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血气分析仪与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儿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对比研究

    陈光强;徐明;文洪林;周建新;

    目的对比血气分析仪与血细胞分析仪测量外科术后患儿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积水平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200例2019-09—2021-05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且术后需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的患儿,应用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法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血气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和0.768;二者测量血红蛋白水平差值的均值(95%可信区间)为4.1(29.1~37.3)g/L,血细胞比积的差值为2.2%(7.9%~1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01)。但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患儿分为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和中度贫血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血气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的血红蛋白在仅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7±10.7)g/L vs(137.4±24.8)g/L,P=0.016],在轻度贫血组[(102.0±7.1)g/L vs(105.3±19.4)g/L,P=0.082]和中度贫血组[(80.7±6.1)g/L vs(84.2±11.7)g/L,P=0.054]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气分析仪与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积呈明显正相关,但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无法完全互相替代,但对于贫血的患者,血气分析仪测量的血红蛋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年14期 v.24 1197-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术后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静予;孔令军;费智敏;许乐宜;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评估其对a SAH临床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01—2020-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 SAH患者125例,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n=90例)和转归不良组(n=3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1 d、2 d和3 d的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SAH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术后1 d、2 d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aSAH临床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转归不良组年龄、GCS评分(3~8分)、Hunt-Hess分级≥3级、改良Fisher分级≥3级、术后脑出血和术后迟发型脑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转归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2 d,转归不良组脑脊液乳酸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转归不良组术后3 d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GCS评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术后脑出血、术后迟发型脑缺血、术后1 d乳酸水平、术后2 d乳酸水平和术后3 d乳酸清除率均为影响a SAH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 d和术后2 d乳酸水平预测aSAH转归不良均具有临床价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6,P=0.547),术后3 d乳酸清除率预测aSAH转归不良临床价值高于术后1 d和术后2 d乳酸水平(Z=3.254,P=0.015;Z=4.201,P=0.008)。结论术后1 d乳酸水平、术后2 d乳酸水平和术后3 d乳酸清除率均为影响aSAH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术后3 d乳酸清除率对aSAH转归不良的临床预测价值最高,有望成为aSAH转归不良的预测指标。

    2021年14期 v.24 1203-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孔雪;汤智伟;李树香;王晶;田咏;张虹;姜俐洋;王秀阳;

    目的研究中枢与外周综合性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75例上肢肌张力增高的脑卒中患者,实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任务导向性上肢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深层肌肉刺激仪(D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比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38.9±8.8 vs 35.6±8.1)、ARAT(29.2±7.5 vs 26.2±5.2)和MAS(1.6±0.6 vs 2.0±0.5)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S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任务导向性上肢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1年14期 v.24 1210-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疗效分析

    唐国强;付晓杰;韩凯昊;权涛;袁永杰;方松;徐浩文;

    目的评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分支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动脉瘤愈合良好率、被覆盖旁路血管受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围手术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发生率2.4%。在5~1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mRS评分1分,其他患者均为0分。动脉瘤愈合良好率75.0%,被覆盖旁路分支血管的狭窄率和闭塞率分别为34.1%和6.8%,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被覆盖的旁路分支血管可能发生无症状性的狭窄或闭塞,需要长期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2021年14期 v.24 1215-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刚;黄海林;马大鹏;王晓毅;

    目的研究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01—2020-02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下肢运动功能及预后,并分析其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8.538,P=0.000),2组FAC、FMA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FAC(t=7.298,P=0.000)、FMA(t=23.164,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77,P=0.044);预后不良以及预后良好组年龄(t=5.862,P=0.000)、GCS(t=2.474,P=0.016)、血肿量(t=56.336,P=0.000)、高血压(χ~2=4.631,P=0.032)以及糖尿病(χ~2=7.9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术中血肿量以及GCS评分较高,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均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早期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段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手术中,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建议针对年龄、术中血肿量以及GCS评分较高且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予以关注,以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

    2021年14期 v.24 1221-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脑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不同开颅术式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魏宜功;周焜;邓小鹏;陈光唐;王诚;刘窗溪;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两种开颅术式治疗脑神经疾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脑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叉神经痛65例,面肌痉挛7例,舌咽神经痛2例,中间神经痛1例。常规开颅组38例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瓣开颅暴露所需结构后行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还纳骨瓣;改良锁孔组37例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钻孔后咬骨钳扩大骨窗2.5 cm×3.0 cm暴露所需结构后行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毕不用恢复骨瓣。分析两种术式开颅的操作时间、手术风险、手术医师掌握程度、暴露所需血管减压的术野、经济效益、术后并发症等,随访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常规开颅组面肌痉挛复发1例,有效率97.4%(37/38),改良锁孔组有效率100%(37/37),2组有效率、术式暴露的术野、术后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式的操作时间、手术风险、手术医师掌握程度、经济效益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锁孔术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的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医师易掌握,降低了费用,且能有效避免导静脉、乙状窦被牵拉或铣刀损伤所致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开颅方法。

    2021年14期 v.24 1227-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参数的预测价值

    张爽;曾敏灵;郭春保;黄正标;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葛洲坝中心医院2018-01—2019-10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资料、CT检查资料),分析血肿增大(20例,定义为发病后48 h内复查CT检查血肿体积相比入院时增加>33%或12.5 mL)与非血肿增大(65例)的影响因素及TEG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增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空腹血糖、血肿破入脑室、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明显高于非血肿增大组(P<0.05),血肿增大组血栓弹力图检测ɑ角、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低于非血肿增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血栓弹力图检测ɑ角、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T混合征是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栓弹力图检测ɑ角、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AUC分别为0.756、0.765。根据最佳临界值,当血栓弹力图检测ɑ角<50°时,其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100%;当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4.055 min时,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8%。结论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独立影响因素主要有血肿体积、血栓弹力图检测ɑ角、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T混合征等,TEG参数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预测价值高。

    2021年14期 v.24 1232-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

    郭耀强;白宏英;录海斌;刘海涛;赵祚翔;

    目的观察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样本为2016-06—2020-05在郑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诊疗及90 d随访的前循环大动脉病变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对照组53例患者接受单纯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71例患者接受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随访期内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其他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90 d后良好预后(mRS≤2分)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观察组略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0 d全因死亡发生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溶栓治疗对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当。

    2021年14期 v.24 1239-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听性脑干反应中枢性损害分类对脑瘫高危儿的诊断价值

    张鸿雁;赵云霞;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枢性损害分类方法对脑瘫高危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01—2019-12常规筛查ABR的2 177例婴幼儿资料,对ABR分类为中枢性损害的354例婴幼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R分类中枢性损害354例,占总体受检患儿的16.3%。本组病例ABR中枢性损害以Ⅲ波潜伏时延迟,Ⅲ、Ⅴ波潜伏时联合延迟最常见;其次为Ⅲ波分化不良,Ⅲ~Ⅴ/Ⅰ~Ⅲ>1等多种因素。中枢性损害婴幼儿Ⅴ波阈值增高主要集中在50 dB以下(79.1%),低分贝组与高分贝组对比及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总体数据显示6月龄以下患儿中枢性损害发病率较高,与其他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α’);9月龄后发病率显著减少,亚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α’)。混合性损害资料占统计总数的20.1%,提示ABR周围性损害与中枢性脑损害常见共存。本组资料未显示单双耳或左右耳有明确差别。结论 ABR中枢性损害的分类方法在脑瘫高危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提示意义,早期发现ABR中枢性损害,能为脑瘫高危儿中枢性损害的诊断提供早期重要价值。

    2021年14期 v.24 1246-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论著 护理园地

  • 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周小莉;崔翱;成洋;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01—2020-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90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围术期ERAS护理,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SAS、SDS及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护理后SAS、SDS及VA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5.55%)低于对照组(35.55%,P<0.05);干预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aSAH围术期,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护理满意度。

    2021年14期 v.24 1253-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患者中的应用

    牟春英;李文文;朱丹丹;柳叶;韩建峰;

    目的探索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9-01—2020-06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98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即将静脉溶栓桥接取栓的过程按顺序分为5个环节,设立环节护理目标,执行以目标为导向的护理行为。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短期预后。结果 2组病人护理目标达成情况中溶栓药物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vs 51.6%,P=0.433),入室5 min内静脉溶栓药物使用率(40.5%vs59.5%,P=0.001)、皮肤黏膜出血率(37.0%vs 63.0%,P=0.004)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灌注损伤(95.0%vs 5.0%,P<0.001)和血管再闭塞(78.6%vs 21.4%,P=0.02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90 d mRS评分(2.69±3.355 vs 0.96±0.200)和生活自理指数(59.80±39.024 vs 85.3±25.989)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护理质量,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

    2021年14期 v.24 1259-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综述

  • PMP22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朱啸巍;钟平;栾兴华;

    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22,PMP22)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以PMP2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不同的突变类型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的关键,大致可以分为五类:PMP22片段重复突变导致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 type-1A,CMT1A),PMP22缺失突变所致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PMP22基因点突变可引起CMT1E以及Dejerine-Sottas综合征(DSS)、Roussy-Levy综合征(RLS)等。本文就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做一综述。

    2021年14期 v.24 1265-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 帕金森病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正阳;刘颖;沈丽华;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病变,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准确的临床诊断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有效管理和治疗。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对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评价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体和受体的变化,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尚缺乏对帕金森病整体影像研究的全面综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先进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现状、目前面临的研究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2021年14期 v.24 1271-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胡欣慧;张建斌;郑东梅;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具有发生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特点,其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脑梗死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等,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因传统抗凝药物导致的高出血风险,使是否立即应用抗凝药物一直存有争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凝血酶抑制剂,起效迅速,出血倾向低。本文对其与常见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1年14期 v.24 1277-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抗体及副肿瘤综合征相关的运动障碍

    王玉琳;刘晶;郝洪军;

    抗体及副肿瘤综合征相关的运动障碍越来越被重视,其症状的出现对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而症状多样性常被忽视。本文综述了肿瘤有关的抗体与运动障碍的关系,这些运动障碍除副肿瘤性共济失调、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外,还包括舞蹈症、肌张力障碍、震颤、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僵人综合征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常见的运动障碍。这类运动障碍可理解为自身免疫性相关的运动障碍,增加其认识,有助于对抗体、肿瘤及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2021年14期 v.24 1283-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 下载本期数据