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姜黄素治疗幼年小鼠脑外伤的实验研究

    李杰;李珍;程田;

    目的探讨幼年小鼠脑外伤后应用姜黄素(CCM)治疗是否具有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将9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自由落体脑外伤动物模型,并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外伤+生理盐水(TBI+Vehicle)组,脑外伤+姜黄素(TBI+CCM)组。尼氏染色观察大脑损伤体积,mNSS评分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干湿称重法检测小鼠损伤侧大脑水含量,Edu染色观察SGZ区神经再生,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幼年小鼠脑外伤后,CCM治疗可减少大脑损伤体积,改善运动功能,明显增加Edu阳性细胞数,减少GSK3β的表达,同时增加β-catenin的表达(P<0.05)。结论幼年小鼠脑外伤后应用CCM治疗能间接激活Notch通路,同时具有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为今后治疗儿童脑外伤提供新的思路。

    2017年22期 v.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外源性胆红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中的作用研究

    侯立维;孔丽娜;

    目的探讨外源性胆红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新生SD大鼠为研究对象,构建HIBD模型,探讨5、10和15mg/kg胆红素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RT-PCR检测脑组织VEGF、Caspase-3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游泳速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胆红素处理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游泳速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游泳速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第3、7、14天,胆红素处理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以中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最低。造模后第3、7、14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VEGF、Caspase-3 mRNA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胆红素处理各组大鼠脑组织VEGF、Caspase-3mRNA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大鼠脑组织VEGF、Caspase-3mRNA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胆红素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VEGF、Caspase-3表达水平,阻止神经细胞死亡程序,发挥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7年22期 v.2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论著 临床诊治

  • 阿米替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

    张碧月;陈雅芳;黄银辉;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议停用各种止痛剂,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每晚口服阿米替林25mg+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对照组仅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每晚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疗程3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米替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显效改善率高于对照组(68.42%vs 25.00%,P<0.05),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47%vs 55.0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10.52%vs 7.50%,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安全有效。

    2017年22期 v.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袁志俊;李小刚;何晓英;杨芳;

    目的探讨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01—2017-01诊断为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天舒片1.36g tid,疗程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眩晕程度评分较低(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P<0.05),眩晕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差值)、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差值)较明显(P<0.05),轻度眩晕的患者增多,中、重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好(P<0.05)。结论天舒片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并高血压患者可改善眩晕程度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且临床效果显著,可协同控制血压。

    2017年22期 v.2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多靶点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疗效

    张志军;王宝亮;冯来会;

    目的观察多靶点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疗效和对血清PPARγ、MMP-9、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丹珍头痛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PPARγ、MMP-9、LP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对照组为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清PPARγ水平均提高,血清MMP-9和LPA水平降低(P<0.01),BAI评分、BDI评分、PSQI评分降低(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靶点治疗方案能够更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动脉痉挛缺血、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

    2017年22期 v.2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美多芭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柯来顺;蔡江萍;江华;吴欣宇;李清金;卢武生;

    目的探讨美多芭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患者临床高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截选医院2012-08—2015-10 78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美多芭62.5mg/次,3次/d,4周后增加为125mg/次,每6h服用1次)与治疗组(美多芭62.5 mg/次,3次/d,4周后增加为125mg/次,每6h服用1次;普拉克索0.125mg/次,2次/d,4周可增加至0.25mg/次,3次/d)各39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12周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分别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时日常生活能力(UPDRS II)、运动障碍(UPDRS III)及并发症(UPDRS IV)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7.18%(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58.97%(23/39)(χ2=8.04,P=0.01)。2组患者治疗8周、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明显低于治疗8周时,治疗组治疗8周、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10.26%(4/39)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12/39)(χ2=5.03,P=0.02)。结论采用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荐为临床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2017年22期 v.2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湖北省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分析

    武玲;王锋;

    目的调查湖北省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调查了802名40岁以上的居民来确定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因素回归模型描述调查对象的特征、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37%,年龄每增长10岁,患脑卒中的风险为1.88(95%CI 1.43~2.26)。男性的患病风险约为女性的2倍1.99(95%CI 1.31~2.84),有脑卒中家族史的患病风险超过无脑卒中家族史的4倍4.29(95%CI 2.76~5.98)。高血脂、高血压和不常锻炼身体的中老年人患脑卒中的风险分别为1.87(95%CI 1.26~2.98),1.49(95%CI 1.03~2.18)和1.68(95%CI 1.13~2.58)。结论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的发病风险也较高。基于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和策略应当重点关注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防治,并鼓励居民参与体育锻炼。

    2017年22期 v.2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分析

    纠智松;孔文龙;尹夕龙;仪立志;石小峰;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94例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行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窗大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预后方面内镜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2017年22期 v.2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中脑周围非动脉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徐鹏;徐耀铭;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利于神经科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2014-07—2016-06通辽市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作为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头颅影像学CT及CTA确诊,出血部位分布于桥前池、脚间池、脚池、环池和四叠体池的不同部位,一般在多部位出现,治疗后转归良好,无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4例患者出现健忘、易怒、焦虑等症状,考虑与患者主观因素有关。结论 PNSAH患者出血部位在中脑周围,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较好,无明显并发症,目前仍原因不明,依然需要临床医生重视发病原因的检查。

    2017年22期 v.2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电脑塑形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

    黎华清;黎志洲;梁德双;王天荣;王秀兰;冯秀珍;郑德志;

    目的探讨二维钛网电脑个性化塑形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6-2016-03收治的50例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的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二维钛网电脑塑形)25例,对照组(三维钛网手工塑形)25例,分别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研究;记录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塑形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后评定2组修补术整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109.59±11.49)min,术后伤口愈合时间(9.40±3.41)d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169.40±10.60)mL明显较少(P<0.05),塑形满意度(86.17±5.26)%显著较高(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0%(P<0.05),整体疗效优良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P<0.05)。结论电脑塑形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塑形效果更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提高颅骨缺损整体治疗疗效有重要价值。

    2017年22期 v.2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分析

    方厚盈;邓小容;杜敏;万鸿平;郭阳;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05—2015-11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9例,记录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测定血清25(OH)D水平,入院时完善NIHSS评分。结果轻型脑卒中组(NIHSS评分<5分)116例,重型脑卒中组(NIHSS评分≥5分)53例,2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脑血管病史、空腹血糖、舒张压单因素分析后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NIHSS)独立预测因子且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0.908,95%CI:0.859~0.96,P<0.01);空腹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独立预测因子且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1.213,95%CI:1.019~1.444,P<0.05);舒张压是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独立预测因子且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1.037,95%CI:1.005~1.069,P<0.05)。结论血清25(OH)D、空腹血糖、舒张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且25(OH)D是保护性因素,空腹血糖和舒张压是危险因素。

    2017年22期 v.2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查昀;王煜;郑俊;胡学;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取2011-04—2016-01收治的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3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探讨疗效。结果术后次日复查CT示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26例,75%~90%者12例,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较小、血肿清除较彻底、止血安全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等特点。

    2017年22期 v.2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临床研究

    张仁德;王俊宽;左玉超;罗文正;李东明;孙红卫;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分期手术切除的18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采用两种分期手术策略:2例Ⅰ期经鼻蝶入路切除蝶窦、鞍内肿瘤,Ⅱ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16例Ⅰ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Ⅱ期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发症。随访2个月~3a,18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对残留肿瘤的患者行药物或伽马刀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巨大垂体腺瘤要根据肿瘤特性和个体化原则,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分期手术策略,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同时术中要注意对垂体柄、下丘脑的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017年22期 v.2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脑外伤后患者HPA轴功能障碍对TBI预后的影响

    赵文生;李志豪;王海;杜宏宇;朱成;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障碍情况对创伤性脑损伤(TB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2012-05—2013-05收治的7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后,检测血清皮质醇,皮质醇水平下降≥50%分为HPA轴功能良好组37例(其中轻型13例,中型11例,重型11例,特重型2例),皮质醇水平下降<50%为HPA轴功能障碍组35例(其中轻型1例,中型7例,重型21例,特重型6例),记录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良好组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患者GOS评分均高于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重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9.09%低于障碍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型、中型、特重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HPA轴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患者耐受力较低,且预后较差,HPA轴功能与TBI患者预后有关。

    2017年22期 v.2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颅内压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柳浩然;吴海权;辛续伟;徐利民;李湘军;黄吉昌;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12—2016-01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颅内压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相关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肿的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ICU)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组织水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肿量、水肿量、Glasgow评分、NIHSS评分及FIM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恢复快等特点,能显著改善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存质量。

    2017年22期 v.2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体会

    朱青峰;郭铁柱;王国芳;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01—2016-06 78例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2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51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中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弹簧圈逃逸,未出现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70例(89.74%),非致密填塞8例(10.26%);按照GOS评分评估,恢复良好59例(75.64%),轻度残废15例(19.23%),重度残废3例(3.8%),死亡1例(1.28%)。65例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6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有瘤颈残留但动脉瘤无变化,1例复发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通过采取相应的介入操作技巧,选择血管内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较好。

    2017年22期 v.2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 不同类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朱雷;冯大勤;周志宇;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复发情况。方法 63例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均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治疗,其中Solitaire支架治疗21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20例,Lvis支架治疗21例。比较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经术后即刻造影,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的动脉瘤栓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taire支架、Enterprise支架各发生并发症1例,Lvis支架未出现并发症,不同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s的金属覆盖率稍优于Solitare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但金属覆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随访与检查,63例患者未出现死亡,均获得随访,均出现复发现象,但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terprise、Solitaire及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效果确切,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支架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

    2017年22期 v.2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血浆Aβ_(40)、Aβ_(42)早期诊断广泛性脑萎缩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申潇竹;田昌荣;王新;

    目的探讨血浆Aβ_(40)、Aβ_(42)对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0例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磁共振成像扫描,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等一般情况。按认知功能程度不同分为3组,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痴呆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β_(40)、Aβ_(42)含量。结果 Aβ_(40)、Aβ_(42)水平在MCI组即已出现明显下降;Aβ_(40)、Aβ_(42)水平均与MMSE评分值呈正相关;Aβ_(40)与Aβ_(42)呈正相关。结论血浆Aβ_(40)、Aβ_(42)水平可以作为脑萎缩老年人早期诊断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标记物。

    2017年22期 v.2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张德绸;葛建华;谭华;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和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均分为常规组、针刺组和治疗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针刺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联合亚低温,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E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以治疗组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含量、CRP含量明显下降,14d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炎症反应显著低于针刺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受损脑细胞,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明显。

    2017年22期 v.2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葛晓航;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MS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Hcy、hs-CRP、IL-6、IL-8和TGF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bFGF、IGF-1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7年22期 v.2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颅脑超声检查时间的研究

    詹陈洪;李俊辉;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最佳颅脑超声检查时间,以期及时发现病变,对临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减少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2014-06—2016-06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颅脑检查,观察不同超声时间点并分析颅脑超声检查的最优时间。结果 80例早产儿超声诊断: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全程正常42例及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38例。其中,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出现在6~24(13.8±1.5)h,中位数12.5h;回声最强出现时间为2~5(3±1.4)d,中位数3d;回声增强持续时间为5~14(9±2.5)d,中位数9d;脑室周围白质囊性变出现时间为16~22(18±3.8)d,中位数18d;在28d内未发现囊腔消失。结论颅脑超声检查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在不同时间点有不同表现,应在合适时间内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017年22期 v.2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11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钟顺平;陈建江;陈淼浦;黄小霞;

    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我院儿科2013-01—2015-12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119例,结合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头颅CT、头颅MRI、脑电图(EEG)等相关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1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控制体温、镇静止惊、降颅压、吸氧、营养脑细胞、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总有效116例(97.5%),3例(2.5%)继发癫痫或智力减退。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及早明确诊断和采取有效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2017年22期 v.2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的疗效分析

    陈香;陈仁德;刘霞;

    目的分析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治疗抑郁焦虑共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8—2016-08我院收治的160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观察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口服,8周后观察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末与8周末时,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末与8周末时,观察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5,P<0.05),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9,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可以快速缓解抑郁焦虑共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2017年22期 v.2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论著 护理园地

  • 脑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玉琴;赵静;孟艳艳;韩林俐;闫东明;

    目的调查脑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34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5.55±12.24)分,其中得分前三位的是"条目2在医生预约或定期检查前我感到紧张"、"条目3我害怕此病引起的疼痛"、"条目1想到疾病可能会进展,我变得焦虑"。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焦虑水平、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病理分级是脑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较高,护理人员应重视脑胶质瘤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降低患者的恐惧水平,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状态。

    2017年22期 v.2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护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王巧丽;马淑焕;张元蓓;张歌;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6-12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30d后,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2017年22期 v.2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认知行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影响

    单丹丹;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5-02—2017-0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44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分别为(23.62±6.49)分、(34.65±5.84)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别为(7.23±4.19)分、(9.36±4.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ei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分别为(31.82±7.89)分、(38.21±9.74)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别为(35.91±9.65)分、(40.43±1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The Short-Form 36Health Survey Scale,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实施行为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2017年22期 v.2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病例报告

  • 肝性脊髓病合并头颅MRI对称性高信号1例并文献复习

    谷桂灵;李海鹏;吴积宝;

    学习和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方法。肝性脊髓病(HM)是肝脏疾病达到严重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主要特点是脊髓锥体束征和痉挛性截瘫,表现为双下肢缓慢进展的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头部MRI可显示T1WI对称性高信号改变;该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2017年22期 v.2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乙状窦后入路处理经口刺入后颅窝异物2例

    毋江;王聚民;蒋帅;杨红利;牛光明;

    目的探讨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处理后颅窝异物方法。方法介绍2例经口刺入后颅窝异物病例,并对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及毗邻部位解剖进行分析。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循自然间隙分离,探寻并处理异物可以最大程度减轻脑神经及脑干损伤。结论多专科合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益于后颅窝异物的处理。

    2017年22期 v.2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Todd瘫痪全脑CT灌注成像1例及文献复习

    钟玲;韩玺河;张晓莺;

    目的加强对Todd瘫痪临床及影像特点的认识,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odd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脑部影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抽搐6h入院,间断抽搐伴偏瘫及失语,头颅CT排除出血,全脑CT灌注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呈高灌注,排除大血管事件,完善MRI左侧侧脑室下脚新发点状梗死。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症状控制后患者偏瘫恢复,头颅MRI不能解释患者体征及病情恢复,最终诊断为Todd瘫痪。结论 Todd瘫痪易误诊为急性脑梗死而导致溶栓错误,为有效鉴别,应及对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除头颅MRI外,全脑CT灌注检查可应用于快速、准确识别Todd瘫痪,避免溶栓错误。

    2017年22期 v.2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综述

  • 自噬调控机制对多发性硬化的影响

    张新燕;原铂尧;赵金;高晓红;孙静洁;王满侠;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是导致年轻人致残的最主要的CNS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降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器的过程,是细胞重要的自稳机制,已经发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如阿尔兹海默病,同时,自噬也参与进自身免疫的调节,也许对于MS的疾病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

    2017年22期 v.2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累及神经系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张增平;陈瑞琴;陈仕珠;

    随着世界范围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快速增加,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儿童多见。Mp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弥漫性脑膜炎等非化脓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病变、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综合征,可逆性神经病变综合征及多种外周神经病变/损害。诊断依赖血清学(抗MpIgM阳性)或组织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首选大环内酯(Ma)类药物,对Mp感染引起的顽固性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联用强的松或免疫球蛋白比单用Ma效佳;对耐Ma Mp(MaRMp)株感染选用敏感Ma或换用或直接应用作用强大的二甲胺四环素、加雷沙星等。

    2017年22期 v.20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