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英;陈立伟;沈新天;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天津市黄河医院2015-01—2017-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脑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中等面积梗死组(n=77)、大面积梗死组(n=69),采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3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对比颈动脉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直径、斑块部位及分型、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等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对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斑块部位、斑块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值流速(SPV)和搏动指数(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检验,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颈动脉狭窄程度、SPV、P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密切关联,且病灶大小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狭窄程度、SPV、PI呈正相关,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8年10期 v.21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赵丽敏;孙美珍;范秀琴;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levetiracitam,LEV)和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MS)、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改善情况。结果 (1)肌阵挛发作改善情况: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79.31%,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5.71%(χ2=0.049,P>0.05);(2)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改善情况: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89.65%,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82.14%(χ2=0.669,P>0.05);(3)脑电图改善情况: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72.41%,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5.00%(χ2=0.049,P>0.05);(4)不良反应:左乙拉西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丙戊酸钠组为25.00%(χ2=6.02,P<0.05)。结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的疾病,故选择治疗药物时不仅需要考虑疗效,长期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单药治疗有相同的疗效,且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丙戊酸钠小(P<0.05),故左乙拉西坦可作为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首选一线药物。
2018年10期 v.21 1050-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3K] - 刘海涛;张淑玲;白宏英;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02-30—2017-07-30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障碍组),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5mL,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Cys-C水平,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Cys C水平,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C、血肌酐、血糖、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TC、血肌酐、血糖、Cys-C水平,以及男性比例、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Cys-C、TC、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年龄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ys-C水平升高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Cys-C可能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8年10期 v.21 1057-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刘义锋;张保朝;温昌明;闻公灵;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中心医院2015-02—2017-09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病情转归程度(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出院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周后2组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病情转归。
2018年10期 v.21 1063-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乔国华;朱平;岳磊;
目的探析小剂量尿激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洛阳中心医院2014-12—2015-12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其出血情况、发作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发作停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提供小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能够在确保低出血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使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改善,使其在短时间内停止发作,并将其住院时间予以缩短。
2018年10期 v.21 1069-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乔鹏;李兵;程小兵;
目的探讨影响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并进行手术治疗8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肿瘤观察结果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侵袭、周围血管神经围绕及瘤周水肿三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肿瘤侵袭性、瘤周水肿和神经血管包绕均是影响手术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术前仔细审阅患者影响学资料,术中谨慎处理。
2018年10期 v.21 1073-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顾亮亮;付国惠;张保朝;邢娟;
目的探讨硫辛酸配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6-02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的7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硫辛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治疗后第2周起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升高者显著减少,第4周起降为0,对照组自第3周起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升高者显著减少,第5周仍然存在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升高者(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硫辛酸配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良好治疗效果。
2018年10期 v.21 1078-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王桂荣;黄华;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青中年脑梗死抑郁和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8周;对照组40例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易智能状态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测评。结果治疗组Zung量表、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NFD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青中年脑梗死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
2018年10期 v.21 1083-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爱丽;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开封市妇产医院产科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18例,中度26例,重度1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5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2组出生后24h、72h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出生后24h,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较低,阻力指数较高(P<0.05);出生后24h、72h,重度患儿阻力指数较中度患儿高,而中度患儿较轻度患儿高(P<0.05)。结论动态监测HIE患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准确显示患儿脑部血流变化,指导临床早期诊治HIE,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
2018年10期 v.21 1088-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徐新齐;高春利;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采取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癫痫患儿178例进行研究,均采取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比较不同类型癫痫患儿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8~+均有明显提高(P<0.05);不同类型癫痫患儿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食欲不振7例,无力4例,低热5例,但均比较轻微。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患儿有较好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2018年10期 v.21 1093-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臧卫平;冯来会;张志军;
目的总结复发性面神经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05—2016-05收治的52例复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磁共振检查、脑脊液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甲强龙500mg,连用3d冲击治疗,10d内阶梯减量至停用;对照组22例给予强的松30mg,连用1周后,10d内减量停用。2组均给予阿昔洛韦0.4g/次,3次/d,连用10d,以及B族维生素、理疗针灸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根据House-Brackmann面瘫评定标准,治疗后2组功能改善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面神经炎病因复杂、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018年10期 v.21 1097-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陈素英;刘刚;徐瑱;崔胤;刘现忠;
目的分析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病例,探讨海绵窦病变引起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例伴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对颅脑MRI、MRA、MRV进行分析,研究海绵窦相关病变的不同影像表现与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结果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海绵窦相关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MRI检查海绵窦相关的异常影像可为病变诊断提供依据。结论海绵窦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眼肌麻痹可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MRI及增强检查是诊断海绵窦病变的有效方法。
2018年10期 v.21 1101-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董薇;白伟民;
目的研究合并重症肺炎昏迷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12—2018-03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昏迷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访患者28d生存率,根据预后分为重症肺炎存活组和重症肺炎死亡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第1天、7天、好转后转科或死亡前T淋巴细胞亚群存活组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昏迷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对预测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8年10期 v.21 1106-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郭淑萍;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E3)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09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A组:子痫前期患者40例,B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例,C组:与之匹配的正常孕妇40例。观察3组患者血D-D、CRP和uE_3水平。结果血清CRP水平A、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1);血浆D-D水平A、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1);血清uE3水平B组显著低于A组、C组(P<0.01),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检测D-D、CRP和uE3可以提高重度子痫前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018年10期 v.21 11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高娅;王婷;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嵩县人民医院2015-03—2017-04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实验组hs-CRP、CysC、Hcy、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大面积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小面积与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通过观察患者D-D、CysC、Hcy、hs-CRP指标变化情况,有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0期 v.21 1114-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王开;银公敬;翟付强;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改良后的Rankin评分、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栓塞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医师的手术经验等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18年10期 v.21 1119-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姜虹;郭威娜;董丽;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住院低龄(≤45岁)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90例住院低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入院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采用焦虑评定量表(SAS)和抑郁评定量表(SDS)进行测试,并统计平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且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低龄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8年10期 v.21 113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郭申杰;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03—2017-03收治的102例危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患者在护理效果、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躯体疼痛(9.14±2.05)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1.64±1.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肾功能不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3%)明显高于对照组(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10期 v.21 1137-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张军艳;
目的探讨智能辅助步态练习系统干预对脑瘫患儿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8年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智能辅助步行练习和常规的脑瘫物理治疗,干预前后评价整体运动学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中的D项与E项。结果干预后2组上下躯体运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两侧步行足长、行走速度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大,步宽显著缩小,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2组GMFM-88中的D项与E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辅助步态练习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整体上下肢体的运动协调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其站立及步行模式。
2018年10期 v.21 1143-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刘辉;
目的将人文管理融入到护理管理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护理人员的最大潜能,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将人文关怀深入人心,实施恰当的人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成就感,提高了护理人员管理依从性和工作创造性及满意度。结论为护理人员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恰当的人文管理,搭建发展空间和平台,对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10期 v.21 1148-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马盈;
目的总结卵巢囊肿术后的临床心理护理心得。方法选取2015-02—2017-02南召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干预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3.74±4.61)分和(44.57±5.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5±4.59)分和(50.29±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5.42%,干预组为97.92%,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2018年10期 v.21 115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