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对氧磷酶1基因启动子区-909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侯兴旺;王蓉;冯慧琼;

    目的探讨中国包头地区人群中对氧磷酶1(PON1)启动子基因-909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脑梗死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PON1启动子基因-909C/G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易患因素。结果病例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易患因素: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G等位基因增加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G等位基因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对氧磷酶1基因-909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基因型GG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子,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等位基因。

    2013年07期 v.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P53和P57~(ki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冠焱;苏赓;

    目的探讨P53和P57ki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脑膜瘤组织和21例正常脑膜组织中P53和P57kip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脑膜瘤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P53 48.78%,P57kip241.46%;P53在恶性脑膜瘤中的阳性率(75.00%)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P57kip2在恶性脑膜瘤中的阳性率(25.00%)显著低于于良性脑膜瘤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P53与P57ki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53和P57kip2分别是脑膜瘤进展及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多个指标联合检查用来估计患者预后指导意义更佳。

    2013年07期 v.1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患者年龄及分型的关系探讨

    刘广琴;曹成波;刘广峰;李德洋;石义亭;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48h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年龄及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35例,动脉-动脉脑栓塞型32例,栓子清除障碍型30例,混合型30例,行NIHSS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按照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型中动脉-动脉脑栓塞型脑梗死血清胆红素水平最低,其次为栓子清除障碍型、混合型,而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最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在不同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存在差异。

    2013年07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

    朱兴宝;詹东;国震;刘松;陆地;范泉水;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体头颈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上正中入路暴露并观察四叠体池和松果体区。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四叠体池和松果体区。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进入四叠体池完成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

    2013年07期 v.1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单孔法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9例分析

    江南;关颖;

    目的分析单孔法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05—2011-05我科接诊原发性手汗症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均于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治疗,手术均在单腔气管插管下进行,术中监测双手温度。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手汗立即消失,双手干燥、红润;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术后定期随访,未见复发,其中发现代偿性多汗8例,除1例外均较轻微,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下双侧T3-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代偿性多汗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向患者讲明。

    2013年07期 v.1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

    黄迪;

    目的评价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2.5~5.0mg/d睡前口服,氟西汀20~40mg/d,晨起早餐后顿服;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20~40mg/d,晨起早餐后顿服,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2、4、8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53.7%,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对于单药治疗效果欠佳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考虑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2013年07期 v.1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糖尿病疗效分析

    蒋柏菊;杨期明;

    目的评价蚓激酶(lumbrukinase,LK)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并糖尿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观察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显效率6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g)、血栓前体蛋白(TpP)、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早期治疗TIA并糖尿病疗效好,优于单用氯吡格雷,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7期 v.1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治疗作用

    马世江;赵家鹏;李静;李素芳;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10—2012-10急诊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按降压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80例)和指南标准降压组(80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发病0~24h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45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6例(7.5%);指南标准降压组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70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14例(17.5%),2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早期强化降压组明显小于指南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预防和减少血肿扩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2013年07期 v.1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欧阳葵;徐斌;张勇;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相关致病因素,为临床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5a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45岁75例脑梗死患者(青年组),与83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相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2.33∶1),有多种危险因素20例(29.3%);主要诱发因素有高血压36例(48%),OR值为13.57;吸烟32例(42.7%),OR值为1.94;糖尿病12例(16%),OR值为5.08;高脂血症39例(52%),OR值为3.4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例(20%),OR值为3.2;大动脉硬化10例(13%),OR值为4.1;风湿性心脏病7例(9.3%),OR值为8.44;其他10.7%。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动脉硬化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血液呈高凝状态密切相关,风湿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可诱发脑栓塞。

    2013年07期 v.1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

    钱进;徐义昌;许兴;张勇;陶振玉;

    目的分析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水肿形成的原因,探讨手术中颅内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5—2012-04收治的1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术区瘤腔内出血,脑实质内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患者术后CT示严重脑水肿伴瘤腔内少量出血,经加强脱水治疗后改善;其余17例患者术后头颅CT提示不同程度脑水肿,经脱水治疗改善。结论术中颅内静脉损伤可能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出血及严重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术中妥善保护好静脉,避免损伤,可减少术后血肿及严重脑水肿的发生率。

    2013年07期 v.1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幼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娜;陈莹;刘春艳;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幼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取50只SD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5)和对照组(n=25)2组,模型组做缺氧处理,对照组不作缺氧处理,于缺氧后48h测定幼鼠脑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2组幼鼠脑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缺氧组[(1.00±0.02)ng/L]比正常组[(0.040.01)ng/L]显著增高(P<0.05),正常组HIF-1α表达含量相对极少。结论 HIF-1α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一系列与适应缺氧有关的基因表达来减缓细胞缺氧所带来的损伤。

    2013年07期 v.1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梅;罗伟良;朱晔宁;邓宇平;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比较,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TA及DSA检查,并行资料分析。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的灵敏度91.8%,特异度90.5%,符合率87.8%;Kappa值0.8053,CTA与DSA检出率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年07期 v.16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改良双极电凝镊防止毗邻组织损伤临床应用

    喻胜男;何贵山;董伟;张述华;王威;杨珉;

    目的探讨改良双极电凝镊对毗邻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改良后(镊尖裸长2mm、4mm)双极电凝镊与对照镊(镊尖裸长8mm)对兔腹肌进行全接触式电凝,测量不同裸露长度的双极电凝镊使兔腹肌变性的范围(用平行于镊尖的轴长表示)。分别用改良后(镊尖裸长2mm、4mm)双极电凝镊与对照镊电凝兔肠系膜血管,观察在电凝目标血管的同时,毗邻血管有无同时被电凝。结果改良Ⅰ(镊尖裸长2mm)、改良Ⅱ(镊尖裸长4mm)及对照镊(镊尖裸长8mm)致兔腹肌变性的轴长分别为(3.24±0.21)mm、(5.21±0.18)mm、(9.53±0.24)mm。改良前后兔腹肌变性的范围均有显著差异(P<0.05)。改良镊与对照镊对兔肠系膜毗邻血管同时被电凝的发生率分别为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双极电凝镊镊尖裸露长度明显缩短,能明显减少组织损伤的范围,对兔肠系膜毗邻血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013年07期 v.1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临床特点分析

    陈刚;

    <正>临床继发癫是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可能诱发患者脑缺血、缺氧,加重患者水肿、血肿情况,在救治不及时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死亡[1-2]。本文主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我院89例脑血管病继发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3年07期 v.16 3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作用

    方圆;李晓晖;方建;蒋令修;姜虹;陈文武;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例初次发作且彩超证实有颈动脉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烟酸缓释片,2组均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片,随访1a,记录1a内脑梗死复发情况,并对复发患者入组前、复发时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情况(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数量、大小、颈动脉窦斑块情况)、血脂、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比较,未复发患者入组前和1a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情况、血脂、CRP进行比较。结果 1a中,A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颈动脉窦斑块患者复发率高于无颈动脉窦斑块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烟酸缓释片,通过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缩小粥样硬化斑块,相比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更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另外,颈动脉窦处位置特殊,易形成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复发明显相关。

    2013年07期 v.1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

    武肖娜;彭凯润;杨红军;罗高权;邓兵梅;

    目的分析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69例患者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使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1次/d,治疗(10±3)d。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查患者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H-C),以评定对血脂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03%)。结论臭氧自体血回输可在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脂血症。

    2013年07期 v.1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乳酸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刘洪杰;苏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血乳酸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64例脑梗死患者随即分为3组:A组20例,予以常规治疗;B组2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共21d;C组24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2次/d,共14d,观察比较经过治疗前后血乳酸和CRP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乳酸和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C组下降最多,B组次之,A组下降最少,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且用量大时效果更好。

    2013年07期 v.1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郑新杰;贾东佩;李尽义;李春雷;任应国;朱风俊;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2011-04—2012-010收治以各种神经功能受损为病症的患者138例,经头颅MR及CT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患者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浆Hcy浓度。比较其前后血浆Hcy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3年07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雷东华;

    目的分析腹部皮下注射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确诊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基础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脑保护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联合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的73.08%(P<0.05);组间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溶解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栓子和阻止新血栓形成,改善缺血半暗带供血和恢复半暗区脑组织功能,安全可靠。

    2013年07期 v.1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孙云平;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04—2011-04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13年07期 v.1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孙海江;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1—2011-01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要采用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活血化瘀药物静滴1次/d,持续1~2周);实验组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具体为穿刺法加注射纤维酶原激活剂,将r-tPA 25万~50万U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最后小心抽出导丝,经微导管注射稀释后的r-tPA,在30min之内完成注射,每隔15~20min复查血管造影1次,确保血管通畅,如果不通再注射25万U的r-tPA,确保r-tPA总使用量不超过75万U,治疗结束后8h内对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mg,1次/d,共1周。之后降低药量为100mg/d,坚持持续使用。对照组静滴r-tPA,其余各项操作与实验组基本相同。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ESS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后5h、2d、6d实验组ESS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2013年07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张燕柳;范波胜;

    <正>我科2009-01—2012-12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9-01—2012-12收住我科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40~78岁,平均53岁,发病到治疗时间6~60h,平均30h。治疗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36~80岁,平均54岁,发病到治疗时间6~62h,平均31h。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情程度(NIHSS评分)和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3年07期 v.1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强化教育临床探讨

    巴黎;杨莉;

    <正>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有逐年上升、年轻化倾向,由于脑梗死造成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久之发展为抑郁症。抑郁症迁延不愈,反过来影响脑梗死病人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2011-10—2012-04我院收治的43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及早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2013年07期 v.16 4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诊治体验

  • 脑室出血术后死亡因素相关性分析

    张学慧;杨军;涂博;易振恒;秦振宇;简国庆;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手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08-01—2010-06收治脑室出血患者150例,均在入院6h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对150例脑室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有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中枢性高热和尿崩、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术后引流时间≥7d(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后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P<0.01)、术后外引流时间≥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高龄、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及高血压病史(P<0.05)。结论脑室出血的一般情况及CT表现与死亡密切相关,积极防治术后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术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2013年07期 v.1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高血压脑出血脑脊液β-内啡肽含量测定临床意义

    于辉天;麦荣康;叶华卫;江先福;宋彧;丁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外选取92例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1周及2周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N,β-endorphin)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β-内啡肽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和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转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有明显改变,对疾病的临床转归有预测价值。

    2013年07期 v.16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Ghrelin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杜业亮;刘桂贞;刘英;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浆Ghrelin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为观察组,分别收集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浆标本,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Ghrelin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变化的意义。结果第1天血浆Ghrelin含量(186.84±53.94)μg/L,第7天血浆Ghrelin含量(160.50±75.49)μg/L,第14天血浆Ghrelin的含量(58.58±8.11)μg/L,对照组Ghrelin含量(10.84±1.72)μg/L。血浆Ghrelin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Ghrelin呈动态变化,随着病情稳定,逐渐下降。血浆Ghrelin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估计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13年07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诊治分析

    司志军;王树海;石蛟;付国权;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7-03—2011-0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的患者45例,均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患者诊断经过及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72hFranke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不完全损伤组评分高于完全损伤组。术后3个月完全损伤组优良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患者要诊断及时,尽早手术,但对于完全损伤患者预后较差,应注意配合后期康复治疗。

    2013年07期 v.16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回访式教育效果探讨

    燕双全;

    目的探讨出院后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1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回访教育。出院时及出院1a后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满意度。结果出院1a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后回访式教育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对医院医疗效果的满意度。

    2013年07期 v.1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

    邓斌;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是指因多种因素所诱发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包括皮质静脉、硬膜静脉窦和深部静脉窦血栓[1]。由于颅内静脉、静脉窦结构相对复杂且相互交通或吻合,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2],所以临床中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现象发生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现对4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

    2013年07期 v.1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癫患者抗氧自由基治疗后脑电图及发作频数临床观察

    刘琳琳;

    目的观察抗氧自由基治疗对癫患者脑电图和发作频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1—2012-05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癫患者63例,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抗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氧自由基治疗(维生素C、E)。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5例,改善4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例,改善2例,总有效率6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自由基治疗能够增强抗癫基础治疗的效果,减少癫发作次数和放电频数,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2013年07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江丽丽;

    目的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史、临床和预后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度。结果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肌力和脑脊液中氯化物水平,危险度分别为1.545(95%CI 1.150~4.039)、6.964(95%CI4.291~22.706)、3.176(95%CI1.832~9.407)和1.119(95%CI1.030~3.528)。结论年龄、意识障碍、肌力和脑脊液中氯化物水平是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其进行及时检测和处理,以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2013年07期 v.1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33例临床分析

    刘战江;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入组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3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34例(其中清创内固定和桡神经探查17例,仅行神经松解术17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53例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优38例(71.70%),良7例(13.21%),可5例(9.43%),差3例(5.66%)。19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上肢功能评分优13例(68.42%),良3例(15.79%),可2例(10.53%),差1例(5.26%);34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上肢功能评分优25例(73.53%),良4例(11.76%),可3例(8.82%),差2例(5.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相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2013年07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王林刚;

    <正>临床中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较为常见[1],桡神经过桡神经沟转向前下,贴近肱三头肌内侧上部肌纤维,通过臂外侧肌间隔,依靠周围组织固定。桡神经与骨面有密切关系,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中桡神经损伤屡见不鲜。为探讨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我院收治的92例伴桡神经损伤的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2013年07期 v.1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屈丹;马志红;梁进娟;刘育新;程路明;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01收治的441例神经外科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4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3.2%;其中年龄≥60岁感染率9.12%,急诊手术感染率6.8%,手术时间≥3h,术前存在感染灶感染率为25%,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合并医院感染与以上各种危险因素有关,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质量管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手术前病灶的管理以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3年07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临床分析

    徐成阳;冯德广;王佳祥;程兆云;王锋;葛振伟;杨志远;林彬;赵辉;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1我科收治的12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1.22%,以臂丛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多见;损伤原因多与手术降温和体位有关。多数预后较好,不需要做特殊治疗。预后较好11例,较差1例。结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可发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应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2013年07期 v.1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用药与体验

  • 尿激酶辅助治疗对脑室内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预防作用

    宋宇;

    目的探讨尿激酶辅助治疗对脑室内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2003—2007年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治疗46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007—2011年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62例患者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比较2组脑积水发生率。结果单纯侧脑室引流组,置管时间(7.31±2.92)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26.0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置管时间(5.52±2.13)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11.2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组(P<0.05)。结论尿激酶脑室内应用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可有效降低交通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同时可缩短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

    2013年07期 v.1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早期应用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治疗作用

    方莉伟;张智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与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于入院即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B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C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125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对比治疗前和治疗48h后CT检查结果,比较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3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37.5%(15例)、22.5%(9例)和7.5%(3例)。相比入院立即给予甘露醇注射液(A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B组)能够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但降低甘露醇的给药剂量(C组)并不能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结论甘露醇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有影响,入院12h后可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

    2013年07期 v.1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

    陈建明;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右佐匹克隆片(文飞)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因神经衰弱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采用谷维素+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3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治疗10d后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痛症状、睡眠、精神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右佐匹克隆片(文飞)治疗神经衰弱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小,适于临床推广。

    2013年07期 v.1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赖性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

    葛鹤立;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Ⅰ静滴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组Ⅱ静滴苦碟子注射液,均辅助泼尼松、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14d一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Ⅱ总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治疗组Ⅰ(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出血、溶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等途径改善患者的视盘血供平衡及眼部微循环,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07期 v.1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

    耿全现;

    目的分析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近3a共收治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16例口服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对比2组患者服药之前与服药4d后的睡眠量表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服药前与服药4d后的睡眠量表评分分别为93.1±11.2和101.9±11.1,对照组分别为88.9±10.6和97.9±9.9;观察组服药前与服药4d后的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评分分别为9.6±2.4和9.2±2.2,对照组分别为8.2±2.7和9.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入睡、睡眠维持情况、晨起精神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疗效满意,一定程度上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广。

    2013年07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分析

    魏美钢;

    <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臀上皮神经在穿过髂嵴部位受到卡压所产生的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感觉异常,向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放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一般情况下以保守治疗为主,压痛点局部封闭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血糖的异常,需寻找能够安全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封闭药物。此

    2013年07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医疗技术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临床特征

    杨波;洪文瑶;魏晨斌;魏德;黄绳跃;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临床特征,为减少或避免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67.7%,术前广泛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新发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灶扩大、脑积水、大面积脑梗死、张力性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是导致术后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与预后有相关性(Spearman=0.990,双侧P=0.000).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预防或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导致术后颅高压的并发症。

    2013年07期 v.1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69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史华;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139例确诊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均治疗6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脑血液循环和脑功能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在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和发育智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能够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存、轴突生长、突触生长等神经重构,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2013年07期 v.1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刘兆华;赵东;张繁荣;尚红;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对照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迅速缓解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

    2013年07期 v.1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多元化综合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陈娟;

    目的探索多元化的综合措施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05—2011-05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抗抑郁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干预,2组患者于入院初以及2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这些措施对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明显临床效果。

    2013年07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15例疗效观察

    罗永庠;邓元央;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本组15例病人术前应用CT进行定位,在局麻下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后抽吸引流,对液化不完全引流不畅的注入尿激酶夹闭4~6h开放引流。结果 15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性创伤小、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安全。

    2013年07期 v.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疗效观察

    张士中;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分为2组,双侧开颅组术中大脑镰不切开,单侧开颅组术中大脑镰切开,术后不缝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单侧开颅组与双侧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精神障碍发生率和嗅神经损伤率低(P<0.05);单侧开颅组术后6个月末生存良好率85.42%,明显优于双侧开颅组65.96%(P<0.05)。结论单侧入路开颅手术能够有效清除双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的血肿和糜烂组织,具有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精神障碍发生率和嗅神经损伤率低的特点,施术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最大程度保留脑组织和降低手术创伤为原则开展手术,对于术野暴露不充分或对侧血肿清除困难者,应考虑双侧开颅手术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2013年07期 v.1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H反射和F波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徐凯丽;马燕丽;

    目的检测早期GBS患儿H反射和F波的异常率。方法对12例1周内行肌电图检查的GB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异常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H反射和F波在早期儿童GBS中异常率高。结论 H反射和F波异常不是诊断GBS的标准,但H反射和F波异常率高时应高度考虑为GBS,达到及早治疗、提高预后的目的。

    2013年07期 v.16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许新强;孟少华;李耀泽;许建新;张斌;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通过经皮穿刺抽吸、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或(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效果。方法对57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采取经皮穿刺抽吸、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或腰大池置管引流等综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7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通过经皮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或(和)腰大池置管引流,54例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率达94.7%,3例反复复发改为颅骨修补时手术治疗。结论经皮穿刺抽吸、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或(和)腰大池置管引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的良好方法。

    2013年07期 v.16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

    邹宏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在2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中,对肋间臂神经进行解剖,直视下予以保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解剖出并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时间150~180min,出血量60~120mL(称重法)。对全部患者进行6~26个月随访,仅1例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出现感觉异常(麻木、蚁行感)。经局部理疗、应用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中,除了重视对运动神经的保护外,还要加强对感觉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保护,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07期 v.1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正脊复位治疗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杜洛民;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中60例采用正脊复位治疗仪进行治疗,60例采用传统坐式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脊复位治疗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7期 v.1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护理体验

  • 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陈琳华;

    目的总结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减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对2010-06—2012-06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由于窒息原因导致80例,采取产前监护、产后救治和康复训练的手段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窒息时间严重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痊愈60例,好转13例,未愈转院治疗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预防救治和康复训练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能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2013年07期 v.1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作用

    王晓南;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意外发生因素以及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效果,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另选择500例未使用预见性护理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作为对照组。结果 5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共有12位患者发生意外,压疮3例,跌伤2例,坠床3例,烫伤3例,走失1例,意外发生率2.4%。428例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38例对护理服务满意,34例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体满意度93.2%。对照组患者中78例发生意外,占15.6%,护理满意度79.6%。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丰富整体的护理内涵。

    2013年07期 v.1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

    常小霞;祖晓堋;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以神经内科2010-01—2012-01所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食管反流和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结果表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3年07期 v.1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69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刘金萍;马志红;

    目的对6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早期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69例脑梗死患者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加强恢复期肢体功能训炼、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给予精心观察及护理。结果 69例脑梗死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干预,均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基本痊愈39例,好转24例,肢体功能障碍6例。结论及时发现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显著意义。

    2013年07期 v.1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护理体会

    刘玉玺;郭舒婕;樊晶晶;王晓敏;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2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2009-02—2012-02出现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后发现,手术中心肌血流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长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不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加强手术后的观察护理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方法。结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2013年07期 v.1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1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艳丽;冯照新;范波胜;

    <正>我科自2007年以来成功救治了1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均为2007-01—2012-09在我科住院的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1~60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10a;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5例,劳累过度3例,应用激素2例,胸腺瘤术后1例。1.2抢救方法肌无力危象发生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1)及时吸痰,保障气道通畅,持续吸氧,密切配合医生行

    2013年07期 v.1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4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干预

    崔玉萍;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03—2012-03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42例。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预防患者并发症即便秘和高血糖的产生,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患者治愈率由调查统计的85%上升到97.7%,便秘的发生率由常规护理的60%降到4.6%,高血糖的发生率由原来的40%降到2.3%。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应大力推行。

    2013年07期 v.16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473例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杨艳;陈彬;宋慧敏;

    <正>现将我科473例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9-03—2011-11我科共收治惊厥患儿473例,其中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12岁;0~1岁154例,>1~3岁124例,>3~7岁109例,>7~12岁86例;男325例,女148例;高热惊厥206例,病毒性脑炎83例,

    2013年07期 v.1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