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疗效观察

    孙治坤;马兴荣;杨红旗;张杰文;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月龄12~14个月),体质量300~400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金刚对照组及美金刚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美金刚对照组及美金刚治疗组于术后8周开始以美金刚(5mg.kg-1)每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等量的0.5g/L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测定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变化。结果术后12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脑皮层、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活性明显升高(P<0.05),GSH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金刚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脑皮层、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及Ch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活性明显降低(P<0.05)、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脑组织内MDA及GSH的活性来实现的,该实验研究为临床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2012年13期 v.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哌甲酯控释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身高和体质量的影响

    王媛;

    目的观察哌甲酯控释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身高和体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哌甲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12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4例ADHD患儿病例资料,男65例(69.1%),女29例(30.9%);混合型80例(85.1%),注意缺陷为主型14例(14.9%)。记录每例患儿性别、年龄、临床亚型、哌甲酯控释片剂量。测量诊断时和随访6、12、18、24、30、36、42、48个月时身高和体质量。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儿哌甲酯剂量逐渐增加,体质量指数(BMI,z值)从随访6个月开始逐渐降低,直到随访36个月才逐渐恢复。体质量(z值)从开始治疗逐渐下降,至随访18个月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步回升。身高(z值)也从开始治疗逐渐下降,至随访30个月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步回升。从绝对值来看,随着随访时间得延长患儿平均体质量和身高逐渐增加。诊断时患儿平均体质量低于预期体质量0.697kg,随访30个月时与预期体质量差距扩大到4.274kg,此后差距逐渐缩小,直到随访48个月时差距缩小到1.588kg。诊断时患儿平均身高低于预期身高0.42cm,随访30个月时与预期身高差距扩大到2.69cm,此后差距逐渐缩小,直到随访48个月时差距缩小到0.83cm。结论短期观察证实哌甲酯对ADHD患儿体质量和身高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临床观察发现ADHD患儿存在增长反弹趋势,哌甲酯对ADHD患儿生长曲线的影响可能随时间推移呈逐步衰减过程。

    2012年13期 v.1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

    吴章松;金平;胡志涛;张钧;刘勇;陈生;陈慧娟;徐菲;赵启媛;张楚;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2012年13期 v.1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周桂龙;侍海存;赵强;沈媛;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入院后即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持续泵入的同时,将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作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均给予腰大池引流及"3H"疗法,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滴,3次/d,连用14d,观察2组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对照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安全性亦较高。

    2012年13期 v.1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分析

    李波;雷海花;刘少波;曾淑云;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CO中毒后昏迷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迟发脑病分为迟发脑病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迟发脑病组在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脑病组MRI改变分为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改变及基底节神经核团改变三种,多合并存在。结论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是急性CO中毒后发生DEACMP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均有一定帮助。对急性CO中毒患者,应根据每个人病情特点,结合头颅MR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一些有潜在DEACMP发病可能的病例,应积极进行规律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2012年13期 v.1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普拉克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

    樊瑞敏;娄季宇;

    目的比较普拉克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102例PD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普拉克索治疗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治疗半年以上。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PD症状改善情况,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UP-DRS、HAMD和SD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普拉克索组UPDRS评分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HAMD和SDS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普拉克索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都能改善PD合并抑郁症患者症状,且普拉克索在改善帕金森症状方面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2012年13期 v.1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治疗体会

    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止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采取新处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07-01—2008-12收治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恢复较好5例,重残5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较好1例,重残3例,死亡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要排除迟发颅内血肿后采取控制降压、过度换气、脑室引流、切除颞叶脑组织等综合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2012年13期 v.1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万里飞;梁汉周;唐华文;黄波;李普华;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3),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500mg/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2012年13期 v.1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DWI和PWI在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史晓红;连建敏;窦社伟;闫峰山;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成像(PWI)在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DWI信号表现特点与血管微循环变化,了解病变与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关系及判断预后,辅助制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自2010-04-2011-11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除常规序列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DWI和PWI检查,用西门子Trio3.0TMR机采集灌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中进行数据后处理,获得MR伪彩灌注图像(包括rCBF图、rCBV图、MTT图、TTP图)进行分析;ADC值的定量测量。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4例,急性期脑梗死1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17例,正常4例,慢性期脑梗死6例,超急性期到慢性期脑梗死DWI信号遵循从高到低,ADC信号遵循从低到高变化特点。DWI<PWI,11例DWI>PWI 20例DWI=PWI。结论 DWI在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根据DWI与ADC的信号变化,准确判断脑梗死的各个时期;PWI可以反映梗死区的微血管分布和血流再灌注情况,对脑缺血做出提前诊断,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DWI与PWI相结合,可以确定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治疗

    2012年13期 v.1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影响

    李波;徐世成;汪毅宏;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诊断成立后即行脑脊液置换术隔日1次,共置换3~5次,每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间隔5min重复操作2次,最后一次加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结果进行脑脊液置换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而好转率显著低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脊液置换次数之间再出血发生率与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进行动脉瘤修复的SAH行脑脊液置换术致再出血风险率增高。

    2012年13期 v.1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外伤性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陈素英;刘刚;李玉丽;刘现忠;

    目的探讨外伤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方法对外伤性脑干出血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前、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特征。结果颅脑外伤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伴眼震,同时辐辏存在,第一眼位正位,无复视,属核间性眼肌麻痹。结论外伤性脑干损伤可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

    2012年13期 v.1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1例临床分析

    王明盛;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颅脑损伤患者积极救治,治愈4例,死亡7例。结论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颅脑损伤患者有极高的病死率,积极治疗原发病、脱水剂应用降低颅内压力、气管切开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血管扩张剂等措施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2012年13期 v.1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难治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秦清艳;马友凤;

    目的探讨难治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1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静脉用药的对照组(52例)和静脉用药同时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组(58例),对照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脑脊液、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鞘内注射用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可缩短难治性化脑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2012年13期 v.15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临床分析

    陈玉杰;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09—2011-10收治的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纠正酸中毒及足量维生素B1治疗后均意识清醒,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孕妇自然流产,3例行人工流产,2例孕妇在孕中晚期分娩,母婴无异常。结论 Wernicke脑病可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害,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妇产科医师的重视。

    2012年13期 v.1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他汀类药物联合缓释烟酸的调脂疗效及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作用

    崔英;王建华;白华东;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96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4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2)治疗组(4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烟酸缓释片1000mg/d。分别于入院第2天空腹查血脂、肝功能,入院1~2周内查颈动脉超声,6个月后复查血脂、凝血功能、肝功能和颈动脉超声,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Smax)变化。结果 (1)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3.52±0.80mmol/L vs 1.81±0.51mmol/L,3.54±0.63mmol/L vs 2.32±0.63mmol/L,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1.81±0.51mmol/L vs.2.32±0.63mmol/L,P<0.05)。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0.91±0.30mmol/L vs 1.49±0.31mmol/L,0.96±0.28mmol/L vs 1.25±0.55mmol/L,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1.49±0.31mmol/L vs 1.25±0.55mmol/L,P<0.05),2组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明显肝酶升高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治疗6个月后,2组IMT、Smax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缓释片治疗组较单用阿托伐他汀组IMT、Smax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调脂、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HDL-C作用更明显,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缩小斑块面积,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12年13期 v.1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韩卓娅;吕丰收;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梗死130例与108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中青年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6.9%、21.5%、20.8%;中青年脑出血以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2.4%、24.1%、16.7%。(2)2组病人的病变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和脑叶最常见,其次为脑干、丘脑。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差异显著;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危险因素相同;中青年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后较脑出血好。

    2012年13期 v.1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血浆D-二聚体、FDP及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联合检测研究

    姜晓;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FDP及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08—2011-08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所选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发病72h内)和恢复期(治疗2周后)。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对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和恢复期FDP、D-二聚体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D-二聚体及CRP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DP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DP及CRP实施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观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2012年13期 v.1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王占峰;

    <正>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治疗的时间窗一直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我院对2008-07-2011-12不同时间窗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8-07-2011-12我院共行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122例,男70例,女52例;年龄58~77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符合

    2012年13期 v.15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程玉凤;

    目的总结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舒血宁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2次/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以探讨临床效果。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后,48例中痊愈率37.5%(18/48),总有效率为77.08%(37/48)。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效果确切。

    2012年13期 v.1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付徐伟;岳慧丽;常留军;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05—2011-12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2012年13期 v.15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程云帆;蒋小玲;林成实;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为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平肝熄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2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2年13期 v.1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周燕;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2年13期 v.1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体会

    刘永康;贾振魁;

    <正>2008年以来我院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62例脑梗死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1岁;对照组68例为同期不愿服用中药者,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9岁。2组病例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

    2012年13期 v.15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诊治体验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杜秀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62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A与DSA或手术的符合情况。结果 MSCTA准确诊断63个动脉瘤,漏诊3个,其诊断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100%;MSCTA可准确评价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临近动脉和组织间的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作为患者手术及介入治疗动脉瘤前常规诊断方法。

    2012年13期 v.1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阵发性心房颤动致脑栓塞临床分析

    黄宝和;是明启;常海;

    <正>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占初诊心房颤动患者的35%~45%[1],随访5a内复发63.2%,24.7%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2]。永久性心房颤动是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已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有关阵发性心房颤动致脑栓塞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调查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2012年13期 v.1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进展期硬膜外血肿诊治探讨

    孟少华;刘疆;张斌;

    <正>我们把颅脑损伤后迟发血肿及不稳定性硬膜外血肿归类于进展期硬膜外血肿,迟发血肿是颅脑损伤后首次CT未发现血肿,病情变化后再次CT扫描发现的硬膜外血肿。而不稳定型硬膜外血肿是指首次CT扫描发现少量的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后再次CT扫描发现血肿较前增加需手术处理。而进展期硬膜外血肿发病隐匿,危害性大。我科1995-01-2011-12共收治硬膜外血肿220例,其中进展期硬膜外血肿39例,占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的17.73%,现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2012年13期 v.1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分析

    闫伟华;

    <正>目前脑出血(ICH)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疾病,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脑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所以维持足够的血糖水平是保证大脑能量代谢的基础。在脑出血急性期,机体代偿性引起血糖水平暂时性升高,对保证大脑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但血糖明显升高者预后明显不佳。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观察不同血糖水平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进一步证实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2年13期 v.1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

    张五德;王志军;段勋伟;程建岳;王耿;梁志伟;随帅锋;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在其综合性治疗模式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手术范围趋于缩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经成为治疗I、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手术中由于对肋间臂神经的认识不足,术后患者常出现上臂及腋窝皮肤的感觉异常,如麻木、酸胀、疼痛、蚁行感等,影响患者的生活

    2012年13期 v.1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硬通道与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潘国军;刘延浩;

    目的观察硬通道与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组行软通道微创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中观察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临床效果均显著。但2组间疗效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与软通道微创定向引流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2组方法疗效相近,均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13期 v.1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5例克-雅氏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陈念;王平平;童燕娜;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11诊断为克-雅氏病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病人均有智能障碍及锥体束受损体征,肌阵挛及言语障碍4例,小脑症状3例,癫及精神行为障碍2例。5例头颅MRI及脑电图明显异常,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基因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克-雅氏病的首发症状可不相同,但痴呆和锥体束受损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可借助头颅MRI、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以及基因检测诊断。

    2012年13期 v.1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体会

    何墨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损伤喉返神经的措施。方法在68例甲状腺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喉返神经无法显露时,采取囊内切除法手术。术中严密止血,避免暴力牵拉腺体。手术区域放置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以免积血、积液压迫喉返神经。结果 68例患者中,62例成功解剖出喉返神经,其中2例经气管食管沟发现喉返神经者,术后3~4d出现声音嘶哑,经局部理疗,15~34d后逐渐恢复正常。6例未能显露出喉返神经患者中,1例在止血过程中误伤喉返神经,清醒拔管后即出现声音嘶哑,3个月后声音逐渐恢复正常。58例获得3~6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声嘶者。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无法显露时,采取囊内切除法手术。严密止血,避免暴力牵拉腺体。术区放置有效引流等,均能明显降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

    2012年13期 v.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36例难治性癫手术治疗及术后影响因素

    赵学俊;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的外科治疗经验,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手术影响因素。方法术前运用CT、MRI和脑电图等检查对癫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全麻下行开颅癫病灶切除和变性脑组织切除,并依据患者不同情况结合其他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皮层脑电图和深部脑电图监测。结果术后2周内有7例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5例患侧肌张力下降,2周后均逐渐恢复。术后随访1~4a,36例治疗后满意3例(8.3%),显著改善18例(50.0%),良好11例(30.6%),较差4例(11.1%),没有无改善病例。结论应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难治性癫,根据癫病灶部位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2年13期 v.1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神经精神狼疮24例诊治体会

    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24例NP-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中发病前有SLE 18例,发热24例,精神异常15例,头痛16例,意识障碍13例,癫8例,肢体瘫痪14例,皮疹13例,蝶形红斑16例,关节痛15例,头颅MRI异常16例,脑电图异常12例,尿蛋白异常24例,经治疗后19例好转,4例死亡,1例因症状较重家属放弃。结论 NP-SLE是在SLE基础上并发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女性多见,起病年轻,临床表现多样化,多合并全身多个系统损害,早期易误诊。头颅MRI、脑脊液、脑电图有助于诊断。激素及CTX治疗有效。

    2012年13期 v.1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分析

    李景龙;

    <正>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黄疸。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失,病理性黄疸是由感染、缺氧、母乳、溶血、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1]。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疸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2]。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012年13期 v.1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赵电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4例急性脑卒中确诊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早期抗抑郁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SAS、SDS、HAMA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A组;该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Meyer积分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2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效果非常明显。

    2012年13期 v.1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固定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王治国;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我院骨科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1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的椎管狭窄情况、AMS评分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8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62±228)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椎管狭窄率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7例术后出现遗留性腰背部疼痛,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完全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3期 v.1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破入脑室系统性丘脑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

    吴新立;王大耀;方广元;郁浩;

    <正>我科于2000-01-2011-08收治破入脑室系统性丘脑出血180例,根据丘脑出血量大小及破入脑室系统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就其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的问题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04例,女76例;年龄38~76岁,平均57.6岁。

    2012年13期 v.1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探讨

    丁丙信;

    <正>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与年龄相关[1]。若该病持时间较长会导致大脑发育时损伤,临床发现有的患儿出现智力减弱和癫病。1980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将热性惊厥定义为:3个月~5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2]。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约有1/3的患儿出现复发,后者可

    2012年13期 v.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酒精中毒后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急救

    周玉宝;庞飞;刘谦民;阴明德;

    <正>酒精中毒后易发生颅脑损伤,且病情复杂,脑损伤往往较重,且影响预后。我科2007-09—2010-09共收治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本文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就如何做好急救处理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0例,男87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46.8岁。均有过量饮酒史,就诊时呼气有酒精气味。受伤原因:车祸伤45例,跌伤38例,打砸伤22例,坠

    2012年13期 v.1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张跃起;

    <正>丘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症,由于出血部位重要,可引起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更是临床少见,临床症状多样化,与原发疾病不易区分,常常引起误诊误治[1]。我们对救治的9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2012年13期 v.1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创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47例临床分析

    林岿然;

    目的探讨创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8-03-2011-10接诊的47例创伤并脑型脂肪栓塞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余46例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遗留轻度智力下降。结论对创伤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发脑型脂肪栓塞,在排除脑部外伤和休克确诊为脑型脂肪栓塞后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保护脑功能,提高治愈率。

    2012年13期 v.1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田灵芝;

    目的探讨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对4 9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心室早期复极的检出率,观察男女性别发病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检出心室早期复极94例(1.92%),男89例(94.6%),女5例(0.05%),其中16例发生。结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遇到类似患者,应结合临床动态观察,以免给患者造成精神障碍,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012年13期 v.1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用药与体验

  • 前列地尔联合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

    赵广春;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01-2010-12收治的9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均针对病因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与纳洛酮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椎动脉与右椎动脉(Vm)、椎基底动脉、PI、RI均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椎动脉与右椎动脉(Vm)、椎基底动脉、RI均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3期 v.1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大剂量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徐文俭;张小丽;

    目的观察大剂量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弥可保针1mg静脉推注,1次/d,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口服,3次/d,疗程2个月;对照组(34例)给予弥可保针0.5mg肌内注射,隔天1次,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口服,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更显著,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3期 v.1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刘子良;

    <正>急性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且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急诊内科2011-01-2011-12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49~76岁,平

    2012年13期 v.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丁咯地尔、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探讨

    曾育芳;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但近年由于职业因素导致青年人群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易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1]。我院内科于2008-10-2011-10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者60例,起效时间满意,现总结如下。

    2012年13期 v.1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

    李明;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我们近期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12年13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临床教学

  • 对临床医学生“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刘丹;李昕;

    <正>21世纪是"脑"的世纪已成为医学界的普遍共识,因而神经病学也成为医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神经病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疾病复杂,有特殊的"定向—定位—定性"的诊断程序;"神经科"症状具有广泛的覆盖性,经常涉及其他系统疾病,需要有整体的思维方式;诊断越来越依赖于辅助检查,如CT、MRI、肌电图、脑电图、神经活检、

    2012年13期 v.15 76-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病例报告

  • 不典型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

    旷明丽;张骏;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夜间阵发性左肩关节疼痛20d"入院。患者入院前20d无诱因于夜间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为针刺样,持续约1h后自行缓解,持续数日后疼痛消失,渐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及左颜面麻木,左上肢麻木以左肩及左上肢远端为主,数日后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性质同前。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头昏、头痛,无视物模糊,睡眠稍差,平素体健。门诊行头颅CT后,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收入。入院时体格检

    2012年13期 v.1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护理体验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孙丽;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1-2011-12我院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5~85岁,平均53岁。单眼发病58例,双眼发病28例。眼压47.8~83.5mmHg。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和重要身体疾病。1.2治疗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表现以高眼压、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进一步检查伴有视野缺损,故降眼压为首要的治疗措施。

    2012年13期 v.1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黎霞;张爱萍;范文英;

    <正>2008-01—2011-07我们通过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率,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男87例,女51例;年龄20~83岁,平均(56.4±18.4)岁。其中慢性肾炎61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42例,梗阻性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3

    2012年13期 v.1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听神经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李彦君;

    <正>听神经瘤发生于第Ⅷ对脑神经前庭支,位于小脑桥脑角内,占颅内肿瘤的8.43%,良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神经性耳聋﹑耳鸣、前庭神经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和小脑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1]。但由于肿瘤深在的解剖位置及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影响治疗效果,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对确保手术成功非常重要,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以来共开展此类手术42例,将全部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及经验报告如下。

    2012年13期 v.1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心理干预对慢性疾病患者的良好作用

    杨玉丽;

    <正>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如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病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长期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大量药物,而治疗效果多不明显。漫长的病程使得慢性病患者易产生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在疾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表现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从而有效控制慢性病发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

    2012年13期 v.1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和护理体会

    杜慧平;

    <正>视神经炎是指能够阻碍视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视功能一系列改变的视神经病变,常见病因有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引起视力不同程度骤降,是眼科临床常见的急症,多发生于儿童和40岁以下青壮年。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儿童视神经炎多属视乳头炎类型,双眼发病率高,起病急,鉴于儿童感知能力差,主诉能力不强,延误治疗时机有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巨大影响,应引起临床护理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我院眼科2008-12—2011-12收治的儿童视神经炎26例(3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重点。

    2012年13期 v.1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王海亚;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E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14d及28d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月龄及6月龄MDI和PD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2012年13期 v.15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杨凤梅;

    <正>颈椎过伸伤系由于暴力所造成的颈脊髓损伤,如紧急刹车、高处坠落、跌倒和交通事故等,颈椎过度伸展时,脊髓被椎管后部的黄韧带皱褶,与前部的椎体后缘相互挤压造成损伤,导致以颈髓中央管为中心或脊髓前部的损伤所出现的脊髓中央综合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颈髓损伤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临床表现为颜面及鼻部皮肤擦伤,损伤阶段的椎前压痛、颈椎活动受限、神经损伤上肢瘫痪重于下肢,手部重于臂部,触痛觉受损重于深感觉。

    2012年13期 v.1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感染的护理

    黄俊玲;李素芬;

    <正>脑脊液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河南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10-01-2011-12对25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感染患者在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大脑凸面肿瘤7例,鞍区肿瘤6

    2012年13期 v.15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脑外伤昏迷患者胃管插入操作与护理体会

    刘晓玲;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方法和护理经验。方法采取左侧卧位上提和下压舌体的方法对7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胃管插管,观察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75例患者成功插管66例,插管成功率88.0%,无失败病例,无黏膜损伤,精心护理后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取左侧卧位上提和下压舌体插管法能够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重视插管后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012年13期 v.1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的影响

    金焰;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0-06—2011-05我院收治的104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记录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控制情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心率降低较显著(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2年13期 v.1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苗保红;

    <正>脑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特点是发病快、致残重、康复慢,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在脑血管病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1a来的护理经验,谈一下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0-05—2011-05收治脑血管病患者

    2012年13期 v.1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肝性脑病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

    鲁宗兰;

    <正>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异常,烦躁、睡眠颠倒意识丧失或昏迷。是肝功能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5—2010年收治该类病人38例,均为肝功能衰竭引起,现就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情观察1.1观察昏迷的程度Ⅰ度: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既性格开朗者可能表情淡漠、木讷少言,反之欣快易激动。生

    2012年13期 v.1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李瑞;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09-03—2012-03我院诊治20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10例脑出血和10例脑梗死,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溶栓、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有效的肢体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0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临床痊愈1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0%。10例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10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结论针对脑卒中的不同类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3期 v.15 9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颅脑疾病ICU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黄芳;

    <正>ICU危重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量大,然而由于疾病的原因绝大多数患者不能经口摄取营养,或摄取营养不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避免患者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纠正或减轻患者的负氮平衡,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增强患者免疫力。

    2012年13期 v.1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