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药物结合心理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钟远惠;袁日强;刘舜华;周平;谢穗峰;

    目的探讨以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齐拉西酮抗精神病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代谢指标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异常比例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各项指标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10.00%(5例),再住院率8.0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00%(13例)和再住院率22.00%(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4,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2016年02期 v.1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吴丹红;王潇;孙姬;钟萍;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我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2-12,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对照试验,包括5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显著增加癫痫患者QOL总分及多个分项得分(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咨询前后QOL总分及各分项得分的差数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可能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长期的干预效果比较稳定。受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2016年02期 v.1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

    石瑛;

    目的探讨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4-09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祛瘀开窍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综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脑水肿程度、格拉斯哥(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后24h、第3天脑水肿程度和G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可缓解脑水肿的程度,改善血流状态,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2016年02期 v.1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行为症状和精神状态的临床实效性探讨

    穆军山;叶建新;林航;林敏;崔晓萍;张敏;

    目的观察并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行为症状和精神状态(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选择2011-08-2013-10我院接诊的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使用利培酮(risperidone,RPD)治疗,对照组使用氟哌啶醇(haloperidol,HPL)治疗。以PANSS-EC和PANSS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2组给药6周PANSS总分和PANSS-EC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6周后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对照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D口服对改善BPSD与HPL疗效相当,但RPD的临床实效性更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临床研究

    杨全尧;薛玉梅;张华清;李莉;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探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04-2012-06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及斑块总积分、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据Poiseuille定律的导出公式τp=4μV/ID计算最大血流剪切力(τp)及平均血流剪切力(τm)。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比较,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各测量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两侧颈动脉各指标比较,患侧的各测量指标高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两侧颈动脉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类型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类型比较,两侧颈动脉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IMT与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呈正相关(r=0.753,P=0.043<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与颈动脉结构重构呈正相关。

    2016年02期 v.1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李艺珍;张传福;杜宝国;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2016年02期 v.1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张长风;陈志远;曾家良;谢飞;叶勇强;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8例我院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滴定,控制血糖4.4~8.3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4.4~10.0mmol/L。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3d2组患者血浆MBP、GFAP、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患者血浆MBP、GFA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3d、7d、14d,观察组的血浆MBP、GFA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74.4%,且NIHS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滴定治疗可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BP、GFAP、TNF?α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马艳华;纪侠;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救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行院前急救患者为观察组,40例行院内急救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良好率(47.62%)较对照组(25.00%)高,病死率(7.14%)较对照组(22.5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性高热和血压大幅波动发生率为9.52%、4.76%,对照组为27.5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行院前急救,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2016年02期 v.1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新春;邢效如;台立稳;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2013-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MB组45例,非CMB组为87例,对比分析2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腔隙性梗死数目、脑白质改变、服用抗血栓药物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均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显示,CMB组较非CMB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脑白质改变、服用抗血栓药物及腔隙性梗死数目可能为CMBs的危险因素,防治上述因素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均有一定作用。

    2016年02期 v.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安全性及可行性

    郭丽;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方选取我院2013-01-2014-09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方案治疗,研究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1/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2016年02期 v.19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脑卒中病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像学研究

    文世全;段劲峰;冯由军;

    目的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患者的脑结构改变,了解生物钟系统与其他脑组织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收集存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患者(观察组)21例和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脑卒中病人(对照组)92例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寻找最可能引起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脑区损害。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位于侧脑室枕角前部、丘脑外侧、岛叶后方、颞叶内侧的脑区脑组织损害可能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有关。结论脑卒中病人中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出现可能与特定的脑区损害有关。

    2016年02期 v.1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江天丽;马烈;徐常清;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我院2012-03-2014-06收治的癫痫患儿中选取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余37例为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9.1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治疗组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M,IgG)进行对比后发现,各项数据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为1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6年02期 v.1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饶瑜;邓宇平;欧丽志;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5-2013-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给予NIHSS评分,分成NIHSS评分<5分组及≥5分组。住院30d时另分成NIHSS转归分数≥3分组及<3分组。分析ACI病情严重程度及NIHSS转归分数的单因素情况,作出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及NIHSS转归分数及预后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和入院时TG升高及有并发症等因素均可能为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入院时TC升高等因素均可能为NIHSS转归分数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有高尿酸血症及入院NIHSS评分≥5分均为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高尿酸血症与之呈负相关,入院NIHSS评分≥5分与之呈正相关。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和入院时TC升高及治疗后NIHSS评分≥5分是ACI患者NIHSS转归分数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及入院时TC升高与之呈正相关,治疗后NIHSS评分≥5分与之呈负相关。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及治疗后NIHSS评分≥5分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高尿酸血症与之呈负相关,治疗后NIHSS评分≥5分与之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ACI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均存在紧密联系,临床上应加以重视,指标监测或一定程度上给予尿酸,对患者治疗具有较好作用,值得推荐。

    2016年02期 v.1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脑梗死癫痫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29例临床研究

    白浪飞;彭汉芬;

    目的探讨脑梗死癫痫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7-04-2012-06入住我院脑梗死癫痫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37例脑卒中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将有可能影响自发性HT的因素性别、年龄、房颤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降纤治疗(有/无)、BMI(kg/m~2)、入院时脉压(mmHg)、随机血糖(mmol/L)、HbA1c(%)、Hcy(mmol/L)、hsCRP(mg/L)、NIHSS评分(14个)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房颤病史、BMI、入院随机血糖、NIHSS评分、Fib等5项因素(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入院随机血糖,OR值分别为3.17,1.14,b为正值,P<0.05,为脑梗死癫痫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发现BMI(kg/m~2)、NIHSS评分、Fib(g/L),P>0.05,不是脑梗死癫痫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癫痫患者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房颤病史的患者需高度警惕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

    2016年02期 v.1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柯于勇;刘军;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标准组与亚低温组,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亚低温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术后按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并对2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7d颅内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术后良好恢复率高于标准组(P<0.05),病死率低于标准组;亚低温组术后24h、72h和7d颅内压值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持续降低颅内压,有助于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神经损伤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作用

    朱新汉;朱荣华;戴军龙;孙雷;杨梅;毕慧;肖雪梅;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神经损伤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4-08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FIOS分级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情况大致相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FIOS分级和洼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改善情况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通过反复训练,帮助患者掌握吞咽动作与技术,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神经损伤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2期 v.1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和血清白介素10及18水平测定的价值

    陆毅奇;黄剑岗;王祥林;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其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浆HSP70水平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血清IL-10和IL-18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测定均采用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结果患者组高血压家族史、急性脑梗死(ACI)家族史、血糖、TG、LDL-c、HDL-c、HbA1c和IMT 8项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不同病情患者外周血指标水平显示,轻型脑梗死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8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3项外周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MT与HSP7O、HbAlc、IL-10和IL-18水平分别行相关性分析,分别为r=0.176,P<0.05,r=0.231,P<0.01,r=-0.144,P<0.05和r=0.345,P<0.01。结论外周血标志物参与了ACI的病理过程,其测定对于了解、评估脑梗死病情和抗感染免疫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较大帮助。

    2016年02期 v.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24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洪家康;王建祯;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应用McCorMick分级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2周,24例患者中McCorMick分级改善15例,无变化7例,加重2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4个月,24例患者中McCorMick分级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总体有效率为83.3%。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可取得较良好疗效。

    2016年02期 v.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李依芃;王艳霞;杨晓旋;康凯;张霖;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李绍良教授修订的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随机抽样调查,对大学1~4年级在校本科生就其独立性、自律性、忧虑性、幻想性、敏感性、乐群性等16种人格因素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域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在校本科生人格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了解大学生人格健康与否,可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优化与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016年02期 v.1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

    许文克;李玉成;李静宇;裴晓溪;李法良;

    目的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3-09—2015-09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接受rt-PA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接受rt-PA溶栓治疗基础上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将2组治疗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2.99±1.42)分、ADL评分为(56.27±9.21)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为(5.64±0.72)U/mL,Hcy为(7.95±1.64)μmol/L,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2期 v.19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在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

    许海兵;陈娟娟;朱小梅;

    目的探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在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采用电脑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保留薄层颞肌148例为研究组,另52例术中采取完全剥离并保留硬脑膜外侧的颞肌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几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对钛网塑型的满意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时,保留硬脑膜外薄层颞肌创伤较小,疼痛恢复快,不影响咀嚼及外观,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2016年02期 v.1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MGMT 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徐红超;陶静莉;许成杰;方琦;

    目的分析MGMT、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7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肿瘤组,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2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取肿瘤组患者脑胶质瘤标本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标本,检测MGMT、VEGF的阳性表达率。同时,统计并对比分析肿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级、肿瘤类型生存质量及预后下MGMT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肿瘤组患者MGMT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8.52%、77.78%,对照组依次为12%、2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患者在MGMT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上,高级别胶质瘤组患者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P<0.05);KPS≤70分组患者高于KPS≤70分组(P<0.05);术后12个月内死亡组患者高于术后12个月后存活组(P<0.05)。而不同类型胶质瘤组患者中,MGMT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MT、VEGF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治疗效果评价、病情判断及生存质量、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6年02期 v.1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易月婵;李勤;徐宁;李俊文;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2-2014-11我院收治的154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根据有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1例)和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73例)2个亚组,同时选取血压正常者15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斑块回声强度,比较其差异,并研究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斑块回声强度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程度越高,患者斑块面积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P<0.05)。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的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指数、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者,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高,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斑块的脱落有关。

    2016年02期 v.1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

    宗庆华;闵有会;张辉;娄永利;姜羽;梁阿铭;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4-11病理确诊的37例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且完成2a随访,评估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 37例患者均完成最少2a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2.2个月,1a总生存率为7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HO分级、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和KPS评分仍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别有4.803(95%CI1.365~8.475)和5.419(95%CI1.501~9.266)。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2016年02期 v.1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周灿富;陈铸雄;梁军;杨保生;蔡海林;区志明;

    目的探究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我院2012-03-2014-03急诊留观或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组)以及在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胱抑素C与其他相关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胱抑素C与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正相关性,了解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和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升高、体质量、BMI、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胱抑素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身高、体质量、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与胱抑素C无相关性(P>0.05);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以及年龄与胱抑素C存在相关性(P<0.05),且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升高、年龄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对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胱抑素C是影响患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收缩压、血糖水平及年龄因素有正相关性,能够用于临床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前景。

    2016年02期 v.1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显微手术对老年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何鹏;刘付军;梁超;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对老年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4-03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术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IL-6、TNF?α、IL-1、IL-10)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痊愈率50.00%,有效率94.00%。治疗前与治疗后7d相比,患者的IL-6、TNF?α、IL-1、IL-10有了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也明显下降(t=8.219 9,P<0.000 1)。治疗前与治疗后14d相比,患者的IL-6、TNF?α、IL-1、IL-10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t=24.411 3,P<0.000 1)。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效果良好,并能明显降低自发性脑出血后的炎性因子与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2期 v.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损伤部位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刘利红;梁爱萍;刘剑;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和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使用MoCA进行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不同;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受损认知域比较,基底节组在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和延迟回忆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额叶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延迟回忆及MoCA总分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MoCA总分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2016年02期 v.1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人工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模型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陈会枝;孟伟伟;贺付成;

    目的探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及灰色理论在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及梅毒三种流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2013年郑州第一附属医院三种流行性疾病进行统计,建立BP神经网络及GM(1,1)预测发病模型。结果建立了拓扑结构为1-5-1的BP神经网络及GM(1,1)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对比。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三种流行病的预测精确度高于灰色理论,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2016年02期 v.1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分析脑电图在头痛型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陈中玮;伍国锋;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头痛型癫痫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头痛型癫痫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仪对其进行扫描,对其脑电图的波形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轻度异常18例(37.5%),异常30例(62.5%),其中11例脑电图表现为阵发高幅1~3c/s及4~7c/s慢波节律,且两侧对称同步出现,7例脑电图表现为局限在两额部或前头部的波幅;异常脑电图患者中8例为阵发高波幅慢节奏,且两侧对称性同步出现;15例为阵发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综合波幅;5例为散发性棘波或棘2慢波;2例为局限性尖波或棘波。结论采用脑电图对头痛型癫痫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6年02期 v.1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分析

    丁银鸿;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感染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232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SS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SI组21例(9.05%)和非SSI组211例(90.95%)。以患者发生SSI为因变量,以年龄、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与否、异物植入与否、备皮距手术的时间、硬脑膜切开与否、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手术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与否为自变量。先予以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5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备皮距手术时间>2h,硬脑膜切开及合并糖尿病为神经外科SSI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65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备皮距手术时间>2h,硬脑膜切开及合并糖尿病为神经外科手术中发生SSI的高危人群,加强这类人群感染的早期预测对促进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02期 v.1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李大立;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03-2014-04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52例,心源性脑栓塞41例,小动脉闭塞型31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中hs-CRP浓度进行检测,利用酶标仪对血清中MBP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MBP浓度分别为(2.66±4.21)ng/mL和(4.25±2.12)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hsCRP和MB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和心源性脑栓塞患者hs-CRP和MBP浓度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动脉闭塞型患者hs-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MBP浓度均出现变化,hs-CRP对早期病变敏感,可早期识别和预测脑梗死,而MBP则可反映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对判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6年02期 v.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智民;

    目的分析胃癌神经侵犯(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回顾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肿瘤组织经检测,肿瘤细胞侵犯神经鞘任意一层或肿瘤细胞沿神经增长,包绕超过神经周径1/3,则为PNI阳性,判断神经侵犯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240例胃癌患者中50例患者胃癌神经侵犯,占20.8%。神经侵犯发生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有关。PNI阳性5a生存率28%,明显低于PNI阴性5a生存率的43.2%,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独立因素,神经侵犯、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并不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会导致胃癌预后不良,但较多因素表明胃癌神经侵犯并不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但反映了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与胃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加大胃癌神经侵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检出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016年02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不同手术入路在重症脑桥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贾永军;

    目的探讨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对重症脑桥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05-2014-06收治的86例重症脑桥出血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术,B组采用横窦下小脑入路立体定向术,术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后病死率有所下降,临床总有效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2组以肺部感染、再出血、肾功能不全、脏器衰竭以及脑积水为主,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症脑桥出血患者疗效确切,且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16年02期 v.1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血管内治疗与显微手术夹闭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罗忠平;黄斌;李孝生;邓人富;姜志远;白桂斌;陈家玉;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在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03-2015-03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B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GOS评分5分40例(97.6%),显著高于B组的27例(65.8%)。B组复发2例(4.9%),死亡1例(2.4%)显著低于A组的7例(17.1%),死亡4例(9.8%)。结论根据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大小、位置、一般情况等,选择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酒后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抢救疗效分析及预后影响

    廖湘斌;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酒后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急诊科就诊的酒后脑出血患者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确定诊断。按就诊方式分为经院前急救组(实验组)60例,未经院前急救组(对照组)60例。临床观察随访4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t=6.15,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Z=-2.36,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显著提高酒后脑出血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近期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明显。

    2016年02期 v.19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齐拉西酮联合舍曲林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李梁;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联合舍曲林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01—2014-01-01我院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齐拉西酮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58.00%)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动过速、嗜睡、便秘、流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舍曲林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

    2016年02期 v.1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瘫患儿早期视觉注意力训练对语言的影响研究

    何爽;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应用视觉注意力训练的方案对其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0-2013-10我院收治的90例伴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视觉注意力训练的实验组,每组45例;比较3岁10月以上2组患儿的言语商、总智商等指标,比较3岁10月以下2组患儿的适应性及语言发育商(DQ)等指标,然后分析其治疗作用。结果 3周岁及以上实验组患儿的言语商、总智商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10月以下的实验组患儿发育商(DQ)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小于3岁10月脑瘫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而3岁10月及以上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视觉注意力训练的方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作用明显,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2016年02期 v.19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介入性球囊封堵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应用

    吴笋;

    目的探讨介入性球囊封堵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4-02收治的32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给予最新型等渗造影剂溶液充填封堵球囊(A组);选取我院2012-01-2013-01收治的32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给予传统造影剂溶液充填封堵球囊(B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给予最新型等渗造影剂溶液充填封堵球囊手术治疗,疗效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6年02期 v.1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与血清"淀粉样蛋白42磷酸化Tau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韩玮;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与血清"淀粉样蛋白42、磷酸化Tau、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1年济宁各社区近1 100例50~80岁的中老年人,筛选出MCI患者36例,并选取年龄、学历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6例。检测MCI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水平与血清Aβ-42、p-tan、Hcy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MMSE水平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MMSE明显高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平均Aβ-42、p-tan、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及对照组的Aβ-42、p-tan、Hcy均与患者的MMSE得分呈相关性(P≤0.05),其中MMSE得分与Aβ-42、p-tan、Hcy为负相关。结论血清Aβ-42、p-tan、Hcy可指示认知功能水平。

    2016年02期 v.1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实效性评价

    车海江;苏龙;林涛;

    目的探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实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2015-05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复查与随访结果,观察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2例术后2h发生偏瘫,经检查其大隐静脉内有血栓出现,立即手术取栓,1个月后患者完全康复。2例行夹闭载瘤动脉时发生出血情况。余14例术后经过均顺利。随访中8例手术6个月后行血管超声复查,搭桥血管通畅。4例巨大动脉瘤患者术后2a复查发现动脉瘤明显减小。2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先行右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并右侧颈内动脉球囊闭塞,在手术5a后进行复查,可见其主要通过搭桥血管进行供血。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2016年02期 v.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与Hcy UA蛋白C及蛋白S的相关性分析

    陈贵发;陈子平;李立新;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蛋白C和蛋白S(S100B)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UA,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的蛋白C和S100B水平。并考察脑卒中患者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NIHSS、BI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患者NIHSS水平与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患者的BI与血清蛋白C和S100B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3个月NIHSS水平与血清Hcy、蛋白C和S100B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BI与血清蛋白C呈负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与患者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当注意上述指标的检测。

    2016年02期 v.1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赵晓红;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3-2014-03在我院进行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确诊后分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组64例和急性精神障碍组36例。对患者进行3次脑电图检查,第1次为发病后2~7d,第2次和第3次分别为15~24d和30d后。同时进行MRI、CT、脑脊液检测,收集患者异常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相比更易发生α频带功能降低和两端不对称以及局灶性异常现象,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脑电波的异常状况得到缓解,由第1次检查的100%降至第3次检查的18.8%。脑电图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CT或脑脊液检测结果。结论在诊治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脑电图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显示临床诊断过程,不仅可作为疾病诊断初期的依据,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的参考。

    2016年02期 v.1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三联疗法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吴昊;

    目的观察在抗组胺药、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泊三醇三联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符合诊断入选标准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抗组胺药、类固醇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泊三醇治疗,观察2组皮损改善、瘙痒减退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38例,显效12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0.03%,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5)。结论卡泊三醇加用传统方法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较单纯传统方法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起效快、止痒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2期 v.19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血糖的影响

    乐静;赵涛;刘爱林;李传静;黄高;成传芳;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模式对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血糖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30d、90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观察组为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的治疗方式相对于单独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给药,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016年02期 v.1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田蕾;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4-05在我院住院的3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时间、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20.67%,下呼吸道感染最多,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消化道及其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有无意识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率高,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对发病患者积极治疗,重视并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率。

    2016年02期 v.1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

    刘聪;李昕;

    目的观察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06-2015-03门诊就诊的12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和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并观察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5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4d、28d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可明显改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及焦虑、抑郁障碍。

    2016年02期 v.1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郭恩会;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方法选择2012-08—2014-08本院诊治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内63例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液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研究组患者斑块不同分布的hs-CRP水平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另外研究组患者中斑块不稳定组hs-CRP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斑块稳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密切,临床科学检测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对急性脑梗死诊治具有积极影响。

    2016年02期 v.1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诊治研究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赵伟苗;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管性痴呆疾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诊治血管性痴呆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明确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同时选取与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文化等相匹配的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纳入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等信息,同时抽血检查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比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危险以及保护因素。结果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痴呆患者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根据痴呆病情加重各指标越高(P均<0.05),痴呆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时痴呆病情越重,红细胞变形指数越低(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并发症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较大(P均<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能够在诊治血管性痴呆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6年02期 v.1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显微镜下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张志涛;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09-2014-09住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解剖组和显微镜下解剖组,术中观测左右两侧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走行规律,比较受损情况。结果常规解剖组共解剖喉返神经746条次,其中双侧解剖者215例,左侧解剖者198例,右侧解剖者118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1条次,发生率为1.47%。显微镜下进行喉返神经解剖组,共解剖神经483条次,双侧解剖者156例,左侧解剖者33例,右侧解剖者138例。神经损伤3条次,发生率0.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进一步比较显示左、右两侧喉返神经损伤条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右侧喉返神经较左侧损伤更加容易受损。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喉返神经,可清楚分辨喉返神经走行规律,降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2016年02期 v.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陈爱春;舒化青;肖瑞;周秀荣;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9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Y分级量表调查,检测患者血尿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分析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MoCA调查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69.07%;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受教育年限、血尿酸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病程、MAMD评分、H-Y分级、PUDRSⅡ评分、PUDRSⅢ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病程、MAMD评分、H-Y分级、PUDRSⅢ评分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受教育年限、病程、MAMD评分、H-Y分级、PUDRSⅢ评分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以关注。

    2016年02期 v.1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

    丁燕萍;杨莹;李冬成;

    目的探讨采用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临床诊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内科2011-12-2014-01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核磁共振(MRI)及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时期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结果脑梗死发病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方法检测时病灶的显示率都为100.0%,T_2加权像(T_2WI)时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显示率分别为28.57%(6/21)、61.76%(21/34)、100.0%(29/29)。结论采用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诊断结果较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序列准确,提高了临床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年02期 v.1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中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叶党华;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01-2013-08收治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分组。于入院时测定患者凝血功能,伤后3个月评估2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比较。结果 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分别为(17.6±1.1)s、(48.7±2.0)s、(0.4±0.2)g/L,均高于B组(P<0.05),同时也超过正常范围,凝血障碍发生率为70.8%,显著高于B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分2例,3分4例,4分5例,5分13例,平均评分为(3.8±0.3)分,显著低于B组的(4.8±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若合并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临床需重视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情况,并据此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2016年02期 v.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

    高海燕;汤哲锋;李冬雷;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脑动脉瘤合并SAH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经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VE)技术等技术处理,将该结果与DSA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83例患者中,DSA或手术结果检出瘤体93个(单个瘤体73例,2个瘤体10例),CTA共检出瘤体91个,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漏诊2个,CTA的诊断敏感性为97.8%,诊断符合率很高(χ2=25.632,P=0.011)。结论 CTA检查脑动脉瘤合并SAH快速、无创,且敏感性很高,能够显示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以及载瘤动脉与血管的关系等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6年02期 v.1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妇女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郭立丽;刘正清;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肥胖与孕期过度增重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孕前肥胖109例,孕期过度增重155例,孕前体质量过轻86例,孕期体质量过轻78例。同时纳入120例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处于正常范围的孕妇为对照。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对生产后1a的儿童进行神经精神发育测试,并根据测算结果分为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组(MDI≤79分)与神经精神发育正常组(MDI>79分)。对影响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危险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造成儿童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前肥胖、孕期过度增重(P<0.05),与孕前体质量过轻、孕期体质量过轻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前肥胖、孕期过度增重是导致儿童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妇女孕前肥胖与孕期过度增重均能够导致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异常,因此对上述因素及时进行干预,能够减少儿童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的发生。

    2016年02期 v.1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在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杨会举;

    目的观察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82例肛肠科住院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对照组41例,常规曲马多口服或杜冷丁肌注处理,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24h、48h、72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16年02期 v.19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疗效观察

    单春格;周艳宏;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行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的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效果,总结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结果 63例患者中,SimpsonⅡ级切除49例,SimpsonⅢ级切除14例(其中恶性脑膜瘤3例)。术后病理显示良性53例,非典型性7例,恶性3例。均在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5a以上,其中SimpsonⅡ级复发2例(4.1%),SimpsonⅢ级复发2例(14.3%),未复发59例,肿瘤5a控制率为93.7%。结论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能有效提高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5a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6年02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李亚东;陈军;仲伟坤;

    目的分析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01-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保守治疗19例,包括石膏或制具固定、按摩推拿、针灸等促神经恢复药物等和肌力训练。2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传统手术治疗15例,显微手术治疗7例,在探查原因后做出适当的处理,如松解紧张的筋膜、肌腱,刮除骨痂,将腓总神经从卡压处松解,并仔细观察神经受损程度,对于一些神经增粗、变细、外膜增厚、神经表面毛细血管消失或模糊者切开神经外膜。结果 41例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54±2.54)个月。保守治疗疼痛有效率为89.47%,传统手术组为86.67%,微创手术组为100.0%。3组优良率未见明显差异,选择哪种方式实施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结论对于症状相对较轻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给予保守治疗有显著疗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恢复良好,而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副损伤,简便易行。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对治疗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1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汪锐;张启明;王丹;袁菁;

    目的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我院2008-09-2013-09收治68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其病因、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眼球转动受限伴外下斜,其中伴瞳孔损伤27例(39.7%),伴瞳孔轻微散大13例(19.1%),对光反射不灵敏,患者均无中心视力受损表现;糖尿病、动脉瘤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其构成比分别为39.7%、30.9%,51~70岁年龄段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率最高,占61.8%;治愈53例(77.9%),好转10例(14.7%),无效3例(4.4%),死亡2例(2.9%),有效率为92.6%。结论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以上睑下垂、眼球转动受限为主,其发病原因多与糖尿病、动脉瘤、脑干病变有关,且多数患者预后不佳,因此,应在做好病因检查、对因治疗的同时,强化患者及时就诊意识,以促进神经损伤的早期逆转,保证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2016年02期 v.1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诊治分析

    李梅;刘光虹;杨黎;

    <正>更年期是女性由性成熟期过渡至老年期的阶段,临床又称围绝经期。该阶段女性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极易产生一系列躯体及心境障碍,其中以更年期神经症最为常见~([1])。更年期神经症患者常表现为疑病、强迫、恐惧、焦虑、抑郁及神经衰弱等,经临床检查显示并无器质性病变~([2])。近年来,随着更年期神经症病因、病机研究的深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心理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3])。我院对女性更年期神经症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并辅以心理干预,

    2016年02期 v.1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多排螺旋CT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孙满顿;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01—2013-12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或辅助治疗的患者,包括疑诊为早期脑梗死患者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垂体瘤患者40例。计算多排CT扫描在各疾病中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并同DSA或术中实际情况比较,计算该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94%、20%,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14.29%,CT三维重建所成的三维立体图像观察结果同术中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在神经外科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有利于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及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对各类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2016年02期 v.1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魏勇;

    <正>脑卒中可能导致脑干、下丘脑等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受损,临床症状或心电图出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内膜下出血、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还可能伴随心肌酶谱升高的体征~([1])。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位置以及病情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CVS合并CC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强选型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诊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1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相关性研究

    丁荣椿;李琦;尹九元;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的含量,研究此两种物质与患者颈部血管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8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体内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体内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γ值明显大于颈部血管斑块数量的相关系数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数目之间具有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6年02期 v.19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引导式教育对28例小儿精神发育迟滞康复治疗的作用

    崔喜红;尚清;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患者进行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后进行智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儿智商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轻、中度智力低下患儿效果显著,有效率分别达100%和85.7%。结论引导式教育有助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

    2016年02期 v.1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H型高血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孙玉华;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重度VCI、中度VCI、轻度VCI、正常对照4组,测定各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MMSE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认知障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水平也增加,Hcy浓度与各组MMSE评分行Spearman分析后分别为r=-0.385、r=-0.396、r=-0.437、r=-0.428。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H型高血压呈正相关。

    2016年02期 v.19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价值探讨

    张璐靓;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PCR定量检测方法对脑脊液标本的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行相同的检测。观察比较2组检查结果,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CR阳性情况与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等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均为PCR阴性,观察组中16例(共26份脑脊液标本)检测为PCR阳性,其中TCRr阳性4例,IgH CDR?Ⅲ阳性16例。先于常规脑脊液检查,同时与脑脊液检测获得阳性结果的分别有5例和9例。临床症状出现前检出、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阳性结果的患者分别有11例和3例。其余2例PCR阳性患者无临床症状,且经脑脊液检查无异常。所有PCR阳性患者经治疗后均转阴。结论 PCR方法能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较准确的检测,且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02期 v.1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姜红姬;全善今;方永福;

    <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介于正常衰老与极早期痴呆间的一种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间状态。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研究表明,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0倍,故MCI人群将成为痴呆的高危人群,但存在异质性~([1])。心脑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广泛认可。多数学者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McCully

    2016年02期 v.19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儿童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魏慧珍;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和脑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35例合并ESES的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儿的VEEG,NREM期均见ESES现象,放电以Rolandic区为主。发病后精神行为异常25例(71.4%),智力障碍19例(54.2%),语言障碍22例(62.8%)。经抗癫痫药治疗后,26例有效,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或明显减少;7例无效者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在控制临床发作和痫样放电方面有良好的效果;2例无效。结论 ESES是涉及多种癫痫综合征的特殊EEG,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引起神经心理损伤的主要原因。而长程视频脑电图是诊断ESES的有效工具,便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是改善神经心理损伤的关键。

    2016年02期 v.1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疗效

    孙高中;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3周后,评价2组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结果,以判断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结果经治疗3周,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3.946,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更好的效果,但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加以选择运用。

    2016年02期 v.1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小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高热惊厥易感性调查研究

    曹彦星;张霞霞;

    目的调查研究小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高热惊厥易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09-2014-05收治的单纯高热惊厥患儿310例为研究组,以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4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小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高热惊厥易感性易感因素。结果研究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暴露率71%,与对照组18.8%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室扩大及脑白质软化、重度黄疸为二者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小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合并脑室扩大、脑白质软化患儿在婴幼儿期发生高热惊厥危险性明显增高。

    2016年02期 v.1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44例病理分析

    宋宣克;王恒;潘广振;冯怡锟;崔新征;苏彦河;张灿宇;

    目的分析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病理结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4例行胸腺扩大切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胸腺均有异常,其中胸腺萎缩占比例最大;异位胸腺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结论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胸腺扩大切除术应该为胸腺切除的主要术式。

    2016年02期 v.19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用药与体验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李扬帆;陈丰华;王坚;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术前2组均行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术中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监测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切皮即刻(T_3)及拔管即刻(T_4)的HR及MAP;评价患者的苏醒质量;同时,监测患者的脑氧代谢指标。结果2组患者T_1时的HR及MAP指标值较T0时均下降(P均<0.05);而在其他时刻,观察组HR及MAP指标值较T0时刻均无明显波动(P均>0.05);但在T_3、T_4时刻,对照组HR及MAP指标值均高于T0时刻及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平均术后睁眼时间、睁眼到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另外,监测期间,观察组脑氧代谢指标均无明显波动(P均>0.05);但对照组在麻醉维持后30min及麻醉药停用后5min,脑氧代谢指标与诱导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稳定,且患者苏醒较快,能更好满足手术要求。

    2016年02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陆晓莲;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rt-PA溶栓治疗。于2组入院时及发病24h时,采用NIHSS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予以患者复查头颅CT,统计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HT)及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另外,于2组治疗后第30天,再次根据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发病24h后,溶栓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溶栓组NIHSS早期改善率(56.25%)高于对照组(40%),(P<0.05)。溶栓组HT、SICH的发生率依次为15.63%、12.5%,对照组依次为13.33%、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平均血清MMP-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溶栓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溶栓时间窗内予以rt-PA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近远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增加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病临床评价

    张军勐;魏时懿;何锐;冀成君;

    目的探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可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治疗1周前患者均停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SS、TESS、BP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大;2组治疗8周后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总分减分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预防开颅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的效果

    梁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预防开颅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开颅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曲马多,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躁动评分,记录2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血压、心率控制较对照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12h疼痛评分分别为(2.86±0.87)分、(3.04±0.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唤醒时间和躁动评分分别为(2.11±1.65)min、(1.59±0.7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可有效预防开颅术后躁动、寒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016年02期 v.19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脑血栓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迟国萍;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脑血栓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2014-12本院诊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研究组予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分析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用药总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生活质量疗改善情况甚佳,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016年02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外伤性癫痫的疗效及对TNF-α IL-6 CRP的影响

    赵军;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TNF?α、IL-6、CRP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性癫痫患者84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作时TNF?α、IL-6、CRP均有所提高,而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更为显著。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有效改善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TNF?α、IL-6、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

    2016年02期 v.1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孟飞燕;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双抗组60例和单抗组6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双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单抗组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d监测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记录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PA均降低,双抗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T、APTT均延长,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双抗组NlHSS评分较单抗组减少更明显,双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短疗程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及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16年02期 v.19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分析

    李红普;邱新光;

    目的探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CPP)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95例CPP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mNGF,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徒手肌力检查(MTT)评分、感觉障碍范围(SD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TT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R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硬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注射部位肌肉硬结在治疗结束3~4周后均消退。结论注射用mNGF治疗CPP具有缩小感觉障碍范围、缓解神经疼痛强度、改善生存质量等优点。

    2016年02期 v.1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

    李高尚;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RMS评分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不同时间BR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周末BRMS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舍曲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症状患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星;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伴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AD)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6例伴抑郁症状的A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舍曲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HAMD评分及MMSE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为27.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可有效改善伴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6年02期 v.19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综述与讲座

  • 椎动脉发育不全对相应供血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乾坤;张杰文;张道培;张淑玲;鹿桂凤;尹所;

    椎动脉发育不全(VAH)可能造成血流灌注的减少,促发后循环缺血事件。多普勒超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氙气增强CT、磁共振灌注显像、CT灌注显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检测方法可用来评估VAH所致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但尚需要深入研究,进而架起血管异常与后循环缺血事件之间的桥梁。

    2016年02期 v.19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进展

    张晓席;赛庆志;王运良;

    <正>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也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位列该年龄段第二、三位死亡原因。抑郁也引起严重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导致吸烟、物质滥用和肥胖的比例增加,因此对该病的认识尤为重要。本文就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青少年抑郁的概述抑郁是一组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的症状。青少年抑郁的临床和诊断特点与成人抑郁相似,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2016年02期 v.19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刘艳秋;李金凤;王运良;

    <正>神经系统疾病中,无论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还是以脑缺血、脑出血为高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且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5])。然而,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探讨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3,6-9])。但

    2016年02期 v.19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护理体验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周璇;刘双云;何慧文;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02-2013-01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28例,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肠道功能、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结果干预组接受干预后腹胀占20.1%,便秘占16.8%,药物依赖占22.8%,排便时间为(12.0±4.2)min,Wexner评分为(10.2±0.4)分;对照组接受干预后腹胀占55.5%,便秘占51.9%,药物依赖占62.4%,排便时间为(20.3±5.0)min,Wexner评分为(14.1±0.6)分。2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肠道功能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接受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总分为(62.34±11.69)分,生理功能(14.63±2.98)分,心理功能(15.21±1.74)分,社会功能(14.22±2.37)分,环境功能(15.74±2.03)分;对照组接受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总分为(50.21±12.13)分,生理功能(12.14±2.73)分,心理功能(13.66±1.91)分,社会功能(13.82±2.03)分,环境功能(12.21±1.87)分。干预组接受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功能,相比于对照组较干预前均有大幅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

    2016年02期 v.19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优质护理对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孟婧;冯晶晶;安明;王建英;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院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骨科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Botsford神经功能评分和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92%(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爆裂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

    2016年02期 v.19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应激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张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10-2013-10住院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有利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少其术前应激状态,从而大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路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研究

    程文红;吴建红;程芳梅;

    目的探讨路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路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98±1.79)分,对照组为(2.91±1.64)分;观察组BI评分为(115.71±15.64)分,对照组为(108.98±15.8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1.52±6.37)分,对照组为(87.18±6.8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冯晶晶;安明;孟婧;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腰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12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有效率81.03%(4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35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增加治疗效果。

    2016年02期 v.1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总结及分析

    张亚琴;

    <正>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控制等方面的障碍。老年痴呆症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萎缩,并伴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老年人一旦患痴呆症,不仅自己行动不便,也给自己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2016年02期 v.1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护理

    滕薇;常全胜;

    <正>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了电击样、阵发性疼痛,疼痛剧烈,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一般时间较短;间歇期无症状。目前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为颅内肿瘤等病变所导致,也可能是颅外的感染性病灶所导致。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采用的是去除占位性病灶。收集2008-08-2013-07我科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1例,经检查均确诊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通

    2016年02期 v.19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秦文珍;

    <正>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15-02—2015-08诊治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2例,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并符合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1~87岁;病史1~14a;脑梗死42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混合型脑卒中11例;糖尿病史1~16a。住

    2016年02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王凤侠;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焦虑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2组干预前CSS、GC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但干预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缓解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2016年02期 v.1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小儿神经胶质星形细胞瘤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

    王瑛;姜心诚;

    <正>星形细胞瘤在神经胶质瘤中最为常见,一般恶性程度不高,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通常好发于脑桥~([1])。临床对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但由于解剖部位复杂,以及周围有重要组织环绕,手术的难度很大,肿瘤自身及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均可能对术区周围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所以,对肿瘤切除术后的患儿进行缜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