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对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陈春林;李佰涛;黄国栋;张猛;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挫裂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颅脑创伤后继发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e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为3h、72h、7d组,每组15只大鼠。我们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撞击法[1]建立局灶性脑挫裂伤动物模型,实验组大鼠损伤后按预定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开颅切除损伤及邻近损伤区标本,而对照组则不致伤,监测内容同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及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数,检测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脑损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采集的标本采用干湿重法测定损伤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VEGF蛋白表达;脑创伤后3h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7d后表达减少,与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可能在颅脑创伤后继发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2年10期 v.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Neuro-2a细胞替代神经元原代培养进行神经轴突测量实验研究

    马志奎;赵炜疆;

    目的建立使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替代原代培养神经元进行神经轴突测量的方法,用于神经损伤研究。方法使用浓度200μmol/L、500μmol/L、1 0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Neuro-2a细胞12h,戊二醛固定,生物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手动测量突起长度。结果过氧化氢可剂量依赖性引起神经突起逐渐回缩变短,1 0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组光镜下见不到明显突起,突起测量数据显示,过氧化氢处理后突起长度与未经处理细胞有显著差异。结论 Neuro-2a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原代培养神经元进行轴突测量研究,该测量方法可用于神经轴突再生研究。

    2012年10期 v.1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程序性凋亡因子-5表达的影响

    李延可;刘宁;谷有全;周超宁;薛浩;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后两者再分别分为再灌注6h、24h、48h、3d、7d共5个亚组,每亚组12只。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丁苯酞80mg/(kg.d)灌胃,余各大鼠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在相应时间点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脑组织PDCD-5的表达,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偶有凋亡细胞,少见PDCD-5的表达;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可见梗死灶及凋亡细胞,有PDCD-5的表达;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较模型组梗死灶小,凋亡细胞少,PDCD-5的表达少。结论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PDCD-5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2012年10期 v.1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评价

    赵敏;李红利;李涛;袁宇红;王凯娟;

    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证实中医药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恢复期病人110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46例,2组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末和随访1个月末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末试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2年10期 v.1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吕应春;王振英;宋景贵;王长虹;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组)32例,对照组(阿米替林组)32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各时段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和2周末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1周末2组P300电位测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周末研究组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6周末2组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为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米氮平起效明显快于阿米替林,且对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阿米替林。

    2012年10期 v.1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征与动脉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沈鸟松;胡翼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征与动脉破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动脉瘤患者206例,分别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的大小及分布位置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动脉瘤257个,其中破裂动脉瘤172个,未破裂动脉瘤85个;前循环217个,后循环40个。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动脉瘤的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脉瘤位置的破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的长度、高度、AR及SR均显著高于未破裂动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分布位置和动脉瘤大小与动脉瘤的破裂密切相关,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率高,且大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

    2012年10期 v.1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叶酸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辛岳;蔺慕会;

    目的观察服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各给予不同剂量的叶酸,A组2.5mg,1次/d,B组5.0mg,1次/d。2组均同时联合服用维生素B610mg,1次/d;维生素B120.5mg,1次/d。分别于治疗前(入院48h内)、治疗15d后采血检测Hcy浓度。结果 (1)各组血浆Hcy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剂量叶酸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应用叶酸2.5mg即可明显降低Hcy。

    2012年10期 v.1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郁可;胡婷婷;王建;彭芳;王庆松;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原发性RLS患者随机分为普拉克索组与美多巴组,应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评估量表(IRL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病情评估,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IRLS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相比美多巴组,普拉克索组治疗后IR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D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缓解原发性RLS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相比美多巴其抗抑郁的优势更为明显。

    2012年10期 v.1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曾志磊;杨霄鹏;白宏英;娄季宇;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0mg/d),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或其他他汀类药物治疗,用药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TC、TG、LDL-C和CRP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更大。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更有效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脂及CRP水平。

    2012年10期 v.1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颅内压监测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阮庆峰;

    目的对比去骨瓣减压联合颅内压监测和内科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9例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和26例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病死率、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相比较,手术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术后康复情况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相对于内科保守治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2年10期 v.1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张玉静;康素玲;郭辉;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检测30例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0例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屏气指数(BHI),并与6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屏气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侧显著低于对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结论脑血管反应性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检测脑血管反应性对于预测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

    2012年10期 v.1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研究

    郭都;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以卒中样发病6h以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T2WI扫描,测定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结果 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者,诊断为脑梗死阳性,共15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超急性脑梗死;阴性2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和ADC图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比常规T2WI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 DWI和ADC图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10期 v.1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静脉自控镇痛法用于妇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体会

    王仕红;王华;

    目的研究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妇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ASAⅠ~Ⅱ级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2组均能达到有效镇痛,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在妇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2012年10期 v.15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安理申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的作用

    黄东明;吕泽平;覃少东;杨华丹;杨乙;

    目的观察安理申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认知功能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6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安理申10mg,qd,连续治疗8周。治疗4周及8周进行MMSE、ADL、HDS-R评分;治疗前及治疗8周行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检查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MMSE、HDS-R评分2组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及8周后ADL评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损害,无不良反应。结论安理申能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可靠。

    2012年10期 v.15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蒋玉侠;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d,3次/d。治疗3个月、6个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脂,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比较2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地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Crous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抑制和稳定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2年10期 v.1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33例临床分析

    赵学俊;

    目的分析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5-01—2011-01收治的33例临床诊断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对手术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手术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28例(84.85%)全切,5例(15.15%)次全切;临床治愈或缓解27例(81.82%),术后死亡1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全切肿瘤的患者中无复发,次全切肿瘤患者复发2例。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的大小,基底部在小脑幕上的位置,侵犯静脉窦的程度及血供,是否避免了损伤脑组织和脑神经;如果全切除肿瘤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则选择切除部分肿瘤,残留肿瘤用伽玛刀来治疗;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争取选择全切除肿瘤。对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有明显疗效。

    2012年10期 v.1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不同时间点移植的小胶质细胞在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杨直堂;王建平;刘聪;许栋乾;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病理过程的影响。方法首先培养并纯化小胶质细胞;其次将24只清洁级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A、B和C 3组,每组8只,每组1个小胶质细胞移植时间点,其3组移植的时间依次为脑梗死后6、12和24h。最后分别于移植后1、3和7d测其行为学Zea-longer评分后取脑,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TNF-α和IGF-1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A和B组脑梗死小鼠的行为学明显改善;脑梗死小鼠脑内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IGF-1的表达水明显升高,且与C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在脑梗死早期的病理过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2012年10期 v.15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早期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意义

    钟云天;廖驭国;

    目的研究早期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5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均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根据术后有无进行早期亚低温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24、48、72h颅内压分别为(19.7±2.1)、(20.0±1.3)、(16.9±1.2)mmHg,对照组分别为(23.7±2.0)、(20.0±1.5)、(20.2±1.3)mmHg,在24、72h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率分别为80.6%,、5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给予早期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对病人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2年10期 v.1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64例临床分析

    张金钊;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丹栀逍遥散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与单用文拉法辛治疗总体疗效相当,但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

    2012年10期 v.1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40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与观察

    沈恩融;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12—2010-12收治40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者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通过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对32例肿瘤全部切除病人随访6~12个月,复查CT或MRI,无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分级显示l~Ⅱ级17例,Ⅲ~Ⅳ级15例,V~Ⅵ级8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0期 v.1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老年急性脑梗死致残相关因素分析

    黄亦红;

    <正>老年人急性脑梗死致残是临床上十分常见并发症,也是丧失生活能力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发生致残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的为脑梗死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我科2010-01—2012-01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急性脑梗死68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男36例,女32例;年龄60~94岁,平均(69.54±11.04岁)。所有病

    2012年10期 v.1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脑血管病患者康复与病历档案的相关性研究

    杨丽萍;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康复与医学病历档案的相关性。方法对121例需进行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详细记录护理及治疗日志),B组58例(未详细记录),并对半年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A组中,治愈38例(60.32%),好转22例(34.92%),无变化3例(4.76%);B组中治愈19例(32.76%),好转11例(18.97%),无变化25例(43.10%),死亡3例(5.17%)。结论详细记录医学病历档案,可使临床医师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及效果等,同时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2年10期 v.1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刘世民;

    <正>喉返神经损伤是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疾患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0.8%~7.8%[1-2]。损伤因素通常是手术者对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不明确,术中盲目钳夹、结扎、缝扎、切断或电灼及过分牵拉等所致。有学者认为充分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术中有效显露和保护,术式合理、熟练、精准、细致地操作能有效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3-4]。我院2008-01—2011-10收治13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探讨并总结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预防措

    2012年10期 v.1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早期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所致神经疼痛

    张君;李剑峰;

    目的评估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无菌性炎症所致神经疼痛的时机对于长期疗效影响。方法选取145例根据Codman标准诊断为肩周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麻醉下松解及关节腔内类固醇激素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功能、VAS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炎在活动范围、功能(OSS)、VAS疼痛评分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83%的患者是在肩周炎发病10个月之内行麻醉下松解,17%是在发病后10~40个月行松解。早期干预患者OSS评分较好,而活动度及VAS评分也较晚期干预的好,但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炎较晚期疗效显著,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012年10期 v.1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宫凤云;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我科2009-05—2011-07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75例分为脑梗死组(研究组)112例,无脑梗死组(对照组)63例,对照分析2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临床表现异同点。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中软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脑梗死组TIA发作次数及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相对较多,且以不稳定软斑块为主,应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2012年10期 v.1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诊治体验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疗效观察

    录海斌;马丽;徐海芳;

    目的 Apollo支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颅内动脉支架系统,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组织供血。本组病例旨在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3例(28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末段狭窄6处,大脑中动脉狭窄5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0处,基底动脉狭窄7处,随访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6.43%(27/28),狭窄率由术前70%~99%降至术后<30%。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2012年10期 v.1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硬膜外感觉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的影响分析

    武崇慧;

    目的探讨硬膜外感觉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49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49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镇痛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分娩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配合Doula陪产,安全有效。

    2012年10期 v.1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朱韶峰;苏颉;刘辉;杨肖红;宁金凤;

    <正>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0%~90%,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单独或合并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缺血、缺氧、异常高血糖-山梨醇旁路活性、糖基化终产物的增多和过多氧自由基造成的生物膜损伤等。随着对于该病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质代谢异常与DN的发

    2012年10期 v.1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王冬青;李润涛;李莎;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我院55例儿童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结果全组55例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CT平扫48例阳性,MRI平扫52例阳性,MRA发现血管畸形27例;全组病例经外科手术治疗22例,放射治疗4例,内科治疗29例,死亡5例。结论儿童自发性SAH诊断以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为金标准,CT和MR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脑血管MRA有助明确血管畸形,儿童自发性SAH常见原因为血管畸形和维生素K1缺乏症,应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诊疗方法。

    2012年10期 v.1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探讨TCD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

    郭季春;杜强;田艳阳;田红旭;夏栋才;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60岁的VBI的患者100例(观察组)的TED记录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管峰值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等检查资料,并与同期≥60岁10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对照组)TCD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TCD检查异常79例(79.0%),对照组TCD检查异常11例(11%);观察组VA、BA的Vm、Vs、Vb的血流参数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I均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检查对老年VBI患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并可为动态观测病情进展及客观评估疗效提供依据。

    2012年10期 v.1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术前卧床排尿训练对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

    邝景云;潘瑞明;唐丽玲;

    目的探讨术前卧床排尿训练对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或治疗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卧床排尿训练。结果实验组排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0级排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Ⅰ~Ⅲ级排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卧床排尿训练促进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顺利排尿,明显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2012年10期 v.1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以原发性高血压贫血为首发症状的非典型慢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赵静瑜;

    目的探讨以原发性高血压贫血为首发症状的非典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其预后和病情的进展,与其他系统疾病误诊的病种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06-2011-12收治的1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根据病史、症状与主要体征,结合临床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结果 1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有26例误诊。结论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进展缓慢、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上大夫应先仔细问诊,结合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肾脏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

    2012年10期 v.1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SCD压力抗血栓泵预防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郭晓凯;李静;

    目的观察SCD压力抗血栓泵在预防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300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穿刺处沙袋加压6h,术肢制动24h;实验组患者术后去除沙袋时给予SCD压力抗血栓泵应用,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67%vs 5.3%,P<0.05)。结论 SCD压力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2年10期 v.1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临床观察

    陈新云;

    <正>CRP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的灵敏指标,对脑出血病情发展出血多少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我院从2009-03-2011-05对入选的60例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和非脑血管病的周围神经疾病患者30例,进行了血清CRP测定,现报道如下

    2012年10期 v.1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作用

    梁新芝;

    目的探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作用。方法对8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1例,在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采取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d后分别以改良吞钡试验评价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无差异,治疗2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吞咽功能。

    2012年10期 v.1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三维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并发症分析及防治策略

    侯多凡;侯宽省;李格;谢永锋;方鹏;王东成;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9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三维钛网修补术,术后随访1~4a。结果并发症11例,其中皮下积液8例,脑脊液漏1例,三维钛网颞部边缘翘起头皮疼痛1例,咀嚼疼痛1例。结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修补材料的选择、颅骨缺损面积大小、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有关。

    2012年10期 v.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临床分析

    白雁明;李舟;胡淑丽;朱晓波;

    <正>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 disease,MMD)亦即烟雾病,它是脑卒中的病因之一。该病在以前基本是通过DSA检出的,近年来由于MRA或CT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MoyaMoya病被筛查出来。我们对2008-11-2010-04共收治的32例MMD病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2012年10期 v.1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刘辉;张艳芳;朱韶峰;张昆;陈海艳;苏颉;杨肖红;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患者FMD、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8±6/74±4)与(147±7/86±4)mmHg比较,P<0.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5±0.5与4.0±0.4)比较,P<0.05。空腹血糖(118.5±7.1与148.5±9.4mg/dL比较,P<0.05)、血胰岛素(12.4±1.1与16.1±1.4mU/L比较,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0.26与8.26±0.36比较,P<0.05)、C反应蛋白(2.89±0.30与5.45±0.87mg/dL比较,P<0.0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值得重视。

    2012年10期 v.1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治未病”理论在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爱丽;

    <正>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其包含的学术思想极为丰富,主要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总结、完善,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具有独到内涵的学术体系。治未病主要倡导养生,改变生活方式,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长期以来,此学术思想为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10期 v.1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11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治体会

    葛波涌;黄建松;刘郑和;李仁锋;周鹿安;王明太;

    <正>脑外伤后综合征是轻中型颅脑外伤后的常见综合征,国外报道脑外伤后综合征约占颅脑外伤后并发症的40%[1]。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但头昏、头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却经久不愈。目前认为,可能是在轻微脑器质性损害的前提下,再加上病人心身因素与社会因素而促成。我科2005-11-2011-11诊治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1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2年10期 v.1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运动试验假阳性与自主神经的相关性研究

    田灵芝;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自主神经调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143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者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113例(79.02%),男71例,女42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61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人数的53.98%),男50例(假阳性率34.43%),女11例(假阳性率50.82%)。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女性假阳性率高,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故在检查前认真询问病史,同时紧密结合临床,排除影响因素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2012年10期 v.1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医疗技术

  •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马军辉;

    <正>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居于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9%~21%,近年来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继续增高趋势。由于原发脑损伤过重、伤后脑缺氧和脑缺血、抢救不及时等因素,其病死率超过60%。手术减压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我们就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2012年10期 v.1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33例分析

    张刚中;顾峰;解旭鹏;王甲光;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6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3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25例行瘤颈夹闭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良好24例(72.7%),中度残疾5例(15.2%),重度残疾2例(6.1%),死亡2例(6.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II级的病人要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人发病3d内及2周后手术,Ⅳ~Ⅴ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及提供预案,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血管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2年10期 v.1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

    张洪涛;马云富;杨永飞;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选择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组34例,行颅骨钻孔应用14号脑室引流管穿刺血肿进行抽吸及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开颅血肿清除组34例行额颞顶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结果微创组34例中2例死亡,32例生存。按ADL分级,生存患者中Ⅰ~Ⅱ级22例,Ⅲ级6例,Ⅳ4例;Ⅰ~Ⅱ级生存率64.7%,病死率5.9%。开颅血肿清除组34例中5例死亡,29例生存。按ADL分级,生存患者中Ⅰ~Ⅱ级12例,Ⅲ级8例,Ⅳ9例;Ⅰ~Ⅱ级生存率35.3%,病死率14.7%。结论颅骨钻孔微创穿刺抽吸血肿、尿激酶冲洗引流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额颞顶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存质量高、病死率低、效果满意。

    2012年10期 v.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用药与体验

  • 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臧文举;冯来会;张爱玲;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加巴喷丁(GBP)治疗及自身对照观察,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后第l、2、4周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周VAS评分及QS评分相比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显效26例(86.7%),好转4例(13.3%),总有效率100%。且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作用较少且轻微。结论加巴喷丁能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

    2012年10期 v.1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89例临床观察

    郜艳丽;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对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9例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患者依照病人年龄分为A、B、C 3组,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脉注射,4周一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价治疗结果。结果硫辛酸注射液对各年龄组治疗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基本接近,对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中度患者次之,重度患者最差。结论硫辛酸注射液对各年龄组均适用,对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患者的治疗宜早发现、早治疗。

    2012年10期 v.1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王华启;夏彬;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采用吸氧、抗炎、祛痰、舒张支气管、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方法,必要时机械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静滴,2次/d,3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6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CO2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肺性脑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迅速改善,血气分析PaCO2明显下降。

    2012年10期 v.1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奥扎格雷联合脉络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疗效观察

    韩健;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奥扎格雷(波立维)注射液80mg及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仅用波立维80mg静滴。14d后对比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波立维联合脉络宁治疗改善TIA症状明显,预后较好。

    2012年10期 v.1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维脑路通联合葛根素治疗青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翟文红;

    目的探讨维脑路通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青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为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2例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滴治疗。10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1例(91.3%),明显优于对照组35例(76.8%)(P<0.05)。结论应用维脑路通联合葛根素治疗青年短暂脑缺血发作较单用维脑路通治疗相比,症状缓解明显,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2012年10期 v.1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护理体验

  •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

    贾述桂;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与病人交谈、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心理变化、代谢控制情况。结果对204例病人教育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代谢控制指标进行统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2012年10期 v.1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32例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吴庆菊;

    <正>我科2008—2011年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所有患者配合优质全面围手术期护理后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将32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5±0.5)岁,平均病程1年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

    2012年10期 v.1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护理

    王连竹;魏瑞丽;李旭静;

    <正>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部位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症状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晨轻晚重,活动后加剧,经过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有所恢复[1]。肌无力危象是MG病人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致呼吸极度困难,难以吞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和生命体征的危急状态,其病死率为15.4%~50.0%[2],常见诱因为强烈的精神刺激、劳累、停药、感染等,若抢救不及时可加重病

    2012年10期 v.1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分析

    李静;

    <正>高血压脑出血来势凶猛,病情凶险,病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受到严重创伤、出现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强烈刺激时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本次研究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及护理经验。

    2012年10期 v.1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脑卒中病房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

    张慧;

    <正>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和健康知识的普及,生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显的更加重要,这就致使社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卫生厅提出的"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都重在一切为病人着想,改善服务质量,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2012年10期 v.1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护理的疗效观察

    王花敏;

    目的对40例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进行早期家庭护理。方法应用亲子间沟通护理、视觉护理、听觉护理、触觉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及安全问题护理等。结果 40例中显效8例(20%),有效29例(72.5%),无效3例(7%),总有效率92.5%。结论家长是最好的治疗师,正确指导家长对孤独症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护理,可使患儿的交流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改善,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方法行之有效,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年10期 v.15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与出院康复指导

    张永靖;

    <正>脑梗死患者病情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大,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神经科常见病。随着近年来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法的不断应用,患者预后得到不断改善。从临床治疗的资料看,初始者若能及时得到治疗与临床护理,同时给予出院康复指导,绝大部分患者能达到康复和基本康复。我科结合病区半年来3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出院康复指导的回馈情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2012年10期 v.1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

    王苗苗;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对827例行硬膜外分娩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护理进行观察、分析,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对产妇分别进行相应的疼痛评分,镇痛后宫缩痛减轻2级或2级以上者为有效。结果镇痛前宫缩痛剧烈或明显者显著高于镇痛后,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宫缩痛减轻2级或2级以上占总人数的99.4%,镇痛效果显著。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宫缩痛,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但要从饮食、排尿、活动、安全、心理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护理,同时注意不同产程中的护理。

    2012年10期 v.1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幼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要点

    马海秀;

    目的探讨幼儿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52例幼儿乙脑在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及基础护理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总结。结果治愈或好转88.5%,无效和死亡11.5%,并发症15.4%,后遗症7.7%。结论幼儿乙脑护理难度较大,要认真履行护理计划,及时处理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012年10期 v.1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影响

    焦海燕;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58例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62.0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听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0期 v.1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引产孕产妇165例心理分析及护理

    毕桂清;

    <正>由于未婚、计划外、病理性妊娠等原因需要终止妊娠行引产手术,成为孕妇生活中重要的应激事件。精神上的打击和引产的痛苦使她们的心理有别于正常妊娠分娩的孕妇[1]。我科2010-09-2011-09共收住引产孕产妇165例,针对引产孕产妇这一产科住院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2012年10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22例护理体会

    杨巧玲;冯照新;范波胜;

    <正>我科自2009年以来收治济源市及周边区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施行DSA检查的患者中男10例,女12岁;年龄26~66岁,平均46岁。均经脑CT检查诊断为SAH;检查时患者清醒15例,嗜睡5例,浅昏迷2例;检查时间在发病后1~5d,平均3d;所有病例在术前检查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2012年10期 v.1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