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肉桂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自噬的影响

    周佳明;浦延鹏;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肉桂醛高剂量组、3-MA组、肉桂醛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肉桂醛组大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肉桂醛75 mg/(kg·d)和25 mg/(kg·d)治疗,3-M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造模成功后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高剂量肉桂醛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治疗7 d。随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大脑皮质血流速度,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多,脑血流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而抑制剂组评分亦下降,且与肉桂醛高剂量组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脑血流均明显增加(P<0.01),且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侧尼氏染色结果:模型组可见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尼氏小体的数量较模型组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eclin-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beclin1、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而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肉桂醛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与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抑制自噬有关。

    2020年17期 v.23 1473-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梦洁;郭垚辉;任彬;魏雅馨;崔佳;沈娟;杨彦玲;刘敏丽;

    目的研究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干预效果,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和线粒体结构探讨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乙酰左旋肉碱治疗组、假手术组3组,每组22只,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1 d、3 d、7 d、14 d、21 d、28 d和35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取损伤后1 d、3 d的脊髓组织行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24 h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后7 d、14 d、21 d、28 d、35 d,乙酰左旋肉碱组评分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ALC组损伤后3 d,变性的神经元细胞结构逐渐清楚,细胞核清晰,核膜完整;神经元胞浆内线粒体含量较多且结构完整,线粒体空泡化也较损伤组减轻。结论乙酰左旋肉碱可能通过改善脊髓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2020年17期 v.23 1479-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3K]

论著 临床诊治

  • 阿尔茨海默病的18F-FDG PET脑显像特征及意义

    陈超;招建华;卓文燕;张洁;

    目的探讨轻、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特点。方法对10例AD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的脑~(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进行视觉分析,测量感兴趣区的FDG标准化摄取值(SUV),并通过计算获得其与同侧小脑FDG的SUV的比值,比较组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轻度AD患者的FDG摄取代谢降低区为后扣带回及楔前叶,且呈双侧不对称性,中度AD患者的颞叶、顶叶FDG代谢降低双侧对称且降低明显,重度AD患者全脑皮质代谢明显降低。结论 AD患者的~(18)F-FDG PET脑显像特征反映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是临床诊断和评估AD的有力工具。

    2020年17期 v.23 1484-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4K]
  • 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初步经验

    伍振富;李冰华;黎冠东;刘根;陈钜涛;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07—2019-06采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共11条闭塞的颈内动脉均成功开通。10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出现颈动脉夹层,经支架覆盖后夹层消失;1例开通的颈内动脉1周后再次闭塞症状,症状无加重;1例术后1 a开通的颈内动脉C1段支架内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其余6例未发现并发症。10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6.4±4.6)分,术后90 d为(3.2±2.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3 7,P=0.037 8)。10例患者术后90 d MoCA评分(22.2±5.2)较术前(18.8±4.4)增加(t=3.355 6,P=0.008 4)。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7例(良好预后率70%)。结论初步应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明显恢复,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0年17期 v.23 1490-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 带肌蒂颅脑修复成形术联合NGF经鼻脑靶向治疗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高玉帅;步星耀;闫兆月;孙勇;禹金良;盛致远;

    目的探讨带肌蒂颅脑修复成形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经鼻脑靶向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2组均行带肌蒂颅脑修复成形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GF经鼻腔滴注,对损伤脑组织靶向神经营养修复治疗。应用CT脑灌注及FIM评分、GOS评分来评估治疗后2组脑血流循环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缺损侧皮质区CBF(71.90±12.38)、CBV(8.65±1.73)分别较治疗前CBF(60.37±13.03)、CBV(6.86±1.82)显著增加(P<0.01);两侧基底节区和丘脑相关区域治疗后较治疗前脑血流灌注相关数值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IM评分、GOS评分明均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肌蒂颅脑修复成形术联合NGF经鼻脑靶向治疗颅脑损伤,恢复了颅腔内环境和颅内压力的稳态,显著增加了缺损侧的脑血流灌注,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2020年17期 v.23 1497-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7K]
  • 保留寰椎后弓对Ⅰ型Chiari畸形手术效果的影响

    聂耳;谢满意;王强;纪培志;

    目的研究保留寰椎后弓对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5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Ⅰ型Chiari畸形患者,其中35例行保留寰椎后弓的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28例行寰椎后弓切除的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比较寰椎后弓保留组和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颈椎主动活动度等指标。术后随访1 a,使用KPS和CCOS评分评价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KPS和CCO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寰椎后弓保留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后弓切除组颈椎左右旋转角度较保留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寰椎后弓的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保留寰椎后弓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效防止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减小。

    2020年17期 v.23 1503-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不伴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李玉生;刘聪慧;王运超;蔚文锴;张瑶;于璐璐;赵子晨;高远;

    目的探讨与脑小血管病机制更为相关的远端型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dSSSI)可能较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近端型皮质下小梗死(pSSSI)表现出更高的血清Hcy水平。方法所有数据均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登记的缺血性卒中数据库。本研究使用既往报道的标准轴面影像模板。该模板上的豆纹动脉区包含6个标准层面,第1层代表基底节区最低的部分,第6层为穿支动脉最远端的部分。DWI序列上累及第1层或第2层定义为pSSSI,累及第3层~第6层中任意一层定义为dSSSI。结果 dSSSI与血清Hcy水平独立相关,与Hcy处于最低四分位区间的患者相比,第二区间的患者影像表现为dSSSI的OR值为1.530(0.822,2.848),第三区间为2.066(1.077,3.962),最高四分位数区间为2.815(1.406,5.637)。结论与pSSSI相比,血清Hcy与dSSSI的关系更密切。在未来,通过降Hcy治疗dSSSI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2020年17期 v.23 1509-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治疗颅脑损伤后青年抑郁患者的疗效

    李姣;冯海霞;李亚斌;王红霞;杨佳丽;马中睿;曹志刚;刘忠;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治疗颅脑损伤后青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02—2020-03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颅脑损伤后青年抑郁患者51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2组,观察组26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V1.0)治疗,对照组2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量表(BDI)、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HAMD、SDS、BDI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AMD、SDS、BDI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11.4±5.3)分、SDS(42.1±6.5)分、BDI(10.7±3.9)分及MBI(75.15±12.91)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颅脑损伤后青年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

    2020年17期 v.23 1515-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脑小血管病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张德绸;葛建华;叶丽莎;冯启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SVD及ICSVD合并VCI患者80例,其中ICSVD组32例,ICSVD合并VCI组48例,对照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体检人员)。采集所有对象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另外采集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头颅MR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资料。结果 3组受教育年限、不良习惯及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彩超IMT、血压及血检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IMT和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教育年限短、吸烟、饮酒、高IMT、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Hcy是临床引起ICSVD及VCI重要危险因素;IMT及血清Hcy数值越高,颈动脉管径越细或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可能是ICSVD引起VCI重要危险因素。

    2020年17期 v.23 1520-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神经重症急性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苗旺;张书语;郭俊爽;申楠楠;任志平;宋丹丹;臧秋玲;崔璨;滕军放;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重症患者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寻找早期、敏感的DVT预测和干预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07―2019-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四肢深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的2 031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DVT的发生率。并将生化、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均齐全的284例患者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031患者中DVT 516例,发生率25.4%。资料齐全的284例患者中,DVT 120例,无DVT 164例;其中无症状DVT 109例(90.83%),包括肌间DVT 103例,肌间合并非肌间3例,非肌间DVT3例;症状性DVT 11例(9.17%)。与无DVT组相比,DVT组患者年龄较大(63.28±12.20 vs 57.77±15.62);TEG-R值减小[4.30(3.80,5.60) vs 4.80(4.10,5.80)];TEG-K值减小[1.50(1.20,1.80) vs 1.60(1.30,2.20)];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缩短[28.05(26.03,30.8) vs 29.10(27.00,31.58)];D-二聚体增高[0.76(0.35,1.85) vs 0.46(0.18,0.90)],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升高[6.31(2.79,12.77) vs 3.98(1.87,8.49)];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急性期约1/4患者将发生DVT,且以无症状性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为主;与DVT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偏大,凝血因子功能增强,纤维蛋白原功能增强,FDP和D-二聚体升高。

    2020年17期 v.23 1525-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奥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李婉婉;赵少聪;贾东华;梅道启;唐志慧;孙晓敏;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12郑州儿童医院50例临床诊断癫痫且伴随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癫痫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口服),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MoCA评分变化状况、认知障碍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MMSE、MoCA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伴认知功能障碍,能更好的促进患儿认知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0年17期 v.23 1530-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经额中回内镜辅助与常规开颅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对比研究

    赵伟;袁建伟;宋腾;朱明启;

    目的对比经额中回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优化高血压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6-01—2019-09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其中68例采用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4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失语、术后1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良好率。结果内镜组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94.9±2.7)%vs (82.8±5.2)%,P<0.001)、血肿清除时间[(66.7±4.4)min vs (173.8±47.5)min,P<0.001)、术后失语(25.0%vs 6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术后1周GCS评分(11.0±1.2 vs 9.1±1.5,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中回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病人语言功能。

    2020年17期 v.23 1534-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顾力华;陈奇刚;刘朵;黄学平;陈小霞;崔婷;邰先桃;周剑英;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采取基础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时间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作业治疗能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活动能力。

    2020年17期 v.23 1539-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甲氨蝶呤间质化疗同步放化疗临床观察

    李丰展;盖立平;杨艳敏;麻来峰;

    目的观察间质化疗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90例胶质母细胞患者分为间质化疗组(A组)42例,术后仅进行常规放化疗治疗(B组)48例,对2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及3 a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A组肿瘤复发时间(13.61±3.83)月、中位生存时间2.10(1.35~2.70)a;B组肿瘤复发时间(10.31±2.20)月,中位生存时间1.55(1.30~2.10)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化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放化疗治疗。

    2020年17期 v.23 1544-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在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苏智霞;杜淑芳;王海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镇痛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5例择期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为A组(n=37)和B组(n=38);2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后,舒芬太尼靶浓度A组为0.1 ng/mL,B组为0.25 ng/mL,麻醉维持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结束时刻(T_1)、术后1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A组(15.79%vs 48.65%,P<0.05)。T_0时刻,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_1、T_2、T_3、T_4时刻,B组S100β、NSE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1 ng/mL靶浓度相比,舒芬太尼靶浓度0.25n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并减轻患者神经损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0年17期 v.23 1549-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综述

  • 3D slicer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潘笛笛;程哲;王大巍;束汉生;

    3D slicer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的软件系统,其可处理CT及MRI等影像资料,被用于融合多模态的影像,可优化手术设计、实现术中精准定位,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3D slicer软件在心血管科、呼吸内科及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已广泛应用。然而神经外科疾病较为复杂,手术难度在于颅脑解剖的复杂,对于病灶定位要求较高。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可模拟出脑神经、脑血管以及颅内病灶,从而可以评估颅脑病灶范围及其与周围正常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利于评价手术难度,模拟最佳手术入路。3D slicer在神经外科辅助血肿穿刺、动脉瘤夹闭、肿瘤切除、功能性疾病方面已取得初步应用。本文就3D slicer在神经外科中优化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利参考。

    2020年17期 v.23 1555-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帕金森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程玉峰;王运良;

    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SDs)是帕金森病(PD)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受诸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自1817年James Parkinson首次对PD的描述以来,SD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进行广泛研究,多数PD患者在被医生问及性生活方面的问题时会感到局促不安和尴尬。许多研究表明,患有PD的男女普遍存在性欲下降、性高潮功能障碍,男性患者还存在勃起功能障碍。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D患者的SD还存在与治疗相关的性欲亢进。近年来研究表明,SD包括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和条件,通常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评估、研究和治疗。本文就PD患者SDs这一在临床上被广泛讨论而被低估的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0年17期 v.23 1561-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