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综述

  •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长时程增强产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李明超;叶云;刘远;张祚;周吉银;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一种发生在神经细胞信号传输中持久的增强现象。在分子水平研究学习和记忆能力,反应海马功能可塑性的长时程增强是常用的指标,其作用的改变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长时程增强增加会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而长时程增强减弱会导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诱导长时程增强发生的相关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关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长时程增强形成条件、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2018年16期 v.21 1741-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脑微出血与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石倩;屈永才;樊琦;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范畴,和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扩大的周围间隙、脑萎缩共同组成CSVD[1]。CMBs是一种影像学概念,是脑部微小血管(<200μm)病变所致的血液微量渗漏、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CMBs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CMBs部位及数量与认知障碍、CMBs与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认知衰退及情感变化提供帮助。

    2018年16期 v.21 1747-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论著 临床诊治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张东铭;张静;司金超;何月;张锦;张苏河;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8-03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6例。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11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90例;DPN组根据神经肌电图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按四分位法将SUA分为4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尿酸(SUA)与DPN的关系。结果 DPN组SUA、血肌酐(S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空腹C肽(FC-P)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A与DPN严重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04(95%CI:1.000~1.00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SUA是DPN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DPN严重程度正相关。

    2018年16期 v.21 1752-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抗LGI1抗体脑炎和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

    孙桂芳;袁志浩;王景涛;彭涛;马兴荣;古今超;赵国有;张博爱;卢宏;

    目的对抗LGIl抗体脑炎与抗GABABR脑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6—2017-06收治的12例抗LGIl抗体脑炎和13例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比较分析各自特点。结果抗LGIl抗体脑炎与抗GABABR脑炎均有智能下降、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的特点,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好。抗LGIl抗体脑炎往往有FBDS,且伴有低钠血症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总体预后抗GABAB R脑炎好;抗GABABR脑炎合并肿瘤者预后不佳,除免疫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肿瘤。结论两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均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好,抗LGI1抗体脑炎预后优于抗GABABR脑炎,部分抗GABABR脑炎患者合并肿瘤,预后除免疫治疗外还取决于对肿瘤的治疗。

    2018年16期 v.21 1759-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对干预Hhcy后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刘海艳;魏秀娥;荣良群;许静;杨华;张翠翠;

    目的观察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后脑梗死复发的修饰作用。方法 363例合并Hhcy脑梗死患者,180例给予干预Hhcy及标准二级预防治疗,183例给予标准治疗。随访1a观察不同MTHFR基因型脑梗死干预Hhcy后卒中复发的情况。结果 CC型患者标准治疗+干预Hhcy组1a卒中复发率19.64%,与标准治疗组(2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患者中标准治疗+干预Hhcy组卒中复发率18.42%,与标准治疗组(1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中标准治疗+干预Hhcy组1a卒中复发率10.20%,标准治疗组26%,两种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T基因型患者中,对影响卒中复发的单因素给予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Hhcy治疗降低TT基因型卒中复发风险,OR值0.678。结论 MTHFR 677位TT基因型患者干预Hhcy后能够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2018年16期 v.21 1767-1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分析

    李子园;管民;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10例患者9例病变位于幕上,1例跨越幕上及幕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分叶,边缘清楚。CT平扫病变表现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变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MRI平扫,与脑实质相比,T1WI上,5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3例表现为混杂信号;T2WI上6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表现为混杂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病变与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7例(70.0%),呈宽基底相连3例(30.0%);5例伴脑膜尾征(50.0%);瘤周见轻-中度水肿7例(70.0%);最大径2.5~5.6(4.5±1.0)cm。结论认识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的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预后。

    2018年16期 v.21 1772-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涂层血小板水平升高与非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研究

    张东风;

    目的研究涂层血小板水平升高与非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分析180例非腔隙性梗死患者涂层血小板水平,随访时间12个月。研究对象根据涂层血小板水平分为3组,对每组应用累积事件曲线估计复发脑卒中的时间分布,应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非腔隙性梗死患者12个月复发脑卒中累积事件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涂层血小板水平升高与非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卒中复发有关,检测涂层血小板水平可作为预测非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一种方法。

    2018年16期 v.21 1778-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阿伐他汀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吕宏伟;赵莘瑜;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2—2016-0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按治疗及随访期间是否服用阿伐他汀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2例)在此基础上行阿伐他汀钙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的面积。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HDL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伐他汀钙能有效的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2018年16期 v.21 1785-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学昌;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调节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4-10—2016-09收治的63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单一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予以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比较2组运动功能评分(UPDRSⅢ)、氧化应激反应各指标[血浆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GSH、GSH-Px、CAT及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7/32),对照组为19.35%(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运动功能,安全性高。

    2018年16期 v.21 1792-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李云霞;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01—2017-02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I病例,按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同分为A组(n=54)与B组(n=46),A组IMT≥0.9mm,B组IMT<0.9mm。同时检测2组血清CysC水平。结果 2组血糖、舒张压、年龄、Hcy、吸烟史、TC及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收缩压、LDL与CysC、IMT明显高于B组,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ysC水平和IMT、年龄、LDL、BMI、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和HDL呈负相关(P<0.05);IMT增厚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收缩压、LDL与CysC水平。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清所含CysC有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主要独立相关因素之一为CysC,可为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2018年16期 v.21 1798-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并植物状态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及防范研究

    吴值荣;马彩云;尚清;刘冬芝;李靖婕;张艳敏;崔伟丽;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并植物状态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影响因素,为(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并植物状态患儿医院感染的早期痊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01—2016-12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39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并植物状态患儿中抽出23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1-01—2013-12共110例为对照组,2014-01—2016-12共120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病例中与医院感染发生高度相关影响因素的管理情况,并规范细化管理操作流程:营养支持(注重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坠积性肺炎的护理、侵入性导管的护理、口腔卫生、胃肠状态的调整、体位引流防呛咳、手卫生规范操作、家庭护理培训、医生的督促和重视、液体的补充、早期康复治疗量的控制、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并提高这些相关因素在观察组患儿中的重视率及操作规范。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在医院感染痊愈的时间上及患儿入院后1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的平均时间。结果 "营养支持(注重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坠积性肺炎的护理、侵入性导管的护理、口腔卫生、胃肠状态的调整、体位引流、手卫生规范操作、家庭护理培训、医生的督促和重视",这些因素是影响(危)重症手足口病并植物状态患儿医院感染顺利度过的关键因素。观察组患儿的医院感染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个月内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植物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1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重视(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并植物状态患儿的医院感染关键因素的管理,规范和细化操作流程,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时间,提高植物状态评分,利于早期康复介入,为康复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8年16期 v.21 1804-1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前列地尔联合双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FIB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誓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银杏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予以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测定凝血功能、炎症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评估MoCA量表、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oCA、Barthel指数升高,NIHSS评分降低,血清PT、APTT、CAT、SOD升高,DDI、FIB、CRP、IL-6、TNF?α、NO、MDA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MoCA、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PT、APTT、CAT、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DDI、FIB、CRP、IL-6、TNF?α、NO、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炎症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提高认知功能。

    2018年16期 v.21 1812-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金明;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4-10—2016-09收治的7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2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8年16期 v.21 1820-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伟民;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2015-06—2016-06在鹤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102.9±7.15)min、住院时间(7.65±1.32)d、术中出血量(184.10±67.85)mL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164.3±8.55)min、住院时间(12.70±0.75)d、术中出血量(275.35±75.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2018年16期 v.21 1827-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左德献;吾太华;罗似亮;李正阳;马赞;邓少勇;许锡镇;苏世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4例肿瘤SimpsonⅣ级切除病人术后行放疗。全部病人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50个月,18例恢复工作。1例SimpsonⅣ切除病人术后3a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保护好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018年16期 v.21 1832-1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周明华;

    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6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脑血管造影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9例,检出率81.67%(49/60);多发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发斑块,混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和软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分布以颈动脉窦处最多,其次为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主干最少;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粥样硬化56例,检出率93.3%(56/60);以脑血管病造影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8%、63.3%、86.7%。结论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能准确显示斑块分布及性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必要时需联合脑血管造影诊断。

    2018年16期 v.21 1837-1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及机械取栓治疗临床分析

    贺国华;王振;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4—2018-04入院的首发急性青年(年龄≤45岁)脑梗死患者5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病因如下:脂肪栓塞1例,颈动脉夹层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可能大脑中动脉夹层1例,不明原因1例。5例患者中3例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均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管内治疗,随访3个月,其中基底动脉闭塞2例患者中,1例采取单纯中间导管吸栓后1次开通血管,1例中间导管吸栓后再支架拉栓1次开通血管,治疗后明显好转。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患者中,1例脂肪栓塞采用单纯中间导管吸栓后部分血管再通,治疗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采取单纯支架拉栓开通血管,1例采取导管吸栓联合支架拉栓开通血管,治疗后2例明显好转。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取栓治疗总体效果好,对于<18岁青少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需进一步探索。

    2018年16期 v.21 1842-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论著 护理园地

  •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的不同剂量对舒适度的影响

    赵洁;曹闻亚;唐军;吴川杰;常红;

    目的比较两种远隔缺血适应治疗临床常用剂量的舒适度,以期为远隔缺血适应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06—08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或进修的80名健康成人为受试者。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组1和组2各40名受试者。组1给予双上肢臂带加压200mmHg的压力,持续3min后再放松3min作为一个循环,每次3个循环。组2给予双上肢臂带加压200mmHg,持续5min后再放松5min作为一个循环,每次5个循环。同时观察2组受试者在远隔缺血适应全过程线性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受试者年龄、性别、BMI、受试前血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观察周期中组2受试者舒适度明显低于组1受试者(P<0.05)。结论 RIC治疗剂量不同其主观舒适度不同,训练时长较短的受试者其舒适度较高,而较高的舒适度将有提高患者行RIC治疗依从性的可能。

    2018年16期 v.21 1847-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郭淑红;闫贵国;段晓华;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4—2017-04酒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康复护理1个月、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 2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且以对照组更显著,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以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恢复功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

    2018年16期 v.21 1852-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