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亚硝酸钠对脑梗死后周细胞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

    李想;王建平;鲁争芳;张帝;满江;刘畅;张震;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脑梗死后周细胞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溶剂组,脑梗死+溶剂组,脑梗死+亚硝酸钠组。脑梗死后第3天测定小鼠脑含水量及缺血周围区PDGFRβ~+周细胞的数量,脑梗死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测定BrdU~+/DCX~+神经母细胞,脑梗死后第1、3和7天采用五分法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脑梗死后第3天,与假手术+溶剂组相比,脑梗死+溶剂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增多,缺血周围区PDGFRβ~+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应用亚硝酸钠后,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DGFRβ~+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脑梗死后第7天,与假手术+溶剂组相比,脑梗死+溶剂组小鼠BrdU~+/DCX~+神经母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与脑梗死+溶剂组相比,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室管膜下区的BrdU~+/DCX~+神经母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脑梗死后第1和3天,脑梗死+溶剂组和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7天,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梗死+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硝酸钠可促进脑梗死后周细胞的存活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

    2020年12期 v.23 1013-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0K]

论著 临床诊治

  • 眼底病变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陈广鹏;卢宏;

    目的探讨眼底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12-2019-11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连续收治的196例40~7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史及头颅MRI检查,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通过眼底照相获得患者眼底图像,应用Wong-Mitchell分级方法对眼底进行定性分级。比较2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冠心病(P=0.009)、房颤(P=0.044)、NIHSS评分(P<0.001)高于初发组;复发组LDL-c水平低于初发组(P=0.037)。2组间年龄分布(P=0.028)、脑卒中严重程度(P<0.001)、病因分布(P=0.016)、眼底病变程度(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史(OR=2.677;95%CI,1.079~6.640)、眼底中度病变(OR=5.588;95%CI,1.835~17.019)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中等程度卒中(6分≤NIHSS评分≤15分)存在边缘显著性(P=0.052)。结论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存在相关性。中度视网膜病变是中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的危险因素。眼底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有复发倾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020年12期 v.23 1018-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常华军;全亚萍;王念;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5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D-二聚体水平是(0.85±0.26)mg/L,纤维蛋白原水平是(3.10±0.85)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11.06±4.15)mg/L。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是(0.30±0.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是(2.30±0.31)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3.83±0.76)mg/L。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是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降低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可以延缓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2020年12期 v.23 1023-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双Solitaire-Y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范锋;管生;郭新宾;徐浩文;袁永杰;刘朝;陈振;王子博;李栋;魏森;

    目的探讨双Solitaire-Y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7-12采用双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5例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病例,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术后及随访时记录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15个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6个,HH分级均为Ⅰ~Ⅱ级;15例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4例;3例发生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1分13例,4分2例;5~24个月临床随访,mRS评分0~1分13例,3分1例,4分1例;10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结论双Solitaire-Y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可行、有效。

    2020年12期 v.23 1027-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长春西汀对腔隙性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张子英;赵静;申利坊;闫莹莹;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对腔隙性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7—2019-07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腔隙性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给予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并随访半年。根据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根据MMSE评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Barthel指数计分法(BI)评估生活质量,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2.39±0.74)分明显低于单药组(3.76±1.15)分,联合组MMSE评分(27.17±5.24)分明显高于单药组(24.36±5.39)分,联合组BI指数(68.55±7.91)分明显高于单药组(61.48±8.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更有助于腔隙性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2020年12期 v.23 1031-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疗效对比

    李亚飞;尹绍雅;

    目的对比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发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0-12—2016-08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病例38例,其中14例进行前颞叶切除术,9例进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术后随访2~8 a,分析纳入的23例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侧别、发作症状、病理学以及术后癫痫发作的Engel分级。结果在随访的23例患者中,达到满意控制(EngelⅠ~Ⅱ级)者18例(78.3%),其中前颞叶切除术组达到满意控制(EngelⅠ~Ⅱ级)者12例(85.7%),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组达到满意控制(EngelⅠ~Ⅱ级)者6例(66.7%)。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2组术后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颞叶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20年12期 v.23 1036-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黄莹;张岚;黄婷婷;邢威;吴云虎;韩东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12—2018-12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头颅平扫及DTI检查的年龄<2岁患儿40例,所有患儿在围生期均有缺氧缺血脑病史,根据最终随访结果分为脑瘫组及非脑瘫组各20例。测量双侧大脑脚、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结果 2组间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内囊前肢、内囊膝部、额叶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定量评估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

    2020年12期 v.23 1041-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刘琨;聂斐;陈福建;刘森;郭延勇;

    目的探讨伽玛刀(gamma knife)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放化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6—2016-10山东省安康医院收治的PCNSL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伽玛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MZ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3 a内患者总生存率(response rate,RR)。结果联合组总生存率87.5%,对照组为54.17%,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26<0.05);联合组Karofsky得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KPS)改善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χ~2=4.090,P=0.043<0.05);2组恶心呕吐、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脑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 a,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24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伽玛刀联合TMZ可有效改善PCNSL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20年12期 v.23 1046-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降钙素原在幕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王洪新;魏晓霞;郭爱叶;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幕下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幕下开颅手术58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颅内感染诊断标准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2组血清和脑脊液中PCT值。结果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28例。感染组细菌培养阳性12例。感染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PCT较非感染组明显增高(P<0.01);在诊断颅内感染时,脑脊液中的PCT(cut-off值为0.4 ng/mL)敏感度86.4%,特异度95.8%;血清PCT(cut-off值0.25 ng/mL)敏感度63.8%,特异度79.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PCT在感染组较非感染组明显增高。对于幕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脑脊液中的PCT较血清PCT更有价值。

    2020年12期 v.23 1051-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巴曲酶联合右旋糖苷40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周建波;周璐芬;杨小华;

    目的评估巴曲酶联合复方右旋糖苷40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及治疗组(90例),观察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的时间及发生率,并监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2组治疗后10 d内控制率分别为78.89%和91.1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复方右旋糖苷40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2020年12期 v.23 1055-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A型肉毒素联合托吡酯治疗慢性偏头痛临床研究

    熊建忠;揭文妙;廖琼;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托吡酯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BTX-A组、TPM组、联合治疗组。随访记录各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各观察指标,同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评价各组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各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服用止痛药数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服用止痛药数量与BTX-A组及TP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托吡酯治疗慢性偏头痛安全有效。

    2020年12期 v.23 1059-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

    邢娟;白方会;付国惠;沈雷;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01-2019-01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大剂量(40 mg/d)、常规剂量(10 mg/d)阿托伐他汀钙。评定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共剔除2例,97.14%(68/70)的受试者完成研究。(2)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2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3)研究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2%vs 5.88%,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改善脂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2020年12期 v.23 1063-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尿酸及Aβ1-42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张惠莉;张燕柳;陈国军;郑文权;于艳;

    目的探讨血尿酸、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与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预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01―12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38例及健康志愿者70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以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各组血清尿酸、Aβ1-42浓度的差异,分析血清尿酸及Aβ1-42浓度与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 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组血清尿酸浓度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P=0.002),血Aβ1-42浓度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尿酸浓度OR=0.983,OR 95%CI=0.973~0.993,P=0.001,血Aβ1-42浓度OR=1.011,OR 95%CI=0.983~1.093,P=0.045。结论 (1)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尿酸浓度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血Aβ1-42浓度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显著降低。(2)高浓度的血尿酸水平以及低浓度的血Aβ1-42水平是TIA/轻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12期 v.23 1067-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

    梁琰;郭大川;刘玉莹;任波;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62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化脑组)作为研究对象,无热惊厥非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结果 3组血清VE-cadherin、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病脑组(P<0.01),病脑组高于对照组(P<0.01)。化脑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病脑组(P<0.01),而病脑组PCT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为82.5%,PCT异常升高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异常升高率高于病脑组(P<0.05)。病脑组血清VE-cadherin与CSF清蛋白呈正相关(P<0.05),血清PCT水平与血WBC、CRP、CSF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VE-cadherin与PCT水平无相关性(P>0.05);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与血WBC、CRP、CSF清蛋白、CSFWBC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E-cadherin和PC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对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年12期 v.23 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手术切除治疗NSCLC脑转移瘤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文;李小磊;赵珂;许春阳;王旭阁;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术后转归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小、术后治疗方案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79例中67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治疗后65例(97.01%)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79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48.10%、21.52%、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与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NSCLC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

    2020年12期 v.23 1077-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高血压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张秀斌;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血肿部位、出血量、脑室状态及脑干受压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按照GOS标准评判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存活21例,其中恢复良好1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于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主张早期积极显微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出血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12期 v.23 1082-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非高密度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对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评价

    王建丽;吴明华;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残粒胆脂蛋白固醇对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脑血管事件及预后的预测评价。方法对142例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脑血管事件分为脑血管不良事件组和非脑血管不良事件组,比较2组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胆固醇、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表达水平与发生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期间出现不良脑血管事件46例(32.4%),其中出现混合型高脂血症者29例(63.0%),非脑血管不良事件组出现18例(1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胆固醇、残粒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脑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或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总胆固醇、残粒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是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固醇、残粒脂蛋白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的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是青年家族聚集性急性脑卒中的始动因素,可作为主要不良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2020年12期 v.23 1086-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康莺歌;常晶;姚爱梅;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 h,观察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2组疗程均为14 d。对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NBNA)、血清学指标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7 d和14 d时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7 d和14 d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 d时,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3个月和6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HIE患儿行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清生物学指标,提高智力和精神运动的发育。

    2020年12期 v.23 1091-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的临床效果

    孙冰;周志梅;仲玉洁;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04—2019-01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康复训练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上肢和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效果显著,可调节Hcy、GFAP、MMP-9、hs-CRP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2020年12期 v.23 1095-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综述

  • 健康人平衡任务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系统研究

    陈茜茜;陆琰;鲍春蓉;权宏磊;任婕;吴绪波;

    目的研究健康人平衡任务期间的实时大脑活动,探索不同动态平衡任务、老化和相关脑区的相互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Verse ScienceDirect、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0-01—2020-01。由2名研究者按已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n=372),采用感觉统合测试系统对自动动态平衡任务进行研究,当依靠前庭信息维持平衡时,颞上回(STG)、缘上回(SMG)激活;使用站立平衡任务研究自动动态平衡任务,发现辅助运动区(SMA)血氧饱和度上升。他动动态平衡任务中随干扰程度的增大,前额叶皮质(PFC)激活程度增大,当任务难度达到中等以后激活程度趋于平稳。在双重任务中,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平衡干扰较明显,前额叶皮质(PFC)较活跃。结论针对健康人群的平衡任务研究提示SMA、SMG、STG、PFC参与平衡的控制。

    2020年12期 v.23 110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