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73例临床研究

    王学昌;都帅刚;程少丹;潘建涛;周松林;

    目的研究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神经痛的优势。方法 2011-07—2014-11纳入符合重症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3例,均采用弧刃针刀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73例重症肩周炎患者,治愈69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63%。结论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23期 v.1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

    李亮;吴克礼;肖兴莉;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水平、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6年23期 v.19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200例老年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董小林;王婷;魏欢;邬刚;李妍平;李建辉;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女性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60岁)200例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诊。依据新版治疗急性卒中试验(NEW.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病因分型。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法(MRS)判断预后。结果收集老年女性脑梗死病因呈多样化,根据TOAST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60例(30.0%),小动脉闭塞型卒中83例(41.5%),心源性脑栓塞型55例(27.5%),其他原因型卒中2例(1.0%),原因不明缺血性卒中0例。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为血脂异常134例(67.0%),其次为高血压122例(61.0%),心脏病72例(36.0%),糖尿病70例(35.0%),吸烟、饮酒39例(19.5%),高同型半胱氨酸38例(19.0%)。NEW.TOAST分型各组预后较差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预后较好的是小动脉闭塞型。结论老年女性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暴露率高,小动脉闭塞型预后较好。

    2016年23期 v.1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研究

    江耿思;叶泽驹;邓海亮;方志伟;陈桂增;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分析76例颅脑外伤后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前期(术后7d以内)、中期(术后7~30d)、后期(术后1~6个月)脑膨出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CS、GOS评分。结果脑切口疝发生率85.5%,前期、中期和后期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40.8%、28.9%、15.8%,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脑膨出程度(1.91±0.23)显著高于中(1.07±0.18)、后(1.14±0.16)期。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19±0.31、3.46±0.52、7.12±0.44、13.24±0.47,前、中、后期三者间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无切口疝患者。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GOS评分分别为4.49±0.43、4.56±0.12、3.15±0.14、1.64±0.21,前、中、后期三者间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GOS评分显著低于无切口疝患者。结论颅脑外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内脑切口疝最易发生,且程度最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切口疝发生越早;切口疝发生越迟,患者预后越差。

    2016年23期 v.1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表达的相关性

    何毅;伍健明;张猛;刘晓佳;张协军;张秋生;黄贤键;

    目的探讨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斑块类型进行划定,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浆和斑块组织提取物中Lp-PLA2含量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检验显示,斑块类型对血浆Lp-PLA2水平有影响(P<0.05)。进一步采用SNK-q检验显示,Lp-PLA2水平变化关系:无斑块组<稳定粥样斑块组<不稳定粥样斑块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Lp-PLA2表达相关性对比发现,2个部位该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08)。结论 Lp-PLA2可能是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临床标志物,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Lp-PLA2表达呈线性正相关。

    2016年23期 v.1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Lp-PLA2表达差异程度是否可作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风险的标志物评估

    刘晓佳;伍健明;张猛;何毅;张协军;张秋生;黄贤键;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并评估Lp-PLA2表达差异程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CE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4例,检测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2a随访,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复发情况。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病为应变量,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缺血性脑卒中=-2.361+0.796吸烟+0.005Lp-PLA2。由此得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其中表达差异大31例,表达差异小13例,并进行2a随访。最终发现,表达差异程度大患者出现脑卒中(P<0.05)和再狭窄(P<0.05)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 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且Lp-PLA2表达水平差异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开展CEA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标志物。

    2016年23期 v.1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疗效观察

    马海涛;高妹茹;魏亚洲;魏微;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4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他汀类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mg/d,48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NIHSS评分及有效率。治疗前完善头颅影像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7、14、30天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降低,以治疗后第30天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显效率高,安全性好。

    2016年23期 v.1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梁廷营;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5—2015-03收治的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盐酸丁咯地尔、胞二磷胆碱、尼膜同治疗,控制血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6年23期 v.1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中的应用价值

    唐毅;

    目的通过观察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其在多奈哌齐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62例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采用P300检查,结合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P300潜伏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改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除语言和视空间外,其他各项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00可对AD病人多奈哌齐治疗效用作出确切评价。

    2016年23期 v.1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李菊容;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9我院90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行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方案,观察组45例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分别为(2.78±0.44)分和(1.97±0.23)分,对照组分别为(4.12±0.70)分和(3.16±0.5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6年23期 v.1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任夷;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亚低温疗法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发病3h内与发病3~6h内给予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病3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7.96±3.52)分、(6.85±3.35)分、(4.52±2.85)分、(2.32±2.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2016年23期 v.1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综合征六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郑春玲;黄圣明;黄希顺;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们收治的6个GEFS+家系资料,详细调查及建立家系图谱,并对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总结分析。对各个家系的临床发作和癫综合征进行分类。结果 6个家系共106名家系成员接受调查,结果发现受累患者41例,符合GEFS+临床表型患者37例(死亡1例),男19例,女18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表现为热性惊厥(FS)者25例,热性惊厥附加症(FS+)者7例,FS+伴失神发作2例,FS+伴局灶性发作2例,FS+伴肌阵挛1例。结论 GEFS+是一种常于儿童时期起病的癫痫综合征,常见表型为FS和FS+,少见的表型为FS+伴失神发作、FS+伴肌阵挛发作、FS+伴局灶性发作等。GEFS+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

    2016年23期 v.1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3.0T HR-MRI在鉴别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中的应用

    席德彦;王恩峰;李永丽;段建航;范辉;

    目的采用3.0T HR-MRI成像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方法收集2011-03—2015-12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71例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TrioTim 3.0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管壁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占98%(86/88),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病人所致的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5.6%(4/71)(χ~2=131.95,P=0.005)。脑动脉炎病人在急性期血管壁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占94.4%(67/71),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发生率2%(2/88)(χ~2=131.95,P=0.005);脑动脉炎(59例)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χ~2=41.387,P=0.005)。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29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组(5例)(χ~2=14.189,P=0.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组管壁多呈偏心性增厚及偏心性强化,脑动脉炎组管壁多呈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脑动脉炎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

    2016年23期 v.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震荡的诊断价值

    易仁辉;易城辉;谢地发;李群生;舒诗美;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etib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患者中检测出细小出血灶(microbleeds)的诊断意义。方法 37例颅脑CT检查阴性,考虑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应用常规MRI及SWI进行检查(观察组),9例健康体检者也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对照组);分析2组应用常规MRI及SWI检查发现细小出血灶的阳性率、数量及分布。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中常规MRI发现细小出血灶者4例(10.8%),出血灶数量11个,SWI发现细小出血灶者11例(29.7%),出血灶数量43个,其中SWI检测出细小出血灶者11例中的7例MRI检查阴性,SWI检测出细小出血灶阳性率及数量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MRI及SWI均未发现细小出血灶。结论对脑震荡患者应用SWI检测较颅脑CT及常规MRI能更敏感地发现出血性病变,为明确患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证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23期 v.19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蒋金泉;何金定;郭建杰;赵海林;沈礼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07—2012-06我院收治63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中时间分别为(0.7±0.4)h、(1.7±0.5)h,开颅组分别为(1.8±0.5)h、(3.1±0.7)h,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7.8)mL、(87±10.2)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GOS≥4分比例为46.9%(15/32),开颅组为32.3%(10/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入院至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6年23期 v.1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特点分析

    李书剑;秦灵芝;李玮;张杰文;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CMAP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6年23期 v.1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预后康复的作用

    田胜兰;徐清榜;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预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成连续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组)各58例。对比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镇痛情况以及关膝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 CFNB组术后3、6个月静息、运动状态下疼痛水平、关节活动度、WOMAC评分等情况均优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NB组镇痛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提高其预后康复效果。

    2016年23期 v.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积极降压与标准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岳亚男;郑晨星;秦树巧;

    目的对比标准降压与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4-07连续入院治疗且经临床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4例,随机分组,积极降压组22例实施早期积极降压治疗,目标值为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标准降压组按照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指标标准实施标准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80mmHg;2组降压72h后均行质子磁共振波普检查分析(1 H-MRS)。对比2组72h后血肿周围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较对侧镜像区的下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降压后1h、24h积极降压组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侧NAA/Cr与对侧镜像区NAA/C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NAA/Cr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段NIHSS、GCS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降压比较,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无明显影响。

    2016年23期 v.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脑梗死早期康复对OCSP各亚型NIHSS评分的影响

    常莉莎;赵晓晶;彭延波;张江;王大力;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OCSP分型中各亚型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按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后循环梗死型(POCI)和腔隙性梗死型(LACI)4型。每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康复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康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各型中康复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结果按脑梗死OCSP分型,TACI型、PACI型和POCI型中康复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I型中康复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脑梗死OCSP分型,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PACI亚型、POCI亚型和TACI亚型1~3个月的预后,对LACI亚型预后改善不明显,早期康复治疗应针对不同的脑梗死患者实施。

    2016年23期 v.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宋存峰;张霞;杨磊;张斌;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内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01—2016-03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Solitaire支架血管内取栓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olitaire支架血管内的机械性治疗,再通急性闭塞的血管,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取栓治疗安全且疗效显著,尤其对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具有较好的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23期 v.1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PLA2 Hcy UA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顾汉沛;葛剑青;王光胜;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和血Lp-PLA2、Hcy、UA检查,其中斑块组54例,无斑块组32例。结果斑块组、无斑块组的血Lp-PLA2水平分别为(289.31±107.41)ng/mL和(224.00±104.72)ng/mL,Hcy水平分别为(16.03±4.64)μmol/L和(14.09±2.72)μmol/L,UA水平为(316.24±97.34)μmol/L和(268.76±77.1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Lp-PLA2、Hcy和UA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2,OR=1.004,95%CI=1.003~1.108;P=0.029,OR=1.238,95%CI=1.040~1.474;P=0.039,OR=1.000,95%CI=0.995~1.006)。结论血Lp-PLA2、Hcy和UA水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联合检测并控制能更有力的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2016年23期 v.1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血清皮质醇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李红梅;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4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发病后24h(T1)、72h(T2)、7d(T3)、10d(T4)和14d(T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总皮质醇(TC)和皮质醇结合蛋白(CBG)水平,计算血清中游离皮质醇(FC)和游离皮质醇指数(FCI)。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患者T1时血清TC、FC和FCI均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T4时降至正常水平范围,T2~T5时血清CBG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T1~T2时血清TC、FC和FCI均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T3~T5时血清TC、FC和FCI均低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低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正常皮质醇组患者总体预后优于高皮质醇组和低皮质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正常皮质醇患者总体预后优于低皮质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早期皮质醇分泌不足及后期低于正常,患者预后均较差。

    2016年23期 v.1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

    秦灵芝;黄月;李玮;卢芬;李书剑;杨红旗;张杰文;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01—2016-02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每组50例,进行相关鉴别诊断;同时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效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脑炎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率(74.00%)、亚急性发作率(52.00%)、脑脊液与血清中抗NMDA抗体(54.00%)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影像学累及颞叶率(12.00%)低于病毒性脑炎组;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大多亚急性发作,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基本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在脑脊液与血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同时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6年23期 v.1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临床意义

    瓮秀云;李艳丽;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时的应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微信组,应用微信平台流程进行救治;2014-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救治。观察2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微信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绿色通道的开放,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23期 v.1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3例分析

    杨辉丽;吴颖颖;张杰文;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类型脑炎合并畸胎瘤患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抗NMDAR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前驱症状,且临床过程中均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低通气、不自主运动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2例出现记忆力下降,另外1例正常。3例均接受畸胎瘤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均提示成熟型畸胎瘤。3例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呈阳性,随访3~12个月,1例遗留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2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均未出现症状及肿瘤复发。结论合并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早期给予畸胎瘤切除术并联合免疫治疗,预后良好。

    2016年23期 v.1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

    王强;叶成坤;沈志刚;凌南;朱玉辐;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7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腹部采用剑突下正中切口(长4~5cm),腹膜切开3~5mm,确认分流管通畅后将腹腔端置入腹腔内。结果 79例分流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头CT见脑室较前缩小57例(72%),无明显变化20例(25%),颅内出血2例(3%)。出院1个月后骨窗压力下降15例(共23例颅骨缺损),意识障碍程度好转10例,术前头痛者均有减轻,颅内感染再次手术拔除分流管2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24个月,其中死亡5例(与分流手术无关),仍昏迷19例(术前昏迷26例),确认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再次入院手术。其余患者调压稳定后均病情平稳。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腹部采用剑突下小直切口,腹膜小切口,将分流管置入腹腔内的方法,效果良好。

    2016年23期 v.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住院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及影响因素

    袁凤娟;罗艳艳;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08—12选择平顶山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60例脑卒中主要照顾者,使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自我肯定(25.46±4.43)分,展望(13.04±2.57)分,积极感受总分(38.50±6.8)分。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与患者同住、自觉健康状况是照顾者积极感受影响因素,可解释51.2%的总变异量。结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存在,且为中等偏上水平;临床工作者应结合其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支持,以提高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

    2016年23期 v.1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

    马俊霞;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69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根据应用多奈哌齐剂量不同分为3组各23例,A组睡前口服2.5mg,1次/d;B组睡前口服5.0mg,1次/d;C组初始剂量为睡前口服5.0mg,1次/d,1个月后加至10.0mg。对比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MMSE、ADAS-Cog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C组治疗后MMSE评分、ADAS-Cog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结束后MMSE评分、ADAS-Cog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结束后MMSE评分、ADAS-Cog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时期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安全性较高,且临床用药存在剂量效应。

    2016年23期 v.1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刘丰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观察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DP)、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评分。结果3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70.97%),遗留不同程度残疾5例(16.13%),植物生存2例(6.45%),死亡2例(6.45%)。术后10dD-D、FDP、S100β蛋白分别为(325.31±42.36)μg/L、(18.68±5.34)mg/L、(0.51±0.29)μg/L,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0dNIHSS评分为(9.36±2.84)分,显著低于术前,FIM评分中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总分分别为(79.26±4.39)分、(24.96±7.65)分、(102.63±3.5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外伤颅内静脉损伤患者的损伤特点给予个性化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2016年23期 v.1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勇;陈胜利;熊见;邓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2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而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可能导致血糖异常,低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糖升高无影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安全有效。

    2016年23期 v.1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时机及疗效分析

    张振天;赵东毅;农永华;

    目的探讨高压氧不同时机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实施高压氧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按照高压氧治疗介入的时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发病第1天内)、治疗Ⅱ组(发病第1~3天内)和治疗Ⅲ组(发病3d后),对照组给予普通氧和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高压氧和基础治疗,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介入时间越早下降越明显;治疗后4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两比较,治疗Ⅲ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亚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有效率为89.04%,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显著。

    2016年23期 v.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C3d水平检测

    邢春叶;孙鹏;乔宝俊;孔庆霞;王玉忠;郝延磊;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中C3d水平,以及C3d与GB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GB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3d水平,分析C3d水平与病程、四肢肌力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C3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3d水平与病程无线性相关,C3d水平与GBS患者MRC评分无线性相关。结论 C3d参与GBS发病过程。

    2016年23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杨怀芹;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2-03—2015-09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符合早期END诊断标准的31例(观察组),未出现早期END患者73例(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史、相关病史、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以及实验室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早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比重、饮酒比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比重、糖尿病比重、高脂血症比重、心房颤动比重、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颈动脉狭窄≥50%比重、粥样斑块不稳定比重分别较对照组高,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END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入院NIHSS评分偏高,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症史及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检测明显异常时提示具有较大的END风险。此外,也要重视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斑块不稳定等脑血管症状,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和预防早期END提供重要依据。

    2016年23期 v.1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崔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3—2015-11收治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束后以0.4μg/(kg·h)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水平,对比2组不同时刻IL-6和TNF?α水平。结果诱导后,观察组IL-6、TNF?α及H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2016年23期 v.1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王晓雪;刘欣欣;许宏侠;郭芬;商慧鲜;李阳阳;张东普;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11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2例为观察组,正常人5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评分,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SQI、HAMA、HAMD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PSQI、HAMA以及HAMD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4次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完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群睡眠指数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其失眠症状,减轻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睡眠质量与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23期 v.1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冀鹏;李红;张亮;

    目的对比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入院治疗后均采取颅脑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情况及异常部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MRI的检出敏感度为83.33%(80/96),漏检率为16.67%(16/96);CT的检出敏感度为70.83%(68/96),漏检率为29.16%(28/96),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漏检率明显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内损伤(额叶、颞叶、额颞叶、顶枕叶)、脑深部挫伤及轴外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等)的病灶检出数量分别为42(43.75%)、26(27.08%)、28(29.17%)、18(18.75%)、32(33.33%)及28(29.17%),CT的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22(22.92%)、11(11.46%)、12(12.50%)、14(14.58%)、4(4.17%)及29(30.21%),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当,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较敏感。结论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出敏感性明显优于CT检查,尤其对于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23期 v.1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黏度的影响

    李丽;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本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10.30,P<0.05或0.01)。治疗前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浆hs-CRP水平及血黏度,改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23期 v.1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血尿酸与肌酐水平分析

    杨百元;沈浩;钟伟;汪洋;

    目的对比多系统萎缩(mu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肌酐水平,分析MSA与血尿酸、肌酐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中国汉族MSA患者为实验组,70例健康汉族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尿酸、肌酐水平;进一步将MSA分为MSA-P以及MSA-C 2个亚组,比较两亚组之间血尿酸和肌酐水平。结果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SA-C及MSA-P组间血尿酸及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尿酸与MSA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调节血尿酸水平可能是潜在的MSA治疗靶点。

    2016年23期 v.1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王振奎;张亮;冀鹏;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6年23期 v.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孙晓东;贾继明;

    目的观察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0-07—2014-09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n=71)和常规组(n=57),常规组给予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改良组给予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后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较短[(2.76±0.52)h、(7.23±1.59)d vs(3.87±0.64)h、(9.85±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改良组(17.98±2.94)cm3显著大于常规组(17.10±1.6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95.77%高于常规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4%较常规组19.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1.41%vs 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佳,能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2016年23期 v.1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王载忠;李力;周莎莎;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访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vs 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面部轻微麻木感,未特殊处理自行缓解;3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例并发脑脊液漏而出现切口的延迟愈合。对照组出现眩晕2例,恶心呕吐3例,药疹2例,共济失调2例,但症状均不严重,经减量或停药消除。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2例(4.0%),对照组复发10例(2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基础治疗,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23期 v.1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冯云;刘津;梁雄壮;

    <正>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发病率为7%,长期反复癫痫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引起急性和持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文拟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地区癫痫患者依从性与疗效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癫痫的治愈率,减少难治性癫痫的发生率提供依据[1]。

    2016年23期 v.19 73-7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综述与讲座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秦圣飞;

    睡眠占人生1/3的时间,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是高质量的生活及完成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常见的障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症、睡眠的发动与维持困难、白天过度睡眠、24h睡眠-觉醒周期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Kleine-Leyin综合征、睡眠中的异常活动或行为、梦游、夜惊及夜尿症。脑卒中后患者常出现失眠、嗜睡、睡眠颠倒等症状,部分患者夜间入睡后常伴精神症状等,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1]。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拟开展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以及对目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研究,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2016年23期 v.1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其中脊髓损伤(SC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及严重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现阶段还无有效的方法或特效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措施的效用也较有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神经功能在经历了SCI过后恢复的难度较大,究其根源,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损伤区微环境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抑制因子,从而对轴突生长带来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多种脊髓损伤模型,如

    2016年23期 v.1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通迪胶囊联合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急性脑梗死70例疗效观察

    朱琼祥;林钊强;曾敏怡;黄春英;

    目的观察通迪胶囊联合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迪胶囊(2片,3次/d)与自主功能训练(包括协同运动、关键点控制、Bobath握手、上肢伸肘运动、抱膝运动、桥式运动、重心移动、四点跪位及跪立位训练,下肢屈曲和行走训练,1~2次/d,10d为1个疗程),应用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迪胶囊与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2016年23期 v.1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张赟;吕玲;王艳玲;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2016年23期 v.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于林君;杨霄鹏;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过程及结果,总结治疗解决方案。结果 15例患者中,疗效显著12例,神经功能恢复比较理想,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血糖控制良好;植物状态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梗死部位严重,现仍在院治疗);死亡2例(心衰加重,卧床时间长,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本身致残率高,合并心力衰竭的糖尿病的病死率、致残率更高。治疗过程中,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同时注重心衰的处理及血糖的调整,配合适宜肢体功能锻炼及合理饮食。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016年23期 v.1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作用

    李文国;徐冬梅;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均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χ~2=5.887,P=0.01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2±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8)分(t=4.564,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对再梗死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23期 v.1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胡玉波;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改善脑循环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及其对CGR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3.07±0.4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CGRP为(44.11±5.04)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升高CG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

    2016年23期 v.1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杨良锋;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016年23期 v.19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陈静;

    目的观察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2组均进行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连用2周,比较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和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相当,安全性相当。

    2016年23期 v.1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诊治研究

  • 其他疾病诱发的分水岭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杨志强;林秀英;石炎川;

    目的分析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诱发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其他疾病的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诱发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这几种疾病中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结果导致分水岭脑梗死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大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而循环障碍、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结论临床上对年老体弱、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在治疗可能诱发低血压及低血容量的疾病同时,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控制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2016年23期 v.1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支卫国;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6年23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观察

    魏利军;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10—2015-10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亚宝)120mg/d,服药3~4次,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可静脉推注30mg/d依达拉奉,治疗时间和观察组相同。依据NIHSS评分对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使用BI评分衡量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评定参考1995年第4届中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BI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2例出现过敏反应,皮肤异常红肿1例;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2例,皮肤红肿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6年23期 v.19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张寅;李永财;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脑内压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OP)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入院2周颅内压变化,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2组术后15d清醒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dGCS评分为(12.08±3.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GOS评分为(4.01±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LOP显著低于对照组,NO、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清醒率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2016年23期 v.1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尤雪梅;狄海莉;赵佩;孟军鹏;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016年23期 v.19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阿立哌唑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沈建红;胡颖萃;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03—2015-04我院临床心理科收治的3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辅助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4、8周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抑郁增效剂,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6年23期 v.19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的疗效观察

    徐春朝;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6-02抑郁症伴疼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VAS和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和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8周后,2组VA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VAS和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69%(39/43),对照组为69.76%(30/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9.30%),对照组13例(3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23期 v.19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中药抗瘫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回顾性分析

    易幼儒;

    <正>本文对近10a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抗瘫健脑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和排除标准(1)血管性痴呆;(2)危险因素全部经脑CT或MRI确诊;(3)连续服抗瘫健脑中药;(4)排除失去远期随访资料的病例。1.2临床资料本组血管性痴呆70例患者,男35例,女35例,年龄42~84岁,平均64岁。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5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2

    2016年23期 v.1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桥本脑病10例临床分析

    杨维;王艳;范波胜;

    <正>桥本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是发生于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病,是一种排除脑炎、肿瘤、脱髓鞘、朊蛋白病等脑病,而以抗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脑病[1]。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表现也无特异性,现医学界仍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现收集我科近10a来收治的10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2016年23期 v.19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田琳;彭跃进;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4例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对照组。对2组DC值、SDNN值、rMSSD值、pNN50值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DC值、SDNN值、rMSSD值、pNN50值等4项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下降趋势,可作为临床对该病实施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指标。

    2016年23期 v.1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付徐伟;岳慧丽;李文战;常留军;李兆民;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9—2014-09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院内无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出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年龄、饮食不规律、痴呆程度、糖尿病、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支气管炎等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016年23期 v.19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的应急治疗

    司贤峰;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有效的应急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09—2015-09收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急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转神经内科保守治疗18例,转脑外科手术16例,死亡2例。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患者给予有效的应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016年23期 v.1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防控制及抗栓治疗

    刘玉平;

    目的分析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及抗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8例,对其中62例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房颤,干预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加强抗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可有效避免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时采取合理方案抗栓治疗,建议联用阿司匹林,可明显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2016年23期 v.19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医疗技术

  •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谭凯儒;李艳萍;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及与CV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卒中患者27例为手术组,选择同期非卒中患者38例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TCD)结合二氧化碳吸入试验检测手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CVR的变化,DSA造影明确卒中血管狭窄分级,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前CV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dCVR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VR与脑血管狭窄分级呈正相关(r=0.587,P<0.05),脑血管狭窄分级中度与重度之间术前C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次全闭塞之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CVR改善幅度与术前CVR呈负相关(r=-0.750,P<0.05),与脑血管狭窄等级亦呈负相关(r=-0.610,P<0.05)。术后3d和术后3个月C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CVR。

    2016年23期 v.1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局部封闭枕大神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赵成;顾树明;李治斌;韩斌;张彦东;金添;任桂菊;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枕大神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枕大神经卡压导致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利多卡因+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术毕即刻、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局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所致头痛可迅速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且疗效稳定。

    2016年23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颅内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何光明;赵凯;

    目的分析颅内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磁共振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者2例,术前诊断为炎性肉芽肿;位于大脑镰旁者2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例,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论颅内高级别胶质瘤的MRI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时应结合肿瘤的好发部位、肿瘤的基本信号特征,并加强对少见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MRI影像特征的认识,综合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有助于提高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2016年23期 v.19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宝石CT双低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时光丽;刘影;李杰;

    目的探讨GE HD750宝石CT能谱技术双低,即低剂量、低辐射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11—2016-05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临床上怀疑脑动脉瘤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双低组和正常组各35例,双低组采用管电压70kVp,对比剂(威视派克,GE)270mgI/mL;正常组采用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海醇,GE)350mgI/mL。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双低组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2组图像质量、动脉瘤检出率、图像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检查时接受的辐射剂量(4.17±0.38)mSv,双低组为(2.60±0.32)mSv,双低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18.5,P=0.000)。结论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kVp时,使用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I/mL)进行头部CTA检查,能够获得与扫描条件为120kV,使用对比剂(碘海醇,GE,350mgI/mL)相同质量的图像,但使用的对比剂数量更少,也更为安全,而动脉瘤的检出率与常规方法无明显差别。

    2016年23期 v.19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朱军武;高永峰;周国胜;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5—2014-05于我院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2组:破裂出血后72h内手术者纳入早期组(57例)、>72h进行手术者纳入择期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5±1.49)h、(76.33±20.58)mL、(13.23±4.62)d,与择期组(4.02±1.86)h、(79.43±18.66)mL、(12.58±5.27)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GOS评分良好率80.70%,明显高于择期组的62.00%(P<0.05);2组术后动脉瘤再破裂、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具有实际诊疗价值。

    2016年23期 v.19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高血压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穿刺道出血的预防

    刘帅;王晓峰;张宏兵;李加龙;张坤虎;乔育;马德;

    目的探讨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避免穿刺道出血的操作细节。方法对我科2011-01—2015-01行脑出血置管引流术的2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减少穿刺道出血的方法。结果 266例患者中11例出现穿刺道出血,仅3例出血量较大,需再次手术治疗,穿刺道出血率较低。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小心操作、术后科学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可明显减少穿刺道出血的发生。

    2016年23期 v.19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双源CT低千伏及威视派克在头颅CTA中的应用

    申凌娜;苏博文;李杰;

    目的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CT扫描技术双低剂量(低千伏及对比剂威视派克)在头颅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对双低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分析以及对射线辐射剂量计算优化评估。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3—2016-07进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双低组,其中双低组扫描条件设置为管电压70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GE,270mgI/mL);正常组使用常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350mgI/mL)。将2组原始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然后请2位影像科医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电离辐射剂量值明确低于正常组(P<0.05)。2组后处理数据(图像质量评分、大脑前动脉CT值、图像噪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21.58±5.72)mgI/L,正常组为(356.84±6.72)mgI/L,双低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48.916,P=0.000)。结论使用第二代炫速双源CT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kVp时,同时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mgI/mL)进行颅脑CTA扫描条件检查,获得的数据图像进行血管分析时发现与普通常规扫描条件使用的管电压120kVp及碘海醇对比剂(350mgI/mL)图像分析评价质量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但对比剂的摄入量更低,也更加安全有效。

    2016年23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张建刚;杨清成;

    目的分析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01—2015-12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对其展开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包括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BAEP)、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等。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结束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追踪。结果本组56例患者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43例;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情况的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经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多元化脑功能监测可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2016年23期 v.19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重复经颅刺激对细菌性脑膜炎后运动障碍的治疗体会

    崔永刚;许梦雅;李树强;庄敏;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细菌性脑膜炎后运动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躯体功能康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细菌性脑膜炎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与rTMS组,rTMS组在一般运动康复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实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与躯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rTMS组较一般运动康复组具有更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对细菌性脑膜炎后运动障碍患者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

    2016年23期 v.19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刘卫华;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病死率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相对于常规开颅手术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病死率更低,术后6个月生活自理能力更强,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23期 v.19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王楠;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中医特色手法、牵引、中频治疗,1次/d,10d一疗程,2个疗程评定效果。结果治愈28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治愈率46.7%,有效率95%。结论中医特色手法配合牵引、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2016年23期 v.19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

    宋振声;孙传顺;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06—2015-03我院80例HCH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HCH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42.50%(17/40),优良率87.50%(35/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8/40)、62.50%(25/40)。观察组死亡、脑室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40)、15.00%(6/40)、12.50%(5/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7/40)、35.00%(14/40)、32.50%(13/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对HCH患者的疗效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脑室感染的发生,对康复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荐。

    2016年23期 v.19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耳上手术入路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李宗聚;尹先印;

    <正>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是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观察,脑出血病人出现年轻化倾向,45岁左右占一定比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术式,如微创血肿引流术、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术等,根据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出血量、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

    2016年23期 v.1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标准大骨瓣术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杨公利;韩帮华;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术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标准大骨瓣术、常规大骨瓣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颅内压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前颅内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及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分别为(23.40±3.60)mmHg、(19.41±2.41)mmHg、(14.87±2.9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0dNIHSS评分(10.41±2.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良好率(43.59%)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P<0.01),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分别为17.95%、7.6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25.64%(P<0.05),中残率略高于对照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相比,标准大骨瓣术更有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颅内压水平及神经缺损程度,且手术效果更好,可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6年23期 v.19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误诊误治分析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渗性脑病误诊为肺性脑病临床分析

    李庆伟;刘阿海;关海森;范波胜;

    <正>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饮食减少、大量应用利尿药等因素常可导致低钠血症发生,造成脑细胞水肿,出现低渗性脑病,出现四肢无力、精神淡漠、意识障碍等症状,与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易被误诊为肺性脑病,延误诊治。现将我科5a来救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渗性脑病被误诊为肺性脑病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均为2011-01—2016-06在

    2016年23期 v.19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病例报告

  •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基底动脉闭塞后再通1例

    张辉;秦旋;赵德福;高元智;王晓斌;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头晕走路不稳7d,言语不清左耳听力下降3d",于2014-10-23入我科。入院前7d因劳累出现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踩棉花感,未予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3d出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言语含混。病后饮水略有呛咳,无视物双影,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程4a,规律服用降压药,平素血压控制尚可。2次脑梗死史,分别于2013-02头MRI提示右侧

    2016年23期 v.19 12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护理体验

  • 防跌倒标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期间的临床应用

    任红艳;刘东英;卫莉;霍霞;李莉;焦妙蕊;

    目的分析防跌倒标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期间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01—2014-01 13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的肿瘤护理,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防跌倒标识,观察2组跌倒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a生存率52.94%,高于对照组的35.82%(P<0.05);观察组跌倒率1.47%,低于对照组的10.45%(P<0.05)。结论防跌倒标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期间,能够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效果确切,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2016年23期 v.19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社区护士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岗位培训需求分析

    王静;胡光玲;杨巧芳;王留义;黄莉莉;

    目的为提高社区护士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更专业、系统、有效地延续化护理,分析岗位专业需求的培训。方法在郑州、三门峡、商丘、信阳、安阳随机抽样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200名护士,进行多阶段抽样调查。结果社区岗位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内容,专科针对性不强,时间分配不合理,培训效果不明显;护士继续教育缺乏主动性;社区培训需求差异大,需求程度受职称等因素影响。结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社区护士专科继续教育体制,满足岗位培训需求,培养出具备在专科的合作和协作的卫生保健能力,同时具备可以在个体与整体层次上解决矛盾并影响产生卫生保健影响力的护理人员。

    2016年23期 v.19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长期留置尿管漏尿现象观察及处理

    陈沫;

    <正>在老年科中,留置尿管常被用于老年尿储留、尿失禁、长期卧床患者,以保持患者身体及心理的舒适。但由于导尿管及男性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漏尿现象的发生则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观察漏尿现象并针对性处理,对保持患者舒适、减轻医护人员及家属负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老年医学科一病区2014-08—2015-12中使用导尿管的男性患者43例,年龄79~94岁,22例为长

    2016年23期 v.19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18例临床护理

    杨艳芳;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 18例脑血管造影均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推广应用。

    2016年23期 v.19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不同护理路径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

    梁惠;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路径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病例为我院2014-02以来收治的7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护1组和护2组。护1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护2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评价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1)护2组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显著比护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2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显著比护1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2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比护1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效果确切,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医疗负担,对提升家属满意度和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值得推广。

    2016年23期 v.1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早期ICU监护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闵照勤;

    目的分析早期ICU监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早期ICU监护治疗。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预后恶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ICU监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2016年23期 v.19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任青;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瘫康复护理患儿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对比2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AD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期间采取沟通技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2016年23期 v.1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急性期入院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

    巩晓红;

    <正>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为常见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居高不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为康复医学重要内容。急性期入院脑梗死患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并早期进行康复,以避免再次损伤和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出现。本研究对急性期入院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近2a收治的83例急性期入院脑梗

    2016年23期 v.19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心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精神状态的影响

    李素芳;路平;杨乐;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对其精神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服务,研究组在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干预前后)。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心理干预后2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降低,研究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若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23期 v.19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瑞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张新红;

    <正>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原因,如治疗不及时致死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我院应用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再通率高,但在溶栓治疗时易出现出血和再灌注损伤,所以,溶栓后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4-01-2015-12溶栓治疗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与护理报道如下。

    2016年23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