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姜黄素对Aβ诱导的AD大鼠海马CRMP-2表达的影响

    尹红蕾;李金凤;乔立艳;曾志磊;王运良;刘亚君;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Aβ诱导的老年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RMP-2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对照组和姜黄素给药组。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海马内CRMP-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内CRMP-2和p-CRMP-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内轴突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对照组大鼠海马区CRMP-2表达显著降低(P<0.05),轴突蛋白NFP-200阳性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纤维数目显著减少(P<0.05);而在姜黄素组大鼠海马区可见CRMP-2表达升高,p-CRMP-2表达降低,而轴突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提高CRMP-2的表达并抑制CRMP-2的磷酸化从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2012年23期 v.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平山病的MRI诊断初探

    张岚;关颖;

    目的研究平山病颈椎自然位和屈颈位MRI表现特点,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探讨MRI检查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6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萎缩伴肌无力,5例单侧上肢萎缩无力,1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6例患者均行颈椎自然位MR平扫和屈颈位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患者在颈椎自然位MRI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4例下颈段脊髓萎缩变细;屈颈位MRI检查6例下颈段脊髓萎缩变细、前移,轴位示脊髓不同程度变扁平,硬膜囊向前移位,硬膜外间隙增宽,5例脊髓后硬膜外间隙可见异常信号影伴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颈椎自然位和屈颈位MRI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依据,尤其屈颈位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有其特征性。

    2012年23期 v.1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两种皮瓣分离方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比较

    吕一帆;姚晓腾;荆国杰;李王安;谢乙团;林才;刘克君;李毅毅;曾春生;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层皮瓣组皮瓣分离时间(25.30±3.39)min,较双层皮瓣组(31.22±3.61)min明显缩短,术后晚期颞肌萎缩程度(6.81±1.61)cm3较双层皮瓣组(8.59±2.06)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皮瓣组骨瓣成型时间(30.00±2.51)min,较单层皮瓣组(41.22±3.61)min明显缩短,开颅术总时间(61.22±3.38)min,较单层皮瓣组(67.2±4.25)min明显减少,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7.87±1.79)cm3,明显较单层皮瓣组(17.37±4.90)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神经额支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单层皮瓣法皮瓣分离时间较短,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较轻;双层皮瓣组开颅总时间明显缩短,对颞肌直接损伤小,术后颞肌萎缩程度轻;两种方法在面神经额支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2012年23期 v.1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

    郭宇新;刘伟;张志刚;王汝海;曹金霞;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2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组30例,艾司西酞普兰组(Escitalopram,ES)和二者联合组(ESCBT)各31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2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3组患者的抑郁状态、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28周末生活质量。结果 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HAMD评分:治疗后第4周,3组评分均减少,药物组和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0.01);第8、12周,3组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尤以联合组更明显;第28周联合组减少最明显,CBT组减少超过药物组(P<0.01)。(2)GQOLI-74评分:治疗后第12、28周,总均分均明显升高,联合组>CBT组>药物组(P<0.01)。(3)TESS评分:CBT组无不良反应,联合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更好且远期疗效好、安全,患者生活质量高。

    2012年23期 v.1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赵燕民;洪丽;王献;魏瑞花;李珂;王少华;屈宝华;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2012年23期 v.1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唐晓辉;王敏;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PHN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评分,以及镇痛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后3d即发挥疗效,VAS和睡眠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012年23期 v.1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善广;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既往史、体温、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感染及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42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收缩压明显低于非进展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高血压、糖尿病、TIA发作史、感染、颈内动脉狭窄是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当患者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2年23期 v.1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12例分析

    王国芳;朱青峰;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6-01—2011-12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后颅窝开颅手术9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感染1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11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后颅窝手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应早期采取腰大池引流、敏感抗生素静滴、鞘内给药、激素、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2012年23期 v.15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出血Meta分析

    包丽娟;刘宁;胡小娟;董静;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SCI、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收集所有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到2012-01中旬。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最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2 089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组的血清NSE、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有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依达拉奉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级别比较低,尚需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2012年23期 v.1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TNF-α的变化与意义

    刘卫芳;艾敏;张俊豪;李鸣凤;

    目的探索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急性发病症状不超过24h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血清中IL-1β、TNF-α、在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探明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中IL-1β、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初24h内的IL-1β浓度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IL-1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IL-1β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发病后24h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本试验支持血清标记物诊断急性脑梗死,方便神经科医生据此迅速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并对以后的干预治疗设计出更佳的方案。

    2012年23期 v.15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功能康复研究

    臧艳芳;周振华;周鹏;汤志峰;周婉莹;魏俐仪;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造成占36%,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怎样让这些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及功能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自2009-2011年,我科收住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5例患者,在患者树立自信的同时进行计划性康复训练,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现报道如下。

    2012年23期 v.15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视频脑电图鉴别假性癫的临床应用

    夏建华;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在鉴别癫假性发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8例疑似癫假性发作患者,男12例,女16例。对28例患者进行长程视频脑电检测,了解发作时脑电图变化。结果脑电监测过程中28例患者均监测到发作期的脑电活动,2例再发作时监测到癫波经抗癫治疗后未再发作,26例患者未发现癫波,经暗示治疗,心理疏导后未再发作。结论对于鉴别癫与癫的假性发作及临床治疗视频脑电监测可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对以临床症状不能明确的患者应尽早行脑电视频监测。

    2012年23期 v.1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出院脑梗死患者对不同医务人员干预性随访的反应研究

    郭瑾;陈建文;邱传旭;

    目的比较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在干预性随访脑梗死患者的差异。方法对2010-10—2011-10在我院出院脑梗死患者116例,失访4例,随机分为医师组、护士组和康复组,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和其他生活方式变化。结果得出医师随访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组随访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也较护士组和康复师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师对脑梗死患者随访的效果较护士及康复人员随访的干预效益更大,但还要继续扩大样本,深入细化研究。

    2012年23期 v.1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朱野;

    目的探讨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10-2012-03我院住院的72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周时的病情为评估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10例指标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4)、入院时意识状态(P=0.026)、出血量(P=0.024)、血清白蛋白(P=0.044)。结论高龄、入院时意识障碍严重、出血量大、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2年23期 v.1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吉兰-巴雷综合征46例心电图研究

    蔡可夫;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GBS患者心电图资料及与病情分级、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选的GBS患者中27例(58.7%)出现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段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Hughes评分1~2分的患者,心电图异常出现率33.3%;评分3~6分时,心电图异常出现率67.6%(P<0.05)。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心电图异常是GBS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和临床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2年23期 v.1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刘献玲;张天霞;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滴,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组内治疗90d后分别与治疗前对比,P<0.01;治疗7d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14d和30d末组间比较,P<0.01。组间ADL疗效总显效率对比,P<0.05,总有效率对比,P<0.01;组间NIHSS疗效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能够降低炎症反应、自由基反应和兴奋性毒性等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病变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012年23期 v.1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分析

    魏晓燕;

    <正>急性脑梗死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高血糖、高血压、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其中葡萄糖的氧化是脑能量代谢主要来源,维持适当血糖水平是保证大脑能量代谢的基础。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暂时性血糖升高,是大脑的自我

    2012年23期 v.15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血压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相关性分析

    聂立静;

    <正>目前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PSD)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明显影响患者后期肢体康复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发生重要病因之一,本文通过观察不同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2012年23期 v.15 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诊治体验

  • 脑血管淀粉样变临床分析

    李艳;韩月珍;

    <正>脑血管淀粉样变(CAA)是颅内一种微血管病变,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中、小动脉壁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在老年人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临床表现以痴呆、精神症状、进行性反复多灶性出血为主。脑血管淀粉样变是老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老年人自发性非高血压脑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笔者就近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散发性脑血管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预后进行分析与总结。

    2012年23期 v.1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CDFI、MRA、CTA改变及曲美他嗪胶囊干预作用研究

    冯涛;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MRA、CTA的改变情况,探讨曲美他嗪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CDFI、MRA、CTA检查,观察其阳性率的改变。对入选对象分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干预组给予曲美他嗪胶囊口服。结果 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阳性率47.8%,MRA阳性率58.7%,CTA显示MRA 22.2%的假阳性率。同时曲美他嗪干预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基础治疗的患者。结论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阳性率性明显高于CDFI,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有待于临床推广。

    2012年23期 v.1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婴幼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张保霞;徐瑞;

    <正>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主要是由于化脓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系统感染,以脑膜受累为主,同时伴有弥漫性脑水肿、闭塞性小血管炎的炎性病理改变。该病以婴幼儿多见,随着气候日渐变暖,发病季节差异越来越不显著,但总体还以春季相对居多,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6~12个月,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占该病总患病率的75%,迄今为止病死率仍在5%

    2012年23期 v.1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非对称局限性脑皮层萎缩的MRI表现与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邢娟;王润润;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血供异常与脑萎缩的关系。方法通过150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非对称局限性脑皮层萎缩患者,其中127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76例行头MRA检查,收集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及图像,最终以这些来评判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MRI表现:21例颞顶叶萎缩,17例额颞叶萎缩,122例颞顶枕叶萎缩。150例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和)头MRA检查,131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结论血管病变与非对称局限性脑皮层萎缩共存,提供了血供异常与脑萎缩可能相关的依据。

    2012年23期 v.1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锁骨下静脉置管血行感染临床观察

    蔡姝萍;蔡姝娟;付志新;

    <正>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程较长,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相对较多且时间长,因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较多,为患者临床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治疗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为严重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置管较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感染率低,易于护理,临床应用较多。现就2008-09—2012-05神经内科391例行锁骨下脉置管患者血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12年23期 v.1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

    张世荣;

    <正>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病之一,高血压是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目前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二次损伤,影响患者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下降,自信心下降,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后出现抑郁症状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发生机制。

    2012年23期 v.1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李江涛;秦志红;许爱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2年23期 v.1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甲状腺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因素及预防

    王栓铎;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因素,总结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02—2012-03 8a来收治甲状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分析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总结喉返神经损伤的早期预防措施。结果 118例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后,喉返神经损伤8例,占6.77%,其中不可逆性喉返神经损伤仅1例,为喉返神经断离,占0.8%,而短暂型喉返神经损伤7例,占5.93%。经统计喉返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甲状腺癌手术切除术操作不熟练导致分离解剖层次不清3例,占2.54%。结论甲状腺癌切除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仍为喉返神经损伤,术者规范而熟练的操作、术者之间配合完美等仍是预防的关键。

    2012年23期 v.1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21例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王德周;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总结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搜集21例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诊疗过程,总结病例间的异同点。结果 CVST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颅高压导致的头痛、呕吐,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及癫发作。脑脊液检查可见颅内压力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静脉窦闭塞改变及脑组织水肿和出血。治疗采用脱水、抗凝、溶栓等措施,本组20例患者治愈,1例脑出血加重后脑疝形成导致死亡。结论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应加以重视和鉴别,避免误诊、漏诊。

    2012年23期 v.1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陈伟峰;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基础上,静滴葛根素注射液400mg/d,654-2注射液20mg/d;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d;同时服用自拟益气活血汤,1剂/d,治疗15d,观察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30例中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治疗前后对比,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神经传导速度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

    2012年23期 v.1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汤群英;于建刚;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其余均有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8条伴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26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2年23期 v.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结核性脑膜炎358例脑脊液分析

    刘建民;关玲;赵鲜丽;侯红革;杨胜利;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的脑脊液(CSF)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5-06—2012-06收治的358例T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包括CSF检查结果,对CSF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358例TM患者中,颅内压升高226例,蛋白升高308例,核细胞数升高40例,葡萄糖含量降低297例,氯化物降低283例。结论 CSF检测有助于TM的确诊及预后判断。

    2012年23期 v.1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付徐伟;岳慧丽;常留军;

    <正>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出现的急性神经症状,往往具有痴呆、脑功能障碍等,发作较为突然,也具有一定病死率。本研究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12年23期 v.1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络病理论与中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探讨

    陈书杰;

    <正>中风主要指脑血管微循环方面的疾病,又称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其高度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其中腹型肥胖、慢性亚临床炎症及在此基础上产生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是M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

    2012年23期 v.1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发肥胖低通气综合征23例诊治分析

    李永锋;许志强;韩鹏;连晓峰;李勇;张海瑞;贾明勇;

    <正>本文研究安阳地区医院23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2011年我院23例OHS合并OS-AHS患者,男21例,女2例,年龄38~68岁,平均45.6岁。1.2方法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符合OSAHS诊断标准。OHS诊断标准:BMI≥30kg/m2,存在慢性肺泡

    2012年23期 v.1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1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局部水疱的治疗体会

    王凯;南海歌;徐培;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起病缓慢,隐匿性强,症状逐渐加重,不易逆转,是导致糖尿病皮肤病变的重要因素。我院内分泌科自2010-01—2012-06收治1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局部水疱患者,通过控制血糖,全身用药以及对局部水疱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2年23期 v.15 5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用药与体验

  • 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分析

    代荣钦;时杰;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以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方案进行化疗。A组11例,治疗剂量1g/m2;B组14例,治疗剂量3g/m2;观察2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16(10~22)个月。B组化疗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17.22(11~26)个月。2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6.3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生存期略长于A组,但2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P=0.411)。结论更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应用后可达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而加大甲氨蝶呤的剂量,骨髓抑制有所加重,经积极治疗后均可恢复。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是治疗PCNSL的首选方案。

    2012年23期 v.1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郭茹;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确诊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复方丹参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1次/d,7d后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明显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消除病因,减轻眩晕症状。

    2012年23期 v.1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李小战;

    目的观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血塞通,对照组38例仅进行常规的神经营养剂、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对症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40例,治愈8例,显效22例,有7例,无效3例;对照组38例,治愈5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8例。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

    2012年23期 v.15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分析

    谢静;范波胜;娄季宇;

    <正>近年来,偏头痛在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科自2010年来应用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均来自我院2010年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诊断标准,并经多项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癫、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眼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天舒胶囊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

    2012年23期 v.1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张薇;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第8、16、24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法评分。结果治疗组VD患者在第24天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对于VD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2012年23期 v.1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布比卡因联合丁丙诺啡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杨玲玲;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联合丁丙诺啡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均采取肌间沟径路阻滞。对照组用药:0.75%布比卡因注射液15mL加0.9%氯化钠溶液15mL;联合组用药:在对照组用药内加入丁丙诺啡注射液0.075mg。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丁丙诺啡可加强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缩短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而且安全。

    2012年23期 v.1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地塞米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非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

    周刚鑫;韩雪贞;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发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07-03—2012-03从发病到入院<24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非感染性发热病人,体温38℃~40℃,住院第5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5mg,连续应用7d,对病人体温、头痛持续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头痛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出血、脑血管痉挛、院内感染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应用中剂量地塞米松对缩短病人发热及头痛时间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2年23期 v.15 6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医疗技术

  • Onyx胶栓塞治疗基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体会

    朱青峰;边世春;王千;周志国;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基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06-2012-05我们对6例基底节区脑AVM患者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例(50.0%),次全栓塞2例(33.3%),部分栓塞1例(16.7%),3例残余畸形行伽玛刀治疗,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未出现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情况。结论 On-yx胶作为新型的液态栓塞剂,具有良好的弥散性和可控性,对基底节区脑AVM的治疗安全有效,但栓塞率和供血动脉多少、粗细有一定关系。

    2012年23期 v.1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小骨窗骨瓣复位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疗效分析

    陈大普;任增玺;韩宏杰;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西方国家脑出血(ICH)占全部脑卒中的8%~15%,而我国则高达21%~48%,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占整个高血压脑出血的65%以上。且基底节区脑出

    2012年23期 v.1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69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谢庆海;陈东亮;彭涛;谢观生;

    目的观察6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窗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9例高血压脑出血者为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同时选取传统去骨瓣开颅术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恢复率与重残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是处理高血压脑出血安全且可行的手术方案。

    2012年23期 v.1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机械振动排痰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艳民;辛志芳;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d后2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上升,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排痰。

    2012年23期 v.1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无痛注射法用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韩东超;牛志英;

    <正>疼痛是人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极度不舒适的一种主观感觉,是造成很多人患上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原因。这其中也包括注射疼痛,1997年美国Milestone公司首次研制开发了计算机控制的局麻注射仪Wand系统,其最大优点是无痛,可以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但Wand系统的机器比

    2012年23期 v.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误诊误治分析

  • 重症肌无力31例误诊分析

    张素芳;逄涛;娄华;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误诊原因及教训。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误诊资料。结果误诊为眼肌病8例,眼科炎症2例,脑血管病8例,面神经炎1例,进行性延髓麻痹2例,脑炎1例,多发性肌炎3例,肌营养不良症2例,肺栓塞1例,慢性扁桃体炎1例,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癔症性瘫1例。结论因重症肌无力表现多样性,未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及进行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或诊断思路不清晰,早期诊断错误而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2012年23期 v.15 7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综述与讲座

  • 激肽原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胡小娟;刘宁;包丽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该病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尽量增加早期脑梗死部位侧支循环开放,挽救半暗带区濒死脑细胞,减少脑细胞凋亡,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已成为治疗中的热点。近来研究发现激肽原酶(hK1)及循环产物胰激肽在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被诱导产生,且具有神经保护功能,本文就激肽原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及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如抗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产生,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和迁移,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神经细胞毒性物质的产生及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略做一综述。

    2012年23期 v.1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护理体验

  •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癫型脑囊虫病护理对策

    毛德华;王忠磊;

    <正>脑囊虫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已成为继发性癫的主要原因,而癫发作是脑囊虫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据报道脑囊虫病人癫发生率可达80%左右,一旦发生癫往往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痴呆,甚至危及生命。2009-01—2009-11山东囊虫病治疗中心住院确诊263例癫型脑囊虫病患者,现将抗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12年23期 v.1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干预

    杜桦;钟洁;樊欣;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率的发生,达到安全喂养。方法统计2010年我院71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的误吸率,分析误吸原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对2011年71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由责任护士实施鼻饲时床头抬高≥30°、鼻饲管的选择、输注营养液的方式、反抽胃液、气囊压监测等相关护理干预,针对2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误吸发生率。结果 2011年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误吸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

    2012年23期 v.15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全面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刘桂玲;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HAMD、SDS、SES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6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AMD、SDS得分均有所下降,SES得分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SDS、SE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心理、饮食、用药、康复等全面的护理能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年23期 v.1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2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心理与疼痛护理体会

    马春霞;吕海燕;张中华;范瑞华;刘东英;

    <正>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感染以及各器官浸润等症状。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如果发生播散型感染,易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护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我院2006-01—

    2012年23期 v.1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疑病症的护理干预

    张改兰;

    <正>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均经精神科专家详细询问病史,特殊检查确诊为疑病症,男17例,女19例;年龄35~43岁;农村20例,城市16例;经药物和心理治疗,除2例有所好转,其余均痊愈出院。2病情观察2.1疑病的心理障碍有两种表现,一为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位或对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的关注。

    2012年23期 v.1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朱萍萍;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系统护理的动态观察,探讨和总结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方法。方法对7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一般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排便护理、压疮护理和康复护理,观察综合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治愈、好转62例,未愈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2年23期 v.1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无缝隙护理

    韩艳菲;郭存玲;苏红梅;

    <正>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情况,拉铃呼叫,有报道病区患者80%以上按红灯是由于输液,患者呼叫后,焦急等待,心绪不宁,往往引起不满情绪,甚至投诉。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分析服务中的缝隙,针对性地对护理服务进行变革,引导全体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推行预见性护理,满足患者

    2012年23期 v.1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马翠云;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58例均行手术,其中9例因术后再发血肿行二次手术,其中治愈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为26例、32例,其中24例死于严重并发症。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进一步救治提供了保证,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

    2012年23期 v.1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蒋寅;

    <正>急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来势凶猛,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做好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0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25例,先天性脑动脉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不明原因的大面积脑出血3例,经抢救

    2012年23期 v.15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

    <正>1临床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的急重症,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约有2.6/100个足月活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其中10%~60%发展为缺氧缺血性脑病,25%左右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疾病,主要是由于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

    2012年23期 v.1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

    王静;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64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采用肢体活动能力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完成30d早期康复护理后,上肢功能提高(2.8±0.4)级,下肢功能提高(2.6±0.5)级,效果评价显示完全恢复8例,明显好转22例,好转20例,无明显效果14例,总体有效率78.13%。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年23期 v.1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1,2-二氯乙烷中毒致中毒性脑病的护理

    张惠玲;

    <正>1,2-二氯乙烷中毒通常是由于工人在操作车间通风不好、个人防护不到位等诸多素因造成的,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中毒性脑病症状。我院最近陆续收治7例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通过积极治疗、护理,6例治愈,1例脑水肿并发脑疝死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20~43

    2012年23期 v.1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16例护理体会

    任海燕;冯照新;范波胜;

    <正>我科自2007年来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16例,经过精心诊治和护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归纳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均为2007-01—2012-08我科住院病人,男6例,女10例;年龄19~50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CT和(或)MRI、诱发电位以及

    2012年23期 v.1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李亚男;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的出血,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死、致残率高。微创钻孔引流术能有效清除血肿,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我院2010-12—2012-05应用此技术实施手术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术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2012年23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意义

    张朝阳;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症状,其发病率可达40%,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误咽、误吸,重者可致吸入性肺炎。研究证实,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死率增加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一直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中心对此类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2012年23期 v.1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