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Drebrin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李林;杜开先;张晓莉;董燕;韩瑞;王丽君;关静;贾天明;

    目的观察Drebrin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于4周和8周通过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Drebrin的表达。结果 (1)模型组大鼠的记忆力显著下降(P<0.05);(2)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Drebrin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Drebrin的表达持续性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可以导致神经元细胞Drebrin表达减少,可能是慢性脑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2019年20期 v.22 2205-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论著 临床诊治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马小秀;鲁建华;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3—2017-03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并记录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态、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22例IMT增厚,IMT平均厚度(1.06±0.86)mm,2组IMT增厚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中34例斑块形成,其中不稳定斑块19例,研究组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斑块发生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18例出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而对照组只有7例出现管腔中重度狭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显著增厚、存在不稳定斑块及中重度狭窄的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

    2019年20期 v.22 2210-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及分流量临床分析

    王立侠;陈芳芳;朱雪瑞;霍仙娜;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分析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发生率及分流量。方法明确诊断为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23例为实验组,分析右向左分流发生率及分流量。同时选取年龄相似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行cTCD检查。结果 cTCD发泡试验阳性组56例(45.53%),阴性组67例(54.47%),其中大量分流42例(34.15%),小量分流14例(11.38%),大量分流及小量分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是隐源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右向左大量分流更易导致脑卒中。

    2019年20期 v.22 2217-2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7K]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中IL-1β IFN-γ S100B水平的影响

    张晓明;王运良;陈月蛾;杨艳;王姝婧;李晖;万亚巍;夏雨;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A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在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心理治疗、营养脑神经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未加用,采用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70 d后血清IL-1β、IFN-γ、S100B水平,同时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智能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IL-1β、IFN-γ、S100B、MMSE、ADL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0 d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或升高(P<0.01),但观察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电针刺激可显著抑制AD患者外周血IL-1β、IFN-γ、S100B的表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2019年20期 v.22 2223-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炎性因子及神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彩云;刘磊;梁红梅;李勇;王艳;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对患儿炎性因子与神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02—2019-02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患儿入院后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研究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并对比患儿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入院时、1个疗程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对比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神经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β-内啡肽(β-EP)]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症状、体征改善/消失/恢复用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血清IL-6、IL-1β、NSE、β-EP、M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研究组血清IL-6、IL-1β、NSE、β-EP、MB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确切,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更好、更快缓解,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利于调节患儿机体炎性反应及神经相关蛋白表达,安全可靠。

    2019年20期 v.22 2229-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效果观察

    贾景树;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对临床效果、VRS及N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6-09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行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治疗,比较2组VRS及NRS评分、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RS及NRS分别为(0.68±0.33)分、(1.69±0.39)分,对照组分别为(1.15±0.36)分、(2.22±0.38)分,2组均较治疗前低(P<0.05),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治疗后UNCV、PNCV及MNCV分别为(44.28±2.82)m/s、(37.05±3.01)m/s、(46.13±2.45)m/s,对照组分别是(36.77±2.57)m/s、(30.48±2.62)m/s、(37.22±3.24)m/s,2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13.72%与研究组19.60%总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采用度洛西与硫辛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且安全可靠。

    2019年20期 v.22 2236-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早期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程丽妞;闫俊强;白树风;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PD患者170例,依据H-Y评分分为早期组(90例)、中期组(60例)和晚期组(2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脑脊液标本,免疫比浊法检测β-内啡肽(β-EP)及亮氨酸-脑啡肽(LEK),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α-syn),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H-Y评分与β-EP、LEK及α-sy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中、晚期3组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分别为(42.74±2.37)pg/mL、(39.12±3.92)pg/mL、(36.64±3.86)pg/mL,而LEK水平分别为(91.57±4.25)、(92.26±5.04)、(92.37±5.41)ng/L;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1.37)pg/mL],而LE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2.5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α-sy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r=-0.632,-0.742,P<0.05)。结论通过检测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PD并评估病情。

    2019年20期 v.22 2241-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脑外伤手术患者伴Labbe静脉损伤临床分析

    杨帆;娄永利;

    目的分析脑外伤手术患者伴Labbe静脉损伤的临床处置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7-11的脑外伤手术合并Labbe静脉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静脉阻塞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静脉修复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恶性脑肿胀、迟发性脑内血肿、偏瘫、静脉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32)。结论相对于静脉阻塞治疗,静脉修复手术能够显著降低脑外伤手术合并Labbe静脉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2019年20期 v.22 2246-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L-6 IL-8和sTWEAK水平临床研究

    杨波;徐建银;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L-6、IL-8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sTWEAK)的水平,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10—2016-10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64例为血管性痴呆组(VD组),同时选取59例与病例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文化程度匹配的人群为对照组(NC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IL-8和sTWEAK值。结果 VD组IL-6和IL-8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sTWEAK明显低于NC组(P<0.05)。VD组MMSE与IL-6、IL-8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783,为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与sTWEAK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16,为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NC组中MMSE与IL-6、IL-8、sTWEAK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6和IL-8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炎性反应,sTWEAK对血管性痴呆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炎症反应有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之一。

    2019年20期 v.22 2252-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Narcotrend脑电监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全麻诱导期的临床观察

    司建洛;邢群智;杨木强;马孝武;杨晋生;

    目的评估Narcotrend监测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组)和对照组(C组),N组以NTI维持在37-46为目标,调节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完成诱导;C组以体质量为依据,人工静脉推注丙泊酚完成诱导。分别在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和气管插管后3 min(T_3)记录2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结果与诱导前比较,2组病人MAP和HR均有下降,气管插管后MAP和HR均有升高,与C组相比,N组病人MAP和HR波动更小,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病人插管后血浆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但C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脑电监测指导下行个体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明显优于常规人工推注诱导。

    2019年20期 v.22 2258-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华银玲;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6—2016-06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鼻饲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情况、日常活动功能状况、神经功能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营养学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BI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纠正患者代谢紊乱状况,使机体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减少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2019年20期 v.22 2264-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刘晓丽;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2016-01承德市承钢医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就诊的200例无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属史、颈部血管动脉斑块以及性别,其中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与脑梗死有相关性(P<0.05);2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19年20期 v.22 2270-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的检测意义

    张素爱;宋春洪;储燕;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来院的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2组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并对实验组不同预后患者的hs-CRP、PCT及IL-6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清hs-CRP、PCT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实验组入院当天相比,入院后第1天hs-CRP、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入院后第4天hs-CRP、PCT及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入院后第7天hs-CRP、PCT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无变化组hs-CRP、PCT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进步组与显著进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PCT及IL-6的水平对ACI的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9年20期 v.22 2276-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赵新敏;

    目的研究HIE的产科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07—2016-09收治的HIE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产妇的胎盘异常情况、新生儿脐带情况(是否过长或过短)、异常分娩及产程异常情况。结果产妇分娩方式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功能异常、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窒息等都是引发HIE的危险因素。根据新生儿5 min Apgar(阿普加)评分与HIE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5 min Apgar评分越低代表新生儿脑部缺氧缺血情况越严重。过期产儿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几率高于足月与早产儿,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重视高危产妇的常规护理及产前监护、及时处理宫内窘迫胎儿,以上做法均可以有效控制导致新生儿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HIE的发病率。

    2019年20期 v.22 2281-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陈万中;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和脑转移瘤(BM)的磁共振特征,分析磁共振在两者影像学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46例,脑转移瘤患者30例。行头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BM组较ACI组的多发病灶病例数明显增多。2组新发病灶在分布部位上比较,分布无明显差异。脑转移瘤组患者的周围水肿程度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4例有轻微强化病灶,脑转移瘤组有程度不同的环状或实质性强化。ACI组有2例符合ACI的诊断标准,但在DWI上未显示。其余患者均可在DWI上呈现出高信号影。,明显多于BM组。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病的急性脑梗死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表现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观察分析,其特征表现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2019年20期 v.22 2286-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论著 护理园地

  •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蒋秋焕;张红梅;王梦;陈近近;侯献敏;康腾腾;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现状,探索自我超越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10-2018-10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超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总分(40.81±5.631)分,患者自我超越处于偏低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合并慢病种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超越水平较低,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关注,及时进行干预,提高自我超越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升患者自信心。

    2019年20期 v.22 2295-2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高流量氧气湿化在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马江帆;李艳;朱党辉;赵焕;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气湿化在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脑卒中行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气吸入及气道湿化,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气湿化进行气道吸氧及湿化处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aO_2、PaCO_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氧气湿化可提高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且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并改善缺氧状态。

    2019年20期 v.22 2303-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病例报告

  • 表现为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

    张晓军;尤凤华;许靖;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动脉、静脉血栓,病理性妊娠、血小板减少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报道中年起病的以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等,讨论可能的机制,并就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抗磷脂抗体的特征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2019年20期 v.22 2309-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综述

  • 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及其经颅磁刺激疗法的研究进展

    郑秀琴;闫福岭;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吞咽障碍是PD患者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机制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进行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SDQ吞咽障碍问卷和MDT-PD慕尼黑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测试是目前被广为认可的是用于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排查的有效工具,VFSE吞咽造影检查和VESS内镜吞咽检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对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价的金标准。目前PD吞咽障碍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缺乏普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引入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围绕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筛查和评估及经颅磁刺激治疗进展综述。

    2019年20期 v.22 2314-2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