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在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郑鹏;高峰;徐坡;张文青;王丹;徐燕;张杰;

    目的探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4-2014-03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APACHE-Ⅱ评分≥15分、4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3d、估计气管插管超过3~7d者的重症脑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实施气道开放,试验组采用序贯气道开放法,即在气管切开导管置入气管内之前仍保留气管插管,待气切导管完全正确放置,再拔除气管插管,全过程始终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常规组在气管切开造口过程中不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仅吸氧4~8L/min;观察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APACHE-Ⅱ评分、生命体征、术后24h NSE水平、血气分析以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1)2组患者入科时、气管切开术前APACHE-Ⅱ、HR、RR、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APACHE-Ⅱ、SpO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气管切开术后APACHE-Ⅱ、HR、RR、Bp、SpO2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科时以及气管切开前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3个月后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采取序贯性人工气道开放法能确保其安全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6年10期 v.1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科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帅;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今后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01神经科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行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3、7d各项营养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χ~2=11.816 7,P=0.000 6);试验恢复良好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6.538 2,P=0.010 6);试验组出院时及随访期间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胃镜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神经科昏迷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肝肾损伤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明显改善昏迷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作为营养支持首选方式。

    2016年10期 v.1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脑特异性miRNAs水平的变化及与炎症应答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李松;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脑特异性miRNA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应答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起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8例,收集临床资料,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评估梗死体积。于卒中起病24h内(22例)及48h内(6例)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结果卒中起病24h内血清miRNA-124水平显著下降,起病48h内血清miRNA-219水平较起病24h内有所升高。卒中起病24h内血清miRNA-124、miRNA-9、miRNA-219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血清miRNA-9水平与入院时及入院24hNIHS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脑特异性miRNAs参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应答水平,血清miRNA-124、miRNA-9、miRNA-219水平降低加剧炎症反应及脑组织炎症损伤。

    2016年10期 v.1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凝血纤溶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意义

    熊兰;凡子莲;代东璟;李玲;李夏;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指标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4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7例)和非预后不良组(59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检查的健康志愿者49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Hcy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D-D、Fg、PAI-1显著高于对照组,tP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y、D-D、Fg、PAI-1显著低于治疗前,tPA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Hcy、D-D、Fg、PAI-1显著高于非进展组,tPA显著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预后组Hcy、D-D显著高于非不良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g、tPA、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D-D、Fg、PAI-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P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导、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2016年10期 v.1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肌张力增高与肌力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王岳;覃宏伟;周冬亮;王建民;徐瑛;于岚;关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肌张力增高与肌力、时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2-10-2014-03在我院宝山分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间在7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瘫痪侧手的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估手的肌力。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3个月时由同一个人评估患者的肌张力、肌力。比较3个月内肌张力、肌力的构成比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肌张力与肌力、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入院、3个月后手肌张力的构成比无显著性改变(χ~2=1.758,P=0.631),肌力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6.837,P=0.003)。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似然比检验)显示,肌张力与肌力密切相关(χ~2=80.472,P<0.001),与时间无密切相关性(χ~2=64.492,P=0.090)。结论急性脑梗死前3个月肌张力无明显改善,肌张力与肌力显著相关。

    2016年10期 v.1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

    黎清现;熊祖员;何海洪;叶淑贞;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联合前列地尔(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我院收治的67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及PGE1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予ALA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多伦多临床症状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自觉症状及感觉程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的TCSS评分、TSS评分,及疼痛、麻木、烧灼及感觉减退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2组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MDA及SO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LA联合PGE1治疗DPN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熊建平;李炯;陈玄斌;

    目的对定向软通道微创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3-2015-02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定向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再出血3例,气颅5例,其他2例,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研究

    饶德利;邱晓明;卢玢;王珍;朱燕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5-01于我院进行脑脓肿、脑肿瘤坏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脓肿10例,脑肿瘤坏死12例,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 000s/mm2,b=0s/mm2在脑脓肿脑炎期、包膜期及吸收期进行弥散信号测量,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并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比较。结果常规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70%,DW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2%、90%;10例脑脓肿9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为0.335±0.098,12例脑肿瘤中11例坏死囊变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2.481±0.391。结论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方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诊断,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2016年10期 v.19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脑梗死患者CD36抗原缺失的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刘莉;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中CD36基因缺陷及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行CD36基因缺陷筛查,观察CD36基因缺陷比例及缺陷类型,并对比CD36缺陷患者与CD36正常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CD36缺陷率高于正常人群,以1228-1239del型、949ins型基因突变为主。且CD36基因缺陷患者伴随有血糖、TC、LDC-C、LP(a)、ApoA1显著升高。结论 CD36基因缺陷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其导致的血糖、血脂调节障碍有关。CD36基因可作为脑血管病防治的分子生物学靶点。

    2016年10期 v.1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巨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研究

    聂晓枫;董晓建;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巨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巨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9例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脑膜减张缝合术,观察术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发率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脑积水、脑膨出或脑软化、硬膜下或纵裂积液、脑脊液漏、癫痫、颅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出血量、输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减张缝合术能提高巨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10期 v.1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伴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段志辉;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及保证用药安全性。方法将2013-10—2015-04我科收治120例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的GCS评分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的GCS评分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伴意识障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显著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且用药安全。

    2016年10期 v.1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奥卡西平对特发性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丁玲;李梅;康照;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在特发性癫痫患者治疗中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特发性癫痫患儿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观察组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后免疫功能。结果用药前观察组IgG、IgA、IgM、CD8、ICAM-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IgG、IgA、CD8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CD3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个月时观察组ICAM-I、CD4、IgM与服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IgG、IgA、CD8、ICAM-I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CD4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CD3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用于特发性癫痫患儿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同时能够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李研;

    目的探讨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高压氧与马来酸桂哌齐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与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常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年10期 v.19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与血清AQP4的影响

    谢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脑水肿与血清AQP4水平。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脑水肿体积以及血清AQP4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有效促进脑水肿的吸收与恢复,降低血清AQP4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年10期 v.1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双源CT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张保朋;王道清;程留慧;周舟;温泽迎;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17例行DSCTA检查的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和无明确糖尿病组(B),明确有无急性脑梗死存在,利用DSCT后处理软件对颈动脉斑块性质进行分析,将其分为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糖尿病患者不同性质的斑块与脑梗死事件的关系。结果按有无急性脑梗死划分,脑梗死组较无脑梗死组具有更高的斑块阳性率;按斑块性质划分,易损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具有更高的脑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组脑梗死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无明确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尤其易损斑块的形成,能明显增加脑梗死事件的发生;DSCT血管成像可对斑块性质进行分析,提高患者防范意识,给临床医生制定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016年10期 v.1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MCT1 MMP-2mRNA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寿记新;高海东;王建业;刘菲菲;付旭东;王酩;丁攀峰;孟恩平;周少龙;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法,分别测定50例原发性人脑胶质细胞瘤和10例脑内减压术患者脑组织标本中MCT1、M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MCT1、MMP-2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2)MCT1、MMP-2在高级别胶质瘤组较低级别胶质瘤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3)MCT1、MMP-2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可能具有正相关性(r=0.712,P=0.001),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见明显MCT1、MMP-2mRNA表达。结论(1)MCT1、MMP-2mRNA的表达同胶质瘤恶性级别关系密切,且病理级别越高其表达强度明显增强;(2)MCT1、MMP-2mRNA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人脑原发性胶质瘤的病理发展过程;(3))MCT1、MMP-2mRNA关联检测有可能作为判断胶质瘤侵袭性及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6年10期 v.1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

    目的评测脑肿瘤患者认知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脑肿瘤病变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自2012-06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脑肿瘤病变并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MMSE、MoCA评测认知功能,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肿瘤特征,如肿瘤部位(左右大脑半球及具体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既往史,如癲痫史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22例,MoCA量表各亚项结果显示,术前脑肿瘤组各亚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各亚项结果显示,术前脑肿瘤组仅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能力、语言能力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左右大脑半球、肿瘤具体位置、肿瘤体积、有无癫痫史、病理类型等因素是脑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脑肿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8.4%,表现为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计算能力、命名、注意力、抽象概括、语言能力等几个方面的障碍,肿瘤位于左侧大脑半球、有癫痫史、胶质瘤、脑膜瘤,肿瘤位于额叶、额颞叶、颞叶,肿瘤越大,认知功能损害越大。

    2016年10期 v.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双侧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外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评价

    汪宇雄;黎杰明;

    目的评价双侧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外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0-01-2014-06入院治疗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治疗过程分为:入院后手术组(40例)于不同的时间内施行双侧额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8例)一直给予保守治疗以降低颅内压,2组均持续监测颅内压。随访6~12个月,采用GOS观察2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后颅内压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入院后10.6h时的颅内压[(32.1±4.9)mmHg]与入院时[(34.3±8.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手术组术后的颅内压明显增高(P<0.05)。手术组2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出现脑积水。随访6个月时手术组GOS评分预后较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47.5%(19/40)vs.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脑外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施行双侧额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快速且有效降的降颅压手段,可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而手术的时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2016年10期 v.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付伟;周赤忠;潘德锐;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3-06-2013-12入我院的病理诊断为大型鞍区肿瘤的患者资料,共搜集患者36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手术资料、病理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价显微外科治疗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6例鞍区肿瘤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6例,胶质瘤2例,脊索瘤1例;手术方式:经前额纵裂入路手术23例,经单额纵裂入路手术6例,小骨窗游离骨瓣纵裂入路手术4例,前额纵裂入路联合额下入路手术2例,小骨窗单额纵裂入路利用窥镜手术1例。术后根据MRI或CT,全切2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0。术前有视力、视野损害26例,术后好转24例,加重1例。术前14例闭经泌乳,术后痊愈13例,好转1例;术前多年尿崩1例,术后未好转;术后一过性尿崩2例,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水电解质紊乱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例,1例在服用强地松片后得到改善,失访1例。术后1例患者硬膜下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消失。本文随访12个月,有视力、视野损害者失访12例,随访14例患者中,视力视野好转13例,加重1例;2例肢端肥大,术后症状好转未明显加重;2例向心性肥胖,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质量下降。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失访11例,随访12例中,痊愈10例,好转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好,其中纵裂入路具有突出优点和竞争力。

    2016年10期 v.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刘悦;卢明;莫创骑;徐立;邵先矛;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降压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行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术后3d、14d、21d脑水肿体积比较,观察组脑水肿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52,P<0.05)。观察组术后3d、14d、21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73,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2016年10期 v.1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Bobath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

    郭春光;张惠佳;胡继红;周平秋;颜华;尹水贵;刘超宇;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给予Bobath干预技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M1治疗,2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与格赛尔发育量表(GDS)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卧位和翻身能区、坐位能区、爬和跪能区、站立能区和行走与跑、跳能区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出现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儿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精神行为的影响

    李欣;岳阳;陈光荣;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9—2014-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血管性痴呆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血管性痴呆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95%,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4.16±0.75)mPa·s,红细胞比积(0.32±0.01)%,纤维蛋白原(3.28±0.38)g/L,均低于对照组的(5.44±1.02)mPa·s、(0.45±0.02)%、(4.49±0.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IL-6水平(18.32±3.05)pg/L,CRP水平(3.26±0.7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4.98)pg/L、(5.53±1.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MSE评分(29.4±4.8)分,高于对照组的(22.8±3.2)分,观察组CDR评分(1.1±0.1)分,ADL评分(1.8±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9)分、(28.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指标,缓解精神行为症状。

    2016年10期 v.1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术中镇静药物对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

    付珍红;彭甫圣;

    目的探讨术中镇静药物对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以期为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手术中镇静药物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以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予以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治疗,术中应用2种麻醉方式,A组:丙泊酚麻醉诱导;1%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维持。B组:静注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前;停用丙泊酚后10min;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病灶切除后,这4个阶段均行ECoG监测,分析监测中暴发抑制(BS)发生率。结果 (1)停用丙泊酚前,BS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停用丙泊酚前后比较,B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七氟烷控制在0.5MAC下前后比较,B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前明显高于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4)B组病灶切除后1例患者出现BS,8例术中唤醒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时,7例(87.25%)出现BS。结论在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术中病灶监测时应使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监测前10min左右停丙泊酚,监测时将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尽量低,以减少对术中病灶脑电图的影响。

    2016年10期 v.19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

    蒋宗焰;张清;牛犇;

    目的探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分析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06-2015-02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神经外科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2例。对患者实施电针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得出静息状态信号(R)和刺激状态(A)的脑功能对比图。计算出每次刺激侧对侧的脑激活簇偏侧指数LI,并同时对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康复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还需接受按摩、高压氧、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结果 14例患者做前后两期检查,取得两期的完整资料;4例患者仅做了1期检查,获得1期资料。18例患者共获得50次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剔除伪影较多的图像,最终选择符合条件的33次图像进行研究。33次成像图像显示,血氧水平依赖性增强(BOLD)均获得清晰的激活簇,且前后两期的LI变化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8次LI值为正值,5次LI值为负值,正值率为84.85%(28/33),但前后两期的LI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两期的LI的改变值△LI以及相应的神经缺损评分△S为正值,且△LI与△S呈现正相关(P<0.001)。结论通过电针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动态监测到患者脑激活簇的变化,并经数据处理分析后对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2016年10期 v.1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银杏叶提取物对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及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赵辰生;

    目的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对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及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对照组16只,单纯癫痫模型组16只,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16只,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16只,后3组实验大鼠予以癫痫大鼠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12h,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海马组织NR2A及NPY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结果单纯癫痫模型组、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NR2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均<0.05);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NR2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纯癫痫模型组及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P均<0.05)。单纯癫痫模型组、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NPY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均<0.05);而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NPY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单纯癫痫模型组及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单纯癫痫模型组与1,2-丙二醇溶液预处理组在NR2A及NPY表达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给药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其抗癫痫的机制可能与上调NPY及下调NR2A的表达有关。

    2016年10期 v.1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的肌电图评价及病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牛鹏;李爱民;杨容坤;张雁;黄瑞聪;

    目的分析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的肌电图评价及病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健侧和患侧面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将其分为<30%和≥30%2组;再从内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针干预治疗。统计波幅比≥30%和<30%的情况分布,评定其疗效,从中分析不同病损程度的疗效。结果波幅比≥30%中患者年龄在13~81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多为右侧病变。波幅比<30%组中患者年龄为22~73岁,各组段间年龄无明显差异;发病以男性居多;病变多为左侧。波幅比≥30%和<30%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波幅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比≥30%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和对照组(92.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比<30%中,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其评价可采取肌电图评价的方式,有利于预后判断。面神经炎患者的病损程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减轻治疗中的痛苦。

    2016年10期 v.1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预后意义

    孙志刚;曹艳丽;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及血清生化指标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4-06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比较2组入院后3d、7d、14d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结果 2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合并感染、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铁蛋白在入院后3d和7d不断升高,入院14d下降,预后不良组血清铁蛋白在入院后3d、7d、14d呈不断升高趋势(P<0.05);预后良好组在各时间段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2组在入院后C反应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预后良好组各时间段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脑出血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患者的动态血清指标变化,评估预后效果以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6年10期 v.1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危险性因素Logistic分析

    张丽娟;战丽萍;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神经内科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并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把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设为观察组,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组年龄(t=2.089,P=0.04)、是否患有高血压(χ2=3.919,P=0.048)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hs-CRP、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Lp-PLA2水平升高是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控制患者血压和体内Lp-PLA2水平减少脑梗死伴LA的发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6年10期 v.1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神经节苷脂联合脐血干细胞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的应用

    杨忠宝;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脐血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4-12施行神经节苷脂联合脐血干细胞治疗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ICARS与ADL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ICARS和ADL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脐血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失调、平衡障碍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016年10期 v.1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显微外科手术对颅脑肿瘤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衍;张辉;岳四海;郭永坤;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对颅脑肿瘤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其中脑桥小脑角肿瘤20例,岩斜区肿瘤13例,丘脑-基底节区肿瘤10例,蝶骨嵴脑膜瘤11例,颅前窝底肿瘤11例,小脑肿瘤15例。(1)脑桥小脑角部肿瘤:通过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全切或次全切治疗;(2)岩斜区肿瘤患者:通过改良后的乙状窦前入路对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肿瘤的部分将被暴露的部分或全部行切除手术;(3)丘脑基底节区部肿瘤患者:作3cm×3cm颅内的骨窗,使用电凝对其作一切口,切口直径约2cm,进行全切或次全切手术;(4)蝶骨峭部肿瘤:作5cm长的直切口及3cm×3cm骨窗,行显微外科的全切或次切手术;(5)颅前窝底肿瘤,右额眉间上或眉上切口入路;(6)小脑肿瘤患者,切口取枕下旁正中。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后患者出现头疼、头晕、内分泌症状、恶心呕吐、肿瘤压迫症状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例数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颅脑肿瘤患者的治疗后,患者头痛、头晕、内分泌症状、恶心呕吐、肿瘤压迫症状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

    2016年10期 v.1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刘浏;潘轲;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分级诊断脑胶质瘤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01我院收治的38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高级别23例,低级别15例,均采用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并结合Ktrans计算机系统,检测颅内占位性病变和瘤周水肿区Ktrans和Ve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Ktrans和Ve值分别为(0.21±0.15)、(0.91±0.13),低级别胶质瘤Ktrans和Ve值分别为(0.08±0.05)、(0.51±0.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参数分级ROC分析,Ktrans和Ve值ROC下面积分别为0.912和0.884,Ve值以0.88为阈值,其灵敏度为85%,准确度为88%,特异性为86%,Ktrans以0.12为阈值,其灵敏度为85%,准确度为90%,特异性为87%。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分级对诊断脑胶质瘤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可作为该疾病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2016年10期 v.1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伴ADHD的行为特征分析

    赵中健;殷海燕;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就诊于我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75例,其中伴ADHD者40例(53.33%),不伴ADHD者35例(46.67%)。采用自编量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患儿行为特征。结果合并ADHD组的家长与未合并组相比,更多地对患儿严厉管教以及经常打骂;更多地采用打骂方式对待儿童的不良行为。与未合并组相比,合并组的父亲急燥易怒者更多(P<0.05);合并组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相对较早(P<0.05);在CBCL行为问题总分、违纪因子分,多动因子分、交往不良因子分及攻击因子分数上,合并组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违纪、多动、交往不良及攻击行为问题上,儿童精神分裂症合并ADHD的患儿表现更为明显,家长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和不良行为处理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提示要及早重视儿童精神分裂症伴ADHD的早期干预。

    2016年10期 v.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分析

    马鹏举;岳双柱;金保哲;常海刚;高国军;徐翀;周文科;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5-02我院收治的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的颅咽管瘤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的优缺点。结果术中肿瘤全切41例;次全切除8例,保留垂柄(完全或部分保留)31例,因肿瘤完全侵蚀垂体柄将其与肿瘤一并切除14例,4例术中为见垂体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电解质紊乱及体温调节紊乱。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具有操作空间大、安全性好、视角佳等优点,可作为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有效入路。

    2016年10期 v.19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李猛;朱俊敬;张淑芳;李文峰;付慧鹏;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P300和探究性眼动分析(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评估患者组及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EEM中NEF及RSS减少,D值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P300潜伏期与PANSS量表一般状况分、思维障碍评分及激活性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波幅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状况分均呈负相关(P<0.01,P<0.05);EEM中凝视点数(NEF)与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P<0.05),PANSS总分与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呈负相关(P<0.05),与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P300和EEM测定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

    2016年10期 v.1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杨克俊;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0%,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抑郁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均为其危险因素。

    2016年10期 v.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肌牵伸治疗躯体性耳鸣临床分析

    张军华;田浩;谢飞;张扬;

    目的分析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肌牵伸治疗躯体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躯体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颈肌牵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肌牵伸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耳鸣程度;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患者的头颈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HI)评价耳鸣的严重性及耳鸣对患者情感、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耳鸣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咀嚼肌、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表面肌电信号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T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肌牵伸治疗躯体性耳鸣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刺激患者的躯体感觉通路,改善耳鸣症状,降低耳鸣对患者情感、功能的影响。

    2016年10期 v.1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何必华;胡东辉;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s-CRP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结果(1)2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立丰;万晓书;李海渊;

    目的探讨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5-01我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软通道微创术组)24例和B组(硬通道微创术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机体应激及神经功能相关血清指标。结果 B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机体应激及神经功能相关血清指标均低于A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2016年10期 v.1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疗效观察

    冯晓霞;宋红;宋焕清;李倩;刘园园;周川;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NGF)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早产儿脑病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NGF干预组31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肌注治疗,1支/d,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1月时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分别于患儿生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估。结果 NGF干预组头颅磁共振检查所示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MDI、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能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2016年10期 v.1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小儿黄龙颗粒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

    吴复栋;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小儿黄龙颗粒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3a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动症患儿共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小儿黄龙颗粒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NAP-4量表评分和Conners氏量表多动指数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小儿黄龙颗粒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6年10期 v.1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李继玲;牛美真;韩增菊;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01—2015-08我院确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住院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小儿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2016年10期 v.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金世凯;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2-2015-02我院4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训练),每组23例,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治疗后MMSE、MOCA、BI指数分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训练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6年10期 v.1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权弋;尚清;马彩云;宋春兰;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临床特点,早期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配合针刺、按摩及功能训练。结果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及按摩能促进患儿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

    2016年10期 v.1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透针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王晓丹;刘承梅;宋晓磊;王莉娜;刘雁;牛瑛琳;许梦雅;

    目的探讨透针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常规用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透针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透针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2016年10期 v.1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韦莉婷;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2016年10期 v.19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

    刘涛生;郭宏伟;涂明义;皇甫留杰;张武昌;郑明;谭龙君;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013-05-2014-08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患者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前后交通血管开放,对照组前后交通血管未开放,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1)神经功能: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现侧支循环建立、前后交通血管开放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

    2016年10期 v.19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罗世炜;林梦罴;林育微;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梗死面积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梗死面积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梗死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枕下去骨瓣减压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张茂林;

    目的探讨枕下去骨瓣减压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单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枕下去骨瓣减压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术前组间比较2组患者的GCS量表评分及MR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GCS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MRS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均以研究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下去骨瓣减压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MCI的重要备选方案。

    2016年10期 v.1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脑梗死急性期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刘程光;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2-01—2014-10收治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以盐水为溶媒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葡萄糖、胰岛素联合溶媒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改善率60.0%,对照组改善率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10.0%VS 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39.8±3.6)VS(33.6±3.0)]%、LVEDD[(43.5±7.4)VS(53.7±2.7)]mm、NIHSS评分[(17.0±0.5)VS(19.4±0.4)]分、认知功能评分[(23.5±1.6)VS(21.4±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病情严重,葡萄糖、胰岛素联合为溶媒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观察

    陈静;白宏英;

    目的对比早期进展性脑梗死两种治疗的短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标准的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应用阿司匹林片合并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2)、应用阿司匹林片合并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治疗组1),对比2组患者均行入院时、进展后、治疗14d后NIHSS评分。结果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治疗组1治疗14d后NIHSS评分下降值较治疗组2有明显差异。结论阿司匹林合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优于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治疗。

    2016年10期 v.1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瑞通立(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崔喜峰;代铁良;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我科近2a来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建立单独用药通道,瑞通立18 mg加入生理盐水5~10mL,不少于2min静推;间隔半小时可用第2支。0.5h后依据患者个体化和是否有出血情况酌情减少第2支用量。结果瑞通立静脉溶栓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80%以上。结论瑞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016年10期 v.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疗效

    昌传良;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8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脂质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显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LDL-C、HDL-C、ox-LDL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能够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临床疗效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6年10期 v.1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长春西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陈志刚;刘长;易欣;郑肖;董磊;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曲克芦丁注射液,观察组加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14d一疗程,观察2组血黏度、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血黏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运用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血黏度,安全可靠,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2016年10期 v.1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及预后的影响

    吴境;朱烽;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择2011-05—2014-02我院接诊的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瑞斯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59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影像学上血栓溶解情况及NIHSS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栓大小、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血栓溶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部分溶解以上的患者48例(82.76%),对照组25例(42.37%);在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82,P<0.05);在BI指数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栓有良好的溶解效果,在预后方面也表现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芳芳;吕壮伟;

    目的探讨导致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当的200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降压过低或过快、脑血管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在进展性脑梗死中占较高比例。结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降压过低或过快、脑血管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016年10期 v.19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宋晶晶;白宏英;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1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复发脑梗死患者设为A组,1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设为B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统计3组阿司匹林抵抗率、血小板聚集率和PLA(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PLA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B、C 2组,且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阿司匹林抵抗率为27.3%,与B组的11.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和阿司匹林抵抗均起到重要作用,需尽早发现阿司匹林抵抗,调整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策略,以保证治疗的有效率。

    2016年10期 v.19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诊治研究

  • 儿童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重耐药菌诊治分析

    董燕;杜开先;张晓莉;贾天明;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儿童脑脊液培养为多重耐药菌的菌株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诊治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a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耐药菌共10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对其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0%),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3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敏感率100%,其次为庆大霉素(71.43%),对常用药物头孢唑啉、苯唑西林等耐药性高(均85.71%);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100%,对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敏感性66.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性高(66.67%)。5例应用万古霉素,1例应用万古霉素联合克林霉素,2例应用美罗培南,6例脑脊液培养转阴,2例尚未转阴放弃治疗。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耐药菌对常见头孢类、青霉素类普遍耐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临床医生应根据该类患者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2016年10期 v.1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治疗颅内感染中的作用

    罗政云;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治疗颅内感染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1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颅内感染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5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脑脊液常规、颅内压及不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9346,P=0.003 3);2组在颅内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白细胞、葡萄糖、蛋白质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在治疗颅内感染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丽;

    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律失常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发生心律失常47例,发生率47.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意识障碍、频繁抽搐、低钾血症、肌钙蛋白I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频繁抽搐及肌钙蛋白I升高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频繁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49,P=0.262),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肌钙蛋白I水平也呈正相关(r=0.371,P=0.001)。结论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与频繁抽搐持续时间延长是小儿病毒性脑炎引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做到尽早防范。

    2016年10期 v.1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

    岑立勉;薄金红;姜洪刚;叶海泉;全斌;覃祚加;

    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和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06—2014-11 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Fisher分级分为FisherⅠ组、FisherⅡ组和FisherⅢ组,选取同期30例未破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血量和脑血管痉挛程度状况。结果FisherⅢ组第3天和第7天及第13天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的高于FisherⅠ组、FisherⅡ组,且FisherⅡ组和FisherⅢ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FisherⅠ级和FisherⅡ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积血量会增加,加重血管痉挛。而FisherⅢ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血量降低,减轻脑血管痉挛。

    2016年10期 v.1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针灸治疗不同严重程度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胡莲;

    目的回顾性分析针灸疗法对不同严重程度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01—2015-06在我院诊治的110例面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分为轻度面神经损伤组(31例)和重度面神经损伤组(79例),再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面神经常规疗法(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阿昔洛韦缓释片、三七通舒、肌内注射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1次/d,30min/次,治疗8周。对比分析各组总有效率及FaCE各维度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在轻度面神经损伤组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面神经损伤组患者中,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aCE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面神经损伤程度与患者治疗效果具一定相关性,针灸疗法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有效性需大样本含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2016年10期 v.1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静息能量消耗的变化规律研究

    贾敬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REE)的变化规律。方法临床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有无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温治疗。使用代谢车对2组患者的REE值进行检测,q8h,15min/次,持续7d。结果研究组RE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5天研究组REE值为对照组的60%~70%。出院时,研究组恢复良好率55.56%,对照组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恢复良好率73.33%,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明显降低REE值,且为常温状态下的60%~70%,对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并发症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2016年10期 v.1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与单纯性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梁爱红;彭燕;肖朝华;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CT对脑肿瘤出血性卒中与单纯性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02—2015-02经病理证实的2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肿瘤出血性卒中165例,单纯性脑出血115例,均行MR T1W1、T2W1、CE-MR、SWI及CT检查,比较2组患者SMI及CT表现。结果 165例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患者CT显示明确高密度出血灶,边界清晰,CT显示瘤体72例,未见瘤体93例,83例出血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和单纯性脑出血病程不对称。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患者中出血完全覆盖肿瘤实质56例,不同程度强化109例,SWI扫描结节肿块型出血完全覆盖肿物者病变区未见增粗、迂曲血管低信号59例,其他106例可见;单纯性脑出血患者边缘轻度强化61例,无明显强化59例,SWI检查均未见血管低信号。SWI联合CE-MR鉴别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单独SWI、CE-MR(P<0.01)。结论常规MR平扫基础上联合SWI及CT检查能有效提高脑肿瘤出血性卒中和单纯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正确率。

    2016年10期 v.19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脑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

    张芳;李世学;孙艳霞;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头颈部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头颈部狭窄患者90例,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根据患者狭窄的部位分为颅内血管狭窄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各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比较各组认知功能差异。结果轻度和中度狭窄组患者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中颈动脉狭窄组认知功能显著低于颅内血管狭窄组(P<0.05)。结论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这可能与重度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低灌注脑血流有关。

    2016年10期 v.19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尚坤;余恒旺;崔美莲;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07—2012-07于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分析PSD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130例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后抑郁障碍者49例,发病率为37.69%,且多为轻度抑郁;PSD组与非PSD组年龄、性别、职业、脑卒中类型等因素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脑卒中发生部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SD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运动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较非PSD组显著升高(P<0.05),而体质量、认知障碍及病情的日夜变化评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SD的发生率为37.69%,且以轻度抑郁为主,脑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焦虑、体质量减轻、症状加重、情绪低落等,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2016年10期 v.19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巧真;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70例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3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第14天GLU、ALT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Alb、CD3~+、CD4~+/CD8~+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1.43%(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及神经症状的影响

    孟春阳;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及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5-02收治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降血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治疗后血氨水平分别为(11.3±2.0)h、(38.8±9.6)mmol/L,对照组为(18.8±2.5)h、(45.2±10.0)mmol/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BIL、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酸菌素片能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神经症状,显著降低血氨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杨琴;刘麟;胡蓉杰;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6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管扩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症状评分及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实验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微循环指标(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李良民;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01—2015-02我院收治的1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不同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2.57±14.45)min、(93.19±25.47)mL、(14.42±2.14)d,对照组分别为(71.36±20.25)min、(128.06±39.43)mL、(21.46±4.0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小儿抽动症66例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焦喜涛;宫宏宇;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检查对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诊断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小儿抽动症患儿66例,对其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EEG检查对于患儿的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66例患儿,EEG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的患儿48例,异常18例;EEG的异常表现:背景活动轻度非特异性异常患儿14例,其中包括α波指数有减少,基本节律比同龄儿童较慢;阵发性异常患儿5例,其中包括棘慢波、尖波、中央区、额区、颞区少量散发棘波;描记时实时的记录抽动发动32例,且同期AEEG、EEG未发现同步发作性异常波,在抽动前后,发现脑波无明显的改变。其中48例患者进行头颅MRI或CT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EEG检查可用于小儿抽动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

    2016年10期 v.1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调神法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分型治疗的肌电图分析及远期疗效观察

    潘海泉;朱勇;李东方;邓娜;肖波;

    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查评估调神法对不同轻重分型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57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调神法针刺治疗;发病5~7d进行肌电图检测,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分型;根据Sunnybrook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定疗效,随访1a观察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轻型患者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明显优于中型和重型患者;中型患者评分明显优于重型患者,轻型患者痊愈及显效主要在第1及第2疗程,中型及重型主要分布在第2及第3疗程,轻型患者随访1a无并发症,重型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型患者。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结果对患者分型判断预后,轻型患者预后良好,治愈率高,一般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越重,肌电图提示神经损伤越重,则疗程越长,并发症出现率越高。

    2016年10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超声影像改变

    何爽;俞扬;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超声影像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2-02-2014-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人群,所有患者均行肝脏超声检查。记录2组患者肝脏超声检查后胆囊息肉、脂肪肝、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生率,并对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肝脏超声检查出的胆囊息肉、脂肪肝、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囊肿及血管瘤患病率均基本相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定期的肝脏超声检查可较早发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血管介入与保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

    李柏胜;

    目的对比血管介入与保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01—2014-12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WF、tPA及PAI-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促进纤溶活性水平升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0期 v.19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285例分析

    秦本炅;李世锋;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方法分析28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和高危因素。结果 (1)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96.9%有明确病因,3.1%病因尚不明确。(2)中年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病因(P<0.01);青年组中,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比例较高(P<0.01)。(3)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P<0.05),中年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有关,控制原发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2016年10期 v.19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小剂量Test Bolus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慕建成;范红燕;

    <正>脑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瘤体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患者大量脑出血后致死致残率极高,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脑动脉瘤,其中以40~60岁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而脑动脉瘤最常见的CT表现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文收集我院2012-12—2013-12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1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

    2016年10期 v.19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7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朱春潮;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体内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HIE患儿(轻度26例,中度44例,重度30例)和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3d时血清中TNF-α和IL-17的水平。结果出生3d时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TNF-α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足月新生儿(P<0.05);HIE患儿血清TNF-α和IL-17水平与HIE的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P<0.05)。结论检测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有助于HIE的确诊和判断预后。

    2016年10期 v.19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用药与体验

  • 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彭宪星;刘芹;

    目的探讨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开颅后颅内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每隔12h进行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40mL。完毕后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盐水混合液5mL(万古霉素浓度为4mg/mL)。B组每隔12h使用引流管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浓度同上。夹闭引流管,2h后打开,然后引流,同时注意每24h视脑脊液压力的引流量控制在100~250mL范围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控制在7d内。若拔管后仍未完全控制感染,可根据病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结果 A组治疗前脑脊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例,变形菌属感染6例。B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2例,变形菌属感染5例。A组治愈率为81.67%,B组治愈率为95.00%。A组有效治疗时间为(8.92±1.51)d,疼痛明显占61.67%。B组置管时间为4~6d,有效治疗时间为(6.63±1.26)d,引流管拔出后腰椎穿刺主要药物(1.12±0.29)d,疼痛明显占21.67%。2组均未有癫痫发作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张茂信;刘书范;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与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2016年10期 v.19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硝苯地平并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万立新;申敏;蒋木兰;

    目的硝苯地平并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10—2014-06在三家社康中心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排除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实验前糖尿病行常规治疗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实验时在实验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并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10期 v.1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陈伟峰;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以2012-10-2014-10我院所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9%)较对照组(7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30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30d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安文峰;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10—2014-10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和静滴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5d后观察2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6年10期 v.19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综述与讲座

  • 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魏森;高远;许予明;孙石磊;

    <正>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又称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白质脑病或白质疾病等,由Hachinski等[1]在1986年首次提出。随着磁共振的发展,WMH逐渐成为众多研究中LA的代名词。LA在头颅CT上主要是指侧脑室旁的低密度灶,在脑MRI上表现为T1序列上低信号,T2和T2FLAIR序列的高信号[2]。尽管越来越

    2016年10期 v.19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实验室指标鉴别诊断及治疗进展

    冀炜;王莉梅;谈颂;

    <正>NMO与MS均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自发性自身免疫脱髓鞘疾病,通常为缓解复发病程。NMO主要表现的横贯性脊髓炎和视神经炎在MS中也有表现,这就导致既往很多人认为NMO为MS的一种特殊类型。AQP-4抗体显著提高了NMO与MS的鉴别,但是仍有许多病人抗体检测为阴性,进而出现诊断困难情况,其原因是两者在临床及亚临床特点具有重叠。而这些NMO病人可能会在接受MS的疾病修饰治疗后出现进一步加重。于

    2016年10期 v.1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病例报告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梁锐;李颜良;籍炀飞;张博爱;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分析我院诊断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此例胼胝体压部局灶性孤立病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前驱感染后出现间断视物不清、头晕,头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稍长T_1、长T_2信号,弥散加权高信号,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患者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MRI结果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单病程脑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异的影像学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可逆的类圆形病灶,预后良好。

    2016年10期 v.1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

    李攀星;高远;方慧;宋波;吴军;孙石磊;许予明;李玉生;

    <正>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hronic lymphocytic inflammation with pontine perivascular enhancement responsive to steroids,CLIPPERS)是新定义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复视,脑干和小脑为其常见受累部位,"胡椒粉"样增强病灶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大剂量的

    2016年10期 v.1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并文献复习

    邱琼琼;张齐;高林;杨伟民;

    <正>卟啉病是先天或后天性卟啉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卟啉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按生成血卟啉的不同,又分为原卟啉型、尿卟啉卟型和粪卟啉型;另一类为肝性血卟啉病,临床主要包括急性间歇型卟啉病(AIP),也叫瑞典型;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PCT),也叫红细胞生成素性;混合型,也叫南非型及遗传性粪卟啉型。以AIP最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16年10期 v.19 129-13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护理体验

  • 模块式复康计划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张春妮;赵飞丽;

    目的探讨模块式康复计划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式康复计划,比较2组的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康复计划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2016年10期 v.19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

    徐会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2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Botsford评分,记录不良情绪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护理后,2组患者Botsford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升,其中A组各评估指标增幅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2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外科手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予以术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其脊髓神经恢复,对改善术后不良情绪,全面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0期 v.19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

    翟明媚;邱爽;周红艳;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和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对照组,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并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出院后1a内患儿的复发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患儿有密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6.2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1.4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院后1a内观察组复发10例(18.5%),对照组19例(35.18%),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应当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2016年10期 v.1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观察中的应用

    孙彩虹;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观察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3-08在我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观察,观察组在行常规观察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断康复治疗者明显较对照组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脑膜瘤切除术者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症状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2016年10期 v.19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综合护理对脑出血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孙宝利;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脑出血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本院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10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分析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35.56%(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脑出血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均具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16年10期 v.1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金义兵;朱莉;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4-10收治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进行分组。对比2组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等血压变异性指标并结合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维持稳定血压是关键,相应护理措施的施行也应以此作为重点,以改善预后。

    2016年10期 v.19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李瑞红;马志红;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及脑功能障碍症状,如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致残

    2016年10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脑出血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刘忠霞;

    <正>钻孔引流术是近10a来治疗脑出血性疾病较为先进的的方法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快速、简单、方便,为患者争取了时间,减少了出血压迫脑神经的危险,节约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患关系,具有广泛的医学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血压、脑出血年轻化倾向性逐渐增高[1],意外伤害引起的外伤性出血也增多。我院ICU在2014-01—2015-06共收治脑出

    2016年10期 v.1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分析

    尹梅英;

    <正>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脑血管疾病,由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破裂等引起,脑出血疾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多数患者伴意识不清、昏迷[1]等不良情况,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01-2015-12收治的80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一般急诊护理方式与优化急诊护理方式,探究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3-01-2015-12来我院治疗的脑出

    2016年10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