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

    杨明娜;苏俊辉;靳令经;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临床录像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与联带运动相关的3个解剖部位(额部、眼部及口部),观察3个联带运动动作(眉弓抬高、眼裂缩小、口角牵动)及5个自主动作(抬眉、皱眉、闭眼、示齿及噘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人口学特点、联带运动临床特点、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及个数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发病年龄(56.07±12.40)岁,病程(54.90±59.96)个月。针对47例5个基本动作完备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联带运动类型相关分析,其中口-眼联带运动模式最常见[55.32%(26/47)],噘嘴是最容易引起联带运动的自主动作[55.32%(26/47),P<0.01],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57.45%(27/20),P<0.05],其中噘嘴引起睑裂缩小是最常见的联带运动类型[55.32%(26/47)],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和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同时联带运动个数多少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发生占一定比例,其中噘嘴引起的睑裂减小、噘嘴引起的眉弓抬高、闭眼引起的口角牵动是最常见的三种联带运动模式,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可为临床上联带运动的识别和面肌痉挛精细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联带运动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临床中应该重视对其的识别。

    2018年12期 v.21 1277-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与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敏;周朋利;

    目的运用询证医学的概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内局部溶栓、机械性碎栓和静脉窦内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和抗凝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找出在CVST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方法中文以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的主要来源,发表年限1990-01-01至2015-07-01,检索词设置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抗凝治疗物""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英文以Pub Med和MEDLINE数据库为文献检索的主要来源,检索词为"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anticoagulant therapy""interventional therapy""thrombolytic therapy",发表年限为1990-01-01至2015-07-01。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仔细阅读全文以及参考文献,并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纳入文献的全文均为中文或英文,由相同单位或个人针对相同对象所做的研究且不同的期刊都有报道时,纳入其最新和最完整的报道。结果共检索出467篇中文文献和1 035篇英文文献,经筛选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4篇,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累计261例,对照组累计207例,在5个研究结果中,疗效合并灵敏度为0.73(0.69,0.76),合并特异性为0.95(0.91,0.98),比值比为126.67(34.53,464.7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 3,标准误为0.044 3。结论介入治疗比单纯抗凝治疗的有效人数多,抗凝溶栓的综合治疗效果更明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多部分的研究结果。而抗凝溶栓治疗的各个方法中,接触性置管溶栓的有效人数比周围静脉溶栓的人数多且效果十分明显。

    2018年12期 v.21 1284-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论著 临床诊治

  • 颅内多发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因素分析

    霍伟康;赵泽林;宋昭;桂小娟;

    目的探讨多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03—2016-01行介入治疗的4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糖升高、高血压、术中使用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手术操作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血脂升高、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结果,其P值及Exp(B)如下:(0.033,30.619)、(0.135,15.698)、(0.132,17.572)、(0.999,4.476)、(0.151,1.762)、(0.494,2.049)、(0.914、1.669)、(0.210,1.103)、(0.056,0.050)。结论血糖升高是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独立因素;高血压、术中使用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是影响术后血管痉挛加重的重要原因;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血脂升高是术后血管痉挛加重的危险因素。

    2018年12期 v.21 1292-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经绿色通道超早期手术夹闭临床分析

    张长远;许海鹏;郭顺东;张英国;江敏;

    目的探讨继发脑内血肿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时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3-06—2017-06继发脑内血肿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经绿色通道超早期紧急手术夹闭病例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和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27例继发脑内血肿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入院距手术开始时间2~6h,平均3.5h,额颞扩大翼点开颅,均顺利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结论以绿色通道和微创理念对继发脑内血肿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紧急手术夹闭和清除血肿,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2018年12期 v.21 1297-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 雷帕霉素调剂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中Caspase-9和Ki-67表达水平的影响

    邓海华;马国祥;丁西萍;杨振汉;

    目的雷帕霉素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线药物,但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雷帕霉素能否调节Caspase-9和Ki-67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作用。方法 48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雷帕霉素干预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9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aspase-9和Ki-67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经雷帕霉素治疗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Ki-67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9和Ki-67的表达水平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2018年12期 v.21 1303-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尿酸与肌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刘芳;赵兴军;孟颖;刘志辉;刘君玲;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尿酸(uric acid,UA)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17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125例门诊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于次日06:00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UA、SCr浓度。结果 MS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女性患者U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患者U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MS组血清S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女性患者血清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男性患者血清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S中女性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低于男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复发缓解型MS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UA和SCr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UA、SCr水平的降低可能与MS患者急性发作期有关,UA、SCr水平是MS的重要生化指标,值得注意的是MS患者中女性较男性不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2018年12期 v.21 1309-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术前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胶质细胞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冯清林;范仕兵;赵锐;胡建娥;冉住国;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胰岛素(insulin)水平在非糖尿病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7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的286例胶质细胞瘤患者,其中216例非糖尿病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设为胶质瘤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血脂、体重指数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糖指标;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胶质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的截断值,按最佳节点值分为高低2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胶质瘤的无进展生存期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结果胶质瘤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清胰岛素=10.3mU/L为胶质瘤患者疾病进展的最佳截断点,胰岛素高低2组肿瘤分级、进展与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2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10.3 mU/L组无进展生存期更短,预后差;COX单因素分析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P<0.05)的有肿瘤分级(HR=1.37,95%CI 1.08~1.76)、肿瘤分期(HR=1.36,95%CI 1.15~1.62)、空腹胰岛素(HR=2.11,95%CI 1.19~3.77);COX多因素分析与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P<0.05)的有肿瘤分级(HR=1.31,95%CI 1.03~1.65)、肿瘤分期(HR=1.42,95%CI 1.09~1.86)、空腹胰岛素(HR=1.98,95%CI 1.06~3.69)。结论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2018年12期 v.21 1314-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不同剂量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

    莫肇;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06—2018-01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3组均予以氯吡格雷75mg,qd。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qd,观察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40mg,qd,3组均治疗14d。结果治疗14d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TC、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均下降,其中观察2组下降最为显著。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20mg/d或40mg/d的普伐他汀联合75mg氯吡格雷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且每天40mg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降脂效果更显著,对AI的影响更大,更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

    2018年12期 v.21 1320-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高进保;李学真;李文德;李运军;陈立华;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此类均使用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结果颅内压监测5~13d,平均7.1d,未发现导管放置引发的颅内血肿。颅内感染2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使用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可减少脱水药物的过量使用,早期发现术后再出血和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8年12期 v.21 1325-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脑脊液常规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

    史从宁;郑光辉;赵运转;张国军;

    目的探讨脑脊液常规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脑脊液常规结果根据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增高组和未增高组,与脑脊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脊液常规结果升高且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和多核白细胞百分比略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病例。结论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和多核白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的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的可能性大。

    2018年12期 v.21 1330-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检测分析

    徐亚丽;姚莉;何小蓉;邓霞;张瑷琳;漆静;张兴平;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血管性痴呆患者及非痴呆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01—2016-12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设为血管性痴呆组(VD组),35例认知功能正常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CRP、hs-CRP、IL-6水平。结果血管性痴呆组血清CRP、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CRP、hs-CRP、IL-6均升高,可能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2018年12期 v.21 1334-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王高强;徐文中;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n=42)和夹闭组(n=40),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夹闭组良好率与栓塞组基本一致(P>0.05);栓塞组住院时间短于夹闭组(P<0.05),同时,栓塞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栓塞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并发症、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取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二者疗效相当,但后者手术创伤小,出院时短期预后优于前者,而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2018年12期 v.21 1338-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 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

    李磊;陆亚朋;朱崇峰;尚凤伟;马振林;李国成;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03—2017-03就诊于周口市中心医院PICU,需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需镇静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达到镇痛满意和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同时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比较2组患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达到镇静满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停用镇静药物后,观察组唤醒所需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达到镇痛满意所需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谵妄的患儿比例较对照组显著较少(P<0.05)。但2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机械通气的镇静中,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与较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12期 v.21 1344-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董丹;

    目的探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2例,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36)应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对照组(n=36)采取艾司唑仑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以及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评分、UPD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UP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其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减轻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2018年12期 v.21 1350-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长春西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42例临床分析

    郭迎霞;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用孟津县人民医院2015-04—2016-03住院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长春西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4d。结果 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2018年12期 v.21 1354-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论著 护理园地

  • 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翁汉育;马荣;吴志东;李润雄;黄小琼;梁咏娴;

    目的探讨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改变痴呆患者的照护模式,从而提高痴呆患者智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建立痴呆患者的健康档案。50例患者接受定期随访,接受安全行为、生理、心理、常识的宣教及康复等方面的照护干预。结果干预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活力(vitality,VT)等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但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照顾行为,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对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2018年12期 v.21 1358-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正念认知训练对ICU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

    孙彩红;

    目的评价正念认知训练对ICU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07—2017-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2例ICU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正念认知训练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SAS、SDS、MMSE、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在护理后SAS、SDS、MMSE、PSQI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2组在护理后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念认知训练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情况,可以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8年12期 v.21 1364-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范慧娟;罗雪平;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实施植皮手术做好准备。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发生Ⅲ或Ⅳ期压疮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吸引组和对照组,根据2组患者创面愈合速度、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负压吸引组和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快、治疗有效率提高、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型敷料相比,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重症脑卒中压疮具有明显优势。

    2018年12期 v.21 1369-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爱霞;唐起岚;郭丽娜;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评。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加强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患者的锻炼信心,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2018年12期 v.21 1373-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病例报告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1例

    韦玲芝;钟良;黄春华;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特殊类型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由VANDER VELDEN于1979年首次报道。近年来,这种病变被称为肿瘤样脱髓鞘病变、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变、脱髓鞘假瘤、假瘤样脱髓鞘或肿胀性脱髓鞘性病变。现报道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1例。

    2018年12期 v.21 1379-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7K]
  • 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合并椎管内肿物1例

    张群英;耿建红;逯冉冉;赵敏;赵兴军;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合并腰椎肿物的病因、症状特点和诊治要点,加深对此类疾病认识,提高诊断。方法介绍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合并腰椎肿物1例,对其可能病因、症状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感音性听力下降、锥体束征,颅脑MRI示脑池及脑沟周围脑表面低信号,腰椎MRI示腰椎肿物。结论对有感音性听力下降、锥体束征等症状体征患者早期完善头颅MRI明确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诊断,并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12期 v.21 1385-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