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联合应用ABCD2评分与头颅MR对TIA及小卒中早期预后的研究

    刘勇林;钟秀玲;苗海锋;

    目的分析ABCD 2评分结合磁共振MRA及DWI评分(ABCD2-DI评分)评价TIA及小卒中患者发病后7~90d脑梗死的发生率/复发率。方法以2010-01—2012-06住院TIA及小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72h内完善头颅MR(包括MRA及DWI),进行ABCD2-DI评分,随访发病后7d、30d及90d脑梗死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TIA患者7d、30d及90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9%、23.5%及29.4%;小卒中患者7d、30d及90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6.2%、28.6%及33.9%;TIA/小卒中发生后7d内新发脑梗死/短期复发概率较高,患者随着时间延长其复发率较TIA发展为脑梗死概率更高。结论 ABCD 2-DI评分可提高对TIA及小卒中患者发病后90d内脑梗死发生率及复发率的预测,尤其是TIA发生后7d内更为明显。

    2012年24期 v.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无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磁共振改变与神经心理评分

    王前友;王文静;刘亮;程义壮;金晓毛;姚晓波;曾飞雁;

    目的研究无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神经心理评分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心理评分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 VCIND组多发病灶者发生率64.44%,较对照组的39.29%明显增高(χ2=4.411,P=0.036);病灶位于额颞叶的比例(48.89%)较对照组(25.0%)也明显增高(χ2=4.114,P=0.043)。VCIND组多发病灶病例较单发病灶病例的MMSE及MoCA评分减少(t=-2.15,P=0.04及t=-2.55,P=0.01),病变位于额颞叶者较位于其他部位者MMSE及MoCA评分减少(t=-2.63,P=0.01及t=-2.83,P=0.01)。结论磁共振显示的病灶数量及部位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数量多、位于额颞叶者认知功能损害更加明显。MMSE及MoCA评分与VCIND患者的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2年24期 v.1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广西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及脑卒中患病情况调查

    吕渊;胡才友;吕泽平;杨泽;孙亮;李俊纯;黄泽治;李正杰;韦勇;史晓红;梁庆华;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及卒中患病情况。方法对广西壮族长寿地区巴马县和汉族长寿地区永福县≥90岁的长寿老人(长寿老人组)进行系统调查,并以非长寿地区老人(对照组)为对照,测量血压水平,并调查脑卒中患病情况。结果 (1)巴马和永福县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均较高,分别为67.5%和66.4%;永福老人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巴马老人(P<0.05)。(2)两地长寿老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3.3%(巴马和永福分别为3.8%和2.8%)。长寿老人卒中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粗率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且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3)永福长寿老人腰围和血糖高于巴马长寿老人(P<0.01),但TC和HDL水平低于巴马老人。结论无论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较高,但脑卒中患病粗率较低。高血压是壮、汉民族长寿老人卒中患病最常见危险因子。

    2012年24期 v.15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李方明;刘亚杰;黎冠东;梁宇闯;高娟碧;

    目的评估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36处病变)椎动脉开口部狭窄行支架成形术治疗,评估其技术成果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 36处病变共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35枚,技术成功率为97.2%(35/36),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均<20%,围手术期未发现急性闭塞、动脉夹层、脑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例(再狭窄≥50%),再狭窄率17.1%。结论椎动脉开口部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再狭窄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2012年24期 v.15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前列地尔治疗穿支动脉梗死的疗效观察

    闫芳;臧卫周;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穿支动脉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穿支动脉梗死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降压、降糖、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射液10μg+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1次/d,疗程14d。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穿支动脉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预后。

    2012年24期 v.1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椎基底动脉纡曲延长症的MRA初步分型及意义

    张保朝;王润润;殷洁;邢娟;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基底动脉纡曲延长症(VBD)的MRA影像学表现、分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139例VBD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1 139例均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其中300例行头颅MRI检查,170例行头颅CT+CTA检查,101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54例行增强MRA检查。据椎基底动脉MRA走形进行影像学分型并结合其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139例患者MRA均表现为椎动脉或(和)基底动脉纡曲延长;按VBD患者的MRA血管走形将VBD初步分为:S型、U型、L型和螺旋型4型,其中S型648例,U型272例,L型117例,螺旋型102例;4型中螺旋型临床症状最重,L型、U型症状次之,S型症状最轻。行头MRA与同时行CTA、DSA、增强MRA检出的VBD患者相符。结论 MRA可以作为VBD的有效检查手段,根据其MRA影像学表现可将VBD分为4型,各型临床症状轻重各异,总结各分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2年24期 v.1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李东升;李燕;罗莎;

    目的探讨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佳静安定组,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4周。结果治疗前后2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I期和II期睡眠缩短,III期和IV期睡眠、REM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唑酮和佳静安定均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曲唑酮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深度睡眠。

    2012年24期 v.1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分级不良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程振国;

    目的探讨分级不良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其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83例分级不良颅内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在III~V级)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其中手术治疗组45例,均采取早期(<3d)行动脉瘤夹闭术;保守组38例,给予非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GOS分级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疗效、病死率。结果手术组的疗效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不良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优于保守治疗,对分级不良动脉瘤选择积极早期手术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2年24期 v.15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关坚红;余仲苟;马玉姗;谭步巧;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9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IMT最高,对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183,r=0.5862,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容易促使梗死进展加重。

    2012年24期 v.15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Aβ表达的影响

    窦雯;杜业亮;刘英;李增芬;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Aβ表达的影响,探讨丁苯酞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Aβ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认知功能明显下降(P<0.05),Aβ表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Aβ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中高剂量丁苯酞组较低剂量丁苯酞组认知功能改善明显、Aβ表达减少(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Aβ表达增加,给予丁苯酞治疗后,可通过减少海马区Aβ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

    2012年24期 v.15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卢珊;王紫燕;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9-01—2011-12收治的505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1例,感染率为16.04%,医院感染90例次,例次感染率17.82%;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6.67%,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占23.33%;有侵入性操作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0.58%,术者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者手术部位感染率3.68%,其他职称者18.75%。结论侵入性操作、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及无菌观念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2012年24期 v.1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全量抗凝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郑建新;柴艳萍;孙顺成;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2次/d;治疗组在抗凝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针500mL静滴,1次/d,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观察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抗凝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与抗凝组、对照组(P<0.05或P<0.01);抗凝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量抗凝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24期 v.1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刘文庭;杨云霞;赵洁;徐开营;刘秋英;刘溪琨;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片与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于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新)、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治疗4周。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周末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在第1周末即显效,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另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辛缓释片组第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4周末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替林组锥体外系及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最高,消化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西酞普兰组最高。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与阿米替林及西酞普兰比较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2012年24期 v.15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颅内转移瘤15例临床分析

    张圣邦;郭西良;徐旭东;刘顶新;冯春国;程宏伟;万经海;钱峰;丁俊;马奎;姜国伟;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5例颅内颅内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术前误诊2例,行手术治疗12例,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期对侧肢体瘫痪。结论颅内转移瘤瘤差异性大,容易误诊。治疗应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个体化原则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2年24期 v.1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贺淑静;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2012年24期 v.1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舍曲林治疗老年人群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胡亚梅;李书剑;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老年人群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对照组49例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片。2组均3个月为1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分评估抑郁改善情况,采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不良反应事件,应用NIHSS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TESS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老年人群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总体评价安全有效。

    2012年24期 v.1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和动态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史蕙青;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和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45例腔隙性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微出血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2组间动态血压值。结果脑微出血组24h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对照组(P<0.01),24h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相关性。

    2012年24期 v.15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普罗布考对血脂、CRP、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干预研究

    林向;唐毅;杨凌杰;翁克姬;叶云;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脂、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和影响。方法将9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 qn,拜阿司匹林100mg q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mg bid.po。2组均给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血管彩超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TC、TG、LDL-C和CRP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LDL-C均明显提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颈部血管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减小,治疗12个月后2组均有进一步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70±0.32、3.78±0.38、3.92±0.36,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6.92±0.35、4.63±0.40、3.67±0.33,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疗后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69±0.33、3.85±0.42、3.96±0.38,治疗6个月、12个月积分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7.03±0.37,4.25±0.36、2.78±0.35,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CRP、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组织学构成,明显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对稳定和逆转斑块有积极干预作用。

    2012年24期 v.1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数字化三维钛网在颅骨成型术中的应用

    李海平;陈旭安;张代永;徐晨;张斌;王群;

    目的总结数字化三维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09-08—2011-09收治32例颅骨缺损病人,均采用数字化三维钛网颅骨成型术治疗。结果在32例颅骨缺损成形术中,数字化三维钛网重塑了颅骨缺损处的解剖形态,平均手术时间约1.5h。术后头皮下积液2例,13例术前头痛、头晕、恐惧症状明显缓解,3例癫症状控制良好,4例偏瘫患者康复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三维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简捷,副损伤小,并发症少,并能达到解剖复位,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改善和减轻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满意。

    2012年24期 v.1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首次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4例临床分析

    李红芳;张爱梅;李宪章;郝永楠;宋莉;杨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呈阴性的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对近年来44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出血后2~3周进行DSA复查,分析其阴性结果及原因。结果 DSA阴性组在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高血压诱因与DSA阳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DSA阴性患者2~3周后行DSA复查,6例诊断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患者14例中,复查DSA亦无阳性发现,20例患者原因不明。结论对首次DSA检查结果呈阴性的SAH病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过程及预后相对良性,可不必重复造影。其余患者均应在2~3周后行DSA或CTA、MRA复查,甚至手术探查,预后相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良好。

    2012年24期 v.1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G298A、-786T>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杨改清;胥丽霞;刘举;吴孟娇;李晓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G298A和-786T>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应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其进行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2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位点上G298A、-786T>C基因型分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P值分别为0.80、0.97),longistic回归分析后均P>0.5(0.41、0.32);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健康人群中以GG-TT基因型分布最多(分别占72.06%和67.00%),在2个基因位点间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及血压等,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上G298A、-786T>C与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但人群中仍以等位基因G和T分布最多,提示G和T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基因。

    2012年24期 v.1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椎动脉发育不良的MRA诊断分析

    王彦平;张保朝;温昌明;闻公灵;康梅娟;周静;刘义峰;

    目的探讨MRA诊断椎动脉发育不良,研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方法 3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时行头/颈部MRA及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根据是否存在椎动脉发育不良,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72例(观察组),非椎动脉发育不良240例(对照组),比较2组间后循环TIA及后循环梗死的总发生率,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TIA和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312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良72例,其中右侧58例,左侧14例;后循环TIA 50例,发生率69.44%,后循环梗死22例,发生率30.56%;其余240例患者,前循环症状表现192例,后循环症状表现48例,发生率20%,其中后循环TIA 30例,发生率12.5%;后循环梗死18例,发生率7.5%;2组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A是椎动脉发育不良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TIA和后循环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2012年24期 v.1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帕金森病合并精神行为异常患者30例临床分析

    刘俊;

    <正>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并伴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且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各种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包括性格行为改变、言语异常、认知功能下降、幻觉、妄想等。有些是帕金森氏病本身疾病所致,有些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故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仔细识别,以免延误病情。

    2012年24期 v.1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艳霞;赵红东;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GTT检查,既往有明确"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为糖尿病组,其他患者为非糖尿病组。住院期间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收集被试者人口学和痴呆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oC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加重颈动脉硬化,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2年24期 v.1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雷米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陈祖涛;张瑞权;王鹏;吴永伟;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在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45例,ASAI~II级,随机平分为舒芬太尼组(I组)、雷米芬太尼组(II组)和雷米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组(III组)。麻醉诱导无区别;麻醉维持:I组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15μg.kg-1,II、III组插管后均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术毕停止输注,其中II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1μg.kg-1的雷米芬太尼,III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0.8μg.kg-1。3组均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BIS值低于60%,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持续静脉泵注阿曲库铵7~10μg.kg-1.min-1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ETCO2、SpO2、MBP、HR、BIS。结果全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MBP、HR、SpO2、BIS,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II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苏醒期,II、III组患者T1、T2、T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小于I组(P<0.01)。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I、II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II组所有患者均在拔管后即刻诉疼痛,同时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舒芬太尼0.2~0.3μg.kg-1分次静脉推注镇痛后好转。结论雷米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用于颅内肿瘤手术麻醉配伍合理,循环稳定,苏醒迅速,无不良反应。

    2012年24期 v.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乌司他丁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

    李晓昶;杨改清;刘举;吴孟娇;胥丽霞;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应用高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实验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非糖尿病大鼠(n=30)和糖尿病大鼠(n=60)均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制模后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再给予乌司他丁及24h再灌注。其中30只糖尿病大鼠在MCAO成功30min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0mg/kg,腹腔)。PCR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评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结果乌司他丁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色素C较无药物治疗的明显减低(P<0.05)。糖尿病合并MCAO大鼠的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色素C较单纯的MCAO大鼠明显增加(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凋亡诱导因子、细胞色素C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2年24期 v.1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河南农村HIV/AIDS患者心理健康及人格类型分析

    谢正;谢春雨;刘会娟;金艳涛;李鹏宇;陈秀敏;

    目的探讨河南农村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试HIV/AIDS的一般情况、个性、心理健康。结果 SCL-90总分≥160分的HIV/AIDS(375例)占35.85%。大专及以上组人际敏感、焦虑、其他三个因子的SCL-90积分比中学组或小学组高(P<0.05)。艾森克因子评分与SCL-90因子评分的卡方检验显示:内向和精神质分高的被试者其SCL-90的得分高。结论河南农村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24期 v.1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普通肝素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

    刘洁一;吴纪霞;戴阳阳;徐志树;高峰;王莹峰;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泵与低分子肝素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泵治疗组60例,每日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2 500U肝素12h泵入,连用5~7d;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0例,每日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 000U,2次/d,连用7d。治疗期间2组均辅以活血化瘀、神经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自由基、控制血压、降糖药等常规治疗。评定终点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价、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凝血4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肝素泵组第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和增加出血性事件。结论肝素泵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优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

    2012年24期 v.1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汤华萍;李美英;夏峰;

    <正>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SNCL)是指肿瘤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未在其他系统受累的淋巴瘤。本病发病率低,但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多,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脱髓鞘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确,大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

    2012年24期 v.1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护理体验

  •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王明霞;李林艳;赵焕;

    <正>1临床资料收集2011-10—2012-06我院脑卒中筛查门诊病例120例,实施护理干预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2岁,平均52岁;未实施护理干预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7~74岁,平均50岁。

    2012年24期 v.15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自护知识教育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丁淑玲;邵良;

    目的探讨自护知识教育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对增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居家护理的自护能力在家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2011年出院的5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7例脑卒中患者实施自护知识教育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患者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在发病6个月后对比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自我护理知识在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提高,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护知识教育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基本能满足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需求,降低对专业护理的依赖性,节约卫生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2年24期 v.1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风险管理在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的应用

    闵双凤;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风险进行分析、识别、评估,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意识和业务水平;风险事件从实施风险管理前11例减少到1例;拒绝穿刺病例数从74例减少到10例。结论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穿刺过程中风险事件和拒绝穿刺病例发生,确保儿童上颌窦穿刺治疗的安全。

    2012年24期 v.1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门诊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朱蔼;魏贤玉;徐晔;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随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根据存在问题和精神卫生常识掌握多少、对患者治疗态度及掌握家庭精神护理常识多少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评定BPRS、SDSS,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入组时和1a后随访结果,并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结果研究组未完成研究8例,对照组42例未完成研究,入组时BPRS、SDSS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a后随访BPRS、SD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a后坚持服药者研究组87例,对照组5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提高社会功能。

    2012年24期 v.1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

    李永红;王伟丽;

    <正>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1]。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人们介绍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指导,使其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2012年24期 v.1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文俊;

    <正>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突起。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疾病[1]。患者往往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乏力或意识障碍而就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了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2012年24期 v.1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杨霞;李萍华;胡惠萍;

    目的探讨坠床/跌倒的防范策略。方法分析神经外科18例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结果常见原因为疾病因素、健康宣教欠缺、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结论加强对坠床/跌倒高危人群的管理、重视健康宣教及组织管理、鼓励无惩罚性上报、增强法制观念,从而建立安全的文化氛围是预防坠床/跌倒的根本保证。

    2012年24期 v.1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王丽杰;

    <正>因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均为危重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且明显影响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痛苦,因此,预防ICU院内感染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8-02—2010-02收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6例,现将ICU监护及护理体会介绍

    2012年24期 v.1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袁树华;李艾帆;李强;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青壮年脑梗死相比,老年期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疗效差及预后不佳等特点。本研究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期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2012年24期 v.1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外周血WBC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凤兰;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WBC、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治疗的7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45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第14天测定患者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依达拉奉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下降较快(P<0.05),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外周血WBC,保护神经细胞。

    2012年24期 v.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以脑梗死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王同保;张茵;陈玉清;时杰;孔黛;臧玉柱;白延亮;孙恺;

    <正>我院1994-12—2011-12收治以脑梗死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32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1~84岁,平均(65.0±9.9)岁,其中>80岁2例。发生脑梗死4次3例,3次5例,2次6例,余均发生1次。所有病例均符合

    2012年24期 v.1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出血性脑梗死1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刘菊;

    <正>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为脑梗死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HI发病率15%~43%,国内3%~25%[1]。CT和MRI检查可确诊。现将2007-08—2011-08我院收治的13例HI患者报告如下。

    2012年24期 v.15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诊治体验

  • 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分析

    周凤琴;马丽丽;张津华;刘美香;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讨论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12-09收治的27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特点。结果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占同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16.7%。结论对伴或不伴胸、腹、腰部疼痛及休克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要高度警惕AD的可能。

    2012年24期 v.1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混合氧治疗突发耳聋的临床观察

    张玉琴;朱国红;张继功;董相林;

    <正>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属耳科急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公认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和混合氧治疗对突发耳聋均有疗效,而SGB的风险相对于混合氧疗为高,本课题旨在探索减少SGB次数,联合应用混合氧吸入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减少并发

    2012年24期 v.1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林文;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各35例,疗程均为8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疗效优于阿立哌唑组(P<0.05),且帕利哌酮起效较阿立哌唑为快,二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均是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帕利哌酮总体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2012年24期 v.15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何伟;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06-01—2011-12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GOS 5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1~4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预后良好患者85例,预后不良组55例;预后不良组入院体温(38.50±0.22)℃,血清C-反应蛋白(21.38±4.48)mg/L,空腹血糖(9.97±1.98)mmol/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7.76±0.21)℃、(14.70±3.43)mg/L、(8.12±1.67)mmol/L(P<0.05);平均动脉压(14.42±2.728)kPa,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7.03±2.9)kPa(P<0.05),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因素复杂,应积极控制相关因素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2012年24期 v.1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初发表现为精神障碍的神经科疾病16例误诊分析

    沈华;沈均;

    目的探讨初发表现为精神障碍的神经科疾病患者的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运用自编逐项归类统计方法,16例初诊为精神障碍后确诊为神经科疾患者,从病史演变、症状特点、体征识别、实验室检查准确应用、适宜治疗、等方面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初诊为精神分裂症7例,情感障碍4例,癔症3例,抽动症2例。更正诊断为病毒性脑炎4例,癫3例,脑肿瘤,脑梗死各2例,麻痹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囊虫病各1例。误诊原因主要与过度确认初发精神障碍表现、忽略病史演变、神经科疾病重要症状特点不熟悉、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不详细、重要实验室检查末完善、过早大剂量抗精神障碍药物应用掩盖真实病情等有关。结论神经科疾患初期可表现为较明显的精神障碍,类似精神科疾病容易误诊,临床应强化两科疾病的鉴别诊断与联络会诊。

    2012年24期 v.1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入普通学校就读相关问题探讨

    李文军;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Hell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AS)及其他待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1],其共同特点是人际交往与沟通模式异常,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1]。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极少能进普通学校

    2012年24期 v.1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脑卒中并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观察

    王秋丽;刘畅;

    <正>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卒中新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时Hcy水平为5~15mmol/L,当Hcy含量高于16mmol/L时,提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为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收集2007-12-2010-04在我科住院治疗

    2012年24期 v.1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

    徐成阳;王佳祥;冯德广;程兆云;王锋;葛振伟;杨志远;林彬;赵辉;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2010-01—2012-01出现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后发现手术中心肌血流阻断时间及患儿术前心功能状态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手术后的观察治疗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方法。结论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2012年24期 v.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预防隐神经损伤的体会

    袁鑫生;韩国秀;杨德全;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预防隐神经损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56例(65条肢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隐神经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1例患者肢体出现隐神经皮支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经中、西药及物理方法治疗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曲张静脉团块及下肢酸胀、沉重感消失,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减轻,彩超检查提示无曲张静脉残留。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虽然很少损伤隐神经,但若不注意保护,损伤后会引起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必须予以重视。

    2012年24期 v.1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医疗技术

  • 糖尿病患者MRI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分析

    杨志秀;罗丽华;尚正良;高玉婷;王建林;

    <正>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病人在记忆、注意力、语言、视空间、执行功能等方面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以上认知领域有2项或2项以上受损,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时,便发展为痴呆。这些功能障碍使病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并成为病人回归社会的主要困难。临床上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虽然无明确的脑卒中病史,因记忆障碍就诊行头MRI检查后,可发现有多发腔隙性梗

    2012年24期 v.1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S100B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程国平;

    目的探讨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血清S100B蛋白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脑膜炎3组病人在病程不同阶段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隐球菌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隐球菌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规律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12年24期 v.1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汤永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根据CT定位,对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1)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8例;(2)Ⅱ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69例;(3)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12例;(4)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例。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的方式治疗,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损伤轻微、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2012年24期 v.1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TENS加激光治疗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临床观察

    林松;冯晓东;刘永豪;刘承梅;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激光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取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激光治疗,采用McGill疼痛问卷和疼痛视觉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各项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效果明显。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激光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2012年24期 v.1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临床分析

    娄莹;尚莹;梁鹏;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头颅MRI检查,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阳性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中17例脑内有异常表现,阳性率42.5%(17/40),病灶单发患儿8例,病灶多发患儿11例,累计延髓3例,脑桥5例,延髓+脑桥6例,中脑1例,脑干及小脑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2012年24期 v.1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同步应用激光和短波治疗偏瘫肩痛症

    刘晓辉;冯晓东;郭建;许梦雅;

    <正>偏瘫后发生的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4%[1]。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分类繁琐,治疗较棘手,若不进行积极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受限,严重者可引起肩手综合征。偏瘫肩痛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尽可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科2011-02—2012-04同步应用激光和短波治疗偏瘫肩痛患者

    2012年24期 v.15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综述与讲座

  •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包华;赵秀杰;郑晓明;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目前在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因此,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最终全面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已经明确的

    2012年24期 v.1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病例报告

  • 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马聪敏;韩月珍;王会林;

    <正>1病例资料患者李某,男性,46岁,国家公务员。主因"四肢及头部不自主抖动3a,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3a前出现不自主点头,吃饭时易咬内侧颊部,并出现坐位时不自主伸腿,为治疗曾拔掉3颗磨牙,症状未改善。后出现驾车时身不由己晃动,逐步出现咬舌,右侧无名指不自主抖动,并发展到右手、右上肢抖动,最终四肢及头部抖动。患者抖动呈阵发性,情

    2012年24期 v.15 9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