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李俊敏;彭涛;付振强;马兴荣;王建平;卢宏;

    目的分析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s,OD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0-01—2017-12收住郑州大学一附院O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8例有低钠血症补钠史,另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持续高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8/9)、精神异常(7/9)、延髓性麻痹(5/9)。病变累及脑桥6例,脑桥外病变8例,脑桥外病变主要累及双侧基底节区、丘脑、皮层灰白质交界区。MRI多表现为等或稍长T_1、长T_2信号。FLAIR像、DWI像高信号,ADC像根据时期不同可呈低或等信号,增强多无强化。9例患者均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基本痊愈2例,好转5例,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1例。结论 ODS包括脑桥中央髓鞘溶解和脑桥外髓鞘溶解,患者多有血钠浓度快速波动史,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2019年10期 v.22 1045-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免疫调节疗法对脑瘫儿童神经运动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张勇;翟红印;郭智宽;王军;

    目的评价免疫调节疗法对脑瘫儿童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免疫调节疗法,2组治疗均20 d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Gesell发育测试、GMFM测试、体液免疫指标测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G、IgM、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gA、IgG、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esell各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esell各能区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例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MFM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MFM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使用免疫调节疗法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免疫状态,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esell测试发育商。

    2019年10期 v.22 1052-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Meta分析

    王凡;王向阳;刘丽;常利;宋志秀;李合华;李彤;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Ovid数据库进行检索,逐一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丁苯酞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2019年10期 v.22 1059-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8K]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韩鹏;于军;李旭琴;刘乐;胡英杰;罗可;

    目的分析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采取显微外科手术(神经导航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7-12下同到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50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野缺损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暂时出现失语症2例,对照组8例,6个月后随访已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观察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能够有效保护视野,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

    2019年10期 v.22 1064-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 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临床分析

    马继伟;王艮卫;闫东明;金保哲;

    目的提高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2017年采用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6例小儿(<12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儿疗效满意,6例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2019年10期 v.22 106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核转录因子-kappa在人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孝宇;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kappa(NF-KB)在人颅内动脉瘤中的水平表达。方法选取30例颅动脉瘤标本和12例正常颅动脉标本,分为颅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颅动脉瘤组和对照组中ICAM-1、NF-KB阳性表达,并且计算MD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2组MCP-1蛋白表达,计算2组中的含量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ICAM-1、NF-KB两种蛋白在颅动脉瘤组均有明显表达,阳性反应较为明显,且MD值分别达到了(0.294±0.035)、(0.354±0.025),而正常颅动脉组中的ICAM-1、NF-B显示了较微弱的阳性反应,且平均光密度(Mean Density,MD)值分别仅为(0.083±0.020)、(0.092±0.041),相比之下,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颅动脉瘤组标本中MCP-1蛋白表达明显较正常颅动脉组多,MCP-1值为(1.80±0.25),而正常颅动脉组为(0.3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ICAM-1和NF-KB三种蛋白在颅动脉瘤中有着较高的表达,推测可导致IA的形成以及破裂,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9年10期 v.22 1074-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缺血性脑卒中伴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

    雷龙涛;杨帅平;何丽;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临床疗效。方法以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4例缺血性脑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100例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其他无代谢综合征患者144例分为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2组患者接受相同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治疗前的临床特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资料显示,2组患者在发病至入院时间、身高、体质量、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史、房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S组患者在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含量、高血糖和糖尿病史方面与非MS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2组N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N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非MS组降低水平显著低于MS组(P<0.05);治疗后,MS治愈14例,显效26例,有效34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4%,而非MS组分别为29例,64例,38例,13例,90.97%,显著高于MS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系数高,临床治疗效果差。

    2019年10期 v.22 1081-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ET-1与UA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意义

    罗雅婷;刘雪梅;

    目的探析血管内皮素-1(ET-1)与血清尿酸(UA)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2013-01—2016-11信阳市中心医院院及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74例M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CI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成A组(单纯记忆障碍,无其他认知障碍,32例)和B组(记忆障碍合并其他认知功能障碍,42例)2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6例正常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MCI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血清UA与ET-1水平,比较A、B 2组患者的血清UA与ET-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危险因子。结果 MCI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MCI组患者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患者血清UA明显高于B组(P<0.01),ET-1水平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压、血糖、UA、ET-1、TC、LDL-C是MC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高ET-1、低UA水平均是MCI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检测ET-1与UA水平在MCI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9年10期 v.22 1086-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对HIE新生儿相关时间指标脑损伤程度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刘景艳;录海斌;

    目的研究HIE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对相关时间指标、脑损伤程度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12—2015-12确诊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资料,按照临床干预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将60例行胞二磷胆碱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将60例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相关时间指标、脑损伤程度和神经行为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反射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髓鞘碱性蛋白与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优,且治疗1周、2周后神经行为功能评分(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score,NBFS)(30.40±6.50)分、(32.60±6.55)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HIE新生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能够缩短相关时间指标,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和提高神经行为功能。

    2019年10期 v.22 1093-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两种手术方案对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白新学;周国平;郭春燕;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术与腔内栓塞术+对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01—2014-12收治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其中A组采用血管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腔内栓塞术+血管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随访生存率等。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优于A组(P<0.05);2组患者随访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2 a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腔内栓塞术+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价值优于血管重建术。

    2019年10期 v.22 109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刘玲;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组各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大剂量组初始剂量40 mg/d,常规组为10 mg/d,连续治疗24周。评估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斑块面积变化,并评估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24周大剂量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TC、TG、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更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缩小斑块面积有关,对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期 v.22 1105-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预后分析

    郭学武;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预后。方法将洛宁县人民医院门诊2011-06—2016-06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根据后续观察和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疗效、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发生心肌梗死,2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中9例发生心肌梗死,6例发生脑梗死。观察组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2019年10期 v.22 11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吴浩;

    目的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博爱县人民医院2012-08-2016-08收治的STBI患者98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统计比较2组手术前后脑功能障碍评分(DRS)、神经功能评分(NIHSS)、颅内压水平,术后进行5个月随访,对比2组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5个月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后DRS、NIHSS评分及颅内压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恢复良好率40.82%(20/49)高于对照组20.41%(10/49),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5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颅内压,促进脑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2019年10期 v.22 1117-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论著 护理园地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康成荫;刘学琴;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10—2017-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58例),2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行急救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率为58例(58.0%),对照组为33例(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14)。研究组患者急诊室诊治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0.5)分和(6.9±0.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11)。结论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提升溶栓率和治疗效果,且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临床价值显著。

    2019年10期 v.22 1125-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陈珊珊;

    目的总结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提供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03—2017-01收治的7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与干预组各39例,2组均接受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科室为普通组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干预组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总结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恢复有效率,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普通组对于临床提供护理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普通组经护理干预后,疾病恢复有效率79.49%,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恢复有效率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3.08%,干预组为5.13%,干预组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提供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019年10期 v.22 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病例报告

  • 妊娠 流产致APQ4抗体阴性的NMOSD复发1例报道

    刘涛;陈硕;冯艳蓉;

    目的提高对妊娠、流产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复发相关性认识。方法报道1例妊娠、流产后导致APQ4抗体阴性的NMOSD复发患者,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妊娠、流产后导致NMOSD复发,查血清及脑脊液APQ4抗体、MOG抗体均阴性,诊断APQ4抗体阴性的NMOSD明确。经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NMOSD与妊娠、流产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本病例APQ4抗体、MOG抗体阴性,说明复发除与APQ4抗体、MOG抗体有关外,尚有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

    2019年10期 v.22 1136-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以锥体外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1例

    郑雪姣;高晓宇;狄政莉;景芸芸;燕玉娥;

    目的总结渗透性脱髓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椎体外系为表现渗透性脱髓鞘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随访与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症状,在发病过程中电解质始终正常,未出现低钠血症。头颅MRI示,脑桥中央和基底节区T_2加权高信号,T_1加权低信号,头颅DWI呈高信号。经甲泼尼龙冲击,口服多巴丝肼、普拉克索后患者症状消失,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结论熟悉无电解质紊乱的渗透性脱髓鞘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2019年10期 v.22 1143-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抗HU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1例及文献复习

    高晓宇;郑雪姣;狄政莉;薛秀云;刘志勤;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tion,PCD)又称亚急性小脑变性(subacute cerebellar degeneration,SCD),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引起神经系统的典型损害之一,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并不是由肿瘤转移或直接浸润到神经系统引起,是由免疫反应的改变引起。是一种与恶性肿瘤相关但原因不明的小脑非转移性病变。本文报道1例以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病例,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该患者即以双下肢行走不稳收入院,表现为小脑受损的症状与体征,脑干受损症状与体征未表现。检查脑脊液生化示,葡萄糖4.73 mmol/L,微量总蛋白548.00 mg/L;脑脊液抗酸、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常规示,红细胞数0,白细胞26个/mm~3;副肿瘤相关抗体抗Hu抗体阳性。行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病变,考虑新生物;左肺上叶尖后段纤维条灶索;纵隔内及左肺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早期诊断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对于及时发现和根除宿主体内的肿瘤至关重要,尤其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有条件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检测特定的抗神经元抗体,目前发现许多抗神经元抗体与PCD有关,并且对特定的肿瘤类型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如抗Hu抗体提示小细胞肺癌,抗Yo抗体提示乳腺、卵巢等肿瘤。该病总体预后不良,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率。

    2019年10期 v.22 1148-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综述

  • 胆红素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张迎春;杨谦;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二大死因,在我国脑血管病已升至首位疾病死亡原因,现患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血红素氧化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协同作用产生的血红素代谢废物。最近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等特性,在脑血管病中发挥有益作用。本文就胆红素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9年10期 v.22 115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VEGF-A在脑卒中的作用

    余素;周敬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the famil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s)是血管调节因子,在血管生成、神经保护和神经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以VEGF-A的作用最为突出。VEGF-A具有促进卒中区域脑神经血管的修复、提高缺血区域脑内血糖水平、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从而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本文将阐述卒中后脑内VEGF-A对血管调节及神经保护、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深入了解VEGF-A的以上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做,为脑卒中的治疗寻找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案。

    2019年10期 v.22 1157-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