。溶栓后24 h较溶栓前NI HSS评分明显降低(14.83±6.69 vs 18.20±4.19,P<0.05),而GCS评分明显提高(10.63±3.73 vs 8.78±1.77,P<0.05);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60者达65.9%;溶栓并发脑出血5例,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均死亡。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2010年22期 v.1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

    王雅慧;苏振丽;谢红燕;

    2010年22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与对策

    马俊英;闫红丽;蔡继锐;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状态及采取不同的干预对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CS患者焦虑状态程度调查分析,将ACS患者焦虑评分>50分者随机分位2组,采取不同的干预对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再次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再次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010年22期 v.1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分析

    景桂莲;岳军;宋志刚;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表现、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血管造影和视野特点。方法对945例(1735眼)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觉诱发电位及视野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35眼中有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812眼,占46.8%。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色淡、充血等多种改变。荧光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视盘水肿、视盘充盈缺损、视盘新生血管及视盘晚期染色。VEP异常率86.8%。视野主要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片状缺损。结论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是影响视力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2010年22期 v.1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静;李娜;焦娜;黄咏;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观察组)各50例,A组在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2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结果 2组患者经随访6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B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2010年22期 v.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心源性脑栓塞94例临床诊治分析

    孟宏涛;于泳;郭义;何君宏;张媛;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7-12~2009-129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位置、原发病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予以改善脑细胞代谢、降低颅内压以及脱水治疗。结果本组94例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38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18例,无效16例,无效病例中死亡6例,总有效率82.9%。结论心房颤动是导致心源性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是栓塞的主要部位,进行治疗时,除了处理因栓塞导致的脑梗死外,还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2010年22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林磊;张津华;张艳凯;罗松华;逮锦涛;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对于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97例,在发病6 h内A组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在130~160/90~100 mm Hg,B组13~220/90~130 mm Hg,不控制血压。观察2组患者24 h内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A组23例发生血肿扩大,B组36例发生血肿扩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血肿扩大发生率。

    2010年22期 v.1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成人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37例临床分析

    李文武;

    目的探讨成人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7例患者的脑脊液、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7例患者均缺乏典型的临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经诊断性应用标准化"抗痨"方案治疗1~2个月治愈23例,好转10例,慢性迁延4例。结论对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诊断性抗结核试验性治疗,避免误诊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010年22期 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低颅压综合征的脑脊液分析

    王大模;文世全;苏献惠;

    2010年22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进展性脑卒中65例临床分析

    李玉环;

    目的分析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近10年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排除出血性卒中后的梗死性卒中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近期感染、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5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近期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65例患者中,50例患高血压,其中21例脉压差<30 mm Hg,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于对照组(P<0.001)。脉压差<30 mm Hg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患糖尿病39例,对照组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20例程度不同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对照组36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6例狭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颅内外血管狭窄易引起进展性卒中。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近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闭塞有关,故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在积极抗感染、抗凝、降血糖等治疗的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不必积极降压治疗。

    2010年22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脑脓肿7例手术治疗体会

    鲍庆华;邢东风;郑杨;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脓肿穿刺冲洗引流术4例,脓肿切除术3例。结果 6例痊愈,1例复发,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脑脓肿不宜早期手术,应先抗生素治疗2~4周,待脓肿壁形成后再手术。

    2010年22期 v.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分析

    郭红雨;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2010年22期 v.1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偏瘫早期康复基础训练疗效观察

    潘国军;

    目的探讨偏瘫早期康复基础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康复基础训练。结果康复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内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程度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早期对偏瘫患者实施基础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改善偏瘫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2010年22期 v.1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治疗体会

    董俊兴;王立侠;梁燕;

    2010年22期 v.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2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张景洲;

    2010年22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108例临床分析

    李庆全;

    2010年22期 v.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用药与体验

  • 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临床观察

    张文君;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肌肉痉挛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在肌电引导下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同时辅以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34例,行常规肢体训练。结果 36例病人均在注射后1周内肌张力下降,2周~2个月内达到明显效果(P<0.05),6个月后21例复发,痉挛程度较注射前轻。未发现明显全身并发症。结论肌电引导下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0年22期 v.1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对比研究

    邢适颖;王红雷;董平栓;韩延辉;朱继红;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在我院就诊的晕厥患者85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BTTT阴性者及健康对照者连续2 d随机进行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GTTT)。结果异丙肾上腺素组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94.29%。硝酸甘油组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91.43%。结论异丙肾上腺素与硝酸甘油倾斜试验敏感性、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但硝酸甘油的顺应性强,不良反应少,使用相对方便。

    2010年22期 v.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李绍发;梁柯;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I)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及早期高压氧疗,治疗后7、14、28 d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

    2010年22期 v.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张素爱;周爱梅;周玉林;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疗效。方法回顺分析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117例,其中发病72 h内应用依达拉奉的患者60例,发病72 h后应用依达拉奉的患者57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中国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临床疗效。结果 72 h内应用组总有效率86.7%,显效率36.7%;而72h后应用组总有效率71.9%,显效率2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ACH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发病72 h内应用的疗效明显优于72 h后应用。

    2010年22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疗效分析

    雷月娥;

    目的探讨丙戊酸纳缓释片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ICHD-IT诊断标准选取小儿偏头痛患者45例,开始给予丙戊酸纳缓释片(杭州赛诺飞制药有限公司)500 mg,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6个月。服药开始前和服药6个月后分别由患者填写头痛自评问卷,观察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头痛复发系数、疼痛缓解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服丙戊酸纳缓释片6个月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和头痛复发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率较服药前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作为偏头痛患者缓解期有效的预防用药,服用简便,效果肯定,可在基层医院神经科门诊推广使用。

    2010年22期 v.1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阿罗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观察

    安良;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罗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于2009-01~2010-01我院就诊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2例,服用阿罗洛尔(5 mg/片)降压治疗,剂量为1片/次,2次/d,4周一疗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使用阿罗洛尔治疗后,各项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罗洛尔对全体患者(62例)总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9%和25.8%,总有效率高达88.7%。结论小剂量阿罗洛尔能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2010年22期 v.1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张广东;刘庆彦;

    目的评价小剂量螺内酯(20~40 mg/d)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原治疗方案(ACEI、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等)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20~40 mg/d)继续治疗3个月,并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糖等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60例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88.3%,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且疗效显著、持续、安全,能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但个别男性患者可引起乳房发育。

    2010年22期 v.1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医疗技术

  • 平衡阴阳推拿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张涛军;冯晓东;丁浩然;华东;王磊;袁果;

    2010年22期 v.1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临床观察

    刘超;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简称碎吸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或CT下标记物协助定位,将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固定穿刺针,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术后1、3、5 d复查CT。结果 22例患儿经应用碎吸术治疗后19例治愈,死亡1例,发生后遗症2例,治愈率86.36%。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碎吸治疗出血较为妥当,可以试推广。

    2010年22期 v.1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探讨

    姚文林;李庆安;刘清;张黔;杜浩宇;

    目的探索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根据病人术前CT片,采用大连七颗星设计的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0例,血肿位于壳核81例,丘脑20例,脑叶3例,小脑1例,脑室15例;血肿<10 mL 2例,10~30 mL 33例,>30~50 mL 56例,>50~100 mL 28例,>100 mL1例。所有病例术中微创置管脑内血肿抽吸和术后残余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方式及对血肿破入脑室病人配合腰穿置换治疗。结果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100%,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均值为35.1%和4.9 d。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7.5%。结论微创定向脑内血肿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方法简单、适宜抢救、创伤微小、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2010年22期 v.1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脑电图对手足口病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朱玉珍;葛彤;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手足口病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5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观察。结果首次脑电图异常率100%。临床症状较重者,脑电图异常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症状较轻者,脑电图异常程度低,预后好。脑电图有阵发性慢活动并有棘、尖波及棘(尖)慢综合波者,癫后遗症的可能性大。结论脑电图对手足口病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意义。

    2010年22期 v.1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36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急诊剖宫产的麻醉处理

    陈小莉;刘丽娜;耿水英;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孕妇急诊剖宫产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分析36例妊娠合并风心脏病患者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6例接受全身麻醉,麻醉过程多数平稳,新生儿仅2例全麻出生Apgar评分2~3分,经积极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送儿科ICU,其余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均达到10分。术中完善监护措施,积极防治心力衰竭,所有产妇均平安度过围术期。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适应于大多数合并风心病患者的急诊剖宫产手术,围术期密切监测、积极防治心衰、维持循环稳定是确保围产期母婴安全的关键。

    2010年22期 v.1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38例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姚龙腾;黄艮彬;陈兆樵;

    2010年22期 v.1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杨年煜;邵广礼;

    2010年22期 v.1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李桥军;华东;张斌;席建明;

    目的观察骨盆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骨盆控制训练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骨盆控制训练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控制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2010年22期 v.1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急诊多发伤的救治护理体会

    王秀丽;巩继红;

    2010年22期 v.1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偏瘫侧股骨颈骨折20例

    赵鹏;关海森;范波胜;

    2010年22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