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ApoE基因敲除小鼠组织中CD55和CD59表达的影响

    马西文;秦明照;赵焕英;常志文;张勇;宋爱丽;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D55、CD59表达的影响。方法 22只雄性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12只)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干预)组(10只),予链脲佐菌素(55 mg.kg-1.d-1体质量)连续5次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普通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干预组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1.d-1体质量)灌胃8周。监测生化指标,测量斑块面积;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技术,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D55和CD59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后体质量增加,血糖和血脂无变化,血清淀粉样蛋白-A[(5.9±3.2)μg/mL vs.(3.8±1.6)μg/mL,P>0.05]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呈减少趋势[(264046.4±88374.97)μm2vs.(218752.4±87927.16)μm2,P>0.05]。免疫荧光显示,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D55和CD59表达较对照组增强。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干预后CD55和CD59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0.55±0.2 vs.0.43±0.11,0.76±0.36 vs.0.55±0.13,P均>0.05)。结论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上调CD55和CD59蛋白表达的作用。

    2011年17期 v.1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由基的影响

    刘梅;李小刚;谭华;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45只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个组又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术后观察脑组织梗死面积、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评分、脑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变化、脑组织TTC染色,对缺血区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SOD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细胞水肿明显,胶质细胞弥漫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β-七叶皂甙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减轻梗死体积,显著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和脑组织水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17期 v.1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远期抑郁症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张莹;刘琴;杨青松;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对远期产生抑郁症状(DS)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入选排除标准选择143例脑卒中后前3周的病人,选择预测变量为早期认知功能、人口基性特征、血管危险因素、病变部位、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因变量为入组后6~10个月后远期抑郁症状(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7分)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抑郁症状、女性、糖尿病和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是远期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几乎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单侧忽视是卒中后6个月抑郁症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危险因素是远期抑郁症状的重要预测因子。

    2011年17期 v.1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血浆中CD62p和hs-CRP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赵卫丽;白树风;杜敢琴;富奇志;王刚;

    目的探讨血浆中CD62p和hs-CRP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组100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SIP组)40例,非进展组(NSIP组)60例,对照组50例,测定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 CD62p阳性表达率和hs-CRP(mg/L)的水平在SIP组进展前和进展后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组CD62p阳性表达率在进展后比进展前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组在进展后CD62p阳性表达率在第3天最高,至第7、14天逐渐减低。第7天与第3天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与第3天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3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SIP组和NSIP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第14天SIP组和NSIP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62p阳性表达率和hs-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2011年17期 v.1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的影响

    罗丽华;雷进;隆昱洲;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抑郁症状,对患者情绪障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2011年17期 v.1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Ommaya储液囊植入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陈良义;郑维红;葛华;

    目的观察Ommaya储液囊植入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2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Ommaya储液囊治疗组10例,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Ommaya储液囊治疗。非Ommaya储液囊治疗对照组17例,只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结果 Ommaya储液囊治疗组隐球菌转阴时间(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10)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mmaya储液囊治疗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90.0%,病死率10.0%,好于对照组(治愈率29.4%,总有效率47.1%,病死率17.6%),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Ommaya储液囊能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1年17期 v.1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Ⅲ度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

    陈娟娟;陈美清;陈光福;

    目的探讨Ⅲ度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胎儿宫内窘迫患儿44例,其中Ⅲ度羊水污染2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4例患儿为对照组,2组患儿出生后1 min5、min、10 min给予Apgar评分;生后72 h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3天、第14天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第3天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5,P=0.02;t=-2.31,P=0.03),5 min Apgar评分、10 min Apgar评分、第14天NB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6;t=0.04,P=0.97;t=-0.61,P=0.55)。观察组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4.14,P=0.04),头颅C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4.40,P=0.04),观察组在行为能力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P=0.03)。结论Ⅲ度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其他胎儿窘迫患儿,脑损伤发生率高,早期护脑干预可减轻脑损伤程度。

    2011年17期 v.1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顾汉沛;陈孝东;王光胜;耿德勤;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UA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209例连续住院脑梗死患者,测定外周血尿酸水平,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结果检查209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166例(79.43%),男119例(71.7%),女47例(28.3%);无斑块组男22例(51.2%),女21例(48.8%);血尿酸均值斑块组(321.89±94.59)μmmol/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254.07±77.06)μmmol/L(P<0.01);调整年龄、吸烟、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血尿酸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08(P=0.009,95%CI=1.002~1.013)。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血UA水平起重要作用。

    2011年17期 v.1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直切口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马力;贺崇欣;杨涛;汪亮;周良东;夏连贵;绕晖;陈琳;李峰;郑来宝;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直切口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5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51例,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分级标准,术后3个月ADL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5,Ⅳ级7例,Ⅴ级2例,死亡8例。结论重视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运用手术方法和技巧,控制好术中及术后的血压波动,经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

    2011年17期 v.1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59例不同年龄段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龙健中;李欣明;杨乃勇;吴锦英;杨培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的检测价值。方法 59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应用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偏头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颅脑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TCD检测可适用于偏头痛患者检查并作为实验室诊断依据。

    2011年17期 v.1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郑功远;周志刚;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4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资料,评价动脉瘤自身情况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比较CTA与手术或DSA的符合情况。结果 40例患者44个颅内动脉瘤,CTA准确诊断44个动脉瘤,误判1个,诊断符合率与手术及DSA分别为100%和96.2%。CTA准确评价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术前常规诊断方法。

    2011年17期 v.1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朱宁;朱洪山;刘合玉;

    目的研究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40例用同等量奥拉西坦治疗,疗程60 d。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2011年17期 v.1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氟桂利嗪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研究

    马聪敏;任向阳;李亚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以及氟桂利嗪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4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34例,其中脑梗死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氟桂利嗪对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相比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氟桂利嗪不能通过降低血浆Hcy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产生影响。

    2011年17期 v.1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CT引导下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孙俊;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经L2~S1椎间隙,用21 G穿刺针插入椎间盘突出区后,注入中等浓度(50~60μg/mL)臭氧5~10 mL。结果一次进针成功率85%。穿刺途径采用腰椎后侧方35°~45°经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经过随访,效果优良132例,效果差18例,优良率92.5%。结论经皮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有较大价值。

    2011年17期 v.1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比阿培南治疗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赵颖;邹文卫;杜叶平;石岩;田作蓉;王增军;黄红娟;赵连东;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比阿培南组、常规剂量比阿培南组和亚胺培南组,大剂量比阿培南组、常规剂量比阿培南组使用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组给予亚胺培南,疗程7~14 d。结果大剂量比阿培南组、常规量比阿培南组和亚胺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54.76%、64.28%和66.67%,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95%、91.67%和95.4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5.6%和6.1%。经统计学分析,大剂量比阿培南组与亚胺培南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剂量比阿培南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低于大剂量比阿培南组和亚胺培南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治疗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药亚胺培南相仿。

    2011年17期 v.1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脑动脉炎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张玉群;邓彦;唐志英;

    目的分析脑动脉炎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收治的30例脑动脉炎致脑梗死患者的TCD特点,同时收集3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脑梗死患者及30例眩晕病人的TCD特点。结果 30例脑动脉炎致脑梗死患者,男27例,女3例,年龄20~60岁;梅毒性脑动脉炎15例,钩体性脑动脉炎9例,红斑狼疮性脑动脉炎3例,结核性脑动脉炎3例;均为脑卒中样发病。TCD结果异常28例,未见异常2例。TCD检查提示50%血管狭窄,MRA检查提示40%血管闭塞和狭窄。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脑梗死患者中,TCD异常27例,占90%,TCD检查提示20%血管狭窄。眩晕患者TCD结果异常24例,占80%,未见异常6例,TCD检查均未提示血管狭窄。结论脑动脉炎病因多种,中青年多见,以脑卒中样表现,DSA及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TCD检查大部分结果异常,50%提示血管狭窄,MRA检查40%提示血管闭塞和狭窄,比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脑梗死患者高。TCD检查可为脑动脉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011年17期 v.1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hs-CRP、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包广杰;

    目的探讨hs-CRP和心肌酶在诊治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74例、脑梗死71例)和7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组血清中hs-CRP、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两项指标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心肌酶水平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水平出现明显升高,血清hs-CRP、肌钙蛋白Ⅰ和CK、CK-MB水平变化可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拓展了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检验项目,可考虑作为监测病情和预后判断的常用有效指标。

    2011年17期 v.14 4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王松超;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10~2010-10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疗程14 d,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2011年17期 v.1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段吉成;

    目的观察和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1~2010-06我院总收治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患者意愿,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5),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最后对2组治疗前后的2周临床症状以及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比较,最后对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验。结果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以及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2011年17期 v.1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张丹;李琛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口服拜阿司匹灵肠溶片,并给予活血化瘀、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B组7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和14 d2、8 d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平均2.88 d,14 d后Bar-thel指数平均56.33分,28 d后72.34分;B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平均1.58 d,14 d后Barthel指数平均66.71分,28 d后8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可缩短进展性脑梗死的病程,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1年17期 v.1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李险峰;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联合治疗组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降纤酶首日剂量10 U,第3、5天各5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共用3次。对照组单用降纤酶,剂量及用法同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组。分别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对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7、14、21 d ESS评分、Barthel指数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1 d后治疗组显效率(60%)、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75%(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2011年17期 v.1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常世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11~2010-11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独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组则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68.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2011年17期 v.1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干预分析

    刘桂荣;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连用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血脂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2011年17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小剂量尿激酶并参芎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刘诚;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并参芎注射液,UK 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20~30 min内静滴,1次/d,共3 d;参芎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连续应用10 d。对照组单纯应用小剂量尿激酶,UK 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20~30 min内静滴,1次/d,共3 d。2组其余治疗基本相同:依病情控制血压、血糖,氟伐他汀、死脑保护剂,以及其他对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UK并参芎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肯定,未见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

    2011年17期 v.1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抗感染佐治急性脑梗死38例临床观察

    付享征;

    目的探讨抗感染佐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脱水、神经保护、抗血小板、抗凝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抗感染药物。结果治疗组予显效7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结论抗感染治疗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2011年17期 v.1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诊治体验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潘素兰;杨瑞春;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03~2011-05在本科、脑病一区以及脑病二区住院1周内的358例脑卒后患者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筛选,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15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针灸、药物、神经内科的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的功能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HAMD积分及ADL的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HAMD积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干预组患者抑郁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介入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2011年17期 v.1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蔡姝萍;蔡姝娟;付志新;荆宏建;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流质鼻饲,于入院1、14、21 d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统计2组第1、21天的NHISS评分,第14天的感染及胃肠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4、21天,2组患者所观察营养指标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营养支持组第14天的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2011年17期 v.1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血清尿酸对颈部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示作用探讨

    赵志中;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颈部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87例住院行颈部动脉影像学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查等资料,分析血清尿酸与颈部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187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51.34%,与非高尿酸组相比,高尿酸组患者BMI及LDL-C患病率高于非高尿酸组;根据尿酸分组后发现高尿酸组颈动脉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尿素组(87.50%vs 68.13%,2χ=10.23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非高尿酸组相比,高尿酸组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患病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39.58%vs 25.27%(χ2=4.352,P=0.037)、33.33%vs15.38%(χ2=8.114,P=0.004)。结论血清尿酸浓度是预示颈部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应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高尿酸血症,以改善颈部动脉病变患者的预后。

    2011年17期 v.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张军民;张会民;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01~2010-10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48例,分为西医治疗组74例,中西医治疗组74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3.24%,西医治疗组7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应积极配合中医疗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2011年17期 v.1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

    张保霞;

    <正>我院自2010-01~2011-04收治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对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毒性脑炎患者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3个月~14岁;其中3个月~1岁19例(18、6%),

    2011年17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围手术期脑卒中36例临床分析

    李爱丽;王五洲;

    <正>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36例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占同期所有手术病人的0.12%(36/30054),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均行脑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死

    2011年17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癫持续状态并肺部感染救治体会

    李仓霞;薜海龙;肖文;朱乐湖;蒲晓龙;

    <正>2008-01~2010-01我科共收治癫持续状态并吸入性肺炎22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10~85岁,平均(36±18)岁;意识障碍并抽搐时间2~72 h,平均(18±23)h;病史1~21 a,平均7.5 a。

    2011年17期 v.1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妊娠高血压并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体会

    张淑英;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在未终止妊娠前子痫未能控制,脑血管疾病随时都可能发生。2005-01~2010-01,我院共收治12例妊高症并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占同期孕产妇总数的0.15%,占妊高症的2.23%,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2011年17期 v.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功能性胃肠病伴失眠的诊治体会

    薄艳林;许梦雅;

    <正>我院2008-01~2010-12门诊60例功能性胃肠病伴失眠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状及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平均39岁。

    2011年17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突发性耳聋43例诊治体会

    华玮;周建;

    <正>我科自2003-01~2009-06对43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1997年发布标准,行声导抗及纯音测听检查,且行颅脑CT或MRI排除听神经鞘瘤等颅脑疾患。

    2011年17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用药与体验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刘超;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神经节苷脂(GM1)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中重度新生儿HIE 82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病程48 h内加用IVIG 1 g/kg静滴,连用2次,早期(生后6 h内)应用GM1 20 mg/d静滴10~14 d。2组患儿均予同样的综合治疗方案。观察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呼吸节律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完全控制时间,在日龄第7天和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107.4±12.33)h和(131.25±10.87)h(t=9.16,P<0.05),呼吸节律恢复时间分别为(45.33±6.79)h和(67.4±5.46)h(t=15.62,P<0.05),肌张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05.3±11.25)h和(130.5±10.4)h(t=9.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日龄第7天和第14天NBNA评分分别为(30.6±3.56)分和(38.9±2.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2.76)分和(36.4±1.86)分,(t=5.26、4.1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时间分别为(26.3±2.67)h和(27.2±1.9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大剂量IVIG联合GM1早期应用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有明显疗效,对临床过程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NBNA评分。

    2011年17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昂丹司琼预防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郝小勇;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择期骨科手术并接受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昂丹司琼8 mg,并给予曲马多1 mg/kg负荷量。B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胃复安10 mg,并给予曲马多1 mg/kg负荷量,然后接PCIA。记录2组术后4、8、12、24、364、8 h患者VAS评分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4、8、12、24、36、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比B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昂丹司琼用于预防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比胃复安更加有效。

    2011年17期 v.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低分子肝素钙早期治疗ABCD2高评分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程旺强;任超祥;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早期治疗ABCD2高评分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I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218例TIA患者的分值,并根据分值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然后在中危组和高危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观察14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中危组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和37%,高危组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3%和56%,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大于中危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ABCD2高评分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脑梗死。

    2011年17期 v.1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大剂量γ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蒋晓莉;

    目的观察大剂量γ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05~2011-05收治的8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患儿加用γ干扰素100万U/d,5~7 d一疗程,并与同期住院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精神症状及脑脊液转阴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γ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7期 v.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利多卡因泵入治疗难治性癫持续状态的疗效

    张赟;郭志松;

    <正>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临床急症,需要尽快终止,否者有致命危险。虽然常规抗癫药物治疗大部分癫发作都能被终止,但少数患者的癫发作仍不能终止或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其他治疗措施来迅速控制症状。利多卡因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局部麻醉药,广泛用于局麻、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自从1955

    2011年17期 v.1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医疗技术

  • 临床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秦琳;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加强了医患沟通,降低了医疗费用、住院天数,提高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满意度。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主要来自患者方面。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异的管理。

    2011年17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脑卒中患者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

    潘彩虹;郭钧岩;

    <正>为了解脑卒中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呼吸模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并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机械通气指征:呕吐,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黏稠,不能自行咳出,舌根后坠,随时有窒息危险或已发生窒息;出

    2011年17期 v.1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刘俊;刘献志;翟广;徐滨;

    目的总结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6~2010-11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中,1例死亡,34例生存,其中21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具有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颅脑损伤较小、术中止血彻底、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等优点,手术效果比较理想。

    2011年17期 v.1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IOOIP型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在难置性胃管置入中的应用

    辛志芳;李素芳;

    目的探讨IOOIP型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在脑卒中胃管置入困难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自我院神经内科2010-05~2011-03收治的60例常规置管困难的脑卒中患者,经吞咽治疗仪辅助留置胃管,观察其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经吞咽治疗仪辅助置管的60例常规置管困难的患者中,一次性成功50例,经重复置入最终成功8例,失败2例。结论吞咽治疗仪辅助置管能减轻胃管置入困难患者的痛苦,减少不良刺激,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及诚信度,有效提高了难置性胃管置入的成功率。

    2011年17期 v.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后循环缺血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探讨

    赵海涛;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MRA表现。方法对12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头颅MRA、TCD、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及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结果 84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其中59例椎动脉狭窄,16例一侧椎动脉纤细,21例大脑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4例,同时又有颈内动脉狭窄42例,分别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大脑前动脉起始段。结论 MRA是检测后循环缺血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方法。

    2011年17期 v.1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王国荣;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1-05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损伤及病变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2岁,平均42.9岁。累及神经:正中神经损伤l2例,尺神经损伤18例,上臂桡神经损伤14例,腓总神经损伤26例,坐骨神经肿胀粘连8例。病因:创伤性损伤38例(钝器挫裂伤18例,锐器切割伤20例),卡压性损伤22例,神经肿瘤18例。

    2011年17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临床观察

    李秀针;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40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与对照组在头痛缓解、脑膜剌激征消失、并发脑积水和脑梗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头痛缓解、脑膜剌激征消失、脑梗死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廇填塞术后的有效措施。

    2011年17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分娩镇痛与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李爱敏;张鑫;

    <正>我院自2011年采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技术,虽然效果明显,但必须由专业的麻醉医师进行操作,且有创伤,大多的孕产妇及家属不愿意接受。今年年初我院最新引进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应用于分娩镇痛。它是一种选择数种可调整的特定频率脉冲波,作用于桡神经、正中神经、T10-11节段

    2011年17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分析

    李伯群;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27例患者采用针刺局部穴位和远端穴位,留针30 min,1次/d,20 d一疗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金纳多针剂(银杏叶提取物)17.5 mg×5 mL×5支静滴,1次/d,20 d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疗效明显,花钱少,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2011年17期 v.1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低功率激光结合自制通络止痛酊治疗偏瘫肩痛86例分析

    刘晓辉;冯晓东;郭建;

    <正>脑卒中后引起的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资料显示,偏瘫肩痛的发病率高达84%。对2010-10~2011-05我科住院的86偏瘫肩痛患者采用低功率激光结合自制通络止痛酊治疗,现报告如下。

    2011年17期 v.1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综述与讲座

  • 抗NMDAR抗体脑炎研究进展

    周晶;秦新月;

    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脑炎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IE),病因及机制不详。该病发病率低,常发生于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多样,以初期的上感症状发展到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异常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癫发作、中枢性通气功能障碍为常见表现,脑脊液常为炎性改变。MRI在大脑皮质或小脑可表现短暂异常或颞叶内侧高信号影改变。脑电图多为非特异性改变。血及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可确诊。包括肿瘤切除和免疫治疗、重症监护和物理康复在内的联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本文就抗NMDA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1年17期 v.1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钱文忠;

    <正>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是指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经头颅CT、MRI或尸解能发现的脑梗死灶。我国1995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

    2011年17期 v.1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

    刘旭;

    <正>随着交通、建筑事故及暴力犯罪的增加,颅脑损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创伤,属于创伤学中危害较大的疾病。据统计,颅脑损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的第2位,但致残率则处于第1位,美国每年死于创伤15万人中,多半数以上为颅脑伤,而英国死于颅脑伤的则占创伤的2/3。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

    2011年17期 v.1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PPARγ激动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军;刘开祥;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除溶栓治疗外,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已经被证明都不理想。因此,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极为重要。目前,研究证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在此做一综述,对PPARγ激动剂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2011年17期 v.1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血管内支架形成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探讨与展望

    乐经科;关健伟;

    <正>脑卒中是人类死亡的三大病因之一,在我国其已成为第一大致残和第三致死病因。同时,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是当代医学特别是神经科学亟须解决的课题。现代医学已证实约1/3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成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人类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

    2011年17期 v.1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病例报告

  • 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裴巧玲;

    <正>1病例分析患者男,37岁,以"头痛5 d"为主诉入院。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尚可忍受,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1 d前出现烦躁、嗜睡、言语不清,发热约38.0℃,症状进行性加重,应用甘露醇有短暂好转,为求治疗入院。体格检查:嗜睡状态,间断烦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均为4级,

    2011年17期 v.14 9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吴辉;

    <正>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而以白血病原因引起极少见。现将我院于2010-12-16收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如下。

    2011年17期 v.1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