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瑞舒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ax Bcl-2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周宾;冯涛;贺生;杨霄鹏;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ax、Bcl-2、脑含水量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模型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干预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区Bax、Bcl-2改变,干湿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变化,神经功能评分采用Zea Longa 5分制标准评分,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采用2,3,5苯四氮唑(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结果 A组各不同时间点大鼠Bax、Bcl-2的激活、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无明显改变。B、C组大鼠各不同时间点Bax、Bcl-2的激活、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容积百分比与A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及72 h时脑含水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C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7 d时C组与B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过度凋亡,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死容积,具有脑保护作用。神经元数目增多,神经元变性程度及空泡现象明显减轻。

    2019年18期 v.22 1973-1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论著 临床诊治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快速筛查的简易风险评估模型探索

    郑伟;林敬源;林小娟;

    目的探索临床预测阿尔茨海默病(AD)的简易风险评估模型,用于早期快速筛查发生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扭转目前痴呆防治的被动局面。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10—2018-10在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AD患者68例,非痴呆患者85例。筛选出AD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为参数,建立预测痴呆发病风险的数学模型。结果 AD的发生与血LDL水平、血Hcy水平、是否有高血压史及是否有糖尿病史密切相关。既往有高血压史患者,患AD风险的可能性为无高血压史患者的3.543倍;既往有糖尿病史患者,患AD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247倍;血LDL水平每增加1 mmol/L,患AD的风险增加124.8%;血Hcy水平每增加1μmol/L,患AD的风险增加27.7%。若这4个AD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并联合建立数学模型,其痴呆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LDL、Hcy所建立的简易风险评估模型对痴呆发病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有意义。

    2019年18期 v.22 1981-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基于MEWS的急性脑卒中短期预后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胡萍;崔妙玲;蒋云;

    目的通过对影响急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并联合MEWS,构建急性脑卒中短期预后预测评分系统,为临床治疗和短期预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诊断急性脑卒中成人患者200例,随访30天,并按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收集入院时可能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前法确定影响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根据OR值及β系数建立危险因素模块,与MEWS联合建立预后预测评分系统,最终应用ROC曲线检验其预测效能。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白细胞水平、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入院血糖及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急性脑卒中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白细胞、CRP,并进行赋值,联合MEWS形成脑卒中短期预后预测评分系统。(3)经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01),且当评分为7分时,预测效能最强。结论 (1)年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预后预测评分系统可较为准确的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2019年18期 v.22 1988-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 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刘长城;杨艾妮;李云伟;何宗明;江杰;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CT、MRI特点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近孟氏孔处,呈不规则形向两侧生长。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其中囊变10例,钙化2例,单一实性肿块2例,CT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MRI上T_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肿瘤多可见囊变。组织学上由密集一致小圆形细胞组成,胞浆透明,特征表现为无细胞性神经原纤维岛。免疫组化神经特异性性烯醇化酶(NSE)标记12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突触素(Syn)均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8例阴性,4例局灶性阳性,2例可疑(+/-)。术后病理诊断为CNC。结论 CNC主要发生在侧脑室透明隔近孟氏孔处,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细胞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有确诊价值。

    2019年18期 v.22 1996-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1K]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刘性强;王文豪;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9-02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评估,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5例SFT/HPC患者,其中4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失访,2例未见明显肿瘤复发,2例肿瘤复发。结论 SFT/HP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是否全切除肿瘤及肿瘤WHO分级是影响SFT/HP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2019年18期 v.22 2004-2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 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华民;齐平建;于东;董虹廷;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LD)联合应用对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3-2019-02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微量泵输注30 mg/d尼莫地平并行腰椎穿刺术,试验组给予微量泵输注30 mg/d尼莫地平联合LD,比较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不同时间节点脑氧供需指标及脑氧饱和度(rSO_2),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MMP-9、sICAM-1、sVCAM-1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治疗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3~7 d VMCA水平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脑脊液压力及RBC水平持续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2至T_4阶段,2组SjvO_2、CjvO_2、CaO_2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且T_2、T_3时间点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_2至T_4阶段,2组Ca-jvO_2、CERO_2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_2、T_3时间点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2至T_4阶段,2组rSO_2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_2、T_3时间点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7 d,试验组MMP-9及sICAM-1、sVCAM-1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术后14 d,试验组GCS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LD,对改善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氧饱和度、减轻脑损伤及颅内炎症、减轻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2019年18期 v.22 2011-2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rt-PA静脉溶栓对脉络膜前动脉梗死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翠翠;刘海艳;魏秀娥;张清秀;付家亮;刘腾飞;许静;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对脉络膜前动脉(AChA)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5-01—2018-10入住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发病4.5 h内的AChA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rt-PA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43例)和非溶栓组(35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随访3个月评估MoCA量表,比较溶栓组和非溶栓组认知功能。分析脑梗死各影响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rt-PA静脉溶栓是否为保护因素。结果与非溶栓组相比,溶栓组认知障碍的发病率更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高血压、NIHSS评分与认知障碍有关。高龄、高NIHSS评分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rt-PA静脉溶栓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rt-PA静脉溶栓能够减少AChA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对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2019年18期 v.22 2019-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尚丽丽;彭宇阁;刘佳;李晓红;李艳;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01—2019-05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行直立倾斜试验的184例儿童患者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无晕厥史患儿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 (1)75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呈阳性,阳性率40.76%;其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0例(53.33%),血管迷走性晕厥25例(33.33%),直立性低血压5例(6.67%),直立性高血压5例(6.67%);(2)不同性别患儿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儿童阳性率高于学龄前期(P<0.05),有晕厥史儿童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晕厥史者(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学龄期儿童特别是过往有明确晕厥史者其阳性率显著增高。

    2019年18期 v.22 2026-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操作标准的临床研究

    杨丽红;王庆义;李涵;杨蕊珂;王淑辉;邱妍妍;刘小静;徐金义;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基础试验时程、倾斜角度、药物激发对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晕厥病史的患儿223例,择期行直立倾斜试验,按照检查方法随机分为Ⅰ组55例(倾斜60°,基础试验20 min),Ⅱ组57例(倾斜60°,基础试验45 min),Ⅲ组59例(倾斜70°,基础试验20 min),Ⅳ组52例(倾斜70°,基础试验45 min);4组基础试验阴性者(102例)随即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1周后进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倾斜60°阳性率(55.4%)与倾斜70°阳性率(53.2%)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试验20 min阳性率(51.8%)与基础试验45 min阳性率(56.9%)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激发试验阳性率(25.5%)与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阳性率(17.6%)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直立倾斜试验操作过程建议采用倾斜角度60°、基础试验20 min作为操作标准,首选硝酸甘油作为激发试验用药。

    2019年18期 v.22 2032-2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支架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郑文富;蒋瑞姝;易坤昌;

    目的比较观察支架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8-08福建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第1、7天时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术后第1、7天,研究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可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18期 v.22 2037-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焦红军;董风其;陶明晖;王皖军;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18期 v.22 2043-2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程序化撤机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

    王新存;葛保国;刘亚敏;王建伟;

    目的探讨程序化撤机对机械通气(MV)重症脑卒中患者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8-03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经验性撤机法撤机,观察组接受程序化撤机法撤机。比较2组的撤机开始前MV时间、总MV时间、撤机成功率、气管切开率、48 h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和ICU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撤机开始前MV时间和总MV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气管切开率和48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ICU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程序化撤机应用于MV重症脑卒中患者可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MV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住院费用,应用效果优于经验性撤机。

    2019年18期 v.22 2049-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早期添加蛋白补充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营养干预效果

    徐慧玲;张予青;李一帆;甘勇;申丽君;杨婷婷;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添加蛋白补充剂的营养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07—2019-01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观察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口服蛋白补充50 g/d,干预10 d后观察2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清蛋白和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总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口服添加蛋白补充剂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价值。

    2019年18期 v.22 2056-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乔凯;尚丹鹤;李静;贾宝辉;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脑脊液白细胞数、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以及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以及脑脊液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GCS评分(11.80±1.90)分以及脑脊液葡萄糖[(2.61±0.70)mmol/L]、氯化物[(136.72±25.82)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数[(10.75±2.60)×10~6/L]、蛋白质[(0.62±0.18)g/L]、[CRP(2.77±0.74)mg/L]、NSE[(10.50±2.25)mg/L]和[NGF(14.25±3.07)ngl/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各项指标水平,有效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2019年18期 v.22 2063-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地塞米松合并甘露醇治疗对重症脑血管疾病中的脑保护作用

    陈岚;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合并甘露醇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13-04—2014-07住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均在第3~4天,对照组均在第5~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GCS评分,改善其症状,加快临床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应用。

    2019年18期 v.22 2069-2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病例报告

  • 河南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孙瑞华;时英英;夏明荣;张杰文;

    目的报道一腓骨肌萎缩症(peroneal muscular atrophy)家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因特点和遗传方式,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中患有糖尿病的先证者以进行性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远端感觉减退为临床表现,行电生理、基因检测等检查,并对其家属行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nervemyelinprotein 22,PMP22)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变异情况。结果本家系先证者为中年男性,肌电图提示四肢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继发轴索损害。患者有家族史,基因检测先证者、先证者女儿、先证者哥哥PMP22基因外显子及附近区域存在大片段重复。结论腓骨肌萎缩症临床表现典型,有特征性电生理,PMP22基因外显子大片段重复是确诊金标准,合并糖尿病会加重腓骨肌萎缩症的周围神经损害。

    2019年18期 v.22 2075-2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综述

  •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孟宪良;赵娜;张宁;王倩;孔令华;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在明确的脑卒中事件(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症状。PSD发生率高,诱因众多。PSD目前有短暂性抑郁、持续性抑郁状态和抑郁复发三种发作形式。PSD的发生机制具有多元论、多样化特点,目前主要集中于神经解剖学说、神经生化学说和神经基因遗传学说三个方面,且更倾向于上述几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出现的结果。PSD的治疗以脑卒中及其二级预防为首要治疗,专科医师积极心理辅导、家庭成员及社会关怀等不可或缺。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新的物理治疗方法及改良的红细胞生成素,也给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2019年18期 v.22 2082-2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