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翰鹏;吴志强;钟伙花;卢志豪;卢节开;王雅芝;刘勇林;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2019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较入院基线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临床研究的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溶栓前血压、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凝固角(clotting alpha,α)结果。定义MA值≥75%百分位数为MA75。结果 29例(18.8%)患者出现END。选取MA75、糖尿病史、OTT、血小板计数(P<0.1)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MA75(OR=2.754,95%CI=1.091-6.949,P=0.032)与END有关。结论血栓弹力图中的MA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作用。
2020年09期 v.23 75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王莎莎;魏森;许予明;
目的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MPS)可能与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有关。探究CSVD患者中各影像学指标以及整体影像负担与MP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3—2019-08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并记录了血管危险因素、血液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指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估MPS,调整年龄、性别、卒中病史等血管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CSVD影像学指标以及整体影像负担与MPS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中45例(48.9%)发生MPS。分别对CSVD各影像学特征、CSVD整体负担与MPS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腔隙(OR=3.426,P=0.012)、重度PWMH(OR=2.946,P=0.039)、重度DWMH(OR=7.058,P<0.001)、中重度BG-EPVS(OR=3.297,P=0.015)、CMB(OR=2.987,P=0.014)、CSVD总体负担(OR=2.062,P <0.001)与MPS显著相关。结论 CSVD的影像学标记物以及整体负担,可能是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MPS的标记物,提示MPS的发生与进展和血管病理损伤累积有关,可通过控制血管危险因素预防CSVD的进展,从而减少MPS的发生与进展。
2020年09期 v.23 760-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曾国勇;曾祥俊;田云飞;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后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头颅MRA筛查,对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DSA显示脑动脉内径正常或狭窄<50%为非狭窄组,颅内动脉[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颅内段(VA)]中至少有1支内径狭窄≥50%的为狭窄组。结果狭窄组入组病例150例,非狭窄组入组病例148例,狭窄组Lp(a)、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非狭窄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比较,多支病变亚组患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单支病变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伴颅内动脉明显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无颅内动脉狭窄者显著升高,多支颅内动脉狭窄者升高尤为明显,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2020年09期 v.23 7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李友凤;王春慧;孙文先;张璐阳;何倩;曾喜;裴璐璐;李玉生;吴军;孙石磊;许予明;宋波;
目的探索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a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数据库。前瞻性、连续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6-12收治的发病24h内的首发AIS患者,随访1a,终点事件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C/HDL-C比值对AI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纳入5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年龄(59.66±13.23)岁,其中183例(33.33%)为女性。随访1a,失访23例(4.19%),复发45例(8.20%)。复发脑卒中患者的TC/HDL-C比值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4.32(3.38~4.86)vs.3.80(3.16~4.63);P=0.030]。矫正混杂因素后,TC/HDL-C比值可以预测AIS患者发病后1a复发脑卒中风险[危险比(hazard ratio,HR):1.32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1.609;P=0.005)]。结论 TC/HDL-C比值对AIS患者长期脑卒中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0年09期 v.23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孟飞龙;徐浩文;权涛;袁永杰;王子博;高飞;管生;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01-2019-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2组的临床数据与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再通成功率(mTICI≥2b)为86.4%(95/110),预后良好率(mRS≤2)48.2%(53/110)。2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及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再通效果(mTICI分级)及合并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0.037、0.007、0.025、0.001),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有较高的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入院高NIHSS评分、高血压史、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以及手术时间长、术后即刻再通效果和症状性脑出血与预后不良相关。
2020年09期 v.23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胡佳;唐凌雯;李晓霞;谢孟桥;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帕金森病患者经治疗后1a的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评分,探讨影响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11-01—2016-11-01在乐山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105例帕金森病患者,对其进行大于1a的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类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果治疗1a后患者的缓解率为51%(1a后患者Hoehn-Yahr评分<3分归入缓解组)。在单因素分析中,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病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发作类型、性别、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年龄、病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4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受临床及家庭关系的共同影响。除受年龄不可控影响,家庭关系极端型是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干预。
2020年09期 v.23 78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夏彬;郭平平;杨友玲;薛孟周;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7-12—2019-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实验组在丹红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后2周及1个月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从而评估其药物有效性。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周及1个月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1)入院后2周,2组NIHSS评分分别为(5.33±3.79)分及(6.20±4.68)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55.92±19.45)分及(52.58±26.17)分,实验组NIHSS评分稍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稍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分别为(3.52±2.94)分及(5.17±4.1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67.00±17.33)分及(56.17±25.49)分,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4d,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2020年09期 v.23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李建辉;张楚珺;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2018-01—2019-11收治的4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d)+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替罗非班治疗。分别记录2组发病时、进展时、治疗6h后、24h后、7d后、14d后的NIHSS评分,并采用NIHSS评分降幅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替罗非班组经过治疗24h后、7d后、14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替罗非班组(P<0.05),且治疗组中并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风险。
2020年09期 v.23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冯全刚;张钱林;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7-04—2018-10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尤瑞克林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尤瑞克林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疾病疗效、神经功能恢复50%的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MR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以及不安全事件。结果尤瑞克林治疗组疾病疗效、神经功能恢复50%的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时间、MRS评分、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相比较常规治疗组更好,P<0.05。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不安全事件相似,P>0.05。结论常规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好。
2020年09期 v.23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王子德;朱玉辐;陆冬;朱一硕;马强;贾郡;路洋;杨长志;史梦乐;
目的探讨后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后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患者15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治疗作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行开颅手术9例,囊肿腹腔分流手术6例。开颅术患者3例继发脑积水,再次行分流手术后缓解;分流术患者1例分流管位置不佳,1例未解决其继发脑积水问题而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个月~2a,8例囊肿变小,其中开颅组5例,分流组3例,1例复发。结论对症状性后颅窝囊肿可考虑手术治疗,其手术指征应严格把控。对有占位效应而无明显症状的儿童后颅窝囊肿患者,早期手术有助于脑组织发育,但手术指征仍有争议,具体手术与否应个体化考虑。传统开颅手术在后颅窝囊肿治疗中创伤大,效果欠佳,有继发脑积水风险。神经内镜手术逐渐替代传统开颅手术,成为后颅窝囊肿手术首选,囊肿腹腔分流为不可缺少的治疗选择。
2020年09期 v.23 798-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尹帅领;王海波;康泰;刘立;连鸿凯;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指导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02—2018-10收治的10例超时间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年龄、是否有相关疾病及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闭塞血管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采用溶栓试验(mTICI)分级标准评估血管再通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24h、14d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90d预后。根据患者术后90d的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结果1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1例出现无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出现灶内渗血但临床症状无加重,1例血管再次闭塞,1例出血脑疝死亡,治疗后14dNIHSS评分(5±2)分,低于入院时的(10.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d预后良好9例(90%),死亡1例(10%)。结论在严格影像导引下对超时间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2020年09期 v.23 803-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马英剑;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01—2019-12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以手术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1)动脉瘤检出率;(2)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展开比较。结果手术结果显示,35例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32个单发动脉瘤,3例为双发动脉瘤,3D-DSA全部检出,检出率100%,3D-CTA检出36个,检出率94.74%,漏检2个,漏检的2个动脉瘤长颈均<3.0mm,两种检查方式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上,3D-DSA较3D-CTA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与3D-DSA均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3D-DSA成像效果更优,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2020年09期 v.23 808-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